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人间净土,即是往生佛国净土
2015/5/23   热度:118
感谢上净下慧大和尚,感谢柏林寺常住,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和大家结一次法缘。《华严经》讲:"生为佛子,当作佛事。"生活禅夏令营这样一种尝试,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出家人的天职是弘法利生,因为不愿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毫无疑问,柏林寺常住今日的辉煌是付出后的回报。为了发掘生活禅的内涵,我作了些思考,那就是学佛的下手处。 一、学佛的下手处 经常听人讲汉传佛教没有次第,没有下手处,其实不然,那是由于我们忽略了,或者是由于我们总想寻觅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而将它们忽视了。往生佛国净土的基础就是创造人间净土,关键在于把握当下,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到,现在的也不会停留,当下如果把握不住,什么都不做,就是在浪费生命,那还有什么意义呢?现在很多人感觉学佛与现实有冲突,认为现实存在很多错综复杂的矛盾,使自己无法正确面对。还有人认为净土与禅宗相违背,净土就是净土,禅宗就是禅宗,密宗就是密宗。我们认为它们之间有差异,但仅仅是方法上的差异,归根结底在本质上没有差异,就如《法华经》里讲的:"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有些学佛的人往往陷入误区,觉得自己只能学净土。有段时间不少人打电话给我说来不及了,只能学净土。1999年有位居士当面对我说,8月18日人类有大劫难,让我赶快念《无量寿经》,我对他讲等过了8月18日看他还活不活,之后我又碰到他,他就像作贼似的赶紧躲掉了。何必要制造这些流言蜚语,自己没有免疫力,还要去污染环境,这绝对是不应该的。学佛最大的障碍是我执,我执是人生最大的敌人,打破了我执就有希望,打不破我执就只能轮回。正是由于我执,在学佛的过程中才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去年我去东北参加一个开光法会,坐在我旁边的是该省统战部的部长,他看到很多佛教徒拿着镜子照来照去,就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今天如果是晴天,他们这样做只会让我们睁不开眼睛,他又问我那是不是在开光,我说不是,是他们自己愿意这么干。他们认为那就是在学佛,而且很多人说天上有观音菩萨显现,这是没有的事情。刚开始我心里还感到不痛快,觉得自己学佛这么多年,怎么什么也看不见。别人对我也感到失望,说人家刚学佛就能看见一些东西。后来才知道我是最正常的,我非常高兴自己正常。而有一些人在捣鬼,是他们不愿意正常,甚至有人跟我讲,有人学佛后晚上可以看见东西,我便说猫和老鼠都可以晚上看到东西,讲起来真是够滑稽的。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人不知道学佛从哪里开始,就像佛教讲的,"学佛的人多如牛毛,成道的人少如牛角。"真正感受到佛法的人是一小部分,感受不到的人更多。 龙树菩萨讲,"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盘。"佛教徒是不应回避现实的,回避现实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有句话说,"小隐隐于深山,大隐隐于闹市。"真正的隐者身处闹市而心无挂碍。由于不执着,所以他自在。你没有办法面对现实,你化解不了一些问题,对很多事情没有抵抗力和免疫力,就只好逃掉,但逃避不是办法,只是暂时去解决一些问题,最终还是要出来的。虽然学佛的人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往生不是目的,往生是为了成佛。想要成佛还需倒驾慈航,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做得到。他们到婆娑世界来锻炼自己,跟众生结缘,在利他中完成自利。面对现实生活,首先要改变观念,而不是改变事物。学佛不是没有原则的,但那只是一个游戏的规则而已。比如你可以对某件事情坚持一种对的或错的看法,但心里应该明白,其实是没有对和错的,那只不过是个假的游戏规则。 一般人念佛、坐禅时,感到妄想太多,胡思乱想,拼命控制,这是由于我们学佛还不得力的缘故。举个例子,有个人在非常污浊的环境里,拿着一个馒头用餐,结果苍蝇满天飞,都盯着那个馒头,于是这个人就只好忙着驱赶苍蝇。其实,如果真要解决问题,就把馒头吃进去,苍蝇也就没有办法了,而他偏偏忙于赶苍蝇这件无谓的工作。学佛的人也是这样,总觉得妄想是实在的。妄想本来是不实在的,如果你不给它充电、加油,它就没有发展的余地,不可能延续下去。就像坐在车上抱怨车子为什么不会跑,如果你不给车加油,车子就不会走下去的。所以禅门里有句话讲,"车不走,你要打牛,而不要打车。"我们要抓住根本,不能舍本逐末,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学佛就要把佛法融入自己的生命、血液中,要去化解烦恼、解决问题,如不能这样做,学佛就毫无意义。有人说自己念了很多经,那都是释迦牟尼佛的经验,如果你没有消化,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经和你就毫无关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要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欲望、贪执是不是太重了,而不要怪佛法太难、太高深了。佛法既亲切又真实,就像生活禅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盎然的禅趣。 佛法修行的根本是要去掉我执,《心经》告诉我们,要"照见五蕴皆空",最后才能"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是佛教徒必须面对的现实,要通过这个照空来解决我执的问题。佛教认为"我"并不是常有的、固定的,而是无常的,仅仅是一个过程,但一般人对这个观念是不太接受的,就像在《涅盘经》中,有些人问佛陀如果没有我,那谁在修行、谁在持戒、谁来成佛呢?佛陀没有办法,只好说有的、有的,等那些人修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我"是没有,原来"我"是假的。当你认识到"我"是假的,你才能放得下,而不会去计较、去执着,但是我们已经执着惯了,总喜欢按照固有的观念、行为去对待事情。在《维摩诘所说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印度国王要惩罚一个罪犯,就让一头喝醉酒的大象去追罪犯,大象醉后会发疯地追人,直到追上后用脚蹋烂为止。罪犯为了求生,拼命逃跑,不幸掉到了枯井里,井壁上正好有一条树藤,他就使劲地抓住,此时井下面有条毒龙要把他吞食,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正在咬噬着树藤,井壁还有五条毒蛇窥视着罪犯的身体,醉象在井口边继续吼叫着,生命危在旦夕。但罪犯突然看到井上有棵树,树上有窝蜂巢,蜂蜜正滴滴往下掉,犯人张开嘴接着,还觉得非常美味,很享受、很陶醉,所有的恐惧都忘掉了。此事用来比喻我们的人生,醉象好比无常一直在跟着我们,我们一出生就开始倒计时,无常一直在紧紧追着我们;井下的毒龙是三恶道,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井边的五条毒蛇是五蕴,是我们的身体;那根藤是我们的命根,是我们的意识,我们躺着睡觉时,之所以是活人不是死人,是由于我们有意根紧紧抓着身体;一黑一白两只老鼠好比日月,白天与黑夜的时光;蜂巢里掉出的蜜滴好比五欲之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这种无常里,随时随地可能堕入三恶道中,但我们还觉得五欲之乐是很美的,一旦认识到生命的真相我们就一定乐不起来。我们的人生是很短暂的,"黄梁美梦"这个典故讲的是吕洞宾进京考试求功名,路上在一个殿里休息,别人给煮了一锅黄梁米饭,他自己睡着了还作了个梦,梦见自己当了国王,醒来之后发现米饭还没有煮熟。所以我们要看透人生,要认识生命的无常,不要去执着。 一切众生无论是胎、卵、湿、化,都必须存在一个空间之内,有一个空间才有存在的可能性,佛菩萨的化身也是如此。每个人有正报、依报,所依靠的场所是依报,我们靠依报生存,我们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是我们的正报。真正的佛教徒修行到最后应该是没有喜怒哀乐的,因为这些情绪、观念是我们制造出来的,是我们五蕴制造出来的阴影,是一厢情愿的,而不是真实的。学佛必须要认识空性,《无量寿经》中定自在王如来显示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法藏比丘都感觉不满意,最后用他自己的空性成就了极乐世界,万法都归于空性。如果我们认为万法是实有的、不变的,我们的起心动念就会执着挂碍,就会有好坏美丑之分,就会活在一个二元的世界里,这个二元的世界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也是一厢情愿的。当我们认为万法是实在的,我们必然就会执着,执着就会挂碍,挂碍就会造作,造作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于是产生轮回,而且不会停止。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空性,认识到空性就不会为境所转,我们就可以放下。当然是放下一切法,而不是放弃一切法,那是绝对错误的。 我们所处的国土世界有净有秽,我们要努力净化国土,就是要将我们臭秽的世界转化成清净的世界。从净化有情身心来说,就是要将我们痛苦的身心净化成快乐的身心,生活禅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体悟到了生活禅,就会活得快乐;如果不快乐,那就不是生活禅,而是口头禅。这两个转化的根本在一个净字上,净的内涵是心的清净,《维摩经》讲:"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二祖讲:"我心不安,乞师安心。"达摩祖师讲:"将心拿来。"二祖讲:"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讲:"吾与汝安心竟。"这个安心,就是无所得,就是清净心,当你不去执着,而能与事物的真相完全相应、相契时,那就是清净心。所以净土是体现在这个净字上,禅宗体现在没有挂碍上。只有真的认识到没有自性、真实、永恒不变的东西时候,你才会心甘情愿觉得人生就是这样,你愿意学佛,愿意放下,愿意谦让别人。可见佛门无量义,净心为根本,十法界由一心所摄,心可以作佛,心可以作魔,心可以作天,心可以作人,心什么都可以作,关键看我们发的是什么样的心。《华严经》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我们的贪嗔痴之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学佛是要向人的原有思维观念挑战、告别的。人认为是这样的,但真实情况往往不是这样,但我们已经习惯了,所以需要改变,不想改变而想成佛,这是不可能的。有一个国王对佛陀讲,自己既不想失去国王,也不想失去财宝、美女,还要学佛该如何?佛陀就告诉他去学金刚乘,那个金刚就是空,当你不执着、不挂碍时,你可以拥有,但那像走钢丝绳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的。很多人常常说在空中,却行在有中,这是一种执着,更多时间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些漂亮的借口,清楚自己的境界,就没有必要来安慰自己。向自己的观念告别,也就是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一味停留在人我是非、烦恼重重之上,必然还是纠缠不清的轮回。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修行,是为了改造自己,而不是作为知识去炫耀。如果是作为知识来学的,那根本没法和社会上的学者相比。我们唯一的长处是对佛法的那一点感受,如果这一点都没有了,恐怕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就没什么意义,也很不划算,因为用人生作为代价,既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这个世界就像万花筒一般,一切都不固定,不要拿你的观念去衡量别人、断定别人不合格,同样别人苛求你也不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我执。我们要改变已经习惯了的思维观念,就要不断在现实中练习,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事情是无常的,那个人是无常的,我也是无常的,慢慢地训练,最后你就会走出来。当务之急是要做,我们太需要实践,即使是世间求学还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步步地学上去,何况是学佛这件艰巨的事情。有些人很向往开悟,其实开悟就如同鼻孔向下这么简单自然,问题是我们不愿意这样简单,最后还闹出事来,编织了很多故事,不是骗人,就是被骗。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去训练自己,不要怕疼,要敢于改变自己。 佛法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人出离心强,他们感觉人生无常,人生没有意思,不愿意在这充满着痛苦的世界里停留下来,对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菩萨行不感兴趣。我们多数人还谈不上有出离心,贪着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觉得名利是实在的,觉得人生来日方长。大乘行人认为个人的解脱固然是重要的,但所有众生的清净更是重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点,自以为帮助别人会吃亏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讲"若无众生,即无如来可成。"佛菩萨只有在度众生的过程当中,才能积累自己成佛的资粮,佛菩萨把众生和自己视为平等不二,能作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修行的根本是以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为本怀,就必须先为众生创造一个美满的环境,这便是菩萨的回向,是把自己所成就的功德都给予法界众生,自己不要,所以说:"人人为自己,佛菩萨为大家。"佛菩萨是聪明的傻瓜,是自私的聪明人,而我们是自私的傻瓜,老是自私,最后把自己弄到地狱里去了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经常听一些居士发牢骚讲,自己家里的关系老搞不好,还说自己对别人都行,就是对家里这几个人不行,其实连自己的家人都度不了,又怎能谈得上去度别的人,别人不吃你的饭、花你的钱,当然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