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晋美彭措:窍诀宝藏海 一、智慧宝剑


2014/9/3    热度:632   

法王晋美彭措:窍诀宝藏海 一、智慧宝剑

 

  法王晋美彭措 传讲

  索达吉堪布 口译

  通过佛陀的教言,我们知道四魔当中的一个是天魔,包括魔王波旬及其眷属。所谓的魔王波旬实际上就是众生无明迷乱的本性,他每天躲在愚痴的阴暗角落里,为了阻碍人们成就佛果获得殊胜的解脱,而不断向皈依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们以及其他众生射去五支箭——嗔心、贪心、悭吝、傲慢和嫉妒,这也可以称为愚痴魔王波旬的五种幻变。为了断除这些魔众每日对我们所造的损害,最为殊胜的对治方法就是证悟一切诸法的本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殊智慧宝剑。

  我们每一个人,即便身处梦中都想得到安乐,而不愿遭受痛苦,但事实上世间并没有一个人能够令我们远离痛苦。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既有安享无边快乐的众生,也有感受剧烈痛苦的众生,但产生这些痛苦和快乐的原因何在呢?难道这是随我们意愿所变化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谁也不愿去遭受痛苦。

  从世间八法的利养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断定:世间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拥有财富。但是如果自己前世没有积累资粮,那就不可能得到今世的利益,即使非常渴望而且拼命去追求,实际上也往往事与愿违。

  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所感受的痛苦无量无边,但这些痛苦的始作俑者根本不可能存在。如果真的存在一个痛苦的造作者,那我们对他生起嗔恨心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我们往外去寻找这些令众生痛苦的原因,必定是徒劳无获。

  真正使我们遭受这无尽痛苦的是大魔王波旬,他狡猾地躲藏在我们视线背后,也就是阴险地隐藏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地发现其踪迹,他和我们非常贴近,但我们却熟视无睹。

  这个魔王有各种神通幻变,只要他的箭射进众生身体里,众生就会受到难忍的痛苦。正因为这个魔王藏在我们心中,所以他经常很方便地损害着我们,对人和其他所有众生都作极大的摧残,在他的蹂躏之下,我们就像奴仆一样,失去了自由。

  实际上,三界轮回的众生都在不断遭受魔王的各种损害,令人可悲的是,大多数众生根本就不知道魔王波旬正在捉弄自己,时刻给我们造成极大的损害。无始以来众生都不明了这一点,所以世界上真正能摧毁魔众的人寥若晨星。

  这个魔王躲在我们心灵最深处,经常向我们发射的五种箭也叫做花箭,之所以称为花箭,是因为此箭从表面上看去很美丽,一旦射中我们的心时,就会特别痛苦。所以魔王这五种箭或者说是魔王幻变出来的五种魔,我们都要加以摧毁。

  能把我们扔到很低贱地步的这种魔叫我慢魔;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或者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等美妙事物,如果我们对之生起贪心,相续就会受到束缚,这叫贪心魔;吝啬将我们引入三恶趣,这是吝啬魔;可将自己和别人的相续全部摧毁的魔,就叫嗔心魔,这在《入行论》的安忍品中有详述;对别人生起一种竞争心,希望别人不要得到名声财富等,嘴上也经常说别人的是非和过失,实际上就是一种嫉妒,这种人始终不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这叫做嫉妒魔。

  无始以来,上面这些魔众时时刻刻在损害我们,令我们饱受无量痛苦。他们确确实实给众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难道我们还不知道这个道理吗?假如我们明白上述道理,那么一刹那也不愿与这些烦恼大敌共处。

  实际上,愚痴魔是以上五种魔的根本,但我们若睁开智慧的双眼,就可以完全消除愚痴魔带来的无明黑暗。下面我们先用智慧宝剑把魔王的五种幻术全部斩断,这时愚痴的大魔王再也站不起来,也就无力反抗了,然后在他自己的床上,痛快地把他摧毁无余。无论显宗还是密宗,如果我们能真正证悟自心的本性,那所有的魔众也就会自然消灭。

  按《俱舍论》的观点,产生烦恼的三种因缘是接近对境、未断除的习气及非理作意。有了这三种因缘,贪等很多烦恼自然而然就会生长起来。下面我们对能贪的补特伽罗和所贪的外境进行透彻观察,就会知道这全是因为缘起而显现。通过智慧来观察,烦恼的本性本不存在,这时烦恼自然而然就会灭尽。

  不管是外面的有情法还是无情法,我们都不应该生起贪著。为什么呢?因为外面一切能让我们生贪心的事物,都可观察它的本体,即先从粗法分析成为细法,再由细法抉择为无分微尘,这样外境就没有什么值得贪执的了,它们就像是水泡一样没有任何实在意义。

  上面我们用智慧来观察,贪心的对境本来不存在,然后再往内观察自己的心。用智慧来分析内心的意识体时,它们也同样不存在,甚至运用五种神通也找不到贪心,为什么呢?当我们没有仔细观察时,好像自己的心真实存在,但是认真去剖析,就会发现它是刹那性的,然后再对这刹那性的前前后后作更进一步的分析,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犹如虚空,了不可得。

  如果以中观宗和唯识宗的理论来观察,自心是空性离根的;如果用大手印和大圆满的方法,以上师的加持而了知身心的本性犹如虚空,远离戏论,所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讲:“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亦为空性之定解,必须深深而生起。”

  既然所贪的外境不存在,能贪的心也没有,那怎能生起贪心呢!然后我们从能贪补特伽罗的角度来进行观察,他是有实还是无实?若是有实,贪执外境不可能;若是无实,生贪心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在没有观察时,贪心好像是客观存在,但当你对某个人生起猛烈贪恋的时候,如果是在一个具有证悟智慧的人面前,虽然表面看来是生起贪心,但观察贪心的本性却是纤毫不存,就像幻化变现的人一样。

  如果贪心等烦恼不存在,那它的住处没有,其来源和去处也没有,能境和所境全部是刹那、无常的本性。在内道声闻乘,他们承许第一刹那生,到第二刹那就已经灭尽了,但是我们大中观、大圆满则认为每一个法在其产生时即已灭尽。

  因此,又有谁会对犹如闪电的无常法生起贪心呢?实在是没有生起贪心的理由。以上简单地观察了贪心,然后对其他的如吝啬等烦恼,也可依此类推。

  上面所讲的能境和所境,也就是说一切法在究竟上都不存在,这样自他怎么会存在呢?这也不存在,是空性!当然我们对空性也不能贪执,因为无实的空性也并非“我”,无实就像虚空与石女的儿子,我们对这个无实法又怎能生贪心呢?

  有实和无实所摄的一切万法都是空性,这即可称为无我,无我可分人无我和法无我。印度的中观大德月称菩萨说:首先我们为无明所染而执著自己,这就是人我执,有了人我后,对外境就自然产生了我所执,这就称为法我。当然内道各种宗派对我执和我所执的解释方法迥然而异。

  总之,要达到断除这两个我执的目的,我们必须依靠殊胜的智慧。在用胜义理论观察时,我们所见闻的一切犹如虚空,没有丝毫所缘,但是凡夫由于妄想分别念而遭受许多无意义的痛苦。麦彭仁波切在另一个窍诀论中说:“分别念就像是虚空中的云雾,如果你自然安住,它是无利无害的,一旦我们去分别执著,那对我们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九乘之巅大圆满所要断除的就是这个能作破立的分别念,而没有破立的这种分别念则不是大圆满的所断。我们在修行无上大圆满时,应以各种殊胜的方法将心自然安住于无缘及无分别念之中,这样一切外境就像云雾消于虚空,自然融入法界当中。

  本来一切诸法是没有的,为什么我们仍在贪执这些法呢?这确实非常令人遗憾。我们本来认为外面的色法等是一种客观事实,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为此也就没有理由对这些无实有的法产生贪心。

  虽然贪、嗔、痴之中贪心的范围比较广大,但人们通常所提到的贪心是指狭义范围内的贪心,即男人与女人彼此之间的贪爱。

  当我们真正作观察的时候,身体是非常污秽不净的,根本没有任何一部分值得贪恋。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的身体,都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如各种脓血、粪尿和骨肉等等,此外,我们的身体内还寄居着成千上万只小虫,我们到底贪著的是身体的哪一个部分呢?

  若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确实无法找到可以贪恋的事物,如果从胜义谛来讲,能贪和所贪全部都像虚空一样,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可贪了,所以我们怎么会生起贪心呢?如果真实存在值得贪恋的地方,我们应该能非常明确地把它指出来。

  贪心严重的众生,总是不由自主地堕入三恶道,去承受无量痛苦的蹂躏。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许多悦意美好的事物,但若去执著追求,那就会使我们长久地沉沦于轮回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一定要舍弃所有能生起贪心的外境。

  这并非说明我们已经无法生起贪心,而是说我们应该从定解上对它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仅舍弃贪心是不行的,我们还有必要认识它的本性。

  其次讲吝啬。有些人甚至连自己也舍不得享用财物,对别人就更不会布施,但这种人在临死的时候,吝啬会对其修行和解脱产生巨大的障碍,甚至转生到饿鬼当中去,即使转生为人,那也必然恒常感受贫穷的痛苦,所以我们必须励力断除吝啬心。

  其次阐述观修慈悲心。在无始无终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当过我父母的这些众生,在以前作母亲时,先是含辛茹苦地让我住在胎中,生下我以后,这些母亲又尽自己最大的慈愍心来哺育和抚养着我,并且将自己所拥有最珍贵的财物等全部赐予我。

  这些对我恩重如山的母亲们因业力现前,或者说以自己前世的各种因缘,现在已经变成了怨敌。如果这些无始以来慈爱的母亲具有能力,她们肯定不愿舍弃自己的骨肉亲人。遗憾的是,她们并不具足这种能力,所以一直漂泊于六道轮回之中。

  根据教证与理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众生,以前都曾当过自己的母亲。这些母亲都愿意享受安乐和远离痛苦,但不幸的是,现在这些母亲失去了快乐,真是非常可怜!虽然她们以前曾经长时间精心哺育过我,但后来已经互相失散了,如今母子重逢,而她们已经完全把我遗忘了,根本不知道我以前曾当过她们的儿子。

  而我们依靠佛经论典,知道这些众生以前曾当过自己的母亲,所以当这些母亲损害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对她们抱怨。这些母亲们的心就像已经疯狂了一样,因为得了嗔恨的病,一方面她已不认识我,一方面她还用各种方法加害于我。她们既然已遭受如此严重的病,我也是非常地可怜她们!

  这些无有依怙的母亲,长时漂泊于难忍痛苦的三界轮回大海当中,那么当他们伤害自己的时候,只要是具有一点点智慧的人,谁又能不以慈悲心来孝养她们呢?我们应该对她们慈爱而不应该生起嗔恨心。

  总之,我们对任何众生非但不应生起嗔恨心,而且应如母亲对待亲生儿子那样观修慈悲心。比如有一位仁慈母亲的儿子已生疯狂病,那不管儿子的行为是多么的粗暴与不尽人意,而母亲对他都是非常的慈悲爱护。同理,世间上的众生虽然对我加以损害,我不但对他们不生嗔恨心,而且内心也要发愿让这些众生心中的疯狂病早日得到康复,应如此祈求上师三宝加持,并愿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其次讲嫉妒心。我们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本来众生的财富和地位应该由我来给予,但他们现在以本身的福德力获得了名闻利养的时候,那我又怎么能对他们生起嫉妒心呢?比如作为儿子本来需要父母的关怀与照顾,但现在儿子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大量财富,父母对儿子也就不应该生起嫉妒心和不满之心。因此当其他众生在财富、声誉、权势等方面比较圆满的时候,我们实在不该对他们生起嫉妒心,否则就表明自己已经着魔了。

  我们之中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别强烈,在别人获得名声和利益的时候,内心就会特别痛苦难受,就像别人夺走了自己的福报,而实际上别人所拥有的名声、地位和财富,并非是从我身上抢走的。因为如果别人没有财富,我也无法得到,如果他已经功成名就,那我仍旧还是得不到。

  比如在我们五明佛学院,三、四百个堪布活佛彼此之间并没有嫉妒心,大家还互相赞叹功德,如此作为个人也会相应得到一些名声——无论是住在这里,还是到了别的地方,都无疑会得到的。但如果是一个小寺院的一个小堪布,那么寺院当中对他也不会很尊重,假如背井离乡,周围的人们根本就不会认识他。所以在我们五明佛学院,如果只有一个堪布而别无其他的堪布,那你也不会得到任何名声,但实际上即使有这么多堪布,也同样可以得到名声。

  但有嫉妒心的人,如某些“高僧大德”认为别人的声誉如日中天,就会对自己名声造成妨碍,好像自己的名声会逐渐隐没;或者以为别人名誉扫地或销声匿迹,自己便会名声雀起,但这些都是痴心妄想。其实,即使全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得到圆满的功德,那对个人名声也不会造成丝毫损害,相反,若全世界的所有众生都饥寒交迫,穷困潦倒,那自己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名声,由此我们没有必要生起嫉妒心,而应该对别人的福报生起欢喜心,这就是随喜心。

  傲慢也如此,所谓傲慢就是对自己的学问和财富等方面生起一种满足之心,并且在自己的身语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恶行。

  实际上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地位、才华等一切,都是以前自己做善事的一种果报,如果自己耽著于此而夜郎自大,那么这将摧毁所有的善果,而且自相续中再也不会出生功德,所以有傲慢心的这种人真是可怜,我们应该对他们生起悲愍之心。

  有傲慢心之人自认为智慧出类拔萃,或者以为自己的才华可傲视群雄,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比较之后就会明了,或许他连毫毛许的功德都不具足。在一个时期内和某个特定的小区域内,你可能确有过人之处,但这并不值得恃才傲物,因为无论从智慧、才华或长相等各方面,在这个世间上都有无数的人千百万倍地超胜于你。即便自己具备某些在凡夫中无人能及的功德,但在圣者当中肯定是有超过他的,并且自己这种所谓的功德也并非永存,它也是因缘聚集而生的一种刹那法,具有无常性。

  比如当年我在石渠求学的时候,其中有大善知识秋吉堪布和班泽堪布。对于秋吉堪布,虽然不太了解,但当时我以为在智慧方面已超胜于他;至于班泽堪布,他曾在我面前听受了包括五部大论等许多佛法。但如今看来,这两位堪布的功德和学问都非常不可思议,我觉得他们不管是从清净戒律方面还是智慧成就方面都已远胜于我。

  如秋吉堪布,终其一生都在修持甚深法要,他在临圆寂前还在为弟子们传授佛法,他是以闻思修行圆满了自己的一生。至于班泽堪布,以前曾听说他的人格和智慧都是非常好,后来我以为他已经老了,可能糊涂了,但两年前我和他相遇时,发现他没有点滴的傲慢心,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而且他的人格也很贤善,在那一刻,我想真正的修行人就应该像他那样。所以我自以为年轻时的智慧已超越他们,但时至晚年,他们的智慧却已经远远地把我甩到后面去了。

  因此所谓的功德也是暂时的,我们不应该对此生起傲慢。比如现在一些持戒清净的人,日后遇到违缘时,是否还能无垢持戒就很难说了。还有一些人现在具有高深的智慧、贤良的人格或是利益众生的一些善行,比如暂时在对十几个人传授佛法等等,但这些人也不太可靠,日后也是不一定能长期保持下去。

  从我当年在石渠求学的情况来看,当时在至尊上师托嘎如意宝的身旁,确实有如天上繁星那么多的智者和守持净戒的人,如今有不少人已经堕落到了极为卑劣的地步。反而当时有些戒律不是很清净、智慧比较浅薄的人,现在却成了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回顾这些历史可以看出,即使自己的相续中产生了暂时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等功德,这些也并不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不应该以此轻视他人。

  如鲜花的香味可以熏染任何物质一样,无论是谁都可以得到同等的功德。既然贪嗔痴的烦恼可以染污我们的相续,那么智慧和清净戒律等功德我们同样也可以得到。故所谓的功德和过失都是暂时性的。

  别人心相续中隐含的功德,我们没有证得他心通,也就不一定能现量见到。比如有些人的言行举止都不太如法,虽然我们在管理纪律时不得不严加处理,但实际上他们的相续中说不定正具足如海一样广大的功德,对他们也不应生起邪见,所以我们对任何人都不能轻视与傲慢。如果我们内心相续有傲慢等烦恼的过失,那生生世世就只有沉沦在轮回的大海和痛苦的波涛之中,无有出期。

  我们有漏的智慧和功德中掺杂着许许多多的烦恼,就像是污秽的粪便混合着妙药,自己对此有何可满意的呢?一方面自己或许具有一点点功德,但当我们观察自相续时,贪嗔痴五毒烦恼就像乌云密布的虚空,自心甚至连安住一刹那也特别困难。想一想你在念经持咒的时候,自己的心能否远离散乱。可能有时生起贪心,有时生起恭敬心,有时生起无记心。故当自己稍微具有功德时,千万不要滋生傲慢之心。

  一些具有无比殊胜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高僧大德,像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他们对所有众生都是一视同仁、慈悲地对待。仲敦巴尊者曾说过:“在整个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尊者对凡是穿着僧衣的人,都是恭敬地作顶礼、合掌、脱帽等,像仲敦巴这样的高僧大德尚且对僧人如此恭敬,那我们凡夫又凭何道理对别人不恭敬呢?以前阿底峡尊者说:“自己若有学问,就会特别谦虚地对待别人。”既然我们有多如尘垢般的过患,又有什么道理生起傲慢心呢?这也正是别人所讥笑之处。

  如果在自相续当中有稍许功德时,就生起傲慢之心,则相续中有高比须弥、深如大海般的贪嗔痴等过失,那自己为什么不生惭愧之心呢?如果相续中已经没有一丝一毫的傲慢心,那是非常了不起,那时你应该生起傲慢;但如果在自己相续中有很大的傲慢心,那整个世界上哪里还有一个比你更卑劣的人呢?作为五蕴聚合的无明业障深重的凡夫,是一个有着种种过患的人,自己为何还要生起傲慢!

  自认为具有不共的功德,其实每天都是受到魔王五种幻现的邪加持,故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有骄人的功德,应该学会谦虚。恭敬别人就应该像调驯过的骏马一样,对每一个众生都应该好好地恭敬。而作为良驹,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让他骑在自己身上,恭敬地为别人做事情。

  在胜义中,一切诸法犹如虚空,没有任何贪嗔烦恼,在世俗中,一切诸法也是如幻如梦。这样,我们以大圆满的窍诀来调伏自己的相续十分殊胜,即在胜义之中,一切诸法修持为无实有性,自己的所见所闻全已变成大空性;本来一切诸法就是空性,但就在空性当中,具足因缘的时候,整个轮回还是可以显现,所以在名言之中应该以幻化八喻来对待一切诸法。

  这就是大圆满和大中观的观点,中观应成派在名言中讲幻化八喻,但在中观自续派来说,如幻如梦则已经属于胜义谛。这就是文殊菩萨大悲心所显现的智慧宝剑,通过运用这把智慧宝剑,我们就能断除我执烦恼,进而所有的无明愚痴全都能摧毁。

  如果已经断除一切无明愚痴,就像三个脚的架子,其中断掉了一个脚,则其他两个将无法支撑,从而天魔蕴魔等四种魔全部都能摧毁。真正能摧毁这四种魔的就像是雪山的狮子,能威慑镇伏所有的野兽。一旦我们的相续中生起智慧宝剑,那就犹如雪山的狮子,所有的外道野兽都无法危害我们。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更多晋美彭措法王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