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2015/5/23    热度:200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而发生的贫血。此种贫血在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

  铁是人体生理过程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细胞内,除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外,还参与体内一些其他生化过程,如细胞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合成。

  体内多种酶需要铁,如细胞色素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糖核酸还原酶及黄嘌呤氧化酶等氧化还原酶中都含有铁。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吸收,目前对铁吸收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是靠主动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运转而吸收。

  大量口服铁剂,也可被动的弥散入肠黏膜,铁在肠黏膜细胞内由转铁蛋白从细胞的表面侧运到基底侧,通过黏膜下细胞膜进入毛细血管网络而入门静脉。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的去铁蛋白可与多余的铁结合成铁蛋白存于细胞内,以后随细胞脱落而排出体外。

  铁的吸收量由体内铁的储存量、储存状态及红细胞生成的速度所决定。细胞内转铁蛋白及去铁蛋白量均与铁吸收密切相关。

  铁进入血浆后,经铜蓝蛋白将亚铁氧化成高铁,再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被运送到各组织中,提供人体所需的铁。体内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

 

五明学佛网 素食 素食资讯健康蔬菜水果大全坚果大全五谷杂粮茶类大全素食人生 疾病食疗药膳大全养生知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