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证严法师说故事上篇 佛陀和他的弟子们9.息思比丘的故事
2014/9/3   热度:184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说故事上篇 佛陀和他的弟子们9.息思比丘的故事 人生不能离开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不能离开与人相处,人与人相处,最令人欢喜的就是人人和睦,对人和睦才能过着欢喜的日子:反之,将会是满腹的怨气。而学佛,就是要先学习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什么样的人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就是具有宽阔的胸襟、充足的爱心和懂得善解、包容的人:而心胸窄小、我慢的人,往往无法与人和睦相处。 在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是净饭王妹妹的儿子,叫做息思。他出家后,还带着王宫里的习气——优越感和我慢心。在僧团中,原本大家都很尊敬这群王子,而其它的王子们遇到人也都很高兴地与人打招呼,唯有息思,每次别人与他打招呼,他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因为他看不起别人。有人跟他说话,他总是动不动就面红耳赤、无法和颜悦色地对待人,他自以为高高在上,别人都算不了什么,所以一向都以这种态度对待别人。 佛陀好几次远远地看到他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态度。有一天,佛陀就问一位年轻的比丘:「你们大家相处得是不是很和睦呢?」 年轻的比丘回答:「还好。」 佛陀再细心地问:「在僧团里面,有没有人比较特别,不能合群?」 那位比丘说:「有啊!息思比丘我慢心强,在僧团里面很不快乐,因为没有人敢去招惹他,他很孤单。」 佛陀说:「你去叫他来吧!」 息思比丘听到佛陀找他倒也不敢怠慢,很快地来到佛陀面前,也很恭敬地顶礼。佛陀慈祥地问他:「你在僧团里的生活快乐吗?」 息思无法回答,自己是否快乐呢?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佛陀又说:「你是不是不快乐啊?」 他低下了头,佛陀就说:「你回头看看僧团的那群比丘?」 他向外看到一群群的比丘都那么和颜悦色,相处得很和睦融洽。他回过来,低头忏悔说:「佛陀!我知道错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自己的贡高、瞋怒之心所引起的,所以无法与人群相处,才会过着不快乐的日子。」 佛陀问:「为什么无法与人合群呢?你自己仔细再想想。」 他自己静静地想了以后,向佛陀说:「佛陀啊!对别人我总是抱着轻视和我慢之心,而且每次看到别人欢喜地在一起,我就会生闷气,怒气不由自主地从心中生起,因此无法体会那分对人和睦的快乐。总之,可能是我傲慢、瞋怒之心太重了吧!」 佛陀说:「既然你的身分在俗家和我有这分亲缘,那就更应以身作则,谦让和气,你身为王子还愿意出家实在很难得,应该好好把握时间用功;因为人身难得、世事无常,所以才会想来出家。既然出家了,更要时时抱着体念无常的心态;既然知道人生名利富贵都不是实在的,那还有什么好贡高傲慢的呢?你应该好好克服自我这种无明习气,要不然一失人身、万劫难再啊!」 佛陀语重心长地说了这番话后,他深深地从内心忏悔。于是在佛陀面前说:「我一定会改过,从此刻开始我要痛改前非,过去的都是错的,从现在起我要用心学习,用智慧和慈悲来面对人群。」 当时,在僧团中的修行人,有很多人难免都有偏差的心态,佛陀必须不厌其烦地一一开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能看到形形色色不一样的人生。一个常爱发脾气、看到人事物都无法起欢喜心的人多么可怜,即使再能干,但是若心量狭窄与人不和,别人虽然口服心却不服,惹得大家心中都有怨气,试想这样会和睦、快乐吗?这就是人格上的大缺点。 我们学佛必须用平常心来学,不可贡高傲慢,瞋怒的习气也不要那么重;若有这种毛病,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我们会让自己孤立起来,这是多么不愉快的事。修学佛法若想立群处众,必须让人人欢喜,被人人所接受,如此才能度人。 所以,学佛法行菩萨道,必定要将贡高、我慢、瞋怒的习气去除掉,而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