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胜出天神赞释1


2014/9/3    热度:1390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胜出天神赞释1

  德雪达波论师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遍智无垢光尊者:

  刚热托嘎仁钦年布格    托嘎雪山宝藏颈

  云丹根作嘎威杰察德    圆诸功德喜乐园

  多尼酿波威比纳玖瓦    二义精藏瑜伽士

  龙钦饶将桑波所瓦得    祈祷龙钦绕降贤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玛威桑给钦热酿拉夏    心显文殊师利智

  根德桑布门蓝纳巴央    勤学普贤行愿义

  这吉嘉威春蕾怎匝巴    持佛佛子事业者

  将央拉弥雅拉所瓦得    祈祷文殊上师足

  祈祷上师法王如意宝:

  晋美作恰尊比得拉旺  无畏自在辩讲著之藏

  彭措拉巴森杰云丹作  圆满具足三学之功德

  华伊潘迪炯内仁波切  无量利乐之源如意宝

  珍巧华丹拉玛所瓦得  祈祷吉祥上师胜引尊

  劝众听法偈:

  拉耶噶当勒当诺因嘎    天龙夜叉鸠槃荼

  哲温达当摩耶嘎南当    乃至人与非人等

  卓瓦根杰札南杰赞巴    所有一切众生语

  檀嘉嘎德达给丘丹多    悉以诸音而说法

  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今天给大家传讲印度论师德雪达波所造的《胜出天神赞》。

  本赞文分三:一、初义;二、论义;三、末义。

  一、初义:

  论名:《胜出天神赞》

  本论赞叹了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各种佛赞在印度是相当多的,汉地也为数不少,藏地各大教派的论师们也经常通过不同的诗学妙音来赞颂佛的圆满功德。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可从身、语、意、功德、事业,以及饶益有情、证悟缘起等各个侧面来赞叹。但这里赞叹的角度,主要是胜过一切天神,而不是像宗喀巴大师和麦彭仁波切在《缘起赞》中所说的证悟缘起,也不是佛陀的相好圆满等等。

  在当今世上,许多人分不清楚佛与神之间的差别,包括汉地的有些人,根本不了解到底该皈依神还是皈依佛,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所谓的“神”,下文将会剖析到,包括梵天、帝释天、遍入天等天尊。印度原始教、婆罗门教等诸多派系中都拜神,现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家家户户,包括中国南方等许多地方,也有不同形式的拜神传统。不过佛陀远远超过天神,因为天神具有贪嗔痴等烦恼,以及伤害众生等不良行为,虽然暂时可赐予自己一些利益,但对究竟解脱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不应该对他们皈依。学习本论之后,大家应该分清楚什么是佛、什么是神,知道神并不是究竟的皈依处。

  《藏汉大字典》和有些论典中,将本论称为《胜出灭神赞》,这肯定不合理。“灭”和“天”的字形比较相似,可能是他们打错了。

  作者:德雪达波论师

  作者在印度相当出名,他与《殊胜赞》的作者脱准珠杰,都出生于婆罗门家,两人是亲兄弟,由于祖祖辈辈都崇拜大自在天,所以他们从小就信奉婆罗门教。当长大之后,他们既学了婆罗门教十八门为主的知识,同时也学了佛教的一些教理,发现佛教有许多殊胜之处。

  为了选择其一,他们当时发愿:若没见到大自在天,则不行持任何善法。发愿之后,二人依靠神足通,前往现在的冈底斯神山[1]。到了那里,在白云缭绕中见到了大自在天及天后俄玛得瓦的化身,他们生起无比的欢喜心,立即对圣尊进行供养。就在此时,有五百比丘犹如红色飞禽般降落下来,大自在天的化身见后,马上前去顶礼供养,并告诉他们:“信奉我的教派,并不能获得真实利益,三界导师佛陀才是最究竟的皈依处。”听到这话,兄弟俩以智慧进行分析,觉得佛教的见修行果确实比婆罗门教更胜一筹,于是选择了佛教。随后他们皈依出家,成为佛门中非常了不起的大德。

  后来,脱准珠杰造了《殊胜赞》[2]、德雪达波造了《胜出天神赞》,以歌颂佛陀的伟大及其超胜诸天神之处。佛陀的赞文虽有千千万万,但是在印度,这两个赞文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甚至还谱成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在信众中广为传唱。此文传至藏地并被翻译出来后,不管是哪个教派的寺院和大德都经常念诵,包括夏天安居的时候,僧人们也会不断地诵持。

  记得在20年前,我第一次到马尔康某寺院传法,途中遇到我寺院的拉雪堪布,在他面前,我得到了这两个赞文的传承。当时我一路上思维它的法义,对释迦牟尼佛生起了不共的信心,那时候自己有很多感触,这种不共的信心,并非来源于佛陀的神通神变。

  藏地各寺院对本论都很重视,希望汉地的修行人通过这次学习,一方面要区分开神与佛的差别,同时也要多念诵这样的金刚语,来赞叹佛陀的殊胜功德。若能如此,我们的信心不容易退转,且生生世世不会转生邪见之家!

  下面把本论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

  梵语:得瓦阿德夏雅多札

  汉语:胜出天神赞

  梵语与汉语相对照,“得瓦”意为天神,“阿德夏雅”意为胜出,“多札”意为赞颂,合在一起就是“胜出天神赞”。

  顶礼一切如来!

  此赞文虽然是赞叹释迦牟尼佛的,但作者顶礼的对象是——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断证圆满的所有如来。在他们足下,以身口意三门恭敬作礼。

  二、论义:

  若问:有什么理由说佛陀的功德超胜于一切天尊?

  如来遍入非现量,梵天大天亦不见,

  思闻彼等色力行,观谁有抑无功德。

  对如来与遍入天、梵天、大自在天,我(作者)虽然没有现量目睹,但通过闻思各自的色身、威力、行为,便可清楚谁有功德、谁没有功德。

  有些人崇拜断证圆满的佛陀,有些人信奉遍入天、梵天、大自在天,不论是哪一方,都不是作者的现量境。虽然刚才的历史中说,他见过大自在天的化身,可并没有像人与人面谈一样时时接触,以深入了解其功德;再加上,作者出世时,佛陀早已示现涅槃,因此,对于佛陀、遍入天、梵天、大自在天这四位应供处,作者没有现量见过,不能妄下结论谁有功德。

  既然不能断定谁有功德,那为什么要赞叹佛陀呢?作者说,我虽然没有亲见,但我有十分确凿的依据,通过教证、理证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差别,可以推出佛陀的功德胜过任何天尊。

  有关佛陀的功德,在《毗奈耶经》、《阿含经》、《俱舍论》等大小乘经论中都有详细描述;而诸天尊的功德,从印度婆罗门教、原始教的教义及民间故事中,也可了知他们是什么样的。对二者的色身、威力、行为进行比较后,作者可以知道谁具功德、谁不具功德,从而抉择出所应依止的对象。

  且不说永远的怙主,就算是世间人的暂时利用,也需要对方具足一定功德。例如,公司招聘人才时,必须考试过关才能录取,倘若一点学问也没有,任何单位也不会要的。同样,我们依止天尊也好、世尊也罢,也要通过智慧进行观察,谁具足功德才堪为依止处。就像依止一位上师,如果他什么功德都没有,跟你一模一样,甚至还不如你,那依止他有什么用呢?

  所以,《殊胜赞》中有一句话说:“我弃余本师,皈依世尊您,是因唯有您,具德无过失。”意思就是,我放弃大自在天派、遍入天派等其他本师,唯一皈依释迦牟尼佛您,因为唯有您才具足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功德,没有身语意任何过失。其他圣尊都做不到,因而我要依止您。

  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本论的教言,我们后学者也要通过学习,明白自己是拜神还是拜佛。现在很多人特别盲目,尤其是汉地一些偏僻地方,只要看到神像就拜一拜,根本不管拜的是神还是佛菩萨,什么都懵懵懂懂的,这种行为不是很好。我们作为佛教徒,应以公正的态度来取舍,谁具足功德就去依止谁,谁不具功德就应放弃他,不要有偏袒心,像世间人一样,亲朋纵然是坏人,自己也全力以赴地歌功颂德,而怨敌纵然是好人,也不承认他具有功德智慧,这是不公正的做法。

  我们应当客观地评价佛陀与天尊,不要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就拼命地赞叹佛陀,或者不是佛教徒,就竭力毁谤佛教各宗,而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以智慧反复观察,最终可以得出结论: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唯有佛陀找不出任何过失。以法称论师《释量论》中的丰富比量来证明,佛陀才是唯一的量士夫。若能生起这种定解,才称为真正的佛教徒。否则,连什么是佛、什么是神都搞不清楚,见到一个塑像就开始拜,根本不管具不具足功德,这完全是迷信,我们并不赞叹。我们佛教徒理应具足正信,依靠教理的观察,辨别开佛与神之间的差别。

  若问:佛陀与天神具体有哪些方面的差别呢?

  遍入勤持兵刃杵,大天佩饰人头鬘,

  佛一装束最寂静,当供寂静不静谁?

  装束之差别:遍入天勤于执持兵刃杵,大自在天乐于佩戴人头鬘,而佛陀的一切装束最寂静。我们应当供养寂静者,谁会供养不寂静者呢?

  遍入天为了护持眷属、征服统治他众,手持宝轮、兵刃杵等兵器,这些均由金刚制成。婆罗门的故事中说,曾有一位仙人苦行多年,他死后骨头变为坚硬的金刚,遍入天、帝释天、梵天用来做成兵器,经常与非天作战。

  大天(大自在天)贪心比较重,时常住于尸陀林中,将死尸粉涂抹在身上,并佩饰着象征嗔恨的人头鬘。

  佛陀的装束最为寂静,全身上下只有三衣一钵,除此之外并无他物。所以,看到庄严寂静的佛像时,人们会分别念顿息,内心安静下来。

  关于三衣的由来及形状,有这样一种说法:佛陀在成道后的最初五六年中,起先没有制定着衣的规矩。后来在一年的冬天,佛陀游化时,见弟子们个个穿得不整齐,看起来既失威仪又十分累赘,于是开始规定着衣的要求。当时正值印度的隆冬,佛陀晚上亲自试验:初夜披一件就够了;中夜觉得冷,于是加一件;后夜时还觉得冷,于是再加一件,这样就足够御寒了。因此,佛陀规定比丘不得超过三衣,这就是“三衣”的由来。

  最初的三衣,并不是割截后再拼凑而成,而是一块长方形的整布。有一天,佛陀外出时看到道旁的田地,一方方、一块块,沟畦分明,便让阿难照做这样的衣服,“福田衣”便依此而来。当时佛陀告诉大家,僧衣如果是一块整布,盗贼偷走之后,稍加改动照样可以披着,但割截分裂之后,他们偷走也没有用,如此可减少比丘的损失。

  佛陀制定的三衣,代表出家人知足少欲,衣服若比较少,分别念就不会那么重。很多人出家以后,一件衣服穿几十年,平时只需一两件换洗就可以,并不用积累太多的衣服。现在很多在家人,今天换白色的,明天换红色的,后天换绿色的……天天都要为穿什么而伤脑筋,分别念非常错综复杂。所以,通过装束也看得出来,佛陀的内心极为寂静。既然如此,我们理当供养寂静者,还是像大自在天、遍入天那样的不寂静者呢?答案显而易见。

  或许有人问:“对持兵器的天尊不应供养,那佛教有些圣尊也持有兵器,是不是也不要供养他们了?”不能这样一概而论。佛教中有些护法神和忿怒本尊,手上虽然持着一些兵器,但按照密宗续部和护法神故事的说法,这些兵器是用来摧毁烦恼、斩断分别念的一种标志,并不是用它去杀害众生。

  有些浅慧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到手里持兵器,就认为统统不能供养,这是不对的。密宗的护法殿中,很多圣尊手持利器;汉地寺院大殿里供奉的护法神,手中也都持有兵刃。但他们的兵器与外道天尊的截然不同,外道天尊拿兵器是为了与非天作战,以此去杀戮他们,或者如有些宗教的教义中说,假如有百姓放肆、不信教,则要将他们赶尽杀绝。因此,内道与外道在教义上大有差异,尤其是学了密宗的甚深法义之后,大家就会明白,佛教和外道间有天壤之别。

  遍入摧毁塔嘎等,大天毁灭三层城,

  能瘦挥矛杀自舅,唯佛诸行利众生。

  行为之差别:遍入天杀死了塔嘎等非天,大自在天毁灭了非天的三层城市,能瘦挥舞短矛杀害自己的舅舅,而唯有佛陀的行为,完全是利益众生。

  上面也讲了,佛教有些圣尊虽然手持兵器,但不会伤害任何众生,文殊菩萨手里拿着宝剑,可从没有杀过一只蚂蚁。而其他的外道天尊,就与此大不相同了:

  遍入天拿着兵器,摧毁了非天的很多军队。公案中说,当他与非天发生战争时,手下的很多天人不愿意杀生,遍入天就编造一些邪论,声称能杀所杀都是空性,大象与天尊也不存在,以一切皆空的名义让他们参战,杀害了塔嘎等许多非天。

  大天以嗔恨心,用三尖箭毁坏了非天地上、地下、天上的三层城市。《殊胜赞》也说:“大天怒一箭,焚烧三层城。”大天射出愤怒的一箭,将非天的三层城市摧毁无余。

  能瘦,是嘎达嘎天尊,又名六面童子。他的嗔恨心特别严重,通过挥舞短矛,将自己的一个舅舅[3]杀害了。

  由此可见,每一个天尊都会杀害众生,所以在这个世间上,利益一切众生的唯有佛陀。佛陀从发心直至成佛之间,以及在转法轮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伤害过一个众生。他开创佛教不像其他宗教一样,是为了夺取别人的地位、财产、权力、妻室等,而是自始至终地利益众生。为了满足众生的暂时利益,佛陀在因地时,甚至布施自己的头目脑髓、家产妻儿,成佛后又以无上的佛法饶益一切众生。

  因此,真正的利他者只有佛陀,除了佛陀以外,不论是天尊,还是其他任何众生,都难免有自私之心。就像现在西方国家选举总统,有些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很多漂亮话,说自己上台后百分之百如何如何,结果机会到手之后,他并不是像所承诺过的一样,已经彻头彻尾改变了。而佛陀从发愿一直到成佛,在漫长的岁月里是怎么做的,大家应该非常清楚。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让人类获得和平的,唯有佛教的教义。所以我劝大家学佛、好好修行,并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是想让大家得到真实的利益。世间上有各种宗派的理论学说,但这些理论一代又一代被后人推翻,唯有佛陀的甘露妙法颠扑不破,始终都在利益众生。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要构建世界和平、开创和谐社会,但若将这些口号落到实处,一定要从佛教的利他做起。现在有些贪官讲得特别漂亮,尤其是开大会时,讲话全是为老百姓着想,似乎跟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没什么差别,但下来之后,马上为了自己而放弃众生利益,与刚才完全判若两人,这就是没有利他心所致。

  如今很多人大力弘扬其他宗教,尽管此举也无可厚非,但其宗旨与佛教并不相同,不一定能令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和睦共处。所以,大家在学佛的过程中,切勿将各宗派的教义混淆在一起,不然很容易误入歧途。

  言我护此杀害此,是天神最之宗旨,

  佛陀无怨亦无亲,增生定胜行饶益。

  观念之差别:宣扬保护亲友、杀害怨敌,是天神的究竟宗旨。而佛陀无怨也无亲,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令其皆获得增上生、决定胜的安乐。

  外道的教义中常说,“我要护持这个众生,我要杀害那个众生”,自他区分得非常明显,对帮助自己的众生要维护,而对不共戴天或弱小无助的众生,就要进行杀害。(比如,现在人对大熊猫很看重,猎杀它就要受到惩罚,而对牦牛等旁生则大开杀戒,认为不杀它们就没有肉吃,这种邪分别念非常可怕。)其实,外道的教义正如庄子所言:“顺我意者生,逆我心者死。”也就是世人所谓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随顺自己的可以活下去,而违逆自己的只有死路一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诸天尊的宗旨。

  而佛陀是无怨无亲的,对众生一视同仁,乃至最弱小的众生,也用慈悲心来爱护,不会因有权有势而恭敬他,也不会因卑微弱小而蔑视、甚至杀戮他。佛陀平等饶益所有的众生,让他们暂时获得人天快乐,有吃有穿,地位财产无不齐全,同时又知道这种快乐不长远、不究竟,进而引导他们断除一切烦恼障、所知障,证得究竟圆满的正等觉果位。

  所以,真正的和谐平等,在佛教中可以体现出来。其他宗教或政府虽然提倡男女平等、国家平等,什么都要平等,却没有这种能力贯彻落实。在他们的眼里,有钱财、有地位、有势力的人,自然不同凡响,而没有地位的人,就应受歧视压迫,甚至对有生命、有感受的旁生,毫无恻隐之心,想杀就杀,想吃就吃,很多行为非常可怕。因此,大家一定要分清外道和内道的差别,分不清的话,自己有时候在学外道也不知道。

  现今有些大德学习外道,也许是为了救度外道众生,就像以前的文殊菩萨一样,到外道中去毁谤释迦牟尼佛,以致很多外道相信文殊菩萨并随学他,最终逐渐被引入内教,个别大德可能也有这种密意吧。但在此过程中,务必要掌握一些分寸。有的上师说:“宇宙之间只有一位真神,在中国变现为孔子,在印度变现为释迦牟尼佛,在西方变现为耶稣,在阿拉伯变现为穆罕默德。”并说:“我有把握修学任何一个宗教,都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

  对于这种观点,有人就驳斥道:作为佛教徒,了解外道教义是可以的,但若自己随学,并劝他人随学,这完全违背了佛教的戒律,如《优婆塞戒经》云:“如是菩萨,虽知外典,自不受持,亦不教人。”

  而且,外道能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不现实的。《观无量寿经》中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佛陀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一定要修三种福[4],第一福是“慈心不杀”,第二福是“受持三归”,第三福是“发菩提心”。许多外道都杀生祭祀、喝酒吃肉,如此修行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

  这种破斥也有道理。假如分不清外道和内道,为了搞好团结,就说大家都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不需要修极乐世界的三种福,也不必念阿弥陀佛,哪怕念诵外道的名号或经典,也能轻而易举地解脱,这是不合理的。除非你有特殊密意,否则,一定要分清内外道的差别。

  当然,从行为上看,有些外道也有可取之处,譬如劝人做慈善公益、促进世界和平,这些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但若将自他的见修行果混为一谈,则很容易步入错误的迷途,这方面大家要注意!

  遍入语生贪等患,大天所行如疯人,

  如来过咎无余遣,孰堪大师当分析!

  烦恼之差别:遍入天的语言能引生贪心等过患,大自在天的行为犹如疯子,而佛陀的三门远离过咎、清净无染。他们谁堪为依止处?大家理当分析。

  遍入天说出来的语言,能令人生起贪心、嗔心、痴心等烦恼过患。前面也讲过,遍入天以“一切皆空”来劝诱天人杀生,而且还说娶自己的至亲没有过失,杀害亲眷也无有罪业,语言中有许许多多过咎。

  大天的行为就像疯狂者一样,极其过分。外道传说中言,为了引诱仙人们的妻子,大天赤身裸体在她们面前行走,致使很多仙人的妻子对他的男根生起贪心,之后仙人开始诅咒,他的生殖器如大象鼻子一样落到地上……现在的印度和尼泊尔,也有许多外道供奉生殖器,他们视石制的生殖器为皈依处,天天用花鬘进行供养,行为如疯子一样。

  而佛陀的内外密身口意三门完全寂静,具有遣除众生贪嗔痴一切过患的智慧与悲心,佛陀的语言根本没有错误,行为也绝对远离过咎。

  尤其是若能依止佛陀出家,如理如法的修行人会非常寂静,生活非常快乐,没有任何压力,也摆脱了大大小小的嫉妒冲突。我们在座很多修行人,自己一年中的快乐,外面的人很多年也得不到。不过,有些人体会不到这一点,有个居士长期学佛,原本非常精进,但前不久他跟我说:“我学佛已经可以了,现在要好好搞一个世间法,好好成立一个家庭,好好享受一下!”可是他的命不太好,一直没有达成所愿。

  总之,通过对比天尊与佛陀这二者,理应依止具贪嗔痴的天尊,还是无贪无嗔、圆满觉悟的佛陀,大家要心中有数。如果依止释迦牟尼佛,自己可以证悟实相,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还能令其他众生脱离痛苦泥沼,获得觉悟,《大乘义章》云:“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因此,到底该依止谁的教派?自己应该好好想一想。

  谁无慈悲勤伤他?谁成众生皈依处?

  谁具贪兮谁离贪?深思此中应供谁?

  结论:谁无有慈悲而勤于伤他,谁有资格成为众生的皈依处?谁具有贪心,谁又远离贪心?通过反反复复衡量,应当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应供处。

  我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分析之后,应该清楚:谁对所有众生具足慈悲,而谁不但没有慈悲,还要伤害无量众生?谁堪为众生的皈依处,而谁不堪为皈依处?谁具足贪心,而谁不具贪心?明白这个道理后,就知道谁可以皈依了。

  皈依不是那么简单的,现在有些人碰到一个上师,就马上皈依,其实不能这样草率。不管是上师也好、佛陀也好,你要想皈依的话,首先应观察他的功德。比如世间的天尊,他们的贪嗔痴像重重山峦一样此起彼伏,皈依他们有什么用呢?还有些外道见到旁生就杀,对不信教者肆意杀戮俘虏,这样的教徒极易变成恐怖分子或极端主义者,对此怎么可以皈依呢?而佛教完全是慈悲为怀、利益众生,如此教义世间罕有,确实值得我们托付身心。当今时代,种种教派如商品般琳琅满目,大家有幸遇到唯一值得依止、如意宝般的佛教,实在是往昔善根成熟所致,否则,在乌云密布的轮回旷野中,真的很难找到通往目的地的道路。

  对于佛教,我们不能光是口头上赞叹,一定要通过智慧来观察。《长阿含经》中有则公案说:有一次,佛陀以及眷属四方游化,在佛陀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道师徒正好也同路。一路上,外道弟子不断赞叹佛陀的功德,而外道上师一直毁谤佛陀。他们两人争执不息,晚上过夜时,还在那里不停地争辩。

  众弟子把这个情况告诉佛陀,佛陀说:“你们如果听到别人称颂佛陀,不要感到欢喜、愉快,对其赞叹有加;如果听到别人毁谤佛陀,也没有必要伤心、愤怒,甚至怀恨在心而意图报复。因为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是否有道理。”

  接着,佛陀又说:“一般凡夫都只从一些表面行为来赞叹佛陀,不能从佛陀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这方面来赞叹。只有从佛陀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来赞叹,才是真正如实地赞叹佛陀。”

  然而,一般世间人难以了达佛陀的功德。《殊胜赞》中说,凡夫人对造罪业极为擅长,即使是再愚笨的人,生贪心、嗔心、痴心也易如反掌,而对功德却了解得少之又少,这样一来,不可能真实了解佛陀的甚深境界。因此,佛陀告诫弟子,别人赞叹佛陀没必要过于高兴,别人毁谤佛陀也不必过于悲伤,这方面不应有任何执著。

  不过,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假如赞叹佛陀的人越来越多,就会为世界增加一分和平安详。反之,如果不赞叹佛陀、不皈依佛陀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自私自利越来越严重,整个世界会出现很多不安定因素。

  现在的社会提倡快速发展,可是仅仅经济发展了,而利他心没有得以发展的话,人心会越来越贪婪,社会也越来越不安宁。如今,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是72层楼,明年就84层楼,一直往空中发展,但这样的结果是:物价一年比一年高,粮食一年比一年少,人心一年比一年贪,最后物质增长与道德滑坡完全成正比。以前经济落后时,人们还算快乐安逸,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开的轿车很豪华、房子装修得很舒适,可人们内心的痛苦却加剧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利他心日益锐减,物质生活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们并不快乐。我们作为修行人,要明白快乐来自于内心,若想真正得到快乐,须从释迦牟尼佛的教义中寻找,否则,若依止其他外道的学说,就会像小孩寻彩虹一样越追越远,最后得不到任何结果。

  因此,现在人非常需要佛法的引导,如果佛法能在人间得以广弘,贪心就会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矛盾会自然消失。就拿一个家庭来说,假如妻子的贪心大,为了丈夫经常生嫉妒心,有了嫉妒就会引发嗔恨,进而其他烦恼也纷纷涌现,但若依靠佛法的对治铲除贪心,一切矛盾即会当下平息。因此,在这个社会中,佛法是唯一包治百病的良药,倘若缺少了它,人们纵然没日没夜地寻找快乐,终究也会徒劳无获,甚至还会自取灭亡。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