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比丘第三之五(三)
2015/5/23   热度:156
清 成时
成时。号坚密,俗姓吴,徽州(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即考中秀才。年二十八岁出家。于禅宗与教门二宗的善知识,差不多都已经周遍地参访过了。等到见了蕅益大师,才决定终身依止学习,成时终其一生都在弘传蕅益大师的教法。当时歙县人迎请成时居住于仰山,山中的猛兽因此都驯伏下来。成时曾经自己编撰斋天的法式仪轨,感得天神现身,大部分的人都亲眼见到。后来前往江宁(江苏),居住在天界山的半峰,弘扬蕅益大师的遗教。
成时自己平日精勤地修习净土法门,每天都有固定的功课,即使遇到极为寒冷或炎暑的日子,也从不曾有稍微的懈怠。刻印《净土十要》并为之作序文,以贯通其要旨。其文章曰:
‘所谓的净土法门,即是法界的缘起。何谓法界?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不仅不是块然的色法,亦不是刹那变灭的妄心。才有能生起之相,即属于所缘之物,而不是能缘者。不得已而强名之曰“无相”。然而虚空和兔角,也有无相之名。而虚空有表露显现之相,兔角有断灭虚无之相,都不是真正的“无相”,又不得已,而把现前一念之心的这个“无相”,称之为“真”。只因为他是无相而真,因此十方三世、依报正报、色法心法、自他凡圣等法,都在我现前一念无相真心中光明显著地一齐显现。
自心既然是无相而真,那么从心所现的一切诸法,莫不是无相而真。是故于其中间随便拈取一毫端,一一皆具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而没有多余也没有欠缺。乃至于一咳嗽一掉臂、一名一字,无非是自心的全体大用,而在咳嗽掉臂一名一字之外,更没有一法可得,这就是所谓的法界。
何谓法界缘起,无论圣凡皆是此法界,没有所谓粗糙和微妙的分别,无增也无减,与生死毫无交涉,和迷悟了不相干。然而因为随顺法界的缘故,出生了偏空和究竟的两种涅槃;由于迷昧违逆法界的缘故,虚妄现出分段和变异等二种生死。虽然是迷昧违逆而轮转于生死,但是法界依旧宛然不失。无奈众生从来未曾体悟证知,因此终究无法了脱生死。诸佛菩萨慈悲怜愍无知的众生,从一真法界中,发起种种的因缘,无论是世间的或出世间的方法,这些方便善巧的事情,其种类多得无法计算。即使是如同微小的一只蚂蚁,亿万的圣人也都会伸出援手。诸佛的大威神力既然是相同,大慈悲心也是一样平等不二。然而因为众生迷逆虚妄的缘故,受教化的程度并不齐一。在诸佛菩萨平等光明的教化救度之中,有有缘的、也有无缘的众生,同样地在因缘中也有浅、深、久、近的差异。因缘既区分为种种的差异等级,教化之中也随之有所分别。如果真的是无缘的众生,那么即使是由诸佛来引导教化也是徒劳辛苦而已!这就是所谓的法界缘起。
是故在建立教化的法门之中,只论个人本有清净心性之摩尼宝珠这个唯一佛乘的义理。例如《法华经》这本深妙的经典,广谈宿世本具的妙因。先圣曾以四种角度来阐释发明(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而必定以因缘为最首要。由于种种因缘的不一,因此教化的罗网广大地展开。由于教化随机而没有一定的方式,因此诸佛的恩德贯彻于一切处一切众生。由于诸佛恩德不可穷尽,因此我们应当要一一消归自己,领纳自己本有的佛性家珍。由此可知所有因缘的当下,即是第一义谛。这个义理,如果我们专精地研究三藏经典,完整地考察各个宗派。能够由娑婆忍土而远取十方世界,由凡夫末流而广阔地彻观时间三际,则求生极乐净土这一个法门,实在是法界之中最为第一的缘起。
有人说,阿弥陀佛的愿力殊胜,凌驾超越十方诸佛。然而诸佛的愿力平等、所度化的众生平等、心性平等,法性的大海中,哪里有优劣高下的分别呢?而如今千经万论极口称赞、一致指归西方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出广长舌,同声赞叹阿弥陀佛,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缘在”的缘故。“缘”何以说是“在”呢?就是因为有“信”。何谓缘“不在”呢?就是因为“不信”。信心不在之处,恶业就会生起障碍。
又诸佛的四土(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上三种国土,也许有横向贯通之义。至于凡圣同居土,大多只有直向的次第,而没有横向的贯通。只有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净土,能够横向贯通而圆具四种国土。是故极乐世界的有情众生能以凡夫之身而达到一生补处大菩萨的阶位,极乐国土能在缘生的当下而显出称乎本性的法尘,佛身可以从应化身而见到真常的法身,说法也可以由众鸟和鸣而令人闻知深远的法性梵音。简要地来说,极乐净土是法法圆融、尘尘究竟。教海之内没有一个名相可以诠释譬谕,法门之中没有一个因果可以相类比拟。像这样稀有难得之事,十方世界也罕有所闻,而唯有在极乐世界中具备,何以如此?因为“缘深”之故啊!“缘”何以说它是“深”,因为信心深切的缘故,“缘”何以说是“浅”呢?因为信心浅薄的缘故。信根浅薄之处,凡夫的情见就会生起束缚。
诸佛度化众生,都是经过累生累劫。而凡夫进阶到圣人之地,又以不退转为最困难。如今求生极乐世界,只要七日竭诚恳切,十念倾心专注,虽然陷在五逆十恶之中,也都能受记往生净土。才得往生极乐净土,便能圆居三不退转的境界。况且一旦见到阿弥陀佛,即可见到十方诸佛。能够往生极乐,即可得生十方一切的世界刹海。乃至于在阿弥陀佛的一毫光中,极乐世界的一微尘里,皆能于其中间顿证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而不出于刹那一念之间的三昧。诸佛度化众生是那么难,阿弥陀佛度众生却是如此的容易,何以如此呢?这就是“缘久”的缘故。“缘”何以谓之“久”,那是由于信心久远的缘故。“缘”何以谓之“近”,那是由于信心近的缘故。信心的缘只在近处,修行成就之快慢的时间就会产生限制。
如上所论述的,专门注重在有“缘”。缘深,则所得的境界难以思议,非是十地、等觉菩萨所能测知。缘久,则修行的神力迅速,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或百劫可以比类的。总而言之,阿弥陀佛并未在我们的自心加上任何东西。我们的自心本来一念离妄绝尘,因此凡圣无不在我心中。我们的自心万法顿融,因此四种国土无不在我心中。我们的自心不束缚于时间,因此十世乃至刹那一念无不在我心中。我们的自心不限制于空间,因此如微尘数的世界海无不在我心中。吾人的心中本来有何欠缺呢?只是特别仰仗阿弥陀佛这个增上的因缘,使我们本有的真心显露发扬而已!
因此净土这一个法门,极其简要极其微妙。只要以现前一念无明业识的心,专称阿弥陀佛名号,一心精进而无间断,没有不亲证念佛三昧、亲到极乐净土的。
但是只恐怕对种种法门的戏论之心难忘,对生死大事的关怀不切。或者把摩尼宝珠视同瓦砾,或者想以手掌抓取虚空,或者想要除去眼翳而使眼睛光明,或者想传述经典而苦于口舌言词之不便。若是如此,则不论是弘扬或是贬抑,总是无法畅乎本怀。不论是信心或是怀疑,皆不能成就三昧。其间或者有些有智慧的人,知进知退,也知存知亡,然而未遇到大善知识,尚未获得圆解彻悟,尚未穷达究竟诸法极致之处,尚未学得精要的诠解,想要上升永明延寿大师之堂,进入梵琦楚石禅师之室,居于五浊的恶世,阐扬发明净土难信之法,实在不是简单容易之事!
昔日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一书,刻版印刷尚未完全。乙未年(顺治十二年,西元一六五五年)以后,书籍字版四处散落。成时我窃念净土诸书,唯有以此十种能尽善尽美。于是加以标点评论,稍微做些节省简略,自己再以《观经初门》和《弥陀行仪》两种附加之。订定完毕之后,提倡大众募款流通,而发大心的僧俗二众共同成就此事。于是成时合掌稽首,重新再告示曰:“西方净土持念佛名这个法门,有三大要旨:第一,持念六字法名,念念之间,欣愿和厌离具足。就如同逃出重重的牢狱,奔向投靠国王,步步之间,欣愿和厌离具足。是故万缘的尘埃不食,众苦的难忍也不退转,将自身高置于莲华之上,预订誓盟于芬陀利华之间。而娑婆世界充满的却是蛆蝇粪土,实在是令人惊骇恐怖啊!
第二,参禅的人必定不可以没有净土,这是为了要防止退失堕落,我们面对三途的痛苦难道不会寒心?修习净土必定不可杂入禅机,否则臆测妄想稍为生起,禅净二门俱无结果。如果能够专修净土法门,就不须再涉及其余的宗派,修行是冷暖自知的事,何必强要诤论是非。
第三,一句阿弥陀佛,若非大彻大悟不能全提向上,然而即使是最愚痴的人亦没有稍微的欠缺。如果稍有一些些的分别,便成为大法的魔障祸殃,念佛法门只贵一心受持,那里羡慕依稀仿佛的解悟。修学佛法的人如果见到了一些小小境界,必须要赶紧放下舍弃。修行就像是以木棒打石人的头而嚗嚗作声,只论实实在在的工夫而不可执著虚幻不实的境界。”以上三个要旨,颇为切合当今的时机,假使能够真实地指点众生迷津,我愿舍身供养,愿十方三世一切人,皆能共闻此言。’
清圣祖康熙十七年(西元一六七八年)十月十五日,命终于江宁的半峰,往生的三日前,异香回绕于室内。(余学斋集。净土十要序)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