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长阿含经新译 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
2014/9/3   热度:536
白话文:长阿含经新译 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 (六)转轮圣王修行经{七} 大意: 此经叙述如游行经里所说的「自炽燃,炽燃于法,切勿炽燃于他。自皈依,皈依于法,不皈依于他」。教人须修四念处观。 为说明其义,而举出过去世中,名叫坚固念之王(是一位转轮圣王)。王具有七宝,修持正法,以治邦国。不过大王虽具有七宝及正法,但日久生变,他所拥有的金轮宝却忽然离去,致轮王终于舍王位而出家去修行。 其次说明七转轮王之展转相承(正法时)。到了第七转轮王之时,因不如法治,渐生恶法,成为灭劫。其中叙说因轮王将财宝误施与盗贼,到后来想将盗贼付诸刑罚,以断盗根。然而却带来贫穷,终致盗贼、兵杖、杀害等相继而起。加之,四万岁之人寿也短缩为万岁、千岁、百岁。更有甚者,后世很可能缩至十岁。其原国就是因为世上没有修十善之人,反而唯行十恶(像法时至末法时)之故,又说刀兵劫后,渐次而人若修十善的话,人寿就会由十岁而至四万岁,更会延长至于八万岁。不过人寿虽延至八万岁,但八万岁之初尚有九种病(寒,热、饥、渴、大便、小便、欲、饕餮、老)。到这时,弥勒佛会出现于世,其弟子之数,有无数千万之多。如释尊的弟子为释子一样,弥勒(慈氏)佛之弟子也叫做慈子。时有名叫儴伽之轮王,在位时,善能布施一切,然后舍位而出家去修行,而得道果。最后佛陀说比丘之具戒,以及成就四禅,行四无量心,观四圣谛。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对于诸比丘演说自炽然(以自己为洲)的炽然法,不于他而炽然,自归依,而不于他归依,而教他们应修学四念处观。为了说明其理,而借过去世的转轮圣王的七宝具足,而修正法,而治国家之事。其次为依其金轮宝忽然不现,而去出家修行,而述示七转轮王之展转相承等事。如在正法时,到了七转轮王,则不能如法而治,渐渐的生起恶法,而成为减劫。所谓轮王,曾以财宝布施给贼,后则刑罚其贼,欲断盗根,却而引来了贫穷,盗贼、兵杖、杀害等,却陆续不断,尤有甚者,四万岁的人寿,乃短缩而为万岁,而为千岁,而为百岁,最后可能会减为十岁。这都是世上无人修十善,只有十恶之横行。刀兵劫之后,如渐次有人行十善的话,就会由于人寿十岁而渐增,而至于四万岁,更延长而为八万岁,然而还是逃不过九种病。此时弥勒佛乃出现于世,弟子会有算不尽之多,弟子都如世尊之弟子为释子那样,弥勒佛的弟子均名叫慈子,这时七宝具足的轮王-儴伽,会舍弃其一切,而出家去修行。最后并说比丘之具戒,成就四禅,行持四无量心,观察四圣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摩罗酰搜(搜为国,摩罗楼国为摩竭陀国中的一城名),在其人间游行,和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们,渐次而到达此摩楼国(城市)。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应当要自炽燃(要以自己为海中之洲),要炽燃于法(以法为洲、为依),勿他炽燃(不可以其它为洲)。应当要自归依,而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不可归依于其余的,指邪法)。为甚么比丘当以自己为炽燃,当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呢?于是(因为),一位比丘,乃须内身身观(观察自身为不净),要精勤而没有懈怠,要忆念不忘,以便除去世间的贪忧。其次为外身身观、内外身身观(观察外境的一切都为不净,内身外境的一切均为不净),而精勤无懈怠,忆念而不忘,以便除去对于世间上的贪忧。对于受、意、法之观察(观受是苦,观心为无常,观法为无我),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一位比丘,须要以自己为炽燃(洲),要炽燃于法(依于正法,如依洲),不他炽燃(不要依其它为洲)。要自归依,归依于法,不他归依(不要归依于他,指邪法)。 像如是的行者的话,则魔不能娆害他(魔为麻罗之简语,译为障,凡障佛道的均为是恶魔),功德会与日俱增。为甚么 呢?在往昔过去久远的世间里,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坚固念,为剎帝利水浇头种(王之登基,须举行以海水灌其顶的仪式,才正式为国王)。他为一位转轮圣王,领有四天下。这时,国王乃能自在的以正法去治世,去化世。人中殊胜的七宝都具足:第一为金轮宝,第二为白象宝,第三为绀马宝,第四为神珠宝,第五为玉女宝,第六为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也有千子之具足,都是勇健雄猛的王子。国王因此,能伏怨敬,都不用兵仗,自然的天下都得太平。然而坚固念王久治世间后,在于那个时候,其金轮宝即在于虚空中忽离其本处。这时典轮的人,就速往告白于国王而说:『大王!当知!现在金轮宝忽离于本处了。』这时,坚固王听后,自念而说:我曾经在于先宿耆旧之处听过如下之事:如果转轮王轮宝移到他处的话,其王的寿命就未几(不多了)。我现在已享受过人中的福乐,应该更加方便(努力用功),以便得以享受天上的福乐,应该要立太子去领统四天下,另外封一都邑给下发师,叫他剃下我的须发,然后服三法衣去出家修道为妙。 这时,坚固念玉就命令太子而告诉他说:『你知道吗?我曾经从先宿耆旧之处听过:如果转轮圣王的金轮离开本处的话,王的寿命就已不多了。我现在已享受过人中的福乐了,应该要更加方便,以便迁受于天福才对。因此,我现在欲剃除须发,欲服三法衣去出家学道。现在将四天下委付给你,你就应该自己勉力,要存心体恤民物才是。』这时,太子受王的教训后,那时,坚周念王就剃除须发,穿三种法衣,出家去修道。 这时,国王出家过七天后,那个金轮宝就忽然不现,那位典轮的人就去报告国王而说:『大王!当知!现在金轮宝已忽然不现了。」那时国王很不悦,就往诣坚固念王之处,到达后,白王说:「父王!当知!现在金轮宝已忽然不现了。」这时,坚固念王对其王子说,『你不可怀忧,不可不悦。此金轮宝并不是你的父王所产制的。你只要勤行圣王的正法就是了。如行正法后,在于十五月月满之时,用香汤沐浴,然后被婇女围遶之下,升上正法殿之上,那个时候金轮神宝就会自然的出现。轮有千幅,其光色都具足,可说是天匠所造的,并不是世间所有的。」 王之子白其父王说:『转轮圣王的正法是如何?应当要怎样去实行呢?』王告诉其子说:『当依于法,要立法而具法。要恭敬尊重,观察其法,要以法为首,要守护其正法。其次,应当要用法去诲诸婇女,又应以法护视教诫诸王子,以及大臣、群僚、百官,和诸人民、沙门、婆罗门,下至于禽兽、都应该要护视。』 又告诉其子说:『其次,在你的国土境内所有的沙门、婆罗门当中,如有履行清真,功德具足,精进不懈,离去憍慢,忍辱仁爱,在于闲处独自修习,独自于止息,独到于涅槃的,而自除其贪欲,化导他人除去贪欲,自除其瞋恚,化导他人除去瞋恚,自除其愚痴,化导他人除去愚痴。处在于污染之世,而不被染,在于恶世,而不作恶,居于愚而不愚,可着执而不去执着,可住而不住,可居而不居(这几句均一样的提示行道之人不被一切所污染,不同污入流)。其身行都质直,口言也质直,意念也质直。身行清净,口言清净,意念清净,正命清净,仁慧无厌,衣食知足,持钵而乞食,以福荫众生。有如是的人的话,你就应当常常去拜谒,随时去谘问如下之事:凡所修之行,到底是以甚么为善?甚么为恶?甚么为之犯?甚么叫做不犯?甚么人可以亲近?甚么人不可以去亲近?甚么事可以作?甚么事不可以作?施行甚么法,才能长夜受乐?你谘问了后,就用你的意去观察,应该要行的就去行,应该舍弃的就舍弃。国内如有孤老之人的话,就应该去拯给他,有贫穷困劣的人如来求助于你的话,就千万不可违逆他。国家既有的旧法,你不可以把它改易,这就是转轮圣王所修行之法,你当奉行!』」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这时,转轮圣王受父王之教言后,就如说去修持履行。后来,在于十五日月满之时,以香汤沐浴,然后升在高殿上,被婇女所围遶之时,自然的,轮宝乃忽现在于其前。轮有千辐,光色都具足,为天匠所造,并不是世间所有的。乃为真金所成,轮径有一丈四尺之大。这时,转轮王默自念言:『我曾经从先宿耆旧之处听过,如剎帝利王以水浇于其头上之种(正式灌顶为王),在于十五日月满之时,以香汤沐浴,然后升上宝殿上,被婇女围遶之时,自然的,有金轮之忽现于前。其轮有千辐,光色都具足,为天匠所造的,并不是世间所有的,是真金所成的,轮径有一丈四尺之大,此则名叫转轮圣王。而现在此轮宝之出现,是否是这种道理的灵验呢?现在我宁可试一试此轮宝为是。』 这时,转轮王就召集四种军兵,向金轮宝,而偏露自己的右臂,右膝着在于地, 又用右手去摩扪金轮,而对它说:『尔向东方,如法而运转,不可违逆常则。』金轮就向东而转。这时,王则率领四兵,随从在其后面,金轮宝之前,有四神在引导,轮所休住之处,王就止其驾。那时,东方的诸小国王看见大王之来临,就用全钵去盛银粟,用银钵去盛金粟,趣至于王所,礼拜后白王说:『善来!大王!现在这东方的土地都丰乐,人民炽盛,其志性都仁和,都慈孝忠顺,唯愿圣王,能在于此,以便治正!我们当会为您的给使,在您的左右,承受所应当做的!』这时,转轮大王对诸小王说:『止!上!诸位贤者!你们则为供养我,但当以正法去治国,不可使有偏枉,不可使国内有非法的行为,这样做,就名叫做我之所治的了。」 那时,诸小国王听此教言后,就从大王巡行诸国,而至于东海之表。其次,乃向南方、西方、北方而行,都随在金轮之后而行。所至之处,当地的诸国王都各献其国土,都一如东方的诸小国之比类。这时,转轮王既随金轮,周行于四海,都以王道去开化,去安慰庶民,然后,已还回其本国。这时,金轮宝就在于宫门上的虚空中而住。当时的转轮王乃踊跃而说:『此金轮宝确实为我的瑞兆,我现在为正真正铭的转轮圣王了。』这叫做金轮宝成就。 那位转轮王久治世间后,当时,金轮宝就在于空中忽离其本处,其典轮的人就速往白王而说:『大王!当知!现在金轮宝,忽然离开其本处了。』这时,大王听后就自念而说:我曾经在于先宿耆旧之处听过,如转轮圣王的轮宝移迁其处的话,大王的寿数就不多了。我现在已享受过人中的福乐,宜应更加方便,以便享受天上的福乐,当立太子去统领四天下,另外封一都邑给与下发之师,令他为我除下须发,而服三法衣,出家去修道。 这时,国王就命太子,而告诉他说:『你知道吗?我曾经从先宿耆旧之处听过:如转轮圣王的金轮宝离开其本处的话,王寿就不多了。我现在已享过人中的福乐,当设方便,以便迁受天乐。现在欲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去修道,因此,将四天下委付于你,你就宜自努力,存恤民物。」那时,太子受王的教令后,国王就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去修道。这时,国王出家经过七天后,其金轮宝就忽然不现,典金轮的人就去向国王报告说:『大王!当知!现在金轮宝乃忽然不现。』这时国王听后,并不以为忧,也并不往问其父王之意。这时,其父王就忽然命终。 自此以前,六位转轮王都皆展转相承,都以正法治世,唯有这位国王乃自用其自己的方法去治国,并不继承旧法,其政治就得不到太平,天下就皆怨诉,国土就损减,人民也就自然的凋落。这时,有一位婆罗门大臣到国王之处,白国王说:『大王!当知!现在国土损减,人民凋落,展转而为不如往常之时。大王!现在国内有好多有知识的人,他们都聪明博达,明自古今之事,也备知(完全知道)先王治政的方法。为甚么不命令他们集体报到,以便请问他们所知的呢?他们自会将所知的回答于国王您的。』这时,国王就召集群臣,问其先王治政之道。这时,诸位有智的大臣,都具以实答。国王听他们的话,即行旧政,用正法去护世。然而仍然还不能拯济孤老之人,也不及于下穷的人。 这时,国内的人民,展转而至于贫困,就逐至于相互侵夺,盗贼就这样的滋甚(产生好多的盗贼)。官员就伺察盗贼所得的财物,就将他带至于国王之处而白王说:『此人作贼,愿国王惩治他!』王就问而说:『你实在作贼吗?』回答说:『实在作贼!因为我乃贫穷饥饿,不能自存,因此之故,而沦入为贼的。』这时,国王就出库中之物,去供给他,而告诉他说:『你可以用此财物去供养你的父母,并且可以愍恤亲族,自今已后,千万不可再作贼!』其余的人乃展转传闻,有人作贼的,国王则给他财宝。于是,而有人又行劫盗他人之物,又被有司的人伺察其所得,也将他带至于王所而白王说:『此人为贼!愿王惩治他!』王又问说:『你实在作贼吗?』回答说:『实在作过贼!因为我乃贫穷饥饿,不能自存,因此之故,而为沦入为贼耳。』这时,国王又出库内的财物供给于他,又告诉他说:『你可以用这些财物去供养你的父母,并可以去愍恤亲族,从今以后,不可再作贼!』 又有人听说有作贼的人,国王就给他财宝,于是而又有人行那劫盗他物之事。又被有司所伺察其所得,也将其带至王所,而白王说:『此人为贼!愿大王惩治他!』王又问说:『你实在为贼吗?』回答说:『实在的!因为我乃贫穷饥饿,不能自存,因此之故,才沦入为贼耳。』这时国王思念说:『最初作贼的人,我察见他为贫穷,才与财宝给他,以为这样做,就能止息贼盔之滋生。然而其余的人听到此消息后,就展转而更相效,使盗贼一天一天的滋大起来,像如是的话,乃为没有休止的一天。我现在宁可以杻械加在他的身上,令在街巷行走,然后将他载出城外,在旷野之处处刑他,以便警诫后人之有作贼者!』 这时,国王就敕令其左右,使他们去收系贼徒,而击鼓唱令,遍行诸街巷之后,就把他载出于城外,处刑在于旷野。国人就因此而都知道那些作贼的人,都被国王所收系,便令他遍行于街巷,处刑在于旷野之处。这时,人们都展转自相谈论而说:『我们假如作贼的话,也当会受如是的果报,和他并没有不同(会被示众后处死)。』于是,国人为了自己的防护之故,就造兵杖、刀剑、弓矢,致于迭相残害,或者劫掠强夺。由于此国王以来,始有贫穷,有贫穷的人之后,始有劫盗,有劫盗之后,始有兵杖、有兵杖之后,始有杀害,有杀害后,则颜色会憔悴,寿命会短促。这时,人间的正寿为四万岁,其后就转少,寿数为二万岁。然而在其众生里,虽然有全寿的,但是也有夭折的,有苦的,也有乐的。那些有苦的众生,便会生起邪YIN、贪取之心,而多设方便,图谋他人所有的人物。这时,众生乃因贫穷躬而劫盗,致有兵杖之杀害等事,都展转而更滋甚,人命就转减,寿命为一万岁。』 寿命一万岁之时,众生又一再的相互劫盗,而被有司所伺察而抓到,就将其带到王所而白王说:『此人为贼,愿王惩治他!』国王问说:『你实在作贼吗?』回答说:『我并不作贼。』就这样的便在于大众当中故意打妄语。这时,那些众生实在是因为贫穷之故,便会去行劫盗的,由于劫盗之故,便会有了刀兵,由于有了刀兵之故,便会有了杀害,由于有了杀害之故,便会有了贪取、邪YIN,由于有了贪取、邪YIN之故,便会有了妄语,有了妄语之故,其寿命就会转减,而至于千岁。在寿命千岁之时,便有口的三恶行,始出于此世间。第一就是两舌。第二就是恶口,第三就是绮语。此三恶业乃展转而炽盛, 因此,人寿便会稍减,而至于五百岁。人寿五百岁之时,众生又有三恶行之生起,第一就是非法而YIN,第二就是非法而贪,第三就是邪见。此三恶业乃展转而炽盛,人寿也就因之而稍减而为三百、二百,像我现在的时人那样,乃至为人寿一百岁,都少有超出于百岁,大多数都是减的为多(活不到一百岁的为多。) 像如是的展转而作恶不止,其寿命也就愈为稍减,而当至于人寿十岁。人寿十岁之时的人,女人出生五个月(南传为五年,可能南传的年数为正确),便行出嫁。那个时候世间的酥油、石蜜(砂糖)、黑石蜜(盐)等诸甘美味,已不再听到其名,那些粳粮、禾稻都便成草莠。缯、绢、锦、绫、劫贝、自氎,如现世的这些名贵的衣服,那时均不显现,都织麄毛缕,作为最好的衣服了。这时,在此地上乃多生荆棘,蚊、虻、蝇、虱、蛇、蚖、蜂、蛆等毒虫,乃非常的多。那些金、银、琉璃、珠玑、名宝,都尽没于地,唯有瓦石砂砾出现在于地上。 当于那时,众生之类,乃永不再听闻十善之名,唯有十恶充满在于世间。这时,因为没有善法之名,那些人有甚么因由得以修学善行呢?这时候,众生们能作极恶之事,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忠不义、反逆无道的人,便会得到他人的尊敬,有如现在之能修善行,能孝养父母、敬顺师长、忠信怀义、顺道修行的人便会得到他人的尊敬那样。那时,众生都多修十恶,多堕于恶道。众生相见之时,就常欲相杀,犹如猎师看到群鹿那样。这时,这里的土地上,都多有沟坑,多有溪涧深谷,土地旷大而人却希少,往来都非常的恐惧。那时,当会有刀兵劫之起,手里所执的草木,均成为是戈鉾,在于七日当中,展转而相害。 这时候,那些有智的人,都远逃而入于丛林,都依倚在于坑坎,在七天当中,都怀着怖畏之心,而发慈善之言:『你不要害我!我也不会害你!』唯有食草木之子,以存生命而已。经过七天后,就从山林出来。这时,还有生存的人,就得以相见,就欢喜而庆贺说:『你不死呢?你不死呢?』好像父母唯生有一子,久别之后再得相见之时那样,欢喜的不得了!那些人就这样的各怀欢喜,迭相庆贺,然后推问其家庭的状况,而知其家的亲属死亡的为多。又在于七天当中,都因丧事而悲泣号咷,啼哭相向。经过七天后,又在于七天当中共相庆贺,娱乐欢喜,就自念而说:『我们积恶弥广,因此之故,才会遭遇这种灾难,亲族都死亡,家属都覆没,现在应该少共修善。到底应该修习甚么善业为是呢?应当不要杀生!』 那时,众生都尽怀慈心,都不相残害,于是,众生的色寿就转增,其十岁的,就增为二十岁。增长为二十岁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由于少修善行,不相残害之故,寿命乃能延长而至于二十岁,现在宁可更增少善为是。到底要修学那一种善呢?现在已不杀生,就应当不窃盗。由于已修不偷盗的缘故,别寿命就延长而至于四十岁。增至四十岁之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乃由于少修善业,而得以延长寿命,现在宁可更增少善为妙。到底那一种可以修习呢?应当修习不邪YIN。于是,那些人都均不邪YIN,其寿命就延长而为八十岁。 增长为八十岁之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乃由于少修善业之故,寿命才能得以延长,现在宁可更增少善。到底那一种善可修呢?应当要修学不妄语为妙。于是,他们就这样的都不妄语,寿命也就因此而延长至于一百六十岁。一百六十岁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由于少修善业之故,寿命才能得以延长,我现在宁可更增少善。到底那一种善可修学呢?当应不两舌。于是,他们都均不两舌,寿命也就延长而至于三百二十岁。三百二十岁之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乃由于少修善业之故,得以延长寿命、现在宁可更增少善。到底那一种善可修呢?应当要修习不恶口。于是,他们都均不恶口,寿命也就得以延长而至于六百四十岁。 寿命六百四十岁之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乃由于修习善业之故,寿命才能得以延长,现在宁可更增少善为妙。到底要修习一种善呢?应当修习不绮语。于是,他们就尽修不绮语,由于不绮语之故,寿命就得以延长而至于二千岁。二千岁的寿命之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由于修习善业之故,寿命才得以延长,现在宁可更增少善为妙。到底要修习那一种好呢?应当要修不悭贪。于是,他们都均不悭贪,而行布施,寿命也就因此而延长至于五千岁。五千岁之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乃由于修善之故,寿命才能得以延长,现在宁可更增少善为妙。到底要修那种善业呢?应当要不嫉妒,要慈心修善。于是,他们均不嫉妒,都以慈心而修善,其寿命也就因此而延长至于万岁。 寿命万岁之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乃由于修善之故,寿命才能得以延长,现在宁可更增少善为妙。到底那一种可修呢?应当要修学正见,而不生颠倒为是。于是,他们都去行持正见,而致于不颠倒,其寿命就延长至于二万岁。寿命二万岁之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乃由于修善之故,寿命才能得以延长,现在宁可更增少善为妙。到底有甚么善可修呢?应当要灭除三不善之法。第一就是非法而YIN,第二就是非法而贪,第三就是邪见。于是,那些人就尽灭三不善之法,其寿命也就延长而至于四万岁。寿命四万岁之时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们乃由修善之故,寿命才能得以延长,现在宁可更增少善为妙。到底要修何善呢?应当要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为是。于是,他们就开始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因此,其寿命就延长而至于八万岁。 寿命八万岁之时的人,女人则到了五百岁时才会嫁人。那时,人类当会有九种病,第一就是寒,第二就是热,第三就是饥,第四就是渴,第五就是大便,第六就是小便,第七就是欲,第八就是饕餮,第九就是老。那个时候的大地都坦然平整,并没有沟坑、丘墟、荆棘,也没有蚊、虻、蛇、蚖、毒虫,瓦石、砂砾都变成琉璃,人民很炽盛,五谷都非常的平贱(多而价钱便宜),可说是丰乐极了!这时,当会起八万大城,村与城都邻接,鸡之鸣声都相互可以听到。当在那个时候,会有佛陀之降世,名号为弥勒(慈氏,名阿逸多,译为无能胜,为后继释迦世尊的佛陀。通常都说他现在为补处的菩萨),为如来,至真(应供)、等正觉,佛陀应有的十号都具足,都如现在的如来之十号具足那样。他会在于诸天、释、梵、魔、或者是魔天、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当中,以自身而作证。证悟成道后,他当会说法,所说之法,则最初所说的也是善,中与下(后)所说之语也是善(始终都说善妙之法),义味都具足,而教人净修梵行。有如我今天的说法那样,上中下(初中后),均为是真正,义味都具足,都教人清净其梵行。他的众弟子有无数的千万(算不尽之多),有如我现在的弟子之数百那样。那个时候,人民称呼他的弟子之号,都叫做慈子,如我的弟子都号曰释子那样。 那时,有一位国王,名叫儴伽,为剎帝利正式以水浇头(灌顶即位)之种的转轮圣王,为典四天下(统治四天下),都以正法去治国,并没有人不降伏的。也是具足七宝的圣王,所谓第一为金轮宝,第二为白象宝,第三为绀马宝,第四为神珠宝,第五为玉女宝,第六为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王也有千子,都勇猛雄烈,能抵却外敌!那时四方都敬顺,都不加兵仗,而自然的太平。那个时候,圣王乃建大宝幢(以宝珠庄严的竿幡)其围为十六寻(一寻为八尺),直上的高度为千寻,有千种的杂色,在严饰其幢。幢有百觚(梭角),觚有百枝,都是以宝缕织成的,而用众宝间厕(交杂在其中间)。于是(经过一段时间之时),圣王乃将此宝幢废弃,将此宝幢的宝物处理后,就布施给与沙门、婆罗门,和国内的贫穷之人,然后剃除须发,穿服三法衣,去出家学道,而修无上之行。在用功修行后,终于在现法当中自身作证,所谓: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之身的了。」 佛陀并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应当勤修善行,由于勤修善行之故,则寿命会延长,颜色会增益,会安隐快乐,财宝丰饶,威力也会具足。犹如诸王之顺行转轮圣王的旧法,则寿命会延长,颜色会增益,而得安隐快乐,财宝丰益,威力都具足那样。比丘也是如是,也应当修习善法,则寿命会延长,颜色会增益,而得安隐快乐,财宝丰饶,威力也会具足。」 怎样叫做比丘之寿命延长呢?像如是的比丘,乃修习欲定(欲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所谓修习欲定勤行成就之神足),而精勤不懈,灭行成就,以便修成神足。也修习精进定(精进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所谓修习精进定勤行成就之神足),修习意定(意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所谓修习意定勤行成就的神足),修习思惟定(思惟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所谓修习思惟定勤行成就的神足),都精勤不懈,灭行成就,以便修习神足,就叫做比丘之寿命延长(修习欲定、精进定、意定、思惟定,就是修习四神足,而得神通威德)。甚么叫做比丘之颜色增益呢?于是(像如是的),比丘之戒律具足,而成就威仪,看见有些小罪之时,也会生大怖畏。都均等而学习诸戒,学到周满备悉,就叫做比丘之颜色增益。甚么叫做比丘之安隐快乐呢?于是(像如是的)比丘,乃断除YIN欲,离开不善之法,有觉、有观(摄心而调和气息),由于离(寂然不迷不乱)而生的喜、乐,而行第一禅(离生喜乐地)。其次,再进而除弃此觉与观,内信而欢喜,敛心于专一,而为无觉无观,由于定而生的喜与乐,而行第二禅(定生喜乐地)。其次,再进而舍弃此种喜悦,而守护其心,而专心不乱,向知身乐,为贤圣所求,而护念其妙乐,而行第三禅(离喜妙乐地)。其次,再进而舍灭苦乐,先除忧喜,而为不苦不乐,而护念清净,而行第四禅(舍念清净地),就叫做比丘的安隐快乐。 甚么叫做比丘之财宝丰饶呢?于是(像如是的),比丘乃修习慈心,其慈心遍满一方,遍满于其余的地方也是如是,而至于周遍广普,都没有二样而无量(都同样的以慈心遍满而无量)。除弃了众结恨,心已没有嫉恶,而静默慈柔,以自娱乐(慈无量心)。悲、喜、舍之心,也是同于慈心那样的无量(慈悲喜舍为四无量心),这叫做比丘之财宝丰饶。甚么叫做比丘之威力具足呢?于是(像如是的),比丘乃如实而知苦圣谛(唯为圣智所知),对于集谛、尽(灭)谛、道谛,也同样的如实而知(如实而知道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这叫做比丘之威力具足。」 佛陀最后垂告诸比丘们说:「我现在遍观诸有威力的众生,都不能超过魔之力,然而漏尽(烦恼灭尽)的比丘之力,乃能胜那魔力的!」 那时,诸比丘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六完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