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


2015/5/23    热度:114   

  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病率较高,且与脑出血、脑梗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为脑卒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就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杨子超教授课题组先是根据患者病因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运用电针针刺和膀胱功能训练,帮助病人调节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协调活动,进而恢复正常的储尿和排尿反射。

  目前,临床上对有排尿障碍者常采用长期留置导尿管排尿,等待脑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排尿障碍的好转。这样,不仅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几率,还有一部分病例迁延不愈,严重者可致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还有可能出现膀胱萎废失用。

  近代临床实践表明,针刺对膀胱功能障碍的调整有独到之处。杨子超课题组根据腧穴解剖的神经支配特点,选取八髎穴和会阳穴给予电针刺激,对脑卒中后尿潴留和尿失禁的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八髎穴和会阳穴分别临近骶孔1~4神经臀皮神经和阴部神经干。而起源于S2~4中间内侧细胞群的副交感神经,正是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的下级中枢,发出的盆神经可使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尿,也是大脑及皮层下中枢传入和传出的必经之路;阴部神经(由骶髓S2~4前角发出的躯体神经)进入骶髓灰质内与阴部运动神经元交接,其兴奋性可使外括约肌收缩,反射性抑制可使外括约肌松弛。

  专家由此确定针刺这两处穴位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盆神经和阴部神经传入支的兴奋性,并通过汇聚神经元及其相应靶核的整合作用,抑制或兴奋膀胱传入神经冲动及神经递质的释放,对逼尿肌及尿道平滑肌进行调节,以维持膀胱的正常储尿、排尿功能。杨子超教授等人所选择的电针刺激选穴法与欧美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侵袭性治疗法———骶神经调节有类似之处,该法是通过对骶神经的轻度电刺激来调节支配膀胱、括约肌和盆底肌的神经反射,而达到改善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目的。后者的作用机制是,一条神经通路的活动通过突触联系可以影响到另一条神经通路的活动,将原本失衡的尿路控制系统的兴奋与抑制重新调节到一个平衡状态。

  实践证明,骶神经轻度电刺激与电针刺激选穴恰巧在方法和原理上不谋而合。

 

五明学佛网 素食 素食资讯健康蔬菜水果大全坚果大全五谷杂粮茶类大全素食人生疾病食疗药膳大全 养生知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