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二藏二教略颂(一百六十六)


2015/5/23    热度:118   

稽首释迦弥陀尊  证明十方恒沙佛

天亲流支诸大士  哀愍遐代弘真宗

难行易行是二道  圣道净土是二门

声闻菩萨是二藏  一代教门此摄尽

声闻藏中有三乘  声闻缘觉及菩萨

如是因业虽差别  三人同入一解脱

声闻乘中有贤圣  七贤七圣十四位

三贤四善是七贤  三道四果是七圣

五停心中修五观  数息不净慈悲定

因缘念佛如次治  觉观贪嗔痴着我

别想念处四念住  身受心法四所缘

观不净苦无常我  净乐常我四倒破

总想念处居法念  总别更互修四念

齐此三贤是外凡  亦是名顺解脱分

暖法位中四正断  修防断律二善恶

正观三界四谛法  十六行相微细修

苦谛苦空无常我  集谛因集及生缘

灭谛灭静与妙离  道谛道如行出行

顶法位中如暖法  四谛十六行相观

正修如意自在定  欲勤心观四神足

忍法三忍同修谛  五根信进念定慧

下忍四谛如顶法  中忍减缘减行修

上忍一行一刹那  唯观欲界苦苦行

世第一法亦复然  五力信进念定慧

齐此四善内凡位  亦是名顺决择分

资粮加行七贤了  然后应断三界见

欲界苦谛有十使  所谓五钝五利使

五钝贪嗔痴慢疑  五利身边邪取戒

集灭除三身边戒  道存戒除身边二

如次十七七八故  欲界四谛三十二

色无色界除嗔恚  余等如欲四谛说

各有九六六七故  并欲八十八使见

欲入无漏断见时  上下八谛十六心

苦法苦类有忍智  乃至道类亦如是

随信随法钝利人  共入见道十五心

顿断见惑如破石  第十六心须陀洹

亦是修习八正道  正见正思正语业

正命正进正念定  从此已后断思惑

思惑贪嗔痴慢四  欲全上除嗔各三

三界如次四三三  是故总成十烦恼

总论三界有九地  欲界四禅四无色

九地各有九品故  九九八十一品思

信解见得钝利人  共断欲六斯陀含

身证那含灭尽定  断欲九品不还名

中般生般有行般  无行上流无色般

现般涅盘阿那含  三界合论七不还

若论九种行色界  中生上流各有三

速非经久是中三  生有无行是生三

上流般中乐慧定  乐慧之中有三人

全超半超及遍没  乐定略生无色故

齐此三果名修道  共修七等觉支分

择法精进喜轻安  定舍念觉菩提分

解脱位中时不时  如次钝根利根人

能断上界七十二  始得无学阿罗汉

罗汉自有六种姓  退法思法及护法

安住堪达不动法  五钝一利时不时

齐此四果是圣人  转凡入圣得涅盘

如是贤圣十四位  渐修次第证声闻

亦有一类经生人  极七反有名七生

人天家家三二生  一间一生一种子

复有一类超越证  凡地本断五部合

欲得见道无漏时  断六断九随数超

上来次第及经生  本断超等诸贤圣

横竖虽异断见思  同归圆寂入无余

辟支佛乘有二种  部行麟喻多一人

十二因缘无常观  无佛世中成菩提

过去二因无明行  现在五果识名色

及与六入并触受  现在三因爱取有

未来两果生老死  如是三世两重事

观达轮转无际初  乐独禅寂处山林

凡地进断下八地  七十二品思惑已

百六十心断见思  一座成觉证三昧

菩萨乘中有七位  初发心位逢释迦

度断智证四弘愿  慈悲喜舍四无量

行菩萨道三僧只  宝髻然灯至胜观

各得供养于七万  如次五六七千佛

百劫位中是自行  自行即是相好业

相好弥多三十二  一一相中百福成

六波罗蜜圆满位  檀戒忍进禅慧等

是亦三僧只劫行  为取满位别开之

一生补处菩萨位  持一净戒六住定

现于佛前为付嘱  天中因满名一生

生兜率天菩萨位  现在天宫金色身

七七院中常说法  定寿四千无中夭

八相成道最后身  生天下天托出胎

出家降魔并成道  转法轮及入涅盘

三阿僧只百大劫  因时未断凡夫人

有漏智断下八九  八忍八智断见惑

不起于座重思惟  九无碍及九解脱

有顶九品思惑断  三十四心成正觉

入涅盘后归命利  全身碎体分三趣

遗教流布三千界  正像末法度众生

菩萨藏中有渐顿  渐教有二初后分

初分教中有十地  开则亦为三十地

干慧性及八人地  见薄离欲已辨地

独觉菩萨及佛地  是名三乘共十地

声闻留七入涅盘  三归信法内凡戒

八人须陀斯陀含  那含罗汉是十地

独觉留八为十地  方便因缘四圣谛

利智八圣及觉了  寂灭通彻渐薄地

菩萨九地出假位  誓扶习生七僧只

或经动逾尘点劫  登第十地成正觉

此教佛地具八相  八相之中五同前

成道转法入涅盘  如是三相异小乘

茅草吉祥成道差  生灭无生转法异

枯荣业缘涅盘别  丈六尊特合身佛

后分大乘独菩萨  六位六十有一地

信相发趣及长养  金刚十圣并妙觉

信念进慧定不退  回向护法戒愿心

是名十善铁轮王  一万劫中修苦行

发心治地及修行  生贵方便并正心

不退童真法王子  灌顶住是十发趣

如是十住习种性  十信具足觉中行

成铜轮王二天下  一阿僧只伏忍下

欢喜饶益及无嗔  无尽离痴并善现

无著难得与善法  真实行是十长养

如是十行性种性  十止具足破颠倒

成银轮王三天下  二阿僧只伏忍中

救护不坏等一切  至一切处无尽藏

平等等观及如相  解脱法界十金刚

如是十向道种性  具足修行十坚心

成金轮王四天下  三阿僧只伏忍上

十圣位中欢喜地  修六方便证二空

分身散影百佛刹  四阿僧只四天王

离垢地中诸菩萨  无缘无相第三谛

现形六道千国土  五阿僧只忉利王

第三发光明慧地  出有入无变化生

应形万国导群生  六阿僧只炎天王

焰慧地中诸菩萨  实智圆寂方便道

忆佛世界行五通  七阿僧只兜率王

极难胜地胜慧忍  观二谛境无差别

百亿国土施无畏  八阿僧只化乐王

现前地者名法忍  三谛现前最胜智

应现分身千亿土  九阿僧只自在王

第七远行远达地  空中起有妙胜行

分身万亿世界中  十阿僧只初禅王

不动地中大菩萨  无分别智无功用

入百恒土化一切  千阿僧只二禅王

善慧地中诸大士  四无碍智善说法

千恒河沙一时现  万阿僧只三禅王

第十法云灌顶地  大法智云含德水

于亿恒土化群生  百万僧只四禅王

如是十地分圣人  信忍三品初三地

顺忍无生后后三  第十寂灭下品忍

初地已上至七地  杂起功用行不退

八地已上无功用  无漏变易念不退

若立等觉无垢士  入重玄门难思议

不可刹土利群萌  倒取凡事微尘劫

妙觉果满遍照尊  寂灭忍中上品位

七宝千叶华台上  朗然大觉证妙智

甚深难知广明地  清净身分威严地

善明月幢宝海地  精妙金光功德地

大轮威藏明德地  虚空内净无垢地

广胜法界藏明地  最净普觉智藏地

无边功德回向地  毗卢遮那智藏地

如是种种功德名  佛果十地阶次位

顿教之中亦有二  性相两顿理事别

性顿立位借后分  三贤十地假名立

据实而论不立位  不修不行证真如

真如有二空色是  三世一念无差别

教主即是受用身  具足多身无边身

极微尘中华藏界  不论方处无际限

上来小乘初后顿  今时难证难行道

此土入圣圣道门  总名自力分判教

相顿即是易行道  往生无生净土门

他力秘术佛意教  即相不退顿中顿

娑婆教门自有三  内因外缘及品位

内因即是心行业  安心有二总别是

总安心中亦有二  厌欣及与菩提心

厌欣心中复有二  厌秽欣净通总心

厌离秽土有六道地狱饿鬼及畜生

修罗人间及天上  欲界五趣上唯天

等活黑绳及众合  叫唤大叫唤燋热

大燋热及无间狱  是名八大热地狱

阿部陀及尼赖陀  阿折陀并护护婆

虎虎婆及嗢□罗  红莲大红是八寒

无财炬臭口针咽  少财针臭毛大瘿

多财得弃失势力  是则鬼道三三九

禽兽龙蛇鱼贝虫  羽毛鳞甲四类杂

总有三十四亿种  尽摄畜贮傍生趣

阿修罗道有二处  须弥北海四大州

人趣四州胜报处  牛货胜身阎浮提

四王忉利及夜摩  兜率化乐自在天

初二地居后四空  齐此名为六欲天

梵众梵辅大梵天  如是三天名初禅

有部大梵摄梵辅  依地同在一处故

少光无量极光天  如是三天第二禅

少净无量遍净天  如是三天第三禅

无云福生及广果  无烦无热并善现

善见及色究竟天  如是八天第四禅

广果无想少高处  上座部师别开之

是故色界有经上  如次有十六七八

空识无边无所有  非非想四无色天

如是须弥千百亿  名为一大三千界

欣求净土有十乐  来迎华开及神通

妙境无退引接缘  俱会见佛及供佛

第十增进佛道乐  如是厌秽欣净心

复有广大菩提心  齐此净土总安心

一心即三名为横  三心即一名为竖

至诚真实治虚假  自利利他俱真实

深心信乐治疑心  就人就行无疑虑

四重破人三重信  结归本愿正定业

回向发愿挟直差  往相还相大悲首

齐此横竖三心相  是则名为别安心

杂行三福世福四  孝养奉事世出世

慈心不刹十善业  二二敬上慈下行

戒福有三三归戒  翻邪受戒大小乘

具足众戒有大小  小戒八处别解脱

近事男女具五戒  不杀生命不偷盗

不行邪YIN不妄语  第五即是不饮酒

不得非时加上五  学法女受六法戒

近住八戒不上床  歌舞观听脂粉涂

勤策男女十戒时  歌舞涂饰开为二

第十不受畜金银  齐此通受斋食法

四重不定及僧残  舍堕忏悔并修学

灭诤提舍总合论  二百五十比丘戒

倍此五百比丘尼  若依戒品三百余

齐此处处解脱戒  不许忏重声闻律

大乘菩萨三聚戒  摄律仪身如是作

摄善法口如是说  饶益生意如是教

此三如次法报应  自性所具理智悲

亦是一体佛法僧  一得已后永无失

十重禁戒四四重  不酤不谈不自赞

不悭不嗔不谤法  四十八轻具如经

如此八百五十余  大小合论净尸罗

不犯威仪有大小  八万三千如次知

行福有四菩提心  大师别开立心福

深信因果世出世  六凡四圣是十界

读诵大乘五法师  受持读诵解说书

亦有十种如法行  书写供养及流传

谛听披读并忆持  广说讽诵及思惟

第十法行名修行  劝进行者亦不同

杂缘乱动失正念  与佛本愿不相应

与释迦教相违故  不顺证诚佛语故

初一系念不相续  念念忆想间断故

回愿不殷重真实  贪嗔烦恼来间断

无有惭愧悔过心  不相续念报佛恩

心生名利相应故  人我自覆不近师

乐近杂缘障正行  此上杂修十三失

未必一一行有之  万行不出此十三

正行之中大分三  五正五念及一行

如次疏论文殊问  或同或异是开合

五正行中亦有二  合则助正开为五

助业有四亦为五  读诵正行三部经

观察正行有依正  依有通别通假真

日水即是假依报地树池楼真依报

华座一观别依报  亦是正报座功德

正报有二别通是  别正假真像真身

通正观势普杂四  十方法界同生是

礼拜三业身口意  赞叹供养赞美□

有时赞叹与供养  开二名为五种助

赞叹口业称扬佛  供养四事助欢喜

正业本愿正中正  念佛三昧兼定散

五种嘉誉好妙好  上上希有最胜人

亲缘近缘增上缘  三业不离名义具

如实修行相应故  自有摄取不舍光

五念门中礼拜门  赞叹作愿观察门

如次即是入近门  大会众门宅屋门

赞叹称扬称念别  观察亦二依正异

器世间中有十七  清净量性形种种

色触三种水地空  雨光妙声主眷属

受用无难大义门  第十七所求满足

众生世间佛菩萨  观佛功德有八种

座身口心众上主  第八不虚作住持

身不动遥不前后  广大赞叹住三宝

是名观察菩萨四  总合二十九庄严

二十九种是广事  入一法句是略理

广略相入无碍碍  如是等入不二法

回向门者第五念  是出园林游戏门

论主有时而细判  三种菩提违顺门

一行三昧超众行  一心一处一归依

舍诸乱想念一佛  不观相貌专称名

万德所归是要法  本愿生因此妙行

此行别无正定业  赞叹所开称名门

有十三德翻失知  二行相对有五番

亲□近远无间间  不回回向纯杂对

作业四修长时修  毕命为期至菩提

于恭敬修有五种  有缘圣人及像教

知识同伴并三宝  一体别相及住持

同体理体化相住  三种四种如次知

无间不间余业恶  烦恼随犯随忏悔

忏悔不隔念时日  第四无余不杂余

外缘即是总别愿  总愿四弘三念力

大誓愿力外加故  三昧功德亦如是

别愿有三身土生  摄法身愿有三种

光寿无量称扬等  诸佛功德所不及

摄净土愿有二种  彻见十方妙香合

别愿所成庄严故  超诸佛刹最为精

摄众生愿大分二  摄凡夫及摄圣人

摄凡夫二摄自他  摄自国愿有十七

无三恶趣不更恶  悉皆金色无好丑

宿命天眼及天耳  他心智通及神境

不起想念住正定  人天长寿离不善

具足诸相万物严  衣服随念受快乐

摄队国愿有七种  念佛往生第十八

来迎系念触光软  得忍转女及爱敬

摄圣声闻菩萨二  声闻无数摄声闻

摄菩萨二各有九  供养诸佛供如意

说一切智金刚身  见道场树得辨才

智辩无穷见诸土  随意闻法摄自国

必至补处修梵行  具根得定生贵家

具德见佛不退转  得三法忍摄他国

亦有五种增上缘  见佛护念及灭罪

摄生证生是五种  或分现当二增上

往生品位辈品二  三辈即是上中下

上辈出家及发心  一向专念无量寿

中辈文中七因缘  发心一向持斋戒

起立塔像施饭食  悬缯然灯散华香

下辈发心及一向  真化梦佛上中下

齐此三辈而各有  废立助正傍正三

九品有二横竖是  竖即品品十一门

总明告命辨定位  总举有缘辨定心

简机受法修业时  回所修业圣来迎

华开迟疾及得益  九品合成一百番

上上读诵大乘行  上中解第一义理

上下但发菩提心  此上三品遇大人

中上尽形声闻戒  中中近住八戒等

中下孝养父母善  此中三品遇小人

下上十恶下中破  下下五逆各回心

如次一声一十念  此下三品遇恶人

若品分行是名竖  若行分品是名横

竖即一品有一行  横即一行通九品

九品即是示一端  九九八十有一品

八十一品亦是假  理实无量无数品

若横若竖无有实  皆是教门应化道

净土实义无辈品  同一无差萨婆若

菩萨声闻但有说  因顺余方天人名

智通平等形无异  非天非人无极体

若闻此说莫生疑  凡圣齐泳智愿海

百川万派沥洒洒  漕渑一味难思议

我依大师二藏藏  略说事理俱顿顿

愿使后昆未闻闻  见生直得无生生

净土二藏二教略颂。

永德三年癸亥仲冬十四日为聪生缀之

镇西末学了誉(四十三岁)

今此一本者。师(了誉)在下总北相马马曾祢谈场。永德三年癸亥仲冬之日。为(弟子)所缀也(弟子)辱得彼清书一本不胜喜泪。遂为酬彼芳恩重整。字划及声。亲禀师决以传永代者也。

于时应永第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调功毕

酉誉。

右本者以酉誉上人真笔令摸写已毕。

元录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义山谨挍。

五部九卷要文二藏二教略颂者。宗义之枢键。学徒之掌珍也。是以吾宗之学则使初学先暗诵之。贮于胸奥而后随腊授诸部以研核焉。至其习炼积功临场讲论。凭以为标准。追章句而寻义趣。临岐能不迷者。无非往日薰炼之功者矣。此则所以使学士朝诵夕持须臾不废也矣。而窃憾未曾有刊。于关左者乃谋之同志。募吾丛林诸师各损衣资挍刻。以藏于大众文库焉。旧本者元录中良照山上人之所挍正复何加焉。然犹有一二似刊误者。而训诂之指点。字音之清浊亦多漫灭者。今则悉补正以上梓。庶几扶初学推步之劳云尔。

嘉永元年岁次戊申仲冬。

缘山留学沙门大云谨识。

 

五明学佛网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