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与生命相约 第四部分 5.烦恼习气
2014/9/3   热度:250
一行禅师:与生命相约 第四部分 5.烦恼习气 《胜妙独处偈》的开头一句是"慎莫念过去"。"念过去"的意思是为已经发生和消失的事物而懊丧。过去美好的事物消失了,现在已无从追寻,我们为此而懊丧。佛陀对这一句偈子是这样解释的:"有人作如是思惟,过去色如何,过去受如何,过去想如何,过去行如何,过去识如何,若思惟是事,心生执着,不肯放舍,是谓念过去。" 佛陀教导我们,不应当追念过去,因为过去已不复存在。若迷失于对过去的思忆当中,我们就失去了现在。生命只存在于当下。失去了当下就是失去了生命。佛陀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必须告别过去,以便我们可以回归当下。回归当下就是同生命相接触。 在我们的意识中,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我们追忆过去、生活在过去的意象当中呢?这种力量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烦恼习气(梵文:Samyojana,结使。)即由行心所构成的,它们产生于我们内心,并且将我们障缚住。我们所见、所闻、所嗅、所味、所触、所意,都会增长我们的习气,诸如贪爱、烦躁、愤怒、散乱、恐惧、多疑等等。习气植根于我们每个人意识的深处。 习气会影响到我们的意识和日常行为。它们促使我们思惟、言谈,甚至做一些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由于它们是以这种方式来驱使我们,所以它们又被称作"结使",因为它们以种种方式把我们束缚起来。 人的习气,通常提到的有九种:贪爱、嗔恨、骄慢、愚痴、见取见、执着、疑心、嫉妒和自私。其中,最基本的习气就是无明,即丧失了觉照,其它所有的习气都是由此而来。尽管有九种习气,由于贪爱总是被列于首位,所以,常常用它来代表所有习气。在《摩诃迦旃延跋地罗帝偈经》中,迦旃延比丘解释道:"我的朋友们,何谓住于过去?有人这样思惟:'过去我的眼睛如彼,我的眼睛所触之色如彼',这样一想,他就被贪爱所束缚。有了贪爱就有了渴求。这渴求之感受就使他执着于过去。" 迦旃延的解释可能会使我们这样认为:使人执着于过去的唯一习气就是贪爱。但是,迦旃延所指的贪爱,实际上代表了所有的习气嗔恨、疑心、嫉妒,等等。所有这些都束缚着我们,使我们执着于过去。有时我们只要一听到某人的名字(他过去冤枉了我们),我们的习气马上就会自动地把我们拖回过去,并由此又重新体验过去那种痛苦烦恼。过去是一个储藏室,既有痛苦的记忆,也有幸福的回忆。执着于过去就是对现在的麻木无知。当然要放下过去、回 归当下是不容易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挡住我们内心的习气力量。我们必须学会改变自己的习气,这样我们才能够自如地专注于当下。
----------------------------------------------------------------------------------------------------------------- 更多一行禅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