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85集)


2015/5/23    热度:19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零八页倒数第四行,科题「出家」,请看经文: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此表出家之第四相。《魏译》甚详」,康僧铠的本子,这个说得比较详细。经文上说,「现处宫中」,示现居住在皇宫里面,「色味之间」,这说的是过荣华富贵的生活。「见老病死」,这是世尊做太子的身分,外出去游玩,在城外遇到老人,看到生病的人、看到死亡的人。看到这些事情,他有感悟,觉得这个世间是生灭法,不是长生不老,找不到不生不灭永恒的这些现象。所观察到的、耳听到的、身体接触到的,无非都是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这给他很大的启发,动了出世修行的念头。这个里面还有一个,老病死,还有一个修道的人,想想修道是有道理的。

「弃国财位」,国,他是国王,离开这个国家。那个时候的国跟中国周朝晚年相同,这个国君,中国春秋战国的国君领土并不大。在周朝的时候有八百多个国家,叫诸侯国,大国还没有现在一个县大,小国大概比一个乡村大一点,它也是个国家,也就是说不是统一的。当时讲天下,也就指中国这一块疆土,八百多个诸侯,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这一带,就是中原这个地带,南部大概到福建、广东,北面,北面有长城。诸位知道,长城外面是匈奴,长城里面这才叫中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亦如是,他的父亲是个国王,就是大国大概也只有现在一个县差不多,这大国。印度当时有十六个大国,这是大国王,把国家舍弃了,财产舍弃了,位是王位,王位也舍弃了。「入山学道」,到山上找这些修行人,跟他们学习。佛陀那个时代,印度的宗教很发达,哲学也很发达,他都去参学,学了十二年。他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缨珞,遣之令还」。交给他的随从,把他身上穿的衣服,骑的马,戴的宝冠缨珞,让伺候他的人带回去,出家修行用不着这些东西。

「舍珍妙衣,而着法服」,法服就是今天所讲的袈裟,今天的袈裟比那个时候的服装,质料要好多了。那个时候的法服叫粪扫衣,是一些人家的衣服穿破旧了不要,当垃圾丢掉,出家人把它捡起来,把它洗干净,还有可以用的地方保留着,不能用的地方才丢弃掉,积到可以做一件衣了,把它缝起来,像我们现在穿这个衣,那是一块一块缝起来的。缝起来的,质料不一样,一件衣服,颜色不一样,不好看,所以缝起来之后要去染,染色。染什么颜色?五种正色,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染出来就这样的颜色,像咖啡色一样,避免正色,红黄蓝白黑都是正色。佛穿杂色衣,叫袈裟,袈裟就是很多不同颜色混合在一起。吃饭每天到外面托钵,一钵饭不是一家人供养的,一家人供养一点点,佛的戒律准许托七家,七家的饭菜不一样,要混合在一起,也叫袈裟,袈裟味。袈裟就是混合的,很多混合在一起的叫袈裟,这叫法服。

头发剃掉,胡须也剃掉,我们想到释迦牟尼佛很年轻,十九岁舍弃皇宫,剃头发是有,剃胡须那是以后,以后出家有三、四十岁的时候,有胡须。「端坐树下」,就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勤苦六年,行如所应」,他曾经修六年苦行,跟印度宗教学的。《普曜经》里面也有一段记载,「尔时太子日服一麻一麦。六年之中结跏趺坐」,这经典上有记载,他曾经有六年的苦行。「修习艰难勤苦之行」,在那个时代,如果不是这样修苦行,一般社会大众不尊重。所以释迦牟尼佛要教化一切众生,要教化那些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学派,必须要做到,他们能做到的,释迦佛全做到了,释迦佛能做到的,他们还有许多没做到,大众对他就有信心,就听他讲经说法,跟他在一起修行。这个就是要教化众生,给我们很大启示,必须要跟这些人在概念上完全相同,他认可,这个教化才能展开。

印度像婆罗门教,比释迦佛要早一万年,在印度的地位根深蒂固,要想转变它谈何容易。好在佛陀不是宗教,它是教育,我们可以称释迦牟尼佛的教育。那是一种什么教育?是明心见性的教育,印度所有宗教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学术也没有这么高的成就。佛用什么方法?戒定慧三学。婆罗门教有定,佛经上所说的四禅八定,是婆罗门教的,它的定只有八个层次。佛教里面定高了,阿罗汉修的第九定超过它,超越六道轮回,八定没有超越,九定超越了,缘觉、菩萨,菩萨有权教、有实教。佛法能够帮助人恢复到自性本定,这是佛所证得的,菩萨还没有到,到边缘,再向上提升就到了。所以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达明了,诸法实相。这是世间没有的,六道里头完全没有,人间没有,天上也没有。天上有四禅八定,所以婆罗门教有能力到四禅天、四空天,他出不了轮回。菩萨修到八地以上,对世出世间一切现象了如指掌,他完全看到,完全接触到,这是圆满的真相教育,它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后面这两句,『作斯示现,顺世间故』。把八相成道,为什么要作八相成道?恒顺众生。「以上二句,出自《唐译》。深显《法华》玄旨」。《法华经.寿量品》里面说,「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印度所有宗教、学派,都希望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句话全是梵文音译,不是不能翻,是为了尊重不翻。大乘佛法就是求这个,菩萨学习的也就是学这个。翻成中国字,阿翻成无,耨多罗翻成中国意思是上,三这个音翻成中国字是正,藐是等,平等的等,下面三又是正,后面菩提是觉,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合起来,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就是佛教终极的目标,最后我就是要把这个东西找到。这就是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没有能够跟它相等。

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法里面,它这里有三个阶段,最下面的是正觉,阿罗汉证得。在古印度大家有这么一句话,但是没有人能证得。佛出现在世间,阿罗汉证得三菩提,菩萨证得正等正觉,就是三藐三菩提,佛所证得的就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是以这个成就取得学位的尊号,取得三菩提,得三菩提的,他就是阿罗汉;得三藐三菩提的,他就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他就成佛了。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陀教育里面三个学位的名称,他不是神,也不是仙人,这个学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到的,是平等的。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他本来是的,而现在我们变成六道众生,什么原因?我们迷失了自性。无上正等正觉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迷失了自性,这个智慧变质了,变成什么?变成烦恼,我们把这个智慧全用错了。佛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纠正我们,让我们把这个错误改过来、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教导我们正知正见。正知正见的反面是邪知邪见,六道苦,苦从哪里来的?从错误的知见里面产生的。大乘教里头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六道轮回出现。六道本来是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把实报庄严土变成六道轮回,苦不堪言。

佛陀出世,不少有缘人觉悟过来了,跟着佛陀学习。有少数上上根人,时间不久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称他作法身菩萨。为什么不称他为佛?因为他还有无明习气没断。无明习气很难断,一般经典上所说的,菩萨要断无始无明习气需要三个阿僧只劫,因为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不像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见思习气没断,他证得阿罗汉,在阿罗汉这个阶段当中要把习气断掉。习气断掉之后,他就不叫阿罗汉,叫辟支佛,辟支佛比他高一级,不但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习气也断了。辟支佛在他位置上他要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尽了他就升等,菩萨了,他成菩萨。虽然成菩萨,尘沙烦恼的习气还在,所以菩萨必须把尘沙烦恼习气断掉,断掉之后他就成佛了。这个佛是十法界的佛,很像佛,不是真佛,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很像,为什么?他还是用阿赖耶,依旧是用妄心,他没有用真心。也就是说,见思、尘沙烦恼断了,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没断,无始无明烦恼也没断,他在佛的位置上断无始无明烦恼,烦恼断了他就脱离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位置上,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但是他有起心动念的习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他有这个习气在。这个习气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佛差不多,但就是不能融入常寂光,除这一样事情之外,他的智慧、德能、相好跟佛没有两样,所以称他作法身菩萨。天台大师说分证即佛,真佛,不是假佛,但是不圆满,就是因为他还有习气。这个习气断干净,就是真的无上正等正觉,他不在实报土,他在哪里?他在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常寂光无处不在,常寂光无时不在。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法身,法身佛,法身佛就一个,报身佛可以变很多个,法身只有一个,法身是一片光明,里头什么都没有。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用了二十个字形容法身,「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才真正到究竟圆满。实报土里面这些法身菩萨无始无明习气怎么断?没法子断,不要理它,三个阿僧只劫之后,自然就没有了。古人对这桩事情,常常用酒瓶来做比喻,盛酒的瓶子,把酒倒干净,确实没有,里面擦干净了,一滴也没有,闻闻有味道,这味道怎么除?没法子除,只有把瓶盖打开放着,放个半年,放个一年,再去闻没有了,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

可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许许多多诸佛刹土里面的法身菩萨,都愿意到极乐世界去,他们住的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华藏世界,实报土。这些人他愿意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可能阿弥陀佛有特别的威神加持,能让他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提早消失,他在别的地方要三个阿僧只劫才能消失掉,到极乐世界可能一个阿僧只劫,可能不需要一个阿僧只劫。如果没有这个好处,法身菩萨到极乐世界就毫无意义。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极乐世界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如果没有这种利益,菩萨没有必要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相信,肯定有不思议的能量。也因为弥陀不可思议,所以感得十方诸佛,以菩萨身分到极乐世界协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

我们看下面经文,「然善男子」,这《法华经》上说的,「寿量品」里面讲的,释迦牟尼佛透消息,「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国,导利众生」,我们就看到这里。释迦牟尼佛透消息,他不是在印度真的成佛,早就成佛了,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八相成道是表演,不是真的。因为这个表演,让大家对他生起信心,你看释迦也是父母生的,也是一生修行,三十岁成佛,成道了,十九岁出家,修了十二年,成功了,这是做给人看的,让别人生起信心。如果他要是一个化身来的,人家说你是神,天神,我们凡夫做不到,对他没有信心,就不会跟他学,示现跟普通人完全一样,他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十二年,然后讲经教学,跟他的人愈来愈多。这些弟子当中,菩萨弟子、声闻弟子、凡夫弟子多,这里面许多凡夫弟子当中,有佛菩萨化身来的,声闻亦如是,菩萨亦如是,像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菩萨,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了,在释迦会上做影响众。真正的凡夫小乘,听佛说法很难理解,这些同学就帮他忙。这些同学都是古佛再来,有人资格比释迦佛还要老,在释迦佛成佛之前成佛的。《法华经》上开权显实,佛到最后大家都成熟了,可以把事实真相说出来。所以他常常在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为什么?这个地方人跟他有缘。娑婆世界众生念释迦牟尼佛,佛就现身,应该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除了娑婆世界之外,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跟释迦牟尼佛有缘的不少,人数比我们多,世尊哪个地方有缘,哪个地方现身。现在我们知道,法身遍一切处,法身就是常寂光。

我们看下面,佛怎样教众生,「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喜欢小法,「德薄垢重者」,这是说什么?六道众生,人道。给你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你很欢喜,就接受了,给你讲方等、讲般若,听不懂,讲《华严经》,甚至三千比丘退席,听不懂。所以佛说法应机施教,为我们这些众生,说我少年出家,得无上正等正觉。其实我实实在在成佛到现在,「久远若斯」,时间太长太长了。「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八相成道,作如是现。

「两经合参」,我们把《无量寿经》魏译本,《普曜经》所说的,跟《法华经》所说的,合起来看,「信知本师」,我们相信,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作八相成道之种种示现,只为随顺世间众生之根机」,行善巧方便,普度而已。实在说释迦牟尼佛久已成佛,这个事实要认识。出家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面一段,「降魔」。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前面出家这一段里头,我们要学习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像佛这样的慈悲帮助众生。你不随顺,他不听你的,所以随顺就是大慈大悲的表现。大乘教里头佛常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是普贤菩萨十愿里面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叫行菩萨道。让一切众生对你起反感,不喜欢跟你在一起,那就错了,这个众生有佛的缘分,你把他赶走了。佛门里头有没有这种人?有,很多。凡是干这种事情的人,断人法身慧命,果报都不好。如果断的这个人,这个法身慧命要断得多,譬如说这个地方有真正修行人在这里弘法,你把他弘法的缘破坏掉了,让这个地区许许多多有缘的众生闻不到佛法,这个罪过重。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他的罪就愈重,这个是无间地狱罪业。为什么?叫破和合僧,属于这一条罪,破和合僧佛都不能救你。所以说,人学佛法的机缘很难得,你要能成就他、帮助他,无量功德,这个人将来成就是你成就的。修福、修慧的人,对于这桩事情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在这个地方随自己意思,处处障碍别人,这在佛门里造的罪业,造无间地狱罪业。自己造的时候不知道,果报现前后悔莫及,不可以不知道。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此二句也是《唐译》的,《大宝积经.无量寿会》里头的。「是第五相之降魔。魔者,梵语魔罗之略称」。翻成中国意思叫障碍,「能为修道作障碍故」。魔就是障碍,魔事就是障碍人修行,障碍人闻法,让人在佛法里面退心,这就是魔业。我们学佛,想一想,有没有人障碍我?再想一想,我有没有障碍别人?细心去反省,就知道为什么有人障碍我,因为我过去障碍他。这一生障碍我的善根,障碍我的缘分,不可能是无缘无故,不可能,没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因果报应,然后我们才能够把这个业障消除。我们要真正忏悔业障,忏悔以后再不做障碍别人的事情,别人障碍我,我承受,我不再障碍别人,这个业障就能化解。

有人告诉我,魔王波旬现在对我没有意见了,以前都是障碍,现在不障碍了。为什么?自从他附体来找我,我给他供上个牌位,我那里供波旬菩萨,我不跟他对立,我称他菩萨,请他来听经。大概他听清楚、听明白了,现在的态度非常好。众生苦,希望波旬发菩提心,发慈悲心,护持佛法,普度众生,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去。成佛比当魔王殊胜太多,波旬是欲界第六天的天王,比玉皇大帝高太多了。如果欲界天好比是个国家,波旬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忉利天主好像是一个县长,一个县的领导人,不能比,他高得太多。所以希望波旬能够放弃欲界天,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去,好!

12下一页
 

五明学佛网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