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四章 止恶行善


2014/9/3    热度:307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四章 止恶行善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YIN。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上章赞叹头陀苦行的殊胜,这第四章主要是劝人止恶行善。“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世人之行为,可善亦可恶,虽举十事,亦能引申到做任何事,利益众生的是善事,反之便成为恶行。众生者,曾经历无量生死,轮回不息;又是集众缘所生,从五蕴(色、受、想、行、识)之众缘和合而成。于娑婆世界,要成佛作祖或自甘堕落,关键在于我们身口意三业,它可为善又可作恶,一念之差,便在六道循环,其实它的本性空寂,善与恶,尽在人为!我们可以把此十种事做成十善事。

  “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十事包括身口意三业,身业即身之所作;口业即口之所语;意业即意之所思。“身三者,杀、盗、YIN”,何谓杀?是对有生命的动物,断其性命。分有三品,杀人为上品,大罪也,杀畜生为中品,杀虫蚁等为下品。杀又分自杀、教他杀与见杀随喜三类。作为高等动物之人类,看见一切动物,应起怜悯心,要爱护它,给它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佛回向。

  盗说的是物各有主,未得物主同意,不管东西多少,即使取去一针一线,所谓不与取者,是为盗也。五戒之中,有人认为盗戒比较容易持,实际上,盗戒既细且广,归纳起来,约有八种:一、公开劫取,二、暗中窃取,三、花言骗取,四、以势强取,五、诉讼巧取,六、威吓胁取,七、借物不还,八、应税不纳。大家要牢记,不要认为是小恶而为之,小小积累起来,就会变成多多,对不义或不净之财物,更不能擅自拿走。

  YIN是于男女之间行不净行。出家人要断YIN,没有男女性关系。在家受持的是不邪YIN,遵从一夫一妻制,禁非配偶间行YIN,但也要有节制,为了脱生死,超越三界,一定要断YIN。欲界有爱,有YIN,所以有六道轮回,怎样能脱离生死?也就是说,先要断其根,若YIN念不除,禅定修得最好,虽有大智慧,都是魔业,无怪乎《楞严经》说:YIN是生死的根本。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口有四恶,两舌而言,是喜欢讲两边话,挑拨离间,使两方都得不到安乐,严重的话,更可以一言丧邦;恶口,是粗犷咒骂,说伤害对方的坏话;妄言即是谎言,有不老实之小妄语,又有未证谓证之大妄语,能破坏僧众之和合;绮语包括一切无意义的轻浮语。有些人顺口开河,讲话很随便,无惭无愧,还为自己的口业去辩护,要想一想,你的一句话,会带给人多少烦恼与伤害。保持口业清净,话到口边要停一停,尽可能守口如瓶,隐人之恶,扬人之善,没有利益的事就不要讲了。

  “意三者,嫉、恚、痴。”嫉是妒嫉,他人胜于我,便怀有冷漠、排斥等心;恚就是瞋恚,怨恨之意,对我不利者,即憎恨愤怒;痴是愚痴,由于不明事理,不分真假,不知利害,生起种种邪见。

  “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若不跟随佛陀教导,如法地去做,上述十事,是十恶行,令众生不断做业,在生之时,招惹烦恼,障碍自己之修养及道德行持,死后招来轮回六道之苦果。“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就是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口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意不贪、不瞋、不痴。这样转恶行善,犹如反掌,必须好好去实践。诸位同学,要有个认识,十善业是我们学佛的地基,万丈高楼,从地基而建,假使没有五戒十善的基础,人格达不到,想要成佛,根本不可能,都是纸上谈兵。太虚大师说:“仰止于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以学佛之前导,就是先行十善。

  叮咛语:

  这里点出的十恶行,是不顺圣道,其实这十恶行,也不利社稷,不利个人人格修养,必须去除。试问一个没有品德修养的人,会受人欢迎爱戴吗?而一个不受人欢迎的人,他个人的前途和人际关系,又会好吗?所以去十恶,实是自利利他的修持;行十善,于现在世,即得安乐无忧。

-----------------------------------------------------------------------------------------------------------------

更多衍慈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