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天台宗佛教文化为天台经济发展服务


2014/9/3    热度:368   

弘扬天台宗佛教文化为天台经济发展服务
  释允观
  当今世界各国,都以各自的民族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础。中国是个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儒、释、道文化见称于世。党中央提出加快文化事业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也以建设文化大省为战略方针,天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的精力,正在将天台宗文化、天台山佛教音乐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并适时提出打响佛教灵山品牌,作为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文化建设将成为天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天台山文化的主要精髓是佛道文化。天台山自古以来即是佛道双栖的灵山圣境,素有“山水神秀、佛宗道源”之称,僧、道和合共修,相得益彰。陈隋高僧智者大师在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的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影响尤为深远,宗风远播海内外。国清讲寺是天台宗根本道场,被韩国、日本尊为祖庭。道教文化自汉末葛玄在桐柏修道以来,至宋张紫阳创道教全真南宗一派,对中国的道教有很大的影响。
  一、天台山佛教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早在1700年前,佛教即传入天台山,东晋兴宁年间,敦煌高僧昙猷尊者开万年寺、方广寺、赤城山等精舍名蓝。东晋名士谢安、书圣王羲之等慕其道德修持,专程拜谒,是为天台山文化交流的开端。天台山被佛教界尊称为中国佛教灵山,源于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相结合,融合南义、北禅,提倡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理论与实践并进的思想,开辟台宗修禅道场,创建了国清寺根本道场;弘扬天台文化,倡导保护生态环境,自天台山至东海三百余里立六十余所放生池……被尊为“东土释迦”。陈时高丽僧人波若远来台山投智者大师门下,学习佛法,后寂于国清讲寺,为韩国僧人留学天台山之始。唐代日本高僧最澄,登天台山从道邃、行满学习台宗教义,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成为日本佛教之母。到了宋朝,高丽王子义天大觉国师,入宋求法并在智者大师肉身塔前誓愿弘扬天台宗,归国后建高丽国清寺,创立韩国天台宗。因此,中、韩、日三国佛教信徒都把天台山尊为灵山圣地。现在国清讲寺的妙法堂、智者塔院尚留有“即是灵山”题刻。与此同时,受天台宗文化的影响,六次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曾专程到国清讲寺。丰干、寒山、拾得,三贤禅诗唱和,开中国白话文之先河。一行禅师来求算,编成《大衍历》……禅宗各派高僧纷至沓来,入山参修,如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禅师、沩仰宗的创始人灵佑禅师、黄檗宗的创始人希运禅师、五代法眼宗高僧德韶国师、永明延寿禅师、宋道济以及近代的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等。
  同时,天台山佛教文化还直接影响到书画、造像、茶禅等各个方面。据文献记载:先后有白云先生、王羲之、李邕、颜真卿、柳公权、项容、陶谷、黄庭坚、米芾、朱熹、陆游、法常、杨维桢、董其昌、阮元、蔡元培等在天台山留有翰墨菁华。在造像方面,南朝慧明禅师在赤城山塑卧佛像,并将昙猷尊者肉身装金供奉,成为第一尊肉身罗汉像、国清讲寺的隋代七菩萨石刻像,为六朝陈隋时代中国人物画造像线刻的唯一珍品!至五代时,罗汉信仰兴起,据西域志载“佛言震旦天台山石桥方广圣寺五百大阿罗汉居焉”,天台山被尊为五百罗汉道场。吴越王、宋太宗先后于天台山造五百十六罗汉像,开中国五百罗汉造像史之端。中方广寺至今尚存明代所铸的五百罗汉铜殿。目前,海内外诸多丛林寺院都有天台山艺人塑造的佛像。在茶禅文化发展史上,唐太宗赐天台山茶种植于今韩国的全罗南道智异山,唐日本高僧最澄、宋荣西先后将天台山的茶种、茶叶的制作方式传播到日本,开海东茶禅文化之先河。
  天台山孕育了佛教天台宗,由于天台宗文化的传播,使天台山成为中、韩、日三国佛教国际友好交流的黄金纽带,其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地处浙东海隅的天台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声誉的佛教文化圣地。整理、挖掘、弘扬天台山文化,对天台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社会
  天台山佛教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教、农禅并重,在天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本着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以六和的精神,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宣讲《盂兰盆经》的孝顺报恩,净化心灵。积极开展海内外的佛教联谊工作,祈祷世界和平。2003年10月,国清寺举行了由中、韩、日三国佛教徒参加的纪念智者大师诞辰1465周年法会、佛教音乐会;2004年12月隆重举行了祈福供千僧斋法会,有1250名僧人参加,千僧齐诵佛号,祈求国泰民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天台山国清寺首次举行的盛会,场面极为壮观;2005年4月与日本天台宗先后举行两次纪念最澄大师入唐求法1200周年法会;2005年9月,国清寺又协助浙江省对外友好协会和日中友好协会在寺内举行纪念最澄大师归国1200周年法会;同时,国清讲寺监院允观法师应日本天台宗邀请赴日本京都参加“架设世界和平桥梁,与亚洲宗教徒对话会议”,参加在海南三亚举行的“海峡两岸港澳四地佛教会议”;先后三次随中国佛教协会“佛指舍利”护送团赴台湾、香港,和韩国进行舍利供奉法会。这些活动的举行和参与,提高了天台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扩大了天台山佛教与东南亚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以平等合作的思想,与人为善、以邻为友,为营造一个和平、和谐的国际环境,为国家的和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积极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的慈善事业,帮助弱势群体,扶贫解困,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表现。近年来天台山佛教界在抗击非典、印尼海啸、抗台救灾、扶贫济困、希望工程、农村校舍改造、乡村的康庄工程等方面,每年都拿出许多资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仅国清寺每年捐赠30多万元,为天台县的慈善事业献上一分爱心,将佛教精神融合到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之中。
  三、保护生态环境,美化景区,为天台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发展旅游事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国家定位我县“佛宗道源,山水神秀”八个字,就是要我们做好宗教文化与山水景观相结合的文章。所谓“佛国仙山”、“佛宗道源”。“仙山”和“道源”指的是天台山的道教。“佛宗”和“佛国”指的是天台宗和全山各大寺院。“自古名山僧见多”,古老神奇的天台山自古来吸引无数高僧来此驻锡建寺。现在天台山的主要景点都有佛教寺院存在。所以,佛教文化与发展天台的旅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是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寺院僧人在搞好自养的同时,化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场所及其所属设施的维修与整治(既改善了景区环境,同时又减轻了旅游管理部门的经济负担)。认为天台旅游只要一个国清寺就足够了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不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此,我们全山佛教徒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努力为天台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凡是属于国清寺、高明寺、石梁方广寺、华顶寺、真觉寺、万年寺等寺院的山林,都是茂林修竹、古木参天,为天台山的著名景区之一。当然,这和天台山历代僧人的植林、护林,不无直接关系,尤其是国清寺僧人为之作出了重大贡献。仅国清讲寺为护林防火就每年投入十多万元资金。如今寺属3500亩森林及生态环境在全国来说是首屈一指的。
  庄严国土、美化环境是每个佛教徒应尽的职责。天台山佛教界每年都拿出大部分资金来建设各个寺院的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如高明寺建造新大殿;在天台山首建廊桥;重建明岩寺;特别是国清讲寺在整修的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极其认真负责的精神,整旧如旧,彻底清理以往损毁的陈迹,在寺内外殿侧院落、游步道等设计恢复了唐、宋光明佛灯,重修“智祖院”、整修“三贤院”、“禅堂”等十数处古迹,移植了大量古茶树、丹枫、银杏、菩提、云锦杜鹃等数十种名贵树木,并缀以大批古化石、磐陀石……使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更加融合,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及专家的高度赞赏。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清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为天台县的旅游发展和第三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在遭受数次强台风的袭击,部分古树古木、大片山林、良田被毁、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国清讲寺在可明大和尚的领导下,组织全寺僧俗进行生产自救,清理、扶正倒塌的树木,清除良田上的巨石沙泥,修筑堤坝,及时补种树木,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为了确保国清寺生态林的万无一失,在万年寺的征用土地上,种植了近万株的苗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重,植树造林,引导信徒保持生态环境,为天台旅游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使天台山的生态保护走在全国的前列,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四、恢复佛教灵山特色的几点建议
  最近,县委县政府提出打响佛教灵山品牌,作为发展旅游的战略方针。历史上天台山寺院林立,同时有数十所僧人修道的茅篷,但由于种种原因,寺院凋零,仅存几所全国重点寺院而已,这与佛教灵山的地位极不相称,既不能满足信教群众的需要,也体现不出灵山圣境的气魄。为了打响佛教灵山的品牌,提出几点建议:
  1.继续要保护好国清讲寺的生态环境。国清讲寺周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历代僧众秉承智者大师教诲,竭力保护的成果。继续保护好国清寺的生态环境,在打响佛教灵山品牌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要防止对山林、植被及水土的人为破坏,保持国清周边山林、农田的自然风貌,完全体现灵山古刹的特色。现存寺前的农田是国清讲寺乃至天台宗僧人“农禅并重”的修持之所,是宗教仪轨的具体表现,尤需切实加以保护,使之继续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2.要及时解决修禅寺的征地问题。修禅寺是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建造的第一个寺院,并在此建立了天台宗学说,在国内外佛教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教源”。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天台宗信徒心目中的圣地。虽然已成为遗址,但每年仍有许多海内外信徒和佛教学者来此朝礼祖迹。修禅寺的恢复,不但是党和政府对宗教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更是对国清讲寺、智者塔院、高明寺景区的一个延伸,同时,又是保护了一片可持续发展的风景生态林。2002年县政府决定恢复修禅寺,2003年初国清寺已将征用土地的部分手续费交给石梁镇政府。但时至今日,进程非常缓慢。修复修禅寺是打响佛教灵山的重要一环,它作为天台宗的研究和对外宣传天台宗的场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请政府重视和落实。
  3.万年寺是天台山佛学院的所在地,宋朝时,日本荣西大师两次向虚庵怀敞禅师学习,回国后创立日本临济宗。其后,日本曹洞宗的道元禅师也曾来此求法,在中、日佛教交流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至近代由台宗高僧谛闲大师重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国清讲寺方丈和尚发起重建。2002年天台佛学院从智者塔院迁到万年寺。遵照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提出的“要培养佛教高僧大德和天台宗弘法人才”的讲话精神,天台山佛学院在可明大和尚的带领下,投入大量资金,以弘扬天台宗为己任,将天台山佛学院作为培养天台宗专业人才的摇篮,近年来连续培养了两届学生和一期研究生班,其中研究生班的学生全部留下来,作为佛学院的骨干力量。然而,制约佛学(下转14页)(上接12页)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极为不便。1995年为了修复万年寺,由寺院出资修建了从大兴坑岭头至万年寺的十公里土路,每年寺院都要拿出五、六万元人民币用于维修。这条路是石梁镇、白鹤镇约二十个村庄的主要交通干线。另外,它与桐坑溪、万马渡景区的旅游线路连接很近,建议作为县道,由交通部门接管。
  4.尽快恢复华顶茅篷和上方广寺。华顶茅篷是僧众清修的主要场所。如果说佛学院是培养天台宗佛教人才的摇篮,那么,华顶茅篷则是成就佛门高僧的净域。佛教界有句俗话:“普陀山佛灵,天台山僧灵”。在天台山佛教史上最有影响的高僧都曾经在华顶茅篷隐居修禅。1921年,高鹤年在《名山游记》中记载:“华顶山有茅篷四五十处之多,上下左右林立,皆在松竹间,若隐若现,如诗如画,犹如人间仙境。”至五十年代土改时,华顶尚有34座茅篷,其产权都是佛教界所有的。在华顶林场成立前,将居住在各个茅篷的53名僧人迁下山来。要恢复天台佛教灵山的面貌,就必须落实华顶茅篷的宗教政策,请县委县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建议对有影响的一些茅篷由佛教界来恢复,重新修建,作为僧众清修的场所。上方广寺自东晋开山,宋建中靖国元年修建以来,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阮元、俞樾、康有为等数十名家题匾。建筑之精美,为全山之冠。宋代所建七佛石塔,为日本东大广寺之母型。惜于1975年毁于大火,今寺址基础尚存,为了保持石梁景区罗汉道场的完整性,应予以尽快恢复。
  天台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宝贵遗产,发掘、整理、传承、弘扬这一文化,不但具有历史价值,更有现实意义!值此太平盛世、国运昌隆之时,如何使天台山佛教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是我们这一代义不容辞的职责。“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作为天台宗的僧人,我们将竭尽绵力,为天台宗思想的发扬光大、为天台县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 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