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切愿 老实念佛”——明真法师的净土思想浅谈


2015/5/23    热度:280   

“深信切愿 老实念佛”——明真法师的净土思想浅谈

明真法师(1902——1989)是近现代的着名高僧,其爱民爱国、弘教弘禅等大德行大学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值明老示寂二十周年,南岳佛教协会将举办纪念活动,后学以此因缘重读明老巨着,有感明老的净土修持实为出离娑婆苦海之慈航,故钩沉些史实略作探讨,恳请善知识慈悲教正。

自修并劝他修

明老的学生李克居士在《“大仙衲子”明真》中介绍明老的念佛方式:“他念佛的声音,不同于其他僧众两字一顿的韵律,而是一字一字地平吐,恳恳切切,如同汩汩泉水从心田流出,冷冽凄清,使人寒颤,觉得气氛更加肃穆,沉入弥陀接引的企盼境界中”。现代黄念祖大居士亦亲近过明老,他曾在《十念往生》中说:“我们现在的明真长老,他就修十念法。他是禅宗的修持,但是他兼修净土,他要往生,他就是一天念十口气,这叫十念法。十念也可以往生”。北京法源寺圆证法师,曾为明老侍者,他在《回忆明老上人》中说:[1]这一天,“我下了殿去方丈室搞卫生,不料明老半夜里起来小便,不幸跌倒在卧室门旁,站不起来,胯骨又一次摔伤……无人扶助,老人默默地在地下念佛”。明老在北方的冬夜跌倒,不怨不恼,静坐地下念佛以至天明,可见工夫了得。

1989年春明老生病住院,他说:“我们都是无知凡夫,十分可怜,趁咽气之前,诚诚恳恳,多念几句阿弥陀佛吧!”,并说“我现在胸中一丝不挂,每日坚持念大悲观世音菩萨,颇感快活”,决议利用“不死而多余的时间”,是得以有念佛的时间,希望“大家清净,不要为我提议吃这样的药,那样的药,我相信阿弥陀佛四个字便是我吃的药”,并立志趁此精进念佛,回向西方。据逸涵居士在《护理日记》中记载: 5月15日,(明老)轻声念着佛号,我们也跟着持诵,极平静,就像在催眠曲中度过;5月16日,老法师精神好,一夜未眠,专心念佛……“只一心念佛”;5月17日,明老“以手示意,作全身擦拭”,护理人员轻声助念佛号,“老人家嘴也动,与念佛的声音节律正好契合”。可见老人临终自在,应有得力于念佛之功也。

明老不但自己念佛修行,也劝他人修行念佛。如在《致大定法师函》[2]里问“晚间默诵阿弥陀佛圣号么?”,还劝诫“肉体总是会消灭的,心,似乎是死不了的。世人贵身而遗心,损失太多。愿加紧念佛,莫作儿戏”;在《致曹劲松(能证)函》[3]中鼓励“你发大愿求生西方这是对的”。在《致吴普明函》[4]里劝“老同学: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勤勤恳恳,把自己工作做好……清净念佛,不要胡思乱想”,再三叮嘱“老老实实的念佛[5]”。

唯识与净土

净土,“净”是清净的意思,净土是指被净化的国土,也就是净化众生,远离污染、秽垢与恶道的世界。佛教净土思想主要是涅盘学说[6]的发展,涅盘作为佛教的人生理想,重在解脱对生命的执迷与贪恋,净土则是解脱后的一个“住处”,是一个“理想”的国土。根据不同派别、不同经典提出各自的净土思想,其中重要的有西方极乐净土、弥勒兜率净土、东方净琉璃净土、华藏世界等。明老毕生从事教育且致力“人间佛教”的弘扬,在佛学的净土观上则信奉唯心净土思想。“唯心净土是佛教净土观念在中国发生转型的重大标志。所谓唯心净土,是指心为一切的根源,净土是心的显现,是唯心所变,净土实存在于众生心中。主张从心上体悟佛与净土,即观自心以显自性之弥陀与净土。”[7] 历史上大力提倡“唯心净土”说的多是禅宗大师,如道信、慧能、大珠慧海、永明延寿等。明老本身是南岳的禅宗高僧,且在唯识学上有专攻,故以般若甚深智慧及禅定深广功夫信仰“唯心净土”。此净土与太虚大师(1890——1947)倡导的“人间净土”说最相应,后明老与巨赞、正果、净慧、赵朴初等建设了新中国的“人间佛教”,直至如今还在发扬化导与和谐社会的功能,正如印顺法师所言:“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

明老的净土思想主要是唯心净土,但也以西方净土作方便。如明老劝人念佛主要是成就往生“西方极乐”净土[8]。明老曾说,“应以十方三世诸佛之心,十方三世之愿求生西方”[9];“烦恼生死,如果实有自性,我等将永远不得生西方,成佛道”[10];“求生西方,决不是只求个人的清净安乐”[11];“极乐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内心的阿弥陀佛”[12];“心心倾向西方,释迦、弥陀,是决不会欺骗我们的”[13],;“一步一步向着莲花世界走下去”[14];“佛才能视我为心中众生,接引我往生西方”[15];“必须痛念生死,专志西方”[16]等。

关于“我们内心的极乐世界”,明老用“五蕴皆空,诸法唯识”之理开示我们,不可执“无”净土世界,也不可执“有”净土世界,极乐净土的“有、无”,主要是“去染还净”、“唯识变现”。学习明老的开示后,个人浅见为:

1、诸法无我,因缘自性空,故不可执着净土的“自性有”。从人的结构看,实在找不出一个“我”,色身不是,受、想、行、识也不是。五蕴借因缘聚合而现“相”,不知道求往生的“我”是谁?“因缘力故,念念生灭,前前无始,后后无终。这是一切诸法的总相。依此建立善恶、染净、因果等无不可以改变,当体即无自体可得”。“我”的烦恼生死没有自性,“如果实有自性,我辈将永远不得生西方,成佛道”,我的烦恼生死亦毕竟空性,可我们总把事物看成“绝缘孤立的,停滞不变的,内执有我,外执有物,于是起惑造业,轮回生死不休”。所有不要以为除了当下的世界,还有一个净土;不要以为除了当下生活中的“我”,还有另外一个“我”去往生。“我”和“净土”,“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2、寂静涅盘,究竟才平等,不可执着“因缘无”。如“《净土四经》皆佛境界。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从因中识果,至要至要”[17] 。凡因缘所生法,当尊重因果的规则、缘起的定律。如要净土的果,就需净土的“因”和“缘”,不可因诸法“自性空”而误入“断灭”,应“即有恒空,非离有为别有无为。念即无念,无念而念,生即无生,无生而生。因缘力故,念念生灭,身亦莫能外。有我无我,俱是剩语。摩诃般若菠萝蜜多”。“诸佛光明,皆遍照十方微尘国土,我们皆在诸佛光明中生活”,诸佛亦在“我”是世界生活,因为“我心佛心,俱遍法界,本自圆融无碍”,“佛才能视我为心中众生,接引我往生西方;我才能视佛为心中诸佛,往生自己的极乐世界”[18]。诸法“过去不灭,未来未生,现前一念,刹那不住”,然“我们应于无生死处,炽然求了生死;炽然求了生死,实无生死可了”。

3、因缘所生,万法唯识。明老以五蕴皆空告诉我们诸法空性,然后又告诉我们“真空不碍妙有”,那么如何求生极乐净土呢?“应在自己的心地下手”[19],“在未生前,一定要识破身是臭皮囊,不要迷执为我,尊重自己所见一切人,不损害一切人,努力向自他平等,人我一如的理路上走下去,这是往生净土的殊胜资粮”,如“抱住臭皮囊不放,顽固地执之为我,以为我有生死,不能了脱,这是完全错误的”,可见“使我们流转生死的,是妄想,不是身;念佛的是心不是口,往生西方的是心,不是身。身本非有,我们妄执为实有已上当不小,重执此非实有之身,而为实我,这就更吃亏了”,所以我们要知道“极乐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内心的阿弥陀佛;只要我们深信切愿,断无不能往生之理”,“你真正想自由自在清净安乐,你必须认识你的心,抓住你的心,不随你的妄想跑,自己做得主,不然,就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会清静的[20]”。明老留下一系列着作[21]指明“如何看待染净,如何由染入净”。

往生三资粮

明老还为持名念佛者强调了往生三资粮[22]。第一要深信。对于极乐境界和必定往生要有信心。“我们业障深重,愚痴无智,为什么不信佛言[23],而信自己的妄见呢!”,只有“痛念生死,专志净土”,信愿具足,必定往生,“这是用不着怀疑的”,“不要怕这,怕那,顾虑重重,这是自造障碍,也是不信佛的具体表现”。对于信仰唯心净土者说,“极乐世界,是我们心内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心内的阿弥陀佛,只要我们信深愿切,断无不能往生之理”,既然明白一切净土“唯识所现”,只要深信切愿,则“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成就毕竟往生。第二要切愿。我们既然发心学佛,就应该“以诸佛之心为心,诸佛之愿为愿”, “每日读诵心经,助长慧根,一月持诵几遍《普贤菩萨行愿品》,增长愿力,时时作临命终想,心心倾向西方”。第三要精进行。最好的药物,我们如果不服用,终究不能治疗我们的疾病。知道了极乐净土的殊胜,如果不老实念佛,也是不得往生。明老教诲我们“莫儿戏”,要“一直念下去,清清净净,把一巨佛号念下去,一字一字”,在未死前,“尊重自己所见一切人,不损害一切人,努力向自他平等,人我一如的道路上走下去,这是往生净土的殊胜资粮”。为了让这些往生条件更充分,要注意“修慈悲观,不要嫌恶人”,且往生西方也是“要求‘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众生’的”。而这些往生资粮的准备,不是在山林、寺院中,明老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实里。明老还嘱咐“琴弦松了弹不响,绷紧了也有折断琴弦的危险。安安稳稳,一步一步向着莲花世界走下去”。

明老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899年明老生病后,认为“是得以有念佛的时间”,希望“大家清净,不要为我提议吃这样的药,那样的药,我相信阿弥陀佛四个字便是我吃的药”,自此万缘放下,“痛念生死,专志西方”。师在病中恒宣佛号,且“预知时至”,去世前命学生逸涵为他沐浴更衣,临命终时,嘴犹与侍者助念声律契合,“是极安详从容地离开我们的”。

明老念佛往生,以身证法,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值明老往生20周年纪念,特引本焕法师当年悼唁以作纪念,云“灭而不灭,才为堪忍园中客;生而无生,又作莲花国里人”,祈愿明老不舍众生,乘愿再来。南无阿弥陀佛!(南岳广济文化研究所广行)

[1] 1983年12月23日

[2] 1981年6月9日

[3] 1983年4月1日

[4] 1982年8月24日

[5] 1983年9月28日

[6] 般若思想、禅宗思想等也有各自对净土观点的批判和吸纳,并发展为本宗学修的手段。

[7]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卷)

[8] “极乐”是安养、快乐的意思,极乐净土是充满安乐、祥和的清净世界。

[9]《致吴普明函》1981、8、8

[10] 同上

[11]《致吴普明函》1982、4、18

[12] 同上

[13] 同上

[14] 同上

[15]《致吴普明函》1983、4、1

[16] 明老开示 1989、1、10

[17]《致吴普明函》1983年10月28 日

[18] 1983年4月1日,致劲松函

[19] 同上

[20] 1988年8月8日  致劲松函

[21] 指发表在《法音》上的九篇文章,如《身非是我论》等。

[22] 要素、条件的意思

[23]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为众生往生净土创造因缘(种种条件)。

 

五明学佛网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