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经题中大乘比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2015/5/23   热度:386
「如《涅槃经》云:所言大者,名之为常」。常是什么?永恒不变,这是自性。阿赖耶是会变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叫无常。常这个字最低限度在哪里?就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才是真常,它不变,它有相,它不变。「又云:所言大者,其性广博,犹如虚空」,用虚空来形容它的广大。「今此经中大乘二字,正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讲到净土宗,净土宗的理论就这两句话,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这经上的大乘就是比喻,实在讲大乘是智慧,与心性相应,相信心性本具般若智慧。是心是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是心是佛这个心是真心,下面是心作佛这个心这是妄心,是阿赖耶,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念头。我们真心是佛,现在妄心又想作佛,妄心怎么作佛?念念念佛,他当然成佛,返妄归真。这是「净宗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现在人称之为真理,这是真实,可不是假的。所以我们本来是佛,现在念念想作佛,这是决定可能的,这个不是假的。佛给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实在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来的?都是从心想来的,想什么变什么。想佛就变得更快,为什么?他本来是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能念之心,本来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这个起心是妄心,起心念佛,起心动念,「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又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心」,这能修的,是心是佛之心,「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心」。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一个心为什么有真妄?就是觉跟迷,觉了叫真心,迷了叫妄心。在我们凡夫分上,真心有没有?有,迷了,不见了,妄心完全起作用。可是妄心的基础是真心,没有真心哪来的妄心?所以,真妄是一不是二。只要把妄心里面的障碍去掉,妄心原来就是真心,障碍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多,无量无边;执着是见思烦恼,这是最粗的、最明显的,执着。所以妄想、分别、执着,《华严经》上这么说法,大乘教里面讲无明、尘沙、见思,讲这三类烦恼。 「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心即佛,心佛不二。又可云」,就是又可以说,「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佛,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佛,自佛他佛,只是一佛,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这些句子要多念、要常念,慢慢就清楚了,否则的话,愈搞愈糊涂。念清楚才晓得,原来都是一桩事情。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什么关系?跟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关系?跟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是什么关系?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是心是佛,没有两样。他们修成功了,是心作佛,成功了;我们现在心没有想作佛,如果心真想作佛,决定成功。尤其是得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帮助,就很容易成就,极乐世界的好处在哪里?好处在觉悟,圆满的大觉。阿弥陀佛觉悟了,极乐世界所有一切菩萨觉悟了,极乐世界的花草树木觉悟了,极乐世界山河大地觉悟了,所以到极乐世界决定不会迷惑,没有迷的缘,它好在这个地方。树木花草念佛,山河大地也念佛,流水的声音是念佛。所以在极乐世界,六根所接触六尘境界全是念佛,这是极乐世界殊胜之处。「能所不二,修证不无」,能所不二是理,修证不无是事,有修有证;虽有修有证,能修所修不二,能证所证不二。「超情离见,强名为大」,超情,情、见我们通常连在一起用,情见是迷,超越了,放下了,勉强说个名字称之为大。「以此为能乘所乘,强名大乘。故经题中,以大乘为喻,以明全经要旨」,经题上有大乘,大乘是真实智慧。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二集) 2011/1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2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