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篇》净土之三
2015/5/23   热度:258
答:带业往生,未断诸惑,得与上善,俱会一处。此即极乐净土殊胜处,此即弥陀威德无极处,但此只是西方四土之一耳。 问:闻天外有天,此指西方是否?地外有地,此指地狱是否?(萧慧心) 答:世界无边,此世界之上,尚有世界,彼自有天,故可曰天外天。此世界之下,又有世界,彼自有地,故可曰地外地。无涉与西方及地狱耳。 问:楼下开赌博或开饭店杀生等为业,但楼上作道场,有所损害於念佛人否?(萧慧心) 答:初学人未能泯相,远之为宜,事实上一时如离不开,只有摄心守意,各干各事,各不相妨,亦无有害。 问:佛说娑婆是苦,西方极乐无胜,众生何以取苦舍乐事究何也?(萧慧心) 答:耽着五欲,以苦为乐,永劫习气,一时难除。彼对佛言,既不起信,极乐胜境,又不曾见,譬如蝇性喜臭,栴檀龙脑等处,总不喜前趋耳。 问:阿弥陀佛,本极乐教主,彼之形像,何以传来此土?而现传之形像,是否真实?(王权) 答: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经均载彼佛德相,此界所传,本有所据。 问:临命终时种种瑞相,可以断定生西无疑,然而遗族或其友人梦中或由巫者之言或由其术看见在阴间地狱受苦,或要其遗族超度,如何一旦到了极乐世界,皆是不退转,哪有再在地狱之理?(王权) 答:噩梦原本无凭,觋巫更是虚妄,不足听信。 问:禅宗皆不着相,净土因初机,从着相入手,为方便故,究应要否破相?抑在何时期学习破相耶?(智恒) 答:初学之人,教相不明,遂有执空执有之病。要知有见须破,空见亦须要破,以二者皆不圆实也。既至学有深造,便知真空不离妙有,妙有即是真空,空有不异,然亦非有非空,若到此境,试问还破什麽? 问:念佛人倘无发慈悲喜舍之大愿难於往生,对否?(智恒) 答:念佛为大乘法门,以发菩提心为正因。菩提心者,上求下化是。只求己生,果能正助双修,功夫精进,亦能往生。因净土一法,普摄根也,但品味不高而已。 问:既有正信念佛,念念相继不断,倘有故意犯五戒十恶者,能否往生乎?(智恒) 答:念佛贵心与佛德相合,存心犯戒造恶,净念即不相继矣。往生与否,何能此时预断,哪粒种子先熟,须看临终时遇何因缘而定。黑白二业,遇缘各起现行耳。 问:阿弥陀经中世尊言「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注释言「若只修自己好,不发菩提心度脱众生是为小乘,就是小善根,故要孝养父母,念经拜佛,修六度,十善,受持禁戒等之助行,方得生极乐」。若如此则经云带业往生如何?又鹦鹉及杀猪业者等一时念佛,听念佛,就可消业障带业往生极乐,他是罪业重重之辈,可证无小善,岂能修助行之六度、十善、五戒?弟无明不能理解望为明示!(吴伦炳) 答:系指何人之注,未曾说明,无从查起。且恐来问录此注时,尚有遗漏。净土三经,皆重正助双修,此是通义。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若取法乎下,试问将何得乎?此古人必策励修者努力上乘之苦心也。观无量寿经,往生列有九品,无量寿经,尚说边地。鹦鹉屠户,只有正行,虽得往生,但品不高耳。 问:依歧路指归等书之次序,念佛後念回向偈完了礼毕(课程完了)後,随即念地藏菩萨名号百声,或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百声,而为祈祷病苦或福利,未知可否?(吴伦炳) 答:课外别愿,有何不可。 问:阿弥陀经末之咒语,未知念经後定一要念否、其咒未知有何能得大灵验否?念几回就能应验否?其念不在念经後,另在别处可以念否?(吴伦炳) 答:倘系往生咒,当然须念。其念诵次序,详列歧路指归。按持咒通例,十万遍谓之成就,其後作课时,三遍七遍二十一遍,皆可随忙闲而定。若问应验,是在诚心,又不能以次数作标准也。 问:阿弥陀经之解释云:念第一种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佛土甚多,恐有害怕须要念第二种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为稳当,不知如何?或二种一时同念不知可否?(吴伦炳) 答:心既存西方净土,弥陀自然知之。安有敲钟而鼓忽发声之理?不过此二偈,以前者为最圆满,居士欲统念,亦无不可。 问:念佛的十念佛,闻印光大师有言能可十念而已,不可用十念、二十念、三十念之法未知实否?因用十念未记数,二十念三十念四十念的记数容易,不知可否?(吴伦炳) 答:十念而已者,指念十口气之法,十念记数者,又另是一法,勿得相混。大师之言,岂有不实?可细心读之,不可误会! 问:愿生极乐,必须发度脱众生的大愿则可云云。未知其发大愿是不时有所心念,或念头就可否?或是要不时在佛前誓愿则可?但不论大小功德都要念回向偈,其偈是用第一种,或是用何?念偈是在佛前?或是在不论成何等之功德,同时在成功後随时而念否?(吴伦炳) 答:心须常存此事,更贵实行此事,方为愿不虚发。回向以第一偈为功德普遍,在家可向佛前,在外则心念一遍,诸佛皆知。 问: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别行略解,第二不更恶道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後,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国中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寿命无量无边,如何更有寿终?(慧性) 答:此须与第十五愿合观,其十五愿之大意,是寿命无量为原则。但或长或短,各随其愿,倘为欲度众生,往投浊世,即为极乐寿终时。 问: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教人修持方法,专念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以心不纯,百中稀得一二。此兼修种种是甚麽?(陆玄智) 答:佛法虽有十宗,归纳之可分研教行持两门。禅净密三宗,皆是属於行门。善祖之训,专为指净宗范内之法;兼者指夹禅夹密等行。 问:修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一事,弟子想三皈依以前所作恶事属於旧业;三皈依以後若作恶事,即属新业。新旧业均可带同往生否?(陆玄智) 答:已经皈依三宝,便不应再造恶业。若一面念佛,一面造业,是染净二力互熏,究竟谁胜?岂能预料。染胜三途有分,不生即是不生;侥幸净力胜矣,胜即得生,即已生矣,试思业不带去,置於何处? 问:十方都有三千大千世界,不知西方亦是三千大千世界否?(詹秀) 答:经云西方有无量寿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等句,是知西方并不例外。 问:有人谓阿弥陀佛圣诞是十一月十七日,何以知之,出在何经?(王成一) 答:弥陀既非此世此土之佛,又以历法种种不同,何能知其诞辰。相传是日为永明大师寿诞,大师弘扬净宗,有小弥陀之称,故借是日以纪念弥陀也。 问: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什麽纪念?(王成一) 答:相传二月系诞辰;六月系成道日;九月系出家日;此亦借日纪念而已。 问:为人祝寿诵阿弥陀经及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五百遍以上可否?但此时要用之回向文请开示!(陆天养) 答:回向文可念:「愿消三障诸烦恼……」四句,余无不可。 问:为人消灾诵弥陀经及念南无无量光佛六字五百遍以上可否?但此时要用之回向文请开示!(陆天养) 答:回向文亦可念「愿消三障诸烦恼」四句;或念「愿以此功行,庄严佛净土……」等八句。但佛号直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缘阿弥陀三字,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慈悲,无量智慧等无不包括也。 问:净宗专以念佛拜佛为往生资粮,而般若宗(金刚经)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四句呵斥行者,此岂不与净宗教理完全相违,不知释尊是何密意?请示之!(方明) 答:一个法门,一个修法,犹之一把钥匙,开投一锁,其理正同。人手固有不可,结处无不一样,至举相违之处,只系因地上之分别而已。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再举一例:如四方各地有人欲往台中,临行问路,答者对台北来者则曰向南进行,对屏东来者曰向北进行,台东来者则曰向西进行,清水大甲等地来者则曰向东进行,骤然听之,似是相违,其实是观其立场,应机施教。若诸人不起疑惑,皆能达到台中。倘以答者语言相违,不加信从,必皆取一方向而进,定有三人离台中转远也。 问:弥陀经中,六方诸佛赞叹净土,是不是释尊说此经时,六方诸佛同时赞叹?(陈净愿) 答:是。 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中有云:「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句,「普贤」是现在普贤菩萨否?若是现在之普贤菩萨,云何阿弥陀佛因中即发愿修习普贤之德,其义云何?(陈净愿) 答:弥陀昔为转轮王,其第八王子名曰泯图,於宝藏王所,曾发大愿,彼佛号之普贤。廿二愿谓他方菩萨来生我国为众生故,游诸佛国,现修普贤之德,非弥陀自效普贤也。然现在之普贤亦即当日之泯图王子展转而现。 问:无量寿经云「此土修行一日,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若此则何必求生西方?(陈净愿) 答:此是生死岸,彼是涅盘岸,成就有难易,所以必去。 问:阿弥陀经上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功德庄严,是实相或幻相?若说幻想实有其所,若说实相没有实景可见,如斯可说心相否」(智幻) 答:既信实有其所,往生以後,自有实景可见。 问:阿弥陀佛之九品度众生,是众生有九品往生之谓,若至西方极乐世界,尚有九品之境界否?(廖武卿) 答:往生以後,花开悟证均有迟早,是即品位不同。 问:如弥陀经义蕴注释「求衣得衣,求食得食,」一节不知究属何意:若谓极乐世界倘要衣食,何谓极乐,晚自思「极乐世界是不是不必衣食之境地?」若谓不必要,何必求衣食之念头呢?(林柳淋) 答:此为初机衣食之见未泯者,方便示相耳。 问:释迦牟尼佛尚须六年之苦修,韦提希夫人与五百侍女,为何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呢?(慧德) 答:承佛神通及威力加被之故。 问:自皈依佛法,勤念愿求生西,常常听讲,临终之时,若受障碍,不能往生岂不白费其功。在娑婆之时,似须先有师长或是亲友,已经往生极乐代为作证,来招同往西方,比较稳当?(慧德) 答:阿弥陀佛四八大愿,慈悲无量,神通无边。常以光照十方国,摄取念佛众生,不少暂舍,经训煌煌,难道还信不及?居士之意,以为弥陀之平等大慈,反不如师长亲友之私爱可靠耶?此层却属误解。 问:临命终时,全家能不哭泣,一意念佛,固在最有利益。别世以後,四十九天念佛以外,要诵什麽经,为利亡者?再请问头七至满七,有用什麽方法超度好?(慧德) 答:不必多生分别。既是净宗学人,只诵六字洪名,往生咒,弥陀经,便极妥善。如喜多加,可诵毗卢遮那佛大光明灌顶真言,或大悲咒,或拜弥陀忏足矣。 问:早晚念佛,日间为他项工作未能持念,又未能即时茹素,尚食三净肉,未知於净修有何妨碍?(葛晓凡) 答:檐溜穿石,要在恒久,晨间之课,关於一日薰习,不可疏忽,宜早起半点钟去作。果忙,但取十念法,不过五分钟时间,似乎不难作到。余时亦可散持,现食三净肉并无妨碍,但希功与慈悲并进,以达到纯素为佳。 问: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内释提桓因(疏钞撷)「此云天主即帝释也。迦叶佛灭时一女人发心修塔,卅二人佐之,今王忉利统卅二天故曰天主」。此迦叶佛应不是当时在座听经之摩诃迦叶,请示迦叶佛系何时人?(葛晓凡) 答:迦叶佛乃过去劫七佛之第六佛,并非释迦佛之弟子摩诃迦叶也。 问:净宗以专心念佛为往生成佛之道门,禅宗则以难言绝语,专求向上一着,呵佛骂祖,若念一句佛,漱口三日等事,此则都与净宗念佛之旨乖违,但谁为究竟之正门?请乞一示!(方明) 答:禅家呵佛骂祖,是为逗机不得已时偶然之事,并非以此为专门,切勿误会!禅净两家之法,皆是大乘了义,不过起手方法少似不同,净家有相易入,禅家离相难寻,至其归元并无二致。 问:追顶念佛据说治妄想之最佳方法,有位朋友问我说:「我的妄想炽盛,你说追顶念佛可治,那麽追顶念佛怎样念呢」!未知若何念法?及何经有说及?祈示之!(吕顺运) 答:「追」作追逐不舍讲,「顶」作顶接不断讲,即前句之末字方去,急追一句接住,如钻木取火,不使少停。又如奏乐,必字字逐拍,不使走漏。此法经中未言,乃系古大德经验之法。 问:据说命终後八小时方可移动,设若精通念佛之辈,命终後即随佛往生,何必再等八小时,方可移动,其理若何?(吕顺运) 答:众生命根系第八识,投胎先来,死时後去,余识舍时,即现死相,然实非真死。今医学界已有证明,在现死相之八小时内,谁能知其第八识何时始去,此为策万全起见而取此法。(饬终津梁一书内详) 问:为何学佛人(在家出家)每逢相遇,皆揖手云:「阿弥陀佛」,这是不是把阿弥陀佛当世俗问候之用?或有其他用意,祈示之!(吕顺运) 答: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此语最为吉祥,相逢称诵,祝福之意,且使对方一历耳根,八识田中得到佛种。 问:无见顶相与肉髻,是一是二?(大宽) 答:观佛经三日,佛顶肉髻,生万亿光,光光相次,乃至上方无量世界,诸天世人十地菩萨亦不能见。据此,无见顶相,是指顶光也。 问:坐念佛号,有跏趺,吉祥,降魔各坐法,弟子以年龄稍大,全趺半趺皆不可能,拟采用吉祥二坐法,不知二者以何者为善?及其坐法各如何?请详示!(大宽) 答:跏趺有单结,双结之别,不论双单,左加右上为降魔,右加左上称吉祥。坐时两手掌向上仰,如降魔坐,左手即加右手上;吉祥坐右手即加左手上。两大指尖接抵,此名定印,安於脐下。头脊正直,鼻与脐取一直线,各种坐法,任意自择,久坐麻木,亦可换腿。 问:观经观世音菩萨,项有圆光,中有化佛菩萨,无量诸天,举身光中,五道众生,皆於中现,既度五道众生到极乐去,因何留一道不摄,岂不有背慈悲平等乎?(双木) 答:天人畜鬼四道皆有修罗,言五指即含修罗在内,各经中亦多有语五道者,若为易於明了,则又言六道耳。经文并非故留一道不摄。 问:净土按台宗教义,分为四土,末法众生带业往生者,生於何土?(双木) 答:四土往生,但论行持之功夫而分其证得,并不限於何期行者,证何等土也。 问:当失眠苦不入寝的时候,想起来坐一会,但不知佛教打坐之要领?(郑敦) 答:失眠之人,最宜右胁而卧(即侧身右方在下),两足叠齐,右手托腮,左手搭胯,瞑目调息,放下万缘。心中默转「阿弥陀佛」四字,再用耳听(心转自有声相),能入眠固佳,纵不入眠,念归於一,亦得息养。若要打坐,亦是万缘放下,默转佛号。其坐法参上页答大宽居士之问便知。 问:月刊上常看到莲邦国,而是否以佛化国家联邦之称?(郑敦) 答:阿弥陀佛愿力之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故称极乐世界为莲邦。由今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便可代其国名耳。 问:念阿弥陀佛经之声音宜拖长好还是短促好?每日至少宜念若干?(郑敦) 答:拖长及短促,皆不相宜。当如小溪流水,不急不缓,念多念少须酌自己时间。但既念阿弥陀经,诵毕宜持弥陀圣号几百声乃至数千声,阅前赠学佛浅说,及歧路指归,自明大义。 问:净宗以九品莲花为父母,他宗托何物为父母呢?(陆天养) 答:净宗是横超三界,带业之识往彼极乐,托莲化育而生。待悟无生,直证佛果,则无所谓生矣,是往生与成佛为二层阶级。他宗是竖出三界,断尽诸惑,见性成佛,即性是佛,安用依托。 问:阿弥陀经说,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为何因要供养他方佛呢?(陆天养) 答:供佛积功德,闻法增智慧,若功德智慧不圆,安能成佛?不积不增,岂能圆满?释迦世尊,亦曾於过去世供无量诸佛,观世音菩萨亦复如是,故皆圆成种智。往生之人,在未证补处之前,必须上求下化,觉行双圆,方得证补处耳。 问:专一持佛的圣号与持往生咒的成就功德有何差别?(邓慧心) 答:并无差别。但事忙人,持咒不如持名方便;临终时持咒不及持名容易耳。 问:临命终时,能得正念,却是西方阿弥陀佛来接引,或是自己心佛来接引呢?(慧贵) 答:是西方极乐世界弥陀来接引,经训煌煌,何必疑惑。但西方弥陀,乃我平素心中想念之佛,故又说是我心中之佛,恐君误会。今举一例:如我与父母远离多年,心中日夜想念、写信拍电,催来相聚,一日我之父母竟遂我愿而来,便可说我心中父母来也,其理如是。 问:念佛人积欠债务,到命终时,不幸还不清楚,能带业往生吗?或是再轮回还他欠债呢?(慧贵) 答:真实无力偿还者,是无贪吝恶业,或不妨碍。若一面念佛求生,以西方作逃薮;一面贪吝世财,起赖债之心。念佛既不为上求下化,因已不净,再加贪吝之心,此两粒种子起现行时,试问结什麽果?不过问中云「不幸」两字,自是属於真实无力一类。 问:有一夜晚课後,对菩萨祈求世间法之事,当夜随时得梦老师,对我说祈寿命,这寿命是当生之寿耶?抑是求生西方之寿耶?(慧贵) 答:梦多幻妄,本不足凭。因世法求菩萨,而梦他人,或是菩萨化现,亦未可知。告君祈寿,当是教祈无量寿命之常乐我净。似不能教祈浊世不究竟之短短寿命也。 问:弥陀经「昼夜六时」,西方既无昼夜,哪有六时?(慧贵) 答:雨花一次谓之一时,莲合谓夜,莲开谓昼,彼之昼夜时分,佛顺此方说耳。 问:「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位元平等,如何又有等级?(慧贵) 答:此存指度生愿力而言,佛在实智上平等,在权智上少有不同耳。 问:净土宗带业往生之说,似与因果之理不相符合,造恶之人,只要念佛,便不受罪报,反生极乐,此话果然,谁肯自己刻苦去作善事?(游玉耀) 答:一切善恶念头善恶造作,总名曰业。当起造时,即是一粒种子(习气异名)印落八识田中,异日遇有增上缘,发生作用,能牵八识,六道投胎。通途法门修行,专为消灭此类种子,名曰断惑。至断净尽,便是涅盘。念佛法门,是止息善恶念头及造作,单提一句佛号,印入识田,旧日种子,不遇增上缘,无由而起作用。佛号种子(念即由心,是心是佛)愈积愈厚,时时有增上缘,能得先起作用,报尽生西,惟旧种依然存在,故曰带业。生西後,旧种仍须求断,方证补处,是与通途之法,始异而终同也。若谓只管造恶,而以佛号作护符,则误会矣。 问:一生造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如此则不妨只管造恶,待到临终,专作十念可矣。又何必日日苦修乎?(游玉耀) 答:指夙有善根,一时着迷之人而言。若非夙有善根,健康之时尚不喜闻佛名,何况四大分离万苦交煎之际,而能念佛乎?观经下品下生,固云临终十念,要在「至心」二字。至心是放下万缘,彻底专精之谓。俗子待到临终,皆是多所依恋,决难念佛,安能还发至心。此时能发至心者,定属夙根深厚之人,不容藉口侥幸。 问:念佛之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但在要完之时,为何只念「阿弥陀佛」四字,是有甚麽关系吗?(慧霖) 答:先念缓,後念急,急时四字易念耳。 问:听老师在说法之时,讲阿弥陀佛四字,就包含三藏十二部经,又是经王和咒王,那麽还是有阿弥陀佛这人没有?或是仅仅的一个经王咒王的代名呢?(慧霖) 答:此须分二段答覆:一、「阿」字为一切梵字发音之初,无「阿」字即无一切经;又为八万四千陀罗尼之心,无「阿」字即无八万四千陀罗尼。仅此一字,亦可曰经王咒王。是显密二教均不能离此一字。若讲四字胜义,显教各大经中处处指归,人多晓了,不必覆赘。兹就密教言,「阿」字总表佛部,具理智不二义。「弥」字总表莲花部,具生法二空义。「陀」字总表金刚部,具坚固不坏义。所说包括三藏十二部谁曰不宜?二、上系解释四字胜义,何可疑无其人,净土三经,所说甚详,弥陀乃为极乐导师,不过此尊导师洪名,已具此不可思议功德耳。 问:弟子自学佛到如今,为什麽没有听说过阿弥陀佛的圣诞?(慧霖) 答:阿弥陀佛,乃法藏比丘修成,弥陀经曰:「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再说到法藏生时,无量寿经曰:「过去无量不思议无央数劫……有大国王名世饶王……弃国行作沙门号曰法藏」。如此久远,年尚不知,何能知其月日。今人以旧历十一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相传是日为永明大师诞辰,借来纪念弥陀。 问:年少而至老只念佛求生西方,与闲时少研佛理,将尽能力救脱众生,如何方好,有何不同?(慧性) 答:发菩提心是净业正因,念佛是上求佛道,研理是广学法门,救脱众生是下度众生,此三者均是菩提心。应并尊重,不可轩轾。 问:定课念佛时妄想心继续显出,心不想佛,耳不听佛,在念日子不久,亦念不多声(约念一千多声),知念多声始可断妄,但无时间,如此者,只可种善缘,亦能生西否?现事多乱心甚重,暂停待将事少,才开始定念好吗?(慧性) 答:至心十念,亦可往生,何况日课千声。凡夫家居,安能无事,若待事少再念,则永无能念之时矣。要在自己观机利用时间,作事用身用手,念佛用心用口。定课但能早起半点钟,即能照作,散课随时随地,皆可执行,不管心乱不乱,总是一直念去好。 问:又普门品中:「若有女子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菩萨是度众往西,岂有度众生出生娑婆世界乎?(陆天养) 答:生西必闻法信修,方能成就,其有众生,但修人天福报,不发出世大心者,自不能超出娑婆。菩萨即以此类众生,而与求男求女之人;实以此众,佛缘未熟,本在娑婆,行一时之权智,满求者之心愿,并非度众出生娑婆也。 问:佛有三身:一、释迦佛,二、大日如来佛,三、弥陀佛,实一佛之德,所流出之三体也。大日者,释迦之法身;释迦者,大日之化身。亦分为:释迦教,大日教,弥陀教三教。为弥陀者之身,究为何身?释迦教大日教所为何解?(管新盘) 答:此密家之说,释迦教即显宗,大日教即密宗,弥陀教即显密双融之净土宗。既云大日为法身,释迦为化身,弥陀自是报身矣。 问:净土宗,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经为宗,遵以念佛,藉他力而求解脱,我等愚夫愚妇,因时间及事务关系,未能读诵两种寿经,专念小弥陀经及念佛,临命终时,倘一心不乱,是否违犯未诵寿经?可否往生净土?(管新盘) 答:净土三经,各有其用。无量寿经主广修六度万行,观无量寿经主心作观想,阿弥陀经主一心持名。研教时不妨广学,修法时贵在专一,果能依弥陀经持名有恒,决定往生,况能持至一心,更千妥百稳矣。 问:一般居士,现为国家服务,对於佛示,求解脱法门,因俗务琐事羁身,未遵奉行,除每日念佛後诵弥陀经外,始终未能奉行佛示法门,可否往生净土?有否违犯居士戒?(管新盘) 答:日诵弥陀经及念佛,便是奉行佛法,身在含元殿上,何必更问长安?至云居士戒,乃另为一事,须依他正受,今虽未受,凡属佛子,杀、盗、邪YIN、妄语、饮酒,亦须发心自戒耳。 问:念佛人因疑未断尽,信不坚固,往生边城,若然往生边城,是不是有佛接引?抑或自己往生乎?(智梁) 答:化佛接引,不过莲花不及开耳。 问:古德常有净业功成,平时或临命终时,每有见弥陀,见观音、势至或诸菩萨,吾人所以能认识不常见之客其名是谁,必有人介绍,才能认识。若佛及菩萨,突而其来,并无人介绍,亦无自我介绍,何以能认识乎?能保不差误乎?(智梁) 答:三圣乃我平素意念已久之相,届时当如念而现,不过更加庄严。再举一喻,梦中所见之人,并无介绍,有时亦知其名字,理与此同。 问:自友启示宗教的信仰,自心信念持行学佛念佛之时,心猿意马侵扰菩提果园,是否障深业重?(黄重富) 答:障深业重,娑婆之人,大抵皆然,不止居士。念佛心乱,是功夫尚浅,应有理象,不可急躁,以求速效。只宜念时字字清楚,自听字字清楚,再从一至十(一气三句再三句後四句)记数清楚,久久自能一心。 问:东土难生,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明师难遇,而我东土已生,人生已得,佛法微闻,明师未遇,有志入释门修真,远离六道轮回之苦,不合家境窘迫,家务缠身,是否无衲福之缘?(黄荣富) 答:东土二字错记,乃是「中国难生」,中国指一国之中心,别於边地。净土法门,有师固佳,无师亦能看书自修,而成功不限於出家也,但肯发心,无须择境。 问:夜眠之时妄想顿生,想而不想,不想而想,往往魔军随时随地进攻灵山之境,仓猝之时,持佛挡退,息而复来,是否精神衰弱或者戒定未持?(黄荣富) 答:此仍功浅现象,是精神衰弱,亦是戒定无力。眠时宜默持四字洪名,(不念南无),不管有魔无魔,只是醒时便持。 问:阿弥陀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时经行」。极乐世界为出离三界之圣域,岂尚有食欲乎?佛是否尚有饮食之欲乎?请释其疑!(叶普开) 答:凡夫界之色空二天,尚无食欲,安有佛陀还存食欲之理。极乐世界之饮食,一为带业往生未断习气之众生而现,然亦是意食。二为六尘说法,以使此土众生起极欣极厌之心。 问:或疑金刚经无相,净土有相,二法如何相融?(林梦丁) 答:仅入手修法不同,但净土之寂光,亦是无相。此皆是一真法界,有何不相融处? 问:魔术(如走阴之类)敢观地狱相,云何不敢观极乐世界相?(吕慧良) 答:外道之智,只知高者为天堂,低者为地狱,高者自知无分能去,只好说些地狱鬼话,欺骗愚人。至不观极乐世界者,彼於佛经毫不了解,又安足以语取道。 问:观经中观世音菩萨放六道光明,救六道众生之苦厄,那麽三恶道之众生,到底菩萨救他们往什麽地方去?(吕慧良) 答:要须视其业力及夙根深浅而定,恶业浅夙根厚者,亦可顿出轮回,反之则次第渐超耳。 问: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是否即能现佛,如不能一心不乱,恐不能往生吧?(白洁卿) 答:不问现佛与否,得到一心,自是最好境界。纵得不到一心,只要临终正念分明,亦能往生,但品位不高耳。 问:持名念佛外,必须想佛威德相好,种种光明,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次第观想,观成就时能往生西方,如观不成或单观相好光明,极乐世界八功德水,或诸宝行树或诸鸟之音,是否一样能观成功?这样观法,是否合理,可不可往生?(白洁卿) 答:持名与观想,原是两事。古人曾主兼修,後来渐主分修。即持名者不必兼观想也。至云单想相好光明等,亦甚合理,即为第十三杂想观之法,理事不违,安能不生。 问:龙舒净土文中,云持是咒「满二十万遍即菩提芽生,满三十万遍即面见阿弥陀佛」,此是与念佛入定一样道理否?(许炎墩) 答:此亦克期求证之一法,如持名之一日至七日义耳。 问:弥陀经中「今现在说法」一句,是否随时随地念念至宁静地步,观想经中妙境,就是闻法?(张廷荣) 答:小弥陀经未教作观,不必如是着想。此句不过云今日之时,弥陀亦正在极乐说法也。 问:偈中之「我今大皈依」句,若但皈依二字,则学人亦粗知其义,今加「大」字,其义为何?(陈如德) 答:此有三义。一者佛之法身遍满法界,我之心愿亦随之遍满法界。如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云「归命尽十方」,是其一例。二者古德云:皈依阿弥陀佛,即是皈依一切诸佛。三者阿弥陀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量寿经及观经皆云:弥陀光中化佛无数,我今皆皈依之。备斯三义,是故云大。 问:尝阅净土古德语录中云:「极乐世界,纯是大乘菩萨之境界」。而观经中品上生章中,有说苦空无我四谛等法,又往生者,复有证声闻小果者,其义云何?(陈如德) 答:昙鸾大师注优婆提舍愿生偈云:「声闻以实际为证(三德中只乐涅盘)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指弥陀)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又云:「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据此,是未生在因地时本修小乘,生後不执着实际,终能回小向大,故云极乐是大乘根界。请细体观经,上三品在因地皆修大乘,故生後证果皆为大乘,中三品因地修闻小法,生後故先证小乘,下三品生前虽未修行,但临命终时,所遇知识,为说大乘,故生後上生者得入初地,余二发心,俱是大乘。知乎此义,是因是果,理方无碍,知乎前义,极乐毕竟是大乘界。 问:弥陀经中云「出广长舌相」,为是表法,为是实有其舌,遍覆大千?(陈如德) 答:此有二义:一者佛身充满大千,舌相自然遍覆大千。二者佛音播到之处,即等舌相覆到之处。 问:观经下品下生章中云:「莲花经十二大劫乃开」,此「劫」为是数西方之日数,为是娑婆之劫数?(陈如德) 答:是指娑婆之劫数。经云「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又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上品中生,七日即得无生一段云:「七日者,恐指此间七日,不指彼国七日也」,据此,故知是指娑婆。 问:老师在佛七内开示中嘱:专心念佛,即使不能得一心不乱,也有功德及好处。我们念佛者存此心理是否太执着功德?(王镇芬) 答:七中所说之功德,是说虽未得到一心,亦除去妄念不少,较不结七念佛者,所得境界,未可同语。今借物喻,得一心者,假如十五满月,未得一心者,或如十二十三之月,然较初一二之月,则大不相同,所言指此,非谓世间之有漏福报功德。 问:听经时曾记得说过佛在心内,西方即在眼前,若是把心收在一处就会看到吗?(慧霖) 答:看到看不到另是一回事,要至心念佛,这佛总是在汝心中,如月能照水,若水浊时,则月不现,月虽不现,非月不照。 问:念佛果到万缘放下,一心不乱,就会得到神通吗?(慧霖) 答:这却不一定,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境界,纵然得神通,也非念佛的本旨,此心切不可存。 问:有念佛者因生产病死,可往生否?(佚名) 答:只要正念分明,当然往生。细揣来问,或系怀疑产妇身体不净,佛嫌污秽,而不来接;实则人不生产,亦属不净,试看九窍流出者为何物?即能明其不净矣。不过产妇之不净表现,特别明显罢了。感佛来接,纯在乎心,如池水澄清,天月自现,若单论人身,原是三十六种肮脏物体假合而成,根本就不清净,至於平素敬佛,沐浴涂香等,仍是心理表示洁诚,而体中之脓血尿粪,何尝洗去。 问:晋唐高僧,取经来到中国,以後的众生,都有经法可看,才有成佛的往生的;但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不知怎样成佛往生的?(普慧) 答:既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就有十方三世一切法。 问:若三宝弟子,没工夫听经,只在家作功课,吃长素,守五戒,能往生否?(普慧) 答:正因一心念佛,助缘能守五戒,决定往生。 问:佛徒发愿超升西方,而志不在救脱众生,是否为自私,是否有违释遵慈悲宗旨?(管新盘) 答:如此小心人,并无菩提心,当然有违释尊慈旨,纵能精进往生,恐品亦不能高。 问:吾师叔公他平日念佛,勇猛精通功行高深。但到临终时,他父母均在他面前哭泣,势甚悲哀,未知如此可否往生?(吕顺运) 答:如正念不乱,无碍往生。但遇此环境而能不乱者,非有真实功夫,不能作到。 问:如平时有暇学习歌赞固然很好,但若无暇,犹以念佛不学歌赞,此亦可否?(吕顺运) 答:歌赞乃是礼仪之一种,念佛乃是修道之主体,不学歌赞,并无不可。 问: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和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和极乐国土阿弥陀佛,其是否同一阿弥陀佛?各何因缘望释是祈!(吕顺运) 答:既云同名同号,当不是一,此世尊教人省时而念多佛之法。法界藏身弥陀,即云弥陀之法身周遍法界,随感应现。极乐之弥陀,虽云别是一尊,若准法界身讲说,与多教之同名同号者,说是一非异,也未尝不可,极乐弥陀之因缘,详载无量寿经,文繁不能备述。 问:「唯心净土」此是表明心能做地狱,能做天堂,因之净土亦不出心外否?「自性弥陀」是指自己之佛性否?(吕顺运) 答:如是如是。 问:在家居士,佛理欠明,又未受过教育,性更鲁钝,欲入涅盘,有何方便之法?(王慧锦) 答: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一句弥陀,只要深信切愿,念念不离,往生西方,即等涅盘。此是最捷便稳当之法也。 问:往生西方,身体既是化生,不知用手去摸,可有形质?(慧霖) 答:经中浴八功德水,以衣盛众妙花,足托莲花,飞乘楼阁,岂非皆是形色。摸之当然有形,如梦中之身,虽属意想而生,行动触摸,尚似有质,能起作用,可以思悟。 问:念弥陀是借弥陀愿力往生,念己名是否也可往生?(佚名) 答:按无量寿经,弥陀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选二百十亿佛刹庄严之相,修习五劫,方造成极乐净土,更发四八大愿,专接念佛众生,俱蒙世自在王佛授记印可。请问居士之土何在?往生何处?如云希望亦生极乐,而既念己名,是与弥陀愿力无涉,何有感应?此等於撒豆种,希求生瓜也。 问:念佛有疑之人,往生边地五百年可以见佛,若即悟者可以随时见佛否?(林慧兰) 答:五百年者,言其最长之时耳。如云人生百年,其实一岁二岁,十年二十年,俱有死者,处边地者,若果有悟,随时花开见佛,不待五百之数。 问:生在边地莲花胎生,胎生与人类同样否?(林慧兰) 答:胎为不自由之譬喻,其实亦是莲花化生耳。 问:佛家众生平等,极乐世界有分阶级各修道果之差别,岂不是不平等吗?(林慧兰) 答:众生皆具佛性,在因地时及究竟果位时,无不平等,但修证过程中,以遇缘及勤惰而有种种不同,故有顿渐取果等级之不齐,若加精进,皆能到一生补处,何有差别? 问:阿弥陀佛法门(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在内)不知大慈大悲是包括些什麽?(周慧德) 答:凡普拔众生之苦,普与众生之乐,便是大慈大悲。三藏经典无不句句说此。这可以说大慈大悲,包括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三藏十二部是经之体,大慈大悲是经之用。 问:六祖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此点之意未知何在?(林梦丁) 答:阿弥陀经中分明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据此,西方人焉有再重造罪之理?六祖岂有不知?此为防范禅家学人,不求自心,及不能专修之方便语言耳,修净学人不可误会! 问:佛家的修行,单念佛未免过於消极,若全世界统统念佛,即无有种种事业的发达是不是?(张庆祝) 答:念佛是修参心性,属於学;发达事业,是庄严刹土,利益群生,属於行。念佛譬如儒家之可格致正诚,发达事业如修齐治平。有学方能起行,心端方能利众。极乐净土,为法藏比丘精勤求索,恭慎修习,满足五劫之所成就,种种庄严,超过一切佛刹,专为利益众生,念佛即是学佛,果佛徒都照法藏比丘榜样去作,行为是不是消极?事业是不是发达? 问: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辅助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有人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其人将来往生如何?(达文) 答:如发愿求生西方,念观音圣号,亦有往生可能,但不甚如法,因净土三经中都教持弥陀圣号也。不求生西,而有别愿念观音圣号者,当不往生,以无其愿也。 问:无始的无明,即无终的无明,念佛生西,能永脱轮回,是无明的终止,这岂不是有终吗?(李鋡荣) 答:无明只可言无始,不能云无终,诸惑俱断即是无明终时,但生西者,有断尽者,有未断尽者,所云带业往生,即是未断之类,故生西可说脱出轮回,不可说无明终止。 问:佛无罣碍可是阿弥陀佛发愿度众生,念彼佛者,接引往生,这不是有罣碍吗?(李鋡荣) 答:未断二惑,发大悲心救度众生,名曰爱见大悲,此是执着人我相而起,尚属虚妄不净。佛智如大圆镜,虽森罗万象来即应现,实则空无所着,安有罣碍。 问:念佛人每日精进,实行,万一有障碍,死後是边地往生,到了边地,心知念佛,五百年後就可见佛,闻法成就,假若心不知念佛五百年後到哪里去?(锺智) 答:往生边地,是未能深信有疑之人;但虽生边地,已无娑婆之种种恶缘,智慧自比世人高出百倍,焉有不知念佛之理。 问:造善恶业,得决定果,果如不能转移,如何人死念佛,念经为他超度,能转业往生呢?(姚慧芳) 答:业因如坚冰,佛号经声如炎日,冰遇日射,总要融解几分,恶因由经佛功德之力,可以减其成分,故应结重果者,得以减轻,若说生前自己不修,死後凭人超度,便生西方,恐不如是容易。 问:往生西方决定莲花化生,若往生其他佛土,是不是亦莲花化生?(智梁) 答:不如是。此世间乃释迦佛土,人是胎生,可以类推。 问:地藏菩萨度众生,是度往西方,抑或他处?(智梁) 答:此随众生之愿,不限西方。 问:莲宗初祖慧远大师,三昧功成,定中见佛,又见先化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随在弥陀之侧。然而生西众生,应弥陀愿力,莲花化生,形貌无差别,因何能识别其生前人相乎?(江印水) 答:所见之相,系由心中旧影变现,所来之相,亦为对方心念应化,如往朝普陀,所见观音,原无一定之相也。 问:娑婆世界,有国境及十法界,极乐亦如此否?(吕正凉) 答:极乐平等自由,世界大同。只有弥陀宣教,并无分疆立政。法界只有四圣并无六凡。虽有人天之名,为顺余方故。 问:蕅益大师云:得生西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观圆瑛法师之劝修念佛法门内记载八哥念佛临终生西,飞禽虽能言念佛恐不能发愿,若无愿力,亦得往生西方吗?(林梦丁) 答:此鸟定已发愿,按此事曾谓八哥学僧念佛,主人甚喜,送与僧寺。後僧常对开示有念及无念二种念佛之法,鸟似领悟。据此当可推断,僧既常对开示无念最高法门,岂有不教通常发愿之法。鸟似领悟,又喜念佛,必其眼见佛僧,耳听呗韵,有羡慕三宝之心,羡慕即是愿也。 问:一般愚夫愚妇,但能念佛,并无愿力,此等之人,临终得生西否?(林梦丁) 答:并无求生西方之心,只恐仅得福报耳。 问:净土法门,以一句佛名便可往生。但不懂佛法,不研经典,只知念佛不管他人。大家都这样,岂不变成「各扫自己门前雪」,而将来势必无人继续弘扬佛法了,不是连净土法门也无人知道了吗?(维宝) 答:无量寿经(不限魏译)谓:往生正因,发菩提心(即四宏誓愿),持诸禁戒,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作十善业,要当孝顺,至诚忠信等。观经主张,慈心不杀,具足众戒,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善解义趣,於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等。弥陀经提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以上三经,乃净宗根本典籍,并未教人不研经典,各扫自雪。本宗更有一重要意义,即求生莲邦,原为速证菩提,回入娑婆,普度有情。实非自求享受。不过众生根器互异,有不能研经度生之辈,也能持名得到自了。净宗三根普被。居士所疑,只是其中一类而已。 问:我们凡夫三毒深重,念佛能得生西,这样容易,佛陀何须说以外许多法门呢?(智荣) 答:饮食口味,各有不同。酸甜苦辣咸淡,必须具备。因一味不能合众口,自知度生只用一法,亦不能普契众机也。问:常闻凡圣不同居,又说西方无分凡圣,此意义尚未明白,请示!(萧慧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