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教法的生死观:法藏法师
2015/5/23   热度:272
净土教法的生死观:法藏法师 一、资讯生活的盲点 就事实来看,在这种时代要办这个活动是更显得不容易;电脑网路时代一来临,什么事情都可以在指尖上完成,那生死的问题呢?会去注意它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日常中我们所看到、听到的讯息,几乎都是教我们不断地向外追逐;其内容大都是怎样交朋友,如何打扮自己,怎样才能把生意做得成功、股票做得更好…..等等。我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呢?也大都是暴力、血腥、情欲占多数。而人际的关系呢?是真实加虚拟,平常不敢说的话,现在可以在网路上说,说了之后,发现好象也无所谓,于是大家把虚拟的话也当真了,结果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就陷入了虚实错乱的情境中而不自知。这些就是大家今日所面对的生活。所以网路虽增加了人类的方便,其实也扩张了人类的欲望,然后也让人类渐渐地忘失了人性。在网路上任何可以发生的事,说得出来的话,也渐渐变成现实世间的真实,这正是佛教所谓的「熏习」之力! 如果现在请问大家平常都使用哪一种牌子的洗发精?相信大家都能说出市面上的那些品牌。请问大家为什么都知道这些?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要记得它们的名字,但是却已经记得了;因而当我要去买洗发精的时候,不会有人质疑我为什么要买那些品牌的洗发。我们为什么不用豆渣洗头发?其实用豆渣洗头发更具有保养的功能,而且洗得更干净、更环保啊!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想到要这样做?因为我们在没有检择、注意的情况下,每天经由电子信箱、电视、报纸等媒体一直在自我灌输:「洗头发就是要用「洗发精」(而且?某某牌子的)」这个概念,从而失去了对于「洗头发」这件事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不要以为我们在资讯的社会里,自己能独立思考,事实上可能刚好相反!在此学人想说明两件事: 第一、我们在这充满资讯洪流的社会中,自己到底能够决定什么?从上面的说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至少洗头发这件事我们就不能独立选择了。其实我们有更多种选择,但是我们不懂得要这样选择,因为我们的资讯被封闭。与其说被封闭,不如说我们被外来资讯充满了整个心识,被有目的的人一直灌输特定的资讯,而使自己没有选择的机会。在大部份的时候,我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资讯焦虑症:如果别人都知道的事,只有自己不知道,我们一定会非常焦虑。因为我们害怕这种焦虑,所以也要跟着大家一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没有来由的奔狂去吸收各种常常是被特定目的所包装的资讯,然后再也无法去检别及独立思考了,我们就是这样过一辈子的。 第二、我们被社会既有的观念所蒙蔽了。我们的营队叫「智慧营」,课程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要用智慧来认识生死,然而我们有多少机会来认识生死?医院里一有人往生,三分钟就被包走;如果家里有人往生,很快的葬仪社马上就来,他会告我们一大堆的繁文褥节,要这样做,要那样做,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似乎都会照着做。可见,我们连面对死亡的事情,资讯也是被人家牵着走,而且几百年来都这样。我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要与众不同,而是要大家去思考:非得要这样做吗?为什么不让往生者穿原来的衣服?为什么一定要放冥纸?放信用卡不是更快、更方便?诸位一定要注意的现象是,无论我们遇到生命中的抉择,或生活中的事情也好,其实我们大部分被一堆似是而非的看法牵着走,然而我们却觉得很心安理得,只因为「大家都这样」。今天虽然我们自认为是「知识份子」,然而却也无法从这样的生活资讯盲点(佛法名之为「共业」)中超越出来。 二、了生与脱死的宗教现世关怀与终极关怀 所以什么是佛教所期许的知识份子?佛教所期许的知识份子就是要有这种觉醒的力量,既然我们的营队名称叫做「智慧营」,那什么是「智慧」呢?佛教所说的智慧,就是一种「觉醒」;而觉醒之前一定要先有一种「叛逆性的思维」,不是为叛逆而叛逆,而是一种「反既有化、反固定化」思惟,当然这并不是要你为反传统而反传统,佛教不提倡反传统或不反传统。意思是说:应该就现在所面对的事情去思惟、简别;例如:思惟为什么我要过这样子的日子?当社会一再的在粉饰「死亡」时,死亡这件事被我「正确而清楚地」意识过没有?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事实上,死亡不妨看作是:我们至爱的亲友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到一个你我都不知道的地方,他将永远消失;无论我们乐意或不乐意,他就这样消失了,这就叫「死亡」。然而我们却又为什么从来就无法接受它呢? 佛教不是要我们悲观、消极,它是非常现实而积极的。它要我们从现实中去观察人类的感情、人类存活的方式,然后告诉我们:若按照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佛陀当初做太子时,离开皇宫的目的就是去寻找答案,最后他找到了一种能够让人真正永远快乐的方法,而且得到了也不会再失去。他找到了这个方法后,并没有宣告他是神,也没有宣告宇宙由他所创造,更没有说他能够创造任何生命,当然他也没有说能赐给诸位快乐。但是他关怀了我们现世与来世的一切,这叫佛法的「终极关怀」。佛陀强调生命的关怀,从现世到来世,从自己到周围,他关怀了我们,还有一切众生。所以终极关怀有两个意思:第一、是生命如何究竟圆满的关怀;第二、在时间上来说,大家能从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生命,一直到成佛,这段时间都能关怀到;而在空间上,是指个人对这个世界与全宇宙都关怀;最后,在对象上来说,不但关怀了人,还关怀了人以外如猪、狗、猫、羊等其他生命的问题,综合了以上两点,才是佛教所说的「终极关怀」。因而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开始做生命关怀,这也就是标题所说的:了生与脱死的宗教现世关怀与终极关怀之意思。 那么何谓「了生」?即是今生的生命在生活中所对面的一切,如学生考试、老师教书,丈夫赚钱、太太持家,老板经营事业、员工上班做事,凡此等等所有的工作都用佛法的智慧来面对与完成,这叫做「了生」。何谓「脱死」?就是了解死亡是什么,以及该如何面对死亡;不但自己面对死亡时能洒脱自在,也能帮助别人洒脱自在,这就是「脱死」。脱死不是在求长生不死;如果一个人长生不死,就不会觉得生命的可贵。就如一朵花,真的花会雕谢,正因为它会雕谢,所以当它绽放的时候才会显得更加迷人而让人珍惜;如果是假花,我们并不会去珍惜它,因为即使抽出来洗一洗再插上去,它还是亮丽无比,因而不会对它产生珍惜。我们会珍惜真的花,就是因为它有花开花谢的时候,而假花没有开谢,所以叫做假的。而生命就像真的花一样,因为有起伏才有其价值,才会让人刻骨铭心,这也是它被珍惜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要去求长生不死,佛教没有教人饮药服气得长生不老之身,他想教我们的,是了生与脱死,而不是长生不死。然而佛法如何教我们了生脱死呢?在中国,一般来说其方法有自力及他力两大类, 如果生死是一条河,禅宗渡河的方式是,自己去造一条船,然后自己摇桨过去,这即是代表「自力」的修法。而净土教虽也是要我们自己过去,但是那条船已经有人帮我们准备好了,虽然终究还是自己摇桨过去,不过对岸边有位老师在那里看着我们、鼓励我们,这即是代表「他力」的修法。虽然终究要靠自己,然这两种修法不一样,比较特别之处是净土教有阿弥陀佛站在对岸,不由得让我们产生力量。例如我们生命当中有很多时候是受人家提携、帮助的,虽然路还是要我们自己去走,但是可能别人的一句鼓励、保证,而让我们能更勇敢的继续走下去!佛接引我们往生也是这样,他在成佛之前曾发下四十八大愿,那正是他的保证,他的提携,他的劝勉,也是他的教育。因此我们能经由「他力」而加强自己的修行力量,从而更容易地走向了生脱死之境。事实上,我们因为无使始以来已与阿弥陀佛有缘,所以我们才听得到他的名号,并且了解及相信他所发的大愿。更因为了解并信仰他的大愿,所以能受到他的大愿加被、接引,而得以往生佛国修持更深的佛法。这正是净土教的「终极关怀」之所在。 三、大乘佛教所共的生命观 1、三世轮回──识苦修道 由于我们受到太多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忘记要面对自己的生死,因此而长期轮回于生死之中无法出离。所以佛教告诉我们,生命乃是由一念一念不停的意志,加上这个意志所推动的语言与行动所结合而成「业」,去成就为生命无量无边的轮回「因缘」,这就是所谓的生命「缘起观」;而其中,促成众生轮回不停的根本因缘就是「我爱」或说「我执」。我们常常因为我执而起恶心,造了很多恶业;也常因为善心而做了很多善事,而这些善、恶业力会随着各种缘而现前。就如同一颗种子,如果放在桌上,便无法长不出稻子;但是如果放在泥土里,加上水、空气、阳光等助缘,它就会长出来。种子是「因」,泥土、水等等是「缘」,有因有缘最后才能结出果来。众生因为有「我爱」的因,复又造作各种善业与恶业的缘,因此就有轮回生死的「果报」。只是所造的那些业因是否必然在今生感报?那就必须视所造业力的轻重与我们今生的作为而定。如果我们的心很坏,那就更容易招感更多的恶缘与不好的果报;譬如一个老是摆着老K脸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对他一样不会有好感,也可能处处找他的麻烦。所以「缘」的产生除了过去世所造之外,主要还是由今生的心念所招感。佛陀教导我们如果要超越轮回,那就要好好地利用自己今生的生命去「知命转运」:过去所造作的善、恶业,要用佛法的智慧去了知它,并用正确的意志去转它,这称为知命转运。这是生命现象的真实问题,也是佛法要我们首先去理解与面对的。 其次,因为我们有存活的意志,而使得我们在潜意识中时时有「想要活下去」的力量,甚至到了临终的那一剎那还是想要活下去,因此会继续招感下一期的生命,这就是「业感缘起」;所谓「三世因果」,就是如此。因为有无止尽的求生意志,所以想要拥有一个必须活下去的未来,因而每一剎那我们都在为「存活」而努力,这就是三世因果的起因。三世因果不是佛定的,是我们无明(没有智慧)、我执的生命自然去追寻与完成的。为什么会投胎成为人或投胎成为猪、狗?这是因为所造的业与那一道的众生相应,于是他就投胎到那里,然后继续延续下一期的生命。前面已说到,三世因果是依着生命的「我爱」为根本,因为有我爱,所以追寻能活下去的下一世,而每下一世的追寻都还是有「我爱」。我爱是一种自私,这种自私使得我们不得牺牲别人来获取自己的所需,但同时别人也要牺牲我们,因此整个生命就充满了一种贪取,因贪取而无有止息的相互攻击、榨取。由于我们每一世的轮回都在满足这种自我爱、追求自我爱、都在牺牲别人、损伤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会造作无边的生死因缘,于是我们也就一世一世的轮回不休了。 佛陀告诉我们,如果能够放弃我爱,将会得到生命的自在,得到最大的快乐。但是要放弃我爱,首先要识苦修道。众生有我爱,因而造业受苦,永远轮回;即使是往生天上成为天人,亦复如是,总是处在无常变动不居的三界中轮回,这是一种轮回的苦。如果要脱苦,我们就必须超越我爱,唯有彻底的超越我爱,才能超越自私,才能识苦而修道,这是一种自力增上的努力,也是大乘佛法共同的生命观。 2、生死一如──彻见实相 以大乘佛法的立场说,而当我们超越了我执以及对「法」的执取之后,就会证得「生死一如」。死亡,佛教一般都称为「往生」。往生有圣与凡的差别,圣人的往生再也没有轮回,出离轮回;那就是所谓的「解脱」。只是解脱不一定是指死亡而言,也不是到了极乐世界才可以解脱,而是现在活着的时候,当下能远离我执,看透生命的实相,并超越对法的执取,那时候生命就自在了,这才是解脱的真义。然而解脱仍有大小乘的分别,大乘的圣人不会像小乘人那样大「不受后有,不再轮回」为解脱;刚好相反,当他证到生死一如的实相时,由于他更超越了法的执取,因此他更会累世累劫的再来人间,然而他是「来而不来、不来而来」,他的「来」和我们的来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来是随「业报」而来,我们被生命的笼子关住,不自由、自私、痛苦、没有智慧、伤害别人获取自己的利益,一次次不自主的来到世界(还不一定都是以「人身」而来),只是来受苦、受报而已。但是佛、菩萨是以不贪染一切,又能不舍一切众生的智慧与悲愿为推动而来,这样的来一方而既履行了自己的大乘心愿,同时也成就了无边的大乘功德,这是大乘的风光。这才是大乘佛法中「生死一如」的真义。 3、不舍世间──淑世利生 而今天就是要教各位学大乘法、修大乘行,不然大家就是入宝山空手而回。因为小乘不究竟,虽然小乘表面上已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但是事实上还是没有究竟解决更为深刻的死生问题。小乘行者误认或着执「真」有生死,所以才要「离」生死,他不知道生死是毕竟空,根本没有一个「实在的生死」可离。因此小乘行者不是真实正见空性,因为毕竟空性是生死一如的。大乘行者体证生死一如,所以不须要说它是「无」生死,也不须要说它是「有」生死。他不怕生死,而再入生死;虽再入生死,却也不受轮回的生死所困,这样的生命价值才是最究竟的,这才是大乘佛法「终极关怀」。 大乘行人一方面既能不贪着世间,同时又能不舍世间、利益有情,这样称为「淑世利生」,这是大乘佛法无限利他的誓愿与悲愿。孔夫子也重视淑世,但是大乘佛教的「淑世」,是彻底生死一如的解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淑世利生」,而净土教正是立足于这样的前提下而开演的。 四、净土教法建立的目的 1、为慧深愿广的大心众生,建立早日成就究竟佛道,以回入娑婆广度有情的学习机制 净土教法建立的目的,是为三种人而建立的。首先,第一种是为有智慧、愿力也很深的大心众生而开演的。这类根机的有情,希望解脱,而且要尽快成就,然后再回到娑婆世界来淑世利生;而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就是能圆满这类根机众生的愿。我们可以将净土的相状想成是一个超级的宗教大学,里面有佛、菩萨们做为我们的教授及同学、同参等等,在那里学习可以增加我们学习的能力与速度;而且极乐世界也提供一种极优良的佛法开悟课程,和超越了人间种种障碍的环境来让我们快速的学习。 由于在极乐世界中,有非常好的老师在教导,不但使用言教,还会用种种身教及神通变现等方法,带领我们去实践、体悟最深刻的大乘佛法。在那里,我们的身体活动将不再受到如现在的生、老、病、死之限制,加上周遭有很多修学有成就的大德、菩萨们的指导,因而我们能更快速学而有所成就。这些完善优良的学习环境,无非是为了让想早一点能成就究竟佛道,以便早一点回入娑婆来度众生的大心众生,有此修学的机会。 如果要问,为何我们能往生到那么好的环境去?那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协助之故,所以我们才能往生净土,并且能顺利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法修学。但为何愿力会加被于我们?这就如同孙中山先生发愿推翻满清,创建民国,所以今天才有中华民国,我们出国也才有护照可用,这是他的「愿力」加被到我们身上的例子。又例如母亲愿意怀胎十个月而生下我们,并且继续养育我们,我们因为乘着她的愿力才能活到今天,这也是母亲的愿力加被在我们身上;或者老师愿意用心教导学生,那些学生就有机会被教好,这是老师的愿加被在学生身上的例子。因此,「愿」会加被周遭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可以印证的,换言之我们被弥陀佛的愿力所加被,也是绝对可能的。 2、为忙碌无暇的障恼众生,提供消业集福、易修速成,可得现世安乐的最佳途径。 其次,净土教法建立的目的,也为忙碌障恼的众生能够往生,而且还希望能够得到现世安乐的人而建立。如果是障恼慧浅的众生,阿弥陀佛慈悲的愿力会让他消业集福;因为忙碌的人,烦恼业重不容易有福报,求什么没什么,一切都不顺利。而在这世间要帮助自己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靠自己的力量;第二种透过善知识的教导,然后自己去实践。而第二种就是依佛所宣扬的法义,我们听到之后去实践,而后得到智慧。因为有智慧,所以能降伏业障;因为降伏业障,所以减少困扰;因为减少困扰,所以能获得欢喜;因为获得了欢喜,于是就知道放下自私;因为懂得放下自私,结果不会再去造恶业害人;因为不去造恶害人,所以能减少未来的种种恶缘。于是善的不断循环,进而一步一步的走向福、慧圆满的佛道,这是佛法的修行义。而此佛法修行义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独立操作的,只是要如何操作,必须要有人来教导。 至于如何操作?信仰阿弥陀佛不是一种宗教崇拜,但是它仍须要宗教仪式,也就是透过身语行为的恭敬,而后反熏我们的内心。譬如,如果诸位现在穿晚礼服坐在这里听法,可能会坐的不安稳;反之,如果今天去参加宴会,大家都穿着晚礼服,而只有自己穿着T恤,穿着短裤,外加脱鞋一双破球鞋,结果自己一定会为了外在的衣服与别人不协调而感到不自在。由此不难了解,我们所以会造业,大都是受外在环境的好坏所影响,然后起瞋心、恼怒或贪染等等,进而造作恶业。而今天我们要修道也是要透过外在语言、衣服、身体的形式来礼拜、称念、诵经,让自己的心净化。念佛的圣号,忆念佛的功德、景仰佛的智慧,进而见贤思齐,自我要求也要和佛一样。这就是透过念佛的方式来忆念佛,让这一种忆念形成内在的意志力──一种强大净化内在自我的意志,进而断除我们造业的恶心,于是便可消业集福。为什么能消业?因为不再造业,所以当别人来骂我们的时候会欢喜的接受。为什么能集福?因为没有自私的恶心,一心只有想要帮助别人,这时内心已经净化而形成福报的温床。 所以如何为忙碌无暇障恼的众生提供消业集福、易修速成,以及可得现世安乐的最佳途径?简单地说,就是忆佛的功德。由于忆念佛的功德,念佛的圣号,进而对佛肃然起敬而生乐善心,藉此溶化我们那颗坚固不舍的「我执」,这样的念佛,才念的有效果。念佛是可以直接帮助我们净化内心,所以念佛的当下,也就得到佛的加持。当我们在念佛的圣号时,要对佛陀慈悲与智慧生起忆念,因为忆念,所以内心很安稳,要依教奉行,放下我执,把烦恼交给阿弥陀佛。一直念佛,内心自然就产生净化、安稳、提升。就像我们的母亲,曾经辛若的养育我们,所以母亲的名字对我们有特别的感觉,当我们称念她的名字时,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忆念、一种善孝顺的怀念。所以,称念佛号是忆念佛的功德,从而使佛入了我们的心,加持并净化了自我,从而提升、超越了自我。 这不是一种无聊的宗教行为或是迷信的宗教操作,它是一种提升身心灵的具体方法。这种念佛的修持法门,称为「易修」。为什么称为「易修」?因为开车可以念佛,任何烦恼来时可以念佛,走路可以念佛,躺在床上也还是可以念佛。又佛陀不是要我们崇拜他,而是要我们念佛的同时,也能开发自己已有的本性功德,因为我们皆本具有清净的功德,与佛平等;所以当我们念佛时,也可以很快地开显并成就这样的自性功德,这就称为「易修速成」。 3、为惧怕生死的力弱众生,开示信愿持名、佛力加持,当生出离生死的最终保证 还有一种人,面对生死时很无力,周遭的环境也使得他不知如何去面对生死。人生最大的恐惧无非是死亡,或者说是失去自己的亲人,而死亡是造成失去至亲至爱最直接且无可抗拒的一种必然会发生的自然现象,然而我们却没有智慧可以帮助他。因为我们自己也常这样认为:反正没有人教还不都这样过日子,所以我们也就这样过,等到要死的时候再来说吧!大部分的人都有这种想法。也因为大部分的人有这种想法,所以我们像鸵鸟一样,既不懂生,亦不懂死。 在净土教法当中可以让我们得到生命永恒的安宁,和恐惧死亡的止息,这种安止是我们本质上能得的,不是佛赐给的。然而,佛为惧怕生死的力弱众生开示信愿持名与佛力加持的意义,目的就是要让他在今生能出离生死。所以净土教的生命观,对诸位是最有意义的;因为我们面对生死的时候极为无力,也不知该怎办,甚至没办法像师父们一样去修行,连吃素都没办法做到。净土法门正是为了对这类于生死无知、无力且恐惧的众生而开启的,佛陀向我们保证,透过信愿持名及佛力加持,今生便可于临终的正忆念当中,卓然地出离生死,不再轮回! 五、净土三资粮──信、愿、行 然而,我们要如何才能真正地经由念佛,而确定临终无障地往生西方呢?我们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具备一些必备的资粮。首先,对于弥陀佛所建立的净土教法,要能真诚而有智慧地「相信」,要相信有极乐世界。至于我们要如何相信有极乐世界?我们可以先从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进而推知有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知道娑婆世界是众生随业而建造,随染污业而有;所以阿弥陀佛以他利益众生的纯善心与觉悟心来建造一个极乐世界,这是他清净的心镜所投影招感的,这是一种清净的业,或者说是一种愿力。所以极乐世界为什么会存在?就是因为众生以染污的心建造一个娑婆世界,而相反的,阿弥陀佛以慈悲利益众生的心而去投影这个极乐世界,来接引我们,让我们安住其中。 换言之,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心所招感的净土,而他修行是为了我们,为我们而修,所以成立这个极乐世界。与其说这个极乐世界是他成立的,不如说是因为我们的烦恼帮他成立的;因为我们有烦恼,他为了帮我们离烦恼,所以他建造了极乐世界。那他如何建造的呢?其实就像建造一所学校或一所工厂一样,随顺着建造者的愿力而建造 其次是多念佛,多忆念阿弥陀佛。如果临命终时的念头能不忘念佛,就如一棵平常倾斜西方的大树一样,即使倒下去,还向着西方。因为我们忆念的是阿弥陀佛,没有忆念鬼神,也没有忆念你家里的任何人、事、物,所以不会随着我们的世俗贪念,再来投胎到人间来,而与极乐世界相应而投生到那里。 最后就是要「发愿」。平常要多发愿,发愿临终之时往生极乐世界。业力像一条绳子,让树倒向西边的方法,除了用一条绳子拉它以外,更妙的就是平时用一条绳子往西边拉,它就会慢慢往西边生长。等到有一天绳子断了或随时砍它,它都会往西边倒,愿就像这样。愿就是拉那棵树的绳子,要天天发愿往生西方,而且不忘菩提心,学成后回入娑婆广度有情,如此与大乘法相应,则发愿更能得力。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忆念:想象着那深山幽谷,忆念着阿弥陀在极乐的那一边接引我,而我正要到那一边去学习,成就后会回来娑婆利益一切众生;今生所受的一切苦难,将是我往生的资粮,所以我都要由衷地感谢他们,让我懂得要离苦往生极乐世界。当我们临终时的生命是这种感觉的时候,就已经无欠无余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菩萨。因为害我们的人,就是帮助我们往生的人,而爱我们的人也是帮助我们往生的人,能够在临命终的那一剎那对他们完全没有怨恨或贪染,然而也不忘再回来接引他们;这样的往生真洒脱!净土教法的生死观就是这么庄严、自在,当生可以成就,而且充满了智慧。 六、结 语 生命可以很有价值,但是请先把净土法门放在心上,它就充满价值。如果要让我们的生命过得很有价值,那么必须理解大乘佛法,进而体会且实践净土法门。这是一个很直接了当,而且充满智慧,能够与现实生活相配合,很圆满的一种法门。最后归纳言之,净土行者的生命观与生死观简要地说有三点: 1、 既知「忆佛念佛,是心作佛」之理,则了众生平等、生死一如,故能时时正念实相、智慧觉照,自然断恶行善,洒脱自在! 2、 既能信愿念佛,必能逐渐确定临终正念之现前,而安心将生死交予弥陀佛,故于一时中即无有死亡之恐惧! 3、 生死既有所依,复又智觉现前,则油然生起对众生的同体大悲之心,能巧把尘劳为佛事,在现世的生活中大作水月如幻之道场,以利益如幻之众生矣! 这是一种自己可以解脱,也可以很庄严地为我所爱的亲人回入娑婆度众生,既能注重现世的生命,也能安住于现实生活。知道现实的生活不可能圆满,因为每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更要到极乐世界修学,把自己的无明、自私去除,而后回入娑婆广度苦难的有情。而这些苦难的有情,不但是我的父母,也是我所爱的一切众生。所以,一个净土行者对现实社会不排斥,但也不贪恋,借它修行,然后超越它。最后,临终往生极乐世界,成就我们当生的佛国净土!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