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八十八节课


2014/9/3    热度:572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八十八节课

 

  现在正在讲皈依的学处,也就是皈依后须守的九条戒律。昨天已讲了三条所断的戒律,今天接着讲:

  戊二、三种所修:

  所修,就是皈依三宝后应该做的。它也有三条:

  一、皈依佛以后,对佛宝的身像,乃至零碎片段以上,也要恭敬供养,以头顶戴,放在清净的地方。对它起真实佛宝想,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佛陀虽然已示现了涅槃,但很多经典里也讲了,佛陀幻化的形象就是佛像。故《亲友书》中说[17],作为智者,即使看到木雕的佛像,也会恭敬顶礼。

  我们作为皈依佛门的人,不要说对佛菩萨的画像、塑像顶礼膜拜,就算是佛像的碎片、唐卡的一角,也应当恭敬顶礼,放在清净之处,不能任人践踏。在末法时代,佛陀会显现为佛像来度化众生,故要把这看作是真正的佛陀,对它生起欢喜心、恭敬心。而千万不能轻蔑佛像,甚至见到时连帽子都不摘,以不恭敬的态度来对待。

  二、皈依法后,不要说对显宗的《大藏经》、论著,密宗的续部、经典要有恭敬心,甚至是只言片语,乃至一字一句,也要顶戴供养,生起真实法宝想。

  佛陀曾在经中说:末法浊世时,我会以文字相来利益众生。因此,我们不仅要恭敬佛经论典的文字,从广义上讲,世间的杂志报纸由于能指导人们取舍,故也应该值得恭敬。

  然而,听说有些寺院的佛教徒,在跟别人辩论时,手里拿着《释量论》的法本,说它只不过是文字而已,对它恭敬没什么意义,然后就放在屁股下面。这种行为特别可怕!持此邪见的人,表面上是佛教徒,实际上根本不是。当然,他也是因为愚痴所致,不知道佛经的价值,所以非常可怜。

  我们作为佛教徒,皈依了法宝之后,不能把经典放在不净的地方,或者地上,而一定要放在高处。有些人把法宝、佛像塞在床底下,甚至坐火车时把有经书的行李放在下层,这真的很不合理。一般来讲,有智慧的人,绝不可能将法宝放在身体下面,这样对三宝连基本的恭敬都没有。

  “文革”期间,藏地有些人被红卫兵逼迫必须坐在转经轮上、经函上,他们宁死也不坐,不愿意舍弃三宝。还有个地方的红卫兵,把经函、玻璃碎片分别摊在路上,让一个誓言特别坚定的人,要么光脚踩玻璃碎片,要么就去踩经书。后来那人选择了玻璃碎片,而不愿意踩在经书上。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所有的佛经有恭敬心,因为你已经皈依了法宝。

  三、皈依僧[18]以后,对僧宝所依、乃至僧衣的红黄补丁以上,也应当生起真实僧宝想,恭恭敬敬顶戴供养,将它放在干净的地方,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僧众的僧衣,我们千万不能踩,如果在上面跨来跨去,过失也相当大。为什么呢?因为有关经典中说,出家人的红黄僧衣,实际上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成佛时的装束,天龙八部、人与非人都会恭敬顶戴。还有些经典里说,大鹏每天捉龙而食,龙王向佛陀求救,佛以僧衣赠与龙王,教其及眷属各分一缕,系在龙角上,就能避免大鹏捉食之难。

  所以,出家僧衣加持极大,我们穿上之后,除非是前世杀生等异熟果报现前,否则,一般的世间鬼神无法加害。

  现在有些在家人,邪见特别重,对出家人很看不惯,看到谁都觉得是坏人。有这种心态的话,造的业会非常大。阿底峡尊者说过:“四个僧人中,一定会有一位圣者。”只不过我们的心不清净,看不到而已。因此,能穿上这样的红黄僧衣非常不容易,大家理应观清净心,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破皈依戒。

  戊三、三种同分:

  一、对为自己开示取舍道理的上师,不管他的身相如何、地位怎么样,我们都应把他看作真正的佛宝。甚至连其身影也不能随意践踏,而要精勤承侍、供养。

  当然,将上师视为与佛无异,并不只是藏传佛教的说法,汉传佛教个别人对此颇有微词,这也是他孤陋寡闻而已。其实,汉地有一部经典叫《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里面就说:“当于阿阇梨,起大信重心,其阿阇梨者,诸佛等无异。”所以,我们对上师像佛陀那样承侍恭敬,是非常合理的,如果没有这样,则得不到佛法的悉地和加持。

  二、对上师所赐的任何教言,都应当作真正法宝想。如果你天天吹毛求疵,觉得上师讲的这个不对、那个不对,那绝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当依教奉行,对上师要有恭敬心,对上师的教言要有欢喜心,哪怕仅仅是一言一句,也不能置之不理。

  现在有些人认为:“对上师要有恭敬心,这是一种过时的传统思想。现在已进入21世纪了,人人都是平等的,上师和弟子也不例外。”

  如果你这样想,那不要说佛教中,连世间上也说不过去。试想,假如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平起平坐,学生可以随意反抗老师,他们不愿意坐在下面,就可以跟老师一样坐在讲台上,如此没有尊重心的话,学生永远也学不到任何知识。所以,现在这个时代特别可怕,好多人都特别愚痴,将很多传统理念弃之不顾,反而去推崇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另外,对于上师的眷属、弟子,及与自己共同持梵净行的道友们,也要作真正僧宝想。身语意恭敬依止,一刹那也不做令他们不欢喜的事。

  包括为上师发心的人,你也不能看作敌人,背后遇到谁都讲他的过失,甚至觉得上师如何如何偏袒。就像藏地的一句谚语:“看到骑马的人,在他面前站着说;看到走路的人,在他面前坐着说。”其实,就算是当年释迦牟尼佛身边,也有好人和坏人,但这并不是佛陀的过失。不过,嘴巴长在自己身上,你想给别人说是上师的过失,说是上师身边发心人员的过失,不把他们当僧宝想的话,想怎么说都可以。如果上师的眷属不欢喜,实际上也跟间接危害上师没什么差别。

  当然,假如上师的眷属、弟子,行为确实说不过去,那也不一定非要维护。包括上师若不是真正的善知识,所作所为完全违背正理,佛教中也并不是强迫你一听说是上师,就必须无条件服从,上师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什么坏事都可以干。

  不过,上师若是真正的善知识,就必须要以恭敬心来依止。尤其在密宗金刚乘中,皈依境的主尊就是上师。我们务必要清楚地认识到,上师的身为僧众,他代表了十方诸佛,在末法众生面前示现为善知识的形象;语为妙法,以讲辩著的方法,为众生开示取舍,广转法轮;意为佛陀,他已证得一切万法的实相,跟佛陀的密意无二无别。故上师是三宝总集的本体,对于上师的所作所为,我们都要看作是正确的、善妙的,诚信不疑地精进依止,时时刻刻虔诚祈祷。

  假若自己三门的行为,让上师生起厌烦心、生起不欢喜心,那就完全舍弃了一切皈依境。这样的话,再祈祷诸佛菩萨赐予悉地,也没有一点用处。因此,我们应随时随地以坚定不移的毅力和决心,想方设法让上师欢喜。

  然而现在末法时代,好多弟子不在乎这一点。包括不少听过密法的人,觉得上师就像亲友一样,不高兴也无所谓,从来没想过自己触怒上师的话,不能过夜就要忏悔。有些人可能是不懂这个道理,有些虽然懂一些,但不把它当回事,如此一来,他们一切悉地都得不到。

  以前我看到《蓝色手册》里说:“一切大乘之教规,令师欢喜最重要,上师极为喜悦故,一切所为具大义。”只有让上师心生欢喜,一切所作所为才有了实义。因此,令师生喜在修行中特别重要,我们应当以三种欢喜来依止上师。

  ◎ 一切都是佛陀的加持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不论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吉祥也好、不幸也好,疼痛也好、哀伤也好,我们都应一心一意依赖上师三宝。如果幸福快乐,也知道这是三宝的悲悯所致。诚如佛在经中所说:此世间的安乐与善事,乃至烈日炎炎时,有习习微风吹到脸上,都是佛陀的悲悯与加持。

  《福盖正行所集经》亦云:“若佛不兴世,三界何有乐?由佛出现故,我等获安乐。”佛陀出世,不仅能开示正法,引导我们懂得取舍,获得解脱的安乐。甚至在夏天特别热时,吹来一丝凉风;冬天特别寒冷时,出现一缕阳光,也都是佛陀的加持。

  记得《中观庄严论释》里还说,对出家人而言,包括刀能剃发、衣能着色,也完全源于佛陀的加持,只不过人们不知道而已。到了末法五百年的形象期时,释迦牟尼佛的度生事业在娑婆世界已经圆满,此时人们很难获得佛陀的加持。很多出家人虽想剃头发,但剃发工具无法使用,只能把牛皮覆在头上,装成光头的形象;想把法衣染成红黄色,颜色也没办法染在衣服上,只好将牛皮反过来,当成袈裟穿。

  对此,或许有人不一定相信。但不管怎么样,大家应该知道,世间上的一分快乐、一分开心、一分祥和,全部是佛的加持。很多老修行人就有这样的心态,自己如果特别快乐,或是喝了一杯茶,特别香,马上就会说:“这是佛陀的加持!这是上师的加持!”

  同样,哪怕你生起一刹那的善分别念,比如想修行、想出家、想放生、想发菩提心等,也是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带来的。就像《入行论》中所言:“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在这样的末法时代,我们生起如闪电般短暂的学佛意乐,或者对佛陀生起信心、对众生生起悲心,是特别特别不容易的,因此,这一切均为佛陀的加持。

  倘若没有这种加持,我们会永远沉溺在苦海中,感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一定要时时感恩佛陀。《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也说:“若佛如来不出世,一切众生受大苦,无复善道唯恶趣,但闻三涂苦恼声。”《方广总持经》还说[19]:佛陀灭度之后,若有法师为人说法,令众生趋入大乘之道,假如他们生起一丝欢喜心,乃至掉下一滴眼泪,这也是佛的威神力所致。

  就像我们跟别人交流佛法时,有些人对佛陀生起欢喜心和信心,听着听着就感动地流泪,这都是佛陀的加持,是很不容易的。对一般世间人而言,哭的话,多是为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家庭,这时候他流的眼泪比长江黄河还长,但这种眼泪没有任何价值。

  以前我在一所医院住院,有个护士对我很不好。有一天,我看她在流泪,就问:“你是不是为我哭的?”她恶狠狠地回答:“我才不会为你哭呢!”(众笑)法王讲《释尊广传》时说,对众生因悲心而流泪,或者对三宝因信心而流泪,这种泪水有很大功德。但如果只为了自己而哭,那没有什么意义可言。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三宝有这么厉害,那天天祈祷三宝就可以了,我生病是不是就不用看病吃药了?”

  并不是这样。假如出现病痛、苦痛、魔障等磨难,首先你要祈祷三宝,除此之外,若是需要采取医疗术、禳解术[20]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要明白这些都是三宝的事业,然后再接受治疗等,而不要认为“祈祷三宝起不到什么作用,我看了医生以后才好”。其实你到医院去,不管是医生诊断还是开药,全是三宝的威神力在作饶益。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理念搞清楚,对“一切显现都是三宝的游舞”要深信不疑,并且观清净心。

  如果为了办事等目的,我们要前往异地他乡,也应先顶礼所去方向的如来或三宝,然后再开始动身。比如,要去东方的话,就观想东方如来,并作顶礼、祈祷;去西方的话,就向西方如来顶礼和祈祷。或者,可以念些《八吉祥颂》,对三宝始终有一种恭敬心。若能如此,则会成就一切顺缘。《佛说灌顶经》亦云:“礼拜向三宝,供养散花香,释梵相拥护,万事皆吉祥。”

  我们藏地就有这种习惯:出门之前先去寺院供养僧众,请他们念经,然后自己进行祈祷,向所去地方的佛陀顶礼,这样的话,一切所愿就很容易成办。

  《三戒论》中也讲过,阿底峡尊者规定,皈依后有五个共同学处:“不为命奖舍三宝,何等要事不寻他,常供令自他皈依,顶礼所去之方佛。”

  意思就是,第一、皈依以后,就算遇到生命危险,或者得到再大的奖赏,也不能舍弃三宝。

  第二、不管发生怎样重大的事,也不能认为三宝不能救护,而去另寻其他的世间办法。

  第三、行住坐卧中恒时忆念三宝功德,不间断供养。

  第四、了知功德后,令自他虔诚地皈依三宝。有些人出去时,坐车也看看有没有容易调伏的对象,如果有人看起来不错,就马上坐到他跟前,笑眯眯地问:“你皈依过没有啊?”结果别人不但不领情,反而一直抽烟,最后把他给熏跑了。

  第五、无论去往何方,要对那方的佛陀进行顶礼。

  ◎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祷三宝

  一切时处,都应念修宁提派仪轨的皈依偈“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风脉明点自性菩提心,本体自性大悲坛城中,直至菩提果间永皈依”[21],或者共同乘的皈依偈“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藏地,几乎人人都会念。那天我去一个学校,问了很多小学生,他们大多数都会。不过,现在藏地很多知识分子不像以前了,因为新文化的冲击特别大,他们对三宝的信心日益退化,这种现状不容乐观。

  念诵三皈依,其实功德非常大,《圣解脱经》中说,若能在临死的旁生耳边,念“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桑嘎雅”,它来世就会摆脱恶趣之苦。而四皈依,是在三皈依的基础上加了“皈依师”,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所以,我们要经常念修四皈依,在他人面前也不时赞叹三宝的功德,令其皈依,并使他们明白:自他所有众生今生来世的依赖处就是三宝,故要精勤念修皈依。

  不过现在末法时代,有些人真的特别过分,常说佛经的这个道理不对、那个道理不对,出家人如何如何不好……这些人口口声声说这是事实,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只看到过失的一面,却从不看功德的一面,因为自己心不清净,故根本看不到皈依三宝的功德。

  其实,就所有众生而言,对今生来世最有利的,即是皈依三宝。如经云:“唯有诸世尊,能加施无畏,当至归命佛,及法与圣众。”唯有世尊可以赐予无畏的境界,故我们应以诚挚的信心,皈依佛陀、法宝和僧众,只有这样,今生来世才会得到快乐。

  真正懂得皈依功德的人,不管到哪里去,哪怕路上见到一个人,没有皈依过的话,他也肯定要讲皈依的功德。或者他在旅馆里住一晚上,旁边的人若不信佛教,他就慢慢慢慢讲,到了第二天分开时,那人已经皈依佛门了。

  不过,有些人特别刚强难化,你讲了半天也没有用,这样的话,你就给他念些皈依偈或佛陀名号,这对他也是有利的,因为在暗劫中,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所以,遇到实在听不进去的人,你可以在他耳边突然念“佛、法、僧”;或者走路、坐电梯时,突然念“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在别人看来,你可能有点问题,但实际上,这对他们利益非常大。只要能在众生阿赖耶上种下善根,这也是一种弘扬佛法。毕竟你即生中想找一批眷属,专门给他们讲经说法,机缘不一定很成熟。但在走路的时候,可以把路人当成你的得力弟子——呵呵,是不是啊?

  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也要观想忆念三宝。

  睡觉:晚上就寝时,要像前面所说那样,将皈依境的尊众观想在自己心间,心专注于皈依境而入睡;倘若你没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实在不会观想,那也要在心里意念:“上师三宝此时就安住在我的枕头上,以慈悲的目光垂视我,怜悯地关照我、加持我。”若能在这种境界中入眠,自己迷乱的梦就会变成光明梦。所以,睡觉前应当这样观修,尽量不要有贪嗔痴的心态,而应在不离随念三宝的状态中入睡。

  吃饭:享用饮食的时候,就像平时会供一样,将三宝的坛城观于自己喉间,以饮食的美味作供养。不过,有实执的人因为没有生圆次第的境界,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念头:“具体是在喉间的哪里呢?三宝会不会有这么小?”其实,在观想时,我们的身体并不像现在这样,而是全部显而无自性的,一尘上有无数刹土和世界。说喉间,只是一个方向而已,在那里有无量无边的如来坛城,你也变成无量无边的幻化身作供养。

  若实在不能这样观想,则可诚心意念:一切所饮所食的献新[22]部分,首先供养三宝。藏地很多老修行人就是这样,平时哪怕喝一瓶饮料,也是一打开就先沾少许,向空中弹三下。假如你不方便这样做,也可以在心里念一遍供养三宝的偈颂,然后再自己享用。

  这方面,学院大多数道友做得不错,不管是男众、女众,平时吃饭的时候,把饭盛到碗里后,先合十念供养偈,然后才开始吃。这也是一种修行,这种习惯要慢慢养成。我们每个人世间习气很重,不好的念头和行为经常出现,好的行为学起来非常艰难,所以,大家应该经常这样串习。

  穿衣:当你准备换上一件崭新的衣服时,还没有穿之前,应先观想供养三宝,向空中甩动一下,然后意念三宝赐给了自己,再穿上。

  当然,不仅仅是新衣服,任何一种你特别喜欢的对境,比如新房子、新道场,都可以先供养三宝,之后观想三宝赐给自己,这样是非常有功德的。听说有个道友天天在佛前供水果,完了以后,就跟佛说:“释迦牟尼佛啊,您把最好的苹果给我吃哦!”呵呵,这样也可以。

  同样,遇到悦意的外境,如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宫殿、悦意的树林、广大的财产、富饶的受用、佩带装饰的俊男美女等,也应先供养三宝。(你在路上看到一个特别好看的人,可以马上想:“供养三宝!供养三宝!”)无论看见任何喜爱或贪执的事物,都要诚心意念供养三宝。

  打水时,也应将献新供养三宝之后,再把水装入自己的水器。不过,现在城市里有自来水,不一定有条件这样做。在以前,人们去泉边、井边打水时,都会先沾取水瓢里的一点点,向空中洒三下,然后再装入自己的水桶。

  古人的这些行为,如今不少人觉得是一种多余,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此举的功德。其实,除了我们眼睛看见的以外,还有无形的三宝加持,不管你承不承认,只要供养了三宝,就算财物不是很多,也可以积累许许多多功德。《大庄严论经》云:“虽无诸珍宝,及以资生具,能信三宝者,是名第一富。”因此,我们看见一个美妙的对境时,随时随地都要供养三宝。

  此外,自己获得现世的幸福美满、安居乐业、名声远扬等任何称心如意的事情,也要想到这完全来自于三宝的大悲,首先供养三宝,生起恭敬心,并观清净心。

  自己顶礼供养、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一切善根,也应当供养三宝,然后回向众生。我们平时念的放生仪轨中,就有专门供养三宝的偈颂,有些人看后觉得:“我自己放生就可以了,还供养三宝干嘛?没有必要。”其实不是这样的,无论你做任何一件善事,将善根先供养三宝,后回向众生,如此既有供养的功德,也有布施的功德。比如,你今天听课、念《普贤行愿品》、修加行的善根,首先观想供养三宝,然后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众生。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耽著,但实际上,这种耽著可令我们积累很大的菩提资粮。

  尤其在藏历每月十五、三十的昼夜六时中,一定要尽可能供养三宝。或者每月的初八、初十、二十五、二十九[23],以及汉地的佛陀成道日、观音菩萨诞生日等吉日中,也要尽量作供养。并且,平时也不间断供养三宝。

  我在小的时候,常听父母、附近修行人说:“今天是初十,一定要行持善法。”“今天是初八,所有孩童都要行善。”从小就有这样的传统。但现在藏地的一些地方,这种习惯还是有点改变。我常常会想:“可能是与前世的福德有关吧,我从小不管读小学、中学,还是在家里放牦牛,总能遇到非常好的善知识,一直不让我学得特别坏。一个人在年龄没有成熟时,很容易随外境而转变,此时周围如果有好的观念和行为,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所以,现在的父母特别需要在孩子耳边、孩子眼前,作正面的引导。我们也应通过各种方法,给这些新一代的孩子灌输佛教的理念和教育。

  总之,大家随时随地切切不要忘记:无论是苦是乐,唯一要皈依三宝。若能做到这一点,那在梦中心里害怕、恐惧万分时,也能够皈依,这样一来,在中阴界时也能做到。在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前,务必要努力念修皈依。

  ◎ 宁死也不舍弃三宝

  归根到底一句话:一心一意依托三宝之后,纵遇命难,也绝不能舍弃三宝。

  《六度集经》中说,从前有一位国王,以佛法来治理国家。为了推行佛法,他诏令天下:凡是肯受持戒律、身心清净者,即可免除一切赋役。

  有些人为了免税,表面上信奉三宝,背地里却为非作歹。国王发觉这种情况后,决定重重惩治这些人。为了分辨出哪些人是伪善之徒,国王想出一条计策:

  他命人在全国各地贴出告示,上面写着:“凡是信奉佛法者,都要处以死刑!”结果,那些伪善之徒一看告示,纷纷舍弃佛法,露出本性,毫无顾忌地作奸犯科。

  当时有一位年老的修行人,看到国王的禁令,心里非常悲哀。他想:“佛经中记载,三宝的功德非常大。我今以宿世功德,才能信奉三宝,如果要我舍弃正道,即使可贵为帝王,我也不会去做。若能亲近三宝,就算牺牲性命,我也在所不惜。”于是,他对佛教依然笃信不已,并劝儿子千万不能舍弃三宝。

  国王得知后非常高兴,派人请他到王宫来,任命他为宰相,并待以厚礼。至于那些舍弃佛教的伪善之徒,皆被课以重税和劳役。从此以后,国内就再无伪善的行为了。

  其实,我们对三宝若有这样虔诚的信心,三宝的加持自会时时入于心。假如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永远不舍弃三宝,有如此坚定信念的话,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从前,印度的一位居士,被外道徒抓住了。他们威胁:“如果舍弃皈依三宝,就放你一条生路;如果不舍弃,就杀掉你。”这位居士回答:“仅仅口头上说一句也可以,但我内心绝不可能舍弃。”最后,他被外道徒杀害了。我们也务必要竭尽全力,使自己拥有这样的境界。

  尤其是这次大家共修皈依,一定要反反复复地思维。虽然你现在没有遇到那么大的违缘,但可能你家里不信佛教的人,经常对你百般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万万不能舍弃三宝,这种誓言一定要坚定。(口头上也不能舍弃,否则也有一定的过失。)

  在“文革”期间,藏地也好、汉地也好,这方面可歌可泣的故事相当多。那个时候,谁是真正的佛教徒,谁是虚伪的佛教徒,一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而我们没有遭受这种逆境时,理应多多串习,修满十万遍皈依。其实,每个人的心是可以转变的,以前对三宝的信心马马虎虎,后来通过不断修持,必定能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只是名相上的佛教徒,对解脱没有多大意义。

  这些内容,大家必须要先了解好,之后再慢慢串习,串习到了究竟时,才算是有了修行境界。加行中虽要求我们念十万遍皈依,但这个数字只不过是最低界限。你念完之后可以扪心自问,如果有人逼你舍弃三宝,不然就会杀死你,此时你会怎么做?倘若你有可能舍弃,那说明修行还不到量,还要继续念,二十万遍、三十万遍都可以。

  总之,皈依不是口头上的,大家一定要从内心中,对三宝生起稳固的信心。假如你在皈依境面前,已经发了十万遍誓言,再变心的话,就太坏了。世间人说一句海誓山盟,永远都会刻在心底,将来变了要受到惩罚。那我们在三宝面前,一心一意地发了十万遍誓,就更不能轻易改变了!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