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二门”与张载的“太虚即气”


2015/5/23    热度:441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张载的本体论是元气本体论,张载出入于佛老,又返求于儒学,通过对佛老的批判建立其新的儒学体系【《释门正统》记载,杨龟山认为张载的《西铭》,吸收了《华严法界观门》的思想。】。张载针对佛、老的哲学理论要点,构造了其哲学逻辑结构,提出元气本体论。

  张载认为“太虚”是“气”的本来状态,“太虚”之“气”具有两种运动形态:一是“聚”,即“气”凝聚而成有形的万物;一是“散”,即“气”分散而回复无形的“太虚”。“太虚”通过“气”的聚散生灭万物,太虚本身则是没有生灭的。他在《易说·说卦》中说: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实一而已。有两则有一,是太极也【《易说·说卦》,《张载集》,233页。】。

  这里的“一”即是“气”,自身含有虚实、动静、聚散、清浊“两体”,也即含阴阳两种成分、性能、功用。各种具体的万物是“气”在聚散过程中所表现的暂时形态(“客形”),既为暂时形态,便要返回“气”的本来形态。所以,“形聚为物,形溃反原”【《正蒙·乾称篇第十七》,《张载集》,66页。】。“气”与“物”的关系,是同一物质实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不同形态。所以,从“太虚”与“气”的功能特点上来看,如果从本体论的思维模式来说,“太虚”具有“心真如门”的特征,“气”具有“心生灭门”的特征。“太虚”是“气”的本来状态,就如“心真如门”是“心生灭门”的真实;而“气”的聚散而生起万法,又回到“太虚”,这就如由“心生灭门”生起万物。当然,这两种本体论是不同的,一种是物质性本体,一种是精神性本体【董群:《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学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315页。】。可见,张载的“一物两体”模式,与《起信论》的“一心二门”又是何其相似。

 

五明学佛网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