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止六祖
2015/5/23   热度:228
五祖弘忍对中国禅宗,乃至对中国佛教的一个不可抹灭的功绩,是他“伯乐识马”,选定慧能为六祖。中国禅宗因为有了六祖而焕发了新的活力;渊自印度的佛教又因为禅宗的革命而真正成为中国化的佛教。
慧能的原籍本是范阳人(今河北省涿县),父亲就在那里做官,后来因贬谪流放而到了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兴许是生活所迫,他与母亲一道又移居到了南海 - 广州去住,长大后以打柴为生,维持母子的生活。后来他在一次卖柴的时候,听人朗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际,他豁然有所省悟,问起来,知道弘忍大师在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冯墓山以《金刚经》教人,使人“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于是辞别了母亲,到黄梅去参礼弘忍。
不管经籍中记载他与弘忍的见面的情形究竟是怎样的,总之这是一个颇富戏剧性的场面:
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馀物,惟求作佛法。”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猫獠,若为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猫撩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共议,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
慧能的话,无疑使弘忍大吃了一惊!但是他被派到了碓房踏碓,一共八个多月,昼夜不息。
一天,弘忍召集门人,要大家各作一首偈,察看每个人修行的境地,以便传付象征着获得了禅宗正统的僧衣与禅法。当时弘忍门下共有七百余门徒,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后来成为北宗禅宗师的神秀,学通内、外典,为众人所景仰。大家都推神秀为代表,以示修行的境地。神秀便写了以下的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知是他写的之后,仅致一番赞叹之辞,令众僧人念诵。而弘忍对此的评语却是: “汝作此偈,见即未到,只到门前,尚未得人……作此见解,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须入得门,见自本性。”也就是说,
神秀此作,还没有进入禅悟之门,因此并未见得“自性”。
当这偈语传到了慧能耳中时,慧能的反应是这样的:“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即神秀的偈,虽然表现了他对佛法的认识,然而他并未“见性”,并未彻底了悟。因为对于慧能来说,如果不识自己的本心,就是学了再多的佛法,也毫无益处。而一个人如果识心见性,就可以了悟佛法大意 - 佛法所启示人们的,不正是唤醒潜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纯真的本性吗?禅即是佛心,然而如果只拘执于知识和思想的范围之内,则容易遮蔽了本来自由的心,这便是般若智慧。然而这种智慧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意义上的智慧,而是能认识到万物皆空,然后超越一切的智慧。于是他请人在神秀偈语的边上写下了自己的体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语显然使那些僧人们再次地沸腾了!当弘忍见到此偈之后,不管他心内是如何的感动,然而对众人所说的话却仍然是“此亦未得了”。
可是,五祖却在夜间悄悄来到碓房,问他米白了没有,他便答道:“白了,只是没有筛。”五祖便以杖三击其碓而去。慧能就在三更来到五祖屋中,五祖再一次为他说《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慧能彻悟自性本不生灭,本无动摇,本来清净能生万法。于是,五祖就为慧能付衣法,并念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复无种;无性亦无生。
传法结束后,五祖劝他最好深藏不露,等到了适当时机再公开出来宣扬佛法,并教他:从此以后,“衣”止不传,因为那个时候,禅宗已经完全为外界普遍承认,不必再靠衣钵相传来表示信脉。如此,慧能成为中国禅宗道统继承人的第六代祖师。
慧能于是得法而去,携带着象征禅宗正统传人的衣钵。
慧能离去的第三天,整个寺庙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为之愤愤不平!以原来为武将的陈惠顺为首,立即动身追赶带走衣钵的慧能。他最先追上了慧能,慧能把衣钵放在一块大石头上对他说:这衣钵表示信仰,不可力争,如果你想要它,那你就把它拿走吧。惠顺想拿衣钵,但是他没有拿动,于是不再拿了,敬畏之感充满了他的全身,他说:我只是远来求法,而不是为了衣钵。慧能于是便传法给他:如果你是为求法而来,就请首先摒除一切外缘,断绝一切思念。不要想到善,也不要想到恶,只看看你这个时候的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甚至在你出生以前就有了;如果你能反求诸己而认识你的本来面目,秘密就在你自己的心中。惠顺言下大悟,于是拜六祖为师,更名惠明。
慧能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不知道心,纵使学了佛法,也是没有用的。能看清楚本心,即可说是稳健的佛心。这种意旨对当时的佛教界来说,无疑是惊天动地的一种宣言,即他在印度传统的佛教之外,做出了一个多么新的发展!在慧能未出世以前,禅宗虽也讲求顿悟成佛,然而在大体上仍然是“依教禅”,因为那是依戒、定、慧而修行的。
到了慧能这里,禅宗才真正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所以在他的身上,我们没有看到他用任何语言来阐释佛教教义,而是以自己最为原始的和创造性的体验来表现一个人的悟境。这个悟境,就是他在佛教方面所达到的造诣 - 所以铃木大拙指出,在慧能之前,人们说“你就是佛”或者“你与佛是一体的”等等,同慧能的方法比起来,都太陈旧了、太平淡了、太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了,这是因为它们太概念化和太抽象化了,不够具体,当然也就不生动、不深刻。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