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注释


2014/9/3    热度:2499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注释

 

  --------------------------------------------------------------------------------

  [1] 《佛祖统纪》云:“清净法行经云:月光菩萨彼称颜回(别引法行经本称光净菩萨),光净菩萨彼称孔子(别本称儒童菩萨),迦叶菩萨彼称老子(别本云:迦叶应生震旦示号老子,设无外之教以治国,假神仙之术以治身)。此止观辅行二处之证也。又据藏本冡墓因缘经云:阎浮界内有振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本文)。是知此土圣贤前后施化,皆我佛之所使,然而昧者不足以知,览此二经可不增信善哉。”《佛祖统纪》,宋志磐(号大石)撰,天台一家之正史,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

  [2] 《万善同归集》云:“起世界经云:佛言,我遣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萨。明知自古及今,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

  [3] 《宝性论》云:“天界出生圣白幢,从于兜率天宫降,入于母胎及降生,善巧通达工巧处,王妃眷属中嬉乐,出家修习诸苦行,往诣菩提道场中,降伏一切诸魔军,圆满菩提转法轮,趋入大般涅槃界。”

  [4] 德格印经院是103函;《大藏经》对勘局是108函。

  [5] 《劝修西方偈》云:“能劝二人修,比自己精进;劝至十余人,福德已无量;如劝百与千,名为真菩萨;又能过万数,即是阿弥陀。”

  [6] 《华严经》云:“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

  [7] 《华严经》云:“譬如有良医,具知诸方药,自疾不能救,多闻亦如是。”

  [8] 《华严经》云:“譬如聋聩人,善奏诸音声,悦彼不自闻,多闻亦如是。”

  [9] 《大集经》云:“若解烦恼即解菩提,如烦恼性即菩提性,是菩萨安住正念,无有一法可作分别。”

  [10] 《大宝积经》云:“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差别,是名了义。”

  [11] 《大宝积经》云:“善男子,我念过去阿僧祇劫复过是数,时有梵志名曰树提,于四十二亿岁在空林中常修梵行。彼时梵志过是岁已,从林中出入极乐城,入彼城已见有一女。彼时女人见此梵志仪容端严,即起欲心寻趣梵志,以手执足即时躄地。善男子,尔时梵志告女人曰:姊何所求?女曰:我求梵志。梵志言姊:我不行欲。女曰:若不从我,我今当死。善男子,尔时树提梵志,如是思惟:此非我法亦非我时,我于四十二亿岁修净梵行,云何于今而当毁坏?彼时梵志强自顿抴得离七步,离七步已生哀愍心,如是思惟:我虽犯戒堕于恶道,我能堪忍地狱之苦,我今不忍见是女人受此苦恼,不令是人以我致死。善男子,尔时梵志又如是思惟已,还至女所以右手捉作如是言:姊起,恣汝所欲。善男子,尔时梵志,于十二年中共为家室,过十二年已寻复出家,实时还具四无量心,具已命终生梵天中。善男子,汝勿有疑,尔时梵志即我身是,彼女人者今瞿夷是。善男子,我于尔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善男子,汝如是观若余众生,由爱欲故堕于地狱,行方便菩萨由生梵天,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12] 详见“不具如此慧,如盲依盲人,为名句易了,四依成颠倒”一颂。

  [13] 《苏悉地经》、《金刚顶经》、《大日经》,并称为汉地唐密三大密续。

  [14]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云:“又复演说八种成就之法:所谓圣药、眼药、革屣、剑、罥索、金刚轮、金刚杵及宝瓶等成就之法。”

  [15]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云:“汝等大众,当于彼师,常加尊重,礼拜供养同于佛想。即感一切如来常加拥护,即是见前一切如来。”

  [16]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云:“尔时金刚手菩萨于众会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金刚合掌安自心上……世尊我今欲于如来金刚大乘法中,与彼学众求受灌顶,唯愿如来慈悲听许。”

  [17] 《大般若经·理趣分》云:“尔时世尊复依性净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平等性观自在妙智印甚深理趣清净法门。谓一切贪欲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嗔恚清净,一切嗔恚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愚痴清净,一切愚痴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疑惑清净,一切疑惑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见趣清净,一切见趣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憍慢清净,一切憍慢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缠结清净,一切缠结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垢秽清净,一切垢秽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恶法清净,一切恶法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生死清净。一切生死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诸法清净,以一切法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有情清净,一切有情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一切智清净,以一切智本性清净极照明故能令世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最胜清净。佛说如是平等智印般若理趣清净法已,告金刚手菩萨等言:若有得闻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清净理趣,信解受持读诵修习,虽住一切贪嗔痴等客尘烦恼垢秽聚中,而犹莲华不为一切客尘垢秽过失所染,常能修习菩萨胜行,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18] 《毗奈耶经》中译为迦多演那尊者。

  [19] 《毗奈耶经》云:“彼若不信者,便当告:我先卧床下,有四瓶金并一金杖及金澡罐。”与此处略有不同,但其他的都一样。

  [20]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云:“时长者子领受此语,次复前行。去此未远,乃更遥见园苑,其中有师子座,座上有一妇女而坐,颜容妙好,人所喜见。座四脚下各有一饿鬼,缚著座脚而住。时此妇人遥见长者子来,告言:商主,无病少恼有饥渴耶?答曰:我甚饥渴。时彼妇人告长者子曰:与汝诸浆,汝可作盟,今所与浆,勿得与此四个饥鬼。长者子答曰:敬诺所言。既蒙设浆及妙饮食,时彼妇人欲现饿鬼业报之事故,便入一房,隐身藏住。诸饿鬼等即白长者子曰:汝大慈悲,愿赐少许饮食。其长者子心生怜愍,即掷食与。第一得食,变为炎热铁团。第二得食,变为麦糠。第三得食,变为脓血不净。第四得食,乃还食啖自身肉血。尔时饿鬼吞热铁丸者,烧身臭秽,妇人闻气,即出高声告长者子曰:汝所作者甚为非理,不应与彼饮食。其长者子答曰:妹子,彼见求我,心生慈悲云何不与?时妇人言:我心慈悲,更大于汝。然此饿鬼,一者是我夫婿,二者是我之子,三者是我新妇,四者是我家奴。是时长者子问曰:曾造何罪,生在此中?妇人告曰:南赡部洲人,难化难信,说有何益。长者子曰:我今现见,云何不信?时妇人言:我于往昔,于婆索婆村,曾为梵志女。因岁星节日家中设食,乃有圣者人天所奉迦多演那来乞饭食。我生欢喜,施满钵盂食。我复生念:今可告夫,冀生随喜施食之因。其夫嗔恚妇曰:尚未供养诸婆罗门,因何先施秃头之人,云何不与热铁丸?既不遂情,次当劝子,子复报云:何不食其麦糠?后时我遣一奴送食,与诸亲眷,奴得食已,在路自餐上妙好者。回至勘问,其奴便讳:我若在路食之,愿我当食自身脓血。后时诸亲又送食来,新妇盗食。我又问之,答言:不食。若食,愿我自食身肉。白言:商主,其夫婿、儿子、新妇及奴者,此饿鬼等是,并由自作,今受饿鬼。由我布施圣者迦多演那一餐之食,作如是言:汝若受报,我当眼见。我先布施天人所供迦多演那,应生帝释天宫,由发恶愿故,今堕饿鬼道中。商主,仁若往访婆索婆村,我有一女,在彼村中为YIN女,幸可为报。云汝父母兄嫂及奴,堕在饿鬼趣中受苦,由先作恶今受此苦,汝今应可悔过,莫作斯恶,当受苦报。长者子曰:南赡部洲人多难信,不受我语。白言商主:彼若不信者,便当告:我先卧床下,有四瓶金并一金杖及金澡罐。汝当出取金瓶任意受用,复须时时供养天人所识迦多演那美妙饮食,并称我名令我得福罪当轻薄。时长者子既闻语已,即便辞别。”

  [21] 哲达日:全名为哲达日·扎雷南嘉,印度著名的中观论师,造过《胜敌论释》等论著。

  [22] 《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与《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同,而无四佛名号。

  [23] 即汉地寺院晚课放蒙山时念的“变食真言”。

  [24] 汉地寺院晚课放蒙山时,都要持此四位如来的名号,以加持所施饮食。

  [25] 南无多宝如来:能破一切诸鬼多生以来悭吝恶业,即得福德圆满。 南无妙色身如来:能破诸鬼丑陋恶形,即得色相具足。 南无广博身如来:能令诸鬼咽喉宽大,所施之食恣意充饱。 南无离怖畏如来:能令诸鬼一切恐怖悉皆除灭,离饿鬼趣。

  [26] 在上师仁波切的倡导下,学院汉僧弟子已开始专门学习汉地的早晚课诵,同时上师要求大家将早晚课尽量背下来,并将此列为考试内容。

  [27] 《大庄严经论》:十五卷。马鸣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大庄严论经、大庄严经、大庄严论、庄严论。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册。系广集佛陀之本生、佛陀在世之事迹,乃至于撰者之时代,有关诸种善恶因缘譬喻之故事,以导人入于正信为要旨之书。

  [28] 《大庄严论经》云:“须和多国,昔日有王,名萨多浮。时王游猎,偶值一塔,即以五钱布施彼塔。有一旃陀罗遥唱:善哉。即遣使捉,将至王所。时王语言:汝今见我布施小故,讥笑我耶?彼人白王:施我无畏,然后当语。我于昔日,于险道中劫掠作贼,捉得一人,急拳其手。我即思惟:此人拳手必有金钱。语令开手,其人不肯。我捉弓箭,用恐彼人,语言放手,犹故不肯。我即挽弓向之,以贪宝故,即便射杀。杀已,即取得一铜钱。宁惜一钱,不惜身命。如今大王无逼恼者,能持五钱用施佛塔,是故我今叹言善哉。”

  [29] 《撰集百缘经》云:“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有一沙门,涉路而行,极患热渴。时有女人,名曰恶见,井宕级水。往从乞之,女报之曰:使汝渴死,我终不能持水与汝,令我水减不可持去。于时沙门,既不得水,复道而去。时彼女人,遂复悭贪,有来乞者,终不施与。其后命终,堕饿鬼中,以是业缘,受如是苦。”

  [30] 王鬼:是厉鬼的一种。

  [31] 厉鬼:又名魑魅,是一种魔鬼,梵音译作部多。

  [32] 《灌顶经》:十二卷,全称《大灌顶神咒经》,又作《大灌顶经》。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

  [33] 《旧杂譬喻经》云:“昔外国有沙门,于山中行道。有鬼变化作无头人,来到沙门前。报言:无头痛之患。目所以视色,耳以听声,鼻以知香,口以受味,了无头何一快乎!鬼复没去,复化无身,但有手足。沙门言:无身者不知痛痒,无五藏了不知病何一快乎!鬼复没去,更作无手足人,从一面车转轮来至沙门。道人言:大快无有手足,不能行取他财物,何其快哉!鬼言:沙门守一心不动。鬼便化作端正男子来,头面著道人足言:道人持意坚乃如是。今道人所学但成不久,头面著足,恭敬而去也。”

  [34] 《涅槃经》云:“善男子,如我一时游彼圹野聚落丛树,在其林下。有一鬼神,即名圹野,纯食肉血,多杀众生。复于其聚,日食一人。善男子,我于尔时为彼鬼神广说法要,然彼暴恶愚痴无智,不受教法。我即化身为大力鬼,动其宫殿,令不安所。彼鬼于时将其眷属出其宫殿,欲来拒逆。鬼见我时,即失心念,惶怖躄地,迷闷断绝,犹如死人。我以慈愍手摩其身,即还起坐,作如是言:快哉今日还得身命,是大神王具大威德,有慈愍心赦我愆咎。即于我所生善信心,我即还复如来之身,复更为说种种法要,令彼鬼神受不杀戒。即于是日,圹野村中有一长者次应当死,村人已送付彼鬼神,鬼神得已即以施我,我既受已,便为长者更立名字,名手长者。尔时彼鬼即白我言:世尊,我及眷属唯仰血肉以自存活,今以戒故,当云何活?我即答言:从今当敕声闻弟子,随有修行佛法之处,悉当令其施汝饮食。善男子,以是因缘为诸比丘制如是戒,汝等从今常当施彼圹野鬼食。若有住处不能施者,当知是辈非我弟子,即是天魔徒党眷属。”

  [35] 诅烧抛:采用压胜(镇压)焚魔、抛掷朵马、食子等方式,以消灾祈福的一种密宗降魔方式。

  [36] 《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37] 《大宝积经》云:“有诸傍生,若生、若长、若死,皆在暗中不净粪尿垢秽之处。或时暂明,所谓蜂蝶蚊蚁蚤虱蛆虫之类。自余复有无量无边,生长常暗。由彼先世是愚痴人,不听经法恣身语意,贪著五欲,造众恶事,生此类中受愚迷苦。”

  [38] 《正法念处经》云:“观龙世界雨热沙苦,以何业因,而受斯报?即以闻慧,知此众生,于人中时,愚痴之人,以嗔恚心,焚烧僧房,聚落城邑。如是恶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受无量苦。从地狱出,生于龙中,以前世时以火烧人村落僧房,以是因缘受畜生身,热沙所烧。”

  [39] 《山海经·大荒东经》云:“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40] 《史记·夏本纪》云:“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41] 《淮南子》云:“夫蛟龙伏潜于川而卵剖于陵,其雄鸣上风,其雌鸣下风,而化者形,精之至也。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奉之也。”

  [42] 浪踏病:肠胃绞痛。由于寒热交攻,胃及大小肠中寄生虫动乱妄行,突发剧痛,如牛角尖压刺胸腹。

  [43] 《金色童子因缘经》云:“是时城中,有一商主,名曰妙耳。止其城内,居家巨富,财宝广多,数量增盈,与毘沙门天王富饶相等,于满度摩帝城中家族最上无与等者。其妻于后生一童子,肤体麤黑,容貌丑恶,具十八种可厌恶相,身口秽污,恶气充盈。家人眷属,随风闻者,返面而去。又复童子当初生时,舍中火起,财宝资生,焚爇竭尽,无复遗余。舍中所有一切财物资生乐具,火既炽盛而竭焚爇,所焚无余,火乃自息……昔居富威,身著妙衣种种严饰,妙香花鬘庄严其体,口中常复含咀妙香,时咽津液,又如天女,而常游戏欢喜园中,饮食衣服诸妙珍宝庄严等具而悉丰足,奴婢眷属亲里知识内外昌盛,随应所与悉得丰赡。何故今时如是破坏?所睹仪容,诚堪伤痛,头发蓬乱,尘垢污身,众苦所侵,举体枯悴,片衣破弊,腻秽增多,蚤虱萦缠,恶气充塞,国城之内最下卑苦,佣力他家营食存养,此破坏相实可悲伤。苦哉福分速归破坏,苦哉富贵所成不久,苦哉业报种种差别。”

  [44] 毒痈:头疽,疮初起顶如粟米,后来根盘扩大,状如蜂巢。

  [45] 《菩提道次第广论》云:“又如热痈,俱未触会二触之时,有漏舍受,为诸粗重之所随逐,故名行苦。”

  [46]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隋达摩笈多译)中,比丘白佛:“大德,生以何苦示现?”佛言比丘:“行苦示现。”比丘白佛:“大德,老以何苦示现?”佛言比丘:“坏苦示现。”比丘白佛:“大德,死以何苦示现?”佛言比丘:“苦苦示现。”

  [47] 如炉霍县种植少量的茶叶,叫做俄色茶。

  [48] 卡:藏地茶叶的计量单位。

  [49] 腹背疮伤:指牦牛驮货时,背部被鞍子或货物磨伤,腹部肚带紧勒,行走时将腹部磨伤。

  [50] 三白三甜:乳汁、乳酪、酥油为三白,冰糖、蔗糖、蜂蜜为三甜。

  [51] 什么是暗物质?暗物质(包括暗能量)被认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它代表了宇宙中90%以上的物质含量,而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10%不到(约5%左右)。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却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科学家曾对暗物质的特性提出了多种假设,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

  [52] 不善业,称为非福业;欲界所摄的善业,称为福业;色界、无色界所摄的善业,称为不动业。

  [53] 《佛说五王经》:失译人名,附东晋录,收于《大正藏》中。内容为五王共相友善,四王各说世乐,惟普安王说出世乐,因引四王见佛,佛为说世间八苦,遂同出家修道。

  [54] 寻香:食香者,欲界中有或中阴身,各依因缘善恶,吸食种种香、臭气味,故名寻香。梵语译作乾达婆。

  [55] 《大圆满心性休息》云:“痴识风心明点聚,凝酪膜疱及血肉,坚肉支节鱼龟形,经七七日渐成身。”

  [56]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临死前一年曾试译几行,感觉气力衰竭而辍笔。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开始编译,历时七年才译完。全经共四十九会七十七品,其中二十三会八十一卷余是过去不同译师所译,三十六会三十九卷半是菩提流志新译,故此经是旧译和新译的合编本。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

  [57] 《佛为阿难说处胎会》:藏文叫《阿难入胎经》;汉文还有其他几个译本,如《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佛说胞胎经》(西晋竺法护译)。主要讲入胎之因缘及胎中三十八个七日生长之相貌,出胎七日后所生八万尸虫之名字,末说五阴皆无常、苦、无我我所。

  [58] 《佛说五王经》云:“母噉一杯热食,灌其身体,如入镬汤。母饮一杯冷水,亦如寒冰切体。母饱之时,迫迮身体,痛不可言。”

  [59] 《佛说五王经》云:“母饥之时,腹中了了,亦如倒悬,受苦无量。”

  [60] 《大宝积经》云:“若母多食或时少食,皆受苦恼。如是若食极腻或食干燥,极冷极热,咸淡苦醋,或太甘辛,食此等时,皆受苦痛。”

  [61] 钟茂森博士在《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中说:“现在西方拍摄的技术很发达,能够隔着母体,用三维的角度来拍摄母亲体内胎儿的生活状况。胎儿在母体内真的是很痛苦,他是头朝下、脚朝上这么倒悬的,这么一挂就挂十个月。母亲如果动一动,他就会觉得像地震一样;母亲喝一口凉水,他就好像到寒冰里,冰窟窿一样;母亲喝一口热水,他就像到热汤里一样。胎儿在母亲的体内就像坐牢一样,一坐就坐了十个月。完了之后要出生的时候他也是很痛苦,像婴儿从母亲体内出生的时候,好像两座大山把他夹着夹出来。当他出来以后,因为在母亲体内的胎儿皮肤都很细滑、很细嫩,结果一出来之后接触到空气,就感到像针刺一样的痛苦。所以你看婴儿一出生他就哇哇大哭,为什么哭?就是因为他太痛了、太苦了。正因为这样的痛苦,这种折磨就把他前生的记忆给统统磨掉了,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办法记忆自己的前世,这个有道理。”

  [62] 《大宝积经》云:“由业力故,风吹胎子,令头向下,双脚向上,将出产门。”

  [63] 《佛说五王经》云:“生堕草上,身体细软,草触其身,如履刀剑。”

  [64] 《正法念处经》云:“初生时,其身柔软,如生酥搏,亦如芭蕉,又如熟果。母人瞻产,以手捉之,其手坚涩,皴裂劈坼,厌恶蹙面,指甲长利,面目丑恶。以手捉之,犹如火烧,亦如刀割。如是婴儿,身体细软,母人触之,得大苦恼。”

  [65] 涂敷酥油:藏族以前的风俗,为小孩出生后祝愿吉祥的仪式,但现在不太常见了。

  [66] 《大宝积经》云:“初生之时,或男或女,堕人手内,或在衣等,安在日中。或在阴处,或置摇车,或居床席,怀抱之内。由是因缘,皆受酸辛楚毒极苦。”

  [67]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的上师,今年79岁。

  [68] 《瑜伽师地论》云:“谓于五处衰退故苦:一盛色衰退故,二气力衰退故,三诸根衰退故,四受用境界衰退故,五寿量衰退故。”

  [69] 《君规教言论》云:“衰老疾病死亡等,众生共同之规律,岂能有谁超越此?”

  [70] 《金光明经·除病品》中,提到了三种致病的因素:1、四大诸根因素:人体本身的体质造成的问题。2、饮食时节因素:饮食造成的问题。3、四季时令因素:环境造成的问题。

  [71] 如《佛说善恶因果经》云:“短命者从杀生中来为人。”

  [72] 《法句譬喻经》云:“昔有一国,名曰贤提。时有长老比丘,长病委顿,羸瘦垢秽,在贤提精舍中卧,无瞻视者。佛将五百比丘往至其所,使诸比丘传共视之为作糜粥,而诸比丘闻其臭处,皆共贱之。佛使天帝释取汤水,佛以金刚之手,洗病比丘身体,地寻震动[火*霍]然大明莫不惊肃。国王臣民天龙鬼神无央数人,往到佛所稽首作礼,白佛言:佛为世尊,三界无比道德已备,云何屈意洗此病瘦垢秽比丘?佛告国王及众会者:如来所以出现于世,正为此穷厄无护者耳,供养病瘦沙门道士及诸贫穷孤独老人,其福无量所愿如意,譬五河流福来如是,功德渐满会当得道。王白佛言:今此比丘宿有何罪,困病积年疗治不差?佛告王曰:往昔有王名曰恶行,治政严暴,使一多力五百主令鞭人。五百假王威怒私作寒热,若欲鞭人责其价数,得物鞭轻,不得鞭重,举国患之。有一贤者为人所诬,应当得鞭,报五百言:吾是佛弟子,素无罪过,为人所抂,愿小垂恕。五百闻是佛弟子,轻手过鞭,无著身者。五百寿终堕地狱中,考掠万毒罪灭复出,堕畜生中恒被挝杖五百余世,罪毕为人常婴重病,痛不离身。尔时国王者,今调达是也;时五百者,今此病比丘是也;时贤者者,吾身是也。吾以前世为其所恕,鞭不著身,是故世尊躬为洗之。人作善恶,殃福随身,虽更生死,不可得免。”

  [73] 详见《上师心滴》之《正行光明藏讲义》。

  [74] 如《涅槃经》云: “何等名为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瑜伽师地论》云:“云何怨憎会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与彼会生忧苦故;二、治罚畏所依止故;三、恶名畏所依止故;四、苦逼迫命终怖畏所依止故;五、越正法恶趣怖畏所依止故。”

  [75] 五根: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

  [76] 《亲友书》云:“智者痛苦如财多,少欲之人非如是,一切龙王头数目,所生痛苦如是多。”

  [77] 《窍诀宝藏论》云:“断除身体颠倒之行为,断除口中无义之言语,断除意识妄念之散收。”

  [78] 《弥勒请问经》云:“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79] 一、怀胎守护恩;二、临产受苦恩;三、生子忘忧恩;四、咽苦吐甘恩;五、回干就湿恩;六、哺乳养育恩;七、洗涤不净恩;八、远行忆念恩;九、深加体恤恩;十、究竟怜愍恩。

  [80]  此公案详见《法句譬喻经·道行品第二十八》。

  [81] 《法句譬喻经》云:“佛告梵志:汝实愚痴,人死神去,便更受形。父母妻子,因缘会居,譬如寄客,起则离散。愚迷缚着,计为己有,忧悲苦恼,不识根本,沈溺生死,未央休息。唯有慧者,不贪恩爱,觉苦舍习,勤修经戒,灭除识想,生死得尽。”

  [82] 《法苑珠林》云:“譬如飞鸟暮宿高树,同止共宿,伺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即合,无缘即离。我等夫妇亦复如是,无常对至,随其本行,不能救护。”

  [83] 《大庄严论经》:十五卷,印度马鸣菩萨造,鸠摩罗什译。又作《大庄严经论》、《大庄严论》、《大庄严经》,收在《大正藏》第四册。主要是搜集佛陀本生,及诸种善恶因缘、譬喻等九十章故事,以供求道者参考。

  [84] 《大庄严论经》云:“竺叉尸罗国有博罗吁罗村,有一估客名称伽拔吒,作僧伽蓝,如今现在,称伽拔吒。先是长者子,居室素富,后因衰耗,遂至贫穷。其宗亲眷属尽皆轻慢,不以为人,心怀忧恼遂弃家去。共诸伴党至大秦国,大得财宝还归本国。时诸宗亲闻是事已,各设饮食香华妓乐于路往迎。时称伽拔吒身著微服在伴前行。先以贫贱年岁又少,后得财宝其年转老,诸亲迎者并皆不识,而问之言:称伽拔吒为何所在?寻即语言:今犹在后。至大伴中而复问言:称伽拔吒为何所在?诸伴语言:在前去者即是其人。时宗亲往到其所而语之言:汝是称伽拔吒,云何语我乃云在后?称伽拔吒语诸宗亲言:称伽拔吒非我身是,乃在伴中驼驴驮上。所以然者?我身顷来,宗亲轻贱,初不与语,闻有财宝乃复见迎,由是之故在后驮上。宗亲语言:汝道何事不解汝语?称伽拔吒即答之言:我贫穷时共汝等语不见酬对,见我今者多诸财宝,乃设供具来迎逆我,乃为财来,不为我身。”

  [85] 《杂譬喻经》云:“昔王舍城中,人民多丰饶,九品异居,不相杂错。别有一亿里,有一亿财者,便入中。时有居士,规欲居中便行治生,苦身节用广诸方计。数十年中,九十万数未满一亿,得病甚笃,自知不济。有一子年七八岁,嘱语其妻曰:吾子小大,付与财物令广治生,使足满一亿,必居其中,全吾生存之愿矣。言竟终亡。丧送事毕,将子入示其宝物:父有遗教,须汝长大具一十万足满一亿,居亿里中。子报母言:何必须大?便可付我早共居之。母即付之。于是童子以财物珍宝,供养三尊,施与贫乏者,半年之中财物尽了。其母愁恼怪子所作,童子未几身得重病,遂便丧亡。其母既失物,子又幼丧,忧愁忆之。中有最富者,八十居而无子姓,于是童子往生其家,为第一妇作子。满十月生,端正聪明自识宿命,母自抱乳确不肯食,青衣抱养亦复如是。儿前母闻生子如是,偶往看见爱之,即抱鸣噈,开口求食,长者大喜重雇其价,使养护子。长者便与夫人议曰:吾少子性,他人抱养不肯饮食,此妇抱撮儿辄欢喜,吾今欲往迎取以为小妻,令养视吾子,为可尔不?夫人听之。便以礼娉迎来,别作屋宅分财给与无所乏短。儿便语母:为相识不?母大怖懅,而言不相识。儿白母言:我是母之前子,取母九十万分用布施,今共来作八十亿主,不劳力而食,福为何如耶?”

  [86] 阿可:藏地对喇嘛的称呼。

  [87] 五戒和尚就是陕右人。

  [88] 《六度集经》云:“所谓私财也,五家分者:一水、二火、三贼、四官、五为命尽。”

  [89] 无有正法乞人,也可解释为无有任何执著的无勤瑜伽士。

  [90] 慈力王子:佛陀的因地,类似于福力王子。

  [91] 八风:指世间八法。

  [92] 五浊恶世:劫末寿等渐变鄙恶,如渣滓故名为浊世。五浊:寿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见浊。

  [93] 《楞严经》云:“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94] 《业报差别经》中列举了十种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之业因:1、身行微恶;2、口行微恶;3、意行微恶;4、起憍慢;5、起我慢;6、起增上慢;7、起大慢;8、起邪慢;9、起慢慢;10、回诸善根向修罗趣。

  [95] 阿修罗虽然好斗,但这种争斗并不破戒,如《大智度论》云:“阿修罗恶心斗诤,而不破戒,大修施福。”所以,他们的戒与人类的有所不同。

  [96] 粗恶苑:帝释天四大园林(众车苑、粗恶苑、杂林苑、喜林苑)之一,又名粗涩园。帝释天所居善见城南有一林苑,池塘、林木以为装饰,行至其地,即生粗暴之心。《阿毘达磨顺正理论》云:“粗恶苑,天欲战时,随其所须,甲仗等现。”

  [97] 《起世因本经》云:“其帝释天王,若欲向于波娄沙迦园及杂色车欢喜园等澡浴欢乐游戏行时,尔时心念伊罗婆那大龙象王。其伊罗婆那大龙象王亦生是念:帝释天王心念于我。如是知已,从其宫出,即自变化,作三十三头。其一一头化作六牙,一一牙上化作七池,一一池中各有七华,一一华上各七玉女,一一玉女各复自有七女为侍。尔时伊罗婆那大龙象王,化作如是诸神变已,即便诣向帝释王所,到已在彼帝释前住。尔时帝释天王心念诸小三十二天王,并三十二诸天众等。时彼小王,及诸天众,亦生是心:帝释天王今念我等。如是知已,各以种种众妙璎珞庄严其身,俱乘种种车乘,诣向天帝释边。”

  [98] 《起世因本经》云:“即便升上伊罗婆那龙象王上。帝释天王正当中央真头上坐,左右两边各有十六诸小天王,悉同乘彼伊罗婆那龙象王化头之上,各各而坐。”

  [99] 游戏海:与须弥山外围七重金山交相间隔的六重大海,充满八功德水,为诸龙王嬉游之处。

  [100] 《观佛三昧海经》云:“释提桓因惊怖惶惧,靡知所趣。时宫有神,白天王言:莫大惊怖,过去佛说般若波罗蜜,王当诵持,鬼兵自碎。是时帝释坐善法堂,烧众名香,发大誓愿: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无等等咒,审实不虚。我持此法当成佛道,令阿修罗自然退散。作是语时,于虚空中有四刀轮,帝释功德故自然而下,当阿修罗上。时阿修罗耳鼻手足一时尽落,令大海水赤如绛汁。时阿修罗即便惊怖,遁走无处入藕丝孔。”

  [101] 《杂譬喻经》云:“阿修罗前世时曾为贫人,居近河边,常渡河担薪。时河水深流复驶疾,此人数数为水所漂,既亡所持身又没溺,随流宛转急而得出。时有辟支佛作沙门形诣舍乞食,贫人欢喜即施。饭食讫已行澡水毕,置钵虚中飞行而去。贫人见之因以发愿:愿我后生身形长大,一切深水无过膝者。以是因缘得极大身,四大海水不能过膝,立大海中身过须弥,手据山顶下观忉利天。”

  [102] 四大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王、勇健阿修罗王、华鬘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

  [103] 六欲天: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离诤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104] 如《增壹阿含经》云:“当天子欲命终时,有五未曾有瑞应而现在前。云何为五?一者华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身体污臭;四者不乐本座;五者天女星散。”

  [105] 色界:功德、住所皆胜欲界,虽离欲贪但能增上自地烦恼,色相善妙,名为色界,包括四禅十七处天。

  [106] 无色界:无单独住所,以无色等持未退失而死后,立即形成四名蕴(受想行识四蕴)于该处转生,为无色界。包括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107] 引业:引发总报,能令生于某处某趣之业。

  [108] 《杂譬喻经》云:“此女本说偈问时,若遇明师,即可得道。此女虽行禅定,无有智慧,定报既终,还堕恶道也。”

  [109] 五道:天人、非天合为一道,再加上三恶道和人类。

  [110] 非非想天:非想非非想天的简称。无色界的最高处。

  [111] 班扎日嘎:又名白莲花、孙陀罗。

  [112] 护持根门第一:即持戒第一。

  [113] 《三主要道论》云:“人身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114]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17云:“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我欲庄饰。即往白佛。佛言:随意当画。闻佛听已,集诸彩色,并唤画工。报言:此是彩色,可画寺中。答曰:从何处作,欲画何物?报言:我亦未知,当往问佛。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次傍一面,作大神通变。又于一面,画作五趣生死之轮。檐下画作本生事。佛殿门傍画持鬘药叉。于讲堂处画老宿苾刍宣扬法要。于食堂处画持饼药叉。于库门傍画执宝药叉。安水堂处画龙持水瓶着妙璎珞。浴室火堂依天使经法式画之。并画少多地狱变。于瞻病堂画如来像躬自看病。大小行处画作死尸形容可畏。若于房内应画白骨髑髅。是时长者从佛闻已,礼足而去。”

  [115] 五分轮回图:又名六道轮回图。图下方是地狱、饿鬼、旁生,中间是人与非人,上方是天界。

  [116]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34云:“尔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时具寿大目乾连于时时中,常往捺落迦傍生饿鬼人天诸趣,慈愍观察。于四众中,具说其事……尔时世尊告阿难陀:非一切时处常有大目乾连,如是之辈颇亦难得,是故我今敕诸苾刍,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应差苾刍于门屋下坐,为来往诸人婆罗门等,指示生死轮转因缘。”

  [117] 恰彻却将上师教言牢牢记在心间,抛弃一切,前往热振的休色寺,像野兽一样地精进修持,未与任何人交往,如此穷其一生,直至圆寂。《果仓巴尊者传记》云:其为米拉日巴尊者前世。

  [118] 一是为度化甲曹杰和克珠杰;二是撰著两部论典:《辨了不了义论》、《入中论·善解密意疏》。

  [119] 仲敦巴:全称仲敦巴·嘉瓦郡乃,阿底峡的及门弟子,宋代西藏佛学家。

  [120] 热振寺:噶当派第一座寺庙,离拉萨不远,为开创教派者仲敦巴所倡建。噶当派的教言中,描述过它的很多功德,据说比布达拉宫和觉沃佛的功德还大。1738年,七世达赖将其赠给自己的老师甘丹池巴阿旺乔登。从此,阿旺之历代转世皆称“热振活佛”。

  [121] 因缘具足时,吃好穿好也可以;但如果因缘不具足,也不能为了衣食而天天奔波。

  [122] 上师仁波切2004年讲《前行》这一段时说:“法王如意宝讲过,你见解稳固时可以到处跑,但如果见解一点都不稳,却说‘安住一个地方是不对的’,然后这里断传承、那里断传承,整天跑的话,可能更糟糕、更可怕!”

  [123] 《佛说杂藏经》云:“舍利弗夏盛热时,游行至庵罗园中。有一客作人,汲井水溉灌于树。此人于佛,无有大信,见舍利弗,发小信心。唤舍利弗言:大德来脱衣树下坐,我当以水浇之,不失溉灌,兼相利益。于是舍利弗,脱衣受洗,身得凉乐,随意游行。此客作人,其夜命终,即生忉利天上,有大威力,次释提桓因,便自念言:我何因生此?自观宿命,信心微薄,因客作溉灌计水,洗浴舍利弗。我若信心纯厚,知必有报。故设浴具,以为供养,自惟为功虽少,以遇良田,获报甚多。即诣舍利弗所,散花供养。舍利弗因其净信之心,即为说法,得须陀洹道。”

  [124] 此偈在《宗镜录》中有记载。

  [125] 朗日塘巴(1054-1123):阿底峡尊者六大弟子之一,博朵瓦格西二大高足之一。

  [126] 详见《六度集经》之《 (九○)察微王经》。

  [127] 九乘次第:声闻、缘觉、菩萨;事部、行部、瑜伽部;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

  [128]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云:“佛言:人于世间,喜杀生,无慈之心,从是得五恶。何等五?一者寿命短;二者多惊怖;三者多仇怨;四者万分已后,魂魄入太山地狱中,太山地狱中,毒痛考治,烧炙烝煮,斫刺屠剥,押肠破骨,欲生不得,犯杀罪大,久久乃出;五者从狱中来,出生为人,常当短命。”

  [129] 《正法念处经》云:“又复(杀生有)三种,所谓贪作、嗔作、痴作。彼贪作者,所谓猎等;彼嗔作者,所谓下性;彼痴作者,外道斋等。”

  [130] 《正法念处经》云:“彼(杀生)有三种:谓上、中、下。所言上者,杀罗汉等,堕阿鼻狱;所言中者,杀住道人;所言下者,杀不善人,及杀畜生。”

  [131] 《俱舍论讲记》中,从作、积的角度,将业分为四种:作已积集业、作已不积业、积而未作业、未积未作业。

  [132] 证严法师也讲过,即《修道人与水鬼》的故事。

  [133] 三白三甜:牛奶、乳酪、酥油为三白,冰糖、蔗糖、蜂蜜为三甜。

  [134] 全牲肉:指牛羊肉腔。

  [135] 《大智度论》云:“复次杀为罪中之重,何以故?人有死急,不惜重宝,但以活命为先。譬如贾客入海采宝,垂出大海其船卒坏,珍宝失尽,而自喜庆举手而言:几失大宝。众人怪言:汝失财物,裸形得脱,云何喜言几失大宝?答言:一切宝中人命第一,人为命故求财,不为财故求命。”

  [136] 《大丈夫论》:提婆罗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今仅存汉译本,梵本及藏译本均未发现。全书分成二十九品,旨在赞叹劝说由悲心而起的布施,是大丈夫行,是佛果的最胜因;尤其排斥只求一己解脱的阿罗汉道,强调以救渡一切众生为念的菩萨道之价值,以及彻底发挥利他主义的大乘精神。所谓大丈夫,依本论《大丈夫品》载:“唯能作福无智无悲,名为丈夫;有福有智,名善丈夫;若修福修悲修智,名大丈夫。”

  [137] 非法秤斗:私下制造的秤斗。

  [138] 《发觉净心经》:二卷,隋阇那崛多译。《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异译。

  [139] 他应该是个形象僧人,真正的出家人不可能杀牦牛。

  [140] 十六条人规:一、敬信三宝;二、修行正法;三、孝敬父母;四、恭敬有德;五、敬重尊贵耆长;六、对亲友有信义;七、对国人作利益;八、心性正直;九、仰瞻贤哲;十、善用资财;十一、以德报恩;十二、秤斗无欺;十三、不相嫉妒;十四、勿用妇言;十五、婉和善语;十六、心量宽宏。这十六条对当今社会也有借鉴意义。

  [141] 《佛说善生经》云:“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云何十三?一者、重爱敬夫;二者、重供养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摄持作业;五者、善摄眷属;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后以爱行;八者、言以诚实;九者、不禁制门;十者、见来赞善;十一者、敷设床待;十二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十三者、供养沙门梵志。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顺夫。”

  [142] 太虚大师对此经文的注解:“妻子当以十三事敬顺供养于夫,十三事文义可知。总其义,即须专爱无异念,常侍奉饮食起居之事,以诚敬相从,夫唱妇随,治家作业,更能善念夫之眷属,又能供养沙门梵志为全家祈福,如此可谓贤妻矣,福德必有增益而无衰损。”

  [143] 这首歌的隐含意义是:六世达赖圆寂之后,下一世会在理塘转世。

  [144] 详见《入行论广解》第九册的第163节课。

  [145] 弘一大师在《律学要略》(1935年讲于泉州承天寺)中说:“我有句老实话对诸位说:菩萨戒不是容易得的,沙弥戒及比丘戒是不能得的。无论出家或在家人所希望者,唯有三皈五戒。我们倘能得三皈五戒,那就是很好的了。”

  [146] 《五分律》:三十卷。全称《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略称《弥沙塞部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系佛入灭后三百年顷,自上座部系统分出之化地部(弥沙塞部)所传之戒律。据高僧法显传所载,法显于师子国(即斯里兰卡)携回本书之梵本,刘宋时,佛陀什、竺道生等共同译出。因由五部分组成,故称五分律。其中规定比丘戒二百五十一条,比丘尼戒三百七十条。据近人研究,此律与南传巴利文律藏在内容上极为接近。

  [147] 此处的破和合僧,是指破法轮僧。《俱舍论释》中说,破法轮僧一定要在佛陀在世时才会出现,其他时间不会发生。

  [148] 《撰集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高门,娉以为妇,种种音乐,以娱乐之。足满十月,产一男儿,身体有疮,甚患苦痛,呻号叫唤,未曾休息。年渐长大,疮皆溃烂,脓血横流,常患疼痛,因为立字,名曰“呻号”。父母怜愍,设诸方药,虽加疗治,疮无除愈。年渐长大,闻诸人语:“祇桓精舍,有好良医,善疗众病,能令除愈。”寻即往至。诣祇桓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心怀喜悦,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说五盛阴苦,是疮是痈,如毒箭入心伤害于人,皆是众病之根本也。时呻号子,闻佛世尊说是语已,深自咎啧,向佛世尊,忏悔罪咎,疮寻除差,心怀欢喜,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道,得阿罗汉果。时诸比丘,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呻号比丘,宿造何业,初产之时,身有恶疮,脓血横流,甚可恶见?复以何缘,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有二长者,各悉巨富,资财无量,因相忿诤。其一长者,大赍珍宝,贡奉与王。王纳受已,谗彼长者:彼人恶心,常怀姧谋,规欲害我,唯愿大王,听我任意治彼长者。王即然可,寻至其家,执彼长者,系缚搒笞,楚毒无量,举身伤破,脓血横流,痛不可言。时彼长者,既得免已,深自思惟,有身皆苦,众恶所集多诸灾祸,甚可厌患。我于彼人,无大怨雠,横见伤毁,乃至如此。即自思惟,诣山林中,观察有为皆是无常,深悟解空,成辟支佛,视诸怨亲,心皆平等。念彼长者,加恶于我,将来之世,堕于地狱,受大苦痛,我今当往为现神变,令彼开悟。作是念已,诣长者前,踊身虚空,作十八变。时彼长者,见是变已,深怀渴仰,倍生信敬,即请令坐,为设肴膳种种供养,向辟支佛忏悔先罪。”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向彼国王谗其长者考掠榜笞者,今呻号比丘是。”

  [149] 毕舍佐:类似罗刹的鬼神之一。音译又作毗舍阇、毕舍遮、毗舍遮、臂舍柘,意为食血肉鬼、啖人精气鬼或癫狂鬼。

  [150] 如经中云:“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

  [151] 通“粗”。

  [152] 上师在讲《前行广释》第二十节课时,曾提到过他:“今天中午我家来了一位藏族喇嘛,他有79岁,曾是我父亲的朋友,后来出家了。他跟我讲了自己二十年的修行经历:截至昨天,他共念了三亿遍观音心咒,今天又在我面前发愿,说还要再念一亿。我问:‘你三亿遍心咒念了多少年?’他说:‘整整十七年。在此期间,有时候念得多,每天十万遍左右,有时候到拉萨等地去,就念得少一点。我平时很少跟人接触,还念了一万遍《普贤行愿品》……’他以前在我家乡炉霍那边,还是很出名的,我父亲常讲他怎么打仗、杀牦牛、偷盗,所以我印象比较深。他也承认自己年轻时,不太相信因果,没有一个不造的恶业,二十年前遇到一位上师,后又遇到法王如意宝,让他一心一意念观音心咒忏悔。如今三亿遍已经完成,今天又发愿再念一亿。我觉得人的心力确实不同,心力大的话,即使往昔造业比较深重,现在精进也不算太迟。”

  [153] 生圆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简称,密乘中修习本尊三身为生起次第,修习风脉等为圆满次第。

  [154] 苯教:古代西藏原始宗教名。创始人兴饶,年代待考。盛行时分本地、外来和窜易三派,黑苯、白苯两支。早期但以祷神伏魔为人禳病、荐亡为业,及至吐蕃王布德共杰时,干预国政。松赞干布以后,吐蕃王室扶持佛教,佛苯之间斗争甚为激烈,赤热巴巾因尊佛抑苯被苯教徒所杀,朗达玛尊苯抑佛被佛教徒所杀,成为吐蕃王室趋于分裂灭亡的一个近因。其后苯教在见、行、修道之法诸方面,产生了众多和佛教相似的经典,晚近渐趋衰微。

  [155] 优钵罗:汉译为青莲花,黛花,红莲花。

  [156] 真名李静,绵阳安县安昌镇人。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