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的国土(上)


2015/5/23    热度:279   

提起“阿弥陀佛”,几乎无人不知,甚至不信佛的人,也知道有阿弥陀佛。可见阿弥陀佛已深入民间,特别是中国民间。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但阿弥陀佛的本愿如何?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又如何?因何要往生极乐世界?又如何始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些问题恐非一般人能理解,甚至日诵《阿弥陀经》者,或修持净土法门的人,也许亦不求甚解。在此介绍阿弥陀佛的名号、本愿、国土,及往生极乐国土的方法。

一、佛的名号

阿弥陀佛,是梵语,译名无量。无量之义,有通有别。通是指一切诸佛,即是无量无数诸佛。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见此事者,即见十方诸佛。”又说:“作是观者,名观一切诸佛。”别则专指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寿命、慈悲、愿力、神通皆不可量、不可思、不可议,故言无量。

又阿弥陀,即是空、假、中三谛;亦即是佛所证的三身。阿字,是不生义,即空谛;弥字是我义,即假谛;陀字是如义,即是中谛。《佛学大辞典》中说:“又三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为应身,弥为报身,陀为法身。”诸佛无不各证三身。身以积聚为义,众生积聚无量业障为身,故苦恼无边;诸佛则积聚诸法实相理为身,理性平等,周遍法界,故佛的法身,遍一切处。诸佛积聚无量功德智慧为身,三惑净尽,三智圆明,故佛的报身相好庄严,殊胜微妙。诸佛积聚无量机缘为身,机缘成熟,即倒驾慈航,随流九界,故佛的应身,随机应化,胜劣不等。

明朝藕益大师,于其所注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说: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即如如理);报身单,指能证之功德智慧(即如如智);化身单,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人人本具之佛性)离垢妙极法身(唯佛独证)。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示现降生,八相成道),应现化身(应众生机,现胜应身或劣应身)。又佛界化身(现佛身),随类化生(随九法界众生之机而现同类之身)。今阿弥陀佛,是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然佛的化身,不离法身报身,一即三,三即一,不能说定是一,不能说定是三,更不能说非一非三,或即一即三,不可以名名,以言言,以思虑之心攀缘分别,超情离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金刚经》言:“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如来说三十二相,是弥字,是显有,是俗谛;即非三十二相,是阿字,是显空,是真谛;是名三十二相,是陀字,是显空有不二,是中谛。故阿弥陀三字,即诸佛所证之三身,亦即是诸佛所说的三谛理,可以说,阿弥陀即是无量无数诸佛。今极乐世界教主,依一切佛所证的三身,所显的智光,发四十八愿,创立极乐世界,摄有情;并以无量寿无量光,来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故独得专名“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的别名有三,一是“阿弥多婆耶”,译无量光;二是“阿弥陀喻”,译无量寿;三是“阿弥俐都”,亦名“阿密俐多”,译甘露。传说甘露是印度一种不死之药,中国人名为仙丹。古德说:“一句弥陀,阿伽罗药。”其义即本乎此。

密宗称阿弥陀佛为甘露王。《无量寿佛经》说阿弥陀佛有十三名,如经言:“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十三名中,除无量寿是生命无限期之延续外,其余皆是属于光,而且是无限量之光。光,象征无限的幸福与温暖,自由与快乐。生命的延续与无限的光明,皆为世人所渴望与追求,阿弥陀佛随顺众生的心意,以无量寿无量光来作佛事,令生极乐世界众生,皆得无量寿无量光。故《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此说无量,其义有二,一是无量之无量,二是有量之无量。阿弥陀佛的法身,无始无终,报身虽有始而无终,皆是无量的无量义。至于佛的应身,有机则应,机尽还灭,是有始有终,虽说无量,仍属有限量之无量。是以阿弥陀佛,虽然寿命无量无边阿僧只劫,仍有入灭的一天。佛灭度后,正法住世,亦无量劫。至于佛的智光,遍照法界,无所障碍,正是无量的无量;佛的身光,虽照十方,尚属有限量之无量。此外,若据理而言,弥陀法身,常住不变,是无量寿义;佛的根本智,遍照世界,是无量光义。就事而论:则阿弥陀佛的无量寿无量光,亦因修证。

佛经记载,阿弥陀佛因中,曾为转轮圣王,闻自在王佛说法,发愿出家,名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严净佛土,自此历劫修行,因圆果满,成等正觉。由因感果,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名阿弥陀。佛之一字,是觉悟圣人的通称,凡能明心见性,觉悟真理,断烦恼,证菩提的人,皆可以称之为佛,佛是如来十种通号之一。今通别总称,名阿弥陀佛。梵语“南无”,译为归依,华语合称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归依无量寿、无量光觉悟的圣者。

二、佛的本愿

阿弥陀佛,昔日因中修行,为法藏比丘时,于世自在王佛所,得闻佛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严净国土,因此摄取庄严佛土清净行,而发四十八种无上殊胜的大愿。

(一)无三恶道愿

娑婆世界的众生,个性刚强,烦恼炽燃,业障深重,六道升沉,时而牛胎,时而马腹,或上天堂,或入地狱,轮回不息,苦恼无量。阿弥陀佛,为令众生离苦得乐,故发愿成佛时,国土清净,无三恶趣;国中众生,纯属善道。如《佛说无量寿佛经》中说:“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二)不更堕落愿

极乐国土,虽无恶趣,其国众生,虽然寿命无量,但仍属有限量之无量,如无佛力加被,命终后恐更堕落他方恶道,因此阿弥陀佛发愿加被其国众生,不更堕落,如《无量寿佛经》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以上二愿,属于离苦,以下九愿,属于得乐。

(三)身皆金色愿

娑婆世界,人种复杂,或黄、或白、或黑、或红、或棕,肤色不一,品性亦异。极乐国土众生,肤色皆真金色,且光明照耀,超于日月,此皆是阿弥陀佛因中发愿之所成就,《无量寿经》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四)形无好丑愿

娑婆众生,相貌好丑不一,形色体态亦异。虽然世人无不爱美,可惜世人内心,皆充满贪、嗔、痴、慢等心理病态,由于内在心理病态的浅深,往往影响其外在形态的好丑。所以此土众生,有美若天仙,亦有丑如罗刹。阿弥陀佛欲成佛时国中众生,皆相好庄严,形色美妙,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以上二愿是得身乐,以下七愿是得心乐,亦即是得六种神通。六通中前五种,是圣人及诸天人所共有,最后的漏尽通,则唯圣人独有。因诸天圣人,业力各殊,故其神通所知所见亦不同。极乐世界中诸天人,不特皆得六通,且其六通能知百千亿那由他劫前的事(宿命通),能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天眼通),能听闻受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法(天耳通),能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他心通),能于一念顷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神足通),已非一般天人所能及,何况更皆得漏尽智通!若非弥陀如来,愿力成就,焉能如此?

(五)得宿命通愿

经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六)得天眼通愿

经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七)得天耳通愿

经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八)得他心通愿

经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九)得神足通愿

经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十)得漏尽通愿

漏是烦恼漏。凡夫内心,堆积身、边、戒、见、邪等见惑,及贪、嗔、痴、慢、疑等思惑,虽或行善,积聚功德,皆为烦恼贼所盗,致使漏落生死,不能出离。如人有妙美饮料,盛于破器,为其所漏。二乘圣人,断见思惑,出分段生死,证真空涅盘,不再落三界,谓之漏尽智通。阿弥陀佛,欲其国中天人,皆得漏尽智通,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十一)住正定聚愿

定是禅定,有世间禅定,有出世间禅定;有正定,亦有邪定。聚者类也,以三类该收一切修行人。修行人必定悟证者是正定聚;毕竟不悟证者,是邪定聚;在二者之间有缘则悟证,无缘则不悟证,是不定聚。

《大智度论》言:“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聚。

亦可说:一般不信因果,不敬三宝,五逆十恶的人,是邪定聚;信佛修行,损烦恼,积功德,习正定者,为正定聚;未有因缘信佛者,是不定聚。

《大乘起信论》说:十信以前的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聚,十信位以上菩萨是正定聚,十信位学者为不定聚。定能发通,通因定生,故欲得六种神通,当修习正定。阿弥陀佛,欲其国中天人,皆得正定聚,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十二)光明无量愿

《佛说阿弥陀经》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佛说无量寿佛经》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

阿弥陀佛,果上的威神光明,皆由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愿力所成就。

(十三)寿命无量愿

《佛说无量寿佛经》言:“无量寿佛,寿命久长,不可称计,汝宁知乎?假使十方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

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亦是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之所成就。

以上二愿,是求得佛身光寿无量愿,以下三愿,是摄取眷属愿。

(十四)二乘无数愿

十方诸佛,莫不皆权巧方便,先以小乘教化众生,然后令其回向佛乘,阿弥陀佛亦然。故《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较,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十五)眷属长寿愿

人之寿命长短,皆由业力支配,不可强求。佛的应身寿命,则由佛之愿力及所教化众生的机缘而定。阿弥陀佛,欲其国土众生寿命皆与自己无异,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因佛的愿力支持,故极乐世界国土众生,寿命皆无量。如《无量寿佛经》说:“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

(十六)无诸不善愿

不善之法,即是恶法,国有恶法,众生必苦,亦必堕落。如娑婆世界,处处荆棘,众苦煎熬,命终还要堕落,皆因众生作恶之过。阿弥陀佛为成就国中天人,寿终不更堕落三途,故又发愿,令国中天人,不但不作不善,连不善之名,亦可免闻,如经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十七)诸佛称扬愿

阿弥陀佛,功德巍巍,四十八愿,严净国土,成就众生,故为十方诸佛所共称赞。经言:“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十八)念佛往生愿

凡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乃至十念,无不往生极乐者,全凭佛之本愿慈力加被。如《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十九)来迎接引愿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亲来接引,该是上品上生者。《无量寿佛经》言:“十方世界,诸天人,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

此是阿弥陀佛,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今既成佛,不违本愿,亲来接引十方念佛众生。

(二十)系念定生愿

《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系念,是念念不忘,是正行;植众德本,是福慧双修、是助行。至心回向,是以正助二行功德,回向往生,结果,必然得遂所愿。

以上二愿,是摄取他国菩萨,此后八愿是摄受本土菩萨。

(二十一)三十二相愿

三十二相,是三十二大人相:在家转轮圣王,梵王,帝释,出家法身大士,十方诸佛皆具足三十二相。其他佛弟子,随各人之福德因缘或具二十相,三十相,或三十二相不等。如阿难尊者,升座结集佛经时,因其三十二相,人皆疑是释尊再来,及其说:“如是我闻

,群疑方释。阿弥陀佛,欲其国中天人,皆具足三十二大人之相,故于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廿二)必至补处愿

补处,即一生补处,谓尽此一生,即可成佛,即可补佛之处,如娑婆世界弥勒菩萨,当来下生补释迦牟尼佛之处。东方净琉璃世界,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将补药师如来之处。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将补阿弥陀佛之处。

阿弥陀佛,欲其国中菩萨,皆能一生成办佛事,可补佛处,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真正之道,超乎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愿力如斯,故凡修净业,得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不特皆得三不退转,而且能即此一生,便补佛处。

《佛说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极乐世界无量无边众多一生补处菩萨,皆于十方佛国,候补作佛。如《大乘入楞伽经》说:“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廿三)供养诸佛愿

广修供养,亲近诸佛,是每一学佛者所应为,但诸佛国土,广大而遥远,如无神足通,或佛力加被,恐难成办。阿弥陀佛,欲国中众生,广修供养,藉此机缘,亲近十方诸佛,以候补诸佛之处,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廿四)供具如意愿

供养诸佛必需供养之具,娑婆世界众生,欲供养三宝,或做功德,每限于经济,心有余而力不给,致使事与愿违。极乐国土众生,不但于一念顷,即往无量无数诸佛国土,且意欲以何物供养诸佛,物即随念而至,或以饮食,或以上妙衣服,或以上宝珍品,广修供养,如意无缺。此皆是阿弥陀佛,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凭阿弥陀愿力加被,供养之具,悉皆如意。

(廿五)说一切智愿

一切智,是佛三智之一。佛的三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能知一切法的总相,即是空相,名一切智;知一切法的差别相,即是假相,名道种智;知一切法的总相别相,不一不异,亦即是中道理,名一切种智。佛以三智,圆证中道,故说“三智圆明”。

学佛之人,若知一切法缘起性空,断见思惑,证真空理,成阿罗汉道,名小乘圣者,即得一切智。若知诸法差别相,入俗利生,断尘沙烦恼,伏无明惑,即是大乘菩萨,得道种智;若知诸法即空即假,空假不二,事理圆融,断四十二品无明,证本具清净法身,即是佛果菩提,得一切种智。

阿弥陀佛欲其国中菩萨,皆达诸法空相,能说一切智道,助佛教化,国中天人,令证我空,故发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廿六)得坚固身愿

阿弥陀佛,欲其国土众生,相貌端正猛健,身体坚固不坏,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金刚是金中之精英,坚固不坏,利可断金,是世间稀有之宝。“那罗廷”,译名坚固,是天上力士名。《涅盘经疏》言:“那罗延”,此翻金刚。《慧苑音义》上言:“那罗延,此云坚固。

或言:那罗延是天神,或天之名。《秘藏记》言:“那罗延,三面,青黄色,右手持轮,乘迦楼罗鸟。是十九执金刚神之一。今言金刚那罗延身,意取其坚固、勇猛、壮健之义。可知极乐国土众生之色身,既坚固,猛勇又壮健,绝无病苦,其寿命长至无量无边阿僧只劫。加上环境美好,助缘殊胜,皆能一生成办佛事。

(廿七)严净极妙愿

极乐国土,宫殿楼阁、莲池园林、阶道栏楯,甚至国中众生,一切生活所需之物,种种形状,颜色,类别,无不皆光洁严净,美妙殊胜,诚非语言所能称量。而其众生所得天眼,何止明察秋毫,且一览无际,莫能辨其名数。此皆是阿弥陀佛因中发愿之所成就,《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廿八)见道场树愿

道场树即菩提树,此树下有金刚座,佛坐此金刚座,入金刚定而成佛,名道场树。极乐世界的菩提树,不但无量光色,且高达四百万里,若非佛力加持,或功德殊胜的法身大士,实有困难。阿弥陀佛欲其国中菩萨,无论功德殊胜者,或初发心菩萨,皆能有目共此无量光色,美妙奇特,高入云霄的道场树。故于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廿九)得辩才智愿

善巧说法的才能,谓之辩才,又名四无碍辩。分别有四:

法无碍辩:法,指一切名句文能诠的教法;菩萨善巧说法,于教法无滞,名法无碍辩;义无碍辩:义指教法所诠的义理;能明了义理无滞,方便演说,是义无碍辩。词无碍辩:善能通达十二类众生各种语言,应机说法,众生又能随类各得解,名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善为众生演说正法,语含妙理、言应万机,说法不懈,名乐说无碍辩。

智是智慧,智慧有三,即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阿弥陀佛欲其国中菩萨,皆能诵经解义,依义修行外,还能宣说法要,辩才智慧无碍,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极乐世界所有菩萨,受持读诵佛之经法,皆能以一切智,解真空理;以道种智,明俗谛理;以一切种智,达中道理。然后,以四种无碍辩才,为众生演说空、假、中三谛理,非凭阿弥陀佛因中愿力支持,焉能如此?

(三十)智辩无量愿

阿弥陀佛不但欲其国中菩萨,读经演说,皆得辩才智慧,更欲其智慧辩才无可限量。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卅一)国土清净愿

离恶行过失,无烦恼垢染,谓之清净。由清净三业所感的国土名净土。又无恶道众生,无五浊恶世的国土名清净国土。阿弥陀佛的国土,所以清净无染,依报正报,悉皆光明,彻照十方,皆因是阿弥陀佛历劫修行、积功累德所致,亦是因中发愿之所成就。《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观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卅二)国土严饰愿

阿弥陀佛,愿得佛土,不但清净,光明庄严,而且国中万物,皆以杂宝众香合成,美妙绝伦,香薰法界,能令闻者,皆发菩提心,修菩提行。如《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以上三愿,是成就国土,以下众愿,皆是利益众生。

(卅三)蒙光获利愿

阿弥陀佛不仅寿命无量,光明亦无量,其智光身光,皆遍照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所有众生,凡蒙佛光照触其身者,无不身心柔软,超越天人。身柔软则无病苦,心柔软则无烦恼,无烦恼无病苦,皆蒙佛光照触所致,因名蒙光获利愿。如佛因中发愿言:“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卅四)闻名得忍愿

忍是忍辱、忍受或安忍。能忍受他人的侮辱,及面对违逆之境,不起嗔心谓之忍。可分为生忍,无生忍,无生法忍。生忍是忍受一切众生横加毁辱,忍受外境种种逼迫恼害,如疾病绵缠,水火灾害,刀兵侵犯等苦,不嗔,不恼、不思报复。无生忍,是安忍于不生不灭之理,寂然不动,《大乘义章》言:“理寂不起称无生,慧安此理,名无生忍。”

又《楞严经长水疏》言:“了法无生,即可决定,名无生忍。”

无生法,是指远离生灭的真如实相理体,能以不生不灭的般若智,安住于此不生不灭的真如理,谓之无生法忍。此外还有弥陀如来第四十八愿中所说的三忍,以及其他诸经所说:四忍、五忍、十忍等。现闻名得忍,是指菩萨所证的无生法忍。

经言:“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总持,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以念、定、慧为体,能持善法不失,恶法不起。

嘉祥着《法华经疏》言:“问、以何为持体?答、智度云:或说念说定,或说慧。

菩萨修念、定、慧,能生无量总持,括其纲要,不出四种:

一法总持:又名闻总持,能于佛所说教法闻持不失。

二义总持:于诸法义理,总持不失。

三咒总持:菩萨依定说咒,能令众生持咒灵验,解除种种灾难。此外诸佛菩萨所说真言陀罗尼,皆属咒总持。

四忍总持:谓菩萨实智,能忍持诸法实相理,使令不失。

阿弥陀佛因中发愿,欲其佛土中所有菩萨,不但皆得菩萨无生法忍,同时皆得诸深总持。所谓深总持,该是四种总持中的忍总持。既证实智、忍持诸法实相理,当然具足前三总持。

(卅五)不复女身愿

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莲花化生,无需父母。若说有,亦是以智度为母,方便为父。如《维摩经》言:“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

又《音王经》言:“有父母者,说本所生土。”故极乐国士众生绝无女人,纯是三十二大人相。其他国土中,如有女人厌离女身者,若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而能信乐欢喜,至心称念兼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命终之后,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直至成佛,不复更受女身。此亦是阿弥陀佛因中发愿,成就众生。如《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卅六)常修梵行愿

梵是清净义,梵行,即是离欲清净之行。凡断YIN欲之天国,皆名梵天。《法华经嘉祥疏》说:“有人言,通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名断YIN为梵行”。故《大品》言:“YIN欲障生梵天,何况菩提?因此,凡发菩提心,欲取佛道者。皆应“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法华经序品)。《嘉祥疏》言:“梵行之相者,梵名涅盘,即根本法轮大涅盘也,行即万行,到大涅盘也。”可知菩萨所修六度万行,皆名梵行;以六度万行,能对治一切不善之法,离过清净,无诸杂染故。

阿弥陀佛欲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中诸菩萨众,闻其名者,命终皆得往生极乐,且能常修菩萨梵行。经言:“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卅七)人天致敬愿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第一大愿就是“礼敬诸佛”,因为礼敬诸佛,可灭罪生福,所谓:“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所以,有福之人,始可见佛、闻佛、礼佛、敬佛。末法众生福薄障重,无缘见佛,即使有缘得闻佛名,亦不信受,更不礼敬,自弃福田,实在可惜。阿弥陀佛为度此辈苦恼众生,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何要十方一切众生,闻名信乐,恭敬礼拜?其因是:闻名信乐,即种善根,恭敬礼拜,可灭罪生福,以此善根福德因缘,必蒙佛摄受,得生净土,进修大乘,即可一生补佛之处,得益甚大,此亦是阿弥陀佛度生方便之一。

(卅八)衣服随念愿

世人无不为衣食奔驰,甚或为自己丰衣足食,不惜损人利己,豪夺巧取,自作苦因,自食苦果,沦落三涂,备受众苦。即使侥幸,如我与你,托佛之福,衣食无缺,但每为烹饪洁衣,不胜劳累。设或有人代劳,亦难免人与人间相处之苦,何如往生极乐,思食食至,思衣衣来,既无需为口奔驰,更无需为洗熨辛劳。《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空妙法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衣服随念,该包括一切资生之物,如《佛说无量寿佛经》言:“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若饮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着,食已,化去,时至,复现。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

(卅九)受乐无染愿

凡夫有情,不知苦乐之受,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因而心生执着,于苦受则嗔、则憎,于乐受则喜、则贪,岂止作业流转,抑亦障修圣道。所谓:“富贵学道难。”诸天天人,皆因耽恋五欲尘劳,不能专心学佛修行,故难出离三界,永受生死。阿弥陀佛虽发愿创立极乐国土,依报庄严,又恐国中天人,贪恋五欲微妙之境而障碍修行,因又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漏是烦恼诸漏,众生由于贪、嗔、痴等烦恼,虽修善行,皆有漏之因,将感人天小果,不免轮回。比丘修行,如能断烦恼,证真空,即得漏尽,于诸世间,物质享受,不再贪恋。阿弥陀佛,凭其愿力,供给国中天人美妙享受,而又能令其心无染着,如漏尽比丘,常修梵行,速登圣域。

(四十)普见佛土愿

十方世界中,诸佛无量,佛之国土亦无量。薄福众生,能见一佛土已不容易,何况十方无量诸佛国土?阿弥陀佛,为成就国中菩萨,得亲近十方诸佛,广修供养,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千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见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凡佛国土,无不庄严,无不清净,因为心净则国土净。诸佛之心,皆惑尽智圆,故其国土,悉皆严净。虽曰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成佛说法,救度众生,似乎释尊佛国,是污秽不净。实则释尊佛土,亦严亦净,其中道理,前已详述。

(四十一)诸根具足愿

在一般而言,四肢不缺,五官端正,六根完具,谓之诸根具足。然在修道者言,诸根具足是指信、进、念、定、慧等善根,由此五根,能生五力,因五力而觉道、而修行、而成佛。阿弥陀佛欲本土众生,六根无缺,五根具足;更愿他方菩萨,得闻其名者,亦得六根无缺,皆具足信、进、念、定、慧等善根,趋向佛道,故于因中发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四十二)住定供佛愿

梵语“三摩提”,旧称三昧,译名正定,谓止心一境,不使散动。《大乘义章》十三言:“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言三昧者,外国语,此名正定。”是三无漏学中的定学,是六度中的禅定。以修定人,能解惑业的繁缚,能脱三界的苦果,离缚自在,故得清净解脱,合之名清净解脱三昧。

住定是静,供佛是动,阿弥陀佛,欲令他方菩萨,闻其名者,即得清净解脱三昧,虽住定中,能于一念顷,即到十方,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虽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而仍住定中,如是动静不二,事理圆融,如《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三)生尊贵家愿

人间尊贵,莫如国王,尊贵之家,即是帝王之家。生于帝王之家,贵为太子或为王眷属,名利成就,物质丰富,当然快乐。可惜金钱并非万能,金钱虽可换取物质享受,但无法换取健康长寿,更无法避免天灾人祸的侵犯。何况人间尊贵,更非永恒;有钱难买阎君饶,一旦无常到来,“金钱万贯带不去,一双空手见阎王”。可知阿弥陀佛,欲令他方菩萨,闻其名而得生尊贵之家,并非世间帝王之家,而是出世法王之家。出世法王,即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十界独尊,且功德法财无量无边。

《楞严经》言:“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这段经文,正是叙述圆教十住位菩萨,由于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智理交涉,能于一身现无量身,周遍法界,广作佛身,既随顺佛道,则行与佛同,即受佛之气分,入如来种,投生法王尊贵之家;以权智为父,以实智为母,揽权实二智而成圣胎。因权智利物,方便具足于外;实智照理,断惑证真于内,权实不二,内外一致。从此法身道体,日益增长,巧智权能,渐得圆明,佛之十身,一时具足。形成出胎,亲为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具足佛的内外功德,贵为法王之子,将来必然贵登法王宝座,掌法王权,持法王印,行法王令,如法教世。

在《佛说无量寿佛经》中阿弥陀佛因中发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佛意是欲令他方菩萨闻名即得由十信,入十住位,生法王之家,贵为法王子,将来必定成佛。

(四十四)具足德本愿

具是具备,足是满足。德者善也,本者根也,具足德本,即是具备满足一切善根。阿弥陀佛欲令他方菩萨,闻其名字,即欢喜踊跃,广修菩萨之行,具备满足一切善根,如无量寿佛经中言:“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五)得定见佛愿

生在佛国固然难,生逢佛世更难。如我等今者,虽生于释迦如来所教化的国土,可惜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无缘见佛闻法,供养侍奉,何等遗憾!犹幸得闻佛法,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若不勤求正法,努力修行,何止辜负佛恩,抑亦辜负自己,虚度此生。阿弥陀佛为令众生皆得见佛,可见无量不可思议之佛,故因中发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昧”是正定,正定之名曰普等。普是普遍;等是齐等。住此定中能普遍见十方一切诸佛,故名普等三昧。在《悲华经》名遍至三昧,《分陀利经》名普至三昧,《庄严经》则名普遍三摩地,皆是普等三昧的别名。他方菩萨,凡闻阿弥陀佛名,立即皆得普等三昧,且住此三昧中,不起于定,即可普见十方一切诸佛。

(四十六)随意闻法愿

菩萨之道,不外上求下化。上求是见佛闻法,以修佛道,下化是游戏人间,教化众生。上求是自利,自觉,下化是利他,觉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方可成佛。然得见佛闻法,亦需福德因缘,缺少善根之人,既无缘见佛,亦不肯听闻正法。例如美国,最多华人聚居之处就是罗省,但肯来拜佛的人并不多,肯来听经闻法的人更少。此皆是末法时代,众生福薄障重所致。阿弥陀佛欲令众生,皆可见佛闻法,共证佛道。故因中发愿,凡闻其名者即具足德本,即得正定,即于定中,普见十方诸佛,普闻十方诸佛说法,即本土菩萨,欲闻十方诸佛说法,可随其志趣意愿所欲闻何种法,自然得闻,否则不愿成佛。《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七)得不退转愿

不退转,谓菩萨所修善根功德,唯有增进,不更退失。梵语阿鞞跋致,译名不退,分别有三:

一位不退,即是修行之位次不退。娑婆世界修行,必须断见思烦恼,了生死,破我执,证真谛空理,位居二乘,方得位不退。但极乐国土众生,甚至他方国土菩萨,凡闻阿弥陀佛名号者,皆得位不退。

二行不退,谓所修行之法不再退失,念佛之人,虽修小乘,断惑证真,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但由于近佛闻法,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互策五励,故皆能回小向大,上求下化,涉俗利生,直至成佛,谓之行不退。

三念不退,谓于正念得不退转。正念,即是成佛之念,念佛之人,若能进入理性一心不乱,破无明,显佛性,正因佛性显,则理心发,证法身德;了因佛性显,则慧心发,证般若德;缘因佛性显,则缘因善心发,证解脱德。如是圆显三佛性,圆发三心,圆证三德,开佛知见,生实报土,分证佛之常寂光土,是念不退。

天台宗说:圆教自初信至第七信,即得位不退;自第八信至第十信,为行不退;初住以上即得念不退。《观经妙宗钞》言:“若破见思,名位不退,则永不失超凡假;伏断尘沙,名行不退,则永不失菩萨行;若破无明,名念不退,则不失中道正念。

阿弥陀佛欲令闻名众生,皆得不退转,直至成佛,因而发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四十八)得三法忍愿

忍是忍许,信难信之理,而不惑,名忍许。依此忍许能离惑明理之智决定,名法智,此智能安于理而住,故亦名法忍。

忍有多种,《持地经》言有三忍:“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思益经》说菩萨有四忍:“一得无生忍,二得无灭忍,三得因缘忍,四得无住忍。

《仁王经》说有五忍,即是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

《菩萨业经》说六忍,即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垢忍、一切智忍。

《仁王经天台疏》中,亦言有十忍,“一戒忍、二智见忍、三定忍、四慧忍、五解脱忍、六空忍、七无愿忍、八无相忍、九无常忍、十无生忍。”

又《仁王经》以三贤,十圣加正觉,为十四忍。

《佛说无量寿佛经》言:“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此中三忍,未指出法忍之名,因此,古德各释不同。有言此三忍是指《仁王经》中所说五忍中的前三忍,即伏忍、信忍、顺忍。亦有说是伏忍中,下中上三忍。善导大师则说:此三忍是指喜忍、悟忍、信忍。以念阿弥陀佛,心生欢喜,谓之喜忍;念阿弥陀佛,能悟解真理,谓之悟忍;念阿弥陀佛,能得正信,谓之信忍。

《无量寿佛经》又说:“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布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耀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见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因闻宝树演妙法音而悟解真理,是音忍;慧心柔软随顺真理,名柔顺忍;证无生实相理,远离一切戏论,是无生法忍。

以上众说,笔者取其后者,《无量寿佛经》言:“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由是可知,阿弥陀佛第四十八愿闻名即得三法忍,该是音忍、柔顺忍、无生法忍。

以上四十八愿,可归纳为三大愿,一是求佛身愿(十二、十三、十七愿),二是求佛土愿(卅一、卅二愿),三是利益众生愿。除上五愿,余四十三愿,皆为利益众生而发。其中又可分为离苦愿,得乐愿,得身乐愿,得心乐愿,依正庄严愿,以及见佛闻法供养如意,智慧深远,辩才无碍,得无生法忍,得不退转,直至成佛等愿。

 

五明学佛网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