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的所缘与实践
2014/9/3   热度:508
zzzm: zf: “而所缘对象越具体越准确越清晰,就越有利于引发菩提心的作用,即您后面说的‘有利于对心力的引导。’是吧?” dawa: 俺的理解是:本具功德的显现是缘起,就表现为发起殊胜的愿力并使之实现。而将因果序列导入与愿力相符的轨道,即为因缘法之解脱。 zf: 梦中人: zf: 梦中人: 在这里如何才能力量充足呢? 我的体会是当贪心升起,会有很大的习气,操纵你去造业,是不是先要降伏习气,伏归空性,体验空性,彻底斩断习气,菩提心才会升起并现行。我在这里的用心对不对? 呵呵,善知识难得难遇,还望赵叔百忙中慈悲指授。 ““若行人力量充足,确实有直接转的可能,但多数人还是要依靠各种善巧方便。”──在这里如何才能力量充足呢?” “我的体会是当贪心升起,会有很大的习气,操纵你去造业,是不是先要降伏习气,伏归空性,体验空性,彻底斩断习气,菩提心才会升起并现行。我在这里的用心对不对?” “最后还要问一个ZT兄曾经问过的问题,我空与法空究竟如何界定?” “为什么小乘圣者证空性却不能成佛?” “须菩提解空第一,是小乘阿罗汉,为什么金刚经是大乘经典?” “小乘与大乘究竟应如何界定?” F117: zf: F117: zf: “当然话说回来,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尽职尽责地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应该是很好地行了吧?” “还望老师拈提,用佛法的精神在世间为我等末学找个安身立命处!” F117: zf: F117: zf: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后学也想请教一些问题,
赵叔,您说:“所缘缘是指诸心、心所缘住的境界。如眼识及相应法,以一切色为所缘缘,耳识及相应法以一切声为所缘缘,意识相应以一切法为所缘缘等。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修持的技巧或法门大部分属于对所缘缘的把握和使用。
这里提醒仁兄注意者,正是菩提心之‘所缘缘’。”
您说的菩提心之“所缘缘”是说要缘什么而发心,对吗?
而所缘的对象越具体越准确越清晰,就越有利于引发菩提心的作用,即您后面说的“有利于对心力的引导。”是吧?
而这个具体准确的所缘正是《初发心功德品》开示的那些,我们成佛必须要缘的诸佛的功德,是吗?
那么,这个具体清晰的所缘相,与法界实相是怎么随顺的?
另外,成佛的因是否也可以看成是我们法尔本具的“智慧德相”?而菩提心等可以看成是增上缘?
宗大师说:一切经论皆教授。都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修法。赵叔的行持,正是此言最好的诠释。真让人赞叹!只是赞叹之余也有些顾虑──像后学这等初级学人很有“临渊羡鱼”之感。笑嘻嘻。
“您说的菩提心之“所缘缘”是说要缘什么而发心,对吗?”
──对。
因为“佛”或“无上正觉”在不同人的心中有不同的含义。
──是。
“而这个具体准确的所缘正是《初发心功德品》开示的那些,我们成佛必须要缘的诸佛的功德,是吗?”
是。
──诸佛的功德,在不同经论中有不同侧面和不同深度的开显。《初发心功德品》中的如来十力,是在华严无碍法界见下的开显,有其不共之处。
“那么,这个具体清晰的所缘相,与法界实相是怎么随顺的?”
──《初发心功德品》中的发心所缘相就是华严的法界实相和菩萨的大悲行愿。
“另外,成佛的因是否也可以看成是我们法尔本具的“智慧德相”?而菩提心等可以看成是增上缘?”
──成佛之因是菩提心,是开显我们法尔本具“智慧德相”的“因缘”。六度万行等可视为增上缘。
“……只是赞叹之余也有些顾虑──象后学这等初级学人很有“临渊羡鱼”之感。笑嘻嘻。”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自己是一面大喊这里有鱼,一面结网──修习皈依、菩提心、忏悔业障等。
谢谢开示,如痛饮甘露……尚有一问:
【真下手修行时,还有一点常被忽略: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但作为我们发心所缘之佛功德应该必须有哪些?
此问题不解决,我们要成的“佛”便徒有虚名。】
赵叔,这个地方是说行人应当发起具体的愿,如阿弥陀佛的48愿或者药师佛的12愿等等?
或缚或解,都不离法性,不离因缘。
“俺的理解是:本具功德的显现是缘起,就表现为发起殊胜的愿力并使之实现。而将因果序列导入与愿力相符的轨道,即为因缘法之解脱。或缚或解,都不离法性,不离因缘。”
──对!
“这个地方是说行人应当发起具体的愿,如阿弥托佛的48愿或者药师佛的12愿等等?”
──目标准确、具体有利于对心力的引导。
如人引弓欲射,但看不清靶子,结果会怎样?
《初发心功德品》中之“发是心已能知前际一切诸佛始成正觉及般涅槃。能信后际一切诸佛所有善根。能知现在一切诸佛所有智慧。”这句话的分量,请仔细掂量!
欢喜赞叹。请问:“父母双运出生如来。”般若智为母,菩提心为父,以平等心行功德事,真的很具有操作性。这里的平等心与菩提心当指初发心吧?这里的发心当指愿众生成佛的心吧?具体在贪嗔痴的当下如何发心呢?还望赵叔明示!
“‘父母双运出生如来。’般若智为母,菩提心为父,以平等心行功德事,真的很具有操作性。这里的平等心与菩提心当指初发心吧?这里的发心当指愿众生成佛的心吧?”
──平等心指般若空慧;
菩提心指为利众生愿成佛的金刚誓愿。
“初发心”在不同教法中有不同含义(华严经中之“初发心”的标准就极高)。
“具体在贪嗔痴的当下如何发心呢?”
──一、在贪心现前时,盯住它,体会其与对无上菩提追求的相同性,将“邪贪”转为对菩提之“正贪”;
二、类似,将“邪嗔”转为对自心烦恼的“正嗔”;将“无明”转为无分别智。
若行人力量充足,确实有直接转的可能,但多数人还是要依靠各种善巧方便。
“平等心指般若空慧;”
心既平等,则贪嗔痴即是如来功德,如何还要力求如来功德呢?
──────────────────────
“若行人力量充足,确实有直接转的可能,但多数人还是要依靠各种善巧方便。”
──────────────────────
“在贪心现前时,盯住它,体会其与对无上菩提追求的相同性,将“邪贪”转为对菩提之“正贪”;”
──────────────────────
最后还要问一个ZT兄曾经问过的问题,我空与法空究竟如何界定?为什么小乘圣者证空性却不能成佛?须菩提解空第一,是小乘阿罗汉,为什么金刚经是大乘经典?小乘与大乘究竟应如何界定?
zf:
“心既平等,则贪嗔痴即是如来功德,如何还要力求如来功德呢?”
──心契平等,是如来功德显现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勤修皈依、忏悔、菩提心和显密方便。
──通过勤修皈依、忏悔、菩提心等,可以有效对制粗重的烦恼,在此基础上再修习空性会更易契入,这就是三主要道的次第。
──简单地说,我空的重点是说五蕴中无我;而法空则进一步破除对五蕴的自性执。
──关于小乘所证空性的深度和广度,各家有不同的说法,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小乘没有无上菩提心。
──这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大乘是如来本怀,为使小乘廻小向大,在时机成熟时,如来亦对小乘行人开显大乘法义。
二、在《法华经》中,如来亦对须菩提等授记,将来成佛,因此也可以认为须菩提等圣者是辅助如来宣说小乘教法的菩萨。
──有无菩提心应是根本标准。
试答最后一问:所说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实无发心及所缘者,是为发心。
在下浅见,“无住”不是“无愿”。愿而无住,无住而愿,方合无住生心的妙旨。
是的,依信愿行入法性海,知见正了,行证要跟上
但佛法的实践好难!尤其是大乘法,《普贤行愿品》是我的必读功课,早上读了,晚上都不敢想自己做了多少,“恒顺众生”,众生顺我还差不多!
当然话说回来,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尽职尽责地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应该是很好地行了吧?圆顿法门都讲世间、出世间不二,但烦恼和矛盾时时有处处有,就象下岗和生计问题罢,遇上了是真困扰人,这时空有不二的大法能当饭吃吗?还望老师拈提,用佛法的精神在世间为我等末学找个安身立命处!
“但佛法的实践好难!尤其是大乘法,”
──是啊!
“《普贤行愿品》是我的必读功课,早上读了,晚上都不敢想自己做了多少,“恒顺众生”,众生顺我还差不多!”
──“普贤行愿”这种“终极大愿”要仗着胆子发,先别管现在能作到多少。一方面要用大愿来检查自己,但另一方面切记不要过于苛求,毕竟成佛以后所行的也不过是普贤行,特别是恒顺众生这一项。
──仁兄试想:如果佛弟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尽职尽责地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者,那么佛教徒在公众的心中形象恐非今日可比,这对引导大众(特别是青年人)学佛应该利大于弊。
“圆顿法门都讲世间、出世间不二,但烦恼和矛盾时时有处处有,就象下岗和生计问题罢,遇上了是真困扰人,这时空有不二的大法能当饭吃吗?”
──虽不能当饭吃,但对调节自己的心态却大有益处,而心态对生计问题也关系重大。
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中含有实际的用心法诀,可以用心参学。
──对于那些没有立志“为利众生愿出家”者,我的建议是:一、好好学习和工作,起码作到衣食无忧;二、将主要的业余时间用来学佛。
如果工作的目的是为学佛准备必要的条件,那么工作本身是否也成了学佛的一部分?
再答赵叔“发心所缘之佛功德应该必须有哪些?”我认为佛有法、报、化三身,相应地所缘之佛功德也应该各有侧重。佛的法身在于清净无染,报身在于福、智庄严,化身则象春雨,润物细无声。
您读过《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吗?
发心广大等虚空 生诸功德同法界
以前读过,现在又读了一遍,感觉真好。
随喜。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