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长阿含经新译 四 阇尼沙经


2014/9/3    热度:398   

  白话文:长阿含经新译 四 阇尼沙经

  四)阇尼沙经{五}

  大意:

  经中叙述佛陀对于十二大臣之预言,说他们命终后,得不还果(三果),五十余人得一来果(二果),五百人得预流果(初果)等事。又对于十六大国之民众之命终后,都授与记莂(预言成道之事),唯独摩竭国之人,即不蒙其授记(不另预言记莂)。阿难因此而替那些人向佛请愿,请佛授与他们之记莂。

  佛陀后入那伽城乞食,食后在一树下冥想这些人之事。是时有位鬼神-阇尼沙出现于佛前,他自我介绍,说他自己本为国王,后为优婆塞,深信佛陀,供养佛陀,专心念佛,命终之后,转生为毘沙门天(多闻天)的太子,名叫阇尼沙。佛陀将此事说给阿难知晓。佛陀并说那位鬼神已得须陀洹果(预流果,初果)。

  其次是以阇尼沙神所说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大意谓:梵童子对于忉利诸天(三十三天,第二层天),以大梵天王之化身自居,现身于虚空中,记莂与如来的弟子以及摩竭陀国之优婆塞等人。又说如来之善能分别解脱四念处(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七定具(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四神足(集定断行具神足、心定断行具神足、精进断行具神足、我定断行具神足)。同时说因修四神足之故,自己得以变化三十三身。最后就如来的最正觉之授与。而开三径路(为达喜乐而开三种径路,经文详)。梵童子之三十三化身之说,可说就是观世音菩萨之三十三应身之渊源。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曾对十二大臣记说(预言),说他们命终之后,能得不还果(三果罗汉),五十余人能得一来果(二果),五百人能得预流果(初果)。对于十六大国的民众之命终后,会如何,都预言不遗,唯独对于摩竭陀国中的一些人,并不蒙受记别(不另预言)。阿难乃替他们向佛请愿。佛陀后人那伽城乞食,在一树下冥想其事时,有位鬼神-阇尼沙,出现于佛前,自我介绍他曾为国王,后为优婆塞,深信佛陀、供养佛陀,专心念佛陀,命终后转生为毘沙门天(多闻天)的太子,名叫阇尼沙。佛陀说此事给阿难知道,而记那位鬼神已得须陀洹果(初果)。其次是以阇尼沙神所说的方式记录下来的,大意是:梵童子对于忉利诸天(三十三天,第二层天),以大梵天王之化身自居,现身于虚空中,而记别佛的弟子,及摩竭陀国的优婆塞等人。又说佛之善能分别解说四念处(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七定具(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四神足(集定断行具神足、心定断行具神足、精进断行具神足、我定断行具神足)。同时说明由于修四神足之故,自己得以变化三十三身。最后就佛之最正觉之授与,而开三径路(为达喜乐,而开三种路径,译文详)。

  (此经之题解,以及下面诸经的大意,均录自劣述长阿含的单行本。)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那提(那伽村,靠近于牛角娑罗林),住在于揵稚住处(以炼瓦建筑的房屋),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都俱在。

  那时,尊者阿难,在静室中打坐,他默自思念而说:甚奇!甚特!如来曾授与人记别(记别预言弟子们死后往生何处,乃至证果等事),乃多所饶益给众生。如那位伽伽罗大臣命终之后,如来乃预先为之记别,说此人命终之后,已断五下分结(身见、戒禁取见、疑惑、贪欲、瞋恚),即在于天上,取入灭度(涅槃),不再来此世间(不还果,在于色界天解脱)。第二之迦陵伽,第三之毗伽陀,第四之伽利输,第五之遮楼,第六之婆耶楼,第七之婆头楼,第八之薮婆头,第九之他利舍妙,第十之薮达梨舍妙,第十一之耶输,第十二之耶输多楼,这些诸大臣等人之命终后之事,佛陀也为他们记别,说他们命终之后,因断五下分结,就在于天上,而取入于涅槃,不再来此世间受生。又有其余的五十人命终后之事,佛陀也为他们记别。说他们断除三结(身见、戒禁取见、疑),其YIN、怒、痴(贪瞋痴)也已微薄,而得斯陀含(一来,二果),只要再一次来此世间,便会尽诸苦际(解脱生死苦恼)。又有五百人命终后之事,佛陀也为他们记别,说他们的三结已尽,而得须陀洹(预流,初果),不会再堕于恶趣,极七往返(最多七次往来于人天)后,就必定能尽苦际。有佛陀的弟子,在处处(到处)命终后之事,佛陀都为他们记别,说他们当中的某人,会生于某某地方,某某又会生于某某之处。那些住在于鸯伽国、摩竭陀国、迦尸国(位于摩竭陀国的西边)、居萨罗国(拘萨罗,位于中印度的北部,和上列之摩竭陀当为强国之一)、拔祇国(跋耆,隔恒河,在摩竭陀国之北)、末罗国(位于拔祇国之北,以佛陀入灭之拘尸那城为首都)、支提国(在迦尸国之西,以憍赏弥城为首都)、拔沙国(跋磋,在支提国之南)、居楼国(拘留,恒河上流西岸,现在之德里)、般阇罗国(般遮罗,隔恒河,位于居楼之东)、颇漯波国(阿说迦)、阿般提国、婆磋国、苏罗娑国(位于盐牟那河西岸,北邻婆磋,以末土罗为其都城)、干陀罗国(占五河地方,旁遮普的西北,以咀叉始罗为首都)、剑并沙国(在印度河西岸,干陀罗之西南,首都为堕罗钵底。以上为典型的十六大国,依经典而有多少的不同名称,南传即只列十国之名)当中,所谓十六大国里,如有人命终的话,佛陀都悉皆为他们记别。就中,摩竭陀国的人,均为是王的族姓,为国王所亲任的,然而有人命终的话,佛陀却不为他们记别。

  那时,阿难在于静室起来,到了世尊之处,以头面礼拜在佛陀的双足下,然后退坐在一边,而白佛说:「我刚才在于静室时,乃默白思念如下之事:甚奇!甚特!佛陀都授与人的记别,多所饶益于众人。那些十六大国里面,如果有人命终的话,佛陀都受记于他,唯有摩竭陀国的人们,乃为国王所亲任的,如有命终的人的话,独不承蒙佛陀的受记。唯愿世尊!当为他们受记!唯愿世尊!当为他们记别!如能饶益一切众生的话,天人就能得以安隐的!再说,佛陀乃在于摩竭陀国的国内得道成佛的,而其国人命终之后,却独不受记与他们。唯愿世尊您!当为他们记别!唯愿世尊您!当为他授记!又摩竭陀国的缾沙王(频婆沙罗,译为影胜,有力的护法的一国王),乃归依而为优婆塞(近事男,在家学佛,亲近奉事三宝的弟子,四众之一)。王乃笃信佛陀您,都恭设很多的供养,然后才命终,国人都由于此王的信仰深固之故,有好多人乃起信解,而晓得供养三宝,然而现在,如来却不为他授记。唯愿世尊!当应记别于他,以饶益于众生,使天人都能得到安隐!」那时,阿难为了摩竭陀国的国人,而劝请世尊后,就从其座起,礼拜佛陀后,离开现场。

  那个时候,世尊乃着衣持钵,进入那伽城(那提)去乞食后,到了大林的地方,坐在于一树下,在那里思惟摩竭陀国的国人命终之后的往生之处。在这时候,离开佛陀不远的地方,有一位鬼神,自称自已的名,而白世尊说:「我是阇尼沙!我的名叫做阇尼沙!」(译为人仙、胜威,频婆娑罗王死后,生在于毘沙门天宫)。

  佛陀说:「你到底是为了甚么事,而自称自己的名叫做阇尼沙呢?你到底是由于何种法,自己以妙言而称说你已得见道呢?」(从于佛道,而现垂迹)。阇尼沙回答说:「我并不是其余之处的人。我本来为人的国王,在于如来之法中,为一优婆塞。我乃专心一意的念佛,而取于命终(虔信三宝,至于死亡),因此之故,得生为毘沙门天王(北方的多闻天)的太子。自从为天的太子以来,都恒常的照明诸法,而得须陀洹(入流,初果),已不会再堕于恶道,在于七生中,都常为名叫阇尼沙。」

  这时,世尊在于大林之处,随宜而住后,就诣于那陀揵稚处(那提市郊的炼瓦的房屋)。回到其屋后,乃就座而坐,而告诉一位比丘说:「你持我的声(传我的话),去叫阿难来。」那位比丘回答说:「唯然!」就承受佛令,去叫阿难来。

  阿难就随时报到,到了世尊之处,以头面礼拜佛陀的双足,然后住在于一边,他白佛说:「现在观察如来您的颜色,乃胜于平常之时,诸根(眼等六根)都非常的寂定。到底是安住于何等的思惟,容色才会这样的胜于平常呢?」

  那时,世尊告诉阿难说:「你曾经为了摩竭陀国的国人,而来到我处,请愿为他们授记,然后离去。我就在于随后,着衣持钵,进入于那罗城(那提城)去乞食,乞食之事完毕之后,就到大林,坐在于一树下,正在思惟摩竭陀国的国人之命终后的生处。这时,离开我不远的地方,有一位鬼神,自称自己的名,而白我说:『我叫做阇尼沙!我叫做阇尼沙!』阿难!你曾经听过那位阇尼沙的名吗?」阿难白佛说:「未曾听过的。现在听到其名,乃生怖畏,衣毛都为之倒竖起来。世尊!这位鬼神必定有大威德,因此之故,名叫阇尼沙吧!」

  佛陀说:「我刚才问他:『你到底是依于甚么法,自己以妙言,而称说已见道呢?』阇尼沙说:『我并不是在于其余之处,不依在于其余之法。我往昔之时,乃为人王,而为世尊的弟子,由于笃信心而为优婆塞,专心一意的念佛,然后在命终之时,作为毗沙门天王的太子,而得须陀洹(预流,初果),已不会再堕于恶趣,极七往返(最多来回转生于人天各七次),就能尽诸苦际。在于七生当中,都常名叫阇尼沙。有一个时候,世尊在于大林中的一树下而坐,我在那时乘天上的千辐的宝车,有了少少的事缘,欲诣于毘楼勒天王(增长天王,居南方)时,遥见世尊在于一树下,颜貌很端正,诸根都寂定,譬如深渊,非常的澄净清明那样。我看见之后,就自念而说:我现在宁可往问世尊,有关于摩竭陀国人之有命终之人的话,当会转生于何处之事。』又有一时,

  毘沙门天王,曾亲自在于大众当中,说偈而说:

  我等不自忆过去所更事今遭遇世尊寿命得增益

  (我们自己不能忆念自己的过去世所更生过之事。而现在由于遭遇世尊的缘故,寿命都得以增益。)

  又有一时,忉利天的诸天们,由于一些少事缘,而聚集在于一处。那时,四天王则各当其位而坐,提帝赖咤(持国天),在于东方而坐,其面即向于西方,帝释天正在他的前面。毗楼勒天(增长天)在于南方而坐,其面向于北方,帝释天就在于他的前面。毗楼博叉天王(广目天)在于西方而坐,其面向于东,帝释天则在于他的前面。毗沙门天王(多闻天)在于北方而坐,其面向于南,帝释天在于他的前面。这时,四天王都先坐定后,然后我才坐下来。又有其余的诸大神天,他们均为是从前曾在于佛所,净修梵行,而在这里命终,而生在于忉利天,而增益诸天,而受天的五福的。所谓第一就是天寿,第二就是天色,第三就是天的名称,第四就是天乐,第五就是天的威德。这时,诸忉利天,都踊跃欢喜而说:能增益诸天众,而减损阿须伦众!那个时候,释提桓因(帝释天)知道忉利天的诸天众,都具有欢喜心,就作偈而说:

  忉利诸天人帝释相娱乐礼敬于如来最上法之王

  诸天受影福寿色名乐威于佛修梵行故来生此间

  复有诸天人光色甚巍巍佛智慧弟子生此复殊胜

  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乐礼敬于如来最上法之王

  (忉利天的诸天人们,都和帝释我,互相得娱乐,都礼敬于如来,礼敬于最上之法之王〔如来为法王〕。诸天们均为是受佛的教化的影响,而具有了天福、天色、天名称、天乐、天威的五福。都在于佛所修持梵行,因此之故,才来生到于此天上之间的。)

  (又有诸天人,他们的光色都非常的巍巍〔高大〕。佛陀的有智慧的弟子,生在于这里,又为殊胜的了。忉利天的诸天们,以及释提桓因我,都思惟此事,而自乐,而礼敬于如来,礼教于最上的法之王!)

  阇尼沙神又说:『切利天的诸天们会聚集在于法堂(善法堂)的所以(原因),就是要共议思惟,观察称量,而有所教令的,然后乃敕教于四天王。四天王受教后,就各当位而坐。坐后不久之时,有一大异光,普照于四方。这时忉利天的诸天们看见此异光后,都大大的惊愕而说:现今的此异光,是否将会有甚么怪异呢?其余的大神天之有威德的,也皆惊怖而说:现在此异光,将会有甚么怪异呢?这时,大梵天王即化作一位童子,其头上有五角之髻,立在于天众的上面的虚空中。其颜貌乃很端正,乃超绝于众。其身为紫金色,会遮蔽诸天之光。这时,忉利天的天

  众,也不起迎,也不恭敬,又不请其坐下。当时,梵童子就随所诣之座而坐,坐后即生欣悦。其欣悦的情景,乃譬如剎帝利之用水浇其头之种(以水灌顶,正式登基为王的仪式),而登王位时,会踊跃欢喜那样。他坐下不久之时,又自变化其身,作为童子之像,其头上有五角之髻,在于大众的上面的虚空中坐下,譬如大力士之坐在安座,嶷然不动那样。乃作偈颂而说:

  调伏无上尊教世生明处大明演明法梵行无等侣

  使清净众生生于净妙天

  (调伏〔调御丈夫,指佛能调伏众生〕的无上尊,乃教导世间的众生,生起光明之处。大明〔明行足,指佛智慧光明,行遍一切〕能演说光明之法,其梵行乃没有人能相匹等侣的。能使众生得清净,而往生于净妙之天!)

  当时,梵童子说此偈后,告诉忉利天们说:『凡是其有音声的,如具有了五种的清净的话,才能名叫梵声(大梵天王所出的罄音)。那五种呢?第一就是其音为正直,第二就是其音为和雅,第三就是其音为清彻,第四就是其音为深满,第五就是周遍远闻。具有了此五种音,才能名叫梵音。我现在要再说,你们要善听!如来的弟子当中,出身在摩竭陀国的优婆塞(在家虔信的弟子),有的在其命终之后,得证阿那含果(不还,三果),有的得证斯陀含果(一来,二果),有的得证须陀洹果(预流,初果),有的往生于他化自在天(第六天),有的往生于化自在天(第五天),有的生于兜率天(知足天,第四天)、焰摩天(时分天,第三天)、忉利天(三十三天,第二天)、四天王天(第一天)。有的转生为剎帝利(王族)、婆罗门(净裔,神职)、居士(长者)、大家(有力势的人),而享五欲自然的。这时梵童子,又用偈颂而说:

  摩竭优婆塞诸有命终者八万四千人吾闻俱得道

  成就须陀洹不复堕恶趣俱乘平正路得道能救济

  此等群生类功德所扶持智慧舍恩爱惭愧离欺妄

  于彼诸天众梵童记如是言得须陀洹诸天皆欢喜

  (摩竭陀国的优婆塞当中,诸有命终的人,有八万四千人,我都听说均为已得道,而成就须陀渲〔入圣人之流,初果〕,不再会堕入于诸恶趣了。都乘着平正之路,而得道,而能救济。像这些众生之类的,都是功德所扶持的。都有智慧,而舍弃恩爱,有惭愧而离开欺妄的。对于那些诸天众,梵童子的我,乃忆记如是。我说他们都得须陀洹果,诸天们都非常的欢喜。)

  这时,毘沙门(多闻)天王听此偈后,欢喜而说:世尊出现在世间,而演说真实之法,甚奇!甚特!乃为未曾有之事!我本来不知道如来出现于世间,演说如是之法。在于未来世当中,当会又有佛陀说如是之法,而能使忉利天的诸天们发欢喜心!

  这时,梵童子告诉毘沙门天王说:『你为甚么缘故,而作此言呢?你为甚么说:如来出现于世间演说如是之法,为甚奇!甚特!为未曾有之事呢?如来乃以方便力,而说善与不善。虽具足而说法,而无所得,说空的净法,乃有所得。此法乃为微妙之法,有如醍醐味(五味中的最上之味)哩!』

  当时,梵童子又告诉忉利天的诸天们说:『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当会更为你们说。如来、至真(真正究竟证悟者,应供),乃善能分别而说四念处。那四种呢?第一就是内身之身观(观身不净),都精勤而不懈,专念而不忘,而除弃世间的贪爱。对于外身之身观(一切世上万物)也是一样,也是精勤而不懈,专念而不忘,而除弃世上的贪忧。对于内外身之观察,也都同样的精勤而不懈,专念而不忘,而除弃世上的贪爱。对于受、意(心)、法的观察,也是一样的精勤而不懈,专念而不忘,而除弃世上的贪忧。对于内身的观察后,而生他身之智。内自观受后(观受是苦),而生他受智。内自观意后(观心无常),而生他意智(他心智)。内自观法后(观法无我),而生他法智。这就是如来之善能分别而说四念处。

  又次,诸天!你们要善听!我当会更为你们说如来的善能分别说的七定具(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等七种修学正定的资粮)。那七种呢?所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这就是如来的善能分别说之七定具。

  又次,诸天们!如来乃善能分别而说四神足(为神通之成就圆满所须要的四道,也就是四种禅定),那四种呢?第一就是欲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的神足。欲为希向喜乐,修习诸法,如无乐欲之心,就不能达成,如有乐欲,就所愿都能达成,所谓欲如意足),第二就是精进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精进就是专心观察真理,并没有间杂。修习诸法如没有精进的话,就不能达成,如有精进,则所愿均能完成,所谓精进如意足),第三就是意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意就是念,也就是专念于其境,一心正住。如不能至于一心专念的话,就不能观法,如能一心,即所愿皆得,所谓意-念如意足),第四就是思惟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思惟就是思惟真理,心不驰散,修习诸法时,如能思惟的话,就所愿均能达成,假如不思惟的话,就不能完成,所谓思惟如意足),这叫做如来善能分别而说四神足。

  又告诉诸天们说:『过去的诸沙门、婆罗门,能用无数的方便,而显现无量的神足(种种的神通),都是由于四神足所起的;正使当来的沙门、婆罗门之能用无数的方便,而显现无量的神足的话,也是均由于四神足所起的;如今现在的沙门、婆罗门之能用无数的方便,而显现无量的神足的话,也都是由于四神足所起的。』这时,梵童子即变化自己的形体为三十三身,而一一都和三十三天的天神们同坐,而告诉他们说:『你现在看见我的神变力吗?』回答说:『唯然!已见。』梵童子说:『我也同样的修习四种神足之故,才能如是的作无数的变化。』

  这时,三十三天的诸天们,都各作如是之念:现在梵童子独在于我之坐,而说此话,而那位梵童子之一化身(变化之身),如一发语时,其余的所化之身,也同时发出其语音;一位化身如默然的话,其余的化身也同样的默然。

  这时,那位梵童子还摄神足(收拾其神通),而处在于帝释之座,然后告诉忉利天的诸天们说:『我现在当应说,你们要善听!如来、至真,乃自己用自己之力,而开辟三条径路(欲完成喜乐而开的路径),而自致于成就正觉的,那三种呢?或者有一种众生,亲近于贪欲,习于不善之行。那个人后来亲近于善知识,而得以

  听闻法言,而法法成就(体得真实之法,成就真实之法)。于是,而离欲,而舍弃不善之行,而得欢喜心,而恬然快乐。又在于其快乐之中,再生大喜。有如有人之舍弃麄食,而餐具有百味之饭,食后充足,又求胜者那样。修行的人,像如是的离不善之法,得欢喜快乐,又在于其快乐之中,再生大喜那样。这就是如来乃以自己之力,去开辟的初径路,而成就最正觉。

  又有众生,多于瞋恚,不舍弃其身口意的恶业。那个人后来遇到善知识,得以听闻法言,法法成就(体得而成就真实之法),而离开身的恶行,离开口与意的恶行,而生欢喜心,而恬然快乐,又在于其快乐当中,再生大喜。有如人之舍弃麄食,而餐具有百味之饭,食后充足,而又求其胜的那样。修行的人,像如是的离开不善之法,而得欢喜快乐,又在于其快乐当中,再生大喜,这就是如来所开辟的第二径路。

  又有众生,为愚冥无智,并不识知善恶,不能如实而知苦、集、尽(灭)、道。那个人后来遇到善知识,得以听闻法言,而法法成就(体得成就真实之法),而识知善与不善,而能如实而知苦、集、尽(灭)、道,而舍弃不善之行,而生欢喜心,恬然快乐,又在于其快乐当中,再生大喜。有如人之舍弃麄食,而餐具有百味之饭,食后充足,再求其胜的那样。修行的人,像如是的离不善之法,而得欢喜快乐,又在于其快乐当中,再生大喜,这就是如来所开的第三条径路。』

  这时,梵童子在忉利天上说此正法,毘沙门天王又为其眷属说此正法,阇尼沙神又在于佛前说此正法,世尊又为阿难说此正法,阿难又为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此正法。

  这时,阿难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五完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