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念佛禅 通达涅盘岸
2015/5/23   热度:345
释崇智 (南无观世音菩萨) 内容提要:念佛的诀窍是心念耳闻。念佛入门的方便法门之一是用美声唱法唱念佛号。念佛的功夫要能证入念佛三昧,才有把握往生 往生的原理是“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关键词:摄耳专听,心念耳闻,息妄显真,念佛三昧,自在往生,四种涅磐。 以持名念佛行念佛禅 用念佛禅证念佛三昧 凭念佛三昧往生净土 生净土去证无住涅盘 一、自在念佛禅行法 (一)、唱念佛号:用美声唱法唱念阿弥陀佛,唱一句佛号用3-4秒,若采用平声念一句佛号用4-6秒,张圆嘴巴,打开喉咙,念“阿”接下来就能自然地发出共鸣音,念出“弥—陀—佛”,让口腔、喉咙、胸腔、腹腔的气都共鸣,用意不用力,既能使声音宏亮,又省力、省气、不劳累、轻松、舒畅,容易安下心来静听佛号。 (二)、留神摄住耳根,听清佛号,字句分明 理论依据是: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在实践中,只要摄耳专听佛号,历历分明,则不起妄念,每当妄念出现时,必是忽略了摄耳专听佛号的每一字一句,实践证明摄住耳根则能摄住心意识,就会慢慢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三)、安闲缓慢地迈步绕佛,先迈左脚念“阿”,迈右脚念“弥”,再迈左脚念“陀”,迈右脚念“佛”,手持念珠,念一声佛号,手拨一粒念珠,稍累了就坐下,可以坐凳子、椅子、沙发盘腿正坐更好,面带微笑或面目平静,全身放松,不摆架式、不僵不板,自在活泼。 (四)、行与坐,大声、小声与默念交替进行,六时系念,在有旁人的环境中要在心中象济公活佛那样有节奏地唱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句唱升调,第二句唱降调,活泼洒脱地唱,这样容易在心里提起佛号。在临睡觉时,可观想阿弥陀佛在我身上空放无量光照我,我沐浴在佛光里念阿弥陀佛。 (五)念佛念得心里比较清净时,增加打坐念佛,容易心静,得定力。单双趺坐皆可,眼睛微闭,手结弥陀定印,即两手心朝天,右四指平压左手上,两大拇指尖相对,此又名十方诸佛定印。于上座时,切勿散放手印,此是第一要诀,即身密。每坐一小时、或二小时,闭关修行时最多可加至十小时。快速持名念佛不停,但不出声,出声久了会伤气。嘴唇必微动,不动嘴唇默念久了会伤血。采用这种金刚持念最易得定,入念佛三昧,明心见性,得一心不乱,并且没有气隔胸痛嗓子痛等弊病,能久久不停地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此是第二要诀,即口密。一心贯注于修法,死心塌地地心念耳闻佛号声,把自己当作清净无染的佛,不应当有闲杂欲念。若妄念起时,当即觉照,觉即回头,不随它转,顾到念佛,随转随空,刹那间前后际断,便是净空之境,此是意密。有这身口意三密加持,会渐渐由乱而定,由照而空。上座时死心塌地,一切不理,身起种种变化,亦勿欢喜,亦勿疑怖生嗔,因不作观想,不会出偏差。 二、实践念佛禅的体会 (一)、按照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开示的“心念耳闻”的方法念佛,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开示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行念佛禅能够少花气力,长时间念佛,很快地得到法喜充满,很方便地实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土法门的要领是心系一句佛号,以一念代万念,才得以去除杂念,舍妄心,显真心,实现“断惑证真”,自在往生。若能无相念佛,体究念佛,甚至实相念佛当然是高明。但多数人仅能持名念佛,因心中涌现的杂念太多,以用心默念的方法,来行持名念佛也不成就,只能口称佛号,若不得要领仍不能成就。持名念佛的要领是把一句阿弥陀佛用心念出来,用口称出来,又用耳朵听入心里去。连绵不断,心缘佛号,即用心攀缘佛号,也就是摄耳专听念阿弥陀佛的音声,就能把心拴在佛号上,使得妄念没有空隙生起来,保持正念现前。这样深入进去了,就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进而显露真心见实相。如果每天鞭策自己急急忙忙地念上几万句佛号,还夹杂着许多妄念并且烦恼着妄念,那就错了,太可惜了。须知修行最大的方便是摄耳去听念佛的音声,以此拴住心意识。离开妄心才能显露真心,断惑证真,修成正果。念佛禅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持名念佛,特点是获得一种禅悦伴随念佛,心安神定,身自在。慢节奏地,沉着安闲地唱佛、绕佛、容易得到轻松、平安、愉悦、静谧,解脱尘劳的感受。绕佛时,眼睛宜半睁半闭,在自家熟悉的环境里也可闭眼而不至发生碰撞,坐下唱念时,宜闭目专听,唱念五分钟佛号就会感觉舒服、畅快,唱念十五分钟就能体验轻安、愉快,唱念20分钟以后容易进入一种快乐、自在的境界,感觉悦耳动听的佛号从遥远的天簌中来,连绵不绝,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了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了时间观念,象是进入了一种永恒,感觉空间极为辽阔,无碍无边,感觉到一种清凉弥漫全身,感觉尘劳已解脱掉了,身体轻松了,迈步轻快了,似乎不需用力就能闲庭信步了,内心涌起一种淡淡的喜悦,脸上会自然浮现出微笑,会感悟到阿弥陀佛就应该号称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稳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会感悟到阿弥陀佛真的是名具万德,名号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当身心进入这种安稳的禅悦之中,只要留神听着佛号继续在唱念不已,这种禅悦也就持续下去。 (二)借用美声唱法,使用共鸣式发声,可以省气力,延长念佛时间。 行佛禅时要保持轻松,表情虽庄重,但不宜太严肃,面带微笑或面目平静,不可紧皱眉,会使头部发紧或疼痛,吃饭1小时后才可大声行念佛禅,腹部越空越容易唱念出动听的共鸣声,坐下共鸣就小,稍费力,不宜大声坐唱,坐歪了或靠向椅子背调整身体也可以,端坐共鸣好,坐久了身体左摇摇,右晃晃,摇头摆脑也可以,要使身体自在,心才安静,把握住发声要有共鸣效果才是关键,美妙的境界不是每天都能出现,不宜刻意追求,若有1-2小时的空闲最好,不必挂念杂事,把握要点,共鸣发声,摄耳听清,自我欣赏,缓慢绕行,关键是使自己陶醉在动听的佛号声里,我的男低音并不如男高音动听,但我觉得发出共鸣音的效果很好,我很陶醉于这种共鸣的感觉,身心喜悦,就越念越有味道,不念时也总在心里回响着这种有节奏的佛号声。行念佛禅要灵活运用,不僵化、不呆板,要调整身心,使之轻松,要行得自在,念得有趣,就会发出欢喜心来念佛,获得法喜充满,越念越爱念,身体有一种禅悦,轻松、安定,心里平静,透着清凉爽快的感觉。 一开始用较大声音唱念约20分钟佛号,不等感觉累就改为小声唱念。因为唱念得韵律感强,印象深了以后只要一迈步默声绕佛,固定节奏的佛号声自然从内心涌起,我们就能心念心听了,可以体会出念阿弥陀佛比其他任何佛名都容易产生共鸣效果,四个字均有强烈共鸣音,阿字共鸣最大,“南无”两字也共鸣,黄念祖老居士在讲解《净修捷要》时说,东密兴教大师这样赞叹念佛法门:从一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诸佛。 (三)让心清净下来的方便法门。 首先要看得破、放得下,把往生净土当作唯一的事业,此外不再有任何期盼,一切全都随缘。心散乱的对治法是练习数息法,自古以来的修行人一直沿用。对治YIN欲心的方法是作不净观和白骨观。吃饭要吃七八分饱,因为饱暖思YIN欲,吃饭打饱嗝就要忏悔不该贪吃,作食欲的奴隶。常年断绝房事的男子想要不遗精的方便法是:每天临睡前做大约三十个鸟飞式,就是象鸟起飞的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掌向两侧分开向头上并拢的同时,两脚跟也同时抬起并张嘴吸气。一秒后,同时做闭嘴、用鼻子呼气、落脚跟、两掌经体侧放下。降伏YIN欲心的方便法是每天念两次楞严咒心,就是楞严咒的最后几句,每次四十九遍,约五分钟。其相应的手印是:两手掌伸开相对,手腕相合,只把两手的无名指弯下,并对接在一起。 三、自在念佛禅探源 1、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念佛法门 我在念佛实践中发现两个难题,不易克服,一是持名念佛时,大声念佛容易伏住妄念,小声不易伏,默念则难伏妄念,但出声念久了,气息不够用,就累得念不出声了.第二难题是难于实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易摄心除杂念,我就留心学习以克服这两大难题。1999年我从天津港去大连,一个有“歌唱家”美称的朋友在休闲时用美唱法唱了苏联歌曲“莫斯效外的晚上”,非常美妙动听,我由衷地赞叹了几句.他也赞叹我说“你嗓子发声的共鸣效果非常好,是非常难得的男低音。”他甚至鼓励我去专门干音乐,练美声.我说,我就爱念阿弥陀佛,你就指导我这男低音唱念阿弥陀佛好了。经过反复实践,慢慢地我也就总结出了这个自在念佛禅的行法.用美声唱念佛号好听、爱听、有趣味、省气力,能持久念佛,心安神定,从容自在。 <<无量寿经>>闻经获益第四十八品中间写道:“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这段经文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这些念佛人授记将来要做佛,叫妙音如来,这也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通号.妙音是什麽呢?我们念的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妙音!十方一切诸佛就用这一妙音成佛,要度一切众生,圆成佛道,还是要用这个妙音。于是我就想到念佛修行就是用念阿弥陀佛这个奇妙音声大做佛事,要唱念得美妙动听,爱听、常听,在八识田里落下极深刻印象,摄耳聆听,久久薰修。是什么原理呢?妙音的音就是音声,必须用耳听闻念佛声,才能把心意识拴住,专听佛号,就得清净心,这正是“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说念阿弥陀佛是妙音,是妙在这里啊。 2、夏莲居的开示 念佛人普遍都知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倡导念佛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功效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人人都想都摄六根,达到净念相继,但六根不易摄住,妄念不易伏住,我过去喜欢写诗词,读到夏莲居的诗偈,非常佩服,因为他是真正开悟之人,其诗可与《净土十要》上所载古时的永明、中峰、楚石、莲池、藕益、省庵、彻悟等诸位大师相提并论。黄念祖居士在《净修捷要报恩谈》中说他恩师夏莲居往生前向他透露了最高的常寂光净土的消息,据此可以看出夏莲居修念佛三昧可谓甚深、甚深,他的净土诗是修净土法门的宝库,是宝贵的实践经验总结,他是最明白该怎么念佛的大德。他的《在极乐庵念佛道场作》四首诗讲透了念佛要领:其一念佛最忌 精神涣散 字句模糊 先快后慢 既无音节 又不连贯 心不应口 声不摄念 轻忽养识 古德所叹 如此念法 永难成片 其二 声和韵稳 字正音圆 恳切绵密 沉着安闲 声合乎心 心应乎声 心声相依 妄念自清 其三 佛号如珠 念头如线 分则各离 合则成串 心不离佛 口不离念 如线贯珠 相续不断 其四 未能一心 先求专念 未能不乱 先学成片 真勤真专 功效自见 无须问人 还请自验 还有讲清念佛原理的诗,就是《听佛轩记》:“法门无量 要在明心 功高易进无如念佛,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成三昧 先修耳根 一切时中 佛号历然 声不越窍,耳听常满 随缘自在 闻性内熏 思专想寂 滞情融朗 佛是本觉 念是始觉 以念启闻以闻修念 闻即是念 念成于闻 有念必闻 无闻非念 有念念息 无闻闻尽 从闻入流 返闻自性 但能声声唤醒自己 即是念念常觉 但能不随颠倒 即是翻破无明 初则背尘向觉继则始觉合本 久则始本相泯 自然能所两忘”。能所两忘的境界是进入禅的境界,他还有很多首诗偈都反映出以念佛来修禅,以参究来念佛,我估且把这种修行称之为行念佛禅。这首诗中非常重视修耳根,利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的原理: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我体验到在念佛时,只要摄耳专听阿弥陀佛,就能都摄六根了,凡是妄念又起时,就是没有专注听清佛号时。只要专注听清阿弥陀佛的一字一句,妄念便不能生起,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太妙了,原来要用观世音耳根圆通章来实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此长期摄耳听闻以至达到能所两忘,入亡流所,到达三摩地。 我们知道西方三圣里边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普度众生,其中第十八、十九、二十愿是摄受众生住生净土的愿望。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圆通章开示,摄念佛人归向净土。观世音菩萨也是西方三圣之一,他对于我们修净土的行人难道没有什么指导么?我认为他是以耳根圆通章的开示来指导我们很方便地实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得三摩地,就是证入“无生法忍”了,今生就证得不退转了,所谓梵行已立,所做已办,不受后有。 3、楞严经与无量寿经的指引。 人的六根之中属耳根最利,听一遍法师讲法要比看一遍同样的讲义记得更深,耳根就像六根的首领,摄住耳根就能摄住六根。楞严经中,佛让大智文殊菩萨从二十五个圆通中做出选择,文殊菩萨选择了观音耳根圆通。观音与文殊菩萨都阐述了耳根圆通的深刻道理,道理甚深。耳根圆通是佛法修行的指南,对念佛也同样有很大指导作用,古时的念佛人是一直是在用的。我们听阿弥陀佛就是在“返闻闻自性”,闻薰久了就“性成无上道”。“阿”的字意是“无”,“弥陀”的意思是“量”,“佛”的意思是“觉”,“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觉”也就是“无量清净平等觉”。在无量寿经第三十八礼佛现光品中“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应起西向,当日没处,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顶礼白言: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由此可见阿弥陀佛就是无量清净平等觉。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时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其实我们众生自性里本来具有“清净平等觉”、“无量觉”,阿弥陀佛名号就是直指众生自性的啊,故夏莲居有一首诗偈《直念去》这样写道“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因此我们摄耳听阿弥陀佛就是“返闻闻自性”,闻薰久了就会“性成无上道”,所以大智文殊选择观音耳根圆通为第一,这是念佛法门的真谛。 根据这个原理,夏莲居在《净修捷要》中设立了第十四项观礼:“一心观礼,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故知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寂光真净,不涉一切情计,微妙难思,绝待圆融,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第十四拜)” 4、黄念祖的开示: 黄念祖老居士对第十四拜的解释是:“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就是我们的本觉,我们发起了念佛的心来念阿弥陀佛,这就叫始觉,我们依托彼土极乐世界的依报(即国土,黄金为地,泉池交流,七宝楼观栏循……种种庄严)和正报(佛菩萨大众)来显明我自己的本心。我老是念佛,就是始觉,我所念的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就是本觉,因此我始觉所念的就是本觉,这样一来始觉就没有离开本觉,也就是始觉合了本觉了,这样才能“直趋觉路”,直接走上究竟觉的觉路,佛是三觉圆满,本觉、始觉、究竟觉都圆满了就成佛,我们老念阿弥陀佛就直接奔向觉悟之路,念到最殊胜处,今生便可证得“无生法忍”成为不退转菩萨,《西方确指》一书中那个觉明妙行菩萨原本就是晋朝晋明帝时的一个穷人,因为非常贫苦,认识净土法门后,就拚命念佛,七日七夜,专精忆念,便得心开,见阿弥陀佛现前授记,证得无生法忍,成就为菩萨,又活到七十五岁时往生。之后,七次回到这个世界度人,世间人都不知道,直到清朝时,在乩坛上他才把这件事说出来,并说了很多开示。” 5、金山活佛的念佛示范 河南省台前县佛教文化学会办了一个很好的刊物叫《佛教文化》,在99年8月第45期刊载了一九五八年台湾的乐观法师应煮云法师邀请而回忆写成的《金山话佛神异录》。书中记载清末民初年间金山寺妙善圣僧能入定,有神通、能治病,站着往生,因为行为举止有点象济公活佛,而被人们称之为金山活佛。“金山活佛的秘行是禅净双修,这也是从他日常行动言谈中得到的认识,他从不谈说经论上的话语,也不讲说公案典章。他行、住、坐、卧只有一句佛号,不念佛时就合眼静坐。他念的佛号与人不同,古今专修净土的人。多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是“阿弥陀佛”,活佛他却别致,他念佛是念“谁念南无阿弥陀佛”八个字,而且他念这句佛号,还用一种腔调,有节拍、有音韵、并不是普通人口中念佛喃喃。说明白一点,他是唱佛,他唱的那个调门,既不像梵贝,又不象丛林里初一、十五在佛前拜愿的腔调,他是独创一格,他的唱法是这样:“谁…念…南…无…阿…弥…陀…佛…”,若用木鱼引磬合起来是一捶木鱼,两捶引磬,恰恰是两眼一板,这是他领着大众拜佛的名堂,拜一拜,就这样唱一句,若是同着大家念佛,他就不用这个调门,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不过念的句子还是有抑扬高低的声音。假设他一个人唱佛,那就噜嗦了,还要带上一大节尾巴:“谁…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来…世…尊…是…活…佛…。”他这样的唱法,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算得是活佛的“不二法门”。他唱的佛号好听极了!活佛的嗓子象洪钟一样响亮,每一个字唱出,都有旋律,其音幽雅,有如溪声流水一般,馀韵不尽,使人听了尘念顿消,身心轻快,,我与活佛同住了两个月,也学会了他唱的调门,过去在行脚当中,有时背着人哼唱一两声,觉得很有滋味。”“我觉得活佛这样的唱佛,是一种启示,禅宗有“念佛是谁”的话头,念佛的人要习禅定,修禅定的人要念佛,正是标揭“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的意旨。他不讲经说法,只是用“谁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八字来接引大众,也说得上是他的悲愿,可是在一些咬文嚼字的法师和一些有门户之见的老修行,他们听了这句“谁念南无阿弥陀佛”认为是异端,是怪诞,其实,他这一句佛号里面却包含有很深奥的道理。净土宗六祖宋朝永明延寿大师所着《宗镜录》有一百卷之多,从头到尾所发挥禅宗与净土宗的妙义,归纳起来,不过也就是一句“谁念南无阿弥陀佛”罢了,就思想方面说,活佛的思想是纯正的,他的教化,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而他的门风也只有“老实念佛”四个字,此外别无知见,绝不同那些旁门外道,这一点,我们应该认识清楚。” 根据金山活佛的念佛示范,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禅与净土密不可分,禅净不二,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2、以适宜的音韵,恰当的节拍唱念佛号效果好,好听、爱听、有韵味,回味无穷。3、念佛要慢悠悠地一字一句都念清楚并听清楚,这样就不能快念,快则慌,慌则乱,与禅背道而驰。4、他念佛时是陶醉在美妙的念佛音声里,他是这样做到了摄心念佛,实现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6、善导大师修持名念佛而入定的启示 我看史书《佛祖统纪》记载莲宗二祖唐朝善导大师极为提倡念阿弥陀经,持名念阿弥陀佛,他靠念阿弥陀佛修行能入定,其师父道绰法师请善导入定观察师父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入定观察后说,师父您还有三条过错需要忏悔后才能往生。因能入定,能观见极乐世界,善导大师能快速画出极乐世界变相图达三百壁。“道俗从其化者甚众,有诵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者,有日课佛名自一万至十万者。其间得三味生净土者,不可记述”。当年首都长安民众大多数人都被他感化得吃素念佛,连屠夫肉贩都没生意做,改行干别的了。我们想想,在唐朝、宋朝、明朝,禅宗都很盛行,善导大师专宏净土,持名念佛,必是融合了禅宗的有益成份,而又能稳妥地得成就,才能大兴净土法门,我推测他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是行念佛禅。佛法传到现在,丢掉的东西很多,有些只剩皮毛,丢掉了实质内容,现在有许多人不懂禅,甚至怕提禅,说我要专修念佛,不搞夹杂,结果扯着嗓子喊阿弥陀佛,把嗓子都喊沙哑了,也不能净念相继,太可惜呀。殊不知禅中有净土,净土中有禅,古大德有一首念佛诗偈最能揭示禅净不二、心佛一如之妙理,有必要经常读诵。“念佛人,要心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念佛人,要殷勤,净念相继佛先成,佛心充满于法界,一念无差最上乘。心念佛,绝狐疑,狐疑净尽即菩提,念念不生无系累,十方三世普光辉。念即佛,佛即念,万法归一生灵焰,灵焰光中发真苗,自然不落诸方便。念佛心即净土,净心诸佛依中住,念佛心胜万缘空,空心早上无生路。念佛人要真切,切心念佛狂心歇,歇却狂心佛现前,光辉一似澄潭月,波澜浩荡不相干,圣凡示现离生灭。念佛心,须猛究,直下念中追本有,非因念佛得成佛,佛性亘然常不朽。剔起眉毛须自看,惊然亲见妄前咎。念佛人,有因由,信心不与法为俦,参禅讲解全不碍,直下心明始便休,越祖超宗异路头,普劝念佛参禅者,莫把本心当怨仇。”此诗就印证了我提倡的自在念佛禅。 莲池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疏钞》第449页说“以执持名号为因,后一心不乱,亦有事理,其不解此意者,以念佛是被钝根,参禅乃能悟道。初机闻此,莫能自决,不知体究念佛与前代尊宿教人举话头,下疑情,意极相似,故谓参禅不须别举话头,只消向一句阿弥陀佛上着到,妙哉言乎”。 念佛人要修行到什麽程度才能往生呢?阿弥陀经中说要念到一心不乱,宣化上人的净土诗偈说“念佛能念无间断,口念弥驼打成片,杂念不生得三昧,往生净土定有盼。终日厌烦娑婆苦,还将红尘心念断,求生极乐意念重,放下染念归净念。”不要以为天天念佛、专门念佛就必然往生,如果不得要领就不能成就。永明延寿大师说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是指真正进入了净土修行之门的人,古德有“伏心离相方入门”之言。要摄耳专注、静听佛号,把心意识栓在一句佛号上,借以伏住妄心,这样子念佛,久而久之就能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离开语言文字相,进入净土修行之门,进而无相念佛、体究念佛、实相念佛。说念佛法门容易,是方便法门,是指用自念自听佛号这种简易的方法,也能“伏心离妄,断惑证真。”证得真如佛性明明历历地朗然现前,再加上做保任的功夫,不放逸,不丢失真心,那麽“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就能感得往生清净佛国了。须知方便法不是便宜法,根本就没有便宜法!须死尽偷心,一心念佛,痛切念佛,如同推着重车上山一样用功,极力追顶,没有松懈,才有可能证得念佛三昧,一心不乱,自在往生。 须知临命终时,众苦逼临,平常无熟练之功,此时必身苦心乱,丝毫不能得力,若有定力伏住身心苦痛,则能执持名号,系念不乱而往生。 善导大师在寒冬里念佛也念得全身出大汗,可见用功之深,他修持名念佛能入定,他的很多弟子得到念佛三昧,可见他们都从持名念佛入进去了,得到了定力。禅这一名词,即为梵语“禅那”转音,通常谓之“禅定”,凡“禅观”、“止观”、“瑜伽”等学,皆摄于其中。《大乘义章》十三曰:“禅定者,别名不同,略有七种,一名禅,二名为定,三名三昧,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脱,亦名背舍”。说法虽多,归于一致,是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定心澄止,则诸异名别意,皆当如箭中的,不必寻弦矣,我们念佛也要念到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定心澄止,就是得到一定的禅定功夫。 我推测,在禅宗盛行的唐代,善导大师的弟子们都是懂禅理的,他们一定知道摄耳听佛号,返闻闻自性,以口念、耳听、摄住心意识,得到正定正受。在繁荣安定的盛唐时代,国泰民安,他们一定是慢悠悠地念佛号、听佛号,把念佛当成参禅一样慢慢地修,深入进去。也就是行念佛禅,念佛能得到禅悦,法喜充满,功夫深了就得念佛三昧。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参禅,不能修禅定,但至少要能懂得一点禅理,能把念佛念得有一点禅的味道出来,也就是以自在念佛禅的方式来念佛就对了。虽然我们没有古代人念佛的录音带或录像带,但我从许多证据看古人应该是这样行念佛禅的。现在人远不如古人懂禅,会修禅,这是不争的事实,古代人修行,禅的作用及影响相当深远,况且,念佛是一个行门,念佛禅的行法是要在实践中检验它是对是错。我深信念佛禅的行法能使念佛人很方便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达三摩地”。能修证“功夫成片”和“一心不乱”。会了念佛禅,能够摄心念佛,才是进入了念佛修行之门,如果还是“口念弥陀心散乱”那真是“喊破喉咙也徒然”,急需反省,切莫辜负了此生的修行! 七、四种涅磐与往生品位 涅磐有四种:第一,自性涅磐:一切众生都有见闻觉知的能力,这就是佛性,是永无生灭的,不因肉体躯壳的生灭而生灭,佛性在生死轮回中永远不生不灭,这叫作自性涅磐。第二,有余涅磐:小乘圣人,我执已灭,能跳出轮回,了断分段生死,但法执未了,执着法身的四大种性(地水火风)为我。罗汉执着于苦集灭道四谛法,辟支佛执着于十二因缘法。因这种执着未了,思想上就有一生一灭的变异,意境上就不得安稳受用。在修道过程中,由迷转悟,由凡夫而成罗汉,而成菩萨,每一意境的转化,恰如一度生死。这种由意境转化而不是外表形体变迁的变化,叫做变异生死。这些小乘圣者还有变异生死在,还余留这个尾巴,所以叫有余涅磐。第三,无余涅磐: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都已了净,有漏之因都净尽了,也叫做漏尽通,这才是无余涅磐。第四,无所住处涅磐:追究生死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念妄动,执着事相,执取外境,从而落入相应的业果中去轮回。如果平时时时锻炼自心,明白一切色相,一切境界都是空花水月,不去贪求,不去追逐,不去执取,心都空净了,当肉身的四大分散时,这八识心王出来后就能做主,心不随境转就不入胞胎去轮回,就能随缘赶赴,无不自在了。这种不受环境支配,不为业力所转的修行成就才是真的了生脱死,这叫“无所住处涅磐”。 自性涅磐还处在轮回之中,所谓“生死即涅磐”的这种涅磐。往生到西方净土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相当于证到有余涅磐和无余涅磐这个层次。证到无所住处涅磐才能往生到最高的常寂光净土,这要修到第八地即不动地菩萨位才行。历史上还是有一些大德往生常寂光净土,如大慧昊禅师,夏莲居等许多大德,都是精通禅净,修到开悟后,悟后起修很多年的人。《华严经》第八十一品,修学普贤菩萨十大愿望以导归极乐世界,是要导归到最高的常寂光净土,因为到这地步可把八识田里的种子全消光,破除最后的无明,才能最后圆满佛果自在念佛禅 通达涅盘岸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