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讲故事(1)
2015/5/23   热度:409
缁门孝子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即前文《庐山道场》所介绍,感得普贤、普慧二大菩萨显现在梦中,请求加入莲华胜会的法师。)少年丧父,母亲将他带回舅舅家抚养,宗赜读了不少书,二十九岁出家,明心见性。后来,宗赜禅师在长芦寺任住持,将母亲接到方丈室东边的屋子,劝母亲剃发出家,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经过七年,母亲念佛往生。宗赜禅师报答亲恩的孝心已经尽了,于是按照庐山莲社的规约,创建“莲华胜会”,普劝大众念佛。其事迹见于《净土圣贤录》。 道丕法师,是唐代皇族宗亲,长安人。刚满周岁,父亲为国捐躯。道丕七岁出家,十九岁时,正值玄武门之变,他背着母亲进入华山避难。当时粮价高涨,道丕法师自己不吃饭,化缘讨来的食物都供养母亲。有一天母亲对他说:“你父亲在霍山战役阵亡,尸骨至今暴露在荒郊野岭,能否想个办法,把父亲的尸骨捡回来埋葬?”道丕法师来到霍山,将战场上的白骨全都收拾聚集起来,虔诚地日夜诵经,并发愿说:“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但愿我的至诚也能感得父亲遗骨与我相认。”过了几天,有枯骨从白骨堆中跳出来,在他眼前摇晃不停,道丕知道是父亲的遗骨前来相认,万分哀痛地抱住它,掩埋了其余的白骨,背着它回归故乡埋葬。那天晚上,母亲也梦到丈夫回来了。道丕法师的德行感动一时,后来应皇帝诏请,讲经说法,赢得世人的尊重。其事迹见于《宋高僧传》。 清朝玉琳国师,十九岁礼报恩寺磬山法师出家,母亲曾寄给他一封信说:“我与你宿世有缘,今生才能得此母子情分。如今你舍弃我出家,我们之间的恩爱,从此一笔勾销!当年我怀着你时,祈祷佛菩萨,希望生个男孩,怀孕期间辛苦不已。好不容易生下了你,爱若掌上明珠,含辛茹苦把你养大,供你上学。每天,你要是回来晚了,娘总是靠在家门口伸长脖子张望等候。你父亲去世早,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熬过来了!娘从来没有舍弃孩儿的心,没想到儿子你却忍心丢下母亲不管,远走他乡!为娘日夜悲泪,心酸不已!既然你不肯回家,我也只好听之任之,再也不敢期望你能回家!我不要你学世间的孝子贤孙,只希望你能仿效目莲尊者,度脱我生西方极乐,否则,我心中的郁结永远都解不开。” 玉琳法师精勤修持,很快大悟,磬山法师十分器重,预许为他母亲剃发说戒,法名通光。玉琳法师二十二岁,磬山法师示寂,第二年玉琳法师升座,在他的努力下,报恩寺宗风大振,并遵照磬山法师的遗命,代为母亲剃发说戒,称大慈老人,建草堂迎请母亲回报恩寺。老人专修净业,兼参禅,终于大悟。十一年后,玉琳师四十岁,大慈老人圆寂。玉琳师在墓龛前,席地珈趺长坐七天七夜,粒米不沾。报恩寺僧众全体封锅闭厨,激他进食。玉琳法师怜悯大众,带头喝粥,吩咐开锅。他的道风上传朝廷,顺治皇帝拜他为师,册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之后,玉琳国师辞驾回南方,在常熟虞山藏海寺的后面为母亲大慈老人建塔。 佛在经中说:“供养父母的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的功德相等。”双亲健在,应当以善巧方便劝导,让他们持斋念佛,求生西方;双亲去世,就要以自己修持的功德,时常为父母亲恳切回向,愿他们出轮回之苦,永不退转,这是区别于世间的大孝。倓虚大师对此也评论道:如果出家人在出家之后,不能办道修行,在世俗人情来说,对父母没有尽到生养死葬的心;在出世方面来说,也没能让祖先离苦得乐、超出轮回,这样反倒不如一个俗人。世俗人父母健在,子女请安问候,孝养侍奉,父母还能得到一些好处。出家人离俗之后,东奔西跑,远离家亲,父母一点受用也得不着,如果再不能办道修行,那简直太辜负出家的意义了。 印光大师初出家时,见各地朝山的禅和(参禅的人),交头接耳谈论玉琳国师,说这种僧人,不但不通佛理,甚至还不如世间圣贤人。印光大师查阅玉琳国师年谱,发现那些流言毫无根据;倒是年谱记载的,谣传者一句也没听过。于是特地撰写文章,以正视听,希望大家不要道听途说,藐视古德,轻蔑佛法。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