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续编卷3-1
2015/5/23   热度:251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3-1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清 裴永度 裴永度。江苏泰州人。家族世代居住于曲塘镇,从事种田的工作。生性恬静淡泊,无所嗜好,而见善事必定努力去做。从小就深信佛法,持长斋课诵佛名没有间断。后来归依高旻寺的古光和尚,并受满分优婆塞戒。平时行持严谨高洁,不曾破缺遗漏。他的妻子也信向念佛法门,受优婆夷戒。夫妇二人虽然同居一室,但在数十年之中,操守行履纯洁清白,人们没有办法去议论他们的是非。早年没有生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也持斋素食奉持佛法。不久之后,女儿恳求出家,裴永度允许她,让她剃发出家,并受比丘尼大戒。 后来裴永度布施住宅为庵,令妻子和女儿一同修习净土行业,自己则另外建筑静室,单独居住念佛数十年。年近七十岁时,有一天,告诉他的亲属家族说:“我五天后要往生了,希望能将我遗体火化。此色身如幻化般不实在,不要错解而执着爱惜这个色身。”到了临终之时,端坐持念佛号而往生。家人听从他的遗言,将遗体化火,得舍利子百余粒,大小如豆,其颜色五彩缤纷晶莹剔透,于是将其贮存在?璃瓶内,供养于庵中。此为清宣宗道光初年(西元一八二一年)所发生的事。(染香续集) 清 钟九思、沈氏 钟九思。浙江杭州人,居住于西溪。为人朴实敦厚,深信三宝。平常对于邻近僧舍茅篷数十间,钟九思都一一护持,恭敬供养而不怠慢。有时因种种事故而亏损很多钱财,也没有抱怨的脸色,和人交往做生意,没有一丝一毫的欺骗诈欺。他的妻子沈氏,也同修净土行业,对于钟九思所作的一切功德善事,都很喜悦地帮助他。所生的一子一女,皆非常朴素勤劳、恭谨有礼。 清宣宗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初夏四月,钟九思现出些微疾病。至二十四日清晨,告诉他的妻子说:“我因平日忠实不欺,求生净土的愿力、至诚恳切的缘故,现在承蒙佛菩萨接引,今天中午将往生西方。你们对于善事应当量力而时常去作,要谨慎遵守我的志愿。”到了午时说:“为我焚香点燃蜡烛。”又告诉沈氏说:“你来日无多,念佛要紧。”说完后就往生,年五十二岁。第二年七月,沈氏亦现出病态,邀请丈夫的兄长,将家事交待嘱咐完毕后,即自己静坐念佛。至二十一日,告诉子女说:“要做好人。”然后安祥而往生,年五十四岁。(染香续集) 清 周光 周光。字西莲,江苏江宁的秀才。天性纯朴敦厚,对于名利荣华很淡泊,虽然家世富贵显赫,但是丝毫没有富贵子弟骄奢的习气。中年时,持长斋奉持佛法,每日持诵《金刚般若经》,并称念佛号数万声,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每次和朋友相见,除了几句的寒暄问候之外,即向人提倡净土法门,并且谆谆劝勉。曾经集资重新出版《阿弥陀经疏钞》,自己亲自校对订正错误,流通于长江、淮河一带。老年时,精神气色显得老而益壮,念佛更加用功精进。 清仁宗嘉庆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秋天,患得疝病,很危急,而执持佛号也不间断,疾病不久就痊愈了。有人以此事称赞他,周光则说:“我在生病当时,起初也是痛苦难忍。后来想到色身既然是虚假,那么痛苦也不是真的。况且色身和真心,其精纯和粗糙的分别是清清楚楚的,虚幻色身产生痛苦,我是拿他没办法。我的心自己在念佛,色身也拿我没办法。刚开始色身与自心对立分明,渐渐地只知有心在念佛,而不知有色身的痛苦,色身的病痛于是就消失了。”不久之后就往生了。 周光曾着作净土诗百余首,出版发行于世。一云:“早投清泰为栖息,休向浊尘论有无。烦恼炽时徵定力,念头起处作工夫。尺香勤课三千佛,趁意随轮百八珠。慈母倚闾虚眼望,可怜游子尚迷途。” 一云:“娑婆障道事纵横,说着莲邦梦亦清。一息不来千劫恨,寸阴肯舍六时名。如抱卵温相续,似火镕金炼愈精。当下情根除却尽,自然真性现圆明。”(染香集。净土咏。) 评曰:“佛言:‘痛苦莫过于有这个色身’是故有色身即有罪业,有罪业即有痛苦。如果真能知道色身是假相,痛苦也不真实,这就是返本穷源,罪障消除,妄心亦灭,周光实在是有智慧啊!” 清 路坤 路坤。江苏江宁人。生性慈悲善良,深信三宝。他的弟弟路某,在外地当官。路坤曾经去他弟弟的官府,见到厨房中每日宰割杀生,对此事感到很悲伤。常常以因果轮回劝告训谕他的弟弟,而他的弟弟仍然不断杀生,路坤因此发愿吃素。当时就在他弟弟的官府中,刺舌血,书写《阿弥陀经》,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不久就告辞回家,平常自己读书教导孩子,以修行佛道自乐。不久之后,他的儿子进入县学,于是叫他的儿子以教学读书养活自己。从此不问家事,一心一意地念佛,无论寒暑及生病都没有间断。 路坤和周光是好朋友,常常以净土行业互相砥励劝勉。路坤体型一向肥胖,因为努力修持刻苦精进,而渐渐消瘦。到了晚年,形体消瘦骨节可见,但是日常课诵念佛益加绵密,无论在任何时间、作任何的事情,都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路坤一向喜欢持诵《金刚经》,每当在佛前长跪持诵之时,虽因疲倦不堪而俯伏在桌上,如果整卷经文还没有持诵完毕,绝不会起来的。 有一次,突然感染疾病而病危,家人都为他准备好身后之事。路坤于恍惚之间,看见清净僧众八人,体形都一丈余高,进入他的家中,铺设坛场,代他作佛事。路坤正随着持诵《阿弥陀经》时,忽然觉醒,苏醒之后持诵经典的声音还在口中喃喃不绝,而他的病苦好像消失了一样。过了一年之后,毫无疾苦地往生。(染香集) 清 吴允升 吴允升。字常导,徽州(安徽)歙县人。年轻时,于苏杭一带做买卖,有一天,在虎邱偶遇一位僧人,僧人仔细注视吴允升,告诉他说:“你颇有善根,可惜二十九岁有溺水之灾,当如何是好呢?”吴允升感到很害怕,于是请求如何解除免于水灾的对策。僧人过了很久才说:“从今以后,你要戒杀放生,每日虔诚念佛、持大悲咒,或许可以避免灾祸。”吴允升听了之后,信受奉行,并常以此事劝人念佛。 到了二十九岁,在归还乡里的途中,经过杭州,在江干登船,同船有十七人。船开始行驶数十里之后,刚好遇有潮水,巨大的波浪汹涌而来,情势非常危险,吴允升忽然忆想起先前僧人所说的话,于是急忙双手合掌念佛。不久,船沈覆了,吴允升堕入水中,于昏迷中依稀听闻有人说:“吴允升,劝人念佛有功德,可以免除此难!”等到吴允升张开眼睛看时,则身体已经在岸上了,乃是被渔夫捞救而起的,身上的帽子和鞋子都被水冲走了,只剩下平日念佛用的十八颗念珠一串,还牢牢地握持在手中,其同船的十六人,都已经漂没水中毫无踪迹了。 吴允升从此更加相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于是不再归还乡里,就在吴山开设一间相命馆,说藉此可以与人谈因果轮回确实存在。自己更加精进念佛,曾经燃臂香,在臂上燃出‘求生西方’四字,以表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行愿。 杭州人承袭云栖莲池大师之遗风,大多知道要信心归向念佛法门,但是从事念佛的人,大多只有老年人。每个月有一日,于寺中念佛,一般人称之为‘老儿会’(老人会)。没有年少的人参加,会中也不敢多聚集人众,恐怕涉及邪教叛党的嫌疑。吴允升很感慨地说:“念佛之法,不分老少。佛教是正教,是我们朝廷皇室所崇尚的啊!”于是就一一地为众人开示教导念佛法门。 当时延公俭田,正于杭州主掌有关盐产的行政事务,吴允升和他是旧识的朋友,因此向他募款二百金作为提倡念佛的基金,于紫阳山的宝成寺,创设念佛会。每次正值念佛会期之时,则为大众开示演说念佛法门之利益,广说善恶因果。对于未发心的人,劝令其发心;已发心的人,则勉励其精进不懈。又于城中的仙林寺等处,皆举行念佛会劝导度化众生。深信遵从的人越来越多,每次集会念佛的不下千余人,参加念佛会的人,一律都恭敬谨慎,绝对没有喧杂嚣闹的习气。在宝成寺中的西方殿,及丈六高的佛像,也是当时所重新整建的。 有一天清晨,众人都看见寺中大势至菩萨的鼻中,放射出白光如绳,其光芒曲折环绕照射整个大殿庭园,经过数刻之久才消失。自此之后,杭州城念佛之风气大盛,在县城和乡野之间,人人互相感化。男女老幼,手持念珠,口中喃喃念佛的现象,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感到讶异。吴允升的名声,连妇女小孩都知道。每值念佛法会的期间,大众无不久立等待吴允升的到来。 西湖有一座灵峰寺,是伏虎禅师遗留下来的寺院古迹,颓坏荒废已经很久了。吴允升于清宣宗道光初年(西元一八二一年),发愿重新兴建灵峰寺,建筑营造数年之后,才告完成。年六十六岁时往生,临终时,正念分明,自己说他见到无数菩萨经行于前,接着就结跏趺坐安然而往生。时为清宣宗道光九年(西元一八二九年)五月初一。(染香续集) 评曰:“路坤念佛,本来就是祈求往生净土,而同时免除今生的病苦;然而吴允升念佛,本来是希望免除灾难,在临终时又获得祥瑞的感应。谁说念佛的功德,只利益于往生之后呢?我们回顾路坤、吴允升这二位贤人,都是实力奉行念佛法门,深信不疑。当今的人只以一点时间的气力,任意贪求能快速得到,而不愿踏实地努力念佛,于是不能于意外中侥幸地获得感应而脱离病苦,因此就说佛法没有灵验,然后尽弃前功,这实在是令人感慨啊!” 清 范元礼、母余氏、沈妪 范元礼。字用和,浙江钱塘人。小时候学习儒家思想,为人踏实、敦厚诚恳。事奉双亲极为孝顺,有一次父亲生病,范元礼自己割手臂的肉煮药给他父亲吃,疾病于是痊愈。后来,母亲余氏也生病,范元礼又割手臂的肉煮药来治愈母亲的病。等到父母亲都去世了,妻子也随之辞世,当时范元礼正值壮年,因而感慨地放下世俗尘缘,跟随修习长生之道的人学习长生术,经过十余年,所学习的长生术颇有功效。 后来,阅读云栖莲池大师所着作的书,而有所省悟,因此在云栖寺受五戒,专一心志坚持戒律。乃至用兽毛蚕丝所做的衣服,都不敢穿在身上。并且完全放弃以前所学习的长生术,而专修净土。对于‘观想’这一法门,特别专精细密。 在此之前,他的母亲临终时,进入弥留状态而心志昏乱,范元礼劝她专心观想观世音菩萨,母亲听从他的话去观想。有一日,忽然告诉他说:“我见到菩萨来接引了,我即将到殊胜美妙的世界了。”说完之后,即安详而往生,范元礼因此而深信观想的效用。范元礼生性慈悲善良,喜好布施帮助他人,并且时常作放生及救济贫困等善事,处事都很审慎周详,而且不畏劳苦疲倦。每次遇到贫困的僧众,范元礼就供养他们而令其饮食不缺,当时僧俗二众没有不曾听闻其名声者。 清宣宗道光八年(西元一八二八年)夏天,闭关于城南的大洞阁,以百日念佛为期。有一日,正在寂静养息当中,壮年时学过的长生功法忽然显现,范元礼感觉到天地之气,从虚空中,绵绵不断、浩然盛大地从他的口鼻贯入体内,直至丹田,与自己的元气相互和合,此时身心轻安的境界,无法以语言形容。过了一会儿,有婴儿高数寸,由顶门而出,游动漂浮于面前,经过一些时候,仍然由顶门进入体内。自此以后,每至静极忘念之时,常有婴儿出入如前所述。 刚开始范元礼的内心感到非常欣喜,随即转念曰:“这难道不就是《楞严经》所说的五十种阴魔吗?如果将它当做奇妙独特的境界,则将受到群邪所挠。况且念佛的人,专志于西方净土,如果极乐世界的圣境不现前,现这种境界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时时警觉观照、正念现前,婴儿便不再出现。从此对于万法唯心的宗旨,深深有所契悟,而对于念佛法门的信、行和愿力,更加纯熟真挚。常常告诉旁人说:“此乃是我生平第一险关,当时只要稍微不能省悟觉察,便会堕入旁门左道,由此可知修行不可不谨慎也。” 道光十一年(西元一八三一年)夏天,在清泰门外的寂照寺静养,当地有位眼盲的沈氏老妇,喜好念佛,却为媳妇所阻扰,范元礼听到这件事情之后,说:“这种事是可以转变的,她的困难只是贫穷罢了,如果以钱财粮食帮助她们,那位媳妇自当没有理由阻止沈老妇人念佛。” 范元礼因此进城,为她们募得几个月的米粮数斗,眼盲老妇取用自给的数量之外,有多余的,则拿给她的媳妇,其媳妇才高兴而不阻止她婆婆念佛。范元礼再为老妇人演说念佛的利益,并教导她忏悔业障、发愿往生净土。 经过数月之后,沈老妇人的邻居来告诉范元礼说:“上次那一位眼盲而念佛的沈老妇人,已经往生西方净土了!”范元礼问其原由,其邻居说:“自从老妇人获得米粮的布施之后,如何地精勤念佛、如何地忏悔发愿。直至某月,预先知道往生的日期,并告知其媳妇。预定的日期一到,自己沐浴更衣,合掌而坐化往生,曾经留下遗言要向范公致谢。只是尚无棺木入殓,其媳妇将要卖女儿来办理丧事,不知要怎么办呢?”范元礼立即向一些亲近的朋友们筹募,获得一些入殓的资金,交其邻人拿去。 十日之后,范元礼前往沈老妇人的家中拜访,到的时候看见有一位手持念珠,口中喃喃地持念佛名的人,那正是沈老妇人的媳妇。她一见到范元礼,就欢喜地迎接并感谢他。范元礼才刚坐下,其邻舍的人随即成群而至,争相着想要看范元礼一面,接着争先恐后地述说沈老妇人最近往生的奇事,所说的就和之前那一位邻居所叙述的一样,又指着一个小女孩说:“这是承蒙您的恩德而免于卖身的小女孩。” 范元礼问:“沈老妇人的灵柩在哪里?”大众则说:“自从棺木入殓后,邻里的人都在议论,人家城里的人(指范元礼),都肯远道来我们村里作善事,我们这些作为邻居的人,怎么可以坐视不管呢?于是大家合资买地,并将沈老妇人的儿子久停未葬的棺柩,于同一日安葬了。”范元礼于是欣然地回家。那年的冬天,他所经办的善事,范元礼都催促尽速地完成之。 隔年正月,凡是同参道友的住处,范元礼都依次一一地前往拜访,并不断地与他们叙好交谈,好像他就即将远行一样。后来他的儿子有一趟松江之行,范元礼告诉他儿子说:“你出门在外,要好好地去做事,我年纪已老,假若有什么变故,千万不可慌张匆忙、而断然任意地放下正事,辜负他人的委托。”其子点头答应,心中以为这是老年人过于忧虑的话。 到了二十四日,范元礼一大早就起来,告诉家人说:“今日特别觉得气急。”然后就如平常时一样喝粥,喝完粥后又到邻舍徘徊盘旋了片刻,回到家后,就在厅堂中端坐念佛。侄子辈中有人向他探问,范元礼摇手制止之。到了中午,气息渐渐微弱,接着就往生了。隔日酉时(下午五~七点)入殓,头顶还是温热,时年六十三岁。此时为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染香续集) 评曰:“细看范元礼提示儿子及辞别亲友,预先了结种种事务,不可说不是预知时至啊!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明白地说出来呢?有人说:‘能预知时至者的可贵,贵在于他本人的自知,以此使他本人心地稳定踏实,而不是要贪图别人的称羡和赞美。况且到了往生之时,如果是好友一同来临,或许有助于道力的增长。假如是家人眷属围绕其旁,涕泪哭泣,岂不是欲成反败、适得其反吗?’范元礼之所以不说,确实是有原因的啊!” 清 孙复元 孙复元。字敏斯,浙江仁和的县学生。生性慈悲善良,从小喜欢阅读《太上感应篇》及《阴骘文》,因此立下誓愿要遵行之。孙复元所居住的地方与屠宰场相对,有一天早晨起来,看见人家杀猪,于是发愿戒杀,并购买猪只放生于云栖山。虽然不能断绝肉食,但是时常吃素。对于蚊虫蚤虱类的小动物,也不轻易伤害。壮年后,每日课诵佛号、《金刚经》及大悲忏,并且自己记下每日善恶功过的表格。如此修行才过两年,即使在夜晚行走而没有蜡烛之下,眼前就有一片光明。 于是孙复元自己愈来愈勤奋努力,行一切功德善行,尤其以济贫放生为急务。所作的善事无论大小,都尽力为之。后来,因协助办理有关盐产的事务,尘事干扰纷乱错杂,因此夜行的光明渐渐隐没。孙复元突然警觉地说:“我自误修行大矣!”于是辞去事务回家,努力精进就如从前,其夜行的光明又恢复显现,因而更加相信因果感应真实不虚。 孙复元平日念佛观想,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历经十年而无间断。年过七十岁后,修行更加精进,时常有祥瑞的感应。有时梦见大的星星如碗那么大,星光照耀在自己的身体;有时则梦到长跪于白色的莲华上,对着佛持诵佛号。有一天晚上,才就枕休息,听到有人说:“德由己积,福自天来。”睁开眼睛却一无所见,而语音仍然历历在耳。 清宣宗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在礼拜时,恍惚之间见到一位披袈裟的人,站立在蒲团之前,孙复元顶礼时,头部碰触到那人的衣服,等到抬起头,则又见他坐在高座上。过了三日之后,觉得精神气力疲倦不堪,于是?卧床上持念佛号,此时释迦牟尼佛的圣相,又现于窗户间。 到三月二日,早上起来,神志愉悦,随意地行走或坐着,丝毫没有任何的病态。到了晚上,告诉家人说:“明日为我买螺蛳二担,鳝鱼、鳗鱼数百斤,并将它们四散放生于河流池塘中。”并且又说:“我死后,你们务必念佛放生,尽力去作善事,千万不要忘了这些话。”当时孙复元正坐在绳床上,就在灯下握着毛笔,亲手书写放生的文疏,其字体端正,没有任何的错误,书写完毕后安详地?卧在床上,小声地持念佛号而往生。时年七十五岁。(染香续集) 评曰:“观想的功夫深厚,而屡次有祥瑞的感应,此乃是合情合理常常可见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应当致力于竭诚恭敬,一心一意忆佛念佛,除此之外不可妄有期望、仰慕祥瑞的感应,这样才可以心、佛相合,不致于反而生起魔事也。” 清 张清新 张清新。字六华,金山县副榜录取的秀才。年少丧父,事奉母亲极为孝顺。长大之后,到处游历名胜,喜好和出家人交往,对于名利则很淡泊。年三十余岁,归依于轶群灵公,法名真倓。接着礼豁然开公为师,奉持不食荤酒戒。平常持长斋念佛、戒杀放生,而且全家眷属都很乐意跟随之。每日早晚家中念佛的声音都浩浩荡荡地,三十年如一日。 后来,所居住的洙泾镇,镇上的人都受到他德行的感化而心地善良,空闲时手持念珠,称念佛号的人,处处都是。张清新曾经于崇福寺,结念佛期十四日,解期之后,到处朝山礼海,周参访善知识。从此之后心性更加明彻,励志往生西方净土。平时念佛课诵之余,空闲的时间,则着作《薝卜居诗集》若干卷,其义理皆与佛旨相契合。 清宣宗道光十一年(西元一八三一年)冬天,现出些微的疾病,命令他的儿子前往崇福寺参加水陆道场。明年五月,病情转加严重,张清新说:“我三日内,将会往生西方净土,眷属们不得悲伤苦恼。”并且要家人请洪基和尚至家中,命令家人同声称念佛号。至初四日,沐浴之后趺坐而往生。往生后,经过一昼夜头顶还有暖气,世寿六十二岁。(染香续集) 清 丁繁桂 丁繁桂。字小山,金山的县学生。从小攻读科举考试之业,虽然不谈佛法,但是也不会毁谤。唯独双亲想要为他娶妻,丁繁桂则坚决不听从,而说:“我要做想做之事。”有一次,亲近他的人窥视观察他,才知道他秘密地修习净土法门已经很久了,过去特地不愿显露于外。清宣宗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夏天,突然发作血病。拖延至八月十六日晚上,忽然微笑,告诉他父母说:“我今生的业报尘缘已尽,我要往生西方净土去了!”然后大声持诵佛号千声而往生,时年二十二岁。(染香续集) 清 李勤、杏姑 李勤。字香台,浙江仁和人。生性纯朴敦厚,从不曾与人发生冲突。天生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对于经史子集,无不周遍阅览。对于名利看得很淡泊,无意进取官途,一心只想要出离世俗的束缚,于是和玄学家交往,心志意念清净纯洁,如明月般皎洁明亮而不受染污。 中年以后,信向佛法,受在家五戒,法名妙净。从此之后精进修持绵密不断,对于宗门明心见性之事,颇有省悟启发,而特别以西方净土为一生的归宿。曾经说:“如果只是一知半解,终归无济于生死之事。我宁愿坚守稳当的修行法门,不敢自大夸口欺骗自己啊!” 李勤家中一向不丰裕,但是对于布施之事从不吝惜,而且不矜夸自己的善行。对于三宝之事,尤其格外恭敬尊崇。曾经镌刻栴檀木的佛像及金刚经塔,并刻碑文二座,立于海潮寺中。如果工资费用不够支出,则抵押典当东西以凑足其数目。接着又镌刻极乐世界全图一碑,以表明他往生西方净土的信愿。 有一日,李勤因前往斋僧而住于寺中,当晚有贼乘机越过矮墙,进入他的房间,李勤到了天亮才睡醒,只见到房间的门窗已经大开,但是竟然没有遗失物品,因此相信是因为护法鬼神的呵护。国清寺鉴堂和尚为近代丛林杰出的高僧,很早就往生于杭州,曾有遗留文稿一卷,李勤收集整理之后将它刊印流传,虽然他从来未曾与鉴公相识。 清宣宗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夏天,李勤的侄女杏姑,因重病将死,李勤早晚照顾她,帮助她提起正念,因此杏姑临终时,终能念佛往生。不久之后,李勤也生病,医生说:“是积劳伤气所导致,应该好好地调摄静养,若是不然,恐怕更加严重。”医生回去后,李勤说:“这不正是要我取小失大吗?怎么可以呢?”反而更加精勤念佛,并且放下一切功德善事。 至十月,病情严重,十一日夜半时分,趺坐持念佛名,然后安详而往生。在此之前三天,李勤向家人索取僧帽一顶,家人急忙制作给他,李勤赶紧戴在头上,喜悦地说:“缦衣我本来就有了,所缺少的就只是一顶僧帽。现今得以顶戴,以觐见阿弥陀佛,我的心愿足矣。希望能够以此服装入殓,以满我心愿。”隔天,入棺时,所亲近的人试探地掀开帽子观看,头顶上的暖气就如同打开锅鼎上的盖子一般,热气腾腾云烟弥漫。时年四十七岁。(染香续集) 清 张惇五、少女 张惇五。一名爻泰,字叙堂,长洲(江苏吴县)学堂的附生(童生入学称附生)。晚年深信净土行业,跟随善庆庵的德公学习佛法。学佛的时间愈久,对于净土行业益加专一,并且茹素持长斋。后来因年纪大而减少食量,他的长女劝他开缘斋戒。但其小女儿对长女说:“大姐您这样的小孝对父亲是无益的,应当以持长斋的功德作为往生资粮,这样才可以啊!”不久之后,小女儿生病,生病时,都不肯念佛。张惇五惊讶说:“病重气力弱时,都不知道要念佛,实在可怕啊!我怎么可以不自我警?呢?”于是每日持念佛号十万声。 有一日,忽然告诉德公说:“我危急的时候,也顾不得时机不当而要请您前来,希望您要援助我。”过了数日,其家人在半夜敲德公的房门,想请僧众数人助念。德公心想张惇五并没有生病,一定是他小女儿去世了。因此先派遣数位僧人前去,德公随后才前往,德公到达时,张惇五已经趺坐往生了。过了十日,他小女儿也念佛而往生。这时才知其小女儿病重不念佛,正是要激励其父亲张惇五精进念佛努力用功。时为清宣宗道光十四年(西元一八三四年)。(西归见闻录) 评曰:“保全父亲的斋戒,激励父亲勇猛精进,成就父亲往生西方净土,这是孝顺的至极了。小女儿固然是善于启发,而张惇五也乐于信从。张惇五往生后,小女儿也随着往生,这难道不是因缘会遇,乘着宿世愿力而来的吗?” 清 曹谐和、曹母、女儿 曹谐和。法名广智,字声五,江南上元人。于苏州从事染衣布的工作,于是在当地成家立业。清宣宗道光七年(西元一八二七年)秋天,请夏文荣居士为他的妻子看病,夏文荣教导他们净土法门,曹谐和遵从之而开始念佛。但不久之后又感到怀疑,告诉夏文荣说:“别人说您以念佛法门欺诳人,这是为什么?” 夏文荣说:“诱导人们而使之迷惑造业,妄受苦果,轮转于三途,这就是让人迷失本性流落他乡,说这样做是欺诳才可以。如果是劝人勤修戒定慧,往生极乐净土,成就究竟菩提,乃是劝人回归本性的家乡啊!怎么可以说是欺诳呢?”曹谐和于是言下有所省悟,又问曰:“如何可以归家呢?”夏文荣说:“以持戒为根本,修福为助缘,而能执持名号,到一心不乱之境界,那就是归家有消息了。”曹谐和于是欢喜踊跃地离去。 不久,归依杯渡海公。隔年春天,受五戒于灵鹫义公。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一座黑山在前面,想上山却被溪水隔开,当时天空呈现出红色的太阳向西沈落的景象,然后就醒过来了。自己于是了悟尘缘将尽,因而更加精进用功。曹谐和家中资产有三千金,没几年就布施殆尽了。道光十四年(西元一八三四年)四月,因资财布施已尽,故停业归还家乡。 在此之前,曹谐和劝勉母亲修习净土法门,而母亲因他没有儿子,命令他纳妾。曹谐和告诉母亲说:“希望和母亲同生西方净土,我就心满意足了,在五浊恶世大多是造业之事,至于传宗接代就不必再打算了。”接着就事奉母亲回到故乡,不久,他的母亲即念佛而往生。同年六月,曹谐和现出疾病,经过六日,也念佛而安详坐化住生。其女儿看见祖母及父亲往生的情形,因此发深信心,一心念佛四十九日之后,也安然坐化往生。(西归见闻录) 评曰:“百日之内,一家三人都往生,这种情形在世俗社会怎么不被人议论呢?但家人眷属能一同托质净土莲胎,确实是值得庆幸,此实在只能为了解佛法的人说。” 清 潘遵懋 潘遵懋。字意兰,江苏吴县人。年少经商,年纪稍长之后,即归心佛乘,修习净土法门,极为努力地修行,每日都有一定的功课。潘遵懋生性仁慈喜好布施,时常救济孤苦穷困的人,积极从事护生工作,对于斋僧修建寺院等种种功德善事,无不随喜参加。平常对自己生活饮食的需求,非常地淡泊。年三十岁,患得吐血病。于是发心刺舌血,书写《法华经》,等到写完之后病就好了。 从此摒弃断绝世俗的尘累,专心禅诵。一间屋子之内,只安放炉、香、瓶、水,以及简朴破旧的布衣,平日即与家人演说无生法。每当风和日暖,天气晴朗之时,即出外游历名山道场及清静寺宇,因此和一、二位参禅的大德,结下林间谈法的友谊,尤其与善庆德公格外地心心相契。曾经跟随德公前往鄮山(浙江鄞县东),于阿育王塔前,设置佛涅盘日的大供,而获睹舍利子的瑞相,因此燃臂香恭敬仰望着佛塔,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清宣宗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春天,旧疾又发作,自觉到自己的病好不了。有一天,告诉德公说:“我的病情已经很危急了,我已立定志向打算好要往生西方净土了,希望诸位僧侣,每日来我家中,为我助念。我因持名念佛恳切的缘故,可以二、三个时辰不起妄想杂念,唯独不见阿弥陀佛来,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办?”潘遵懋说完之后,自恨业障深重缘份浅薄,无法见佛,因而痛哭流泪自我悔责,涕泪涔涔地流落下来。德公听闻之后,以种种方便加以开示。 隔日,潘遵懋告诉德公说:“西方有大日光放射光明,照触我的身心,实在乐不可言。”从此之后,持念佛号更加殷切。有一夜梦见游历于西方净土的七宝莲池,其境界的清净庄严殊胜微妙,就如同经文所说的一般。又过一天,忽然起身说:“我见佛无数,满虚空。我因念力勇猛精进,已经得中品往生了。希望能够传话给同参道友们,要好好努力进修,早点往生西方净土来,不要因怀疑而自我阻碍也!”说完后即合掌念佛而往生。后来,其家人找到他每日功课的记录簿,无论是持经念佛都按日登记,二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僧觉阿撰潘意兰传) 清 宋莱 宋莱。字望山,苏州人。年六十余岁,才听闻到净土法门,平日持念佛号数万声。曾经说:“我凭仗‘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就可以稳当地了脱一生了。”后来于万里桥江氏家中做家塾老师以谋生,而江姓主人因其持斋念佛故,即禁止他修行念佛,宋莱于是辞退这个工作。后来到其他地方教书,师生之间的思想彼此契合。 有一次,宋莱告诉他的学生说:“学堂很好,假使我终老于此,可以吗?”有一日,学生进入私塾,见宋莱正在合掌念佛,不敢打扰而出,不久又进来,见他依然念佛如故,就近一看,宋莱早已安然往生了。后来在他砚台下发现一张纸,那是他三日之前预先书写下来的往生日期。此时室中有异香,经过整晚都没有散去。此事发生在清宣宗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宋梅浦述) 清 周庆孙 周庆孙。字云田,苏州的国学生(太学生),事奉母亲极为孝顺。娶山东曲阜的孔氏为妻,不久孔氏招赘他,将要为他援例得官(引用贯例得官职,因孔子的子孙历代以来皆有官职),因此带领妻儿们搭船前往,于半途中船只翻覆沈没水中,妻儿们都溺死了,只有周庆孙本身得救存活。于是止息了进取官禄的意图。平日在家中事奉母亲,虔诚专修净土行业,自号为‘夷白居士’。因为人端正严谨,恐怕自己不能坚持戒律而不敢受戒,恐怕破斋而不敢持斋戒,畏惧经论深奥而不敢阅读。 当时铁君定公与周庆孙极熟悉,定公告诉周庆孙说:“佛门修持应当努力精进而不知足,你如此自贱自卑,要经过几生几世才能了生死呢?”周庆孙当场默然无语。有一天,周庆孙忽然到定公的住处,跪倒在地上顶礼说:“我今日才知道定公的善意。最近阅读藏经获得无量不可思议的利益,因此决意持长斋了,持念佛名也很得力,若不是定公您的提醒则不能如此。”从此精进念佛数年。 清宣宗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八月十五日早晨,正吃着一碗粥,筷子忽然落地,无疾而往生。当时有位僧人觉阿,居住于洙泾镇的即是庵,于八月下旬,忽然梦见张惇五及周庆孙,周庆孙沈默不言,而张惇五告诉觉阿法师说:“我竭尽心力只能到西方净土,而品位不及周庆孙高。”醒过来后感到很惊异。九月,周庆孙的弟弟到即是庵,觉阿法师向他叙述其所做的梦境,才知道周庆孙已往生了。(西归见闻录) 清 陈居士 陈居士。不清楚他的名字,江苏常熟县人。是陈世英秀才的继父。平日早晨起来,即默默地烧香,然后诵经念佛,其家人都不知道,自己秘密地修行。无论风雨寒暑都不间断,如此经过了好几年。清宣宗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七月,自己说:“九月二十三日,要往西方归去。”家人因为看他没病,所以不相信。 等到往生之前三日,现出些微疾病,但是生活起居犹如平时一般。到了预言的时间,自己坐化往生,当时因家人环绕着呼号,才睁开眼睛简略指示几句话,接着又说:“我走了!”于是闭上眼睛而往生。一时陈居士的毛孔散发出异香,等到入殓后,其室中三日内仍有异香不散。(往生近验录) 评曰:“修密行的人,内在修行工夫必定很深厚。身体散发出异香,正可以显现其修持也。” 清 余邦贤、妻 余邦贤。浙江绍兴人,年少从商。年六十余岁才停止事业。和妻子一同修习净土法门,平日除了念佛之外,曾经各自礼拜《华严经》八部。清宣宗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年已八十六岁了,其妻子先现出疾病,接着余邦贤也生病。 有一天,妻子告诉他的媳妇说:“替我向你公公辞别,我要往生了。”媳妇很讶异,将此事禀告余邦贤。余邦贤说:“姑且暂缓三日,我可以与你同行。”妻子听了之后说:“好!”果然到了第三天,夫妻两人同时往生。时为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六月二十三日。(朱寅堂述) 清 吴宗魏 吴宗魏。字秋亭,江苏元和人。他的父亲吴濂修习净土法门而往生净土,其事迹记载于本书第一一六页。母亲周氏,一向就有肝病,吴宗魏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母亲病情严重时,曾割手臂的肉煮药给她吃,母亲的病因此痊愈。后来母亲去世,吴宗魏于四十九日之中,刺血书写《地藏本愿经》。从此归心佛法,宗门教下都能通达,各方长老大德都极为赞叹。不久之后,专修净土法门,自号为‘一如居士’,持长斋并受持五戒。于寄叶庵组织念佛的莲社。平时对于放生、施舍衣物、布施棺木等诸善事,皆尽力帮助令其完成。 有一天,现出疾病,自知病好不了,遗留书信给诸位同参道友,都以往生西方净土来相互勉励。自己说他平日修行的功夫,在病中只剩下一半,有退无进,修行实在甚难!甚难!诸位君子切勿说:“我平日暂且作些俗事,等待病时再来用功。”如此恐怕会后悔不及,自误不小,其沉沦痛苦莫过于此。 吴宗魏往生的前一日,其友钱文灿前来探视,问他有没有在念佛?当时吴宗魏言语艰涩、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于是索取纸笔写曰:“死亡的痛苦如是,而我往生净土的愿力愈加坚定。”隔日就往生了。留下遗言指示不准焚烧衣物纸钱给他、不宴客杀生、不绘画遗像。时为清宣宗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吴吟帆述) 清 张齿延 张齿延,江苏常熟县的太学生,一向喜欢喝酒,自命不凡。每次听到别人谈及佛法典籍,即声色俱厉大加呵斥。有一天,偶然阅读因果轮回之说,忽然醒悟生死大事之重要,于是戒杀并断绝饮酒,每日持诵《金刚经》、大悲咒,并持念佛名,皆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忏悔宿世之业。后来完全断绝荤腥食物,当时他正好中风,身体右侧偏斜枯瘦,因此有人劝他吃肉以调养身体,张齿延只是微笑推辞而已。 清宣宗道光十九年(西元一八三九年)春天,亲手书写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数册,印刷刊行而四处布施。并告诉众人说:“观世音菩萨是苦海慈航,慎勿当面错过也!”那年的秋天,梦见自己吞下莲华,从此更加精进修行。有一日,告诉其弟张尔旦说:“我持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必须满一万二千卷,才能贯彻我的心愿。”弟弟张尔旦问其原因,张齿延长声叹息地说:“世间有四苦,所谓生老病死,我已经经历其三,我所不能预先得知其日期的,就只有‘死’这件事,然而死亡如今也急速地迫近了,怎么可以不早点准备往生的资粮呢?”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正月十一日夜晚,张尔旦整夜睡不着,听到张齿延持诵普门品,其声音清脆响亮,前往探问之,则看见张齿延正在熟睡,并未出声,原来是在梦中持诵啊!张齿延隔天早晨起来后,如平常一般课诵完毕之后,因有事前往姻亲家,忽然痰涌塞在喉中,于是急速送他回家,回来之后卧床不醒。 十三日晚上,其友谢凤梧前来探视病情,请他的家人焚香点燃蜡烛于床榻前,并将他平日所念的念珠拿给他,张齿延的手忽然举起来,握住念珠而持至胸前,目光往上看,全身皆震动,而气息因此断绝。后来众人断定说:“此是善终的情形,必定往生西方净土。”唯独他的妻子不相信,向着棺柩祝愿说:“如果你真的往生西方净土的话,应当于梦中相报。” 经过了五日,夜里梦见有人传话说:“勿哭!勿哭!你家的人,已经往生到过此十万亿佛土的世界了。”其妻醒来时觉得很奇异,因为她平常没有诵过《阿弥陀经》,不知道‘十万亿佛土’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隔日问诸大众,才知道其夫往生西方净土,已经有了明显的验证了。 张尔旦,字眉叔,也修习净土法门,刊印《往生近验录》流传于世。(往生近验录) 清 金庭栋 金庭栋。字友兰,苏州人。平日一心修习净土行业。清宣宗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冬天,患得疾病,自知即将命终,请他归依的师父亮宽和尚,及熟悉的朋友数人前来。告诉他们说:“我的生死将判,愿和尚及诸位大德相助,以成就殊胜因缘。”众人于是一起大声称念佛号。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金庭栋说:“此时我眼睛所见之地,皆是由七宝所合成,然而?踏起来却极为柔软。耳中所听闻的声音,则是微妙优雅难以形容,并且在西方极远之处见到有金色的八个字,非常清楚分明。”此时有一位朋友纠正他说:“你错了,我们现在所持诵的是六字佛号。”金庭栋用手指着天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是八个字吗?”又经过很久,双手合掌告诉师父亮宽和尚说:“弟子走了!”然后就往生了。(往生近验录)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