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08集)


2015/5/23    热度:29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三十七页倒数第七行,「遍游佛土」。请看经文,经文只一句: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一念,指极短促之时刻,但其时限,诸说不一」。这些都是佛当年对大众所说的,为什么说的不一样?听众的程度不一样,善根厚薄不一样,所以佛每对于一桩事情,四十九年当中所说不尽相同。这些经文,上一辈的大德教导我们,我们要学佛,学经教,要以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上所说的方法、心态。菩萨教导我们,听经,一定要懂得不执着言说相;读经,文字是言说的符号,当然不能执着文字相。第二个不能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都是世尊教化众生假设的,执着就错了。一定要懂得里头的意思,不必斤斤计较这些文字。第三个不执着心缘相,心缘是我看到这个,我想大概是什么意思,不可以。为什么?佛的言语,以后写成文字,全都是从自性当中流出来的。自性没相,无相,自性无不相,你才真正能够契入。为什么不能看到文字,所谓望文生义?不可以,因为自性没有相,正因为它没有相,所以它有无量相;正因为它没有意义,它有无量义。要与性德相应,你才能够自性的智慧、德相慢慢恢复出来。

到什么时候完全明了?到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见性之后一切通达。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意思?没有。为什么?见性的人,障碍自性的烦恼习气断掉了。总的来说,障碍自性的不外三大类,第一个无明烦恼,第二个尘沙烦恼,第三个见思烦恼,这些东西统统断了,统统放下。那心是什么?清净、平等、觉,我们经题上说的。见思烦恼断了,清净心现前,真心,没有染污了。尘沙烦恼断了,平等心得到了。尘沙是比喻,这种妄想、分别无量无边,前念灭后念就生,相续不断。见思烦恼是六道轮回的根,有这个东西就有六道,这个东西断掉了,六道就不见了,没有了,六道是假的。尘沙、无明是十法界的根,有尘沙、无明就有十法界,尘沙、无明断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那有什么?一真法界现前了,一真法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个境界现前。这个境界有色相,但是这个色相跟我们现在所能体会的色相大大的不相同。为什么?我们现在所能够体会的色相,是阿赖耶的境界相,是阿赖耶的相分。这个相分是生灭法,前念灭后念生,生灭不住,不停,住就是停止,不停,一个接一个。第一个生灭跟第二个生灭不一样,所以是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是两个完全相同,它不一样。这是事实真相,大乘教里常说的诸法实相。

实相无相,从体上讲,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是从作用上讲。用,现相;不起用,用是有缘,没有缘不起用,它无相。体无相,起作用的时候现相,随缘,有缘就现,没有缘就不现。所以体性不可得,现的相也不可得。不可得当中你一定要得,那是妄想,那不是事实。因此,佛随缘说法,逗机,说法的目的是引导你契入自性。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善巧方便无量无边,方向跟目标是一个,这一个,粗显的来说就是戒定慧三学。八万四千、无量法门都离不开戒定慧,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戒定慧决定引导我们悟入自性,最后帮助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任何一法都可以,只要你心专,专一,不能杂、不能乱、不能够被染污,这些统统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就坏了,这是六道凡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佛陀,完全用自性观照。六根起作用都叫做观照,从观照悟实相。

所以,对于佛这种种说法我们就能看到,佛说法的对象不一样,时节因缘不相同,用现在的话说,社会环境不一样,风俗习惯不一样,文化不相同。佛陀那个时代,交通完全靠步行,牛车、马车,船是用帆船,靠风力,靠人,人力。所以确确实实有很多人老死不相往来,他一生生活的环境就是他这一个村庄,或者他这个小镇,就这么大地方,没有出过远门。很多农村的居民一生没有进过城,县城没有见过,真有,不是没有。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确实有老人一生没进过城,他最远的地方就是附近的几个乡镇。佛讲经说法,在这个环境里面,只让他有个概念就可以了,不必细说。看听众的程度、根性的利钝,对大根性的人,愈接近实相,对小根性的人,距离实相远近就不必说了。从这个地方能看到善巧方便。

譬如「《仁王般若经》上」,这个古大德注疏里面引用得很多,因为《仁王经》念的人多,《仁王经》上说「九十刹那为一念」,这是一弹指,一弹指有九十刹那,这叫一念。九十刹那叫一念,「一念中之一刹那,经九百生灭」。这个说法,又《往生论注》上卷,「以百一生灭为一刹那,六十刹那为一念」。都是指时间非常短促,知道这个概念就好。我们在讲经当中常常提到的,是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菩萨处胎经》里面一段。佛问弥勒菩萨,说「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心里起个念头,佛问,这一念,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是经的原文,佛问的。这一念里头,心有所念里头有多少个念头?微细的念头,多少念头?几念?有几相?相是物质现象。还有几识?这个里头问了三桩事情,念、相、识。

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细念,念头。每个念头都有相,「念念成形」,那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这个里头含义很深,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不就说明白了,从念头来的,念念成形。相由心生,色由心生,从念头来的。念头才是物质现象的根本,没有念头,哪来的物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形皆有识,形就是物质现象,每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识,识是什么?受想行识,佛法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我们读到这个经文之后,才真正了解天天念的《心经》,「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什么是五蕴?这说出来了。五蕴是第一个物质现象,物质现象里面就有识,色受想行识决定离不开。

这个物质多大?大乘教里头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叫极微色,没有比这更小的了。这个极微色要是把它分开,物质现象就没有了,所以也叫做邻虚尘,尘是微尘。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用的方法是分析,他第一个用牛毛尘做单位开始。牛毛,牛毛粗,牛毛的尖端上面有一粒微尘,那微尘很小,眼睛很好的人能看见。这一粒尘附在这个毫毛的尖端上,它不会掉下去,我们讲吸力,引力,因为它太小了,这个大的引力超过它,把它吸住,它不会掉的,牛毛尘。用牛毛尘把它分开,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细,尖端上有一粒尘土,多大?是牛毛尘的七分之一。再将羊毛尘分为七分,七分之一,兔毛尘,兔毛就更细了。羊毛、兔毛,我们中国人写毛笔,常常用它做原料。用这个方法来分。

兔毛尘再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水尘。这一粒微尘放在水里头,水有空隙,有空隙它可以从空隙里头游来游去,没有障碍。水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属,金属的密度大,但是它还是有空隙。金银铜铁这些它没有障碍,它可以透过,很容易透过,它有空隙。金尘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微尘。我们以为平常都叫微尘,在佛经上微尘是指这个,指金尘的七分之一,叫微尘。这个微尘大概就是现在所讲的原子,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这微尘再分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大概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基本粒子、夸克,是这一类的,色聚极微。还能分,色聚极微再分七分,七分之一就是极微之微。极微之微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叫邻虚尘,它跟虚空隔壁,它一分就是虚空,物质现象没有了,就是空了。

佛在这桩事情,近代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他们也是用一样方法,把这物质把它分析,好像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十六,这么样分法。从原子开始,八十年前发现原子,那个时候认为原子是物质现象最小的。随着科学的进步,仪器发现,原子,把原子打破,打破发现原子里头有原子核,有电子、有中子。所以它很复杂,不是单纯的,揉在一起产生这个现象。科学再将原子核、电子、中子各个击破,能打破,打破后还存在,更小的了,称它作粒子,基本粒子。它还不是最小的,基本粒子还能打破,就是还能再分,打破之后发现这更小的东西,称为微中子,也叫中微子。这个东西再把它打破,打破没有了,那么就是跟佛经上讲的极微色、极微之微、邻虚尘,被科学家找到了,它的名词叫微中子。这个东西打破,没有了,物质没有了。

物质没有看到什么?看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物质是这么回事情,是念头波动产生的幻相。这就证明佛所讲的没错,「色由心生」、「相随心转」,科学把佛经这两句话证明了。这两句话佛在三千年前讲的,三千年后今天的科学家,尖端科学发现了,这是宇宙的奥秘,物质到底是什么,这个密揭穿了,是念头。所以德国普朗克博士向大家宣布,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的存在。什么东西存在?念头,念头是属于心理。所以他指出来,科学从建立到现在四百年,走上一个错误的道路,这个错误是什么?叫二分法,把宇宙的现象分成心理、物理,现在大学的是物理学、心理学。这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统统是精神。所以物质跟精神是一体,佛家讲五蕴讲得对,正确,五蕴就是色心是一体。

我们看了科学报告,对这桩事情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真正相信了念头重要,物质随着念头变。海贤老和尚十二岁,不是种了一个大冬瓜,被他堂弟偷了。他大概不知道,他就咒,小声的咒,哪一个偷了我的冬瓜,叫他长疮害病。三天之后,他堂弟真的长疮害病了。这是什么?物质现象是跟着人念头转的,海贤能够转他身体的物质现象,真害疮了。婶娘知道这个事情了,赶紧跟他说,别再念了,弟弟已经害疮生病了。他马上改口,他改希望他赶快好了,希望他赶快好了。念了两天,他堂弟真好了。他才晓得这个念头有这么大的能量,以后再不敢咒人了,再不敢有负面的念头。这桩事情科学证明了。

你看现代的书店,我偶尔去看一下,关于研究念力的报告很多,总有几十种,现在年轻的科学家都走这条路子。我相信大概再过二、三十年,念头是什么,会被他发现。因为佛在经上讲过,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能量非常大,就是它能缘的这个量,对外它能缘到宇宙的边缘,大宇宙,对内它能够达到阿赖耶;也就是说阿赖耶的三细相,科学可以发现,也可以给佛做证明。但是他不得受用,因为科学家没断烦恼,虽然发现了,跟佛讲的是完全一样,智慧、神通、道力都不能现前。佛、菩萨是怎么知道的?是禅定里面见到的,现量境界,定中所见到的。完全搞透彻、搞清楚的,大乘教上常说八地以上。

实报土里面法身菩萨,华严是圆教,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断无明、证法身的,他们生实报庄严土,生到实报庄严土,对这桩事实知道、相信,不怀疑。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要八地。四十一个阶级,八地是最上面的第四个阶级,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后面是妙觉,妙觉是佛,不算。算菩萨的果位,四十一个阶级,实报土里头。他们智慧开了,神通现前了,科学家虽然看到这个东西,智慧不开,神通不能现前。佛法不需要用科学的这些仪器,不需要,也不需要用数学的理论去推论,都不需要,佛法完全用禅定。定功愈深你看得愈清楚,到妙觉,圆满了。圆满这个时候,这定功是什么?我们相信应该在八地就圆满,自性本定,回归自性了。

修定,这个概念我们逐渐体会到一些,它很重要,为什么?它是真心。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本定。为什么要修定?因为本来是定,真心本来是定。定就是真心,不定就是妄心、就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动的,是生灭法。自性本定,不生不灭,不动不摇,所以大乘法里头特别重视禅定。定是中国的意思,禅是禅那,梵语翻过来的,禅那是静虑,翻成中国这个意思,静就是定,虑就是它有观照的能力,它照见。虑是个比喻,不是思考,他没有思考,我们今天讲完全是直觉,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明白。六祖听法达念《法华经》,念到第二品,《法华》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他就止住了,告诉法达禅师,别念了,我知道了。跟他讲《法华》的玄义,他开悟了。他念了十年没开悟,能大师一席话里头开悟了。所以,定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觉心,觉心就是开悟,觉是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清净心是阿罗汉、辟支佛的禅定,平等心是菩萨的禅定。我们要想作菩萨,不平等不行;还有高下之分,还有人我之分,这不平等。所以,修菩萨道要修平等心,修小乘道要修清净心,不能被污染。

我们修行念佛,最初的功夫从哪里开始?从功夫成片,我们要求自己达到这个境界。功夫成片是什么意思?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全都放下了,这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有资格往生,人到功夫成片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会给你现身。我们见阿弥陀佛见不到,他来看我们很容易。来看我们干什么?等于大乘里头给我们授记,会来告诉你,你念得不错,鼓励你,念得很好,你的阳寿还有多少年,给你讲,等到你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这个时候你的信心、愿心踏实了,为什么?阿弥陀佛来注册了,真的法喜充满。可是有一等人很聪明,寿命我不要了,好不容易遇到阿弥陀佛,就求阿弥陀佛,我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佛很慈悲,会带你去。《往生传》里头、《净土圣贤录》里面,许许多多往生的人,我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不是自己寿命到的,是要求阿弥陀佛,我现在跟你去。

像莹珂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念佛念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拼命念,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佛告诉他,你寿命还有十年,十年之后我来接引你。他的警觉性很高,劣根性重,习气太重,造业,他害怕了,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佛就答应了,跟他约定,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为什么不当时带他去?当时要带他去了,莹珂死了,死在寮房里。过几天看他怎么样,打开房门,死了好多天了。这个死就冤枉死了。留他三天,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让他把这个信息告诉大家,寺庙人都知道了,三天之后佛来接引他往生。他是个恶人,是个破戒、犯规的人,自己晓得将来到哪里去,无间地狱。他是因为怕地狱苦,才拼命念佛,念了三天三夜把佛念来了。所以庙里的人都不敢相信他,你这样的人,关门念了三天,你来骗我们,说你三天之后往生。好在三天时间不算太长,我们等着看,看三天你往不往生。

到第三天,他要求大众念佛送他往生,那就是他度众生。大家念佛念到大概一刻钟,古时候一刻比我们现在长,因为古时候一时是现在的两小时,中国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一天是十二时。现在用西方西洋的,叫二十四时,叫小时。印度的时比我们大,印度只分六时,昼三时、夜三时。真往生了,大家相信了,你说他度多少人!这个一示现,不但影响当时,我们在《往生论》里头看到这些文字,我们都受感动。所以佛叫他延后三天,让他度无量有缘众生,当时看到、听到是有缘,现在我们看到这文字都是有缘。这个缘一直要延续往后九千年,佛法完全灭尽,他这个缘就没有了。只要这个文字存在,就可能有一些有缘众生看到受他感动,也学他这个方法,放下万缘,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十八愿讲得很清楚,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看起来是容易,事实也不容易,为什么?他得有善根。善根是无始劫修的,听到阿弥陀佛就欢喜,听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相信,没有怀疑,信愿持名,这叫根熟众生。佛现身说法接引往生,这些人第一批,头一批得度的。所以我们要知道,然后才能看到经上佛所讲的其味无穷。你看他的善巧方便,令一切众生,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们今天用一句话说善巧方便,达到极处。从哪里来的?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自性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我们从这里下功夫。

清净的反面是染污,不能被染污。染污是从哪里来的?内外境界里头来的。要保养这个身体,为这个来操心,这是被内根染污了。外面是外面尘境,境界,你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起心动念,被染污了。起心动念染污得轻,分别、执着染污得严重,最严重是执着。只要有执着这个念头,无论执着什么,执着佛法也不行,执着佛法也离不开六道轮回。所以佛在《金刚经》上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许可执着一尊阿弥陀佛,《十六观经》里头最后的一观,第十六持名念佛。我们在这里下功夫,不受外面环境染污,就是持戒,不受境界的动摇,不受外境的欺骗,那就是戒定慧三学。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这些重要句子不能够忘掉,从早到晚。我们要放下,放下就是,不放下就错了,什么都要放下,连身体都要放下。放下身见证须陀洹果,修净土的,在果位上跟须陀洹相同,在其他方面超过须陀洹太多了。须陀洹要天上人间七番生死,才证阿罗汉,我们提醒自己万缘放下,这一生就生净土,生净土超过阿罗汉太多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圆教初住以上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称为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我们决定不能错过的机缘,机缘太难得了!

我们再往下看,「两者均以一念中具多刹那也。但《智度论》以一弹指顷有六十念,《华严探玄记十八》谓刹那者此云念顷,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两者均谓一念即一刹那」。「兹为简单易记」,这是学习的善巧方便,「故从后者」,后面所说的,《智度论》、《华严经》上所说的,「以一念顷即一刹那」。「至于刹那一念之间,即能遍游诸佛国土者」,这就讲到经文了,刹那一念之间,就能够遍游诸佛国土,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十一愿。十一愿的经文引用在此地,这个引用全是康僧铠的本子,也是五种原译本流通最广的本子。「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引用在此地,坚定我们的信心,这是《魏译》的原文。

12下一页
 

五明学佛网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