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佛者的亲身经历


2015/5/22    热度:1351   

 

 

  今天把我学佛的经历写出来,如果对学佛的朋友们有所帮助,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学六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每一个国人,无论哪个行业,都无一幸免地卷入了这场空前的浩劫中。就算读完了小学吧,中学时代没学什么,天天搞运动,下工厂劳动等。毕业后当了工人,相对下乡的同学们来说,算是很不错了。1976年有幸迎来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开始接触到很多以前从没有看过的书,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在同龄人中,我是幸运的。

  我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大学里开哲学课,讲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提是“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物质运动的产物”,同时也承认物质不灭。我的疑问很多,物质为什么是第一性的?物质之前是什么?物质不灭,可以证明精神不灭,那我们死后精神也应该不灭,如果精神不灭,到哪里去了?承载精神的物质是什么样的呢?生命如果是物质与精神合和而有的,又是谁合和的呢?这样的问题在当时的年代不可能有答案,没人会告诉你这些。也找不到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取妻生子,忙录中,这些问题渐渐淡忘了。直到互联网的产生,觉得新鲜,天天上网,有一天突然看到了“FLG”(F代表“法”;L:代表“轮”G代表“功”)的书,就是邪师李洪痣(应该是“志”,因系统有过滤,以“痣”代替)的“ZFL”(Z代表“转”;F代表“法”;L代表“轮”),眼睛一亮,有生第一次看到了“佛法”这个名词。认真的将此书看了两遍,并认为李洪痣是“圣人”,从此堕入了FLG的魔网里,虽没有练功,但已经默许了FLG就是佛法。直到FLG天安门前闹事,国家取缔FLG,我对国家取缔FLG大为不满,严重的抵触情绪。有时破口大骂,不能自主,从此消沉,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活着也是很迷茫,生不知道从何而来,死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天天为生活而奔波,在痛苦中一天一天地度过。FLG对我的伤害很大,至今不愿回忆那段岁月。

  大约过了六年的时间,有一天突然想起FLG的书ZFL中前言的第一句“佛法是最精深的”。既然佛法是最精深的,何不找佛经看呢?这才开始在网上找佛经,佛经是找到了,但看不懂,古文体材,一看就头痛,渴望有个明师帮助,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净土法门法师的《认识佛教》等视频,开始看净土法门法师的视频,看了几部后,觉得我有疑问的地方法师讲的也很少,不能解决我的疑惑。在网上继续找(当时的互联网上法师的讲经录像已经很多了),找到了慧律法师的讲经录像,看了慧律法师的简历,慧律法师竟然是我的同龄人,也是大学文化,大学毕业后出家,又上了几年佛学院。决定看慧律法师的佛学讲座,用了近三年的时间,看完了慧律法师几乎所有网上能找到的学佛讲座,虽有很多的收获,但还是没有解决我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自己业障太重听不明白法师所讲,怎么办?再看一遍慧律法师讲座?那样又要用很长的时间。决定看佛经,我读了净土的《五经一论》《心经》《金刚经》《达摩大师血脉论》《六祖坛经》等经典,都看过三遍以上,虽然每遍都有进步,由于业障太重,还是看不太懂,也不知今后怎么学了。

  有一道古老的数学题我很感兴趣,“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泄。”这是个极限问题,就是说一尺长的一个木棒子,每天从中间一分为二,第二天在将第一天分成两半的棒木子从中间在一分为二,这样永远的分下去,永远也分不完。同样的道理,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电子与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又有中子与质子组成的,中子和质子在分下去又是什么呢?分到最后是什么?不可想象。精神又是物质运动产生的,物质可以分解,精神能分解吗?如果不能分解,物质与精神又是什么关系呢?想了很久也没有想明白。有一天上网,突然找到一个自称是悟道的人,他讲的一些东西似乎有些道理,我向他请教了我疑惑的问题,他也做了解答,他说:“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六祖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对我有一定的帮助,有一天我和他说,我悟到了“真空无相,万法一性”并称他是我的恩师,他随机认定我开悟了,我很感动,按他的意思,在网上大力宣传他是明师,并天天在他的网站上看他的文章,当看到有人问他世上有没有因果时,他回答“实无因果”,我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因为古来大德们说过“因果不虚”啊,我相信古来大德说的没有错。而且他认为“心内是本来清净的,心外的一切都是不清净的”。他认为“不能被心外的一切人一切事所转,因为心外的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妄相”。古德说过“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应该相信古德,在看下去,越看越不对劲,当时我有一种无形的恐惧,全身发抖,大脑痛的象要爆炸一样。知道他不是明师,但他自认为是悟道的人,他开网页“弘法”,接受捐助,我很懊恼。

  我总结学佛以来的教训,得出结论,认为光看一个或几个法师或居士的开示是不行的,必须多看一些人的开示文章,从中比较一下,比如就我不明白的经文或疑问,看看各位法师、居士们都是怎么讲的,借助于电脑的帮助,很快就可以把各位法师、居士的开示集中起来。我先后看了网上很流行的二十几位法师、居士的开示文章,结果发现他们对同样的经文或疑问的解释都不一样,相差很大。可以肯定,有说对的,那到底谁说的对呢?这又是问题了,没人能给你评判谁正谁邪,不知正邪,今后怎么学呢?经过了一番努力的思考后,我认为,所有的法师、居士未必都是悟道者,达摩大师说:“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问题是谁是见性的明师呢?我没有见性,所以不可能判断谁见性与否,明师难可遇啊!怎么办呢?那就只有一条路了,直接读佛经。可问题又来了,三藏十二部经,一万三千多卷,从那儿读起呢?我想起了南怀瑾老师在《如何修证佛法》中所列的经典,并说如果修学佛法,这些经典够用。

  这些经典有:

 《大般若经》《大涅槃经》《华严经》《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楞伽经》《解深密经》《胜鬘夫人经》《大宝积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四分律(小乘)》《菩萨戒(大乘)》《现观庄严论》《大摩诃止观》《宗镜录》《正续指月录》《大智度论》《密宗道次第论》《瑜伽师地论》《菩提道次第广论》。

  所以,我决定,就从这些经典读起。经部除《大般若经》《大宝积经》外其他的都读过了,律部《四分律(小乘)》《菩萨戒(大乘)》没有读过,论部只读了《宗镜录》《正续指月录》,其他的没有读。

  《正续指月录》对我的启发很大,特别是书中“南阳慧忠国师”一段,我参了好久,我把其中一段帖出来:

  “僧问南阳慧忠国师。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说。亦有信者。云不思议。不知若为。师曰。此盖普贤文殊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乎。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深远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于是禅客作礼而去。

  又华严座主。问大珠和尚曰。禅师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珠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花而显相。非彼黄花翠竹而有般若法身。故经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座主会么。云不会。珠云。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若不见性人。说翠竹着翠竹。说黄花着黄花。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座主礼谢而去。”

  当时我认为大珠和尚说的有道理,不同意南阳慧忠国师的说法,并在论坛上发帖子说明我的观点。

我的帖子是这样说的:

  “正解‘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有韫光大德问:禅师自知生处否?

 师曰:未曾死,何用论生。知生即是无生法,无离生法说有无生。祖师云:当生即不生。

 曰:不见性人,亦得如此否?

 师曰:自不见性,不是无性。何以故?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识即是性,故名识性。了即是性,唤作了性。能生万法,唤作法性,亦名法身。马鸣祖师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若心生,故一切法生;若心无生,法无从生,亦无名字。迷人不知法身无相,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吃笋,应总吃法身也;如此之言,宁堪齿录?对面迷佛,长劫希求,全体法中,迷而外觅;是以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中略)
  讲华严志座主问:何故不许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师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华而显相,非彼黄华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座主会么?
曰:不了此意。
  师曰: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若不见性人,说翠竹著翠竹,说黄华著黄华,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志礼谢而去。
----摘自《顿悟入道要门论》”

网友回答:“因‘正解’二字而成狗屎!”

另一网友回答:“尝着了也”

  我对两个网友的回答很生气,并以《像牛粪》公案回应两位网友。还发帖说明我的理解。

我回答:

  “僧问南阳慧忠国师。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说。亦有信者。云不思议。不知若为。师(慧忠国师)曰。此盖普贤文殊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乎。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深远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于是禅客作礼而去。------摘自《指月录》

评: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菩萨行般若照见色空,不能说色是般若,般若属有情是能照,色是所照。《坛经》中五祖的传法偈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故色是般若者即同无情。

  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不等于色是般若,有色就有般若照色空。

  法界本无一物,本无翠竹黄花。法界一切全真,唯是实相,实相即是无相。

  试问:普贤文殊境界与观自在菩萨境界同否?”

  网友回答:“非如是也。”

  当天晚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第二天清晨醒来还在思考,突然明白了南阳慧忠国师说的道理,马上到论坛发帖:

  我回答:“青青翠竹海市蜃楼。郁郁黄花水中月亮。”

  网友回答:“触目是菩提,茎草是金身。非关幻不幻,境实不异心。”

  我回答:“何处不菩提,何处不金身。茎草皆假名,触目即是心。”

  网友再没有回帖。

  明白了大珠和尚和南阳慧忠国师的开示,《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的偈子也就好理解了。

  六祖大师的偈子这样说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也用偈子把我理解的作个回答:

  菩提亦是树,明镜亦谓台,一真一切真,何处见尘埃。

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

  由于不断的读经,有很多疑问不断的解开,解开了疑问,又对理解佛经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现在我读经障碍不多了,随着不断对佛经的学习,我相信所有的疑问都会解开,我坚信这回路走对了。由于读经障碍越来越少,所以,我有了新的目标,阅读《大藏经》。在理上彻底搞通。

  十几年来的学佛经历,虽然有很多的坎坷,但一路走过来,也觉得很正常,因为学佛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会比不学佛的人承受更多的磨难,这是自然的。如果极乐世界与五浊恶世让我选择,我会发愿到五浊恶世去。

  总结一下十几年来学佛的经验教训,会对今后学佛有益处,也给学佛的朋友们提供点经验,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吧。

  一、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不能按“四依止”原则学佛,很多学佛的朋友们认为皈依某某法师就是皈依三宝,认为自己皈依的法师是开悟的大德,从此只看自己皈依法师的开示,不看佛经,因为佛经难读,只要师父看明白了,给我们开示就行了。这样学佛是很危险的!因为你没有开悟,所以不可能知道你师父是否开悟,如果是别人说的,说你师父开悟的人自己开悟了吗?这些都是不保险的。所以,按“四依止”原则学佛,恭读佛经,师父的开示作为参考,这样学佛更稳妥。

  二、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李洪痣只是个很低级的邪师,佛教内外比李洪痣利害的多的邪师大有人在。为避免被邪师误导,“四依止”原则很重要!佛经是学佛人的命根子,离开他就会迷路。

  三、魔也会教导我们行善积德。魔也会现佛相,魔也会现出家相,魔也会现神相、众生相。就象李炳南老居士描绘的那样,魔的手段很高明,99%说的都是正法,只有1%的邪说。就象一杯醍醐中,滴了一滴毒药,整个一杯醍醐就变成有毒的了,如果学佛的人不能分辨这1%的邪说,就等于不能分辨一杯醍醐中的毒药一样,喝下去就会中毒。中毒的症状就是佛经摆在面前,证明他师父开示明显不如法,也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师父辩护,认为师父说的对,更有甚者认为佛经翻译有误。这就是禅宗五祖所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啊!学佛要过的了佛这一关,也要过的了魔这一关,不能在魔这一关败下阵来,被魔所攝。为避免魔事,学佛人必须要学的一部经《楞严经》。这部经被誉为末法时期的照妖镜。

  四、要有疑问,有疑问才可能把我们引向真理,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我们看佛经中,基本都是佛的弟子们有疑问问佛,佛解答弟子的疑问。或佛问,弟子答。可以说,没有疑问,三藏十二部经就不存在了。因为没有疑问,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五、“一部经,一句佛号,一生成就”的说法不可靠,因为净土宗还有“五经一论”呢,其实“五经一论”对现代人来说远远不够用,因为现代的人烦恼重,业障重。多读几部经是有益的。学佛决不可以有投机取巧走捷径的思想。

  六、现代人的开示知见问题很多,最好是读经,如果要看开示文章,最好看古来大德的开示。越近代,问题越多。但也有可能遇到正知正见的法师、居士,这就看个人的因缘了。

  以上是本人学佛十几年简要的经历和体会,水平有限,不对之处请多指教,感恩!如果对您有帮助,应该感恩佛说了三藏十二部经;感恩自古以来集经、译经并将佛经传播到中国的人们;感恩那些把佛经录入电脑,复核、校对,做了大量工作的人们;感恩那些在网络上提供佛经的人们;感恩那些在网上诚心帮助别人的网友们;感恩 … &he 

五明学佛网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 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