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2015/5/23   热度:1067
请掀开经本,第四面第六行。
「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这一段的意思很深,不仅是净宗的经典以实相为体,也就是根据事实真相为我们说的,所有一切大乘经都是根据实相而说的。这不但使我们建立清净的信心,同时我们也真正明白了,所有一切大乘经论是平等的,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是平等的?因为都是依实相理体而说的。由此可知,大乘法门无论哪一个法门,到最后的结果是教给我们去证实实相,把这个事情要证明、要亲证。这就是佛门里常讲的成佛,成佛就是亲证实相。正是说明不仅是一切法是平等的,一切法是圆融的,更显示出佛佛道同。
那么体是很勉强、非常不得已的说法,为什么?因为他前面讲它离言说、离文字、离心缘。实在说,不但它是言语没有办法表达,说不出来,就是思惟想象都不能到达。古德常说,「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起心动念已经不是实相之体了。但是实相的样子,这里几句话描绘得很好。它虽然寂照都用不上,这些名字都加不上,可是事实上它确实有这个意思在。「寂」是寂静,「照」是明了,像水一样,水在非常澄清,没有风浪,非常干净、一尘不染的时候,我们从水面可以看到水底下,看得清清楚楚。这是它的洁净,一尘不染,从水面上像一面镜子一样,它能把外面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它确实没有起心也没有动念,它也没有意思照,也没有意思寂,都没有寂照的意思,但是它确实有这个现象。这是给我们说明真实的人生、真正的受用,心清净,清净是寂的意思,万事万物没有一样不明了。不但眼前一切事情通达明了,还有过去的事情、还有未来的事情、还有他方世界的事情,统统都能明了,这是照。这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神通,「通」就是通达没有障碍,通达十方,通达三世,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都通达,这是通的意思。「神」是神奇,不是我们凡夫常识所能够理解的,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能力。
佛告诉我们,这个能力并不是诸佛如来专利的,不是他专有的,佛说了,一切众生个个都有,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虽然我们有,但是我们今天这个能力丧失掉了,丧失并不是全部的丧失,不是的,丧失了大部分。我们今天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就是这个能力的起用。但是我们现在这个能力很小,小到譬如说我们眼见,隔一张纸就看不见,纸外面就看不见,这就是我们的能力小了。如果依照佛在经典上说的能力,我们见的能力是任何物质都不能够障碍的,这是讲见的能力。听的能力也是如此,所谓说是尽虚空遍法界的音声都能听得到,十方世界、过去未来都能够见得到。这是我们的本能,就是寂照。
我们这个能力怎么丧失掉的?这个要知道。这是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说的,所谓「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不明了,本来是明,明就是照,无明就是照的能力失掉了。诸位要记住,照的能力失掉,是一念无明,心里面起了念头,所以说真心离念,真心里面没有念头,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那是真心,有了一念,真心就起了障碍,这一念就是障碍,那一念就叫做无明。这一念是迷,这个迷的一念起来之后,决定是愈迷愈深,麻烦就从这儿来了。像这些道理,佛在大乘经论里面,像《华严》、像法相唯识宗的经论,说得非常详细。佛告诉我们究竟怎么样迷的,迷了之后,又如何能把这个迷打破,恢复到清净心性。在法相唯识典籍里面,著名的有六经十一论,其他大乘经里面说得少,没有那么透彻。所以,清净心就起照的作用。
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迷就是感情,情,迷情;智是理智,照就是理智。情愈深,迷得就愈重,就很难见到事实的真相。我们世间人害怕,世间人都喜欢情要深才好,一旦要是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意思?大家都怕这个。其实诸位不晓得,世间人那个情是从迷妄里面生的,那种情的真相是虚情假意,不是真的。为什么?它会变化,会变当然就不是真的。唯有从理智里面生出来的,那是真的,永远不变,真就是真情。诸位要记住,世间没有真情,你们千万不要上当,世间决定没有真情,都是假的,虚情假意。所以我们不会被人欺骗,自己也不要欺骗自己,这才叫有智慧。到什么时候才会有真情?实在讲,佛在大小乘经里面都给我们说过,他说你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才能相信你自己;换句话说,阿罗汉的情就比较真,就不是假的。为什么?不会变的,不会随着自己感情变,不会随着外面境界变,那是真的。真的情,佛法里头不用这个字,换了个名词叫「慈悲」。诸位要知道,慈悲就是真的情,不会变的。所以我们用一个慈悲,用一个情与爱来辨别真与假,情跟爱都是假的,都是会变的,都不是永恒的,慈悲是不变的。为什么?慈悲是从寂照里面生出来的。
「寂」就是清净心,「照」就是清净心的起作用,佛教里面常讲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变就是寂的意思,本来无一物,它怎么会变?有一物才会变,无一物当然就不变了。照就是随缘,像一面镜子一样它不变,但是它照的时候随着外面境界,我们中国古人用比喻叫「胡来现胡,汉来现汉」。汉是中国人,中国人照这个镜子,镜子里现的是中国人;胡人是外国人,外国人跟我们面貌不一样,外国人照这个镜子,镜子里面现外国人。镜子它随缘,虽然随缘它不变,它不变就是它不留迹相,你境界去了,它里面不落印象,这个叫随缘。我们今天随缘做不到,为什么?会落印象。不落印象才叫随缘,落了印象算什么随缘,那是生烦恼了。所以要有这个能力,心地永远清净,能随一切境界之缘,随缘要知道绝不落印象,就是决没有分别、执着。前面跟诸位说得很多了。
在《无量寿经》经题上,其实也把这些重要的理论、境界为我们说出了。经题里面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就是寂的意思,觉就是照的意思。从清净平等觉里面生出来就是大慈大悲,这是经上教给我们的,我们要从什么地方下手才能够真正契入这个境界?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古来大德教人从「看破、放下」下手,你先要能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把你的妄想,妄想就是念头,所有的念头都放下,分别、执着、忧虑、牵挂统统放下,你心才会清净,你才能够见到你的真心。你现在真心为什么透不出来?就是这些东西障碍住了,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全都是假的。你要把真妄辨别清楚,把这些假的全部放下、全部舍弃掉。世间人听到这个话,难!这个好难!他放不下,好难,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他不肯把它放下,这是他不知道,迷惑!一天到晚想自己自在、想自己有智慧、想自己有能力,其实自在、智慧、能力真的你统统都有,就是被这些拉哩拉杂的东西障碍住了。你果然把它放下,你的智慧、自在就现前,自己得到真正的自在,在生活当中能够随缘度日,这是真正的幸福。所以我们下手要做的,要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才能够真正契入清净、平等、正觉、大慈悲的境界,也就是此地讲的「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再看底下这一句。「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这两句告诉我们,寂跟照、照跟寂是可以互相做体用的,这在前面也给诸位报告过。寂是体,照是作用;照是体,寂是作用。强是勉强,实在不得已建立这个假名。以寂为体,照而寂,这个叫常寂光土,这是以寂为体。寂而照是以照为体,寂是作用,这个勉强叫它做清净法身。这两句就是我们自己一念心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也就是诸佛如来的身土,身土不二。身土为什么会不二?因为寂照不二,照寂不二,这个意思很深,但是这是真正的事实。大师为我们辨体,不能不给我们说出来,这是最原始的理论依据。
下面逐渐讲到现相上了,前面这是理体。讲到现相上,说「又照寂强名法身,寂照强名报身」,寂光土、清净法身都是属于心性之本体。讲到法身、报身、应化身,这是说佛的三身,是从体起用,起作用,我们就比较容易懂,比较容易去体会。照寂称之为法身,法是指的一切万法,所以法身的意思我们要认识清楚,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就是自己,这叫法身。这个话确实使我们感到非常迷惑,怎么一切万法是自己?我们一般人都认为这个身是自己,这个身之外就不是自己,叫身外之物,就不是自己,总以为身是自己。佛告诉我们,身不是自己,一切万法是自己,当然身也是万法之一。
这难懂,佛在经上常用比喻,所以智者,有智慧的人常常从比喻当中能够领悟这个道理。佛常用梦幻来做比喻,像我们作梦,我们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境界相,梦里头有境界,现相。现相,当然梦里有自己,哪一次作了个梦,梦里头没有自己?诸位有没有这个经验?作梦的时候没有自己,决定没有这个经验,作梦一定有自己。除了有自己,还梦到很多人,有别人,也有山河大地,甚至于也有楼台亭阁,像我们这个世间一样。你梦醒之后,有没有去想一想,梦中境界从哪里来的?梦的时间短,如果细心一追究,很容易觉察到。梦是我们现在一般科学家讲这是下意识的作用,我们佛法里也是讲的心理作用,梦是我们心变现出来的。我们讲的,前面跟你讲的心性,心性有真有妄,有真心、有妄心,我们作梦梦境是妄心变现的。什么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是这种心变现出来的。作梦梦里头自己的人,当然是我们的心变现的,其他的那些人物、山河大地也是这个心变现出来的。除了这个心之外,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你就领悟到,整个的梦原来就是自己,梦中自己身是自己,梦中的山河大地也是自己,梦中所有一切人物都是自己。原来全梦即心,那就叫法身。你就承认了,原来所有一切境界都是我自性变现的,这个我们容易承认,我们能够肯定这是事实,确实梦境是我自性变现的。
但是现在外面的境界怎么样?从哪儿来的?这不是作梦。其实这还是在作梦。我们作梦的时候,在梦中不晓得自己作梦,都把它当作真的,醒了之后才知道作梦。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正在梦中,十法界依正庄严、虚空大地,是我们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除了心性之外,无有一法可得。佛与大菩萨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明白了,认识清楚了,就叫做证得法身。所以他对于一切众生的爱心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差别,是平等的,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所以叫慈悲,「无缘大慈」,缘就是条件,没有条件的,「同体大悲」。为什么没有条件?因为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那还谈什么条件?
我们世间父子之爱是有条件的,为什么?他是我儿子,我要爱他,他是我父亲,还有条件的。唯有自己对自己是无条件的。所以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是自己对自己,是根据这个事实真相上,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叫大慈悲。我们世间人不了解,这个事实连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不了解。到什么人才了解?我们这部经是圆教经典,圆教初住菩萨才了解。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入这个境界,亲证这个事实真相,他明白了,他了解了。所以这个时候,他的思想见解、想法看法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叫入佛知见,《法华经》上说的入佛知见,他跟佛的见解思想相同,这叫证得清净法身。这是照寂的功夫到一定的程度,所以寂是定,定到一定的程度,照是智慧,智慧起的作用,破一品无明,你就把这个事实真相明了了,就证实了,这个时候叫法身。
「寂照强名报身」,寂照是功夫,就是清净心起作用,清净心起作用是充满了智慧,报身就是智慧之身。所以他从清净心里面起的作用,这才能够见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照寂。所以看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个什么现象?是寂灭的现象。「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这是从性修而论。性是本性,真如本性的寂照说实在话是每个人统统都有的。为什么?无关于迷悟,所谓是在佛没有增加,在我们凡夫也没有减少,这是心性里本来具足的。修德就不一样了。佛菩萨有修,所以事实真相他完全明白;我们这些人在迷,没修,对于事实真相是完全不了解。佛菩萨给我们讲,我们还半信半疑,甚至于完全不能接受,这是我们没有修德。所以要紧的是要知道如何修,下面就教给我们了。
「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应化身。」我们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词句来说,「照」就是清清楚楚,我们眼见色清楚、明了,耳闻声也清楚、也明了,这是照。「寂」是什么?寂是如如不动,决定在境界上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寂。换句话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清净不生一念,这个叫自受用身,「受」是享受。我们世间人都知道,每个人都很羡慕,享福,福是什么?不晓得。这个人叫真正会享福,你看样样明了,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决定没有烦恼,样样明了是充满了智慧。这个是自受用,就是自己真正的享受。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日子过得这么苦,烦恼这么多,你想恰恰跟这个相反。我们没有照,就是外面什么都不知道,里面那个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照跟寂统统都没有,这是凡夫。佛与大菩萨有照有寂,这自受用,这是报身。
「修德寂照名应化身」,寂照是什么?是帮助别人;换句话说,我自己享受是照寂,我帮助别人要寂照。帮助别人,自己一定要如如不动,外面境界样样清楚,样样清楚才能够指导别人;自己如如不动,不会被别人牵着跑,决定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你就得大自在。如果只有照没有寂,自古以来也有,度众生最后都被众生度跑掉了。为什么?他心不定,他没有这个功夫,没有定心。度众生要跟广大的众生接触,不接触没有问题,这一接触,天天名闻利养什么都来了,慢慢贪瞋痴慢也生起来,就被众生度跑掉了。所以,寂就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如如不动,清清楚楚能够帮助别人;如如不动,自己定力能成就,不会受到外界去影响。所以应化身就是他受用身,是帮助别人的。
「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最后这两句话很有味道,有点像《金刚般若》里面的句法。前面只是举几个例子,从这几个例子,我们真正能够体会到宇宙万有原本是平等一相。这当中没有差别,才说不二,寂跟照是一桩事情,身土也是一。《金刚经》上跟我们说明,大千世界是怎么来的?佛跟我们讲叫「一合相」。合是什么?组合,现在我们的科学家搞清楚了,对这个意思渐渐懂得了,知道所有一切物质,基本的物质是相同的。只是它排列的样子不一样,科学名词叫方程式,排列的样子不一样。像化学元素一样,基本的物质是一个,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就变成了原子,原子再组合,数量不相同,就变成分子,这样组合成宇宙万物。其实宇宙万物就是一合相,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没有这些科学仪器,他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一切宇宙万法是平等的,一合相,没有差别,只是排列组合的样子不相同,其实是一个东西。很可惜这些科学家没有读佛经,他要读了佛经,那对释迦牟尼佛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几千年前,怎么会把这个事情搞得这么清楚、搞得这么明白?现在科学家还在那里摸索,还摸不清楚的,佛在经典上统统讲清楚了。这就是说明真实的智慧,见到事实的真相。
所以,一切法统统是平等无二,平等无二里面,你要再起分别、再起执着,再起是非,甚至于善恶、真妄,错了,大错特错!也许你要问,既然这都错了,佛为什么也说这个真、说那个妄,说真心、妄心?佛所说的这些话都是方便说,都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怎么说法?真实说就不能开口,那就是真实的,一开口就错了;真实的不能动念,一动念就错了。「开口便错,动念即乖」,那是真实的,那叫真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统统是方便说,我们要从方便里面悟入真实,这是佛对我们的期望,是佛教学的真意,他的本意是在此地。所以,我们不可以执着佛的言语,不可以执着佛所讲的这些名相,一再教给我们,离言说;离名字,名字就是名词术语,要离这个;离心缘,离心缘就是心里不要去想这个,不要去打妄想,打妄想就错了。所以听,用什么听?用清净心听,听可不能想,一想就错了。不要去想,你用很清净的心去听,听了会开悟,清净心就有悟处。如果是一想就坏了,把悟门就堵塞了,那你所听到的就是世间里面所讲的佛学。你听的是佛学,把佛法当作世间法来修学,这叫佛学,那就不是叫学佛。佛学跟学佛大大不相同,学佛是要开悟,是要修清净心,要学寂、要学照,这个叫学佛。把原理说出来,然后再落实在事相上。
「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体就是心性,就是实相,实相就是讲的心性。作依,依是依报,我们生活环境。作正,正是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的身体,这是正报。身外之物统统是依报,到虚空、到法界,全是我们的生活环境,都是自己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所以真正学佛人,他跟一般人用心不一样,他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他用真心,决定不用妄心。为什么?唯有真心才是与事实真相相应,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作法作报」,法是法身,报是报身,诸佛如来的法身、报身也是自性实相变现出来的。「作自作他」,自是自己,他是别人。自己是自性变现的,别人也是我自性变现的,自他不二。所以,帮助别人是分内的事情,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凡夫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分自分他,不知道;诸佛如来晓得事实真相。「乃至于能说所说」,旁边有小注,能说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从哪来的?是我们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也不例外,所谓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统统是这样的。「能度所度」,能度是诸佛,所度是众生。「能信所信」,能信是我们的心,所信的是佛说的这个法门,这部经典、这个法门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离了自性,真的什么都没有,全是自性在造的。
「能愿所愿」,愿是我们的愿望,能愿是我们自己的向往、我们自己的希望,所愿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求的。能愿,我们有这个心向往西方世界。「能持所持」,这是讲修行的方法。能持是我们的身口意,我们的心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礼拜恭敬阿弥陀佛,这叫三业。所持的是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后面会告诉我们,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真实的。「能生所生」,能生就是能往生的条件,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叫三资粮。所生的,西方极乐世界,他旁边注子叫四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有四种净土。虽然是四种,他四种是融合在一起,这非常之妙,不可思议!所以一生一切生,四种净土,生任何一种净土,其他三种净土是同时都得到。这是他方诸佛世界里没有的,唯独西方弥陀世界有,这个很特别,真正不可思议。「能赞所赞」,这是佛在《弥陀经》上说的,能赞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如来,十方世界诸佛如来他们赞叹。他们所赞的就是西方净土,赞叹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这个世界。这也是举这几个例子,「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这句话说也统统都是实相。
所以佛为我们说法,所依、所凭借的就是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对于佛所讲的话才能够深信不疑,才会真正甘心情愿依教奉行,我们才能得到利益。特别要注意的,我再次的提醒同修们,这个道理通所有一切大乘经。因此我们用这个方法悟入这个境界,所有一切大乘经你都通达,这正是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一经通会一切经通?道理在此地。你从一部经里面见性了,明心见性,所有一切经都是从心性里面流出来的,你怎么会不通达?不但是一切经通达,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也都通达了。为什么?因为没有一法不是从心性流的。我举个比喻说,如果你契入心性了,今天基督教请你去讲经,你会把那个经讲得跟上帝讲的一模一样,一点都不错;伊斯兰教请你讲经,那个《古兰经》讲得比穆罕默德还讲得好。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一样不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离心性。所以如来,我们不讲如来,前面讲见性,见性,圆教初住以上,他们的智慧能力不是我们能想象的。真正是宗教里面赞美上帝「全知全能」,见了心性,确实他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要从一个方法契入就行了。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有什么好处?有个最大的好处,我们的修学,心可以定下来。不至于一会想到天台不错,去想学天台,禅宗也不错,去参参禅,密宗也不错,你就会搞乱了。其实你在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契入了,没有一样不通,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是样样都通达。要紧的是要专,不能杂修,杂修就不能成就,专修就容易成就。所以这一部经就通一切经,佛法的真相、佛法的事实确实是如是,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因此古来的大德,虽然彼此修学的经论、方法不相同,但是彼此都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没有毁谤的,只有赞叹。我们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到达的目的地是相同的,我们的方向是相同的、目标是相同的,只是我们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彼此都赞叹。不像现代,现代赞叹的少,毁谤的多,都是自己赞叹自己,去毁谤别人,这是很大的错误,这是对于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才会产生。理论的依据,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第三个段落,「明宗」,这一段是给我们讲修学的纲领。前面理论依据的事实我们了解了,我们有信心,我们非常向往,但是要怎样才能达到?这就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给我们讲修学的方法。「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径」,要是重要,径就是途径,宗旨就是修行最重要的一条路。「会体枢机」,枢机是比喻,「会」是什么?是契入,体就是心性,就是实相。禅宗标榜的是明心见性,会体就是契会心性,心性是本体、是理体,万事万物之体,就是前面讲的实相。如何能够契入,如何能够体会?枢即是最重要的关键,他是用这两个字做比喻。枢,现在我们在美国看的门,跟我们中国从前做的门不是一样做法,这里这个枢已经看不到了。从前我们中国的门,枢机就是这个门,它是这样做法,底下是两个槽,这个门才可以开关,这个叫枢机。现在外国的门不是这个做法,做得比我们简单,这个是比较麻烦一点。这就是说门户里头最重要的一部分,他用这个来比喻。机是机关,从前弩弓,就是箭,一次可以射好几支箭的弩弓的机关,那个叫机。这都是比喻它的重要,就是明心见性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比喻这个意思。
「而万行之纲领」,纲领也是比喻。纲是网之纲,打鱼用的网前面那个总的绳索,总绳那个叫纲,抓住纲,这个网才能够张开。领是衣服的领子,衣服我们拿到领子,这个衣服就很顺畅。这就是讲,这是衣服、网里头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称它作纲领。枢机、纲领都是比喻,比喻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这是比喻。「故体后应须辨宗」,辨体之后,必须要把修学的纲领,最重要修学的方法一定要介绍出来。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像前面所讲的心性、理体,我们才有希望能够达到、能够证实。这一段是介绍宗的意思,就是宗的定义。
「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这一句是总纲领,把这部经里面讲的修行方法一语道破。是以「信、愿、持名」,持名也叫行,信、愿、行,这三条是这部经里的所讲的修行的纲领。「非信不足启愿」,启是开启,也就是生起的意思,你没有信心,你的愿怎么会生得出来?所以,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必须对于西方极乐世界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你真正相信,相信什么?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真有,这不是假的,我们想去的心才能够生得起来。「非愿不足导行」,行是讲修行,去做。你要没有愿,强烈的意愿,你怎么肯去行?行就是念佛。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意愿,你佛才念得好,才念得有效果。我们常常听到念佛人念了几年,愈念愈没有信心,愈念愈退转,不想念了。原因在什么地方?原因都发生在信有问题,叫半信半疑。愿也有问题,又想去,又舍不得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很留恋,那问题来了,他当然不能产生效果。所以要有真信切愿,念佛才有效果。
「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这一段如果没有这一句,它的意思就不圆满,有这个就圆满了。你真正念佛,刚才讲了,念佛有效果,什么效果?满你的愿。现前的愿望是一心不乱,你得清净心,烦恼没有了,智慧增长,这是现在的愿。现在的愿,你不求也得到,求能得到,不求还是得到,这是效果,念佛会得这个效果。将来的愿,阿弥陀佛一定接引你往生,满所愿。你见到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所信的也证明了,证明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真有,不是假有。确实是事实,是存在的。
「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在这部《阿弥陀经》当中,《阿弥陀经》经文不长,要从字数上来说它是一部小经,可是从义理上来说,它跟《大方广佛华严经》无二无别。那就是最大的经典,那就不是小经了。所以古人称它为「小本华严」,只是在文字上有多少不同,在义理、境界上完全没有差别;换句话说,就是《华严经》的浓缩。经中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先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帮助我们生起信心。陈是陈说,就是说明,依报是那个世界的物质环境,正报是讲那个世界的人事环境,这就是把整个极乐世界都包括了,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为我们说明。我们信心从哪里生出来?从佛跟我们所说的话是真实语。《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假;「实语者」,实就不虚;「如语者」,如是所说跟事实完全相符,所谓说的是不增不减,没有夸张,也没有说漏掉,这叫如语;不诳语、不妄语,这是决定没有假话,决定不欺骗众生。我们对于佛的话深信不疑,所以佛为我们介绍,我们信得过他。
他在这部经上语气讲得非常肯定,「有世界名为极乐」,有,非常肯定,「有佛号阿弥陀」,用两个有。所以蕅益大师取个别号叫「西有道人」,这就是西方真有,他那个「有」就是从《弥陀经》上这两个有来的。他相信佛的话,西方世界确实有。说实在话,他也把这两个「有」真正证实了,在前面我已经把这个消息跟诸位透露出来了。他对于莲池大师、对于幽谿的赞叹,实在讲他自己也是莲池、幽谿同类的人物,不在他们之下,那个味道都透露出来。这就是他是真正证实,真正亲见了,西方极乐世界亲自见到。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东晋时代庐山慧远大师,是净土宗第一代祖师,他的传记里面记载,他在一生当中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是在打坐定中见到的,这是亲见的,所见到的状况跟佛在经上讲的完全相同。慧远大师那个时候所依据的是《无量寿经》,因为《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净土经典在中国翻译最早的是《无量寿经》,他所见的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他三次见到,他从来没有给别人说过。一直到他往生的时候他才告诉大家,他说西方净土我已经很熟了,我见了好多次,现在又现前,我应该要去了。就从远公大师这个例子,在我们想象,像蕅益、幽谿跟莲池大师必定有这个境界,就是人虽然还没有往生,西方净土确实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所以他的语气非常肯定。
「次劝发愿以导行」,像佛在这部经上讲的「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像这些话在本经里面说过三次。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勉我们,劝勉我们应当要发愿,要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要问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四种利益,第一种利益是寿命长久,无量寿。我们这个世间寿命太短,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时间不够用,办大事业一定要长寿,西方世界无量寿。所以成佛,你看释迦牟尼佛讲,成佛在我们娑婆世界需要多长时间?要三个阿僧祇劫,这个时间太长了。但是西方世界的人无量寿,他无量寿,对他来讲三个阿僧祇劫不算什么,那时间不长。譬如我们人的寿命算一百岁,成个佛要多少时间?三天,那还算什么!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这个原因,我们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第二个好处是见佛。佛是最好的老师,真的是全知全能。我们在这个世间遇一个善知识很不容易,纵然是个善知识,他为我们讲的东西跟佛相比那还差得远,所以佛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亲近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第二个好处。第三个好处是闻法。在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的六尘说法,我们闻法的时间几乎不中断,这是任何一个世界所没有的。西方世界闻法没有中断,所以他不会退转,他只有进步,不会退步。第四个好处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同学好,朋友好,哪些人做朋友?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同学、是同参道友。跟这些人天天在一起,你怎么会堕落?怎么会退步?有这四种好处,你要是想通了,那你就会下决心非去不可。这四种好处,娑婆世界一个都找不到。所以这是劝我们要发愿,一定要去。
第三段,「示持名以径登不退」,示是开示、是指示、是展示,就是教给我们,你想去了,真正发了心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要修什么法门才能去?念佛。就是这一句佛号,所以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一句阿弥陀佛恐怕不行,恐怕力量不够,这太简单、太容易,三岁小孩都会念,这就能到西方世界,一生就能成得了佛吗?你要这么怀疑,那就错过了,那真叫大错特错,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我在去年讲《无量寿经》跟诸位讲过,跟大家分析过。这句佛号要怎么个念法?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把念佛的方法教给我们。念佛要净念,着重在「净」字,怎样才做到净?我心里面有妄想就不净,心里面有杂念就不净,心里面有怀疑就不净。要用清净心去念,所以不怀疑、不夹杂这才叫净。底下是「相继」,相继就是不中断。所以要记住,不怀疑、不夹杂、不中断,这就成功了。
念的方法,大声念、小声念、默念都可以,你怎么样念得舒服,你就用什么方法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净念,这是不变的一个原则。你念六个字也好,念四个字也好,都可以,这部经里面讲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南无」,南无两个字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就是皈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也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如果真正决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学莲池大师,恭敬客气话不要了,就念四个字。所以莲池大师自己念佛是念四个字,教别人是念六个字。人家问他为什么你教别人念六个字,自己念四个字?他说我自己这一生当中决定求往生,所以客套都省掉了。我教别人,别人未必想生极乐世界,加个皈依,恭敬、客气一点,跟阿弥陀佛结个缘,是这个意思。所以,看看你是念四个字还是念六个字,自己决定。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