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开示》民国六十一年慎斋堂元旦讲话(三) 念佛一心必知
2015/5/23   热度:204
其次,吾人有现在,也有将来,将来死後往何处去?知道的人恐怕万人之中找不出一个。大多数人都说「随他便」,可是这样可不得了,因为百分之九十九会堕入三恶道,极少能再得人身。如此一来,该怎麽办呢?有两句话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众生由於无始以来造业太多,所以在六道中轮回不停。其实,从前的惑业就像一粒种子,虽然已经种下地,但是只要遇不到机缘(如日光、空气、水等),就不会生芽、不会结果。因此,要消旧业,就必须从断缘下手。意即日用平常间,不论顺境逆境,我们得时时警觉,不让贪瞋痴作祟;若能控制住,即是断缘。只要没了缘,自然就不受苦果了。 吾人当知,业力虽大,但众生的心力亦不可思议。学佛就是在扩展吾人的心力,让善性发展;虽然心力愈强,魔力愈高,但若不着力,魔就作主了。有人会问:「若精进修持,仍然不敌魔力,该怎麽办呢?」可请救兵。即以本身心力,联合佛力,二力结合,即可灭魔。 不过,请佛帮忙,要先扪心自问:是真心要与佛合作?还是一时兴起?若是真合作,就不能三心二意,必得一心一意,净业方能克成。 净土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吾人念佛就必得求一心。兹就修行持名念佛之要点,分述如下:(表见第十五页上半) (甲)念法正谬念佛的方法有正有谬,平素必须留意、警觉。一者「外念」,如平日数珠念佛即是。此种念法,声音或高或低均可,只是切忌「有口无心」。如果口诵佛号,心中却落入二种烦恼(即散乱、昏沈)当中,这样就没用处了,只是种种善根,增添福报而已。二者「内念」,即念佛时,内心要明记佛名、佛相、佛之功德而不忘。世人总是不忘饮食,念佛若能像这般念兹在兹,成就决定可期。再者,念佛除了当下明记不忘之外,如果能再加上忆念的工夫,则效果更佳。因为若能忆念不断,就能时时照顾念头,如此一来,即无昏沈、散乱,这是念佛的妙诀。不过,话虽如此,照顾当前一念毕竟不易,故劝诸位内外合行,口出声加心内念,互相调剂,如此轮替,自得净念相继。 念佛的目的,是要求生极乐、了生脱死,但是必得伏惑,往生才有把握。虽然无量寿经上说,听闻弥陀名号,即使称念十声亦得往生,不过弥陀经也说,必须念到一心不乱才行。由此可知,两经要对照着看才能明白个中真义,否则断章取义就成了魔说。至於「一心不乱」,有两层涵义:工夫若深,即能断惑;工夫若浅,则是伏惑。 (表见第十六页上半) (乙)三慧成就学佛必须求开慧,佛法讲「三慧成就」,「三慧」即「闻思修」,闻後研理,如实修行,智慧自然开显。净土宗不言「闻思修」,而说「信愿行」,但二者不相违背。 净宗之「闻」,特重「信」字,一闻即信。信而愿,有信愿就能开慧,就不会退转。信後研究求解即为「思」,「思」即明记不忘、忆念不断,可就事理两方面探讨,意即念佛有「事念」、「理念」之别。若不懂佛理,但信西方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便「如母忆子」,一心念去,此即「事念」。若知极乐、弥陀为自心所造,念弥陀即念自性,生极乐即生自心,此即「理念」。知「事念」,便可得「事一心」,虽然见思未断,然能伏住,带业往生。 能「理念」,便可得「理一心」,不为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的二边之见所乱。由於心开见本性,所以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皆是心影,无物可乱,一切皆是阿弥陀佛。 (表见第十七页上半) (丙)不乱薰习能「理念」者,乃上根之人,因不为二边所乱,故能断惑。至於中根者,虽未悟理,但佛号提起,即能伏惑。若是「口念弥陀心散乱」者,即属下根之人,虽然妄想如流沙,但若能念至口熟,以口薰心,日久天长,亦能奏效。总之,不论上中下根,若想得结果,要诀就在一个「诚」字。君不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世间法要成就尚得如此,出世法要成就更须强调。 以上略述念佛得一心必知的事项,若觉所言均办不到,仍有方便法,即「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能老实奉行者,亦可免受堕落三途之苦。●雪庐老人述/常惺整理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往往无法解脱。比如今日世界战事纷迭,洋人都有毁灭力甚强的原子弹,只要一被引爆,後果不堪设想。此种苦难,世人皆束手无策,只有佛有办法。什麽办法呢?佛家讲因果,教人从内心自我省察,只要深信,就能转变心理、离苦得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