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1课
2014/9/3   热度:1316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1课 思考题 1.请简单介绍《观无量寿佛经》的译者。 2.为什么佛经开头要加“如是我闻”? 3.简述世尊宣说《观无量寿佛经》的缘起。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汉传佛教特别重视净土三经,一说到净土三经,大家都知道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不过,对于其中讲了什么内容,很多人以前都没有什么概念。去年我讲了《阿弥陀经》,前两天刚讲完《无量寿经》,从今天开始讲《观无量寿佛经》,等学完这部《观无量寿佛经》,大家就会对净土三经有个完整的了解。 经题:《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因为这部经中宣说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十六种观法,所以又简称为《观经》或者《十六观经》。 这部经典的梵文本现已不存,也没有藏文译本,目前流传于世的只有汉文译本,据说在新疆曾发现过维吾尔文译本的残卷。由于《观经》没有藏文译本,所以,对我来讲这部经典是没有传承的。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不管传讲什么经典,自己首先要在上师面前接受传承,之后方可为他人传授。但这次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我自己很想学习这部经典,一方面很多道友也有必要学习这部经典,所以,我还是打算带领大家学习一遍。当然,没有传承与有传承的讲经方式有一定差别,既然我没有《观经》的传承,所以这次不算正式讲经,只算是跟大家共同学习。你们以后如果要讲这部经,事先也要声明这一点。现在许多地方有这种现象——本来谁都没有某个经论的传承,但大家还是聚在一起读一读、讲一讲,我觉得这样学习是可以的。所以这次也是这样,首先我给你们读一遍,然后给你们简单解释一下,以这种方式和大家共同学习。当然,在这么多人当中,可能要数我的朗读最不好,但现在却要让我给大家读。如果在其他团体中,一般是读得最好的人站起来读。为什么我读得不好呢?其实也不能怪我。今天,我读师范时的一个班主任来我家,我也跟他聊起这件事,我说自己的汉语很差,因为读小学时没遇到过一个讲普通话的老师,读中学时虽然有讲普通话的老师,但那时“四人帮”刚下台,学校没有正规的学习氛围,学生们每天要么破坏纪律,要么跟着社会搞运动——在墙壁上写“打倒四人帮”之类的口号,读师范时虽然有些老师普通话可以,自己也很想学说普通话,但是一个礼拜只有一堂汉语课,再加上我已经二十岁了,再开始按拼音学习拼读也很困难。所以,如果我读得不好,你们也不要怪我,要怪就怪历史吧。 译者: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 这里的宋是南北朝时代的刘宋,不是唐宋元明清的宋。宋(公元420~479年)是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于这个王朝的皇族姓刘,所以又称为刘宋。畺良耶舍(公元383~442年)是西域人,宋文帝元嘉年间,他不远万里来到建康 ,在建康翻译出了《观无量寿佛经》和《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他的传记详见《高僧传》。 虽然畺良耶舍翻译的经典不多,但是从宋朝到现在这么多年了,我们读起他的译作依然感觉很有加持,从这一点看他确实很了不起。其实翻开汉地的《大藏经》就可以发现,大多数经论都是印度、西域等国外译师翻译的,而汉地译师翻译的经论并不多,除了玄奘、义净等人以外,见不到很多汉地译师的译作。 现在个别人说净土三经是伪经,以前也有此类没有智慧之人,但这些人只是造口业而已,他们根本不懂佛教的历史,也不知道净土诸经的来源和译者的功德。过去藏地也有这样的人,当看到一些甚深的经典时,因为他们不懂其中的意义,就说这是伪经。在《法界宝藏论》中,无垢光尊者曾呵斥对如来藏教义持邪见者:“对这种愚痴的人,我不愿意花费时间跟他们辩论。”所以,现在个别诽谤净土三经(包括诽谤密宗续部)的人也是愚不可及之辈,有智慧的人也不愿意和他们辩论,即使跟他们辩论,这些愚者除了重复自己的邪见以外,也讲不出什么道理。在座的人对大乘佛法要有稳固的正见,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佛教徒都是随波逐流,自己没有辨别的智慧,听到别人说什么也跟着说,这种佛教徒特别可怜。我们千万不能变成这样的人,一定要懂得佛教的历史和佛法的道理。 下面看经典正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我是这样听佛说的,某一个时候佛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即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会一处,又有大乘菩萨三万二千人,以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在佛经开头都有“如是我闻”,这是后来的结集者加的,这句话非常有必要,它可以表明经典的真实性并且启发读者的信心。《大智度论》中说:“问曰:诸佛经何以故初称‘如是’语?答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是’义者即是信,若人心中有信清净,是人能入佛法,若无信,是人不能入佛法。” “一时”是宣说经典的时间。为什么此处没有说具体的时间,比如佛陀成道后某年某月某日,而是以“一时”来笼统言之呢?这里面有非常甚深的意义。因为相应每个根机的众生,世尊宣说这部经的时间也不同,不可指定是哪一个时间,所以便以“一时”来概说。 佛说任何经典都有缘起。《观无量寿佛经》也不例外,刚开始叙述了一件发生在王舍城的故事,由此引发了释迦牟尼佛为韦提希夫人宣说如何观想阿弥陀佛以及极乐世界的器情庄严。下面我们看这个故事。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 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当时王舍大城有一个太子名叫阿阇世,他听从恶友提婆达多的教唆,将父王频婆娑罗逮捕并幽闭在七重室内,并且约束诸位大臣,下令任何人不得去探望。 “阿阇世”是梵语,意为“未生怨”,为什么这个太子名叫未生怨呢?因为他还没有降生时,相师就授记他将来会害自己的父亲,所以父母给他取名未生怨。 佛经中记载:频婆娑罗王直到晚年还没有儿子,他特别着急,到处求神赐子,但一直未能如愿。后来有个相师对国王说:某处山中有个仙人,这个仙人三年后会去世,之后他会成为你的儿子。国王求子心切,等不到三年就派人把仙人杀了。仙人临终时发恶愿:现在我命还未尽,国王就派人杀我,如果我死后给国王当儿子,将来也要杀死国王。仙人死后,神识入于王后胎中。国王得知夫人怀孕后非常高兴,请相师观察孩子的未来,相师观察之后提醒国王,这个孩子生下来后对国王的生命不利。国王听后转喜为忧,等孩子生下来后,便将他从高楼上扔了下去。但因为前世的福报,王子只摔折了一根手指,此外没有任何损伤。 国王无奈,便将其抚养大。阿阇世和频婆娑罗王的恶缘是这样的。 提婆达多为什么要挑唆阿阇世害频婆娑罗王呢?因为他想借助阿阇世的力量与佛陀竞争。当年佛陀以王子身份出家成道后,在印度掀起了一股王子出家的热潮,好多王子都竞相出家。受这股热潮的影响,身为王子的提婆达多也出家了。提婆达多出家后,因为发心不清净,所以始终没有获得圣果。后来提婆达多欲学神通而获得利养,便到佛陀面前求神通法,但佛陀只给他讲了四念处,没有讲如何修神通。提婆达多又向舍利子、目犍连等阿罗汉求神通法,舍利子、目犍连等人也只传授了四念处,没有教他修神通。最后他找到阿难,恳求阿难教自己神通。因为提婆达多是阿难的哥哥,再加上阿难心比较软,就给他传授了修神通的窍诀。提婆达多在寂静处精进修持,不久就获得了初禅,以初禅而现前神通。有了神通后,提婆达多的野心更大了,他居然想跟佛陀竞争。 为了和佛陀竞争,提婆达多做过许多可笑的事。一次未生怨王对他说:“佛陀身上有金色的光芒,你能和佛陀比吗?”为了让身体具足金色,提婆达多就让金匠在自己身上敷热油,然后在身上贴金箔,结果他被烫得惨叫不止。又有一次未生怨王对他说:“佛陀脚下有法轮相,你能和佛陀比吗?”为了具足法轮相,提婆达多就让铁匠用烧红的铁轮烙自己的脚,结果又被烫得哀嚎不止。 为了和佛陀竞争,提婆达多需要一个可靠的施主,于是他劝说阿阇世:“您的父王一直不死,太子您为何不除掉父王,自己当新王呢?我也除掉如来,自己当新佛。这样由新王新佛治化世间,难道不是很好吗?”受提婆达多的引诱,阿阇世发动政变,把频婆娑罗王关在七重监狱内,并且不让任何人探望。 朋友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从历史上看,依靠善友的引导,有很多人走向光明;依靠恶友的诱惑,也有很多人堕入恶趣。《大宝积经》中说:“远离善知识,常亲近恶友,随彼教诲转,数堕诸恶处。”因此,大家要注意交往的人,千万不要随恶友而转,否则自己的前途一定是黑暗的。 国大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葡萄浆,密以上王。 国王的大夫人名叫韦提希,她因为恭敬国王,就将身体沐浴干净,用酥油蜂蜜和 炒面然后敷在身上,又在璎珞饰品中盛满葡萄汁,然后秘密探望国王并将这些饮食奉上国王。 一般去监狱探望犯人是可以的,但给犯人送东西是不行的,甚至监狱长都不准带东西给犯人。前一段时间,我去某监狱给犯人宣讲佛法,当时所有进入狱区的人都要接受检查,就像登飞机前要经过安检一样,身体里里外外都要查个遍,包括手机在内的大小物品都不让带进去。 不过,虽然阿阇世不许人探望频婆娑罗王,但韦提希夫人身份比较特殊,所以她每天都能见国王,而且为了让国王不饿死,她想了很好的办法——在身上涂上炒面、在璎珞中灌满葡萄浆,到监狱里以后让国王食用。 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乾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乾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大王吃了炒面喝了葡萄浆并且用净水漱口,漱口后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这样说道:大目犍连是我的好朋友,希望您以大慈大悲心给我授八关斋戒。当时目犍连像鹰隼一样迅速飞到国王所在之处,每天都这样来为国王授八关斋戒。世尊也派遣富楼那尊者为国王说法。这样经过了二十一天,由于食用炒面蜂蜜并且得闻正法,国王一直颜色和悦。 临终时求法得戒特别重要,频婆娑罗王知道自己命不长了,所以祈求目犍连尊者为自己授戒。他的做法非常值得后人借鉴。如果有些在家人一辈子出家守戒比较困难,可以在生命最后阶段出家受戒,这也有很大的功德。 为什么世尊派富楼那尊者给频婆娑罗王说法呢?因为世尊与频婆娑罗王关系非常好。佛经中记载,悉达多太子离开皇宫出家后并没有立即获得解脱,他曾经在一段时间依止外道修习世间禅定。一次,悉达多太子到摩揭陀国化缘,刚好频婆娑罗王从窗户中向外眺望,见到悉达多太子相貌庄严、威仪清净。频婆娑罗王觉得非常稀有,便出宫拜访悉达多太子。悉达多太子对频婆娑罗王诉说了自己的身世,并说自己为了寻求解脱而离开皇宫出家的经过。频婆娑罗王听后非常感慨,他表示愿意分一半国家给悉达多太子 。但悉达多太子说,自己唯一的希求就是解脱,对世间的王位没有兴趣。听悉达多太子这样说后,频婆娑罗王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他恳请悉达多太子得道后首先到王舍城接受供养并宣说佛法。悉达多太子默许了。因为有这个承诺,世尊在金刚座大彻大悟后,游化人间的第一站就是王舍城,频婆娑罗王也成为世尊的大施主,在有生之年一直虔诚供养世尊。从历史上看,摩揭陀国与佛教有甚深的因缘,不仅世尊在那里呆的时间最长,而且那里还涌现了阿育王等很多大力护持佛教的国王。 在二十一天当中,一方面韦提希夫人天天给国王提供饮食,一方面富楼那尊者、目犍连尊者天天给国王说法、授戒,因为有了物质粮食和精神粮食,所以国王气色非常好。由此我想到,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滋养身体的饮食,没有这些基本的生存条件是不行的,但仅有物质粮食还不够,还需要精神粮食。正是为了满足众生对精神粮食的需求,佛陀才来到世间为众生转法轮,如《华严经》云:“饶益众生故,如来出世间,具足大悲心,为世转法轮。”目犍连尊者和富楼那尊者也是如此,他们以神通飞到狱中时,没有给国王带食物,而是以佛法安慰国王。 死亡的到来是很突然的,谁都不能肯定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每个人提前对死亡就要有所准备,不要总认为自己现在肯定不会死。当遇到生命危险时,我们一方面要争取生存的希望,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死亡的准备。临终的时候,如果自己能念诵观修当然是最好的,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就要寻求他人的帮助。此外,当看见其他众生离开世间时,我们也要尽己所能、无有条件地以佛法帮助他们。 世间众生非常短视,他们谈论的话题都围绕着今生。甚至有些佛教徒也是如此,大多数时间谈论的都是健康、饮食等话题。有时候看到这种现象,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其实,这些事情谈也可以,不谈也可以,因为它们最多管用几十年,真正值得我们关心的就是漫长的来世。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考虑:我这辈子有没有行持善法?我临终时有没有不堕恶趣的把握?我有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把握?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时阿阇世问守门人:父王今者犹存在耶。时守门者白言:大王,国大夫人身涂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 阿阇世问守门人:父王现在还活着吗?守门人禀告说:大王,国王的大夫人天天身涂蜜面,在璎珞中盛满葡萄浆,以之供奉国王,沙门目犍连和富楼那每天从空中飞来为国王说法,我无法制止他们。 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阿阇世听到这些话,愤怒地咒骂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贼,她跟老贼为伴,沙门也是恶人,他们以咒术迷惑人,令这个恶王多日不死。于是手持利剑准备杀害母亲。 其实,如果说母亲是贼,父亲也是贼,那自己应该是小贼了。这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不过人就是这样,气昏头时就会说出这样的蠢话。 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说,劫初已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栴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 这时有一个聪明多智的大臣名叫月光,他和耆婆 向阿阇世王顶礼,之后说:大王,我们听毗陀论经 中说,劫初以来由于贪执王位而杀害父亲的恶王有一万八千,但从未听说过暴虐无道杀害母亲的,如今大王要做杀害母亲的违逆天理之事,这染污了刹帝利种姓,不要说亲眼看到这种事情,我们连听都不忍心听,这是旃陀罗 的所为,我们不适合再住在这里了。说完,二人以手按剑退离王宫。 在佛教看来,杀父亲和杀母亲并没有差别,这都是极大的恶行。如果杀害父亲不染污刹帝利种姓,而杀害母亲才染污种姓,这是没什么道理的。但为了阻止阿阇世杀害母亲,两位大臣特意这样说。 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敕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阿阇世惊恐万分,他对耆婆说:你真的不为我服务了吗?耆婆说:大王,慎勿害母。国王听到这番话,便忏悔自己的行为,放下宝剑不再杀害母亲,但下令内官将母亲关在深宫中不得外出。 从这些经文可以看出,即便高高在上的国王也有无常来临之时。以前兴盛发达的时候,频婆娑罗王和韦提希的权势多么令人羡慕,可是后来频婆娑罗王被儿子关在七重监狱中,很快就要被饿死了,韦提希也被儿子关在内宫不得外出,这又是多么可怜。 和古代相比,如今此类无常之事更是经常发生。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个有关陈水扁的纪录片。当年身居总统宝座时,有无数人向陈水扁欢呼送花,如今他却身陷囹圄。和陈水扁相比,有些国家的领导人更惨,甚至连命都送掉了。以前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就是一个例子。最近的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也是如此,前一段时间他还在放狠话:有本事你们就过来,我在这里等着……但现在不仅他的国家被反对派掌握,他本人也在人间消失了。大家想一想:连高高在上的国王和总统在无常面前尚不免如此,我们这些一般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大家要认识到,世间的地位、财富、名声、相貌、欲妙等一切都是无常的,在无常面前没有任何稳固不坏的法。 作为求解脱者,我们不应该贪恋虚妄无常的世间法。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不会有两种相违的心态,如果自己的心耽著乱七八糟的世间法,那就不可能拥有清净的出世间境界。《大般涅槃经》中说:“诸欲皆无常,故我不贪着,离欲善思惟,而证真实法。”因此,我们只有远离世间的贪欲,并且经常善巧思维真理,才能证得真实法。自古以来,很多智者首先都是放弃世间的贪欲,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内在的精神解脱之路,原因也在于此。 世间人希求的是外在的物质享受,他们只知道感官刺激的快乐,根本不知道内在的精神快乐,这就是众生的可悲之处。当然,我们要清楚,佛教提倡的精神快乐不是神秘主义,它经得起任何智者的观察。不要说心的奥秘、万法实相等甚深的佛理,仅以最基础的万法无常来讲,世间的任何智者都无法否认。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好像越学习佛法越“上瘾”。我本人就是这样,不管显宗或者密宗的任何法要,我都是越学习越有兴趣,学到最后总感觉这是世间唯一的真理。 我并不是因为贪执自宗,所以才偏爱佛教的。《胜出天神赞》中说:“我不执佛方,不嗔淡黄等,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我不是贪执佛陀,也不是敌视淡黄派等外道,谁的语言具有正理,我就视彼为自己的本师。)同样,我对佛法的热爱也是基于公正态度的。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 韦提希夫人被幽闭在深宫中后,内心忧愁不乐,精神也很憔悴,于是向着耆阇崛山遥礼佛陀并这样说:昔日我快乐的时候,如来世尊经常派遣阿难来慰问我,现在我非常忧愁痛苦,世尊德高威重,我不敢期望您亲自来见我,但希望您派目犍连尊者和阿难来见我。说完悲泪如雨,远远向佛顶礼。 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揵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 还没等她抬头,世尊在耆阇崛山已经了知韦提希心中的念头,就派目犍连和阿难从空中飞到王宫。世尊也从耆阇崛山消失,忽然在王宫中出现。 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在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韦提希顶礼后抬头,见到紫金身色的释迦牟尼佛坐在百宝莲花上,目犍连侍立在左边,阿难侍立在右边,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等诸天人在虚空中普降天花,以各种资具供养世尊。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韦提希见到世尊后,解下身上的璎珞装饰,五体投地向世尊顶礼,边哭着边向佛陀说:世尊,我宿世造了什么罪业,怎么生下这样的恶子?世尊您又有什么因缘,怎么跟提婆达多共为眷属?但愿世尊您为我广说无有忧恼之处,我想往生到那里,我不愿意再住在南瞻部洲这个浊恶世界。这个浊恶世界充满地狱饿鬼旁生等恶趣,有很多不善的众生。愿我将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我现在对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 教我观修清净刹土。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