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法师:唯识札记 唯识法相问答


2014/9/3    热度:243   

惟贤法师:唯识札记 唯识法相问答

 

  问: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

  答: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事,此因果缘起不离于心。佛法重点是指出心灵的修养,达到心灵净化,证得解脱。无论大小显密,尽管修法不同,但都不能超越此中心。

  唯识法相之重要:第一,有六经十一论的根据,有完整而精密的系统。第二,以因明立论,富有逻辑性,不落于空虚玄谈,有文化底蕴和科学头脑的人,会深感兴趣,明白佛法确是伟大的真理。

  问:谈唯识是否拨开物质?

  答:谈唯识不拨有本质尘(又名疏所缘缘,即外在物质),但此本质尘亦由本识(阿赖耶)种子之所变,种子随业力而现行。识变不离因缘,非上帝生,非如主观,客观唯心论所说,片面而不可靠。

  问:何谓唯识?

  答:唯者,遮止义,简别离心之实有不变的外境,此外境非有。识者,指八识及心所,表显此心识非无。以外境如幻非实故,内心存在而相续不断故。既破人我执,又破法我执,而建立无我的真空智。

  问:何谓法相?

  答:法的定义:持存自性,轨范他解。此范围较广,无论具体的、抽象的,言论上可以言说的,思想上可以思想的,事物上之有无,皆称为法。

  相有三义:相貌、义相、体相。

  1. 相貌:眼能见,同时意识能了别之色,如显色、形色、表色等。

  2. 义相:意识上能了解之相,谓意识所分别、思维、判断。此为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所取之相(第七末那识为隐微之我相)。意识所了宽广,末那唯执我,故简略。

  3. 体相:最单纯实体之感觉,只适用于前五识,非第六意识。

  在三境中,相貌、体相,通于性境;义相,通于带质境,独影境。

  法相者,即所知一切法之相貌,义相乃至体相。所知即是被知,能知谓人类及其他动物心灵的能了知作用。

  问:唯识与法相的关系怎样?

  答:太虚大师说:“法相示唯识之所现,而唯识所现即一切法相;唯识立法相之所宗,故法相必宗唯识”。法相纷呈,不离识变,能所主次分明,故简言之:“唯识必摄法相,法相必宗唯识”,这是弥勒瑜伽学的真义。

  问:唯识讲识变,变的定义如何?

  答:这种变,不是戏法上的变,而是有因果规律的变。

  1. 讲变不离识体,三能变中,第八识为异熟能变,第七识为思量能变,前六识为了别能变。

  2. 能变的根本原因是种子,即含藏在阿赖耶识中能生起有漏无漏诸法的潜伏功能(染种和净种)。

  3. 种子分两类,即等流种和异熟种。善、恶、无记三性的因,产生三性的果,性质不杂乱,平等流类,故名等流。异熟种亦称业种,由善恶业力熏,成为感果的助力(增上缘),异类而熟,故名异熟种。印顺法师谓等流种为质料因,异熟种为组合因。

  等流种又称名言种子,由第六意识能诠表义理的名句文所熏成名表义名言;由前七识缘境所熏成名显境名言。前者成为见分种子,后者为相分种子。

  4. 种子遇缘生起现行(种生现);现行复熏成种子(现熏种)为同时因果,未遇缘时,种子一类相续,为异时因果。

  5. 以上种现生熏为因能变。八识体生时,缘境生起见相二分(见分是能认识的作用,相分是所认识的影相),名为果能变,以识体为种子所生果故。

  6. 因能变又名因缘变、生变;果能变又名变现变,缘变。

  《成唯识论》云:

  “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根身,外变器界;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

  这段论文,包括了因能变和果能变两义。简释如下:

  因能变:业种→识种→大种(内:根身;外:器界)

  果能变:识体→见分→相分

  依现代物理科学讲,能与质可以互变,即能力变成物质,物质也可转化成能力,唯识学的种现生熏,可以此比例,做出正确认识。

  问:五蕴中的色蕴,百法论第三类中的色法,其定义和内容怎样?

  答:依正义讲,色以质碍为义。但依广义讲,色法包括:1. 有见有对;2. 有见无对;3. 无见无对三类。

  此三类又摄在十一种色法(五根、六尘中)。

  第十一尘法处所摄色,实为意识所取色,为眼等所不能见,如化学上之电子、原子、基本粒子;天文学家所推想之宇宙之类等。

  法处所摄色有五种:1. 极略色,谓分析有质之实色至极微处故名;2. 极迥色,谓推测虚空明暗等无质之色,至极远处难为达见者故名;3. 定所引色,谓禅定所变现之色声香味等境;4. 受所引色,又名无表色,谓受戒时动作上言语上受感动而得成戒体故名。5. 遍计所执色,谓于意识假想上虚妄计度执为实有,如执我相法相,执有神我及创造世界之上帝等。

  问:何谓唯识中道?

  答:唯识中道,依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相建立。此三相包括世出世间,染、净、有为无为诸法,实为佛教完整的宇宙观。

  1. 遍计执:谓义相之颠倒妄相,如我相、法相、常相、断灭相等。

  2. 依他起:依因缘和合所起之有为相(相对性的)。

  3. 圆成实:谓证得二空所显的圆满成就真实不变之体相,亦名真如法性(绝对性的)。

  此三相中,遍计非有,依他幻有,圆成实胜义有,亦有亦空(即妙有真空),非空非有(即依他,圆成非空,遍计非有),是名中道,亦即诸法的实相。

  问:何为唯识之行?

  答:若能通达万法皆不离识,依多闻熏习,缘法义为境,以四种寻思(名、义、自性、差别),四如实智(如实了达四种寻思),渐修五重唯识观(遣虚存实、舍滥留纯、摄末归本、隐劣显胜、遣相证性),登地破执,广行四摄六度大菩萨行,历十地而至金刚道,断二执、破二障、证二空,入究竟位,圆成佛果。

  复次,破我执法执,证唯识性(即圆成实、真如),决非知见狭小而欲速(一身即成就)者之所能为。若我、法执未断而恣谈成佛,则当知是魔。若我执、法执已破,则佛且不言成,何迟速之有?行菩萨道,是真菩萨,必勇猛精进,得大无畏,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不问劫之长短,究竟圆满菩提,能证所证,俱无所得。观音、地藏、弥勒之愿行,大心之士,应如是学。

  2003年8月地藏菩萨圣诞日

-----------------------------------------------------------------------------------------------------------------

更多惟贤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