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尘尽光生·人生篇 智慧之塔
2014/9/3   热度:314
证严法师:尘尽光生·人生篇 智慧之塔 在人生道上,唯有付出爱心而不求回馈,以智慧克服困难,发挥良能在利益人群上,才能真正发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之福 一般人难免会有贪、瞋、痴的心念;有了贪念,就会让自己陷入烦恼之中。看看一些国家,他们民不聊生的原因从何而来呢?其实,大都是因为一个「贪」字。假如人人能安分守己,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社会自然能安定繁荣。 人生最幸福的莫过于以下四事:第一是能「安心睡」。现代人一整天工作下来,十分辛苦,如果连晚上都无法安心睡觉,担心遭小偷或……,地是很痛苦的。所以,一个人若白天认真做完事后,晚上能安心入睡,这就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第二是「快乐吃」。有些人吃饭很挑剔,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喜欢!看看中美洲遭受飓风侵袭(一九九八年)的多米尼加灾民,当地的垃圾车一倒出垃圾后,就有一群人立刻蜂拥而上,抢食垃圾堆里的食物;看到这些不幸的灾民,我们能不自我庆幸、觉得自己很幸福吗?有干净的东西吃,还想要求什么呢?所以,我们能有「快乐吃」的环境,应该要很知足。 第三是「欢喜笑」。常常把微笑挂在脸上,时时开怀大笑,若能如此,走到哪里都会让人感到很欢喜!我常常对慈济人说:「记得要时时擦上「慈济面霜」——笑容,这样你们说的话,别人才能听得进去,也会感到很欢喜。」最后是能「健康做」,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付出;做一个能付出的人,总比让人服务好得多。 若人人都能拥有这四宝——「安心睡、快乐吃、欢喜笑、健康做」,人生就会过得既自在又快乐! 常保感恩心 春天的气候适宜,不会太冷或是太热,也不会有秋天萧瑟的气息,让人感觉很温暖。如果内心的风光也能日日如春,才是人生的大福报! 人与人之间,不要像冬天那么地冷漠,而应该互相关怀、彼此感恩。若能这样,就算如冰山般的心,也会被爱心所融化。所以,我们要时时感恩大地的众生,让我们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只要感恩我的父母就好了,因为父母供给我生活所需,还栽培我受教育。」感恩父母固然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除了父母以外,对其他人也一样要抱持感恩心,因为我们的生活,必须靠各行各业的人士共同付出。 例如:文人学者不断地研究、讲学,开启我们的知识;日常生活所需,不论米、盐等食物,皆来自农民辛苦地经营;从事贸易的商人,不仅提供国人丰足的物质享受,还带动社会的繁荣。所以,我们要时时感恩、惜福,一粒米、一滴油都不能浪费。 慈济到大陆救灾时,看到灾区居民所穿的衣服大都破旧不堪,然而他们还是穿得很欢喜!反观国人,有许多人在穿着方面就显得太讲究——今年买了,明年不流行就不再穿了。所以,有时劝募来的衣服,其实大都是新衣。若能节约物资,必能发挥更大的爱心力量,也不致于让下一代在耳濡目染中,学到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 「落地皆兄弟,何必骨肉亲」,我们应该把世间当作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亲戚朋友;不一定要有血缘关系,才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要放宽心胸,对人人感恩、相互扶持;若能如此,我们的人生,就会像春天的太阳般,让人觉得很温暖。 活到老做到老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来到世间必定有其意义与使命,虽然每个人皆有优、缺点,但只要尽量将缺点去除,好好善用优点,就能发挥人生的良能;所以我们应该启发良知、用心付出。 台北有位老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她投入慈济志工行列,工作得很欢喜。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位老人家却是活到老,「做」到老,做得欢喜自在、身心愉悦。 老奶奶年轻时,为了维持家业而忙碌,除了是个孝顺的媳妇,也是个好太太,同时又是好妈妈,她发挥了最大的母性爱,把时间完全奉献给公婆、先生和子女。 孩子成家立业后,虽然有一段时期,她曾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最后她终于能看开、放下,转悲痛为力量,七十好几的老奶奶,欢喜地奉献力量、时间,做「环保」工作;这些年来老人家和慈济环保志工在街头巷尾做垃圾分类,身体愈做愈硬朗。 长期投入热诚与无所求地付出,勤快的老奶奶感动了左邻右舍。邻居若有报纸杂志,都会自动收拾得很整齐、绑得很扎实,等待老人家来回收;有些商店也会将纸箱折平整,而且家家户户的宝特瓶、铝罐……都会自动分类,让老奶奶回收。 老人家推着车,慢慢地穿过大街小巷做环保,在市场、高楼、巷弄间,将「垃圾变黄金」,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有人问老奶奶:「妳做得这么辛苦,到底可以赚多少钱?」她很有智慧地回答:「赚多少?噢!赚到健康、赚到欢喜,好好喔!」年近八十的老人家,并没有浪费身体的良能,天天以「活到老,做到老」的理念去付出。 现代社会上有些年轻人的观念是「青春不留白!」却往往是无所事事地找寻刺激、沉迷嬉戏;年纪大一些的人就说:「我应该退休,好好享受了。」人活着若只是为了娱乐、享受,没有发挥自己的使用权,人生意义何在呢? 这位「活到老,做到老」的奶奶,虽然年纪已大,却有一颗轻安自在的心。她年轻时尽心照顾家庭,年老时没有家累、了无牵挂,又能全心全力奉献时间服务人群,真正是一位善用身体资源的人。 不轻己能、不服老,无论年龄多大,只要保有年轻的心,敞开心胸,心存慈悲善念、殷勤精进,人人都可以做奉献的工作。若能认清自己的优点、长处,尽其所能地发挥,就会妙用无穷! 借境提升人格 在工作场合中,常会看到有些人说话不够委婉,而造成同事间的紧张气氛。会做事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会做人,因为「人圆、事圆,理才圆」。若经常要争个「理」字,彼此间的感情就会愈来愈疏离,事情也就难以完成了。 个性直爽并非不好,但是声色仍要柔和,这分人格的美化,就是在学做人。我们要善加利用「境界」来修养自己,平时待人要缩小自己、扩大心胸,如此人格才能提升。 大凡要成就一件事,必定要有一分忍辱心。以成立「大爱台」而言,虽然我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工作人员从十方汇集来此,难免各有各的看法。所以,我给他们空间及充分的时间;至于我自己,则自我要求以最真诚的心去付出,相信,总有一天大家会被我的真诚所感动。 另外也有一种人,外表看起来很刚强,内心却十分多愁善感,总认为没有人关心他、爱他。回想我出家之初,没人认识我,又有谁会来关心我?当时我如何安住自己的心?那就是靠自己「自爱」。 记得当初去受戒时,我的身上只剩十元,其它一无所有。受戒期间,每到会客时间,别人都有亲友来探望,唯独我从未被点名,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静静地看书。正因为有那段清静的岁月,让我得以不被打扰,而有时间好好思考自己未来人生的方向。 我从不埋怨自己的境遇,即使往后做慈济时,曾遭遇很多波折,我也不曾积怨在心;学佛,应该只要求自己去爱人,不求别人来回馈。而事实上,多付出一分爱心,最终别人也会懂得回绩给一分爱;甚至是「舍一得万」——付出一分爱,会得到万人的爱。所以,不要有太多杂念,和顺真纯即是美,凡事但求「尽本分」。 成败源于心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间,有人却丑化社会、丑化自己,这都是源自人的心念啊! 人生的观念真的要把握好,方向一点都不能偏差。从近来社会上种种犯罪的现象可以发现:那些嫌犯心念如果正确,以他们的智识与体力,必然能为社会做许多好事;但因心念有所偏差,而一念差就步步错,终至毁灭、丑化了自己的人生,甚至丑化了整个社会。 一个人如果能从黑暗走向光明,不但能美化自己,也能美化社会。人身难得,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一己的能力,将其发挥在利益人群的工作上。 面对现实的人生,我们要以智慧克服困难,用正确的人生观来安定自己的心。同时也要时时用心思考:什么事该做或不该做?该做的事,要立刻去做;不该做的事,就不要去做。 我们的社会,最缺乏的就是「爱」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都应该着重在启发人的爱心。 社会是大家所共有的,期待社会祥和,就要先让自己的家成为健康的家庭;而家庭能否健康、幸福,端视每个成员的观念是否正确?若家庭有好的模范教育,长辈以身教来教养孩子,子弟们就不容易叛逆或是在外成群结党;而教育团体更应用心教育学子,让他们有正确的人生信仰和方向。 总而言之,「净化人心」需要社会上的每一分子负起责任;自我先净化了,才能净化别人。期望人人发挥爱心、去除恶念,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真、善、美! 迷信害人 有一对母女来花莲,这位妈妈已经失明,年纪大约五十几岁,她女儿很乖巧体贴地牵着她的手。这位母亲说:「因为过去太迷信,结果导致自己把双眼挖出来,现在已经知道错了,也看开了许多。」 我问她:「你为何把自己的双眼挖出来?」她说:「几年前因为我儿子不爱读书,也比较不听话,有人告诉我某地的神很灵,只要去祭拜,孩子就会听话、用功读书。我信以为真,真的去祭祀求神,从此以后,我经常去那里,如果没有去,也会有人来叫我。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常觉得耳边突然有人跟我说话,而且次数愈来愈频繁。」 当时她被干扰得几乎无法自我控制,有一天,那个声音很凶狠地叫她要到某个地方去,她赶紧请先生开车载她出去,她先生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好顺着她的意思。 当他们开车经过一段山路时,她忽然又产生幻听,一个凶恶的声音对她说:「我决不原谅你,你自己去撞山壁吧!」她竟然不由自主地把车门打开,跳车之后就撞上山壁。那股力量之大,连她先生也拉不住! 那凶恶的声音还不断地对她吼叫说:「把你自己的眼睛挖出来,把眼睛挖出来!」她也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手把两眼挖出来,从此就失明了。 当时,她不只身体受到很大的伤害,心灵所受的伤害更是难以形容;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她都一直在疗养,可是她的心灵还是不断地受到干扰,非常痛苦。 后来慈济的委员得知此事,就不断地去关心她,又把慈济的精神和种种活动告诉她,并且引导她听慈济的录音带,例如:慈济委员的现身说法,以及有关正见、正信的佛法。慢慢地,她耳边的声音渐渐减少,心也逐渐地平静下来了。 她说:「师父,很感恩您,我天天都收听慈济世界的广播节目,也天天听录音带,现在我已经好多了,我要感恩师父!因为是师父救了我、是慈济救了我。」 我说:「你现在不要再有得失心,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追忆,未来的也不要想太多;你要虔诚地念佛,更要踏踏实实地生活,把握现在,不要再有挂碍。」她说:「我知道了,感恩师父。」然后女儿牵着她,很欢喜地告辞了。 这位求好心切的母亲,为了求孩子乖巧、用功读书而到处去祭祀求神。其实,教育应该是要「尽人事」,最重要的是必须以「身教」来教育孩子,以大爱来关心孩子,千万不可强求。 然而一般人对自己最亲最爱的人,总是希望百分之百的完美,如果稍微不满意时就无法接受事实,反而去求取空幻之法,因此做出伤害他人、不利自己的行为。 其实,人生一切都是业和缘的会聚,「种如是因,得如是果」,过去生的业因,既然于现在「业缘聚会」,就应坦然接受事实,不可怨天尤人,更不可迷信盲从。凡事不要太强求,强求所得到的只是痛苦,在痛苦中又产生迷惑。 佛教常谈到:惑、业、苦;惑就是无明,业就是造作,由于一念痴迷而做出愚行,则所受到的就是苦果。所以,大家要很谨慎,才能有「智信」的幸福人生! 正信的人生观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际遇都不相同,如果我们经常羡慕别人,就会觉得自己不如人。因此不论遇到任何困境,我们都应该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不可抱着逃避的心态。 有一次,我行脚到屏东时,一位妇人带女儿来看我,从她女儿的外表看来,就知道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这位母亲哭着说:「最近我的女儿不知怎么了,精神总是恍恍惚惚的,要不然就是坐不住。师父,请您为她加持一下,让她赶快醒过来!」 我说:「有病就要看医生啊!」她说:「这需要看医生吗?师父,请您为我女儿加持一下,我求求您!」 这实在是错误的想法。其实,精神上有问题,不必怕被人家知道,更不要怕看医生。如果症状轻微时就让医师治疗,这种疾病是可以医治的;然而,大多数的人总是借故逃避。有些父母甚至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如果带子女去看精神科,就会留下精神疾病的纪录,将来子女恐怕会因此而找不到好姻缘。 我们要知道,人来到世间时,就已经带着一分业来了。所以,人生这条道路要如何走,我们要很小心;如果没有看准、走好,就会经常绊到石头而摔倒。若不小心跌倒了,就要靠自己的力量,从跌跤的地方爬起来,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学佛也是一样,要有正知正见,绝对不要迷信。我们学佛,不是一味地求佛菩萨保佑,而是要学佛的慈悲和菩萨的大爱。 有句话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现在的果报,就是我们过去曾造了因。所以,不论是现在或未来,我们都要守好这一念心,并且「甘愿做、欢喜受」,勇敢地面对周遭的一切人事物。 渡河 有人就有烦恼,有事也会有烦恼——一切的烦恼,都在人事中。 佛陀在世时,有一次在河的对岸讲法。有许多比丘想渡河去聆听,但是,河边只有一条船。船主告诉比丘们:「我的船已经很旧了,你们这么多人要坐,会很危险!」由于比丘们急着要到对岸听法,根本无视船主的忠告,还是全部都上了船,船主只好勉为其难地开船。 当船行驶到河中心时,比丘们发觉船底渗水进来,大家开始感到恐慌!这时船主说:「我说过这条船已经很老旧了,你们却不听话。现在大家如果不能保持沉静,船沉的速度将会更快。」 大家听了,都冷静下来,不敢乱动。还好船主的经验丰富,请大家尽量减轻船身承载的重量,最后终于将人船平安地送达对岸。 比丘们见到佛陀,便述说刚才所发生的事。佛陀说:「当你们坐在船上时,非常担忧会发生危险,平常却没有警觉人生时时刻刻都有危机。一般人常烦恼未知的来世,其实,我们应该好好注意今生此世,注意现在的心念,要灭掉心中的贪、瞋、痴、慢、疑五种毒念。」 我们的身体,好比那艘已破漏的船一样;我们要尽量减轻船身的负担,而它最重的负担就是「贪、瞋、痴、慢、疑」,这是粗重的烦恼。我们若坐在一艘会漏的破船上,随时都有沉下去的可能,唯有修补漏洞、减轻破船的负担,才能安全地抵达彼岸。 不要只想着:来世是否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要注意当下此刻,是否有烦恼?是否能以开阔的心胸待人处事?在别人的心目中,能否缩小自己?这者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注:比丘——梵语,意指出家受具足戒修行的男众,女众为比丘尼。 商队与响导 有个家族中的成员打算合组贸易商队,越过沙漠到另一个国家做生意。但是,沙漠一望无际、危机四伏,万一迷路了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们聘请一位沙漠路径了若指掌的人当响导。 进入沙漠前,必须先越过一个山区。山区里有个野人村落,他们有「祭天」的习俗,每年一次用活人去祭天——在神坛上斩头见血来祭祀。商队经过村落时,村民刚好要找一个活人去祭天,于是把商队团围住,威肋他们交出一个人来,否则就要杀死所有的人! 商队的成员彼此都是亲戚,到底要找谁去送死?后来有人提议只有响导不是他们的亲戚,干脆把响导交给他们!于是大家硬把响导推出去,商队才顺利地通过村落。 商队匆匆离开山区,进入沙漠,但是分不清东西南北,根本不知要往哪里走?一群人在酷热的太阳下盲目地走来走去,走不出沙漠,过了几天,粮食和水都用完了,就陆陆续续地往生了……。 凡夫生活在充满烦恼、灾厄的世间,就如迷失在炎热的沙漠中,又似在险恶大海里浮浮沉沉;唯有「慧命」能引导我们超越人世种种的无明苦恼,到达光明安详的彼岸。可惜一般人通常是「看重生命」而「轻视慧命」,沉迷于物欲的享受或名利地位的追求,使得原本具足的佛性智慧被重重掩盖,生生世世沉沦在苦海之中。 发扬慧命的方法,就是「弃恶从善」——拼弃恶的贪头、行为,积极学习善法、实践善行。「行善」就是让人安定、让人幸福,在利益人群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 希望大家时时心不离善、努力行善,这就是最直接、稳当的菩萨大道。 无明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人事、境界,不可能样样都很顺心;如果别人有什么动作或声音,让自己不顺心适意时,可能「无明关」就过不了,所以,要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 生活在人间,时时都离不开境界。譬如:在冬天喝到一杯热茶时,会觉得很温暖适意;但是,若在夏天饮一杯热茶,便觉身体发热难受。反之,在冬天接触到冷冻的礼物,也会本能地难以接受。 做人离不开事,离开了事相就难以懂事。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我们常会生起分别心;此时,若无法接受外在的事物,就会有一些关卡过不去。 所以,人一定要在人事、境界中磨练。如果能抱着一分欢喜、爱敬的心,不论对方有什么不友善的动作,我们都可以接受或以身作则加以感化。要耐劳、耐苦,才能克服困难的环境,生命中的每一关卡,就可以顺畅地通过;反之,如果常常以不平衡的心看待事物,生活就会很痛苦。 过去在日本有位武士,拜了一位名剑术家为师。有一天,这位武士问老师:「要练好剑术、成为一位名剑客,必须抱持什么心?」老师对他说:「只要抱着「过门沟」的心,就可以练好剑术。」 「门沟」是指日式两片门中的轨道,要跨过它有何困难呢?为什么要成为一个剑术家,只要抱着面对「过门沟」的心态,就可以练好剑术?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一分「平常心。」 所以,我们要时时抱着平常心面对一切人事物;如此,人生的话多难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心速」最快 曾经,某处警察局有一位警官举枪自尽;另外,有位支援某分局的警备队员,不知道什么原因,枪杀了直属小队长之后,举枪自□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人,会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这一切,无不是从「心结」而生。 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天早上对弟子们说:「你们知道吗?世间千千万万无量的法,没有一样比「心」转得更快;也没有一件事是「心」所无法模仿的。因此,我们要照顾好这一念心,不好的心念一动时,我们就要很谨慎地降伏它。心如果能观照得好,万法的道理就在其中。」 大家都看过牡丹花吧?如果我问你们:「牡丹花长什么样子?」你们的心中,是不是很快就会浮现出一朵牡丹花?虽然现在不是牡丹花生长的季节,但是我们的心中却能马上「开出」牡丹花来,想想「心」是不是转得很快呢? 我若再问你们:「「一」字要怎么写?」相信你们很快就能写出来。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得很漂亮!写得很漂亮的人,一定花了一段时间练习。但是「心」不用练习,漂亮的「一」字很快就能在我们的心中「写」出来。即使是复杂的笔画,心也很快就模仿、显现出来,所以说心的变化十分灵巧。 因为心很灵巧、转动的速度又快,所以我们更要往好的方向思考。若能发心做好事,则每一样动作都能利益人群;假如方向有所偏差,不规矩的念头一生起,快速的心念就会带来许多罪恶。有句话说:「一念差,万念错;差之毫里,失之千里。」因此,我们要好好照顾这一念心。 心念转动之速,真的很可怕!运用得好,即心即佛;稍微偏差,即心即魔,佛与魔之间的转动是这么快,所以一定要好好降伏我们的心。 人生四神汤 佛经中有则故事——有位老婆波育有两名女儿;一个嫁给米粉商,一个嫁给卖雨伞的生意人。 老婆婆希望女婿们的生意都很兴隆,有一次就问大女儿:「你们最近生意好吗?」大女儿说:「不太好!最近天天下雨,米粉做不出来。」老婆婆就说:「那应该祈求天气放晴,让太阳赶快出来。」于是,老婆婆便天天祈求,希望太阳能早日露脸。 过了一阵子,二女儿回来,老婆婆也关心地问:「你们最近生意如何?」二女儿说:「很不好!老天一直都不下雨,害我们的雨伞都卖不出去。」老婆婆就说:「那我赶快替你向老天求雨,让你们的雨伞能卖好一点。」但是这么一来,大女儿的米粉又会做不成。 老婆婆到底该祈求老天下雨或是出太阳呢?其实,若能善解——出太阳时就想:真好!今天是我大女儿做米粉的好日子,心里就会很欢喜;下雨时,就想:我二女儿的雨伞,今天应该会卖得很好。世间事,十有八九不如意,若能顺着境界去善解,就会感到很满足、欢喜。有善解的心,才会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人生除了要懂得善解、感恩之外,还要能包容,例如:在工作上与人共事时,若不能以宽广的心去包容别人,人生绝对会很痛苦。所以,除了感恩父母、兄弟姊妹,还要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的人。 人生知足心常乐;不要事事和别人比较,如果老觉得别人样样都比我好、自己很不足,这样日子就会过得很煎熬。一个人若懂得善解、感恩、包容,人生一定很满足,即使生活过得朴实平淡,也会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智慧之爱 我常对年轻人说,爱,应该要培养的是「智慧之爱」,一般男女到了适婚年龄,很自然会去选择「有缘人」,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 尤其尚在求学阶段的青年朋友,最好对所有的同学都能保持一分清净的「清水之爱」,把对异性的情爱放淡一点;将心思好好放在学业上,别让私欲之爱扰乱了自己的心,才不会浪费学习的时光。 男女之间的爱,有时是盲目的。在追求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多余的时间冷静地分析:对方是不是能和自己相处一生?彼此是否志同道合? 有一对夫妻,太太的个性、生活形态,从最初先生追求她到现在,一直都没有改变。但是两人结婚后没多久,先生发现太太并不是他所喜爱的那一型,彼此间的感情就起了变化。为什么婚前太大任性、情绪化的个性,先生都能忍受,也都能把那些缺点变成优点,但是婚后却有了改变? 感情,需要长时间的考验。在恋爱期间,不要对方说什么话,就完全相信;或听了几句甜言蜜语就失去理性,这是很危险的。应该在听过之后,还要进一步观察对方是否言行一致? 所以,男女刚开始交往时,除了要以一颗淡然的心去面对之外,更需经过时间的考验。总之,爱要先谈「清水之爱」、「智慧之爱」,若能以智慧选择未来人生的伴侣、同心合作,将来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好家庭。 去除习气转业力 佛陀说过:人皆有佛性,众生佛性平等。既然我们和佛陀有同等的佛性与智慧,为什么还会在人我是非中争斗不休呢?这是因为彼此仍有着不同的习气。如果大家都能用心改除,就能回归本具的平等智慧。 习气不是在此时才养成,而是在过去生中就已熏染了;小小的习气不断地累积造作之后,就变成一种业力。 曾有一则国外的新闻——有位年轻人,持枪闯入一所大学,他跑到一间教室,命令正在上课的男女学生分开站好,然后拿起手枪对准女生那一排说:「你们都是女性主义者!」随即向她们扫射二十多枪,当场造成六人死亡、十多人受伤。 他扫射完立刻冲出教室,在走廊上看到一位女生,立即又开枪;接着走到办公室,看到女性办公人员也开枪,总共造成十二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他为什么杀人呢?没有人知道,因为他在案发后就举枪自杀了。 据一些学者分析,认为他可能感情受到挫折,而迁怒于其它的女性。那位年轻人平时就对社会不满,在日积月累之下,形成一种心理病态,「心理病态」是现代医学名词,在佛教则称为「习业」,也就是不断熏习的业力。 若要净化习气,最好的方法是培养慈悲的大爱与智慧。如果不断地在人我是非中打转,内心就会染着、起分别。比如:你对我不好,你所说的话我就听不进去;或者对某人有好感,就会对他特别爱护,这种分别心就是污染心,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与灌输的习气。 因此,我们在待人接物上,一定要培养好缘,不要造恶缘;倘若结了不好的缘,看到对方就不会欢喜,而对方看到我们也同样无法接受,彼此就有了恩怨存在。这分怨恨的习气如果一再延续下去,一旦成熟,所造的罪业就严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心,彼此敬爱、相互尊重;如此一来,世间必能呈现一片美善、祥和的风貌。 疑心酿灾祸 在人生道上,如果缺少智慧,思想有偏差,所做的一切难免就会有错误:做错事就是造恶业,如此身心即不得自在,所以我们要很用心地学习佛陀的智能,并且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慈济医院的志工曾报告两则个案,这两个家庭就是缺少「善解」的智慧,彼此不能互相包容,结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第一个案例是:夫妻俩白手起家,先生很努力,日常生活也很规矩。以前景气很好时,他的事业兴隆,所赚的钱都会拿回来给太太,全家过着平静、安稳的日子。 但是,近来经济不景气,影响到这位先生的工作,他为了要维持家庭开销,不得不另外多兼几份工作,因此较少留在家里,甚至拿回家的钱也有限。太太就起了疑心——先生最近不常拿钱回家,金额也比较少,是不是有了外遇?疑心既起,她就常和先生吵架,先生很无奈,尽管向她解释,太太却仍然没办法体谅。 后来先生就随她去说,不再理会她,也不再辩解。但是,太太却认为先生默认了,真的有外遇了!和先生再度发生口角时,先生还是保持沉默,太太一气之下就服毒自杀了!这是件很遗憾的事情,只因无端的怀疑,缺少善解、包容,宝贵的生命、美满的家庭,就这样破碎了。 另外一件个案是先生怀疑太太,平时先生自己常在外面花天酒地,因此推想太太也会不守妇道,便存着报复心态对待太太,夫妻俩就变得互相对立了。 有一天,夫妻又吵架,先生一气之下,拿起利刃往太太心脏连刺好几刀,送到医院急救时,已经回天乏术。而他行凶时,孩子就在旁边一直喊着:「爸爸不要这样!爸爸不要这样!」尽管孩子在身旁大声为母亲求饶,还是阻止不了父亲的暴行,血淋淋的悲惨事件,竟然就在孩子的面前发生了! 太太送到慈济医院急救时,十六、七岁的女儿在母亲身旁一直哭泣,当医生无奈地宣布「急救无效」时,她忍不住放声大哭!那时先生才知下手太重了,一时的糊涂已经铸成大祸。他想靠近太太身边,女儿却不肯让他靠近,恨透了父亲!这个家庭将来要怎么过日子呢? 杀人者一定要受法律的制裁,坐牢是逃不掉的,出狱以后,他是不是能得到孩子的原谅?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妈妈被爸爸杀了,孩子要如何原谅父亲? 这种家庭悲剧的发生都起于「一念之差」,因为不会善解,又时时抱着怀疑之心,才会不断地累积怨恨;因烦恼解不开,再加上一时的冲突,鲁莽的行为就发生了。 我们平时就应练得心境平静,平静的心才能生智慧,有智慧才有办法善解,能善解才能时时身轻心安,解脱自在,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修养。 外遇心结 当我们的心志清澄时,思考力就会很敏锐;有敏锐的思考力,自然不会被外面的境界所迷惑。 绝大多数的人都照过镜子,在照镜子时,若将脸贴近镜面,反而看不清楚;要是将鼻子贴近镜子,那可就「面目全非」了。同理,若能与境界保持距离,自然就可以看清许多事物,境界也会更加开阔。 有一次,我去慈济医院探望一位从生死边缘救回来的太太。她告诉我:「师父,我这一生算是蛮幸福的。不过,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感情问题。」 因为她的先生曾有过外遇,不过在生病期间,先生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又说:「一场病下来,我才体会到世间没有什么好计较的。」我说:「对呀!你这么好命,就只有那么些许缺点,何必计较呢?」她说:「我现在知道了。等身体康复之后,我会重新调整心态。」 没多久,我再去探望她时,她的气色看起来很不错!我说:「你的身体恢复得这么快,真是不可思议!你现在是否快乐呢?」当时我心里想:她在病中时,一再表示只要病好了,就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斤斤计较;没想到,她未语却泪涟涟地哭了起来。 我问:「为什么哭呢?」她说:「师父,我心里好惶恐!」我说:「生死开头你都挣扎过来了,还有什么好惶恐?」她说:「师父,您不知道。人生的情爱,真叫人放不下呀!」我告诉她:「现在你的身体已经康复了,应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否则会过得很苦! 当时我也告诉她的先生:「太太如果能够复原,你就要好好调整自己了。」他回答:「师父,我知道。等她好起来,我会好好地弥补她,也会调整自己的感情。我很感恩她在事业上对我的协助;因为有她,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心镜不要只照自己;面对变迁无常的人生,若能放大心量、换个角度照照外面的世界,便能海阔天空、任己邀游!这样的人生,不是很快乐吗? 难得人身,我们要静心修慧,才会有幸福、成功的「人生」,不要做一名「众生」。人生,一定要活得自在、快乐!就像一面擦拭明亮的镜子,所映照出来的境界一定也是明朗、清新的景象。 心之所以会苦、会惶恐,是因为「心镜不清」的缘故。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以智慧观照自己的心,才能断除苦的源头。 善守本分 有一对年轻夫妻,他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三岁,小的才三个月。平日先生很喜欢赌博、钓鱼和结交朋友,对妻儿漠不关心,没有负起家庭的责任。 太太一直劝他先生,有时甚至为此而吵闹。她希望先生能多留一点时间在家里,可是先生却静不下来,每天一样出去找朋友。太太劝他时,他总是敷衍地说:「好啦,好啦!我会改啦!」但事后依然故我,还是每天出门游荡。 如此经年累月,太太劝累了,一时想不开,竟以「死谏」来了断。她先灌两个孩子喝农药后,自己再饮药自杀。先生回来时,马上报警,叫一一九来抢救。但是,她们母子已经往生好几个小时了……,太太只留下一封遗书,写满了心中的怨恨与懊恼! 如果这位先生不沉迷于外境,也不致让妻儿走上绝路!他未来的人生,是不是会生活在长久的内疚与后悔中呢?这都是因为他的身心犯错、静不下来,所造成的遗憾。 其实,人的本性原是清净、良善的,只因后天染上各种的习气,若无法改掉不好的习惯,就会造成身心的痛苦;如果能时常保持清净心,则不论遇到何种境遇,都会守好人生的本分。 另外,有一户慈济的照顾户,是一对爷孙俩;十一岁的孙子和七十多岁的爷爷生活在一起。因为小孩的爸爸喜欢赌博、喝酒,自从孩子的父母离异后,就由爷爷照顾他。 爷爷从他八个月大时便独力抚养他,但爷爷老来罹患「巴金森氏症」,行动不太方便。幸好这孩子很聪明、乖巧,也很懂事,爷爷生病了,他就尽心地照顾爷爷,煮饭给爷爷吃,还为爷爷洗衣服。 他在学校十分努力、用功读书,时常得到第一名,而且还荣获全校孝悌楷模。 每月的农历二十四日,他都陪阿公来慈济本会领生活补助金。有人问他:「小朋友,你一个人怎么照顾爷爷?你会不会炒菜?」他说:「简单的会,有时候就去外面买。」 「那你上学后,如何照顾爷爷的午餐呢?」他说:「我早上准备好,就把饭菜放在电饭锅里,中午爷爷就可以自己拿来吃。」 多么懂事的孩子,他觉得念书和照顾爷爷都是本分事,所以能用心于学校课业,又能尽心尽力地孝顺爷爷;这么小的年龄,就能善守本分,保有静定的心,这是人生真正的清净本性。 打开心门迎智慧 在人世间,要好好锻炼做人的本事。什么是「做人的本事」?当听到别人的劝告时,能「得一善而拳拳服膺」,就是真正「做人的本事」。 有一次,几位慈济人陪着一位会员来见我,他带着女儿一同前来。由于他家里发生一些事,所以一直想不开,精神几乎快崩溃了,常常想自了余生。 我问他:「你遭遇什么痛苦?」他说:「八、九年前我父亲肝癌死亡,两、三年前我儿子又发生意外事故,女儿因为照顾祖父,精神压力太重而有些失常,为什么乖顺的孩子偏偏遭遇这些不幸?看到这样,我实在很苦恼!」 我问道:「你有几个儿子?」他说:「三个,现在剩下两个,还有一个女儿。」我说:「都已经这么多年了,你一直想这些有什么用呢?」他说:「我现在已经比较好了,也不愿意再回想,可是心里还是一直起烦恼。」他也讲不出任何重点,但是为了这些事,他烦恼得无法忍受,甚至不想活了。 他说:「我不愁吃、不愁穿,也不缺用的,但是心里就是烦。」八、九年来,他天天借酒消愁,喝得醉醺醺的时候,可以暂时忘记忧愁,但是醒来仍然烦苦不堪! 还好遇到慈济人耐心地劝导他,他受到感动而慢慢地把酒戒掉,他说:「我现在比较看开了!」我说:「既然比较看开了,怎么还有自杀的念头?」他说:「我知道人生的遭遇都是因果,可是一旦忘记这些道理,又会想不开。」 他反反复覆讲的都是相同的话。虽然他想要改,也有许多人关心劝慰,他却仍然想自我「了断」! 我告诉他,既然知道因果,就应了解「杀业」是十恶之首,杀人是有罪业的,除了会受法律制裁之外,还有因果业报轮回。尤其自杀的罪业更严重,因为起一念「毁掉自己」的心而自杀,就是「杀业」,而且还要加一项重罪——不孝。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来自父精母血结合成的,若不好好照顾,反而毁掉自我,就是不孝。孔子曾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子女们身体是否安康,是父母亲心中最大的牵挂。所以父母赐给我们的身体,不可任意毁损,应该多做奉献人群的工作,让父母欢喜、安心,这才是孝顺之道。 他听了又接着说:「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不断地起烦恼,怎么办?」我说:「你太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一天到晚为孩子烦恼,只要你把爱心扩大一些就好了。」他把女儿当作精神病患,女儿却辩白说:「我没有怎样啊!只是比较不想讲话而已。」她跟我讲话时很正常,但是,父亲用不正常的眼光来看孩子,孩子就不正常。 其实,每个人的思想难免有偏差的时候,有偏差就必须调整。自己想不通的道理,旁观者好意教导,就必须虚心接受,这就是「学别人的本事」;而自己的本事是要从尽本分——「为人服务」做起,若只想到自己,或只局限在一个家庭的范围,经常会因操心过度而乱了方寸。 生活在台湾宝岛,大家要珍惜目前的环境和共同生活的人群,此外,也要常常自我反省,多向处世圆融的人学习,除了知福、惜福、再造福,更要好好地惜缘、结好缘。唯有先打开心门、放大心量,能解开忧虑的心结,如此自然心开意解,智慧与日俱增。 坟墓上的竹篮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阿公与儿媳、孙子住在一起。他从年轻时就勤奋做工,多年来辛苦劳碌,好不容易把儿子养育成人,儿子成家后认真地工作,他终于可以待在家里享享清福。 起初,儿子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对老阿公很孝顺,早晚都向老阿公请安问好。但是,一年年地过去,老阿公年纪愈来愈大,变得很衰弱,儿子辛勤地维持家计,还要奉养体弱多病的父亲,逐渐感到厌烦,心想:爸爸又老又病,事事都要人照料,一点用也没有……,反正他再活也没多久了,不如早点把他送走,免得拖累人。 儿子就亲手编织一个很大的竹篮子,然后杀了一只鸡煮给老阿公吃。老阿公说:「鸡养大了能拿到市场卖钱,何必特地杀了给我吃?我只要吃点剩菜剩饭就可以了。」「没关系,您吃饱一点,我想背您到山上去。」老阿公不知道儿子的用意,还高兴地说:「你真孝顺!我好久没到山上去玩了。」 老阿公坐在竹篮子里,儿子背着他上山,小孙子也跟着去。到了山上,儿子把老阿公抱起来,放在树荫下,请他好好地欣赏景色,然后就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 下山后,孩子问父亲:「天色很晚了,我们什么时候去接爷爷回来?」「爷爷不回来了,要一直住在那里。」「那怎么可以?爷爷病得那么重,天气又这么热,爷爷没人照顾怎么行?」「爷爷老了,没有用了,不必管他!」孩子想了一想,说:「就算爷爷没用了,那个竹篮也还有用!我们去把它捡回来,等将来您老了,我也可以用它来背您上山。」 老阿公的儿子听了大吃一惊,如梦初醒,他想起父亲多年来含辛茹苦地养育他,如今竟然将父亲遗弃在荒山上!他赶紧拉着孩子跑回山上,可是来不及了,老阿公已经断气了! 儿子满怀懊悔、痛哭流涕,将老阿公背下山来埋葬。他在坟墓上种植青草,将竹篮盖在车上,然后泪流满面地说:「爸爸,您在这里安息吧!我种这些草,用竹篮子盖起来,让您比较凉快些。」 从此以后,用竹篮子盖住坟墓上的青草,成为当地的风俗,借此警惕代代子孙要知恩图报、不可忘本。父母培育孩子不知要耗费多少苦心,为人子女者应该深切感念父母恩德,尽心尽力孝养父母,让父母能够欢喜安心地走完一生。 饮水思源是为人处事的根本,我们受了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还有兄弟姊妹彼此照顾、社会人群相互扶持,以及天地万物的滋养,才能够生存在世间,若不懂得知恩、报恩,就是彻底失败的人生。 一则悲剧的启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断地交替、消逝。哪一个人的生命,不是同样跟着日子在消逝?人生是否都能顺利地走完幼年、青年、中年,一直到老年呢?不一定,因为人生无常啊! 以气候的变化而言,夏天的台风不知会造成多少灾害;雨水太大,也会带来洪涝;有时候气候太过炎热,同样也会带给人类及万物严重的灾难。所以说天地万物,无常多变。 现代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实在很令人担心!林口曾发生一件逆伦的家庭惨剧——儿子伙同朋友杀死了自己的父母。 这名少年还未满二十岁,由于是家中的独子,从小父母对他就十分溺爱,他要什么、给什么。但是,孩子还是不满足,而且又交了一些坏朋友,整天游手好闲。日子久了,父母自然会责备他;他觉得父母管教太严,一直怀恨在心。 一年多前,少年就计划要杀死父母。他告诉朋友,如果父母亲死了,家里全部的财产就归他所有。案发前几天,父母亲曾当着朋友的面责骂他,更引发他的杀机。于是趁夜晚父母亲熟睡时,和友人持刀砍杀父母五、六十刀。这种丧失人性的行为,病因出自哪里?就是心的迷失。 多年来,我不断呼吁大家,一切要从「心」净化起。整个社会需要调整脚步,人生的价值观也要重新调整,心能净化,社会才能祥和,而这些都必须从「家庭」开始。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以正确的爱来教育下一代,让孩子在一个健康、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若能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赛月童子 人生如梦,而人就在无常的人生中不断地追求、幻想,所以经常生活在烦恼、束缚之中。 佛经里有段「赛月童子」的故事——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由于没有亲戚,日子过得很孤独。 他平日工作很认真,但却只能养活自己,其它则一无所有。有一次,他砍了些柴,送到城里换了一袋谷种,当他要回去时,看到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过年,心里很羡慕。想到自己应该也要成家了,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要怎么养家活口呢? 他看着手上的谷种,心想:我可以好好运用这苞谷种,认真耕耘:等到收成时,就可以拿去卖。于是,他对这袋谷种格外珍惜,回家后,他不知要将谷种藏放在哪里才安全?最后,他将谷种绑吊在屋梁上,以防小偷偷取或老鼠咬食。 从此,他每天工作回来后,就躺在床上看着那袋谷种,心想:我要开始找土地了,然后把谷种播下去,没多久就会有青翠的田,再不久,就可以收割。等割完稻后,又会有许多谷种;那时,我要去开垦更大的土地,播下更多的谷种。等收成很多谷种时,我可以拿去卖;有了钱,我就可以盖一间房子,然后成家。不久后,我就会有可爱的孩子;那时,我要为他取什么名字呢?想着想着……,刚好屋顶上有个破洞,看上去正好有一轮皎洁的明月。 他觉得将来自己的孩子,名字一定要比月亮还美,于是决定取名为「赛月童子」。当他不断地想象时,由于绳子承受不了那袋谷种的重量,突然掉落下来、打到他的头,结果他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那位年轻人的计昼虽然美好,但只不过都是幻想而已。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常活在幻想中?世事幻化无常,凡事唯有脚踏实地去实践,才不会空过一生。 过蛇记 佛世时,在王舍城附近有处山村,住着一户幸福的小家庭。这对夫妻育有两个小孩,而且妻子又怀有身孕,即将生产。 古印度有个风俗:生孩子一定要回娘家待产。当时交通十分不便,他们又住在山中,若要跋山涉水回娘家生产,必须花不少时间;因此,他们提前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了充分的干粮后,就搭牛车出发了。 第三天中午,他们停在一棵树下,正准备吃午餐时,忽然听到牛凄厉的叫声,他们转身一看,发现牛已倒在地上。妻子对先生说:「你赶快过去看看,为什么牛叫了一声之后就倒地不起?」先生随即放下食物,快跑过去,一看,原来有条蛇正咬住牛的脚,先生便随手拿起木棍朝蛇打去。 没想到那条大蛇放开牛脚后,竟翻身缠住先生的脚:他试着要拉开蛇,却一直拉不开。太太看到蛇缠在先生身上,始终不敢靠近,惊恐地看着先生躺在地上挣扎,不久就断气了。 太太看到此景,痛哭不已!心想:要走的路还这么遥远,没有牛车可坐,也失去先生的保护,该怎么办呢?但是为了孩子,她还是打起精神,带着孩子继续朝娘家的路走。 几天之后,母子三人又饿又疲累地走到河边。他们看到对岸有户人家,心中生起一丝希望;但是河边没有任何船只,怎么过河呢?这时她看到溪水很浅,便带着孩子涉水而过。 当他们走到河中央时,河床忽然凹陷、水流转急,虽然她紧紧地拉住两个孩子的手,但是孩子还是被水冲走了。那时她觉得眼前一片昏暗,后来就不省人事了;等她被救起、醒过来时,发现肚子里的孩子可能在她昏厥时流产,也被水冲走了。她感到万念俱灰,就精神崩溃了。后来,幸好得遇佛陀、听闻佛法,她才放下心中的悲恼,得到身心的安顿。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希望,但是人生无常,何时会有变化,没有人知道。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现在」——一切善业或本分事,要及时去做,才有真正的希望。 耕心田 人世间,生与死都是大事。因此,从生到死的这段过程,需要用心耕耘。 我们以一种脆弱的生命形态来到人间,从一出生,就被温暖的手拥抱,以清水洗净,再用干净柔软的布包起来……。除了母亲的爱与关怀外,还受到许多人的呵护和恩惠。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是否时常自省生命的价值观有无偏差?是否步上危害社会、损人不利己的错误人生?来到人间既然受到这么多人爱的付出,我们是否也应该有所回馈? 一个念头、一个步伐,都是在为未来铺路;心念若有偏差,人生就会全盘皆输。娑婆世界已是苦,人们若因执着权位、财富等欲念而不断地种下苦因,将来必结苦果;这一生的苦结束了,还有下辈子的苦。所以,我们要为未来营造一个赢的局面,不要让苦境绵延不绝。 有人告诉我,他为现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感到很忧心,担心现在的教育、现代的人心。我说:「这需要道德重建,如同一栋房子住久了,自然会老旧毁坏而需要重建,人心也是如此。」 我们要生起忏悔心,去除心中贪瞋痴的障碍,才能消除灾难;而重整道德的方法,就是赶快起身力行,去做救人、净化人心的工作。 从生到死的路程中,想要收获多少果实,端视现在如何栽种、耕耘心田,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农夫,殷勤的农夫会将生命之田耕耘得很好;反之,若是懈怠、懒惰的农夫,田地便会杂草丛生,所以,我们要谨慎照顾好心中的这亩田。 人生的关卡 人生,苦难偏多!但是,却有很多人说:「人间很好,我下辈子还想再来做人。「我也觉得「做人很好」;因为人与人之间有那分清水之爱,在生活中互相关怀,互相感恩、付出,这种生活非常温馨。 生灭变异的无常,造成人间生离死别的苦难。一般人都不希望离开所爱的人,期盼能永远相依相随;一旦因为意外或自然终老不得不离别时,心中总是痛苦万分,这就是人的烦恼。佛陀教育我们:要把小爱提升为大爱,把爱与不爱的分别心尽量淡化,体解世间的真理。 生离死别,每个人都不能幸免。然而,「生」是让大家所欢喜的事,例如:在医院里看到即将生产的孕妇时,虽然她挺着肚子忍着疼痛,我们还是会对她说:「恭喜哦!快生了。」若正好有父母、先生在一旁陪伴,我们也会说:「恭喜您们要当阿公阿嬷了!」或是「喜你要当爸爸了!」虽然生产的人很辛苦,心中却充满了喜悦,十分欢喜地迎接一个新生命的来临。 但是,走进普通病房或是心莲病房时,我们往往需要费尽心思去安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让病人能坦然接受生死,也让家属接受事实;而这都需要以高度的智慧去辅导。 人生既然有「来」的一天,当然也会有「去」的一天。 「死」,是人生永远躲不掉的关卡;因此,我们应学习如何去面对它。如果能透彻生死的道理,抱着每天都要「休息」的心态,把死亡当作像睡眠一样,心里就会很安定。 人生来去匆匆,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只为了来人间和大家聚合在一起:而在死的时候痛苦啼哭,就是这样吗?不是!我们既然来到人间,就要发挥生命的价值,投入人群、为人群付出;若能如此,就可以真正体会「来去自在」的真义。 少水鱼 有一次我到慈济医院探视病患时,有位护士小姐过来告诉我:「师父,您能不能再去看一位患者?她昨晚做了一个梦,醒来之后一直放不下,情绪很不好。」我说:「好呀!」 那位患者是个肝癌末期的病人,我去看她时,她的面容显得很惶恐、不安。我告诉她:「生病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身病了,心不要也跟着生病。快乐是一天,痛苦、惶恐也是一天:你应该把「身病」交给医生,把「心病」交给佛菩萨,要虔诚多念佛呀!」我说完,她的神色已经比较安定,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她说:「师父,我知道了,我会多念佛。」 一位已经到了癌症末期的病人,要她不害怕谈何容易?生死问题总是会让人感到恐惧,可是遇到时能怎么办呢?一定要先安下心来。人生事事难料,在身体健康时,若不好好把握时间、发挥生命良能,等到想做却没办法行动时,就后悔莫及了。 生病并非老人专属的权利,在医院里,常可以看到病人大多是中年人。因此,不可自恃年轻力壮,想等过几年,事业稳定后再行善,应好好把握时间,发挥自己良能的使用权,才不会蹉跎时日。 每天清晨起床后,先虔诚地为自己的生命作一番调度,思考今天该做什么事?要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人生?如果能这样,就是充分利用生命的使用权。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一天过去,生命也就少掉了一天。所以,我们要时时自我警策、勇猛精进,切莫虚度时光。 生死两相安 普天下的苦难多,灾难也不少;一旦灾难发生,总不禁让人心头一颤——又有多少幽幽亡魂无谓牺牲,独留亲人悲伤逾恒? 佛陀常教诫弟子要时时「念无常」。有一次,佛陀问弟子:「你们认为是海水多?还是累生累世以来所流的眼泪多?」众比丘长久听闻佛法,了解佛陀譬喻所指之意,所以回答:「佛陀!海水虽然不可斗量,却无法与人在轮回中所流下的眼泪相比。累世中,无论是亲爱的父母、疼爱的子女、友爱的手足或恩爱的夫妻,一旦生离死别时,心中凄苦所流下的眼泪,比海水多太多了!」 佛陀说:「这就是无常之苦!谈情,何其短;说爱,何其苦!为了情、为了爱,所流下的眼泪真是难以计量!」 我们如果能接受佛陀的教义,体认世间的无常,心中才能保持平静。缘聚、缘灭本是平常事,缘聚时,是父母、兄弟姊妹的关系,或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缘散了,终究注定要分离,悲苦也无济于事。虽然悲苦乃人之常情,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虔诚地为亡者祝福;如此,生者才能心安,亡者才会灵安。 由于无常而与深爱的人天人两隔,实在是人生之苦;但是也有人虽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却是一见面就像仇人般,彼此心中好似要燃起一把无名火,恨不得能马上离开对方。 「怨憎会,爱别离」,人间真是矛盾啊! 学佛,要学习珍惜已拥有的;对于失去的人事物,则不要常常放在心里,若沉浸在回忆的烦恼中,将会超脱不得。所以,凡事要看得开,该是我们的,要善加珍惜,还要知福、惜福。此外,更要进一步彼此鼓励、互相造福,才能真正拥有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