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慈善是心


2014/9/3    热度:318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慈善是心——启动爱心两周年纪念主题

 

  思考题

  1、你如何看待慈善事业?今后有哪些打算?

  2、请将大乘理念、传统文化与当今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将慈善的精神贯彻始终。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今天是比较特殊的日子,在这里,让我们回顾一下两年前的启动爱心:

  作为大乘佛教徒,我们每个人居住的地方虽不相同,但共同都有一颗爱心、悲心。以往,大家在放生护生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救护动物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周围许多可怜的孩童、老人、病人。所以在两年前,经过反复观察、深思熟虑,我决定创立“智悲慈善基金会”,并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启动爱心工程。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无数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以及许多发心人员的大力支持,对此我由衷地感谢。作为一名小小的僧人,要想成办比较大的事情,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只有依靠大家共同发心,才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要知道,光是口头上说“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而实际行动中对身边可怜人置之不理的话,并不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佛子。因此,我切身体会到,我们不但要发心,更要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

  当然,创立这样的基金会、发起这样的爱心工程,并不是一件小事,任务的确很艰巨。我自己多病缠身、法务繁忙,虽有种种困难,但也愿意不顾一切,一心一意地做点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对我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心理上的安慰、行为上的发心等,诸如此类的很多帮助,共同改变了大量失学孩童的命运,给予了很多无依无靠的老年人临终关怀,也解决了不少在疾病中挣扎、面临生死关头的病人的健康问题。

  这两年过得非常快,好像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做的事情比较令人满意。因此,今天趁这个机会,我以个人名义和爱心工程小组的名义,对凡是参与此爱心工程的在家人、出家人,或者佛教徒、非佛教徒,表示诚挚的感谢!

  同时,由于大家捐款捐物、捐赠爱心,若没有定期或不定期地给一个交代,有些爱心人士也许会担心善款不知所终。所以这两年来,我通过书信的方式,陆续向大家介绍过款项的使用情况。我也把个人的供养作为基金的根本,并针对广大信士的善款善资,建立了符合管理的监督机构,即使我已离开人间,此基金会仍可暂时运作下去。我时常提醒发心人员:“无常何时到来是很难说的。一旦我不在了,这些钱也是三宝的财物,一定要用在需要关怀的人身上。”

  尽管我们基金会的规模并不大,但内部也有相应的管理。现如今,工作人员大概有十几人,每一年、每一月的账目都清清楚楚,每一笔收支都有据可查。我很清楚,现在有些基金会打着慈善的名义趁机敛财,有些透明度不够、管理方式不完善,虽然信众们对我本人有信心、有信任,但我不能凭着是上师的身份,就不遵守一切规矩。因此,自基金会建立的第一天起,我就先完善工作人员,任何款项的支出,必须经由三四个人以上签字,以确保善款的使用得到最佳监督。在此基础上,不管哪里需要帮助,只要是非常可怜的人,我们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不分信仰,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尽量伸出援助之手。

  通过总结这两年的经验,从今年开始,我还打算倡导各地建立“智悲爱心小组”,包括学院中也不例外。这样一来,以后需要做什么事情,会以他们为主力进行实施。那么,我们要帮助的对象是哪些呢?一部分是缺乏物质条件的人,比如没钱读书的孩子、无力看病的病患等;还有一部分是经济上不愁,但非常缺乏精神支柱,甚至已到崩溃边缘的可怜人。爱心小组负责哪里的众生,当他们感受痛苦时,就应当将自己的爱心带到哪里。例如,一个人与家人吵架,痛不欲生而准备自杀时,我们就应当去安慰他、帮助他,想尽一切办法令其内心得以恢复。尽管这只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但对众生来讲确实需要。假如没有这样一个组织和安排,身边许多需要关心的人,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因此,不管别人说什么,不管别人想什么,我只要有一口气、有一分能力,都愿意尽心尽力地付出。

  当然,提起慈善基金,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捐钱。其实我一再强调过,慈善不一定非要物质捐赠,精神上的爱心也不可缺少。在两年前,我的观点便是如此,现在依然保持不变。关于这一点,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2007年2月16日,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

  在晚宴将要开始时,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这一老一小:“欢迎参加今天的晚宴,请出示你们的请帖,谢谢。”

  老妇人听后,对安东尼说:“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这个小女孩要来,我陪她的。”

  安东尼回答:“很抱歉!今天晚宴邀请的都是重要人物,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帖的人一律不能进去。”

  老妇人表情严肃地问:“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达自己心意的,难道都不可以吗?”她又进一步说:“如果我不能进去,这个小女孩可不可以进去?因为她从电视上知道,非洲的孩子特别可怜,很想为他们做点事。她把储钱罐里的所有钱都拿来了,打算捐给非洲的孩子们。”

  安东尼解释说:“今天这场慈善晚宴,来参加的确实是重要人物,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场合不太适合你们进去。”

  “叔叔,慈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突然问。她的话,让安东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也会拿出很多钱,我虽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如果我真不能进去,请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一位老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他面带微笑,摸着小女孩的头,弯腰跟她交谈了几句,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帖:“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接过请帖一看,忙向他敬了个礼:“当然可以了,巴菲特先生。(巴菲特先生是美国大名鼎鼎的“股神”,他曾将个人股份的85%,捐赠给比尔·盖茨夫妇慈善基金会,价值高达370亿美元。)”

  结果出人意料的,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25美分的小女孩——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且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这样一句话:“慈善不是钱,是心。”

  可想而知,小女孩罐子里的钱,跟300万、800万美元相比,根本不足挂齿。但她为什么能引起重视呢?因为“心”的确很重要。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一提起慈善,就觉得是有钱人才做的事,这种观念不正确。前段时间,我在第二届国际慈善论坛中,也发表过自己的意见,说慈善并非是有钱人的专利,而应该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理念。

  迄今为止,“启动爱心”已经发起两年了,但包括我们身边的道友,或许根本不在乎;我说一年中再穷也可以捐一元钱,但有些人恐怕没有重视过;我号召哪怕对可怜人展露一分微笑,这是我的最低要求,但扪心自问,你们做到过没有?说实话,我并不是在这里喊口号,虽然我自己修行很差,方方面面做得非常惭愧,但作为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众生,是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所以,在我的有生之年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哪怕一年只能救一个病人,活在世间也是有意义的,这也是对众生奉献爱心的一种标志。

  刚才的故事又说回来,那场晚宴办完之后,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争相对此作了报道,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无数人看到报道后,纷纷表示赞同——慈善不是钱,是心。当然,这里还有一层意思:那个小女孩不但有一颗善心,而且把所有储蓄都捐给了慈善事业。她年纪那么小,就能做出这么伟大的举动,一旦她真的有了钱,像巴菲特、比尔·盖茨那样,我想她会拿出百分之九十以上,做对众生有利的事情。而根本不会像现在有些富人一样,买轿车、盖洋房……日日夜夜为自己的享受考虑,从来没有想过素不相识、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可怜人。

  我们作为大乘佛子,对这些问题需要观察、需要关心。今天回忆两年来大家的帮助,内心确实非常感谢,但这样启动爱心的工程,并不是一两天就想停下来的,无论遇到何种障碍,还是要不断做下去。当然,我的要求并不高,没有非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求尽心尽力而已。下一步,我很想办所慈善医院,尽管现在许多地方都有国家建的医院,并推行一些医疗保险,但仍解决不了很多人的看病问题。虽然我有这个想法,然而因缘是否成熟,现在还不得而知。

  我曾看过证严法师的经历,她于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在台湾花莲郊区偏僻的山上,以挂单的方式住在一个破木房里。当时她看到一位难产的妇人因交不起钱,而被医院赶出大门,就发出宏愿———要建造一座医院,专门给穷苦的人看病。此后的四十多年里,她一直没有停下帮助众生的脚步。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也不要虎头蛇尾,开头说几句漂亮话,之后慢慢就销声匿迹,这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大家哪怕付出一个微笑、说一句美好的祝福,也能成为我们的爱心参与者。今天我简单说这么几句,非常希望以后每个人要有慈善理念。当然,你有没有钱、有没有能力,这是另一回事,但要有帮助众生的一颗心,这是非常珍贵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不仅要解救旁生脱离被杀的命运,还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力所能及地关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我们的原则。

  非常感谢今天来这里的道友。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发愿:今后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众生、利益众生!

  附:

  2007年,第一所智悲学校就已完工,现有学生550多名;2008年,第二所智悲学校也完工并投入正式使用,现有学生170名。如今,700余名农牧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告别了祖祖辈辈都是文盲的命运。

  除了修建以上两所“智悲学校”,上师堪布仁波切还建立了一所“小沙弥学院”,为许多小出家人创造学习和生活的条件,以令他们从小就在大乘佛教的氛围中成长。

  2008年,又创办了两所“养老居士林”,如今共有老年居士170余人。

  此外,还资助了多位失学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在藏地几所中学,分别设立了奖学基金;救济多位身患癌症等重疾、无力医治的可怜人……

  这两年来,上师仁波切奔波忙碌的身影,为无数众生痛苦的心田,送去了无私关怀的涓涓细流,为生存希望一点点萎缩的人们,重新撑起了一片天。

  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大家对“智悲慈善基金”的真诚资助。感恩你们的付出!尤其是你们在社会的不同角落,自始至终给我们带来支持的微笑,以及心灵的慰藉。

  只要有爱,贫瘠的土地就能盛开鲜花;只要有爱,荒凉的沙漠亦会化为绿洲。这根爱心的接力棒,相信定会一直传递下去——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