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未来大慈悲父──“弥勒世尊”


2014/9/3    热度:794   

皈依未来大慈悲父──“弥勒世尊”

慈德居士 撰

前  言

  弥勒菩萨的信仰是中国第一个传入的净土思想,盛行于隋唐之际,当时之况可谓“家家户户弥勒院”,此乃早期净土信仰的主流。然此风衰弱于唐末,知者渐稀。虽然如此,但是弥勒菩萨的净土信仰却是从来就不曾断灭过,而一直以净土支流的身份存在于中国佛教之中。虽说未曾绝迹,却也没落了一千年,直至现今,弥勒净土信仰才似有广大复兴的契机。除了中国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雪窦寺列为第五大名山──“弥勒山”之外,台湾常照法师创立“大慈山”弥勒讲堂、成一长老于“华严莲社”海内外各个机构弘扬弥勒法门,以及“台湾慈宗学会”的成立等等,都为“慈宗法门”的振兴,注入了更多的泉源与活力。
  一般人对弥勒信仰了解甚少,因此后学特撰此文,将弥勒菩萨的事迹、慈氏的由来及思想、称阿逸多的原因、瑜伽派的成立、弥勒何时下生成佛、慈尊的中国化身和弥勒前后两个阶段净土的修学方法做个简单的报告,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并进而皈依这尊未来的大慈悲父——“弥勒世尊”’亦期盼此文有助于弥勒法门的推广与复兴。

一、慈氏菩萨的事迹

  弥勒菩萨,梵语“Maitreya Bodhisattva”。“弥勒”,全译为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每怛哩、梅怛利耶等,华言“慈氏”。“弥勒”是菩萨的姓,其名为“阿逸多”(Ajita)。另外一说,如《佛说陀邻尼钵经》中云:“阿逸多菩萨字弥勒。”“阿逸多”,其义译为“无能胜。”
  弥勒乃西元前六世纪时期与 释迦如来同时代的真实人物。弥勒菩萨出生于印度波罗捺国劫波利村,辅相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出生时即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身紫金色,姿容挺特且聪慧异常。按照当时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是要请相师来看相的。因此辅相招相师为子相之,相师既见便惊讶地说:“此儿具足轮王之相,长大必当成为转轮圣王。”此话很快传到国王梵摩达的耳里,国王十分惶恐,深怕其将来夺取王位。因此急欲觅得此子而加以杀害。弥勒菩萨的父亲深感大祸将临,便把弥勒匿藏于母舅家中。及长,其舅闻佛出世,即令弥勒等十六人往至佛所,见佛闻法,从佛出家。于中十五人得法眼净,预入圣人之流,唯弥勒不入彼流。有一次弥勒菩萨与 释迦如来游化至迦维罗卫国时,大爱道比丘尼以一件金缕袈裟欲供养佛,世尊不受,令其供养比丘僧众,但无人敢取。唯弥勒菩萨受之,并穿于身上,从佛游化。而引起一些比丘的议论,唯独弥勒菩萨无碍自在。《首楞严经》中弥勒述及自己在微尘劫前:“曾随日月灯明如来出家学道,但却心重名利,好游族姓。”在《法华经》中文殊菩萨也说:“(弥勒)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因此彼时世尊方令其修习“唯心识定”。数数修学之后,得成三昧,名利之心方除。直到燃灯佛出世,得大成就,证“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弥勒初发心学佛的时间,比 释迦牟尼佛还要来的久远。但是弥勒菩萨于修道时,不持耳鼻、头目、手足、身命、珠宝、城邑、妻子及国土布施与人,但以安乐之行的善巧与方便,成就无上正真之道。勇猛精进的程度不如 释迦如来,因此 释迦牟尼世尊得以超越弥勒,而先弥勒成为贤劫第四尊如来。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释迦佛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又云:“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物,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
  弥勒菩萨出家后,可说是大乘菩萨的典型代表,因此常与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摩诃萨们同事。在大乘佛法的会上,皆可见到弥勒菩萨的身影,且占有重要的席位。释迦牟尼佛在无数的法会上,授记弥勒菩萨于将来成等正觉,而成为贤劫的第五尊如来。在《造就成为弥勒弟子之因》一文中,那旺.札巴格西引用藏教经典,说了一个 释迦如来传位予弥勒的故事。文章中如是说道:“当来下生弥勒佛是释迦佛的下一尊佛,贤劫第五尊佛。当释迦佛降世后,弥勒怙主继而接掌兜率净土。我们先从第三尊佛迦叶佛讲起,释迦佛从初发心起,以三大阿僧祇劫集聚资粮。之后在十地菩萨时,成为贤劫第三尊佛迦叶佛座下的弟子,名为‘长舍亟乌’喇嘛。迦叶佛在世的时候,授记长舍亟乌喇嘛为当来下生佛,名叫‘释迦牟尼佛’,会降临这个世间弘扬教法。之后长舍亟乌喇嘛圆寂后,投生兜率天,名为‘坦巴都尬波。’
  每一尊佛要下生人间成佛之前,都要先投生在兜率天,兜率天是天界。我们知道天有三种:色界天、欲界天、无色界天、兜率天属于欲界天。欲界天又分为六天,从最低的四天王天算起,一直到最高的他化自在天。兜率天不是最高的天,是在第四天,………是兜率天净土。第四天的兜率天,藏文的意思就是‘具有欢喜’,又称为‘喜足天。’那时坦巴都尬波已经去住持兜率净土,弘扬教法。迦叶佛预言他会在兜率天享受一段非常快乐的日子,并在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之后,再投生到我们的世间成佛。一尊佛从凡夫位修到成佛,必须聚集无数的福德与智慧资粮,最后诞生在我们的凡夫世间,仍要不断的积聚资粮。
  燃灯佛曾经向迦叶佛说过,第四尊佛降生时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兜率天像尊胜宫殿般非常美好、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我们都知道,每一尊佛都发过大菩提心,纵然他待在兜率净土也无法安然而安住。因为未来佛被大悲所縳,看到整个世间被苦所縳,感到不能只待在那里,必须下生人间去度化众生。这尊未来佛还没有投生世间之前,也要在兜率净土、教导天人说法。
  有一天坦巴都尬波坐在兜率天法座对大众讲法。由于他就要投生在人间了,要找一个接棒人,在观看大众后,便指著弥勒菩萨说:‘你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并且你所累积的福德资粮,足以承担我的法幢。’同时,坦巴都尬波对所有徒众说:‘请听我言,信心由你的心中燃起最重要,你可以靠这个信心累积无数资粮。同时,有了这个信心,你就能够接触到佛法开启智慧,并修习佛法,以产生出离心等正法。’
  坦巴都尬波就这样开示了一百零八首偈颂。开示之后,接著说:‘我亲爱的徒众啊!你们要安住。我即将要下凡去救度众生了。在我之后,你们依止谁呢?就是这位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接下来就像人世间首长交接典礼般,把佛冠交给弥勒菩萨。等到弥勒菩萨接到佛冠之后,坦巴都尬波对大家宣布:‘现在当来下生的弥勒尊佛正式在兜率净土诞生了。我即将要下凡,这尊未来佛在无数劫以后,也会像我一样下凡。我是贤劫第四尊佛,弥勒佛是第五尊,未来在整个赡部洲,陆续总共有一千尊佛这样下凡。’”这是藏传佛教经典中的记载。
  释迦佛为弥勒授记作佛这件事引起一些比丘的非议。如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优波离尊者问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释迦牟尼回答优波离说:“十二年后,弥勒于波罗捺国,劫波利村,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显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字义炳然。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狮子床坐,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不停地转大法轮,度诸天子。”方解除小乘者心中的疑虑。
  在优波离等众人的眼中,弥勒比丘是一个“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且未尽诸漏”的十足凡夫僧。怎么释迦世尊会选择这样的一个人来接班,还于大众之中为其授记作佛呢?这真是令人难以想得透彻的。这说明二乘人的偏见,对于一乘佛道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也说明不应以凡夫之心量去测度弥勒菩萨的证量的。
  弥勒的精神体现于菩萨在艰苦的条件下,力行菩萨道,著重于利他,于利他中实现自利,而完成佛国的依正庄严。再过八百八十万九千三百年(从佛涅槃后算起)之后,弥勒菩萨当从兜率净土下生于阎浮提,成佛度化众生。那时阎浮提的情况可见拙作《人间净土、龙华三会》一书。现于文中略为兹述:
  1.天然条件:尔时大海水,以渐减三千,赡部洲纵广,有万逾缮那,土地平坦如镜,名花软草,遍覆其地。种种树木华果茂盛,其树悉皆高三十里。
  2.居民生活:人人寿命具足八万四千岁,无有中夭,智慧威德,色力圆满,无诸疾苦,安稳快乐。唯有三病:一者便利,二者饮食,三者衰老,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
杈城市繁荣:有一大城,名翅头末,街巷道陌,广十二里,扫洒清净。有明珠柱,皆高十里,其光照耀,昼夜无异,灯烛之明,不复为用。时世安乐,无有怨贱劫窃之患。城邑聚落,无闭门者,亦无哀恼,水火、刀兵及诸饥馑、毒害之难。人常慈心,恭敬和顺,调伏诸根,语言谦逊。
  3.政治环境:时有转轮王名叫儴佉,有四种兵,以正法统治四天下,无有兵戈。王有七宝,又有四大藏,各有四亿小藏围绕。珍宝涌出,无守护者,众人见之,心不贪著。
弥勒菩萨将来也如释迦牟尼佛一般,示现‘降兜率、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说法、涅槃’等八相成道。
  4.降兜率、入胎、出胎:大丈夫慈氏,辞于喜足天,来托彼夫人(梵摩越),父名为妙梵,作后身生处。既怀此大圣,满足于十月,于是慈尊母,往趣妙花园,至彼妙园中,不坐亦不卧,徐立攀花树,俄诞胜慈尊,尔时最胜尊,出母右胁已,如日出云翳,普放大光明,不染触胞胎,如莲花出水,光流三界内,咸仰大慈辉,当尔降生时,千眼帝释主,躬自擎菩萨,欣逢两足尊,菩萨于此时,自然行七步,而于足履处,皆出宝莲花,遍观于十方,告诸天人众,我此身最后,无生证涅槃……三十二相身,具足诸光明。
  5.出家:尔时弥勒谛观世间五欲过患,众生受苦沉没长流,在大生死甚可怜愍。自以如是正念观察苦空无常,不乐在家,厌家迫迮犹如牢狱。时蚁佉王共诸大臣国土人民,持七宝台,有千宝帐及千宝轩、千亿宝铃、千亿宝幡。宝器千口宝瓮千口,奉上弥勒。弥勒受已施诸婆罗门,婆罗门受已即便毁坏各共分之,诸婆罗门观见弥勒能作大施生大奇特心。弥勒菩萨见此宝台须臾无常,知有为法皆悉磨灭,修无常想。赞过去佛清凉甘露无常之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说此偈已,出家学道。
  6.成道、降魔:尔时去翅头末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花,高一由旬广五百步。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当其夜半弥勒出家,即于其夜成无上道。时三千大千刹土六返震动,地神各各相告曰:“今时弥勒已成佛。”转至闻四天王宫,弥勒已成佛道。转转闻彻三十三天,艳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乃至梵天,弥勒已成佛道。
  7.说法:时有魔王,名曰大将,率欲界无数诸天至弥勒佛所,请说施论、戒论及生灭之论,乃至诸佛所说,苦、集、灭、道。时座上有八万四千天子,得法眼净。弥勒有三会说法:初会有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二会有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三会有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末后尚有迦叶尊者现十八变,演说释迦牟尼佛十二部经典,会中八十亿人得阿罗汉。
  8.涅槃:弥勒佛住世六万岁。怜愍众生故令得法眼。灭度之后诸天世人阇维佛身。时转轮王收取舍利。于四天下各起八万四千塔。正法住世六万岁。像法二万岁(另一说为六万岁)。吾等宜应勤加精进。发清净心起诸善业。得见世间灯明弥勒佛身必无疑也。

二、弥勒的由来与思想

  大藏经中,关于弥勒菩萨的记载,不胜枚举,从后学所编选的《弥勒菩萨圣典》中就收录了七、八十部相关的经典了。现在我们从菩萨的姓名来认识菩萨思想及所具备的特色。

  弥勒心慈性慈,以慈为种姓。在《华严经.修慈分》中佛告弥勒︰“应修慈心,以自调伏。于念念中常修六波罗蜜,修慈心时,未离分别,未能不起我、我所见。当得六种梵天之福。若离分别,离我、我所,此则名为广大之慈。所有先世以来的罪障,皆得除灭,不久当证无上菩提。”又《贤愚因缘经》中:“何因缘故,得弥勒字?佛答:‘过去久远,于阎浮提中,有一佛出世,名曰弗沙佛。彼时有国王,名昙摩留枝。往佛所时,见一比丘入慈心三昧,形身安静,放大光明。王见则问佛,此比丘入何三昧,光明乃尔?佛答王云︰此比丘入慈心三昧。王闻此语,信增钦仰言:此慈心定巍巍乃尔,我亦修习此慈心三昧。尔时,昙摩留枝王,今弥勒是。于世则发此慈心,自此以来,常字弥勒。久习性故,至成佛时,犹名慈氏。’”《注维摩经》曰:“什曰:弥勒,菩萨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法华嘉祥疏二》曰:“弥勒,此云慈氏也。过去值弥勒佛发愿名弥勒也。”《俱舍光记十八》曰:“梅怛,此云慈。俪药,此云氏。菩萨于慈姓中生,从姓立名,故名慈氏。旧云弥勒,讹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低黎,并讹也。”《西域记七》曰:“梅怛丽耶,唐言慈,即姓也。旧曰弥勒,讹略也。”
  在密教中的东密部分,“胎藏界”之弥勒菩萨,是坐于中台八叶院东北方之莲上,“金刚界”中之弥勒菩萨于贤劫十六尊中,是坐在东方,羯磨会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刚因菩萨,即为此尊之本誓,大轮金刚者,此尊之教令轮身也。密号曰“迅疾金刚。”弥勒菩萨之本尊相为紫金色身,乃天王相。双手结“说法印”,垂足而坐,手中所捻龙华树花心,上有法轮与宝瓶为象征,安住在莲华狮子座之上。经彼天四千岁后,方下生人间成佛。
  大慈是弥勒思想的一大特色,他不起杀想,不啖众生肉。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说:“在过去无数劫时,有一世界,名胜华敷,佛号弥勒。有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闻佛说《慈三昧大悲海云经》即便信服,为佛弟子,寻发菩提心,誓愿未来成佛,亦号弥勒。于是舍家入山,勤修梵行,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慈三昧经》,一心不乱。时洪水暴发,不得乞食,一切智光明仙人,已七日不进粒米,生命垂危。时有兔王,母子二兽,为护法久住,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养仙人。兔王母子舍身护法的精神,对仙人教育很大。他看著烧熟的兔肉,即说偈曰:
  “宁当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诸佛所说慈悲经,
  彼经中说行慈者。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
  如佛所说行慈者,此人行慈不满足,常受短命多病身,
  迷没生死不成佛。”
  更发誓言,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啖肉,乃至成佛,制断肉戒。语已,即投火中,与兔王母子并命。”
另《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也说:
  “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以是因缘名慈氏,为欲成熟诸众生,处于第四兜率天,四十九重如意殿,昼夜恒说不退法,无数方便度人天,八功德水妙华池,诸有缘者悉同生。”
  这是以慈为姓的由来,乃至将来弥勒弟子亦以“慈氏”为姓。
  由兔王母子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弥勒对一切众生不起杀想的广大慈心,不论在什么样情况之下,“宁愿破骨出髓掉头脑,也绝不啖食众生肉”的坚定立场是不可动摇的。他还将在成佛后制定“断肉戒”,规定弟子不得食肉。从印度佛教史上来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还无法完全做到这点。此亦为弥勒菩萨不同的殊胜特点。

三、“弥勒”为何被尊称为无能胜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义译为“无能胜”。那么,为何尊称祂为无能胜呢?我们从《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指月录》这三本典籍来作进一步了解。
  三本书中首先都是记载过去七佛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的事迹,内容皆来自阿含部的《长阿含经》。所提到的过去七佛,就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算起的前七佛,也就是庄严劫的最后三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和贤劫前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及我们的导师 释迦如来。合起来既是过去七佛,而弥勒则为贤劫的第五尊佛,依旧称为“弥勒佛”。
  我们从这三本书中,略提一下过去七佛的度生情况:
  1.“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佛),祂诞生在人寿八万岁时,坐在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众生三十四万八千众。
  2.“尸弃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佛),祂诞生在人寿七万岁时,坐在芬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众生二十五万众。
  3.“毗舍浮佛”(过去庄严劫第一千尊佛),祂诞生在人寿六万岁时,坐在婆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众生一十三万众。
  4.“拘留孙佛”(现在贤劫第一尊佛),祂诞生在人寿四万岁时,坐在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众生四万众。
  5.“拘那含牟尼佛”(现在贤劫第二尊佛),祂诞生在人寿三万岁时,坐在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众生三万众。
  6.“迦叶佛”(现在贤劫第三尊佛),祂诞生在人寿二万岁时,坐在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众生二万众。
  7.“释迦牟尼佛”(现在贤劫第四尊佛),祂诞生在人寿百岁的时候,一生中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度化无数的众生解脱生死。释迦佛的法运分为三个阶段:即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和末法一万年。今年是佛陀入灭后第二五四六年,也正是末法的初期。以上是过去七尊伟大的佛陀度化众生的记载。
  弥勒佛,是贤劫的第五尊佛,在 释迦如来涅槃前十二年即上生兜率为补处菩萨之身,在兜率净土的善法堂中,为五百亿天子说法,令其皆证得不退转于无上道。弥勒菩萨将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下生阎浮提,住世六万年中有三次较大的说法,即是有名的“龙华三会”。第一大会度九十六亿人证阿罗汉道,第二说法大会又度九十四亿人证阿罗汉,第三会再度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果。 释迦导师也说到,龙华三会是度化 释迦佛的遗残众生,然后弥勒佛再化同缘之众,如此,才完成祂伟大的慈悲愿力。
  若把前七佛度化众生的人数合并,再看看弥勒佛在兜率天度五百亿天子,并接引娑婆世界的众生上生兜率净土,未来还要在娑婆世界一百亿个南阎浮提同时下生成佛,一起开演龙华三会,于一个南阎浮提度化三百六十二亿万众,在整个娑婆百亿阎浮提所度化的众生更是不可思议了。由此可见弥勒佛的悲心与愿力,真是无有能胜其者也,故名“无能胜”。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弥勒慈尊的愿力无人能胜,不仅在娑婆的现在或未来,都不断的化身于现实之中来救度我们,同样也化现在东方琉璃光的药师佛净土,在西方极乐国度亦有祂的踪影,更为我们于忍土(堪忍世界)建立了适合我们的兜率净土来接引我们。弥勒的慈心愿力,是无所不度的。如《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中,菩萨所发的大慈誓愿:“尔时慈氏菩萨。闻佛世尊说陀罗尼已。白言世尊。是陀罗尼有大利益。能令众生解脱恶趣。时慈氏菩萨复发愿言。若有众生于未来世末法之时。能读诵受持者。设以宿业堕阿鼻狱者。我成佛时当以佛力救拔出之。复与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因此弥勒能如其名,堪称为“无能胜”。
  也祈愿大众称此无能胜大士之名,求生弥勒净土,来日随慈氏下生成佛三会证果。

四、瑜伽学派创立者

  释迦佛灭度九百年后,中印度的阿逾阇那国,有无著菩萨入日光定,于夜间上生兜率陀天。于彼天净土善法堂中听闻弥勒菩萨的说法,受《瑜伽师地论》之教。白天再为大众宣讲,于中有弟子不信是弥勒说者,因此无著为释群众之疑,乃请弥勒慈尊亲自下降到人间的逾阇讲堂,为众说法释疑,普施法雨。弥勒所说之法,皆约为颂,无著大士再依颂而解释,乃成“弥勒五论”:一、《瑜伽师地论》,共一百卷,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未传我国。三、《大乘庄严论》,十卷,波罗颇密多罗译。四、《辩中边论》,三卷,玄奘译。五、《金刚般若经论》,一卷,达摩笈多译。五论立义,多无不尽。
传承弥勒瑜伽学说的有无著、世亲两兄弟(亦为“兜率三尊”中的大妙相菩萨与法华林菩萨)。无著造有《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摩集论》、《摄大乘论》等。世亲造有《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等。世亲之后,又有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广造诸论,使慈氏之学,盛极一时,玄奘大师从戒贤大师处学成归国后,与弟子窥基专弘唯识、弥勒之学,兴盛于唐朝,更流传于日本、朝鲜等国,至今中国佛教乃至整个北传佛教亦深受其益。

五、弥勒菩萨何时下生成佛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云:“五十六亿万岁后。”《弥勒来时经》言:“弥勒佛却后六十亿残六十万岁当来下。”《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说:“阎浮提岁数五十六亿万岁。”《智光经》、《定义经》皆说:“弥勒五亿七十六万岁作佛。”《菩萨处胎经》、《贤愚经》云:“五十六亿七千万岁。”《毗婆沙论》百三十五说:“经五十俱只六十百千岁,慈氏如来应等正觉。”
  诸经论所说不一,吾等当何所依?
  应知如来为实语者、不妄语者,故佛说弥勒菩萨必将下生成佛之事绝不虚也。弥勒下生成佛,化人间为净土已是定局,但看何时机缘成熟,故有时间的差别。
  《弥勒菩萨本愿经》说:(大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第四十二)“若有众生薄YIN、怒、痴,成就十善,我于尔时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当众生净化自己的藏识,庄严正报,依报自然随著正报转,而人间净土成就,因此自感得弥勒下生成佛大开法筵矣。
大慈的弥勒尊佛将于娑婆百亿个“南阎浮提”同时示现成佛,于一小阎浮提度三百六十二亿的众生解脱生死,并非弥勒菩萨得那么晚成佛,而是大慈的菩萨特意‘留惑润生’,以广结众缘之故,不然弥勒当于前十大劫中可成就佛道(后文将述及)。
  由此可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的时间并无一定,待众生的净化、待净土之庄严、待弥勒满其本愿,自当下生度化众生也。

六、弥勒的化身

  弥勒菩萨本尊于兜率陀净土,不动本际,教化天众,然而,却时时应现于十方,若凡若圣,不可限量。据传我国六朝齐梁时的“傅翕居士”、五代梁唐时的“布袋和尚”都是弥勒的化身。现从《兜率龟镜集》一书中引录大士化身的事迹,供读者参研。
1.傅 大 士:
  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风,婺州义乌县人。父名宣慈,字广爱。母王氏,世为农。以齐建武四年丁丑岁,五月八日生,端靖淳和,无所爱著,少不学问。时与里人渔,每得鱼,常以竹笼盛之,沉深水中。祝曰:“去者去,止者留。”时人以为愚。梁天监十一年,年十六岁,娶刘氏,名曰妙光。生子,一曰普建,二曰普成。普通元年,年二十四,于稽停塘下,遇一梵僧号‘嵩头陀’。语大士曰:“我昔与汝于毗婆尸佛前发愿,汝今兜率天宫受用现在,何时当还?”因命临水观影,乃见圆光宝盖。大士笑曰:“炉鞴之所多钝铁,良医门下足病人,当度生为急,何暇思天之乐乎!”于是结庵松山下双梼树间,即今双林寺是,自号双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日与妙光营作,夜则行道。见释迦、金粟、定光三佛,放光集大士身,从是身常出妙香。又感七佛相随,释迦引前,维摩接后,每旦钟鸣,有仙人腾空而下,随喜行道。尝谓弟子曰:“我得首楞严三昧。”又曰︰“我得无漏智。”弟子佥曰︰“首楞严三昧,唯十地菩萨方能得之。”
故知大士是住十地菩萨,示迹同凡耳。告大众曰︰“学道若不值无生师,终不得道。我是现前得无生人,昔隐此事,今不覆藏,以示汝等。”又弟子礼拜,大士因谓之曰:“汝等礼我,但礼殿中佛,即我形像。”又曰:“我于梦中,忆得过去师,名曰善明世尊。”或问曰:“善明世尊,得道时师耶,发心时师耶?”答曰︰“非发心时师也,彼佛出世时,我为国王,供养彼佛。彼佛寿八万岁,我作佛时,寿量亦尔。”大通六年,大士诣阙,武帝问大士︰“师事从谁?”答曰:“从无所从,师无所师,事无所事。”自是天下,名僧云集,此处常降甘露。大士躬写经律,千有余卷,愿诸众生,离苦解脱。大士三至京师,所度道俗,不可胜计。谓弟子曰︰“我于贤劫千佛中一佛耳,若愿生千佛中,即得见我。”又告众曰︰“我舍此身时,期嵩头陀暂往忉利天,不久还兜率天。汝愿生彼,即得见我也。”大同八年,立誓持上斋。作愿文曰︰“弟子善慧,今启释迦世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法界常住三宝,弟子自念今生,无可从心布施,拔济受苦众生,自今立誓三年,持上斋,每月六日不饮食,以此饥渴之苦,代一切众生酬偿罪业,速得解脱。以不食之粮,广作布施,愿诸众生世世备足财法无量,永离爱染,不作三业,得大总持,摧伏诸魔,成无上道。誓舍身命财,普为一切供养诸佛。谨持不食上斋,而取灭度,执志烧身,为大明灯,为一切供养三宝。遂先告众曰︰“莫怀忧恼,夫物有生有死,事有成有败。天下恩爱,皆悉离别,今舍此秽浊之身,当得无上清净法身。唯愿徒众,无怀悲恋,生生世世,不相舍离,永为眷属,至成佛道,但自相率,共办樵薪。”于双林山顶,营作火龛,愿以此因缘,当来世界,必为佛事,普度一切,共同解脱。至四月八日,弟子留坚意、范难陀等十有九人,各请奉代师主,持不食上斋,及烧身供养三宝;复有四部弟子,刺心、烧指、割耳,留大士久住世间。又曰︰“吾悟道已四十劫,释迦世尊方始发心。盖谓能舍身苦行,所以先我成佛耳。”嵩头陀入灭,大士心自知之,乃集诸弟子曰︰“嵩公已还兜率天宫待我,我同度众生之人,去已尽矣,我绝不久住于世。”乃作《还源诗》十二章。时太建元年,岁次己丑夏四月丙申朔,大士寝疾,告其子普建、普成二法师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众生故。汝等慎护三业,精勤六度,行忏悔法,免堕三涂。”二师因问曰:“脱不住世,众或离散,佛殿不成若何?”大士曰:“我去世后,或可现相,至二十四日乙卯。”大士入涅槃,时年七十三,肉色不变,至三日,举身还暖形相端洁,转手柔软。更七日,乌伤县令陈钟耆,来求香火结缘因。取香及四众,次第传之,次及大士,大士犹反手受香。沙门法璇等曰:“我等有幸,预蒙菩萨示还源相,手自传香,表存非异,使后世知圣化余芳。”初大士之未亡也,语弟子曰:“我灭度后,莫移我卧床,后七日,当有法猛上人,送织成弥勒佛像来,长镇我床上,用标形相也。”及至七日,果将弥勒佛像,并一小铜钟子,安大士床上。猛时作礼流泪,须臾忽然不见。
2.契此和尚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不详氏族,自称契此。形裁腲脮,蹙额播腹,居止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袋,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入市肆聚落,见物即乞,或醯酱鱼菹,亦投囊中。时号为‘长汀子’,自说偈曰:“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或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皆奇之。或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屐,人知必雨。水潦则系湿草屦,人知必晴。或坐街头,或立衢中,儿童竞逐,群而戏之。师有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师于梁贞明三年,在岳林寺东廓盘石上,端坐示寂。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众共埋之,后见现于他州,亦负布袋而行。
至此人们方知其为弥勒之应化,从此之后,佛寺的山门,皆供奉著笑口常开、肚大能容的“布袋和尚”了。 释迦如来嘱咐弥勒,将来龙华会上度尽其未度完成的有情,可见前后二佛对娑婆的众生是如此的眷顾。一如《弥勒讲式》文中所说︰“大圣利物慈悲虽等,众生受化机感互异,盖多生矌劫系属令然也。爰牟尼者一代之教主,恩德超于诸佛;逸多者世尊之补处,宿缘厚于此土,群主之所仰谁如斯二佛。彼三会得脱二百八十亿众生,皆是释迦遗法结缘之人也,我等虽拙何漏其数。”二佛之恩,矿劫难报啊!

七、弥勒法门修持法

  弥勒菩萨现时为兜率陀天的天主,于彼天建立了清静庄严的国度──“弥勒净土”。从前面几个单元的介绍,大众对弥勒慈尊亦有了相当的认识,那么这个单元就来说明弥勒净土的修持方法。在《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 佛陀为我们开示了欲求生弥勒净土应该修持下列几种︰
  1.作兜率天宫观:《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此名兜率陀天十善报应胜妙福处,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广说一生补处菩萨报应及十善果,不能穷尽,今为汝等略而解说。’佛告优波离︰‘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
  何以当依如来所说兜率净土的依报庄严而作是观?因为愿意作为一个弥勒弟子者,皆愿追随弥勒慈尊将来一同下生救度六亲眷属,处于此浊恶世界为诸众生作大善利,化度此娑婆大千中的一切六道有情,救济所有苦难的同胞。因此,不愿生于他方净土而作佛子,他方净土无苦有情可行济度。所以释迦牟尼世尊为我们介绍了欲界中的兜率净土,让欲界的众生们可以先求生兜率,接受弥勒菩萨的教化,待他日再与菩萨一同下生成佛也。是故,当作兜率天宫观。
  2.持守戒律:《上生经》云︰“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此处说明当修五因:一、持五戒,二、持八斋,三、持具足戒,四、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五、修十善法。
  “五戒、十善”为生天的基本条件,故当持守。“具足戒”乃指出家四众沙弥、沙弥尼的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八关斋戒”者,经云︰“以八戒水,洗浣身心,令得清净。断除无量贪、嗔、痴垢,于人天路作资粮。”又《菩萨处胎经》亦云︰“八关斋戒是诸佛父母。”因此,要想成佛,理当由此开始。“身心精进、不求断结”,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身心皆作种种利益一切有情的善业,但不是为了个人而念念在孳的急欲断除烦恼。若断除了三有的烦恼,则已超越了三界火宅,而不生兜率矣。印海法师在《上生经讲记》中说:“烦恼有三界所系之不同,此处不但不断上二界之烦恼,即欲界的见、思二惑也不需断除,才可往生兜率净土。”
  除了上述五种修因外,还须对前面所说的兜率净土之依报庄严作如理的思惟而生欣愿之心,坚定上生兜率奉见慈尊之本愿。如此方为正确的修持方法。若不依此法而修持,而说需修“唯识定”、需要“注牒”、需要“求道”方得上生者,皆为魔说,非如来说。
  3.修六事法︰《上生经》云︰“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
  此段说明欲上生兜率的行者,所应修持的净土资粮。
  窥基大师在《观弥勒菩萨上生经疏》卷下中云:“六事法者:一、精勤修福,敬、恩、悲田中,所作业等。二、威仪不缺,坚守诸戒行,自住轨则等。三、拂塔涂地,修饰道场,正理制多等。四、香花供养,四事什物,随给济等。五、凡夫行三昧闻思等定,圣人入正受随所得禅,或凡三昧,非六行定;六行定者,必上生故,深住闻思,亦名三昧。六、读诵经典,演说修习十法行等。且举偏胜、易行。上首有此六事,其中一一具摄众业。若具修六,或能修五,上上品生。若修三四,上中品生。若修一二,上下品生。”依此六事法修持者,往生后犹如壮士屈申臂顷一般,即刻得生于兜率陀天…净土的莲花之上。时诸天众们演奏著天乐,散大白花于往生者身上,并赞叹而说:“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弥勒,汝当归依。”往生者听到了天众们的介绍,马上就顶礼皈依弥勒,并观看弥勒菩萨的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的生死众罪。接著菩萨随往生者的宿缘而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将来随弥勒一同下阎浮提,且最先闻法。且于未来世得以值遇贤劫、星宿劫一切诸佛,并皆蒙佛授菩提记。
  4.称弥勒名、发宏誓愿:《上生经》云︰“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发宏誓愿……称弥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
  《观弥勒菩萨上生经疏》卷下中云:“次明称念,虽复修行仍须正念,心想形容,口恒称念。”然后更应法度化众生的广大誓愿。
  5.恭敬、礼拜︰《上生经》云︰“但闻弥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礼弥勒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
以上为欲求生兜率净土者所应修持的正确方法,行者当依《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如来所说的为准,莫依旁门左道的修持法,定得蒙慈尊接引而得上生也。若欲更深的认识弥勒法门,可详阅拙作《末法时期何以当弘弥勒法门》一书。

结  语

  《悲华经》卷第一云:“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娑罗王佛现在世时,汝已得是解了一切陀罗尼法门。弥勒,汝于过去十大劫中若欲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汝于尔时寻应具足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弥勒,汝久住生死以本愿故,所以不成以待时故,弥勒,我今为汝受佛职位。’”弥勒慈尊为当来娑婆的大导师,是化浊世黑暗为光亮的大明灯,更是众生未来的大皈依处。慈尊有意地留惑润生,从事著度众利生的佛行事业,慈心悲愿之深,与我等宿缘之厚,此生能得值遇、修持,万幸也!
  文末祈愿大众一同皈依、顶礼与回向,来日龙华会上得以共聚一堂,闻法、解脱。
南无当来导师。弥勒如来。惭愧忏悔。六根罪障。
南无当来导师。弥勒如来。生生世世。值遇顶戴。
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
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已。必生其中。
愿我临终无障碍,面见当觉慈氏尊,
屈申臂顷生兜率,三会龙华悟无生。

                          二○○三年一月九日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