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历史悠久的佛教图书馆--善导寺太虚佛教图书馆
2015/5/23   热度:325
佛教图书馆馆讯 第一期 84年 3月 台湾地区历史悠久的佛教图书馆 --善导寺太虚佛教图书馆 编辑小组采访 整理 座落在台北市忠孝东路上的善导寺,其附设的“太虚佛教图书馆”是台湾历史相当久的佛教图书馆;由于此图书馆在创立之初,即拥有丰富的馆藏,是现在佛教图书馆在发展之初,难望其项背的。况且其历史悠久之特色及其设立的动机,也是促使我们想访问它的重点。希望透过这篇报导,让大家有机会了解它当初成立之经过、现在发展的状况及未来的规划。于是我们在二月二十六日这一天,走访善导寺的秘书殷先生,及馆员林小姐。以下是访问经过的整理。 “太虚佛教图书馆”于民国四十九年六月二十三日在甘珠活佛的启钥、太沧和尚之剪彩中正式开幕。馆名之所以以“太虚”二字来命名,有多层的考量。顾名思义是为纪念近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而来的:因为太虚大师一生尽心于佛教教育和文化;且大师也是佛教界中最早创办图书馆的人,他曾经在武昌创立“世界佛学苑图书馆”,藏书达十七八万册之多,可惜的是这些书籍由于时局急变,仓促中无法转运到台湾来。身为大师门生者总是引为憾事;这也是促使他们再创立这个“太虚佛教图书馆”的原动力吧! 本馆在创立之初,是由演培法师担任馆长,隆根法师负责一切馆内设备。李世杰居士为该馆延聘之编目人员,曾编制丛书、分类、着者、书名等四种目录及期刊论文索引。当时已拥有八千多册的馆藏,且每月之图书经费预算为一千五百元,占图书馆每月预算比例之半。人力方面,计聘管理员三位,一位杂工。由于此馆是一佛教图书馆,以佛学藏书为主,世书的采购,采取重点式的办法。所购图书以丛书为主。图书排架分世学及佛学两部份,另设阅报、杂志两个部门;在流通方面,主要为内部阅读,部份采外借。 民国七十二年,图书馆改在观音殿(根据李世杰居士说:创立之初是在弥陀殿);于民国七十六年迁至新馆,占地四百坪左右。在流通方面的政策,并未改变,仍是以内阅为主;主要的功能是让读者来此自习或阅览经书,仅开放部份的读者得以外借。 太虚图书馆自成立至今已历经约三十五个年头之久,此次采访时发现馆藏量并未有明显之成长。在经费方面,并未有一定之经费预算采购图书。目前图书馆主要功能仅维持提供场地作阅览之用。造成今日此等衰退状况,可能是负责人不重视图书馆管理吧!更可惜的是以前李世杰居士所编的目录卡片竟也不知去向;馆内的书除了小部分有贴书标及登录号之外,其他的书似未曾分编过。历经人事变迁,馆藏目录也不知存放何处?佛学、非佛学亦无分开排架,少数的期刊混充其间。在人员方面,目前仅聘一位智光商职的工读学生当馆员;主要工作是为读者换证、打扫环境、影印、开灯,并无包括分编工作。开馆时间为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进来使用图书馆之读者主要为大专院校的学生或一些来找书的人。每天约有二十多位读者来使用图书馆,通常是自修或写作业及阅读经书;考试期间曾经创下一天使用图书馆的人数高达七十多人。阅览室最多可容下一百五十人左右。对于未来,图书馆没有任何计画,亦没有将图书馆自动化的打算。 由以上的访问,可以知道太虚图书馆虽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因人事、决策上的因素,致使图书馆发展停滞而势微,在各方面都没有长足的进步,甚至未来的发展没有一个确切目标及良好的规划;换句话说目前的“太虚佛教图书馆”仅是一个藏书楼也不为过,实在无法称之为图书馆,与其创立时的动机与展望,实在是令人感到十分惋惜。藉由这次访问,让我们了解到一个好的图书馆若要永续经营下去,并非仅是创立一个图书馆而已;是需要延揽、栽培专业人才。不但规划图书馆的硬体、软体,还要了解自馆的定位与特色。并时时注意时势的趋向;这样的图书馆才有办法长久的经营下去,也惟有如此才能发挥一座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而不致沦为仅仅是一个藏书楼的代价,这是笔者此行后的由衷心声。 参考书目 1.乐鸣,“太虚图书馆开幕剪影”,海潮音,第四十一卷(民国49年6月),页23。 2.李世杰,“太虚图书馆编制”,海潮音,第四十二卷(民国50年6月),页17-19。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