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的信仰-播布海东


2014/9/3    热度:417   

观音信仰起自印度,随着大乘佛教传到中亚,流布中国。在中国融汇于传统文化而发扬光大,又从中国播及海东。朝鲜半岛与中国一衣带水,相邻交往,佛教方面僧人经像往还均极多,但其佛教仍有自身鲜明特特色。自高句丽、新罗三国鼎立之时,中国佛教已传入。百济佛教遗品有定林寺石造五重塔、丈六石佛与瑞山郡摩崖石佛等。统一新罗后百余年佛教达于最盛,净土信仰自7世纪文武王时代流行,弥陀、观音、弥勒信仰均盛极一时。百济佛教传入日本为开创性作用,而此时净土信仰亦对日本奈良、平安时代净土教颇有影响。新罗佛教遗迹中7、8世纪景德王时所造佛国寺与石窟庵(751-775)很著名,特别是庆州石窟庵,可以说是朝鲜佛教艺术的代表。主尊佛像为圆雕式,而环绕主佛有石壁浮雕,十一面观音即为浮雕环像作品之一,造像安详平静,神态与身姿均自然端丽,与中国造像极为相似,明显体现其渊源风格及高超技艺。净土与密宗多面观音信仰在朝鲜半岛都有确切体现。高丽光宗时期(949-975)在京畿道开丰郡曾创建有一座观音寺。此寺因其后岩洞中有二尊观世音像而得名。寺前还有七重石塔,虽然后世诸殿堂、庵室多有毁颓,但大殿与七重石塔仍然存在,古雅纯朴。岩洞之中二躯石雕观音像,一为坐像,头戴宝冠,胸腕腰臂处皆戴钏镯、佩珠环,面相温和优美,颇具唐代观音风貌。另一躯观音则为立像。中国唐武宗会昌灭法后,佛典散失,高丽存籍较多,四明沙门与吴越王钱俶均求得《开宝藏》与辽《契丹藏》,最后雕成《高丽藏》版大藏经,在佛教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观音信仰的经典也得到广播传扬。朝鲜半岛的寺殿经像与中国交流很多,高丽佛画写经均很受重视,高丽佛画实为其绘画的代表,许多泥金彩色的观音图是以唐宋的水月观音画为蓝本摹写。现存东京浅草寺的慧虚《杨柳观音》、元至治三年(1323)款的杨柳观音、至大二年(1309)款式的西方三圣像中,观音绘制纤细精丽,工致不苟,视觉效果十分出色。尤其是杨柳观音,造型端庄,神情娴雅,海中涌出莲花珍宝,身上纱透明可鉴,全图设色富丽沉稳,确为佳作。禅僧普愚入元,曾朝礼普陀山。高丽曾奉宋、辽及元朝年号,因而有些题款辽、元年号作品,实为高丽铸绘之像。如辽统和二十六年铭、统和二十八年金铜观音坐像与立像,实际均是高丽作品。其工艺精湛,三叶宝冠、简略衣纹及覆仰莲座等造型特点近日本佛像而异于辽代作品。署为元天历三年也有铁铸观音菩萨像。
  日本与中国、朝鲜、韩国的佛教信仰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佛教经朝鲜半岛岛传入日本,千余年来,佛教在日本居主体文化地位,深受民众与贵族的崇敬,并传承延续,绵绵不绝。日本自古就有观音信仰,曾有一种传说述及观音源起:有一对小兄弟名为早离与即离,父母双亡,被恶人抛至一荒岛,饥饿将死,他们却能从容对待,消除怨恨,发誓再能为人,一定要不许助那些与自己同样受欺骗、饥饿等痛苦,同样不幸的人,终于转生成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扶桑略记》述为,推古天皇(公元592-628在位)曾敕刻沈水香木的观世音菩萨。日本历史上失去佛教发展的重要人物圣德太子(574-622)曾在法隆寺梦殿、四天王寺安置观音像,奈良朝圣武天皇及光明皇后笃信佛教,全国分立尼寺安置观世音像。为太子之病祈愿,造像观世音177尊,写观观音经177卷。造不空羂索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等像。法隆寺、东大寺的建筑雕塑代表了日本奈良时代最高水平。法隆寺东院是在圣德太子旧宅斑鸠宫址上建成,梦殿相当东院的正堂。殿内救世观音是著名的日本国宝中的名品,具有高度艺术造诣与特点,其双手捧宝珠之立姿,桃形的项光屏后,挺直的身板及体侧的垂带,都体现出中国六朝造像风姿与日本匠师再创造的特点。法隆寺百济观音手中提着净瓶,本雕造成,其头身比例达于八比一,因而体态细长扁平,面容高雅,此像传为百济人所造,实际是飞鸟的佳作,但仍映像出中国南朝造像的风貌。梦殿观音、百济观音等像被尊为“推古(天皇)三观音”。大宝藏殿内梦违观音冠上化佛显要,身体舒展,因做恶梦时祈此观音会成好梦而得名。西园金堂现代曾经火灾,西壁的阿弥陀净土图线条锐利刚劲,色晕神采倍增,观音、大势至菩萨富丽堂皇。东大寺的法华堂原即是供奉不空羂过观音的羂索堂,其本尊不空羂索观音及其胁侍梵天,帝释天、四天王与二王为夹苎造成,即用生漆与麻布在塑成的泥胎上加工后脱胎而成,胁侍日天、月天及吉祥天、执金刚则是塑成。三头洋臂的不空羂索观音丰满的面容、健壮的体魄与整齐的衣着体现了理想的美与崇高、宝冠璎珞体现了工艺的清粹。日天、月天则体态柔美而神情庄重静谧。平安朝受盛唐影响极大,遣唐使入唐求学,留学生使观世音信仰的经典及塑像纷纷入日,据《流记资财帐》载,法隆寺有九面观音像从唐请来。日本天胜宝注年即唐天宝十三年(754),鉴真携白旃檀千手观音像一尊赴日,东渡后主持建成唐招提寺,其金堂本尊卢舍那佛夹苎像左右为木心干漆的千手观音与药师如来。观世音菩萨受普遍崇信,据《日江户宝录》,舟车者多供观音,或就珍木以刻宝相,谓佑平安。车船供观音以保平安,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俗。江户时代,基督教传入日本而推广,幕府视为危险的邪教而禁止。当时的信徒为避害而将圣母马利亚的形象,塑成了观世音菩萨之像而尊奉,这种观音像保护了当时的基督教徒,并一直流传下来,称为“马利亚观音”,至今仍有信拜,基督视为圣母,佛教徒则视为观音,此为宗教传播史上的一段佳话。12-14世纪的镰仓时代,日本佛教艺术受宋代影响,重源曾三次入宋,重建东大寺山门与开山堂,还有兵库县净土寺净土堂等,雕塑家快庆造了净土堂阿弥陀三减像,面貌姿态都极为写实。日本观音信仰也随净土信仰而发展。其中阿弥陀佛与二十五菩萨的圣众来迎像十分流行。日本的净土图中不似中国多画有莲花化生、九品往生的图景,而是强调《观无量寿经》所说,持念佛法门信众临终时弥陀佛与大菩萨前来迎接,产生了特有的一种形象与图式。如西福寺藏镰仓后期当麻曼荼罗的来迎图,还有知恩院藏同期(13世纪后半叶)的阿弥陀二十五菩萨来迎图。阿弥陀与众多菩萨乘着云头,从天而降下,构图是斜线而非对称,往生者的僧人经几上放着应属《法华经》的经卷,因构图与画法都具很强的速度感而有“快来迎图”之称。高野山有志八幡讲所藏的《圣众来迎图》,京都三千院中有来迎观音的造像。这种图式实际上反映了由惠心僧都导的日本特有之净土往生思想。禅宗系的水墨画中,来自中国的白衣观音图也被大量仿制,影响颇大。
  观音信仰还传到了南亚与欧美。南亚一带,自古与中国文化关联密切。越南僧陈太宗学禅归国,弥陀净土与观世音菩萨法门得以弘传,现今供寿观音的越南寺庙很多。缅甸自古出产玉佛之像,其地观音信仰亦很流行。唐宋以来,南海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由于华人来往,能救海难的观音菩萨亦流行于这些国家。近现代佛教也传入了欧美,观音信仰不仅在一些佛教寺院里弘传,而且在大学与研究机构及博物馆中得到重视,学者对观音信仰以至造像图画等作出杰出的研究。
                    (文/《说不尽的观世音》 张总)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