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佛说无量寿经广释 上册 第五课


2014/9/3    热度:260   

索达吉堪布:佛说无量寿经广释 上册 第五课

 

  我看到在场有些人没有法本,流通处应该还有一些法本,下堂课最好拿到经堂来,给这些人每人发一本。过一段时间,我们也准备给通过网络听课的人发放法本,这些人暂时可以从网上下载法本。没有法本学法恐怕很困难,你们也不是获得不忘陀罗尼的阿罗汉,光听声音不一定能记住我讲的内容。我觉得下载几十页经文是值得的,按理来说为了佛法连生命都可以付出,如果连打印几张纸都舍不得,那你求法的心肯定不是很诚。我估计外面个别人听课不用法本,可能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这种境界,否则讲课的人没有法本讲不出来,听课的人没有法本也学不好。

  就我本人而言,学习净土法是很久以来的一个心愿,这次能够和大家学习《无量寿经》,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因缘。希望大家对此也引起重视。在净土五经一论中,《无量寿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不过汉传佛教界对此经的版本争议一直比较大。这次我们采用唐译本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们既不用专门破斥他宗的观点,也不必刻意建立自宗的观点。唐译本到底怎么样?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想很多人都应该清楚。

  不管听受任何佛法,大家都应该有一种欢喜心。为什么呢?在人们涉及的各种事业中,有些完全是造恶业,这当然没有任何意义;有些虽然不是造恶业,但是它的价值不会存留很久;而学习佛法跟这些事业都不同——如果活着时学习净土法门,了解极乐世界的功德,经常念佛、观佛,对往生净土有所准备,离开世间时就会有解脱的机会。所以各位应该生起欢喜心。

  我们对于学习佛法还要有紧迫感。如果人活着时整天搞世间法,没有和净土法门结上善缘,临死时才急急忙忙念几句佛,或者别人在他耳边念几句佛、放一个念佛机,这能否起大作用呢?我觉得很困难。从世间也可以看出,不管做任何事情,越下工夫成果越显著,如果一点工夫都不下,除非是禀赋超常者,否则想获得成果有一定困难。学习佛法也是同样。

  人活着幸福快乐时,不能忘记恐怖的死亡会突然到来。现在令人羡慕不已的青春韶华,到一定时候肯定会变成白发苍苍、丑陋不堪,这就是自然的规律。为了几十年的生计,很多人每天绞尽脑汁、忙忙碌碌,其实这些人也要对漫长的来世有所准备。现在我们学习大乘经典就是对来世的最好准备,应该说是人生中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所以每个人都要引起重视。

  在学习《无量寿经》的过程中,大家要如理如法地听受,课前课后的念诵也要认真念。外面的人刚开始这方面有点差,最近稍微好了一点。如果有些人实在没时间,中间只是听一堂课也可以,但我希望诸位最好能圆满课前课后的念诵。就我本人而言,这些念诵算是每天一半的功课,如果哪一天没有上课,我完成念诵功课要花一个小时,而有课的那天就不用费心了,上课前后就能完成一半。有人曾经问我:“您每天念什么经?”我说:“就是每天上课前后这些,加上以前在法王面前发愿以及自己定的个别功课。”其实上课前后这段时间特别重要,即便不谈念诵的功德,就拿课前七点半到八点钟之间用半个小时转经轮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功德。如果没有上课,很多人不一定能做到这些功德。

  由此也可看出,集体学习的力量确实不可思议。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一直强调大家要参加集体学习。在我们学院,除了个别发心特别忙的人以外,其它的人都要参加集体学习。集体学习有个好处,一两天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但只要你能够长期坚持,每天花一定时间在善法上,不知不觉就能积累许多善根。如果我们没有上课,不可能这么多人在接近一个小时中念诵、用转经轮,可能连50%的人都没有。请大家想一想:没有上课的那天,自己有没有拿出这么长时间念诵、用转经轮?所以集体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警策。一般来说,依靠个人的微弱能力,一辈子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所以希望大家以后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一些伟大的事业。

  现在我们所作的讲闻佛法具有极大意义。前辈很多高僧大德终生坚持讲经说法。法王如意宝临圆寂时,弟子们要求他去成都看病,法王说:“按我的意愿,即使给我一百万块钱,我都不愿意中断传法。”讲经说法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有了讲经说法,很多人就有听经闻法的机会,有了听经闻法,人们的恶念就会越来越少,善念就会越来越多,这样讲闻双方就能造作大福德。所以大家不要把听经闻法当作一般的事情。人的时间非常宝贵,世间的智者也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如果把时间用在学习佛法、积累善法方面,人生就非常有意义了。

  学习净土法门时,发愿、信心和闻思同等重要,下面对此稍作分析。

  一、常发大愿。

  前面讲到,法处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偏袒右肩,向佛合掌,以偈赞佛。在他的赞文中,一方面表达了对佛陀的恭敬心,一方面说明了佛陀具有无量无边的微妙功德,同时也发下了殊胜的大愿——将来成佛利益众生。正因为他当年发下如是大愿,如今我们才有蒙受阿弥陀佛救度的机会,可见发愿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净土法门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闻思教理,一方面也要发愿,二者不能脱离。

  二、树立信心。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往生净土?就看平时的信愿如何。所以各位一定要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有信心。当然,信心有清净信、欲乐信和不退转信,大家最好要有不退转信。要得到真正的不退转信,自己就要花时间、下工夫,认真闻思有关净土的经论。虽然现在的人寿很短暂,不像初劫或者世间自在王如来时代那样漫长,但只要自己在有生之年不断下工夫,也会逐渐对佛法产生稳固的信心。人在哪方面串习的时间长,就会在那方面产生定解,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如果对科学的某个领域长期研究,在该领域就会有所建树;如果对禅宗下工夫多,在禅宗上就会有所成就;对净土宗下工夫也是同样。所以大家应该长期努力。

  三、不断闻思。

  在此次听法的人当中,有各宗各派的法师和居士,但所有人的归宿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没有差别的。既然要往生净土,就需要通过闻思遣除对净土法门的疑惑。除了学习现在所讲的《无量寿经》以外,我建议各位还应该看看麦彭仁波切著的《净土教言》,此教言以教证理证遣除了凡夫人的各种怀疑和邪见。几年前我曾用八天时间讲过一遍这个教言,法王如意宝开极乐法会时也讲过,老常住们对此应该比较熟悉。

  有些刚接触净土法门的人怀疑特别多,其实这些人也提不出尖锐的理由,只不过是自己没有学习过教理,所以产生了非理的疑惑。对这些人来说,应该趁疑惑还小时,通过教理的手术刀予以切除,否则疑惑越来越增长,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原来是良性的“疑惑肿瘤”,后来发展成恶性的“邪见肿瘤”,最终蔓延到全身,就会毁掉自己的法身慧命。

  现在个别法师说:“净土宗不需要闻思,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些人的说法可能是有密意的:因为某些人智慧不够,所以不需要广闻博学;又因为没有修行的力量,所以没必要修得太杂了;如果他们专念阿弥陀佛,也许能依靠信心往生净土,即便不能往生也会增上对净土法门的信心。佛经中讲过平等意趣、别义意趣、别时意趣与补特伽罗意乐意趣[26],所以这些法师的说法也应该是有意趣的。

  念佛当然非常好,但念佛的同时也要运用智慧对净土经论进行思维。其实思维就是一种修行。《定解宝灯论》说修行有两种,一是安住修,二是观察修。有些人说:“我现在特别伤心。”我问:“为什么?”“因为我没有修行的时间,每天都要做法本和光盘。”其实这些人用不着伤心,做法本和光盘就是观察修,如果没有反复观察法义,怎么能做出法本和光盘呢?有些人说:“我听辅导很苦恼,一直没有修行的时间。”还有些人说:“我讲经说法很苦恼,因为没有修行的时间。”其实,思维法义就是最重要的修行。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中说:“末法时代,只有闻思究竟的人才有机会证悟我的大圆满法。”尊者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思维也是一种修行。

  我们不能把修行的范围定得太小,认为所谓修行就是按毗卢七支坐势,一直闭着两个眼睛,什么念头都不生。如果闭着眼睛就是修行,那这个世界上修行的人就太多了;如果不生分别念就是修行,石头从来没有产生过一刹那分别念,那石头已经成大修行人了。所以,这些并不是真正的修行。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最初要从观察修入手,想方设法生起对佛法的定解,然后稳固相续中的定解,最终令定解不退转,在此基础上再安住修,这才是真正的修行。否则,一上来就闭着眼睛打坐,不但眼睛紧紧闭着,甚至鼻子都不出气,用监测器检查的时候也许心脏都不跳……表面上看修行似乎很好,实际上满腹怀疑和邪见,一会儿生贪心,一会儿生嗔心,这样修行能进步吗?很难说。

  下面开始讲经文。昨天讲到,法处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以欢喜心和信心赞叹如来。

  以后我们也可用他的偈文赞叹如来。有善缘的歌手也应该演唱这首偈文,不要总是唱世间的歌曲,引发贪嗔痴的歌曲唱得再多也没用,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过失。而这首偈文是阿弥陀佛因地宣说、大译师菩提流志翻译的,如果能够演唱或者念诵,有相当大的功德。

  佛陀对阿难宣说了法处比丘对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赞叹,接着说:

  复次阿难,法处比丘赞佛德已白言:世尊,我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惟愿如来为我演说如是等法,令于世间得无等等成大菩提,具摄清净庄严佛土。

  再者阿难,法处比丘赞叹如来功德后又说:世尊,今天我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希望如来为我演说如是等法,令我在世间获得无等等大菩提果位,能够摄持清净庄严的佛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中说:“阿”是“无”,“耨多罗”是“上”,“三”是“正”,“藐”是“等”,“三菩提”是“正觉”,合起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当时法处比丘发愿: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今天我发无上菩提心,愿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今后大家发菩提心时要想到:以前法处比丘怎样发心,我也怎样发心。很多人已经念了无数遍“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可是心里从来没有想过哪些佛陀发过菩提心,这样不太好。今后发心时要想:以前世间自在王如来、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或者宝髻佛怎样发心,我也如是发心。至少观想一两位如来,这样功德也是很大的。

  法处比丘发菩提心后,又向世间自在王如来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如来为我演说怎样发菩提心、怎样受持清净刹土、怎样利益众生等法门,令我在世间得到无与伦比的大菩提果,令我摄受清净庄严的刹土,国中具有无量所化众生,悉皆具足不可言说的功德。

  佛告比丘:汝应自摄清净佛国。

  佛陀告诉法处比丘:你应该自己摄受清净国土。

  世间自在王如来这样说,是对法处比丘智慧、悲心和能力的赞叹、认可和信任。如今也有这种情况,有些弟子说:“请上师您给我传一个法,将来我要建道场、当法师。”上师说:“你自己去做就可以了,不需要我传法。”以前道安大师在世时国家出现战乱,大师遣散弟众躲避战乱。每个弟子临行前,大师都有所教诲,唯独对慧远没有教诲。慧远很伤心,对大师说:“为何唯独对我没有教言?”大师说:“像你这样的人,难道还用我担忧吗?”后来的很多大德认为,这是道安大师对慧远的一种认可。

  当然,这种说法也有两种理解方式:有些上师对弟子说“你怎么样都可以”,意思是我已经没办法调伏你了,你想怎么就怎么样吧;有些上师这样说,意思是弟子已经成就了,想怎么做都可以,不仅自相续不会产生烦恼,而且能调伏其它众生。

  虽然佛陀对法处比丘予以认可,说他可以自己摄受清净国土,但法处比丘觉得还是需要如来的开示。

  法处白佛言:世尊,我无威力堪能摄受,唯愿如来说余佛土清净庄严,我等闻已,誓当圆满。

  法处比丘对佛陀说:世尊,我没有能力摄受清净刹土,希望如来为我宣说其它佛土的清净庄严,我等如实听闻后,一定会圆满自己的誓愿。

  我们这里有些人也是这样说的:“上师您至少说一句,我做什么事情心里也有个底,您要是一点都不说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哪怕您说个‘嗯’也可以啊。”

  法处比丘的这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弟子再具足聪明睿智、大慈大悲、威德势力等功德,还是需要善知识的开导。如果善知识能给予指点,弟子就能决定未来的方向,这样以后的修行就容易了。

  虽然佛陀说法处比丘可以受持清净刹土,但是一方面善知识开导后,可以成为弟子圆满发愿的顺缘,另一方面通过善知识的开导,弟子也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以法处比丘再次祈求佛陀宣说其它清净佛土。

  尔时世尊为其广说二十一亿清净佛土具足庄严,说是法时经于亿岁。

  于是世尊为他广说二十一亿清净佛土的庄严以及主尊和眷属的功德,宣说这些法时经历了一亿年。

  对此处的佛刹数量,各个译本的说法有所不同:康僧铠、支娄迦谶、支谦的译本中说是二百一十亿,法贤的译本中说是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藏文译本和《极乐愿文》中说是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

  佛陀宣说这些法的时间是一亿年。对现在的人来讲,一亿年是非常漫长的。现在我们活在人间的时间太短了,连一百年都不到,如果有人活了一百岁,大家都觉得是个怪物,新闻记者都会采访:“你为什么能活一百岁?”所以我们这个刹土实在可怜。

  此处说佛陀说法经历了一亿年,法贤译本中说是一劫,夏莲居的会集本说是千亿年,总之时间是非常漫长的。有些法师说,这些数量表示时间长得不可思议,不是指具体的时间。但我认为并非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经中只要说“无数年月”就可以了,所以这应该是指具体的时间。当然,如果从时间很长的角度,理解为无数年月也未尝不可。

  佛陀为法处比丘宣说二十一亿佛土,宣说的时间是一亿年,可见法处比丘的精进力非常好。我们这里个别人说:“我已经听了十多年课,现在可以离开了。”菩提学会个别人说:“什么时候听完《入行论》啊?只要一听完《入行论》,我就放松了。”“什么时候《大圆满前行》学完啊?《大圆满前行》学完以后我就放松了。”和法处比丘相比,这些人的精进差远了。我在想,今后菩提学会打算培养一批终生学员,而那些临时学员既然实在呆不住,干脆给他们发一个“临时工资”打发走算了。学佛应该是长期的,虽然我们没有一亿年听法的时间和精力,但至少要在有生之年精进听法。我出家时,根本没想过学两三年佛,以后就再不学了。所以现在有些人的心态特别可怜,别人听起来也感觉特别可笑。

  以前我上小学时,有些小孩说:“只要六年级一毕业,我就再也不读书了。”学佛不能是这样的心态。有些人世间习气根深蒂固,遇到佛法后心态和言行总是格格不入。与历史上那些一生精进闻思修行的人比起来,现在大城市的人实在是太差了。有时候听到这些人的言行,不由得令人生起厌烦心和悲悯心。学习佛法是这么重要的事情,可是他们的目光只有二三年,就像关在监狱里的囚犯一样,每天想的就是什么时候可以释放,一直为了从佛法中“释放”而奋斗。这样学佛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阿难,法处比丘于彼二十一亿诸佛土中所有严净之事悉皆摄受,既摄受已,满足五劫思惟修习。

  阿难,法处比丘对二十一亿佛土的所有清净庄严之事悉皆摄受,摄受这些之后在五个大劫中思维修习。

  要造一座建筑物,首先要有一幅蓝图;同样,为了建成一个清净庄严的国土,法处比丘参考了二十一亿佛土,然后详详细细进行思维,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构想。

  每位如来对利益众生都有自己的看法,阿弥陀佛根据自己的看法发了四十八愿,释迦牟尼佛根据自己的看法发了五百大愿。(甚至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每个人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怎么样,佛陀的发愿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释迦牟尼佛当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知道什么对众生有利,什么对众生的解脱有帮助,从而发下了五百大愿。阿弥陀佛也是如此,他认真参考了二十一亿佛土,摄取了最精华的、最核心之处,然后结成了四十八愿。

  即使建一座寺院,首先也要学习、参观。我们学院建喇嘛经堂和觉姆经堂时,事先派了一批人到处考察。除了印度以外,藏地、汉地的各大道场基本上都去了,看到有特色的佛教建筑就拍下来。照片洗出来后,我们首先反复研究和讨论,综合许多建筑的优点,定下大概的结构,然后请设计院进行设计。同样,为了建成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首先也参考了很多佛土,进行了周密的研究,最后才设计出清净的极乐世界。当然,极乐世界并不只是好看而已,其中的每种器情庄严对于众生遣除痛苦、获得功德都有极大意义。

  此处说,摄受其它佛土的清净庄严之事后,法处比丘在五劫中思维修习。劫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单位。在《俱舍论》、《大毗婆沙论》和《璎珞本业经》中,对于劫都有介绍[27]。由此可见,为了利益众生,阿弥陀佛往昔花了多么漫长的时间。《大宝积经》记载,释迦牟尼佛讲述宿世经历时说:“我常长夜,为诸众生,求诸好事,而以饶益。”阿弥陀佛也是如此,为了利益众生,他用了五个劫的漫长时间观察思维。

  希望有些发心人员想想这些道理。为了利益众生,仅仅发心一两年绝对是不够的。只不过我们寿命太短,不然也要有多劫发心的打算。

  有人可能想:既然法处比丘在五劫中思维,是不是他这辈子思维一段时间,下一世又接着做,许多世合在一起有五劫呢?不是这样的。因为当时人的寿命很长,所以他是一次性在五劫中思维。

  阿难白佛言:世尊,彼世间自在王如来寿量几何?

  阿难问佛陀:世尊,世间自在王如来寿量多长?

  刚才释迦牟尼佛说,世间自在王如来宣讲其它清净刹土花了一亿年,法处比丘思维这些刹土花了五个大劫。对于我们来讲,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世间自在王如来寿命到底多长?如果他寿命不长,怎么能这么长时间讲法?所以,阿难替众生向佛陀提出了这个问题。

  世尊告曰:彼佛寿量满四十劫。

  世尊告诉阿难:世间自在王如来寿量满四十劫[28]。

  既然世间自在王如来寿命四十劫,那一亿年连一劫都不到,可以说是沧海一滴,给法处比丘讲一亿年法是不成问题的。

  阿难,彼二十一俱胝佛剎,法处比丘所摄佛国超过于彼。既摄受已,往诣世间自在王如来所,顶礼双足,右绕七匝,却住一面。

  阿难,法处比丘所摄佛国的清净庄严超过了二十一亿佛刹。摄受自己的佛国后,他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顶礼如来双足,右绕如来七圈,退住一面。

  我刚才说了,我们学院首先参考了很多佛教建筑,最后设计出了自己的经堂。现在很多人也说,我们学院的觉姆经堂在藏地是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经堂。法处比丘也是如此,他在五劫中反复比较二十一亿清净刹土,俗话说“慢工出细活”,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思维,他终于设计出了远超其它刹土的极乐世界。

  乔美仁波切在比较各个佛刹时说:“有些佛刹虽然非常庄严,但也有不清净的凡夫,与现喜刹土、香巴拉刹土、邬金刹土、宝生刹土等刹土比起来,极乐世界确实是最好的,在十方的无量佛刹中,它是最为庄严、最有大义的佛刹,其优越性是一目了然的。”

  此处说法处比丘右绕如来七匝。现在有人说右绕和左绕是一样的,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四分律》中记载,曾经有比丘从佛塔左边过,护塔神生起嗔心,后来佛陀教诫比丘说:“不应左行过,应右绕塔而过。”所以大家要清楚:右绕有功德,左绕则有过失。

  《菩萨本行经》中说,舍卫国有一个婆罗门,一天他入城时看见佛陀的庄严身相,由此生起极大的欢喜心,便右绕佛陀一圈。以此功德,他二十五劫不堕恶趣,一直转生人间天界,最后获得辟支佛果位。

  《提谓经》中说,右绕佛塔有五种功德:一得端正好色;二得声音好;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泥洹(即涅槃)道。

  藏地有个很好的习惯:人们不管看到什么功德所依,如经旗、寺院甚至高僧大德的法座,都会右绕而行。大家今后也应该这样做。

  不过现在的人有点奇怪,经典中本来有明确的教证,可是他们偏认为左绕右绕都一样,还有些人说转绕没什么用,这都是不懂佛法的表现。

  当时法处比丘绕佛七圈,现在一般是绕三圈,昨天《前行》课上讲世亲论师绕弥勒菩萨一圈,所以绕一圈、三圈、七圈都可以。但要注意绕的时候不能太快了,否则身体不好的人会头晕,也许绕着绕着就倒下去了。

  白言:世尊,我已摄受具足功德严净佛土。

  法处比丘说:世尊,我已经摄受了具足功德、清净庄严的佛土。

  《现观庄严论》中说,菩萨修行到一定境界时,要摄受自己的国土以及眷属。现在我们是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国土,将来到一定时候也要建立自己的国土。

  佛言: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皆当摄受圆满佛土。

  佛陀说:现在正是时候,你应该详细宣说,让大众生起欢喜心,也让他们摄受圆满的佛土。

  法处白言:唯愿世尊大慈留听,我今将说殊胜之愿。

  法处比丘说:希望世尊慈悲谛听,我今天将要宣说殊胜的大愿。

  下面讲的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净土宗信众没有不知道这四十八愿的。虽然各个译本说法有所不同,支娄迦谶、支谦的译本说是二十四愿,法贤的译本说是三十六愿,藏文译本是四十七愿,但这些没有本质不同,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四十八愿非常重要,汉地有些大德说:“《大藏经》的核心是净土法,净土法的核心是四十八愿,所以务必要了解四十八愿。”从学修净土法的角度来说,的确可以这样讲。所以道友们一定要重视四十八愿。

  在学习四十八愿时,大家首先要了解其意义,然后要依靠它修行。佛陀在这么长时间中思维,才结成了四十八愿,现在我们不需要考虑很多,可以直接使用它们。这好比一座经堂,首先设计师、工程队和发心人员辛辛苦苦把它建起来,后人直接使用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我们不会使用,经堂不但对自己没有意义,反而会因它产生过失。同样,如果我们对四十八愿不生信心甚至蔑视毁谤,那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对今生来世不利。

  以前的诸佛菩萨怎样发愿,我们也可以如是发愿。《普贤行愿品》中说:“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发心仪轨》中也说:“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阿弥陀佛往昔发了四十八愿,所以大家也可以按他的四十八愿来发愿。

  佛教的愿文和世间的文字完全不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中国人民都在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现在已经没有人念了。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虽然经过了无数劫,依然有无量众生依靠它趋往极乐世界。虽然个别邪见深重的人不承认这些,但不承认也是事实,这就叫法尔理。(《解义慧剑》中说,火是热的,这是法尔理。有一位大德接受采访时说:“人死后有来世,就像火具有热性一样,这就是法尔理。因此,对于前世后世的存在,简单地说,依靠法尔理就可以成立。”)

  阿弥陀佛的愿力广大无边。现在无论藏地还是汉地,学净土法的人都特别多。去年学院开极乐法会时,我在居士林给信众们讲了一堂课,当时我看到法会现场人山人海,本来藏地条件这么艰苦,又是天气最冷的时候,可是那么多人以虔诚渴望的目光望着西方,口中一直念诵阿弥陀佛心咒,我感到阿弥陀佛的愿力确实不可思议。我和法王如意宝去新加坡时,也遇到非常多的净土宗信徒。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信仰净土宗呢?就是因为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信仰之力在推动。这种信仰不像有些气功一样,暂时轰动一时然后永远销声匿迹,只要众生具足福德因缘,这种信仰就会永远存在,一批又一批的众生会依靠它前往极乐世界。大家不得不相信这些道理,否则就是对事实的诽谤,诽谤事实的人就称为愚笨者。

  今天我本来想讲十个愿,但前面展开了很多道理,所以一个愿都没有讲,下一堂课再讲吧。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