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净宗法语大观 第五编 净土资粮——行门 三、持戒修福


2014/9/3    热度:889   

净宗法语大观_大安法师_DOC版下载

大安法师:净宗法语大观 第五编 净土资粮——行门 三、持戒修福
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译 文

  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应当修行三福:一者孝敬赡养父母,恭敬奉事老师长辈,心地慈悲,不杀生命,修行十善业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二者求受奉持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种种戒律,对细小的威仪戒也殷重奉持;三者发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深信世出世间苦乐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劝导策进众生修行念佛法门。以上三福的修行,就叫作净业,这是三世诸佛成就净业的正因。
【按】

  净业三福乃释尊无问自说,具涵一代时教之法要,融通净土与圣道,为净宗的广泛弘传以及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功德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①。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

注 释

  ①五无间业:造作堕入五无间地狱的恶业。五无间是:一、受苦无间;二、身形无间;三、罪器无间;四、众类无间;五、时间无间。

译 文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扬赞叹如来殊胜功德后,告诉华藏海会诸菩萨及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的时间,接连不断地演说如来的功德,也说不完。如果希冀成就如来功德门,应当修持十种广大行愿:是哪十种广大行愿呢?第一,礼拜恭敬十方三世诸佛;第二,称扬赞叹一切如来无尽的功德;第三,广修供养(财供养、法供养);第四,忏悔往昔的业障;第五,对诸佛菩萨以及一切众生的善根德行生随喜心;第六,常时请佛说法;第七,请佛长久住世;第八,常以佛陀为修学的楷模;第九,恒常随顺众生;第十,所有一切功德,普遍地回向一切众生,愿成佛道,愿证真常。
  如果有人以深切的信心,对这十大愿王,信受奉持,读诵思惟,乃至书写一四句偈,便能迅速除灭五无间狱的罪业。复次,读诵普贤十大愿王的这个人,到临命终时,在最后刹那之时,身体一切诸根完全散坏了,一切亲属也都离去,一切威德权力完全失去。若是国王,则其丞相大臣、宫殿城郭、内外财产、象马车乘、珍宝伏藏,所有宝贵东西,于临命终时,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跟随着陪伴而去。唯有这十大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都在前面引导其神识,一刹那中,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按】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的称性极谈,素有众经之王的称号。其结局乃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证知念佛求生西方,原自肇起于《华严》。

为善去恶修福德

  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德,十方世界,最无伦匹。所以者何?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佛说无量寿经》

译 文

  汝等能在这个娑婆世界,端心正意,不造作各种恶业,实在是最高的德行,十方无量世界的众生,都无法与你们相比。什么原因呢?他方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而然地作善,很少为恶,容易开导教化。如今我在这个娑婆浊世示现作佛,这个世界的众生处在造作杀盗YIN妄酒的五恶、经受五恶所导致的现世刑罚的五痛以及来生堕在三恶道的五烧的苦境之中,果报是最为剧烈惨痛的。我现在教化这些众生,令他们弃舍五恶的行为,消去五痛的折磨,脱离后世恶道的五烧,降伏教化他们的心意,让他们都受持五戒,获得人天福德,乃至发菩提心,获得出离世间,寿命长久,最终证得涅槃之道。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弟子也;其有甫欲学佛经戒者,皆是我弟子也;其有欲出身去家,舍妻子,绝去财色,欲来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孙。我世甚难得值,其有愿欲生无量清净佛国者,可得智慧勇猛,为众所尊敬。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译 文

  在佛灭度后,如果有能信受佛经甚深义理,奉行道德准则者,都是我的弟子;如果有发心奉持佛经求受戒律者,都是我的弟子;如果有能志心辞亲割爱出家,舍去妻子,断绝财色,来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都是我的子孙。我应现出世,很难遇上,如果有希望往生彼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可以获得智慧勇猛,为大众一切天人所尊敬。你们不得随心所欲,亏损辜负所受的经教与戒律,修道不得落在他人之后。

当断五种辛菜

  佛告阿难: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五种辛菜①。熟食发YIN,生啖增恚。是食辛之人,虽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YIN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大佛顶首楞严经》

注 释

  ①五种辛菜:指葱、蒜、韭、薤、兴渠(中土无有)。

译 文

  佛告诉阿难:这些众生,欲求定慧等持之三摩提,应当断除五种辛菜。这五种辛菜,熟食催生YIN欲心,生吃使人易生瞋恨心。这些吃五辛的人,虽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都嫌其臭秽,全都远离他。诸饿鬼等,因其啖食五辛后,舔其人的嘴唇,因此这些吃辛菜的人常与饿鬼在一起,福德日渐销除,长期修行得不到利益。这些吃辛菜的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以及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这些吃辛菜的人说法,毁谤佛所制的戒律,赞叹YIN欲、瞋恚、愚痴。这些吃辛菜的人听而信受,命终自然便成为魔王的眷属,魔福享尽,便堕无间地狱。

不食肉之缘由

  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①及谭婆②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著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常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
  ——《楞伽经》

注 释

  ①旃陀罗:在四种姓之外,下等种姓,以屠杀为业。
  ②谭婆:食狗肉的人。

译 文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慧菩萨:“有无量的因缘佐证,不应该食肉,但我现在只为你简略地述说:一切众生,从本以来,展转六道,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缘,彼此常为六亲眷属,以曾是六亲的原故,所以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狸、狗、牛、马、人、兽等肉,屠宰者常混杂在一起出售,所以不应食肉;动物都是从不洁净的气分(指精卵结合)中生长出来的,所以不应食肉;众生闻到肉食者的气味,都生恐怖心,犹如狗见到屠户与吃狗肉者,便生出憎恶心,惊惶恐怖群起吠叫,所以不应食肉。
  又肉食使修行者不能生起慈悲心,所以不应食肉;凡夫愚痴,嗜好臭秽不净,处于众人之中没有好的名誉,所以不应食肉;使修行人修持一切咒术,全都不能成就,所以不应食肉;因食肉而杀生者,看见了动物形体,便引起杀生的心识,深切贪著滋味,不得摆脱,所以不应食肉;那些食肉的人,被诸天所厌弃,所以不应食肉;肉食令口气臭秽,所以不应食肉;肉食者多做恶梦,所以不应食肉;肉食者若在山林旷野中,虎狼闻到他的身上发出的香气,就前来伤害,所以不应食肉;肉食会令饮食没有节制,所以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心,所以不应食肉。我经常说言,凡是食肉时,作食子女肉想,作服药想故,所以不应食肉。许可食肉者,无有是处。”
【按】

  食肉断大慈悲种。净业行人宜吃素念佛。

净业八事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 文

  一、真正为了生脱死,发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这是学道的通途;二、以深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这是净土的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佛为下手修行的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的要紧之事;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为入道的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的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业行持的归宿;八、以种种灵感瑞相为往生的验证。这八种事,每一条都应当反复透彻地宣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道。

为入佛法之初门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次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 文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YIN、不饮酒),是入佛法的最初道门。修其它的法门,都必须依三皈五戒的次第而契入,何况当生了脱生死的最简单、最容易、最圆满、最顿捷的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呢?如果不省察身口意三业,不受持五戒,就不可能再有获得人身的机会,何况想要到西方净土莲华化生,具足光明相好之身呢?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现在绍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法门之妙,孰过于此!只一大事,何得乖张,取笑识者?
  ——蕅益《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注 释

  ①顾命:言临将死去,回顾而为语。喻指释尊临涅槃时的教示。

译 文

  持戒与念佛,本来就是一门。净心持戒为因,净土庄严为果。若以持名念佛为捷径,修学戒律为纡曲,既有违释尊临涅槃时留下的以戒为师的顾命诚言,又如何能成就念佛三昧呢?业障尘垢重重缠缚,净土岂能得生?戒律如同大海无有边际,岂不是法门广大?持戒就能保任解脱烦恼,岂不简易?所以一心念佛者,必定思惟止恶防非;而专精于戒律者,方能决定往生净土。而一心念佛,现世则绍继兴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修持法门之妙,还有哪一种能超过持戒念佛的呢!只此一大事,怎么能在其中强做分离,而贻笑于有见识者呢?

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神鬼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 文

  人和其他生物形体虽然不同,佛性原是相同的。其他生物由于造恶业而沉沦于异类,我因为作善业而侥幸获得人身,若我们对异类动物不加以怜悯同情,反而纵情食啖,那么,一旦我的福报或享尽,动物的罪业或酬偿完毕,难免从头偿还命债,以饱对方的口腹。须知世间刀兵大劫,都是众生宿世的杀业所招感的。倘若没有杀业,纵然身遇贼寇,贼寇也自当生起善心,不会加以诛戮。更何况瘟疫水火等灾祸横事,戒杀放生者,很少遭遇。所以应该知道,保护动物,原来是在保护自己。戒杀动物可以免于被天所杀、被神鬼所杀、被盗贼所杀、乃至未来怨怨相报杀。

念佛人当吃长素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为十斋。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切戒家中杀生。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 文

  念佛的人,应当吃长素。如果条件不允许,应当奉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为十斋。遇月小,月底斋日就挪前一日奉持。另外,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应该吃长素,广作功德。荤腥应由渐渐减少最后达到永远断除,方为合理。虽然未断荤腥,应当买现成的肉,切戒在家中杀生。

谨防杂毒之善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救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
  ——善导《观经四帖疏》

译 文

  要明白一切众生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解行,必须从真实心中作出,不得外面表现出贤善精进的样子,内心却怀着虚假、贪欲、瞋恚、邪恶和伪造,种种奸诈邪恶之性难以更改,所行之事如同蛇蝎一样阴险歹毒。如果是这样,虽然也修行身口意三业,却只可叫做杂毒之善,又可叫做虚假之行,不可称为真实的德业。倘若以这种心态来修行,纵使苦切激励身心,一天十二个时辰,如同头被炙烤燃烧那样,急迫地修行,也只可叫做杂毒之善。想要用这种杂毒之善回向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那是必定不可能实现的。

恭敬得实益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 文

  要想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取。有一分恭敬,就消除一分罪业,增加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除十分罪业,增加十分福慧。倘若没有恭敬而导致亵渎轻慢,那么罪业更加增加,而福慧更加减少了。

结交净友

  一切悟机,非友不发;一切恶法,非友不止。如车二轮,去一则蹶。是以行道求友者,当严别净秽。一、山林闲适之友当近,能止躁心故;二、严持戒律之友当近,能淡诸欲故;三、智慧广大之友当近,能出迷津故;四、总持文字之友当近,能决疑难故;五、寂寞枯槁之友当近,能恬进取故;六、谦卑忍辱之友当近,能销我慢故;七、直心忠告之友当近,能抑诸过故;八、勇猛精进之友当近,能速道果故;九、轻财好施之友当近,能破大悭故;十、仁慈覆物、不惜身命之友当近,能摧人我等执故。若无如是净侣,即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像设为师,以经论为侣,其他嬉戏之徒,宁绝勿通。如入园中,虽无佳华,不植臭草,以无益赏心,徒增厌秽故。
  ——袁宏道《西方合论》

撰 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居士,字中郎,号石头居士,万历年间中进士。初学禅于李卓吾,信解通利。后信奉净土,晨夕礼诵。晚年,宿于僧寺,无疾往生。

译 文

  一切开悟的契机,非良友不能发起;一切邪恶之法,非诤友不能阻止。修行人与良友的关系,诚如车子的两个轮子,去掉一个轮子就会颠扑。所以学道求友者应当严格甄别净友与秽友。具言之,第一,隐居山林,心闲高逸之友当亲近,因能抑止躁妄心故;第二,严持戒律之友当亲近,因为能淡泊种种贪欲故;第三,智慧广大之友当亲近,因能指点迷津故;第四,通达经论、总持文字之友当亲近,因能解决疑难问题故;第五,甘处寂寞、身心枯槁之友当亲近,因能恬淡世间进取心故;第六,谦卑忍辱之友当亲近,因能销除贡高我慢心故;第七,直心忠告之友当亲近,因能抑阻诸多过失故;第八,勇猛精进之友当亲近,因能疾速成就道果故;第九,轻财好施之友当亲近,因能破大悭吝故;第十,仁慈爱物、不惜身命之友当亲近,因能摧毁人我是非等执著故。若没有这样的清净道侣,就应当屏绝人群,孤身独处,自办道业,设佛像为师,以经论为友,其他嬉戏玩闹之徒,宁可绝交,不可来往。譬如进入园圃中,虽然没有佳美华卉,但不应种植臭草,因为种植臭草(喻结交秽友)无益于赏心悦目,只是徒然增加秽恶臭气故。

摒弃恶念,守护善心

  若念佛之人,尘垢未净,恶念起时,须自检点,或有悭贪心、瞋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吾我心、贡高心、谄曲心、轻见心、能所心及诸逆顺境界随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设或起时,急须高声念佛,敛念归正,勿令恶心相续,直下打并净尽,永不复生。所有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当守护。更要离非梵行,断恶律仪。鸡狗猪羊,慎毋畜养;畋猎渔捕,皆不应为。当随佛学,应以去恶取善为鉴戒。
  ——优昙《莲宗宝鉴》

译 文

  若念佛之人,尘劳垢染尚未清净,恶念生起来的时候,必须自己赶紧检点,或有悭贪心、瞋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人我心、贡高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心以及由各种逆顺境界随染著所生起的一切不善的心念。假如不善心生起时,急须高声念佛,收敛恶念归于念佛正念,不要令恶的心念相续,宜直下将不善念打并干净,永不再生起。所有的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以及一切善心,应该经常守护。更要远离非清净梵行(断YIN欲),断除邪恶的律仪。鸡狗猪羊悉不畜养,打猎捕鱼都不应该去作。应当效法佛的言行,以去恶取善作为鉴戒。

净业行持总则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 文

  净业行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寺庵(出家),都必须恭敬长辈,和睦下属,忍耐他人所不能忍耐的人事,行持他人所不能行持的道业,替代他人的辛苦,成全他人的好事,静坐时常常思惟反省自己的过失,处众闲谈中不说他人的是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早朝到暮夜,从暮夜到早朝,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不令其间断,或小声持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生起其他的念头。若或妄念一生起时,当下就要念佛,教妄念消灭。净业行人应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然自己有修持,总觉得我的工夫很浅薄,不可自己矜持夸耀。日常修持生活中,只管自己念佛,不管人家行为如何。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在是苦恼凡夫。你果真能够依着我所说的话而奉持,决定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按】

  印祖对叶福备居士的这段开示,切中现代净业行人的弊病,应病投药、体现儒佛修心养性之心要,凝聚着印祖一生教化众生的悲智,我等众生当如教奉行。
 

----------------------------------------------------------------------------------------------------------------

更多大安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