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四、提问与解答


2014/9/3    热度:551   

索达吉堪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四、提问与解答

 

  1、提问:上师,我这一生都过得十分坎坷,这是不是因为前世造的恶业太多所导致的呢?

  解答:有些人在自己的人生生涯当中,一直都一帆风顺,没有遭受过什么风风雨雨、艰难波折,而有的人却是命运多舛、举步维艰,这都是前世所造业力的结果。佛经里面也说过“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也就是说,如果想知道自己前世表现如何,看看自己今生的遭遇就可以很容易地推知;如果想知道自己来世的境遇如何,看看自己今生的举止就可以很容易地得知。今生感觉快乐,是因为前世积善所致;今生多行善业,来世就能更多地感受善果,就会过得很快乐。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困难挫折,决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甚至选择自杀,佛教徒不是懦弱的,而是坚强的,对于人生的种种不幸,要有直面勇对的胆识和心力,更要有扭转命运的勇气和信心,一次不成功,还有下次的机会,只要不放弃,我们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也可以知道,佛教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任何事情都会因自己的努力而改变,前世的恶报也许会因现世的某种善业而消减,我们不相信宿命论,我们只相信因果不虚。

  2、提问:堪布老师,您刚才讲到,如果声音是实有的,那么它们的性质就应当固定不变,但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声音有不同的感觉,所以声音就不是实有的。不过,事实上对所有的人来说,尽管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却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大家都听到了,或者这个桌子大家都看到了,这又应当如何解释呢?

  解答:你先不要坐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说,如果一个声音被三个人同时听到,那么这个声音究竟是好听的声音,还是不好听的声音呢?如果三个人的感觉各不相同,那岂不成了三个声音了,因为一个实有的声音不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好听和不好听,这只是态度的问题。

  这不是态度的问题,而是由每个人的业力所形成的业感。就像六道众生同时去看一碗水,有的会看成铁水,有的会看成脓血,有的会看成住处,有的会看成甘露等等一样,正因为水不是实有的,才会因观察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果人类一口咬定那是一碗实有的水,其他道的众生一定会起来反驳,因为他们明明看到的就不是水。同样,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声音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声音也不应该是实有的。

  抉择声音的空性,还有其他办法,比如用时间的长短来分解等等,此处我不多说,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中观方面的论著。

  3、提问:堪布上师,有一种说法认为,般若可以归纳为《金刚经》,《金刚经》可以归纳为《心经》,而《心经》又可以归纳为一个字,那就是“空”,那么,该如何区分世间、小乘、大乘与密乘的空性呢?

  解答:没有学过佛法的世间人认为,碗里面一无所有,经堂里空无一人,就是所谓的空性;小乘行人认为,仅仅人我不存在,就是佛陀所说的空性;大乘行人认为,一切万法皆为空性,虽然有如梦如幻的现象,但其本质却根本不可能存在;密乘认为,一切万法都是本来清净的大光明,当然,这种见解比较深奥,大家不一定能够理解。在一开始,我们可以先将万法抉择为中观所说的空性,这种空性不是仅仅不存在的单空,而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无论是空、不空、亦空亦不空、非空非不空这四边的哪一种情况,实际上都不存在。等到这种见解稳固之后,就会对佛法与上师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作为密乘弟子,更要在稳固见解的基础上修持五加行,在修完五加行之后,再去修持密乘,那时就会有手到擒来之感,因为密乘的见解自然而然地就生起了。

  4、提问:堪布,请讲一下念佛与观空的关系,究竟是念佛重要,还是观空重要呢?

  解答:念佛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一些文化不高、分别念不重的老年人来说,念佛更为重要。在念佛以后,内心可以平静,罪障也可以消除,修持净土的人如果能一心一意地念佛,肯定能收到殊胜的效果。

  《般若心经》讲的是空性,是禅宗最为推崇的经典,但却不是禅宗独有的见解,任何一个大乘佛教的宗派,都应当承认并修持《心经》。

  很多不明事理的人认为,净土宗与禅宗是互相矛盾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也是水火不容的,坐禅观空的人,就不能念佛;而念佛的人,又不能观空性。其实,所有的佛教,都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所有的佛教徒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大家不应该把界限划得如此分明,所有的佛教都是圆融一体的。在念佛的同时,也可以观修空性,在观修空性的同时,也可以虔诚地念佛,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虽然在胜义当中,念佛是空性的,但在世俗当中,念佛却能够积累资粮,往生净土。

  昨天我听说,这里的工作人员从来不排斥任何一种教法,无论是小乘佛教的比丘,还是藏传佛教的法师,在这里都能受到同样的尊重,我听了十分高兴。佛经当中也说过,我的出家人再不好,但仅仅以身披袈裟的功德,也理当受到人天的礼敬,更何况依教奉行、严持净戒的出家人呢?

  现在很多人就有这样的一些想法:“既然我是学禅宗的,就决不能念佛,更不能修持密宗”;或者“我是学密的,密法是最上乘的,净土宗算什么,禅宗也不过如此……”;或者“密宗出家人是要吃肉的,他们没有一点菩提心,我可不屑与他们为伍!”……总之,只要谁不能接受对方的宗派,就一定要挑出对方的毛病来批驳一番,这就是没有领会到佛教的真正内涵所引起的。

  很多人所谓的佛教徒并没有真正地学佛,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内,要么睡觉、要么玩耍,剩下的时间,也是忙于世间法,既不看佛法的经论,更不修持佛法,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收获,在遇到一些大是大非的重大问题之际,就无法观空,所有的执著,都一下子跑出来了。

  如果我们能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修持,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就一定会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就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博大精深、无所不包的宽阔境界,到那个时候,就不会有这些是是非非的分别,也不会有这些对错好坏的取舍了。

  注:本讲记的内容,是由各地的《心经》开示汇集而成。听法者先后不一,讲法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为了让各种根基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故保留了很多针对不同人的教言,若有前后矛盾处,敬请诸位谅解!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