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79集)
2015/5/23   热度:464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居士,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澳洲戒学研习班课程」。此次澳洲戒学研习班开设了三门课程:戒和尚上果下清律师讲授《南山律在家备览》,教授阿闍黎上果下良律师讲授《沙弥十戒威仪录要》,羯磨阿闍黎上天下因律师讲授《梵网经菩萨戒》。恩师老法师亲临现场,聆听清公《南山律在家备览》,而清公和尚则于每堂课必定出席,亲临现场聆听。课程开始前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请师仪式,令人肃然起敬。 甲、上果下清律师讲授《南山律在家备览》。九月四日,上果下清律师开始宣讲弘一大师的遗着《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此书是弘一大师从道宣律祖的南山律之中搜集,契合在家居士所应学习的律法而成册。诚如弘公在《例言》中所说,「数年已来,欲于南山律中摭挈其为在家居士所应学者,辑为一部,名曰南山律在家备览」。南山律是唐朝终南山道宣律师的撰述,以《法华》、《涅盘》之义理来释通四分律,贯摄佛法之大小二乘。南山律最为重要的注疏是《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简称《行事钞》)、《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简称《戒疏》)、《四分律随机羯磨疏》(简称《业疏》),以上三部著作世称南山三大部。北宋时期元照律师在灵芝寺、中兴南山律宗撰写《资持记》以注解《行事钞》、《行宗记》以注解《戒疏》、《济缘记》以注解《业疏》。 弘公在《例言》中说,元照律师的撰述「皆依南山遗范发扬光大,缵述相承」。弘一律师所辑《南山律在家备览》就是以南山、灵芝的注解为宗本,并参考其他著述做为辅助而编辑成书的。弘一大师劝导我们,学习南山律不可畏难而止,应该要认真学习,融会贯通。「南山之文古拙,而义赜隐。后之学者,未可畏难,浅尝辄止。宜应习览,自易贯通。」弘一大师是民国初年中兴南山律宗的高僧,民国七年在虎跑寺剃度,法名演音,号弘一,同年受具足戒,发心扶持戒律,翻译有部律藏。弘公从日本请回古版南山灵芝三大部(计八十余册),深感南山律深契此土众生机宜。弘一大师曾亲书对联曰:「愿尽未来,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誓舍身命,弘护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民国三十一年写「悲欣交集」遗墨,于九月初四安详西逝,世寿六十三岁,僧腊二十岁。 清公和尚在解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中「在家」二字时,特别引经据典加以说明,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善男子,如佛所说,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名为比丘,在家菩萨名优婆塞。出家菩萨持出家戒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在家戒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佛说菩萨分成出家、在家二种,出家的菩萨称比丘,在家的男众称优婆塞,女众称优婆夷。出家的菩萨受持出家的戒法是不困难的,而在家的菩萨受持在家的戒法却是很困难,为什么?因为在家的人有许多恶的因缘所缠绕的缘故。正如同《大宝积经》卷第八十二《郁伽长者会第十九》所说,「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善修学行。所谓家者名杀善根,名不舍过,害助善业,是故名家。云何名在?一切结使在中住故,故名为在。」佛对郁伽长者说,所谓的家叫做杀害善根,叫做不舍弃过失,是妨害帮助善业的,因此叫做家。什么叫做在?一切的烦恼在当中安住的缘故。 《大宝积经》曰:「在家菩萨若入僧坊,在门而住,五体敬礼,然后乃入。……在家多尘污,出家妙好。在家具缚,出家无碍。在家多垢,出家离舍。在家恶摄,出家善摄。在家没于爱欲淤泥,出家远离爱欲淤泥。」在家的菩萨到寺庙中要特别小心谨慎,要尽到礼节,不要随随便便,要五体投地,恭敬礼拜,然后再进入僧伽蓝。在家有许多尘垢染污,出家非常微妙善好;在家有种种烦恼的束缚,而出家没有障碍;在家有许多垢秽,出家能够舍离许多垢秽;在家是恶法所收摄,出家是善法所收摄;在家没于爱欲的淤泥,出家能够远离爱欲的淤泥。诚如《华严经贤首品》所说:「家是贪爱系缚所,欲使众生悉免离,故示出家得解脱,于诸欲乐无所爱。」清公和尚宣讲南山律之时声如洪钟,中气十足,加之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亲临现场聆听此课程,更是令在场四众同修肃然起敬,法喜充满。 乙、果良律师讲授《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此次戒学研习班开设《沙弥律仪》课程,采取蕅益大师的《沙弥十戒威仪录要》,由上果下良律师亲授。果良律师首先开示我们学习戒法的重要性,强调学戒是修学净土的助缘,所谓「持戒为因,净土为果」,学教、持戒精严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高。戒法能够维系僧团的伦理次第,「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出家与在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戒法的庄严,否则的话,「内心无道,外仪无法。纵放愚情,还同秽俗(《行事钞》)。」出家人要学习戒法,改变过去在俗的习染,具足调柔、善顺的弟子相,若是傲慢习气作祟,则无由接受大法。降伏烦恼习气乃修行之要务,轻戒也要严谨、细致持守,则可保护重戒。例如小妄语不断,就会引发大妄语,因此要轻重等持,学贵慎始。 沙弥十戒是比丘戒的阶梯,是菩萨戒之根本。沙弥具足五德,从发心离俗到志求大乘,此乃出家之大要。宣祖说,沙弥五德要尽形寿身体力行,才堪可消受信施。《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是人法为体,「沙弥」是人,「十戒威仪」是法,「录要」是通题。沙弥有息慈、勤策、求寂之义。息慈是息世俗习染,救济众生,恶无不尽、善无不满之义;勤策是精勤策励,不放逸义;求寂是始本合一义。十戒威仪包括十条戒律(从不杀生至不捉持金银)、二十六威仪(从敬大沙门至六物名相)。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是明末清初蕅益大师依照律典重新辑录的。蕅益大师法名智旭,明末清初古吴木渎人(今江苏),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二十四岁礼憨山大师门人剃度,三十一岁见到当时宗门之流弊,决意弘律。因为在明朝末年已不重视戒律和教理,大师以此对治宗门流弊,他依天台四教仪来注解《梵网经》,撰《弥陀要解》,定《净土十要》,弘扬净宗。印光大师曾评价说,(蕅益大师)若不是法身大士再来,吾不信也。蕅益大师是其晚年尊号,意思是栽种莲藕,得到莲花的利益,表明他欣求极乐之心。清朝顺治十二年,大师趺坐绳床角,向西举手而逝,时年五十七岁。蕅益大师以持戒念佛的身行言教,警示后人注重戒律之重要性。如同净空老法师所教导的,出家人要能够扎好四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于此基础上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往生才能够有把握。 丙、天因律师讲授《梵网经菩萨戒》。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究竟圆满的大道,在佛法中称之为一乘法、一佛乘。一乘法是比大乘还要殊胜的大法,古来祖师大德公认有三部经是一乘法:《华严经》、《法华经》和《梵网经》。《梵网经》全经并没有传到中国来,传到中国的只有一品「菩萨戒品」,也就是《梵网经菩萨戒》。 发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本,发菩提心之功德不可思议。《八十华严》第七十八卷中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说:「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由此可知发菩提心的重要性。菩提心是大乘之戒体,功德不可思议,大小律仪是菩提心之相。如何发起菩提心?《普贤菩萨行愿品》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因此,由大悲心增上,才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佛说梵网经》:佛者觉也。依经义,由法身佛起他受用报,名为卢舍那佛,居莲华台藏世界,周围千叶,每叶上有千释迦,每一释迦又能化现百千亿,到娑婆世界南阎浮提菩提树下,说此菩萨心地品,十重四十八轻戒。说者,悦(愉悦、畅达)所怀也。关于本经命名的来源,经文中说:「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梵网就是众生的心性,是诸佛的本源,是行菩萨道的根本。本经是以十重摄诸轻,以孝顺摄一切,能行孝顺,戒就能够持好,所有的戒条都能够守持。因此,「戒虽万行,以孝为宗」、「一孝立而诸戒尽矣(《发隐》)。」由此可见,大乘之戒法,始终不离孝这个根本,所谓「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是也。 无限感恩和尚,上果下清律师、教授阿闍黎上果下良法师、羯磨阿闍黎上天下因法师,为我们开设如此殊胜的课程,弟子定当认真学习及落实,以报答诸佛菩萨及生生世世父母的无尽深恩。以上是惭愧弟子参加戒学研习班的浅显报告,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释开吉顶礼敬呈。 老法师:开吉的报告说明我们这次办这个戒律研习班,这个用意、期望跟目的都提到了。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师常常跟我谈这问题,传统文化衰了,儒释道没人学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儒释道像个样子,已经衰了,还没有走上灭亡,什么时候?两百年前。所以他把佛法介绍给我,佛经哲学,告诉我,佛经哲学不在寺庙里,为什么?寺庙没人学了。两百年前中国的寺院、庵堂,里面都有高人,他们真学,而且落实在生活上,所以有德行、有学问。那些都是天人师,他们义务的教化众生,这是社会为什么会安定,人民为什么会那么幸福。我们所生长的时节是衰了,像一个家庭一样败了,不但衰,败了,我还看到那个败的相。抗战时候中国传统的家庭还有,很少了,战争之后,就是胜利之后没有了,真的,走遍大江南北,一家都找不到。村落还在,建筑还在,人没有了,都离开老家各奔前程,我们看了很伤心。现在人学外国人,崇尚小家庭,小家庭自由,今天小家庭的弊端出来了,第一个,小孩没人教;第二个,老人没有人养。中国大家庭最大的优点就是育幼养老,这是人生的大事。 中国古时候的教育不是国家办的,不是政府办的,是家办的。政府只举办考试,秀才每年都有,举人隔个一、二年;进士,这最高的学位,殿试大概三年有一次。考取考中之后,哪怕是县考秀才,你的生活就有保障,国家供养你。虽然不富裕,你的生活,普通生活能过得去,你可以安心读书,不要从事别的工作,准备再参加省考、参加殿试。考取之后进国家的学校,国家学校完全是培养公务员的,像现在党校一样,是为国家服务的,叫士农工商,士也就是今天所讲的从政,他的职业是从政。古时候读书人都喜欢从政,为什么?这个行业最轻松、最快乐。因为人都被每一个家庭学校教好了,人人是好人,好人做的都是好事,所以做官没有什么案子办,很轻松。一个月要有个三、五桩,你这个县里怎么这么多事?那就不平常了。一个月偶然有一、二件案子,你说人多厚道。所以这些做官人没事,待遇不错,可以养家糊口,地位很崇高,人民都尊敬。士农工商,在社会上地位高,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受人尊重,工作很轻松。所以没有事情,继续不断读书、做学问,等于读一辈子书,活到老学到老。有的是时间,所以写文章、写诗词,《四库全书》集部,一大半都是做官人写的,他有的是时间,留传给后世。《四库》所收的都是在那个时代真正有学问、有道德这些人,他们选定的,即使是诗歌,也是取正能量,没有负能量的,它才能流通,永久保存,不会丧失。 最近这两百年,西方文化传到中国来了,大家看到很稀奇。年轻的学子认为,中国这两百年来被外国人欺负,什么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没有人能把这个讲清楚、讲明白,误会愈来愈深。到民国,知识分子几乎是提倡全盘西化,中国东西已经过时了,不适合这个时代,全盘的抛弃,不要了,完全学外国的。这桩事情对吗?我们如果认真去读罗素、汤恩比的书,这是英国人,你就明了了。这两个人是这个世纪真正有智慧、有爱心的人,有慈悲心的人。汤恩比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发明了原子弹,他对于这桩事情非常忧虑,为什么?没有这种武器,人类发动战争不可能把整个地球毁灭;这种武器发明之后,我们人类走上什么?存亡的边缘。如果要发动战争,那就是人类集体自杀,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绝灭,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晚年,八十岁之后,他八十五岁走的,晚年想到中国的春秋战国,周朝末年。周朝八百年,五百年是乱世,就是春秋战国(孔子生在春秋,孟子生在战国),民不聊生,那些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周天子有名无实。所以他看到二战之后许多国家的殖民地解放了,都变成独立的主权国家(在二战之前地球上主权国家只有四十多个,二战结束之后,主权国家一百四十多个),他说这不是好现象,国家愈多的时候,利害、冲突就很容易发生,小的战争慢慢引发到核武战争,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如何防止这个地球上永远不再用核武、生化做武器,他说只有一个方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汉的大统一,这个地球上要统一。谁来统一?中国人统一。他是英国人,他是研究全世界文化史的,非常客观看这桩事情,就是东亚的精神文明是世界上第一。东亚文明是以中国为主,还有三个卫星国,韩国、日本、越南,这三个国家跟中国文化接触的时间久,接触得深,跟中国往来有两千年的历史,所以他希望这四个国家能团结在一起,就会影响全世界。将来世界的大统一,不是武力,不是政治,不是科学技术,不是经济贸易,是文化,是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他指给我们一条路,说得好,一点都没说错。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