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六)
2015/5/23   热度:347
当时,摩竭陀国,有一位著名的,裸体外道的传教士,有许多徒众跟他学习,不但有学问,也非常有智慧,经常跟人辩论,每次辩论,都能辩胜,大家都称他为智者。有一次跟舍利弗辩论,结果输给了舍利弗,心想:「舍利弗是佛的弟子,就已经有这么高深的学问,佛陀一定更了不起。」仰慕佛法的奥妙,为了体悟真理,便发心出家。有一天,偶然遇见难陀尊者,觉得他容貌庄严,态度慈祥,深深地为他的仪态所吸引,并从内心发出赞叹道:「啊!那矮小的比丘──舍利弗,尚且有那样高深的智慧;这位相貌堂堂的难陀尊者,一定更是伟大了!」于是,裸体外道怀着欢喜心,跟随难陀出家。
讲到难陀的出家,有一段很有趣味,具传奇性的故事:孙陀罗难陀,生得是一表人才,娶的又是如花似玉的美女──孙陀罗,夫妇的感情很好,非常恩爱,真是如胶似漆,终日形影不离。释迦佛成佛以后,许多亲属都随他出家,唯独难陀,舍不得离开他那恩爱的娇妻,没有一起出家。佛陀并没有放弃,度他出家的决心,不停地观察时机。有一天,也许是难陀出家的因缘成熟了。当佛陀到王宫去托钵乞食,正逢难陀与他的妻子在吃午餐,佛陀就拿了钵向他化饭,难陀看见成了佛的哥哥回来乞食,正是种褔的好机会,就赶快把钵接下来,盛饭给他,谁知佛陀把钵给了他之后,转身就走。难陀盛好了饭,见佛陀转身离开了,急忙追出去,喊道:「世尊呀!我把饭装好了,您带回去吧!」佛陀不理不睬,连头也不回地,只是继续往回归居住的路上走。难陀就急急忙忙地一路追上去。
「难陀呀!你要到那里去呢?你的饭还没吃完,赶快回来吃啊!」他太太看到这种情形,着急地喊,想把难陀叫回来。难陀像是什么也没有听见似的,仍旧跑着,追赶着佛陀。说也奇怪,不管难陀怎样追,佛陀总是在他的前面,永远保持着一段距离,让他赶不上。就这样追着追着,一直追到佛陀住的精舍去了。
「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是想要出家吗?」一回到精舍,佛陀就回头问难陀。
「不,我不想出家!」难陀慌忙回答。
「舍利弗,你们大家快来呀!难陀要出家了,你们快来帮忙,准备剃度的仪式吧!」佛陀对难陀紧张的样子,毫不理睬,只是对舍利弗及一般弟子们吩咐着。
难陀根本就不想出家,心里一直挂念着,留在家里等他回去吃饭的娇妻孙陀罗。无意中被佛陀带回到精舍来,被这么多出家人包围着,他一方面不敢违背兄长的命令,一方面为了顾全面子,在矛盾的心情下,无可奈何,任由舍利弗及其他佛弟子的摆布,接受了佛陀为他举行,隆重而庄严的剃度仪式,正式出了家。
难陀之所以出家,并不是出于他自动自发的本意,虽然勉强地剃光了头,内心却一直不能平静下来,感觉非常的烦躁。人虽然在佛陀身边,心还是跟老婆在一起,整天愁眉苦脸的,自然不能安心修道了。
佛陀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他深切地了解难陀不安的心情,就算是用千言万语,也说服不了;不管用任何高深的理论来开导他,也感动不了他的。佛陀善用机巧,决定以事实来说明,好让他一步一步觉悟回头。
「你整天呆在精舍里,一定会感觉到生活太单调,枯燥无味,不如我带你到外面走走吧!」有一天,佛陀对难陀说,并带领他到郊外去散步。走到一处森林中,见到一只既骯脏又丑陋的大母猴。佛陀就指着母猴问难陀:「难陀!你看看,那是什么?」
「是只母猴。」
「你的妻子孙陀罗,与这只老母猴比起来,怎么样?」
「佛陀!请你不要跟我开玩笑!我的妻子,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我们又有难分难舍的感情,她在我的心目中,好比天上的仙女,你怎么可以拿她跟这只老母猴相比呢?」难陀听了满肚子气地回答。心中更是嘀咕着:「佛陀!你未免太侮辱我了!」
「哦!原来如此,我倒忘了,你的妻子是有名的美女,美得像天女一般,难怪你会生气。」佛陀看他生气的样子,只是微笑地说:「可是,你见过天女了吗?」
「没有。」
「你并没有见过天女,怎么知道你太太像她们一样美呢?」佛陀反问:「你想见见天女吗?」
「当然想!世尊,您能带我去看看吗?」难陀为了好奇,恳求佛陀带他到天宫去见识一番。
释迦佛就利用神通,把难陀带到忉利天宫去。在天上参观了一匝,眼睛所见到的是:七宝所成,富丽堂皇的楼阁;耳朵听到的是:悠扬悦耳的天乐;鼻子闻到的是:芬芳馥郁的花香。这种殊胜的、非人间的圣境,让难陀觉得心醉神怡,不想离开。
难陀走到一处别院,看见许多美艳的天女,正在婆娑起舞,难陀专心地欣赏着这班天女,感到眼花撩乱,可是仔细一看,却发现缺少一位天子陪伴。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其他的别院都有天子,唯独这里没有?便问佛陀:「佛陀!这里为什么没有看到天子呢?」
「是吗?你为什么不去问问那些天女,她们一定知道的。」佛陀回答说。
难陀听了佛陀的指示,虽然觉得不好意思,可是为了好奇,终于鼓起勇气去向天女探问究竟。「有呀!时间还未到!」天女们给他的答复是:「我们院中的天子,是孙陀罗难陀。他现在还在人间,跟佛出家,以他出家修行的功德,死后就会生到天上来,成为我们的天子,将来,我们都是他心爱的妃子,每天跳舞作乐,永不分离!」
难陀一听,真是心花怒放,心中高兴,暗暗得意,嘴里却没有说出来,还装成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天女们忽然想到什么似的问:「你是谁,全身臭臭的,一定是凡夫俗子,怎么可以混到天上来呢?」
「佛陀,我们回精舍去吧!」经天女一问,难陀如梦初醒。拔腿就跑,跑回佛陀身边。
「难陀,你已经见过天女了,你太太跟天女相比如何?」回到精舍,佛问难陀。
「佛陀,我实在是井底之蛙!一向自以为自己的妻子,美貌是天下无双的,如今见过天女,才知道跟天女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正好象是山间的母猴,跟我的妻子,美丑根本是不能相比的!」难陀听后,不好意思地说出真心话。
从此,难陀把元配夫人忘得一乾二净,只是一心一意地期待着,将来到天上去,可以跟那些天女在一起享乐。
佛陀是用「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方法度难陀。难陀虽然出了家,可是心思却一直离不开美艳的太太,根本无心修行,释迦佛了解这一点,就利用他对美色的执着,让他了解只要注意修行,还有更美好的天女等着他,暂时稳住了他的心,然后再用别的方法,让他真正进入佛道。
难陀回到精舍以后,因为有所期待,就实实在在,每天埋头用功修行。不过,他的修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之所以用功修行,不是为了了生脱死,而是为了希望将来可以生天,可以跟天女在一起享乐。这种为五欲而修行的目的,不是终究的,是真正的佛教徒应该舍弃的。释迦牟尼佛又想到用另一种方法来唤醒他的迷梦,好步向正道。
过了几天,释迦牟尼佛又把难陀叫来,对他说:「难陀,上次我们到天上,今天我想带你到铁围山的地狱去观光!」
「什么?要到地狱去,那太可怕了!我不去。」难陀感到害怕,不想跟佛陀去。
「没关系,我们是去观光而已,没什么可怕的。」
难陀不敢反对,就怀着恐惧的心理,任由着佛陀以他的威神力,把自己带到铁围山,去参观地狱。一踏进地狱门,就感受到一股阴风习习,见到刀山、剑树、镬汤、炉炭、拔舌、剥皮……种种刑具,更见到众生随业力的大小,而感受一切罪刑的凄惨情况。有关地狱中的情景,《地藏经》讲得很详细,那种悲惨的情形,我们念到,都会不寒而栗,何况是难陀,身历其境,更是心惊胆战。佛陀看到他战战兢兢,踟蹰不前的样子,就安慰他说:「难陀,你不要害怕,我们只是来参观,不是业力的牵引,刑罚受罪与我们无关,你可以大胆地到处走走,看到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也可以问问狱卒,他们会帮你解答的。」
有了佛陀的指示说明,难陀虽然不安,还是听从佛陀的话,好奇地到处走走、看看。走到一个地方,见到两个狱卒看管着一个大锅,锅上虽然装满了油,却是空空的,没有任何受罪的人,两个狱卒只是毫不在意地,不时有气无力的加上一把柴火,有时也把火稍微扇一下。难陀看到这种情形,感到奇怪,这么一个大锅,既然有油,为什么没有东西呢?看狱卒那般懒散的样子,油要烧到什么时候才会滚呢?就算滚了,又作什么用途呢?禁不住好奇,就上前向狱卒问明原委。
「你不必替我们着急,现在还早着呢!这油锅是替一个叫孙陀罗难陀准备的。他现在还在人间,跟随佛陀出家,为了生天而修行,他修行成功后,如愿生天与那些天女在一起,等天福享尽了,五衰相现,才会堕落到这油锅来受刑。你算算,不是还需要好久的一段时间吗?慢慢来,没有什么好急的。」难陀听狱卒这么一说,原来这油锅是为自己准备的,将来受罪的人是自己,吓得难陀魂飞魄散,天堂的幸福,天女美丽又多情的美梦,被狱卒的几句话粉碎了。他心如刀割,泫然泪下。佛经上说:「观地狱苦,发菩提心。」没有看见地狱的痛苦,还以为人生快乐得很,是不会发菩提心,修菩提行的。难陀在这一刻,才深深地感受到,人生的空幻和无常,更体会到,学道了生脱死,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急忙奔回佛陀身边,跪着向佛陀忏悔发愿说:「世尊呀!我要修行,要用功,要精进,要了生死,不愿在六道轮回中受罪!」
佛陀知道他真正的觉悟了,就慈祥地,安抚着他的头说:「难陀!你不要伤心,改往修来,现在觉悟还不算迟,我们回去吧!」
不舍众生的佛陀,观机逗教,沉沦在五欲的难陀,受了他慈祥的教化,从此安心学道修行,最后证得了阿罗汉果。
阿难陀──这是第九位尊者。
阿难陀,一般简称为「阿难尊者」,译为中文是「庆喜」的意思。他是释迦佛的堂弟,王叔白饭王的第二位太子,提婆达多的同胞弟弟。十二月八日,释迦佛睹明星而成正觉的消息传到迦毗罗卫国的皇宫,正当上自国王,下至臣民为佛陀的成道而举国称庆,博海腾欢时,宫中又传出一位王子诞生的消息,可谓双喜临门,大家高兴极了!所以为他取名「庆喜」。
阿难陀也译为「无染」。阿难陀出家以后,随侍佛陀身边,经常跟随佛陀,到处说法,不但在人间,有时也到天宫、到龙宫等处去,对于那些富有诱惑性,繁华殊胜的境界,阿难丝毫不动心,对外境一点也不染着,因此叫做「无染」。
诸位也许会问,佛说《楞严经》的因缘,就是阿难尊者遭受了摩登伽女的迷惑,差一点毁了戒体。岂不是有了染垢吗?其实,那只是方便示现。为了众生,就像是演戏一般,藉此机缘,让世尊宣说一部《楞严经》,而流传下「楞严大定」的修持法门。这正是阿难尊者的苦心,也是他伟大精神的表现!
阿难尊者二十岁出家,当了释迦佛二十五年的侍者,经常追随佛陀,佛所说的一切法,他都能牢记不忘。迦叶尊者曾经赞叹他说:「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他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多闻第一」。如今我们能够有佛经读诵、研究,更能够依教奉行、如法修持,完全是当时,迦叶尊者领导,由阿难尊者负责重新诵出,结集而成的。饮水思源,佛法能常住世间,阿难尊者的贡献很大,我们应该感谢他!
释尊成佛以后,度了无数的出家弟子,全部都是男众。佛的本意,是不允许女人出家的。依佛陀的看法,女人出家,会引起僧团许多问题,正法住世会因此减少五百年。所以,当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几次向佛陀要求出家时,佛陀总是拒绝,不肯答应。但是佛法不离世间法,阿难尊者三番两次地代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向佛陀恳求:「世尊呀!您还记得吗?您妈妈生下您,七天后就去世了,完全是姨母把您扶养长大的,您今天能够成佛,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功劳非常大,为了报答她的恩情,您应该开方便门,允许她出家。」
阿难尊者的恳求,佛陀觉得有道理,养育之恩不能忘,佛法久住世间的大事,也不可忽视,佛陀因此立下了「八敬法」的严格规矩,如果能够遵守这「八敬法」,就允许女人出家为尼。女众之所以有机会出家,阿难尊者的功劳不小。各位出家的女菩萨,不管是比丘尼或清姑,对阿难尊者,应该作感恩想。
讲到这里,附带地把比丘尼「八敬法」提出来,让各位了解一下,女众应该遵守的律仪:
一、比丘尼虽然年龄高达一百岁,见到新出家、刚受戒的比丘,也应当礼拜顶礼。
二、比丘尼应当恭敬比丘,不能随便轻视、毁谤、辱骂。
三、比丘尼不能检举比丘的过失;但是比丘可以检举比丘尼的过失。
四、比丘尼应该请大德比丘为她受具足戒。
五、比丘尼假若有过失,应该到比丘众中去忏悔、去自首,这样一来,可以除去骄慢心。
六、比丘尼每月两次,必须向大德比丘求教,在道业上才能有所进步。
七、比丘尼不能在没有比丘的地方结夏安居。(每年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是印度的雨季,出门乞食不方便,佛制规定,出家人在这段时间内,必须住在精舍里自修,学习佛法,称为结夏安居。)比丘尼应该在靠近比丘的寺庙里静修,才能有所依止,不然,自己盲修瞎练,对道业没有帮助。
八、比丘尼在结夏安居以后,应该到比丘众中行「自恣法」。(自:自陈己过,恣:恣他举罪。「自恣法」,是佛教自我彻底悔改的一种法门。出家人在结夏安居的这九十天中,检讨自己平日的行为,有任何过失,提出来向大家表白,求得大众的证明,接受忏悔。假使出家人犯了过错,受到别人的检举,反而否认,这是不合佛制的。)
阿难尊者一生的故事很多,说也说不尽,我现在讲一段他空中入灭的故事吧!
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是最恭敬崇拜阿难尊者的,常常向他表示:「将来你要入灭时,请告知我一声,让我能够亲眼见到,并作最后的供养。」
「好的,我一定提前通知你。」阿难尊者一口答应了。
当阿难将入灭时,立刻派人告诉阿阇世王。当时王正在午睡,卫兵不敢通报。阿难尊者不便久等,就跃身空中,以三昧真火,作自我焚化,舍利好象雨点一般,纷纷地落下恒河两岸。阿阇世王一觉醒来,听到这个消息,万分悲伤,立刻赶到恒河边,已经不见阿难尊者的踪影,不禁嚎啕大哭,只得向空礼拜,拾取舍利,建塔供养。可见阿难尊者的入灭,是怎么样深切的感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讲到阿难尊者,他具有八不思议:
一、不受别请:追随佛陀左右,不接受施主个别的供养。
二、不受佛故衣:为了经常在佛陀的身边,恐怕其他弟子说佛陀偏心,所以他从来不接受佛穿过的旧衣服。
三、见不非时: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跟佛陀见面,而不是随兴而见的。
四、不生欲心:有高深的定力,不被外境所引诱,而生起贪欲之心,是名副其实的「无染」。
五、知佛入定:知道佛陀在什么时候入定,了解佛的境界。
六、知众得益:对于佛陀讲经时的听众,他能了解各人的程度,得到的法益有多少。
七、知佛说法:预知佛在什么时候要说法。
八、法不再问:佛所讲的法,一遍就听清楚,而且牢牢记住,永不再问,所以他是「多闻第一」。
罗侯罗──这是第十位尊者。
罗侯罗,译为中文是「覆障」。覆,是盖覆、障是障碍的意思。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他为什么取名覆障呢?这包含了障自、障佛和障母的三种意义:
一、障自──在罗侯罗的本生故事中,有一段这样的传说:他在过去生中,曾经是一个顽皮的小孩,有一天,为了好玩,将老鼠洞堵塞了六天,老鼠因此不能自由出入,找不到食物,而饿了六天,为了这个原因,今生遭受到被困在母胎中六年才出世的苦报。
二、障佛──佛尚为悉达多太子的时候,曾经游四门,见到老病死等人生种种的痛苦,一心一意想要出家修道,寻求解救的办法,但是父王顾及大好江山,无人继承王位,不肯答应太子的要求,佛陀则坚决表示,非要出家不可,净饭王无可奈何,提出了一个条件:「好,除非你有个儿子,能继承王位,才让你出家。」太子为了满足父王的愿望,暂时留在宫中,一直到耶输陀罗夫人怀孕后,才悄悄离开皇宫。太子为了传宗接代的问题,延迟出家的时间,从这方面来说是障佛。
三、障母──前面讲过,罗侯罗受到一种业报,在妈妈肚子里六年,所以是佛出家六年后才出世的。大家不知原委,暗中纷纷议论,为什么佛出家六年后,耶输陀罗才生下太子,到底孩子是不是悉达多太子的亲骨肉,一般都认为耶输陀罗不守妇道,没有贞洁。净饭王也难免不怀疑,一时愤怒得竟想把她杀死。耶输陀罗的声誉受到毁谤,虽然自信问心无愧,守身如玉,但是冤屈难伸,为了表明她的清白,便自告奋勇,要求跳火坑。同时她发誓说:「如果我真是不守妇道,孩子不是悉达多太子的骨肉,我母子就算被烈火烧死,也毫无遗憾;假使这孩子的确是佛陀的骨肉,那么,请上天为我们母子作证吧!」
当耶输陀罗抱着孩子跳进火坑时,不可思议的奇迹发生了,那烈火竟化为一朵一朵的红莲,天人也随即保护着耶输陀罗,使得母子俩安然无恙。
此时,净饭王亲眼见到这一幕奇异的情景,心中所有的疑团,都冰消瓦解。满天的谣言,也一扫而空了。为了罗侯罗,耶输陀罗受到莫须有的灾难,所以说是障母。我们平常所唱的香赞─〈戒定真香〉,最后两句:「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以及〈旃檀海岸〉赞内:「耶输母子两无恙」一句,所指的就是这一个故事。
罗侯罗,在佛的十大弟子中,属「密行第一」。密行是私底下、暗中默默地修行,不让别人知道的意思。释迦佛在法华经中说:「罗侯罗密行,唯我能知之。」(别以为他平日顽皮好玩,不肯用功,他的精进努力,唯有我知道。)
憍梵波提──这是第十一位尊者。
憍梵波提,译为中文是「牛司」。「司」,倒嚼的意思,就是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慢慢细嚼后又吞回去。我们看过牛吃草的时候,很快地就将一大堆草吞下去,但吞完以后,又会再吐出来慢慢地细嚼着。在动物学上,指出牛有好几个胃,把这类动物,叫做「反刍类」。
憍梵波提尊者,在很久以前的过去生中,看到一位年老的出家人念佛,那位老人家的年纪很大,牙齿差不多都掉光了,念起佛来嘴巴一努一努的,好象牛反刍吃草的样子,于是他就取笑那位老修行的说:「老师父,你念佛的样子,真是有趣,好笑极了,简直像牛吃草一样嘛!」为了他的一句戏言,侮慢僧宝的业因,遭感到堕落五百世做牛的苦报。他的业报满了,转生为人,虽然出了家,他那「倒嚼」的习气,一下子仍改不了,平常他的嘴巴仍常常转动不息,所以大家就叫他「牛?」。反而把他本来的姓名,给忘了。
现在,我要提醒大家,对出家人应该恭敬,出言吐语都要谨慎,千万不要因为他们的相貌、举止行动有所缺憾,而随便说笑话,轻视侮辱他们,免得像憍梵波提的前生一样,为了一句戏言,而招受堕落的苦报。
憍梵波提的行动举止虽然特别,却极有修持,非常用功,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具足六种神通。佛陀为了避免大家见到他讥嫌取笑,同样遭感苦报,便让他住到天宫─尸利沙(吉祥)花园去,一心修行,不必托钵乞化,常受天人供养,所以他在众多的佛弟子当中,被称为「天供第一」。
宾头卢颇罗堕──这是第十二位尊者。
宾头卢,译为中文是「不动」,是名;颇罗堕,译为中文是「利根」,是姓。根据莲池大师的考证,颇罗堕族中包括这位尊者,共有十八人,先后跟佛出家,先名后姓,才容易识别。其实外国人的姓名,大部份总是这样名先姓后的称呼。这位尊者的智慧高超,聪明过人,根性非常利,遇到任何事都能如理思维,不被外面一切的境界所动摇,所以取名为「不动利根」。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