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自修课诵仪程浅解
2015/5/23   热度:897
净宗自修课诵仪程浅解 目 录 一、卷首金言 二、净宗自修课诵仪程 1、早课 2、晚课 三、净宗自修课诵仪程浅解 1、供香礼佛 2、受持读诵 3、持名念佛 4、发愿往生 5、三皈依 6、回向 四、十念法 1、慈云忏主十念法 2、净土法门法师十念法 附:劝修简要必生十念法 五、四威仪念佛法 六、周利和盘特伽的故事 七、参考书目 八、后记 卷首金言 本师释迦牟尼像 净业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观无量寿经》 阿弥陀佛像 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无量寿经》 蕅益大师论念佛法门 ※夫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则永无退转。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 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着。 ——《径中径又径征义》 印光大师论念佛修行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 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文钞》(三)复叶福备书 净土法门法师论朝暮课 ※朝暮课诵本是古人订的,对当时修学有用;现代社会人事有很大的变化,有些经咒仪轨已经不适用了。再者,过去的人对课诵都能了解,它真能提醒,真能助人反省。现在我们念朝暮课本,不解其义,既不能提醒,也达不到反省的目标,只是唱诵而已。像两、三岁小孩唱歌,虽也字正腔圆,但不知其意,莫解所云。我们若 将课诵本唱给佛菩萨听,佛菩萨并没有听进去,我们也白唱了,这是朝暮二课得不到效果的原因。 ※佛弟子,最低限度是每天早晚二课。早晚课怎样做才如法?诸位要晓得,早课是听佛的教训,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不违背佛的教导,这是早课。晚课是反省、是检点,展开经典认真作一次反省,佛的训诲,有没有牢记?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要认真忏悔,改过自新,明天一定努力把它做到,这就是早晚课的功德利益。 ——《认识佛教》 净 宗 自 修 课 诵 仪 程 早 课 一、供香礼佛 香赞 炉香 乍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合什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二、受持读诵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发大誓愿第六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一、国无恶道愿;二、不堕恶趣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三、身悉金色愿;四、三十二相愿;五、身无差别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六、宿命通愿;七、天眼通愿;八、天耳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九、他心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十、神足通愿;十一、遍供诸佛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盘者,不取正觉。(十二、定成正觉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三、光明无量愿;十四、触光安乐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十五、寿命无量愿;十六、声闻无数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十七、诸佛称叹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女转男愿;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二十八、国无不善愿;二十九、住正定聚愿;三十、乐如漏尽愿;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二、那罗延身愿;三十三、光明慧辩愿;三十四、善谈法要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五、一生补处愿;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七、衣食自至愿;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三十九、庄严无尽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无量色树愿;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二、彻照十方愿)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三、宝香普熏愿)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四十六、获陀罗尼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三、持名念佛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阿弥陀佛 三称 阿弥陀佛 数百、数千声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或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四十八拜,自己决定) 四、发愿往生 净土文 弟子 : 一心皈命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愿以净光照我 慈誓摄我 我今正念 称如来名 为菩提道 求生净土 佛昔本誓 若有众生 欲生我国 至心信乐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以此念佛因缘 得入如来 大誓海中 承佛慈力 众罪消灭 善根增长 若临命终 自知时至 身无病苦 心不贪恋 意不颠倒 如入禅定 佛及圣众 手执金台 来迎接我 于一念顷 生极乐国 华开见佛 即闻佛乘 顿开佛慧 广度众生 满菩提愿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五、三皈依 自归依阿弥陀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归依无量寿经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依观音势至 当愿众生 一向专念 一切无碍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六、回向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晚 课 一、供香礼佛 香赞 炉香 乍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合什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二、受持读诵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着世事,譊譊忧无常?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瞋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 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何等为五?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YIN骄纵,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YIN妷。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之恶,着于人鬼,神明记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预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皆由贪着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途忧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洗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三、持名念佛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阿弥陀佛 三称 阿弥陀佛 数百、数千声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或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四十八拜,自己决定) 四、发愿往生 净土文 弟子 : 一心皈命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愿以净光照我 慈誓摄我 我今正念 称如来名 为菩提道 求生净土 佛昔本誓 若有众生 欲生我国 至心信乐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以此念佛因缘 得入如来 大誓海中 承佛慈力 众罪消灭 善根增长 若临命终 自知时至 身无病苦 心不贪恋 意不颠倒 如入禅定 佛及圣众 手执金台 来迎接我 于一念顷 生极乐国 华开见佛 即闻佛乘 顿开佛慧 广度众生 满菩提愿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五、三皈依 自归依阿弥陀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归依无量寿经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依观音势至 当愿众生 一向专念 一切无碍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六、回向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净 宗 自 修 课 诵 仪 程 浅 解 做功课前,先洗手漱口。然后点一支香,念香赞,礼拜阿弥陀佛,再依次诵经、念佛、发愿、皈依、回向。照这样做完一遍,一堂功课就算完成了。专修净土法门的,一般早晨做一次叫早课;晚上做一次叫晚课。如有特殊情况缺了课,还要在上午或下午找时间补起来。为什么要做早晚课呢?早课是提醒自己,这一天要按照佛的教导生活,不能违背佛的教训,晚课是对照检查,看看自己这一天哪些对,哪些错。对的继续发扬,错了的就要改正。所谓改正就是不能再犯。这样做功课,天天都有功德。日积月累,功行圆满,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现把课诵仪程浅白地说一说。 第一项 供香礼佛 就是用戒定真香供养诸佛。把香点燃插好后,双手合什念诵“香赞”。“香赞”就是称赞烧香的功德。 炉香乍 香炉里的香刚刚点燃起来, 法界蒙熏 十方无穷无尽的法界都感受到了香气; 诸佛海会悉遥闻 许多佛讲法的像海洋一样大的大法会都知道了。 随处结祥云 香烟随便飘到什么地方,都结成了吉祥的云彩。 诚意方殷 我至诚恭敬的念头,刚刚恳切地发出来, 诸佛现全身 就感动无量无边的佛,现出金色的全身来,接受 我的供 养。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合什 “南无”表皈依、尊敬。我烧的香,在虚空中结的吉祥云彩,像宝盖一样,故称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是梵语,即大菩萨。全称应为“摩诃菩提萨埵”。 “摩诃”意为大,“菩提”意为觉悟,“萨埵”即众生。“菩提萨埵”简称菩萨,即使众生觉悟者。这香云盖里许许多多佛菩萨正接受我的供养。合什问讯表示恭敬。(在佛前烧一支香,等于到十方法界各处的佛菩萨那里都烧了香,随着心量的扩大,功德也就增大了。)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给众生快乐叫做“慈”,解除众生的苦难叫做“悲”。阿弥陀佛能给众生一生成佛的快乐,能拔除众生六道轮回的苦,所以叫“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要度一切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心量大,愿力大,威力大,所以叫“大愿大力”。凡是按照阿弥陀佛教导做的,临终时阿弥陀佛都带着众多佛菩萨去迎接他、引导他到极乐世界,所以叫“接引导师”。对于阿弥陀佛,我们自然至诚至敬称念礼拜了。 第二项 受持读诵 受是接受,持是握住,接受佛的教导并依照去做就是受持。佛的教导就是佛说的经典。这一项就是读诵佛经。读诵佛经前,要先念开经偈来赞颂佛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 佛经,是至高无上深奥精细奇妙的佛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这样好的佛法,是几百、几千、几万劫,也很 难得碰到的。 我今见闻得受持 现在我能够见到、听到并能领受,依照佛法去做。(这 是多么大的福报啊!)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佛陀教导的真实含 义。(按照佛的教导去修持,找到不生不灭、寂 照圆融的真心。) 念完开经偈,接着就读诵经文。净宗依据的经典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净土最主要的一部经,它详详细细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历史、状况及修学方法、因果道理。《阿弥陀经》重点劝我们相信、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有名的净土资粮(往生净土的三个条件)。《观无量寿经》讲净土的理论、理论依据,净土修行的方法以及三辈九品的因果。通读三经,对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单看一部经是不够的,信心不会坚定,愿力不切,念佛往生没有把握。对西方极乐世界全面了解了,信心才坚固,万修就万人去。 《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同一经典。《阿弥陀经》是略讲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详讲的《阿弥陀经》。两部经典都劝我们持名念佛,求生净土。《观无量寿经》是同类经典。它把观想念佛摆在最前面,从第一观到第十二观都是观想念佛,第十三观是观像念佛,最后一观是持名念佛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完全一样。 清朝咸丰年间,魏源老居士将《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称为“ 净土四经 ” 。清末民国初年,净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将《楞严经》里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四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另外,还有天亲菩萨造的《往生论》。习惯上,把这些经论合起来称为“五经一论”,这就是指导净宗修学的经典。有阅读能力的最好通读一遍,在通读的基础上,选出自己日常课诵的经文。 现在一般课诵的内容是 早课 《无量寿经》第六品 晚课 《无量寿经》第三十二品到第三十七品 为什么这样读诵呢?净土法门法师说:早课念无量寿经第六品,这是净宗的核心,净宗的根源。修行必定要与阿弥陀佛发同样的愿。弥陀发什么愿,我也发什么愿;希望我的心同阿弥陀佛的心,我的愿同阿弥陀佛的愿。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这就是同志(志同道合),将来当然在一起。晚课念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这里是佛陀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断恶、如何修善、如何存养。所讲的教训都是对人、对事、对物的原则,一定要牢记遵守。此六品经就是戒律,受持即是持戒,持戒念佛就与阿弥陀佛的行、解一样。如是心一样、愿一样、解一样、行一样,那你就是阿弥陀佛了!这样修净土哪有不成就的呢!( 《认识佛教》) 读诵经文是戒定慧同修。会读的,可以很快获得真实利益;不会读的,天天读,年年读,读了许多年月也不见什么动静。怎样读才如法呢?最重要的有两条: 第一,必须至诚恭敬。《涅盘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一切诸佛都是闻法之后,依教奉行才得道的。印光大师说得好:“诸大乘经典,是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诸佛菩萨,证果之后,都不忘法恩,十分敬法。我辈凡夫俗子,满身罪业,要想了生死,登佛国,读经时,自然应该衣冠整洁,端身正坐,心平气和,凝定身心之后,才展开经卷。朗诵或默读都如面对圣容,字字准确,声声入耳,如亲聆佛的教诲,决不能有丝毫轻慢狂妄,必须毕恭毕敬至诚恳切。 第二,不能带有分别心。读经时,从头到尾,一直读下去,千万不要边读边想这句是什么意思,那一段是什么意思。一动念全属“凡情妄想”,根本不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只要一心专注,用功日久,自能一旦豁然贯通。 印光大师说:“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者,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做功课和按净土法门法师要求读三千遍无量寿经,都可按上述两条精神去读,根性好的,就会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像我们钝根的人,亦可“消灭业障,增长福慧”。诵经的功德,真不可思议!(引语见印光大师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这个早晚课诵的经文,净土法门法师有详细的讲解,请看有关光碟和书籍,这里就不作解释了。 第三项 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是净宗修学获得究竟圆满成就最殊胜的方法。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净土法门法师说: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含有无量义,也就是虚空法界的一个名号,所以它无所不包。我们要能够明白这个名号的含义,那整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一个名号的注解。如果要想了解无量寿经,那么大方广佛华严经,可以说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再要了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整部大藏经,就是华严经的注解。你这样慢慢去体会,便能知道这个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所以这一句名号,就是全部的佛教;这一个名号,也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无法不包。所以念这一句名号,一切都念到了。 念佛是消灾灭罪的第一功德。慈云灌顶法师告诉我们:世间人,求消灾、求免难,用经、用咒,或者是用种种忏法,都有效。假如是极重罪障,所有的忏法、经法,都没效,都不起作用时,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能除。我们才晓得,消灾灭罪,这一句佛号是第一功德啦!很多人不知道,而舍此他求!所以生病了,要去念药师经;有灾难了,去念普门品,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是远远超过所有一切经咒。(《认识佛教》) 持名念佛前,先念赞佛偈。赞佛偈是赞颂佛的诗歌。现在普遍采用的赞佛偈,是宋朝桐江地方择瑛法师做的赞阿弥陀佛的偈颂。 阿弥陀佛身金色 阿弥陀佛的身体是最好最好的金黄色的身体。 ( 这句显示阿弥陀佛的尊贵。) 相好光明无等伦 (阿弥陀佛的相貌好得不得了。凡夫看到是丈六金 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菩萨看到是八万四千种 相,八万四千种好,每一种好里又有八万四千种 光明。)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好,是再也没有 能跟他相比的了。 白毫宛转五须弥 阿弥陀佛两道眉毛中间有一根白色的毫毛,(这根 毫毛八楞,中间是空的。)向右旋转五匝,有五座 须弥山那么大。(这是用白毫为例,说明相好。) 绀目澄清四大海 阿弥陀佛的眼睛,天青色的,黑白分明,清明得 很, 大得来像四个大海。(这是用眼睛为例进一 步说明相 好。) 光中化佛无数亿 阿弥陀佛的光里,化现出来的佛多得很,不是一 亿、 十亿、 百亿、千万亿,而是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阿弥陀佛放出的光,化现出来的菩萨,也是无数无 边。(这两句是举例说明阿弥陀佛光明的殊胜。) 四十八愿度众生 阿弥陀佛发下四十八愿,普度一切众生,让众生顿 超三界,永脱轮回。 九品咸令登彼岸 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和起来就是九品。无论你 达到那一品,阿弥陀佛都会让你从娑婆世界的这岸 到极乐世界那一岸去。(就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 都会接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做阿惟越致菩萨。) 念完了赞佛偈,就念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 三声 阿弥陀佛 数百、千声 南无阿弥陀佛 三声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三称三拜 做功课念佛,自己一定要规定每次念多少声;念几百声、几千声都可以。高声念、低声念、跪着念、盘膝念都行。如果绕行念,要记住从东向西绕;从佛像的右边向左边绕。(这是顺从、随喜功德。)念佛时字字声声都要听得清清楚楚,从口念出,从耳听入,不快不慢。这样一向专念,渐渐地妄念就少了。即使还有妄念生起来,一念阿弥陀佛,就把妄念打掉了。念到这个程度就叫“功夫成片”。再进一步一向专念,贪瞋痴慢见思烦恼断了,妄念不生,从功夫的程度说,就是事一心不乱。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理一心不乱,那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 藕益大师说:只要深信切愿念佛,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就是下品下生;深信切愿念佛,念佛时心散乱渐少者,就是下品中生;深信切愿念佛,念佛时心就不散乱者,就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瞋痴者,就是中三品生;念到理一心不乱,能断见思尘沙,伏断无明者,就是上三品生。 能否往生,全在有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恳切往生的愿望;往生品位的高低,是由工夫深浅决定的。要想工夫深、品位高,一定要专修,决不能夹杂。 什么叫专修呢? 善导大师说:专修者,身须专礼阿弥陀佛,不杂余礼;口须专称阿弥陀佛,不称余号,不诵余经咒;意须专想阿弥陀佛,不修余观。专修者,百即百生,千即千生。若杂修者,百中或得一二人生,千中或得三五人生。 什么叫杂修呢? 觉明妙行菩萨说:大凡修净土人,最忌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诵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即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么?如今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成功,方不错却。偈曰:“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心与声相依,念兹复在兹。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 觉明妙行菩萨还说了一偈:“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是念佛人应该铭刻在心,身体力行的。 念佛人常说:“念佛易,一心难”。特别是初学者,不念佛还不觉得,一念佛一切杂念妄想都起来了。这种现象叫“念佛显”。打个比方,一间屋中,很清洁,没有灰尘,当窗户射进一束阳光时,人们就会看见灰尘飞扬,不知有多少。印光大师说:“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杂念、妄念直至恶念生起,都是念佛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念一生起,马上就要警觉:“敌人来了”,立刻提起精神,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消灭。这样就转烦恼为菩提了。如此用功,妄念逐渐减少,心地越来越清静,这就是工夫! 我们凡夫,从无始劫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烦恼习气重,总是杂念妄想纷飞。治伏之法,当用摄心念佛。《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印光大师对这句话有非常精妙的解释。他说:“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静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印光大师强调:“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并盛赞“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普被上中下,若圣若凡,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复杨炜章书) 用都摄六根的方法,妄念还是波涛汹涌,那又怎么办? 印光大师还有一个“究竟妙法”。大师说,以前弘扬净土的都没有谈到这个方法。因为那时人的根还利,不须用此法,心就可归一。现在人心比以前更难制伏, 经过多次试验,履试履验,才传出来。这个摄心念佛的究竟妙法,叫“十念计数法”。 所谓十念计数法,就是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念得分明,还要记得分明。念到十句,又从一句至十句,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如十句直记困难,可又分成两气,即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还费劲,可分为三气,即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十句分为三、三、四念)。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 印光大师慈悲到了极点,他传此法,“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还谆谆告诫我们:“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计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还怕大家不明白,又说:“须知此念佛摄心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复高邵麟书四)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叫我们“仰信佛言”,说明“不思议法”是佛传的,怕我们生疑,断送多劫善根,不能成就,而悲哀叹息。字字句句充满血泪,虽拯溺救焚,不能喻其悲切。我辈当努力受持此“究竟妙法”,彻底破除妄念。只有证得念佛三昧,上上品往生极乐,方能报答佛恩、师恩啊! 第四项 发愿往生 诵经、念佛是身口意同修,也是戒定慧同修。这样修持,目的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何表达我们求生净土的愿望,宋朝慈云大师有一篇净土文帮了我们的忙。在念这净土文之前,应先说:弟子 ,其中 就是自己的名字。 净土文是这样说的: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 我一心一意,把自己的身心,归托给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情愿阿弥陀佛放出清净的光辉,照耀着我,用慈悲的誓愿来收摄我,使我不走到别的路上去。 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我现在用正确的念头,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为了实现学佛、成佛度脱众生的道心而求生净土。 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曾说:倘若有众生,要求生到我极乐世界里来,只要他一心一意相信、欢喜念佛,即使念得很少,甚至于只要在临终前,能念十声佛号也可以生到净土。如果不能生到我国土里来,那我就不成佛了。 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 我凭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够进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大誓愿海中,得到佛大誓愿的感应。 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 承蒙阿弥陀佛慈悲的威力,我多生多劫造下的许许多多罪业一齐都消灭干净了,我的善根不断增加长大起来。 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假若到了生命终结的时候,自己事先就知道离开娑婆世界的时间到了。身体没有生病的痛苦;心里不贪爱不留恋这个世界;神志非常清楚,一点也不昏迷颠倒;呼吸平缓自然,甚至感觉不到呼吸,就像工夫很高的参禅人进入深深禅定的境界一样。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许多菩萨摩诃萨,手执金台来迎接我到西方极乐世界。 于一念顷,生极乐国。 在转一个念头那样短暂的时间,就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的莲花中化生了。 花开见佛,即闻佛乘。 莲花一开就能见到阿弥陀佛,亲自听到阿弥陀佛说法。 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听到阿弥陀佛说法,所有的烦恼一齐破了,本来有的同佛一样的智慧马上就开发显示出来了。到了这时,乘愿再来度无数无边苦难的众生。这样才圆满了我学佛、成佛、救度众生的菩提誓愿。 发愿文到此,全文就完了。一般有关书籍上,还有一句“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表示皈依回向。我们专修净土的,念完发愿文后,用“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三称三拜,表示皈依回向就行了。 第五项 皈依三宝 三皈依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从污染回头过来,依自性清净心,这叫皈依僧。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就是真正的三皈依。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觉正净,念念之中用觉正净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并希望众生也觉正净。这就是皈依三宝的意义。 自皈依阿弥陀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皈依佛就是皈依自性佛,用皈依阿弥陀佛来表达。)我皈依了阿弥陀佛,还应当发愿:愿众生都明白阿弥陀佛的教导,体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发出学佛、成佛度尽无边苦难众生的道心。 自皈依无量寿经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皈依法就是皈依自性真知,用皈依无量寿经来表达。)我皈依了净土经论,还应当发愿:愿众生都能深入钻研佛经,明白博大精深的法理,获得像海洋一样的智慧。 自皈依观音势至 当愿众生 一向专念 一切无碍 (皈依僧,就是皈依自性清净心,用皈依观音势至来表达。)我皈依了观音势至,还应当发愿:愿众生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心清净,一帆风顺,不受任何阻碍。 第六项 回向 回是旋转的意思,向是归向的意思。修行人做完功课,念一遍回向偈,表示把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是做了好事、善事也要回向到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去。这样功德越积越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把握也就越来越大。功德圆满时,阿弥陀佛就来迎接你往生。如果做了功课不回向,做了好事不回向,那你的功德就变成了下世的人天福报。福报越大,越容易造业,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所以一定要回向。下面看看回向偈的大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情愿把以上礼敬如来、诵经、念佛这些修持信愿行的功德,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把阿弥陀佛的净土打扮得更美好。同时用这些功德,对上报答父母、师长、社会大众和国家四方面的大恩大德;对下,救济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众生的痛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如果有看见听见我做功课,接受我回向功德的众生,大家都发出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的道心来学佛,修佛。等到我们这一个身体受完了果报,就一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样的回向就是大乘菩萨行,功德圆满就九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四 、五、六这三项,都是发愿回向,只是侧重点不同。“发愿文”是修持者自己个人的愿,“三皈依”是由己及众生的愿,“回向”则回己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种种回向都具备了。这三项包括了现生愿,临终愿,度众生愿的回向,功德不可思议。 十 念 法 慈云忏主十念法 上述仪程,是专修净土法门的人早晚功课常用的一种。作一次功课,加上拜佛要30分钟左右,事情极多,工作很忙的人很难坚持。这不要紧,可以做宋朝慈云忏主传授的“十念法”: 早晨起床洗漱之后,供有佛像的拜佛三拜,或三鞠躬,没供佛像的,面向西方深深作一个揖。心静下来了,双手合十,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尽一口气念,气长的念十几声,气短的念几声都可以,一口气为一念。一口气念完,换一口气接着念,总共念满十口气,即是十念。(只能念十口气,不能多念,多则伤气。)一口气的长短,随其自然,不要故意憋气不换气。声音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籍气束心。念完十口气之后,念回向偈。然后,对佛像三拜,或三鞠躬,或向西深深作一个揖,一次“十念法”功课就算做完了。 做十念法只要恭敬、至诚、心地清净,坚持做,不缺课,不中断,功效非常之好。印光大师说:“此法能令心归一处。念数虽少,功德颇深,一心念佛,决定往生。” 净土法门法师十念法 根据现代人的实际情况,当代高僧净土法门法师也传了一个“十念法”,他说: 早晨起床洗漱之后,有佛像的,在佛像前合掌,没有佛像的,面向西方合什,口念“阿弥陀佛”十声。晚上 睡觉之前也同样做一次。每天吃三餐饭,吃饭之前合掌不要念供养咒,就念阿弥陀佛十声。上午上班时,坐在办公桌前,合掌念十声佛号,才开始工作。下班时也做一次。下午上班下班也同样合掌念十声佛号。一天九次,得空时可以增加。每天九次是最少的,一次都不能缺,天天照做。养成念佛习惯,就得到了修学的工夫。 阿弥陀佛四字,每次念十声,没有一个妄念夹杂其中。时间虽然很短,确实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是“至心信乐”。“至心”,短时间行,时间长了就不行了,妄念就会起来。时间短,隔不到多少时间就要做一次。一天九次,作功课的时间越密集越容易收到效果。这个方法很好,只要你天天照做,一生一次都不缺,决定得生。(根据净土法门法师1999年9月新加坡居士林《无量寿经讲解》124碟录音整理) 学习净土法门法师传授的十念法,我们要注意三点: 1、每天做九次(早晨起来后、早饭时、上午上班时、上午下班时、午饭时、下午上班时、下午下班时、晚饭时、晚上睡觉前) 2、每次念十句佛号(最好念四字) 3、晚上念完佛号念回向偈 如上所行,一天的功课就做完了。如果因故缺一次,甚至几次,只要当天就补起来也是一样的。开始,常常记不住按时做,但只要忘一次补一次,缺两次补两次,习惯成自然,到时自然就会想起做十念法,每天也可多做。净土法门法师说“一次不缺,决定得生。”只要坚持做下去,你就会逐渐体会到这种十念法的殊胜了。 现在不少专修净土的人,在坚持早晚课诵的同时,还加做了净土法门法师传授的十念法,受益很大。美国净宗学会的四众同伦,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建议净宗学人把净土法门法师传授的十念法列为共修自修的常规(详见附录《劝修简要必生十念法》)。 附: 劝修简要必生十念法 谨提议以 净土法门法师宣说之简要必生十念法,为净宗学人今后之一般自修与共修之常规。兹说明于后: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是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原有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等无特定仪规之集会,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约同大众合掌同声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后始进行讲经、开会、用餐等活动事宜。 按此自修与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试举如下: 一、此法简单易行,用时少而收效宏,确实切要,可久可广。 二、为“佛化家庭”之具体有效方法。 例如:于家庭中三餐时行之,则举家之成员或信或不信皆蒙摄持不遗。且有佛化亲朋邻里,普及社会之大利益。 三、以简单易行,一日九次,从早到晚,佛气不断。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继,日复一日。久能如斯,则行人之气质心性将呈逐渐清静,信心与法乐生焉,福大莫能穷。 四、如能随顺亲和,称念十声佛号,便能祛除杂染,澄净心念,凝聚心神,专心务道,以及所办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等等之功德。 五、自修与共修,相资相融,资粮集聚,个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提大业,亦共成焉。 六、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试姑名之。 一为“净业加行十念法”,是对已有行修定课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课业上加行之故。 二为“简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适于目前以及今后净业学人中大部份无定课者而言。因现今社会递变,匆忙无暇,局碍多难故。而此法易集资粮,信愿行之,平易圆具。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标准,亦甚符合无缺。 因每次念佛时间短,易摄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布贯穿于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总而言之,此法简要而轻松,毫无滞难之苦,如此法大行,则净业学人幸甚!未来众生幸甚!诸佛欢喜。 南无阿弥陀佛 一九九四年诸佛欢喜日 美国净宗学会四众同伦敬劝 四、四 威仪念佛法 有些专修净土的,做到了“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又再念。一天到晚,一句佛号念到底。”还有的做到了“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他们不以定课为满足,定课之外,不论日夜,几乎无时不念,无处不念。(不洁净的地方和睡觉时,只能默念,不能出声念。)晚上念着佛睡着了,睡着了口不念,心中还在念。 这种念佛法,叫做四威仪念佛法。过去有位大德写的四威仪念佛诗相当好。特介绍给同修: 行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步过,足下时时游净土, 心头念念离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山登水莫放他, 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 住 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 影兼明月恰三人。空房渐朽应难住,净土虽遥尚易生, 何日如蝉新脱壳,莲花胎里产金身。 坐 坐时念佛足跏趺,身在莲台花正敷,毫相分明随念见, 金容映现与心符。事如梦幻元空寂,理到圆融非有无, 何日池头捧双足,亲蒙顶上灌醍醐。 卧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一枕清风秋万里, 半床明月夜三更。无如尘累心难断,惟有莲花梦易成, 睡眼朦胧诸佛现,觉来追忆尚分明。 四威仪念佛,不要什么仪程,在一天的最后,作个回向就行了。 五、周利和盘特伽 到此,净宗自修课诵的仪程和几种常用的念佛方法就介绍完了。最后,借明《佛法概要》中的一个历史故事来供养大家。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他的弟子中间,有一对兄弟名叫周利和盘特伽。这兄弟俩名字的意思译作大路边,小路边。为什么叫大路边、小路边呢?原来他母亲养大儿子时,急急忙忙回娘家去,还未到娘家,在大路边上就生了,所以就叫大路边。到了养第二个儿子时,又来不及赶回娘家,在小路边就生了,所以就叫小路边。 大路边非常聪明,小路边十分愚笨。兄弟二人都跟佛出了家。佛对新出家的弟子,要求每天摩三次头。因为一摩头,就提醒了自己是一个光头和尚,应该好好持戒修行。摩头时要念四句话: “守口摄意身莫犯”:意思是守口如瓶,不要妄言、绮语、恶口、两舌, 这是口业清净;摄意,就是心中不起贪嗔痴三毒 之心,这是意业清净;身莫犯杀生,偷盗、YIN欲, 这是身业清净。 就是说比丘要三业清净。 “莫恼一切诸有情”:就是说佛弟子修道人,不要恼害一切有情众生。 “无益之苦当远离”:对于外道所修的无益苦行,出家人应当远离,不要 跟着盲修瞎练,劳而无益。 “如是行者得度世”:像这样依照佛所教导的道理去修行,去学道的人, 那一定会度三界众生超越六道轮回。 这四句话,小路边念来念去念不会,背来背去背不出。会了第一句,不知第二句,念会了第二句,又忘记了第一句。后来请了五百罗汉去教他,也教不会。他的哥哥看着弟弟这么笨,没有办法,只好劝弟弟还俗,不要再学了。 小路边人虽然愚笨,但道心很坚,坚决不肯还俗,号啕大哭起来。有的弟子把这件事报告了释迦牟尼佛。佛大慈大悲,派人去叫小路边来问道:“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呀”?小路边回答说:“我太笨了,四句偈子,不会念,背不出来,哥哥一定要我还俗,我很伤心,哭了”。 佛陀随机设教,方便众生,手指门后一把扫帚,对小路边说:“汝四句偈都背不出来,这扫帚二字你记得牢吗?会忘记吗?”小路边说:“这扫帚二字,我背得出来。”佛说:“你听我的话,四句话不必念了,只要天天念扫帚、扫帚就行了。” 小路边人虽笨,心很诚,听佛教导,天天念扫帚扫帚,专心诚意,一直念了三年,把心中所有见惑、思惑的尘劳烦恼,扫得干干净净,证得不生不灭的偏空涅盘,居然成了阿罗汉果。 现在我们遇到了万修万人去的净土法门,只要我们深信、切愿,一心念佛,刻定课程,决定不缺;定课完成之外,不忘四威仪念佛。我们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永证菩提。 南无阿弥陀佛 参考书目 1.《修持方法》 印光法师鉴定 黄智海演述 2.《认识佛教》 净土法门法师 3.《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李净通 4.《佛法概论》 明 5.《西方确指》 觉明妙行菩萨 6.《径中径又径征义》 (清)张师诚 徐廷槐 后 记 我初到寺院或念佛堂参加共修时,每次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都听到师父和师兄们又唱又念,悠悠雅雅,非常好听。但不知唱的是什么,念的是什么。多参加几次,才知他们唱的念的是课诵仪规。课诵仪规,是学佛的仪程规矩。常言说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学佛的目的是出三界了生死,成就佛果,乘愿再来普度众生。课诵仪规,对我们实现这一美好而伟大的目标是多么重要啊! 净宗课诵仪规,最权威、流行最广的有两种:一种是(92)国宗发字259号文准印流通的《佛教念诵集》中的有关部份;一是净土法门法师编制、华藏艺术工作室制作的《净土共修朝(暮)课本》(光碟2000年11月9日第一版)。这两种都是共修的仪规。自修的仪规也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以这两种共修的仪规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或减少一些制定的;一类是照搬自己定点共修道场的仪规。 这些仪规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些仪规?好几次听到同修探讨这类问题。我对这样的问题,同样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回顾自己学佛的经历,走了不少弯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个既符合学佛的总目标,又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理想的仪规。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仔细观察一下共修的仪规,本着“专而精”的原则,从共修仪规中选出几项,试着加以解释,这样就形成了《净宗自修课诵仪程浅解》。 这本小册子是我学习课诵仪规的资料汇编。现供养想学佛的或初学佛的善士,同时也与净修道友作个交流。如果对大家跨入净土大门、一步到位、不走弯路,能有点帮助;如果对大家深信切愿、专修不杂、真修精进,能提供一个思考,那就成就我报答佛恩、报答师恩的一点点心愿了。 我是一位老修(年龄大)新学(学佛时间短),水平有限,谬误之处,敬请善知识、净修道友,慈悲指正! 南无阿弥陀佛 二00五年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常愧居士识于涪城净庐时年七十有四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