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因明论集 二、量理宝藏论释 科判
2014/9/3   热度:435
索达吉堪布:因明论集 二、量理宝藏论释 科判 全论 149 甲一、入论分支 150 乙一、为通名言而说论名 150 乙二、为除违缘而礼赞 151 丙一、礼赞殊胜本尊 151 丙二、礼赞根本上师 151 丙三、礼赞二位理自在 152 乙三、为使造论究竟而立誓 152 甲二、真实论义 154 乙一、从总反体抉择所知 154 丙一、所知境 154 丁一、法相 154 丁二、分类 154 戊一、破他宗 154 己一、宣说对方观点 154 己二、释说破彼观点 155 庚一、有境识应成不错乱之过 155 庚二、对境应成可见之过 155 戊二、立自宗 159 戊三、遣诤 159 己一、遣除于错乱识无境之诤 159 庚一、遣除与二所量之说相违 159 庚二、遣除义共相与本无见有对境相同之诤 159 庚三、遣除与领受相违 161 庚四、遣除遮破以量不可知之过 161 己二、遣除于所取境自相之诤 162 庚一、辩论 162 庚二、答辩 162 辛一、总分析宗派之观点 162 辛二、阿阇黎所抉择之观点 163 壬一、抉择经部观点 163 癸一、破他宗 163 子一、破有部宗 163 子二、破与之同类雪域派 164 癸二、立自宗 165 壬二、抉择唯识观点 165 癸一、破他宗 166 子一、破有部经部 166 子二、破世间共称 166 癸二、立自宗 167 子三、遣诤 168 丑一、遣除与微尘相同之诤 168 丑二、观察有无相而遣除非理 170 丙二、能知识 171 丁一、法相及分类 171 丁二、抉择此等之义 171 戊一、量之法相 171 戊二、非量之识 171 己一、破他宗 171 庚一、宣说对方观点 172 庚二、破彼观点 173 辛一、破伺察意自体 173 壬一、总破 173 癸一、观察则不合理 173 癸二、发太过 174 癸三、以同等理而破 175 壬二、别破 176 癸一、破无理由伺察意 176 癸二、破颠倒理由伺察意 177 癸三、破依教之识为伺察意 177 辛二、破现而不定识是非量识 178 辛三、破已决识乃不悟识以外非量识 178 壬一、总破 178 壬二、别破 179 癸一、真破 179 子一、破相违法为同体 179 子二、破根识种类为量 179 癸二、遣诤 181 己二、立自宗 182 庚一、非量总法相 182 庚二、数目之分摄 182 庚三、各自安立 183 丙三、彼识知境之方式 186 丁一、总及别之证知方式 186 戊一、总说境及有境之安立 186 戊二、分析总别证知之差别 188 己一、法相 188 己二、分类 189 己三、择义 189 庚一、破他宗 189 辛一、破实体异体 189 壬一、宣说对方观点 189 壬二、破彼观点 190 辛二、破实体一体 190 壬一、破一总与多别一体 190 癸一、宣说对方观点 190 癸二、破彼观点 191 子一、可现不可得 191 子二、加以观察 191 子三、发太过 192 壬二、破多总与多别一体 192 癸一、宣说对方观点 192 癸二、破彼观点 192 壬三、破同类之总 193 癸一、破外境相同之总 193 子一、宣说对方观点 193 子二、破彼观点 193 癸二、破心前相同之总 194 庚二、立自宗 195 庚三、除诤论 195 丁二、显现及遣余之证知方式 198 戊一、总说缘取方式 198 戊二、决定各自之自性 198 己一、显现 198 庚一、境之实相 199 庚二、识缘取方式 199 庚三、识境一致 199 辛一、如何一致 200 辛二、建立现量非决定 200 壬一、非决定成立之真实理由 200 壬二、遣除彼不合理之说 200 癸一、现量行破立之方式 200 癸二、宣说若决定则违现量 201 子一、建立决定蓝色反体是分别念 201 子二、以定解断绝增益之理 202 子三、说明此为阿阇黎之意趣 202 壬三、分别不取显现境之理 203 癸一、若显现则破立应成顿时 203 癸二、一境之所有名称皆为异名 203 癸三、若以反体辨别则成遣余 204 己二、遣余 204 庚一、真实遣余 204 庚二、决定自性 204 辛一、安立 205 壬一、总说 205 壬二、别说 205 癸一、他体执为一体 205 子一、增益之缘由 205 子二、识执著方式 206 子三、其必要 206 癸二、一体执为他体 207 子一、增益之缘由 207 子二、识执著方式 207 子三、其必要 207 辛二、细分 208 壬一、真实分类 208 壬二、破外境有遣余 208 癸一、真实宣说 208 癸二、彼之理由 209 子一、遣余应成显现 209 子二、显现亦相同 209 壬三、各自之安立 209 癸一、有实名言遣余及有实心识遣余合一而说 209 子一、法相 209 子二、分类 210 丑一、总说 210 丑二、别说 210 寅一、现前遣余 210 寅二、隐蔽遣余 211 癸二、无实名言遣余与心识遣余合一而说 211 子一、法相 212 子二、分类 212 子三、无实法非显现境 212 丑一、真实合理性 212 丑二、遣除彼不合理之说 212 寅一、遣除等同有实法 212 寅二、遣除与量相违 213 寅三、遣除与世间共称相违 214 寅四、遣除与教相违 215 庚三、遣除诤论 216 辛一、遣除若无共相则立名不可能之诤 217 辛二、遣除若是遣余则成相互依存之诤 218 壬一、宣说对方观点 218 壬二、破彼观点 218 癸一、以同等理而破 218 癸二、真实回答 220 辛三、遣除无有所断不能运用遣余之诤 221 辛四、遣除若观察遣余成立有实与否则非理之诤 221 壬一、宣说对方观点 221 壬二、回答 222 癸一、破其他答辩 222 癸二、自宗答辩 223 辛五、遣除若遣余无共相则不可能同体之诤 224 丁三、所诠与能诠之证知方式 227 戊一、破他宗 227 己一、破许自相为所诠 227 庚一、破许境自相为所诠 227 庚二、破许识自相为所诠 230 己二、破许共相为所诠 230 庚一、破许种类共相为所诠 230 庚二、破许名言义共相为所诠 232 戊二、立自宗 233 己一、法相 233 己二、分类 233 己三、抉择彼义 234 庚一、建立名言共相真实所诠无有 234 庚二、无事而错乱命名之理 234 庚三、错乱应用而得照了境之合理性 235 戊三、除诤论 235 己一、遣与许真实共相为所诠相同之诤 235 己二、遣与许识自相为所诠相同之诤 236 己三、遣与许不相应行为所诠相同之诤 237 己四、遣若无所诠则成灭绝名言之诤 238 己五、遣许错乱之关联不需要之诤 238 丁四、相属及相违之证知方式 241 戊一、总说 241 戊二、别说 241 己一、观察相属 241 庚一、破境之相属 241 辛一、总破 241 辛二、别破 243 壬一、破同性相属于外境上成立 243 壬二、破彼生相属于外境上成立 244 癸一、破因果实体相属 244 子一、破因果次第相属 244 丑一、前后相属不合理 244 丑二、中间连结相属不合理 245 子二、破因果单独相属 245 子三、破因果观待相属 246 丑一、破饶益相属 246 丑二、破无则不生相属 246 癸二、破种类相属 247 壬三、破其余相属 248 庚二、建立心前相属 251 辛一、心如何连结之理 251 辛二、遣除于彼之诤论 252 壬一、遣除连结同性之诤 252 壬二、遣除连结彼生之诤 252 庚三、宣说建立相属之量 253 辛一、建立法相 253 壬一、能立同性相属 253 癸一、证成名言相属 253 癸二、证成义理相属 254 子一、运用因 254 子二、遣除彼不定 255 丑一、无观待因 255 寅一、真实无观待因 255 寅二、遣诤 255 卯一、遣此因不成之过 255 卯二、遣此因不定之过 257 卯三、遣太过 259 丑二、有害因 261 寅一、宣说对方观点 261 寅二、破彼观点 261 卯一、宣说观察则不合理 261 卯二、以因建立 262 辰一、运用因 262 辰二、认识论式之义 262 巳一、论式之义 262 巳二、所立 262 巳三、因 263 午一、宗法 263 未一、破他宗 263 申一、破以现量成立 263 申二、破以唯一自证成立 263 未二、立自宗 264 午二、建立周遍 265 丑三、彼二因之必要 265 壬二、能立彼生相属 265 癸一、破他宗 265 癸二、立自宗 266 子一、法相 266 子二、确定 266 癸三、除诤论 267 辛二、认识事相 268 辛三、确定此等之方式 269 壬一、片面确定之他宗 269 壬二、兼收并蓄之自宗 269 己二、观察相违 271 庚一、相违之总法相 271 庚二、事相之详细分类 271 辛一、总说 271 辛二、别说 271 壬一、不并存相违 271 癸一、法相 271 子一、破他宗 272 子二、立自宗 272 癸二、相违存在之境 272 子一、认识相违 272 子二、遣于彼之诤 273 丑一、遣除观察对境则非理之诤 273 丑二、遣除观察实体则非理之诤 273 寅一、宣说对方观点 273 寅二、答辩 274 卯一、破他宗答复 274 卯二、说自宗答辩 275 癸三、灭除所害之时 275 子一、破他宗 275 子二、立自宗 276 子三、除诤论 276 丑一、遣于外境相违之诤 276 寅一、遣观察有分无分则非理之诤 276 寅二、遣观察无碍功能则非理之诤 277 丑二、遣于心识相违之诤 278 癸四、确定相违之量 278 子一、破外境相违 278 子二、建立心前相违 279 子三、遣除诤论 279 壬二、互绝相违 280 癸一、宣说他宗非理 280 子一、宣说对方观点 280 子二、破彼观点 281 丑一、真实遮破 281 丑二、破遣过之答 281 丑三、说明异体称相违之密意 282 癸二、安立合理之自宗 282 子一、一体异体之安立 282 子二、异体安立相违相属之理 282 子三、宣说互绝相违 283 丑一、解释直接相违与间接相违 283 丑二、遣除于彼之诤论 283 乙二、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285 丙一、法相之安立 285 丁一、总说法相、名相、事相之自性 285 戊一、建立三法周遍所知 285 戊二、决定能遍三法之自性 285 己一、认识本体 285 己二、各自之法相 286 庚一、总说 286 庚二、别说 286 辛一、法相之理由 287 壬一、破法相不需要法相之观点 287 壬二、安立需要之法相 292 壬三、彼所遣过失之详细分类 293 癸一、破他宗 293 子一、对方观点 293 子二、破彼观点 294 癸二、立自宗 295 癸三、除诤论 295 辛二、名相之理由 297 壬一、破他宗 297 壬二、立自宗 298 壬三、除诤论 298 辛三、事相之理由 299 戊三、三法各自之安立 299 己一、认识自反体 299 庚一、破他宗 299 庚二、立自宗 300 己二、相属之方式 300 庚一、真实宣说相属之方式 301 庚二、能确定相属之量 301 己三、与法相相属而各自所诠之安立 301 庚一、如何诠表之方式 302 辛一、论式之分类 302 辛二、遣除于彼之诤论 303 壬一、遣除于表明是自反体之诤论 303 壬二、遣除于表明非他反体之诤论 304 壬三、举例说明相违相同论式 305 庚二、相互决定之安立 306 丁二、分别决定量之法相 307 戊一、认识法相 307 己一、破他宗 307 己二、立自宗 310 己三、除诤论 310 戊二、依此遣除增益之理 311 己一、如何决定 311 己二、遣除诤论 312 丁三、抉择法相所表之义 313 戊一、名相之详细分类 314 己一、分类之根本 314 庚一、破不合理之宗 314 庚二、立合理之宗 314 己二、分类之本体 315 己三、定数 316 己四、词义 316 戊二、破于事相颠倒分别 317 己一、破于现量事相颠倒分别 317 庚一、破本非现量妄执是现量 318 庚二、破本是现量妄执非现量 319 庚三、破妄执是非相同 319 己二、破于比量事相颠倒分别 320 庚一、破本是比量而妄执非比量 320 庚二、破本非比量而妄执是比量 321 戊三、宣说于事相上能决定法相之量 321 己一、提问 321 己二、回答 322 庚一、破他宗之回答 322 庚二、立自宗之回答 322 庚三、遣除于彼之诤 323 戊四、如何进行破立之理 324 己一、破立之安立 324 己二、依其如何证境之理 324 庚一、破他宗 325 庚二、立自宗 325 庚三、除诤论 326 丙二、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327 丁一、现量 327 戊一、真现量 327 己一、法相 327 庚一、破他宗 327 庚二、宣说自宗合理性 327 己二、名相之分类 328 己三、事相各自之义 329 庚一、根现量 329 辛一、法相 329 辛二、建立彼 330 壬一、建立由根所生 330 壬二、建立离分别不错乱 330 辛三、决定名共相 330 庚二、意现量 331 辛一、认识本体 331 辛二、抉择自性 331 壬一、生之方式 331 壬二、作为量之合理性 332 辛三、遣彼诤论 334 庚三、自证现量 334 辛一、法相 334 辛二、遣诤 334 庚四、瑜伽现量 335 辛一、认识自性 335 壬一、法相 335 壬二、分类 336 壬三、内容 336 癸一、智慧之因 336 癸二、彼究竟之时 336 癸三、观待方便果之特点 337 辛二、成量之理 337 壬一、建立现量 337 壬二、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 338 辛三、能立之量 338 壬一、建立本体 338 癸一、建立过去未来 338 癸二、建立所依能依 339 子一、建立宗法 339 丑一、破他宗 339 丑二、说自宗合理 340 寅一、建立前际无始 340 寅二、建立未来无终 341 卯一、建立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 341 辰一、以因建立 341 辰二、抉择意义 341 巳一、破他宗 341 巳二、立自宗 342 午一、认清转生轮回之因 342 午二、分析彼之对治 342 未一、片面压制 343 未二、全面根除 343 卯二、建立无有我执之光明无终 343 子二、建立周遍 344 壬二、建立法相 344 壬三、遣于成立义之诤 344 癸一、遣断圆满不合理之诤 344 癸二、遣智圆满不合理之诤 345 子一、遣因修道不合理之诤 345 子二、遣果遍知不合理之诤 346 戊二、似现量 348 己一、法相 348 己二、分类 348 戊三、现量之果 349 己一、真说 349 庚一、陈述他说之不同观点 349 庚二、安立合理之自宗 350 庚三、彼与四种宗派相对应 350 己二、旁述 351 庚一、境证派之观点 351 庚二、自证派之观点 351 丁二、比量 353 戊一、自利比量 353 己一、法相 353 己二、抉择意义 353 庚一、通达之因 353 辛一、认识因之观待事 353 壬一、第一相之观待事宗法 353 癸一、总体思维比量之语义 353 子一、认识比量之语言照了境 354 子二、如何缘取之语言法相 354 丑一、真名与假名之差别 354 丑二、思维实法与假法 354 寅一、思维兼义为实法 355 寅二、思维支分为假法 355 卯一、立名之缘由 355 卯二、立名之必要 355 辰一、法立名为所立之必要 355 辰二、有法立名为宗法之必要 356 巳一、真实必要 356 巳二、断除与未命名相同之观点 356 卯三、假法与实际不符 357 癸二、决定场合义之差别 358 壬二、同品遍异品遍之观待事同品与违品 358 癸一、破他宗 358 子一、宣说对方观点 358 子二、破彼观点 359 丑一、断定二品非理 359 丑二、分开实体反体建立非理 360 寅一、若观察则非理 360 寅二、太过分 361 寅三、与安立相违 362 寅四、非阿阇黎之意趣 362 丑三、分别依于自反体建立非理 363 子三、断除遮破非理 363 癸二、立自宗 364 子一、分析同品异品 364 丑一、法相 364 丑二、认识相同对境 364 丑三、遣除诤论 365 子二、认识因之破立对境 365 子三、遣余破立之详细分类 365 癸三、除诤论 366 子一、遣除观察二方则不合理之诤 366 子二、遣除观察因与所立则不合理之诤 367 丑一、宣说辩论及其他回答不合理 367 丑二、自宗之答复 370 壬三、安立彼等为观待事之理由 370 辛二、观待彼因之分类 371 壬一、真因 371 癸一、法相 371 子一、认清法相 371 丑一、破他宗 371 丑二、立自宗 372 丑三、除诤论 372 子二、彼成为法相之理 373 癸二、事相 373 子一、破他宗不合理之部分 374 子二、安立离诤之自宗 374 癸三、名相之分类 375 子一、如何辨别之理 375 丑一、安立分类之其他异门 375 丑二、认清此处所说 375 子二、决定分类之自性 376 丑一、不可得因 376 寅一、法相 376 寅二、分类 376 卯一、虽遮破存在然不能建立决定不存在之不现不可得因 376 卯二、建立决定无有之相违可得因 377 辰一、不并存相违可得 377 巳一、破他宗不合理之部分 377 巳二、安立合理之自宗 378 辰二、互绝相违可得 380 寅三、决定所破因相属之方式 381 卯一、说他宗错误观点 381 卯二、立无误自宗观点 382 丑二、自性因 382 寅一、真实宣说 382 寅二、遣除过失 383 丑三、果因 383 寅一、真实宣说 383 寅二、遣除诤论 384 子三、破于此等相属颠倒分别 384 丑一、说对方观点 384 丑二、破彼观点 385 壬二、相似因 386 癸一、法相 386 癸二、分类 387 子一、不成因 387 丑一、法相 387 丑二、分类 387 寅一、外境不成因 387 寅二、心前不成因 388 寅三、观待论者不成因 389 子二、不定因 389 丑一、法相 390 丑二、分类 390 寅一、不共不定因 390 寅二、共同不定因 390 卯一、正不定因 391 卯二、有余不定因 391 辰一、真正有余不定因 392 辰二、相违有余不定因 392 子三、相违因 392 丑一、法相 392 丑二、分类 392 寅一、依事物而分 393 卯一、依相属而分为二类 393 辰一、归为两类之理 393 辰二、抉择果相违因 393 卯二、观待论式而分为三类 394 寅二、依所欲说者而分 394 卯一、陈述他宗观点 395 卯二、宣说自宗之合理性 395 卯三、遣除于彼之辩论 396 寅三、宣说承许其余分类不合理 396 壬三、彼等因之定数 397 癸一、遮边之定数 397 癸二、彼等之功能 397 庚二、说明由因所证之所立 398 辛一、安立法相 398 壬一、观待否定而说五种法相 398 壬二、观待肯定而建立一种 399 壬三、遣除于彼之辩论 399 辛二、认清事相 400 壬一、真实宣说 400 壬二、遣除诤论 400 辛三、宣说有害宗法之相违 401 壬一、总安立 401 癸一、法相 401 癸二、分摄 401 癸三、遣除诤论 402 壬二、分别之自性 402 癸一、现量相违 403 癸二、比量相违 403 子一、事理相违 403 子二、信许相违 403 丑一、法相 403 丑二、分类 403 丑三、分析意义 403 寅一、真实说明差别 404 寅二、以圣教之差别而分说 404 寅三、遣除于彼之诤论 405 卯一、遣除等同他宗 405 卯二、遣除能障不成所立之过 406 子三、共称相违 407 丑一、法相 407 丑二、决定彼之自性 407 寅一、略说 407 寅二、广说 408 卯一、第一种说法 408 辰一、破他宗之观点 408 辰二、说自宗之合理性 408 巳一、可说共称 409 巳二、认清名词已成共称 409 卯二、第二种说法 410 辰一、宣说事理比量是可说共称以外异体对境 410 辰二、破他宗之观点 410 巳一、声论派之因成为不共因 410 巳二、宣说自宗内道之其他说法不合理 411 辰三、说明阿阇黎之意趣 411 卯三、分析彼等之意趣 412 辰一、破他宗之观点 412 辰二、说自宗之观点 413 戊二、他利比量 415 己一、他利比量之法相 415 己二、补特伽罗之安立 415 庚一、各自之法相 415 庚二、胜负之安立 415 庚三、见证者如何建立之理 416 辛一、总说制服与摄受之理 416 辛二、分别抉择负处 416 壬一、宣说合理观点 416 壬二、遮破错误观点 417 癸一、破雪域派观点 417 癸二、破足目派观点 418 己三、辩论语言之分类 433 庚一、由补特伽罗而分类 433 庚二、由必要而分类 433 辛一、建立自宗之语言 433 壬一、真论式之分类 433 癸一、运用语言之方式 433 子一、破他宗 434 丑一、破前派观点 434 丑二、破雪域派观点 435 子二、立自宗 435 丑一、于愚者前论证方式 435 丑二、于智者前论证方式 436 子三、除诤论 436 癸二、论式之作用 437 壬二、似论式之分类 437 癸一、法相 437 癸二、分类 437 辛二、破斥他宗之语言 438 壬一、真能破 438 壬二、似能破 438 庚三、由论式而分类 439 辛一、自续论式 439 辛二、应成论式 439 壬一、应成之安立 439 癸一、破他宗 439 子一、宣说对方观点 439 子二、破彼观点 442 癸二、立自宗 443 子一、真应成因 443 丑一、法相 443 丑二、分类 443 寅一、引出能立之应成因 444 寅二、不引能立之应成因 444 寅三、举例说明彼等分类 445 子二、似应成因 448 癸三、除诤论 448 壬二、答复方式 449 癸一、破不合理观点 449 癸二、说合理观点 450 甲三、造论究竟之事宜 451 乙一、造论之方式 451 丙一、宣说作者智慧超群 451 丙二、宣说依何而造 451 丙三、宣说造论之真实必要 452 丙四、宣说是故当依智者 452 丙五、以此理由而决定 453 乙二、此善回向佛果 453 乙三、宣说作者尊名而对论典起诚信 454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