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兜率净土
2015/5/23   热度:395
弥勒菩萨及其兜率净土
则慧
闽南佛学
缘 起
偶然间听一位法师感慨地说:“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那么殊胜,又简单易行,为什么现在却很少有人修此法门呢?”
回顾自己在学院的几年生活中与人所谈,或所接触的书籍很少有提及介绍弥勒菩萨或有关兜率净土内容。至今世人大都只知有西方极乐净土,以为“求生净土”即是指西方净土,尚不知还有弥勒的兜率净土,东方琉璃净土等,于是就去请教一些法师,并翻看一些藏经,才知弥勒净土竟是如此之殊胜、圆满、简单、易行。加上兜率净土本身所特具的条件处于欲界、接近人类,拥有七情六欲的人类,比较容易往生。对于末法时代,根机迟钝,且喜简厌繁的众生来说,不可不说是最好的修学法门。为此后学向大家简单地介绍弥勒其人及其净土的情况。
因是初学,其中有许多错漏之处望诸位法师慈悲指教。
一、弥勒轶事 处处化现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此对联淋漓尽致,形象地刻画出勒弥菩萨的气度和胸怀。只要走进寺院,一踏进天王殿,就可见到大肚弥勒敞怀欢笑。弥勒菩萨的乐观豁达,深植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妇孺皆知。
弥勒是中国的译音,具足应曰:“弥怛利耶”,华文译为“慈氏”,因其多生累劫修行“慈心三昧”故。慈氏为姓,阿逸多为名。阿逸多是梵语,华言“无能胜”,《悲华经》云:“弥勒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是则慈隆即世,悲臻后劫,至极之慈,一切权小皆无能胜,故以名焉。”据《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中记载:弥勒菩萨在过去无数劫时,有一世界,名胜华敷,佛号弥勒,有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闻佛说《慈三昧大慈海云经》,即便信服,为佛弟子,发菩提心,誓愿未来成佛亦号弥勒。于是舍家人山,勤修梵行,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慈三昧经》,一心不乱。时洪水暴发,不得乞食,“一切智光明仙人已七日不进粒米,生命垂危。时有兔王母子二兽,为护法久住,投入火中,供养仙人。兔王母子舍身护法的精神,对仙人教育很大,他看着烧熟的兔肉即说偈曰:“宁当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宁破骨髓身头脑,不忍,敢肉食众生。更发誓言:“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敢肉,乃至成佛,制断肉戒。”说毕,即投火中,与兔王母子并命。这个故事是慈氏一姓的由来,也生动地说明弥勒对一切众生不起杀想的广大慈心观,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宁破骨髓出头脑,绝不啖肉食众生。”常在定中观察一切众生的本性“平等平等,无有高下。”所以他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由此清楚昭示了弥勒是一位素食主义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弥勒随类应化的事迹有很多,相传我国六朝时的梁代,弥勒于浙江义乌县城现居士身,化名傅翕,人皆称他为傅大士。大士与梁武帝交好,常受诏入京,在宫中大开法筵,宫中诸人得益非浅。尤其是武帝深受其感化,而成为佛教的忠实信徒。但武帝爱妃郗氏不信佛法,毁谤三宝,因其罪业深重,终于急病暴死,堕入蟒蛇身。一日夜间郗氏托梦给武帝,哀泣云:“我因生前毁谤三宝,故遭此长身大蟒,圣君如不代我敦请梵僧大德超度,那我永远不得脱离……”。武帝醒后即征询灭罪之法,傅翕介绍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宝志禅师,为之启建无遮法会四十九日。妃后又托梦告武帝云:“承做功德,已获生三十三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武帝对佛法的崇信,使佛教兴旺盛况空前,这一点不能不归功于弥勒化身示现的傅大士了。
到了我国后五代,弥勒应化于今浙江奉化县作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即“上能契合诸佛之理,下能契合众生之机。”布袋和尚因能契合此方众生,故自称契此。又外号“长汀子”,因其身体肥硕故名。他终日袒胸露腹,出语无定,常持锡杖荷布袋,右手提罗汉珠游化四方,见则求取,藏于布袋,故世人称为“布袋和尚”。他虽然看起来有些疯疯癫癫,但为人预示凶吉祸福却非常灵验。人们对他的评价是“示人吉凶,必应期无忒。”他能预知晴雨,沾雪不湿.使人觉得神密莫测。更让人感到惊奇的就是他呼风唤雨的本领。阴雨绵绵,人们厌烦了,只要去求他,他便拿着木屐,在大桥上倒立,雨立刻停了,太阳也会从厚厚的云层中钻出来;烈日炎炎,赤地千里,人们请他抗旱,他便穿上草鞋狂奔,老天居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布袋和尚且做了一首歌,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由于他的许多神奇的举动,当时人们把他看成是弥勒化身。
在今浙江宁波天童寺斋堂门口有对联云:“弥勒示贫相,稳坐主位,当纠察拖耳耳拖长;密祖现海量,喜让客僧,命侍者移座座位移。”此联记载了一个有趣的传说,据传布袋和尚游化到天童寺,用膳时间刚到就坐上了方丈的席位,纠察赶来劝他离席,他就是不肯让座,纠察便伸手扯他的耳朵,结果把他的耳朵拉了一丈多长,而身体却丝毫不动。大家见此都惊得目瞪口呆,这时天童寺主持来了,主动让位给布袋和尚,自己另立座位于对面。从此以后,每天午供的时候,布袋和尚就来了,不客气地总坐在中央的主位,而天童寺住持用膳的位置就移了下来,每天和布袋和尚相对而坐,共同用膳。
有一次,布袋和尚到福建化缘,在一位姓陈的居士屋前停下,在门上写了一首顺口溜:“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也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色彩。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清洁皎洁。虽然是—身,化身千百亿。”可是人们看了后并未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于后梁贞明三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来到奉化岳林寺东廊,端坐于一块磐石上,行将入灭之际口念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然后就在石上坐化了。因为他行为奇特,圆寂时又念了这个偈子,所以人们就认定他是弥勒转世。
由于布袋和尚在世时,总是笑口常开,给人一种亲切感,所以后来人们就普遍把他作为弥勒菩萨的化身,从此,寺院中所供奉的弥勒像就是这种笑口常开,肚皮偌大的布袋和尚像。由上种种奇闻轶事,我们便可一目了然弥陀菩萨时常应化众生的高大形象,故现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曾有偈赞云:
“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
以是因缘名慈氏,为欲成熟诸众生。
处于第四兜率天,四十九重如意殿。
昼夜恒说不退行,无数方便度人天。”
二、诸佛授记 必得成佛
弥勒全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或名一生补处,或未来佛。曾经有七佛为之授记。十方三世有无数佛,从时间来说,过去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现在世界有释迦牟尼佛,未来有弥勒佛。从空间来说:东方有妙喜世界阿闽佛,南方欢喜世界有空相佛,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有微妙声佛,中间娑婆世界有释迦牟尼佛。佛经上说:弥勒是贤劫千佛之第五佛,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万年,他将重新出世于第十之灭劫继绍释迦牟尼佛,在龙华树下以三会说法化度一切之人天众。
《慈华经》第五卷:《诸菩萨本受记品》有云:于往昔过恒河沙阿僧祗劫有宝藏佛为之授记:“时宝藏佛,为其说法已,即授汜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祗劫,人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祗劫,后分初,八贤劫,五浊灭已,寿命增益至八万岁,汝于是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弥勒如来、应供、正偏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据《弥勒上生经》说释迦牟尼、预言,弥勒将成无上正觉。释迦佛为之授记:“我从右胁生,汝弥勒从顶生;如我寿百岁,弥勒寿八万四千岁,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又《大宝积经》云:“尔时世尊即伸右手,犹金色微妙光明,无量阿僧祗劫善根所集,其指掌色犹如莲花。以摩弥勒菩萨顶,作如是言:弥勒,我咐嘱汝当来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汝当守护佛法僧宝,莫令断绝。尔时如来伸出金色手,摩弥勒菩萨顶时,于此三千大干世界,六种震动,光明偏满。”以上都是过去世诸佛为弥勒授记的记载。
相传,弥勒是古印度天竺婆罗门种姓。公元前六世纪,弥勒与释迦差不多同时生在印度波罗奈国大婆罗门家。据说弥勒修行比释迦牟尼早,但他勇猛精进不如释迦牟尼,喜好交游,爱吃穿,重视慧学。结果是释迦牟尼后来居上了。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释迦佛回忆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后来释迦牟尼成道了,他便前去听释迦牟尼佛说法,十分信服,认为其道才是真谛,于是便跟随佛陀修道。由于勤学好问,专心一意,在佛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深受佛陀的器重。所以佛陀选弥勒作接班人,予以授记,次当作佛。但这件事却引起了一些比丘的非议。在《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优婆离问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人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跏跌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显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字义炳然。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狮子床坐,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不停地转大*轮,度诸天子。”在优婆离等人的眼中,弥勒是个“不修禅定,不断烦恼,未尽诸漏”的一介凡夫,而佛为他记莂作佛是难以接受的,说明二乘人的偏见,对一乘佛道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而弥勒的精神则体现于菩萨在艰苦条件下,行菩萨道,著重利他,于利他中实现自利,完成佛国依正庄严。
弥勒被指定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后,便先佛人灭,离开了人间,上升兜率内院,作将来成佛的准备,先做诸如说法、决疑,普度众生这些究竟圆满大觉者所必须要做的事。经过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将下生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会说法,化度九十六亿众生。所谓华林园,就是龙华树茂密成林的花园。所谓龙华树,就是枝如宝龙吐百宝花的树。由此不难得知弥勒国土之庄严,及菩萨说法度生慈悲济世的伟大胸怀。
三、受无著请 神通说法
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其思想体系一般归结为法相唯识系,性空唯名系,真常唯心系三种。其中法相唯识系从北魏时期传人中国及其成立宗派以来,曾风靡全国,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其重要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追朔其源,历来无不公认弥勒菩萨为唯识宗之鼻祖。
佛教的一叨经典,都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悟觉人生真理之后,从大光明智慧中流露出来的。而弥勒菩萨是第一个继承佛陀瑜伽唯识道理的菩萨。相传佛当时亲自给弥勒菩萨传授唯识大法,讲瑜伽法相唯识的道理,并为其授记次当为一生补处的菩萨,住兜率内院。未来佛弥勒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传人,不仅要继承佛陀的“佛位”在未来世教化众生,而且还要发扬释迦牟尼的“佛理”。但他住在兜率内院,又如何将佛法传播到人间来呢?
相传佛灭九百年顷,中印度阿输遮国,有无著菩萨人日光定夜升兜率天,参预内院法堂闻法,于弥勒处,受《瑜伽师地论》,昼为大众宣讲。弟子中有不信是弥勒说者,无著为释众疑,乃请弥勒降到人间,为众说法,弘扬唯识。弥勒菩萨慈悲应请而至。每天的四点左右就驾着祥云从兜率内院来到人间说法,即于输遮那讲堂,普施法雨。人皆只闻其声,但不见其人,唯无著能见其形,闻其声。凡所说法,皆约为颂,无著依颂解释,乃成弥勒五论:—、《瑜伽师地论》,理无不穷,事无不尽,文无不释,义无不诠,疑无不遣,执无不破,行无不修,果无不证(共一百卷,后有玄奘译)。二、《分别瑜伽师地论》,显观行说,未传我国。三、《大乘庄严论》,庄严大乘(十卷,波罗密多罗译)。四、《辨中边论》,显主法相(三卷,玄奘所译)。五、《金刚般若经论》,显实相说(一卷,达磨笈多译)。五论立义,罄无不尽。此弥勒菩萨之不朽之作经过无著、世亲等诸大菩萨的弘扬,流传至今,成为法中瑰宝,此弥勒菩萨之功不可磨灭。
四、兜率净土 殊胜易修
大乘佛教所讲的“净土”,是相对于世俗众所居住的所谓“秽土”、“秽国”而言的,用以指佛所居住的国土。《大乘义章》说:经中或时名“佛地”,或称“佛界”,或云:“佛国”或复说为“净刹、净首、净国、净土。”因为大乘佛教说十方世界有无数佛,所以“净土”也有无数。如释迦牟尼佛的娑婆净土;东方药师如来琉璃光净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当来下生弥勒佛兜率净土等。弥勒菩萨所住的是欲界第六重天中的第四天,音译为“靓史多天”,义译为“知足”,因为此天中的人,于五欲不生贪著,能了达因果的谛理,对“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境界能够知量知足,故名知足天。慈氏住此天中的内院四十九重如意宝殿,昼夜常为天人说“阿稗跋致”妙法。第四天中还有外院,外院尚有男女对笑之习气未尽,属于凡夫,内院则无,故慈氏依此而住。这也是每一位最后身菩萨之住处,所以内院又名“一生补处”。
因为弥勒上生于此,所以有弥勒净土之称。修弥勒净土,在中国唐朝以前很盛行。如东晋时不少名僧,在信仰和修持方面,都十分热衷于死后往生弥勒净土;我国著名高僧道安法师曾带领弟子在弥勒像前立过誓,发愿往生弥勒净土;唐代佛学大师玄奘,亦对弥勒净土十分向往,去世之前一直诵念弥勒不已,希望往生兜率净土。随后由于竺法旷推崇《法华经》和《无量寿经》,“有众则讲,独处则诵”,开创了弥陀净土法门。由于大小弥陀经的翻译,大家都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到后来弥勒净土人们连名词都很少听到。目前甚至有许多佛教徒根本不懂还有什么叫“兜率净土”的。而现所修的净土,多是指西方净土。其实在中国,关于净土思想,极乐净土和兜率净土是同于后汉时代传来,在当时民间的信仰中亦同时发展。隋唐以来,因有慧远、善导等诸大师致力提倡弘扬极乐净土的缘故,极乐净土才比兜率净土盛行。根据教理,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是注重念力坚固,念到一心不乱就可以得到弥陀如来不可思议佛力的接引。
兜率净土法门则是依“法相唯识”而建立。在理论上,教义上,此二净土颇有争议,以阿弥陀佛而言,此佛到底是化身,还是报身呢?有人认为弥陀佛“化身”,因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凡圣同居的“净土”;有人则认为阿弥陀佛是“报身”,因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报土”。“报身”、“报土”之极乐世界,凡夫俗子不能往生,因为能够见到佛之报身者,必须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按照这个说法,往生弥陀净土的资格只限于初地以上的菩萨,凡夫俗子只有念佛不退转菩提心,渐进至于永久、才可能往生弥陀净土。由此古时不少佛教徒便发愿往生弥勒的兜率净土。因为兜率天是欲界天,处于欲界,离人类很近,拥有七情六欲的人类,比较容易往生这块“净土”,受到弥勒的护佑,聆听弥勒的法音。所以《心地观经》说:“若有得闻此心地观报四恩……若命终时即得往生弥勒内宫,睹白毫相,超越生死,龙华三会,当得解脱”。
又《慈氏菩萨略修愈诚念诵法》云:“若欲现在,不舍色身,速证慈氏宫,同会说法,得大悉地者,若依此愈诚念诵,必获无上大悉地”,临命终时,弥勒菩萨放光接引,定得往生兜率净土。所以修习兜率净土是显密圆融,收机最宏,修因简易,得报殊胜,是圆顿无上之要道。
五、弥勒净土 胜它净土
弥勒净土既然如此的殊胜易行,但它的状况又到底如何呢?和其他的宗教又有何不同?
我们佛教中所讲的“净土”,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类似的描述。这种净土可以是天上的,也可以是地上的。《圣经》中描述的上帝安排给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居住的伊甸园,就是一片“净土”。据《创世记》说:该处有河,分四道流向四方,园内果木茂盛,景色宜人。亚当和夏娃在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的生活。后来,他们因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偷食禁果,便被驱逐出伊甸园,从此,上帝派天使把守住通往伊甸园的道路,再也不让人们进到这片“净土”中去了。
基督教的“净土”则是“天堂”,上帝派遣耶苏为救世主,救赎世人,得救者的灵魂,可以升人天堂,和上帝—起同享永福。上帝的宝座前,有众天使侍立,基督则坐在上帝的右边,这很象众菩萨,罗汉侍立于佛之莲花宝座前的情景。
伊斯兰教信奉的后极乐境地,也称作“天堂”,或称“天园”、“乐园”。伊斯兰教乐园是一个有树木遮荫,其中有乳河、酒河、蜜河和水河流过的美丽清凉的花园。这里的人们,吃美味可口的鲜果和饮料、穿绸缎的衣服,睡舒适柔软的床榻,以金钏和珍珠做装饰,有大眼睛的美女和童男陪伴,生活无忧无虑,见面互道“平安”,可以尽情享受安拉给予的物质和精神的赏赐,
而佛教所传的净土清净庄严,其中以兜率陀天净土最令人神往。释迦牟尼佛以前曾在兜率天居住,从这里降生人间做佛;未来成佛的弥勒,也住在兜率天,将来电从这里降生人间成佛。弥勒成佛的人间净土,是人们所盼望的、因“其地千净如琉璃镜。……丛林树华甘果美好,极大茂盛,过于帝释欢喜之国。城邑次比,鸡飞相及,皆由今佛(释尊)种大善根行慈心报,俱生彼国。智慧威德,五欲众具,快乐安隐。亦无寒热风火等疾,无九恼苦,寿命具足八万四千岁,无有中夭。人身悉长一十六丈,日日常受极妙安乐,游深禅定,以为乐器。唯有三病:—者饮食,二者便利,三者衰老。女人年五百年,尔乃行嫁。有—大城名翅头未。纵广一千二百由旬,高七由旬,七宝庄严,自然化生七宝楼阁。……复有八万四千众宝小城以为眷属,翅头未城最处其中,雨化宝华,弥布其地。……浴地泉河流注,自然而有八功德水。……出妙音声、游集林池。……有州意果树香美无比,普熏—切。雨泽随时,天园成熟香美稻种,天冲力故,—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谷稼滋茂,无有草秽;众生福德本事果报入口消化,百味具足,气力充实……”又在这块“净土上”有“八色琉璃渠,——渠有五百亿宝珠而用合成……刁:四门外化生四花……花上有二十四天女,身电微妙,左肩荷佩无量璎珞,右肩复负无量乐器。如云住空,从水而出。若有住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御”?
由上经文,可见弥勒的兜率净土实在是…个充满着快乐祥和、法喜充满的园土,如人皈依三宝,称念弥勒名号,就能往生弥勒净土世界,除却百亿牛死之罪。
六、欲生兜率 修净愿行
综上所述,兜率净土有如此的殊胜利易行,所以众生应该欢欣求生,但是如何修法.怎样才能往生兜率净土呢?
凡修持一切法门中,不出“信、愿、行”,欲求生兜率净土,亦不例外,故信愿行三者亦为求生兜率净土的三大资粮:
1、信:所谓信是断疑生解,须知佛法如大晦,由信而深,人。《华严经》云:“信力道源功德母,长养—叨诸善根。”我们若不具信心,则如是殊胜的兜率陀天终不能得到。而兜率净土是弥勒菩萨受释迦世尊殷勤咐嘱,为欲度释尊佛法中未得胜缘而得解脱者而建立的。《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云:“尔时世尊,即伸右手,以摩弥勒菩萨摩诃萨顶,作如是言:“弥勒,我咐嘱你,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你当守护佛法僧宝,莫使断绝,更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尔时于此三千大干世界,六种震动,光明遍满”。由此我们当信如来金口宣说,应如是修持,决定上生兜率净土是无疑虑的。
2、愿:愿是发愿。《法苑珠林》云:“凡夫力弱,习恶固多,其心怯弱,初学佛法,恐畏退散,故当发愿,扶持是行,乃至终身,无有障恼,随种善根,愿共含识,自在往来,弥勒内院,得至佛前,随念修学证不退转”。由此可知求生兜率净土必须常发大愿:“愿为当来救度一切众生,尽此报身后,而得生内院,亲见弥勒慈尊,听闻妙法,得证不退转果。所以玄奘大师云:“西方道俗,善作弥勒业;为同欲界,其行为成故”。于是大师,一生常修弥勒行,在般涅槃时,发愿上生内院见弥勒佛,同时对大众说偈云:“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共含识,速奉慈颜!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已,必生其中!”
又有现代高僧太虚大师亦极提倡兜率净土法门,于是将雪窦寺的晚堂功课的回向文:“四生登于宝地……十地”,改成:“四生升于内院,三有托化兜率……兜率内院慈氏尊,大智大悲济含识……南无兜率内院一生补处,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上升兜率宫,同处龙华会,十方三世一切佛,摩诃般若波罗密。”
3、行:行是实行。即是实际修持兜率净土法门。兜率净土法门,摄机最广,行持最易,古德云:“一念斋戒能为上品之修因;一称慈氏圣号,便成弥勒眷属。”《弥勒上生经》云:“若有比丘,及一切众,欲为弥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应持五戒八斋,及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利养,修十善法,一心思维兜率天上,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又云:“上品十善,谓一念顷;中品十善,谓—食顷;下品十善,谓旦至午。于此时中,心念十善,亦得往生兜率天上。”
传说昔时有一野狐,心念十善,即时生到兜率天。畜生如是,何况人为万物之灵?尤其是从宿世来,多种善因,现世又能得闻佛法,如是修持,决定上生兜率是无疑虑的,总之欲求至速成就弥勒业者,当修六事行法:
①精勤修习福、敬、恩、悲田中,所作事等。
②威仪不缺,坚守诸戒,常称圣号等。
③献地扫塔,庄严道场,整修佛像等。
④香花供养,四事杂物,随意给济等。
⑤勤修有漏凡夫行三昧,闻思定等。
⑥广读大乘经典,演说修习十善行等。
具备以上所述六事,则上品上生的行者,修习其中一二种,亦可得上生兜率净土,得亲见弥勒如来,闻法证果。而能修持六事行法者,其人临命终时,必能获得弥勒慈尊的大悲不思议力,由顶门放出眉间毫光;遣令无数的天子,雨曼陀罗花,来至眼前,奏鸣天乐,散播异香歌乐导引,迎上云路,须臾之间,即到兜率陀天,安祥的坐在宝莲台上,身心泰然自在。诸天子散花奏乐已,尽对初生者贺喜云:“善哉!善信土,你于阎浮提,能广修福业,精勤六事行,得上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天主大圣弥勒尊,你当至速归依,听闻妙法,速证不退还果”。
结语
由上可知,兜率浄土是欲界的无尽宝藏,唯一的乐土,我们不速求生内院,更待何时?又现时末法之际,魔强法弱,善知识难遇,法门难修,唯有修弥勒业,求生兜率净土,亲近弥勒如来,为最容易修证的法门。一生就到内院,无有品位的差殊,更无迟速的阶渐,此确是末法中。渚修行者的方便中最方便的法门。经云:“我涅槃后,五百岁法欲灭时,无量众生,渴仰如来、发无上菩提心,愿生兜率陀天,奉侍弥勒如来,证不退转,将来同下阎浮提内,龙毕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释尊为末法的我们而直说的,故祈有志之上,发菩提心,勇猛精进弥勒法,现在得生兜率内院,将来得赴龙华初会,蒙佛授记,这岂不是胜事中的胜事吗?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