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呗


2015/5/23    热度:273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赞呗或称梵呗与印度歌赞之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难。故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译经事业虽渐发达,而梵土歌呗却未获传授。梁慧皎说:「自大教东来,乃译文者众,而传声盖寡。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是故金言有译,梵响无授。」(《高僧传》卷十五《经师论》)

  一般赞呗是用以歌咏译本经典中赞叹三宝的声调。呗是梵语的音译,又称婆陟、呗匿。印度原来统称歌咏十二部经,不管长行、偈颂都谓之呗。传来中国之后,将歌咏长行别开为转读,呗乃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故谓之赞呗。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十一)称为「呗唱」,训释为梵赞声。因其取法古印度的歌赞而变化之,故称梵呗,有时略称为梵。如慧皎所说:「东国之歌也,则结韵以成咏;西方之赞也,则作偈以和声。虽复歌赞为殊,而并以协谐钟律,符靡宫商,方乃奥妙。故奏歌于金石,则谓之以为乐;设赞于管弦,则称之以为呗。」(《高僧传》卷十五)道世也说:「西方之有呗,犹东国之有赞。赞者从文以结音,呗者短偈以流颂,比其事义名异实同。是故经言:以微妙音声歌赞于佛德,斯之谓也。」(《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呗赞篇》)

  中国赞呗的起源,相传始于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一作渔山,在今山东东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响,清扬哀婉,独听良久,深有体会,乃摹其音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其所制梵呗凡有六契(卓)。后世所传《鱼山梵》,即其遗制(《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其后支谦亦传有梵呗三契,康僧会复造有泥洹梵呗,晋帛尸梨蜜多罗也以梵呗传于觅历,昙钥又造有六言梵呗,当时名师所作的呗赞,到了六朝的齐梁时代,还多有存在。

  此后,热心提倡赞呗的要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僧佑《出三藏记集》卷十二列举他所著述,在《净住子》十卷、《讲净住记》一卷以外,有《赞梵呗偈文》一卷、《梵呗序》一卷、《转读法并释滞》一卷等。僧赞的《法苑杂缘原始集?经呗导师集》,列举了二十一种当时有关梵呗的书目,其中有陈思王(曹植)感鱼山梵声制呗记、支谦制连句梵呗记、康僧会传泥洹呗记、觅历高声梵记、齐文皇帝制法乐赞、王融制法乐歌辞、竟陵文宣撰梵礼赞等,可惜这些著作后来都不传(《出三藏记集》卷十二)。

  赞呗主要用于三方面。一、讲经仪式,二、六时行道(后世朝暮课诵),三、道场忏法,所谓法集三科。这三科法事,创始于晋时道安,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道安制定的僧尼轨范: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即讲经仪式),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即六时课诵二时斋粥仪式),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即道场忏法仪式)。在佛教讲经、受戒、诵经等一切宗教仪式进行中举唱梵呗,称为「作梵」。这种梵音具有止息喧乱便利法事进行的作用,故又义译为止断或止息(《释氏要览》上)。讲经法会的成员,有法师、都讲、香火、维那、梵呗等,各有专职(《开元释教录》卷六《勒那摩提传》),梵呗即歌赞专职之人。

  讲经时的赞呗,一般行于讲前讲后。宋元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三十九记讲经应遵行的节目说:初礼三宝、二赞高座、三打盘静众、四赞呗、五正说、六观机进止、七说竟回向、八复作赞呗、九下座礼辞。圆仁入唐所见「赤山院讲经仪式」的实际顺序是:打讲经钟,大众上堂。讲师上堂登高座间,大众同音称叹佛名。讲师登座讫,称佛名便停;一僧开始「作梵」,唱「云何于此经」一行偈。梵呗讫,讲师唱经题目。讲经,讲讫,大众同音长音赞叹;赞叹语中有回向词。讲师下座,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讲经法会中的赞呗一职,有时亦可由听众任之。唐僧彻每入麟德殿讲经,懿宗曾因法集,躬为赞呗(《宋高僧传》卷六「僧彻传」)。

  六时行道的赞呗,为古来各宗所共遵行。近世林的朝暮课诵,犹可见其遗风。至于道场忏法,旨在化导俗众,其仪式尤重歌咏赞叹。隋智顗《法华三昧忏仪》第八「明行道法」述行道次第是:礼佛、正身威仪、烧香散华、称念佛名、诵经。行道欲竟,称三宝名,烧香正念作契呗。呗竟,唱「三皈依文」。此为忏法上应用赞呗最古的记载。

  赞呗的咏唱并不限于讲经、行道,一般斋会也是常行的。唐大历中(766—779)宋州刺史徐向等就本州设「八关斋会」(八关即八戒,居家信徒一日一夜所受之戒法),曾饭千僧于开元寺,其余官民又各设一千五百人、五百人、五千人的斋会。当时「法筵等供,仄塞于郊垧;赞呗香花,喧填于昼夜」。升呗之盛行于民间可知(见《金石萃编》卷九十八颜真卿撰《八关斋会报德记》)。此外唐代译经道场置有「梵呗」一位,与译主、笔受、译语、润文、证义、校勘等同为译场九种职位之一。宋赞宁记载此事说:「法筵肇启,梵呗前兴,用作先容,令生物善。唐永泰中(765),方闻此位也。」(《宋高僧传》卷三《译经篇论》)

  赞呗流传以后,其音调亦因地域而有参差,主要的有南北之别。道宣记载唐代的情况说:「地分郑卫,声亦参差。然其大途,不爽常习。江表(长江以南)关中(北方长安地域),巨细天隔,岂非吴越志扬、俗好浮绮,致使音颂所尚,唯以纤婉为工?秦壤雍冀音词雄远,至于咏歌所被,皆用深高为胜。……京辅常传,则有大小两梵;金陵昔弄,亦传长短两引,事属当机,不无其美。剑南陇右,其风体秦。」他又对江表关中的梵赞加以比较说:「若都集道俗,或倾国大斋,行香长梵,则秦声为得。五众常礼,七贵恒兴,开发经讲,则吴音抑在其次」(《续高僧传》卷四十《杂科?声德篇》)。可知南北梵音,各有特长。到了宋代赞宁论梵音所以有南北二体,由于授受的渊源不同。他说:「原夫经传震旦,夹译汉庭。北则竺兰,始直声而宣剖;南惟僧会,扬曲韵以弘通。兰乃月氏之生,会则康居之族。……部类行事不同,或执亲从佛闻,更难厘革;或称我宗自许,多决派流。致令传授各竞师资,此是彼非、我真他谬;终年矛盾,未有罢期」(《宋高僧传》卷二十五《读诵篇论》)。

  唐代以前流行的赞呗,有《如来呗》(亦称《如来梵》)、《云何呗》(亦称《云何梵》)和《处世呗》,及《菩萨本行经》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等。《如来梵》有二偈,出《胜鬘经》。其一为「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敬礼」。其二为「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此二偈为行香赞佛时所唱,亦称《行香梵》。《云何梵》亦有二偈,出《涅槃经》。即「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于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处世梵》,出《超日明经》。即「处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超于彼,稽首礼,无上尊」。

  梵呗普通分为三节,即初呗、中呗、后呗。《如来呗》前一偈「如来妙色身」偈文,唱于一般法事之初,称为初呗。若讲经法会,则以《云何呗》第二偈「云何于此经」偈文为初呗,亦称为《开经梵》(见《释氏要览》上《梵音》)。《如来呗》后偈「如来色无尽」偈文及「天上天下无如佛」赞佛偈,系法事中间所唱,称为中呗。《处世呗》用于法事之后,称为后呗。圆仁记《赤山院讲经仪式》:「讲师登座讫,一僧作梵。即『云何于此经』等一行偈,至『愿佛开微密』句,大众同音唱云:戒香、定香、解脱香等颂。讲讫,讲师下座。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音势颇似本国。」(《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此中《云何梵》与《处世梵》两个赞呗,至元时犹见流行(见《敕修百丈清规》卷五《沙弥得度》仪式)。但近世讲经,已改唱《钟声偈》、《回向偈》代替《云何梵》和《处世梵》了。

  古来佛教认为学习赞呗有许多功德:一能知佛德深远,二体制文之次第,三令舌根清净,四得胸藏开通,五则处众不惶,六乃长命无病(《南海寄归传》卷四《赞咏之礼》)。所以名山大剎,于休夏安居之时,定习唱赞颂为日课,名之为「学唱念」。故佛寺赞呗一科,今通称为「唱念」。

  唱念的内容,除《水陆道场仪轨》及《瑜伽焰口》等属于应赴佛事外,古德赞颂多于课诵、祝延等举唱。一般最流行者是六句赞及八句赞等。六句赞是南北通行的赞词,其赞山六句二十九字构成,故称六句赞。代表作品为「炉香乍赞」《香赞》。其余佛菩萨、韦驮、伽蓝等赞词,多用六句形式,故此赞韵调流行最广。《香赞》还有数种,即「戒定真香」、「宝鼎爇名香」『、「戒定慧解脱香」等;北方另

  有一种赞谱名《迓古今》,赞词共有十条,亦名十供养赞,即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各系一赞。第一赞「清净妙香」,共四句十字,可用六赞谱唱念。此等《香赞》多于法事开始时唱之,以启请诸佛故。

  八句赞系由八句赞词构成,多于诵经之后法事中间唱之,亦称为大赞。如《三宝赞》(有佛宝、法宝、僧宝三赞)、《弥陀佛赞》、《药师佛赞》等,都以八句构成。近世禅林流行的赞呗,有「四大祝延」、「八大赞」,即「唵嘛呢叭?吽」、「唵捺麻巴葛瓦帝」、「唵阿穆伽」、「佛宝」、「西方」、「十供养」等赞,都是佛寺僧众于佛诞、安居等常唱的名赞。唱念方法的记谱法,只用点板,以铛铪等敲唱。其音量之大小、音阶之高低及旋律过门等,均依口授。

 

五明学佛网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