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33集)
2015/5/23   热度:1552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师长下午好!惭愧弟子越溪,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诚敬谦和—略谈传统文化的母教」。 《易经》六十四卦中,第三十七卦名「家人」,卦辞是「家人,利女贞」。注解说「家人之义,各自修一家之道」,这是说,一家人在一起,各人本分不同,互相配合以成就一个家庭。孔子说「家人之义,以内为本,故先说女也。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正家而天下定矣」。这是说家为本,因此首重女子,因为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天地之间重要的道义所在。果然能够让家道正,则天下太平就可以实现了。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有言:「天下太平之根本,女子操之大半」,即本于此。前清硕儒陈弘谋先生《教女遗规序》有言:「王化始于闺门,家人利在女贞。女教之所系,盖綦重矣」。今天习主席倡导国人回归家庭,故有必要略谈一谈古圣先贤对于女子的教育,以期家家和乐且耽,举国太平昌盛。 一、正名 甲、释「家」 「家」这个字,最为人费解者便是宀(表示居所)下面有一个豕(即猪)。这是为什么呢?考察上古的聚落,可推知「豕」字的深意。 距今八千年前,汉字还远未被造出,我国已然发展出灿烂的文明,社会十分整齐有序。在内蒙古赤峰市的兴隆洼,考古学家在草原上发现了一个聚居遗址,几十户人家聚居在一起,排列井然(见图一、兴隆洼文化考古地点的俯瞰图,可以看出其聚落排列非常井然有序,由此可以推知其社会是安定祥和的)。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上古聚落遗址中历史最早、保存最完整、布局最清楚的遗址。考古学家发现,我国在八千年前就已经发展出非常灿烂的玉文化,并且在两千年后,被位于辽宁的红山文化所继承(见图二、位于内蒙古距今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的玉玦(上),和位于东北距今约六千年红山文化的玉玦(下),形制很像,加工手法类似。学者认为,两个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而红山文化与上古关于黄帝的传说多有相呼应之处,显示出上古三代之治是历史而非杜撰。可以说,兴隆洼文化是我国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 兴隆洼文化的风俗是居室墓葬,也就是在房屋内挖掘墓穴,埋葬先人,子孙则依旧在居所生活。其中有一个遗址,先人埋葬在屋子的正位下面,旁边又埋了一对完整的猪。考古学家杨虎说,这是祭祖(或者陪葬)所用的猪。当时的人们,生活需要狩猎,故用猪来祭祖。因为猪不仅是当时狩猎主要的猎物之一,它也正在被驯化成为家畜。可想而知,猪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财产,子孙用贵重的猪来祭祖,用珍贵、精美的玉玦来陪葬,显示出后人对祖宗的恭敬、孝养之心。此时,羊正在西亚被人类所驯化成为家畜,及至驯化好的绵羊逐渐经过新疆、甘肃传到中原地区,已经是三千年之后了。所以,最早做为祭祀的重要家畜是猪而不是羊。古代的祭祀文化比文字出现早很多。上古的考古发现说明,我国人民将生活中最珍贵的物品来祭祖,时时不忘缅怀祖德的孝道传统,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创立之初已然如此。真的是「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 兴隆洼文化长于治玉,有比较成熟的玉文化,说明它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而成,说明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前,这个传承应该有一万年的历史。有了这个考古发现,我们就不难明白仓颉在造字的时候,特别在宝盖头下面放一只猪的深意。家这个字,就是在向后人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有了祭祖,才有了家;有了四方辐辏,共同来祭,才有了国家。 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礼记》所言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大事,除了打仗之外就是祭祀了。一个国家的形成,是由于各个地方的人们感到某一位圣王,有真实的智慧,能够教育好他的臣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就会纷纷来拜见这位圣王,慕求真理,学习教育人民的理论、经验、方法,自己拿回去用,给当地人带来幸福安康。当各个地方的人们都通过与圣王一同祭祀,学到了孝敬存心的生活方式,感受到圣贤教育的真实利益之后,自然对这位圣王产生归属感,也对整个天下产生了亲如家人的感受。这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就是中国这个大家庭得以形成的情况。所以,共同祭祀是家与国得以形成的重要教育活动。上古的天下大同不是发明创造,也不是格言,而是历史实践,是有着高度智慧的圣贤,成功的将多元文化、多元背景的人们团结在一起,彼此共同协作,创造文明、创造幸福生活的经历总结。 如何承继祭祀?全在母亲,母亲生养儿女、教养儿女,就是承继祭祀。因此,古人对婚礼非常恭敬、谨慎。《群书治要.礼记》云:「昏礼(即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并在注解中说:「敬则能终,苟则易离」。这是说结婚是两个家的结合,上能够祭祖、传承祖宗家业,下能够有后代,所以要立德以为子孙万代所凭依。因此,如果对于婚姻存恭敬的态度,就能够善始善终;但是如果是随便的态度,则难免离散。这段记录端正了我们对于家庭的观念,也揭示了现代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的原因所在。如果对于婚姻采取非常恭敬的态度,对于自己即将迎娶的太太、即将嫁入的夫家上下都非常恭敬,这个婚姻必然得善始善终;如果因为两个青年人看着顺眼而很随便的结婚,认为是个人的自由,就很容易带来始乱终弃、离婚收场的结果。 由此可见,家庭的幸福与资产、地位无关,它始于对婚姻的恭敬、谨慎;成就于通过传承祖德,承继家道;反应在定时祭祀、报本反始。国人远在文字出现、国家形成之前就非常重视祭祀,念念不忘祖先,足见祭祀是孝心自然而然的体现,正所谓「事死者,如事生」。传统文化完全是真情自然的表露、自性天然的流现,没有迷信,也没有压抑人性,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对待生活的自然状态。在这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家里,贤妻良母成就父子两代君子,真的是「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妇」。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永远的家,永远怀念的故乡。 乙、释「女」 《说文解字》言「女」字为象形字,小篆写为,《文字蒙求》言此字像女子「敛抑之状」。段玉裁指出,称呼女性为女子,与称呼男性为男子,皆为尊称。所以,古人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尊重是等同的。「女」字所蕴含的教育就是,身为女性要谦卑、含蓄(即敛抑)。 为什么对于女性要特别强调敛抑呢?此中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有言:「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这是说,在教育小孩子的过程中,想让孩子有教养,不能打闹,师友对他的教诫,都不如每天在身边照顾孩子的保姆、母亲的指导;想要让一般人都放下竞争、斗争的心,告诉他们尧舜之道,都不如家中的妻子对他的劝谏。因此,身为母亲,她的德行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吉凶。一个充满爱心、诚敬谦和的母亲,才能培养出喜悦、安详、有礼的孩子,才能令家里家外一团和气。 陈弘谋在《教女遗规》中,首篇便是汉朝曹大家班昭的《女诫》,而《女诫》的第一章就是「卑弱」,「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这是说,女子在家中,对家里的每个人都能谦让,都能平等的礼敬;心中总是想着别人,而不是自己;从来不会夸耀自己,但是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也是勇于认错、勇于改过。她还要承受许多委屈,但是她都若无其事的承受下来,彷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她非常恭敬而谨慎,似乎是在深渊薄冰上走路一样小心,不让他人生烦恼。这就是她的谦卑、她的柔顺,永远都处在低位,好让一家人都能高高兴兴的生活(见图三、清代画家金廷标所绘《曹大家授书图》,从中可见传统文化大家庭的温馨和美好)。 古今中外常将母亲比作大地,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神只莫过于象徵着生命的大地女神该亚,西方至今还有以该亚指代地球的说法。足见我国将「坤」指代女子与大地,是人类热爱生命、敬畏天地之自然显露。大地胸怀博大,忍辱含垢,而令万物得以生长,正好可以喻母亲之圣德。母亲之神圣,在于身处低位、平等承托一切,从而令生命得以茁壮成长,这就是谦卑之德。《易经》的谦卦,意象是高山在大地之下,以示谦卑之至。谦卑至此,必然万事得吉祥,故女子是给一家带来吉祥的。对此,汉代的曹大家特别值得学习。 曹大家本是女史,东汉史家班彪之女,曾帮助父亲和兄长班固完成《汉书》的撰写,才学非比平常。及至作《女诫》,被和熹太后召入宫,教授皇后等女德。后来《汉书》问世,经学家马融跪在藏书阁外,请求向她学习。即便受到如此礼遇,曹大家依然十分谦卑、谨慎,形容自己,在夫家四十多年战战兢兢,总怕「德有伤,贻亲羞」,并教育家中的女子,一生务必以卑弱自守(见图四、国画《班姫续史》,显示班昭续写《汉书》时的情形,此中可见女史的谦卑婉约)。 《周易》有言:「敬慎不败也」。女子果然能够守谦、守敬,必然能够感得一家吉祥、家道恒昌。谦是因,顺是果;顺是因,和是果。是故,对于和睦一个家庭,敦亲睦族,首先是谦德;对于培养一位比德于玉的谦谦君子,母亲的谦德十分重要。曹大家说:「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这是真正有智慧的教育,这是长善救失的教育。孔子云:「欲不可纵,傲不可长」。佛陀教导每一个人,求道务先忍辱。因此,古人对女子的教育就特别强调用谦卑对治傲慢,用屏气敛声对治虚荣浮华,用布施随喜对治悭贪嫉妒,这些教育全都蕴含在「」这个字中。汉字之智慧,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 中国的传统文化,字字句句、点点滴滴,全为成就圣贤君子,全为造就幸福生活。今天的国人拥有这样宝贵的文化遗产,怎能不用心继承、发扬光大呢?正因如此,古人总是将夫妻之间举案齐眉、互敬互爱视为理想,这是有很深的教化意义。夫妇在家中很容易放逸、随便,又因夫妇是最亲近的人,很容易因为看到对方的缺点而失去恭敬心。因此,夫妇之间的恭敬便是君子之慎独。现代社会,由于女性普遍受到西方的教育,多认为恭敬先生是封建、压抑女性。另一方面,男子也会因女子日益强势而惧内,或者变得更加强横,夫妇之间竞争不断升级,家庭宛若战场。这些都是失去礼、敬的流弊,深受其苦的不仅是夫妇,更是孩子。是故,现代社会常为青少年犯罪、吸毒等问题所困扰,究其根本还在夫妇。故古人说「闺门为万化之源」,这是有很深的道理的。 丙、释「贞」 《说文解字》说贞,「卜问也」,这是贞字的本意。《康熙字典》言贞又有正、定的意思。 上古的占卜最容易被人误解,不仅今人视之为迷信,即使是中古时期,已经觉得此举非智。事实上,我们的老祖宗在上古,凡遇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必然整肃身心,认认真真占卜,以期能够做一个利益千秋万代的决定。上古的圣王,他们念念所想的是整个天下,考虑的是对千年之后的影响。虽然古圣先贤已有圣德,但是益发谦卑,他们知道做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非人力所能为,因而毕恭毕敬,以至诚感通求神助天佑,这是圣人的谦卑和爱心。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国家面临重大决定而进行占卜,必然诚心正念,心安神定,如此才能以中正之心感得中正之神谕。 这种视天地宇宙为一体的心念,心有所感,境界必有所应,并不是迷信,有高深的科学依据。现代量子力学研究已经证明,彼此相关的基本粒子,当一个粒子受到干扰,另一个粒子无论距离这个粒子多么远,必然同时发生相应的反应。这一点,便是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亦是贤首国师所言,一念才动,周遍法界。正面的心念感得正面的能量,负面的心念感得负面的能量,起心动念不可思议。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结晶实验,更是为念头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印象深刻的证明。所以中国人的敬天尊祖,都有极其深厚的含义,确实发人深省。 宇宙万物为一体,超越时空的融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深奥的含义就体现在「孝」字上。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表示父子是一体,从这个一体延续开来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皆为一体。又《说文解字》言孝,「子承老也」,也就是说孝养父母,让父母安心,善继父母之志是孝,故孝道在于能够将家风、家道、家学继承下去。由此建立了师道,故好学生能善继师之志。师道的继承在教学;家道的继承在祭祀。 祭祀与占卜一样,都是净化心灵,诚心正意,以至诚感通而得天佑。占卜不仅是谦卑,更是正念。故贞的引申含义是「正」和「定」。女贞,本意是指女子得其正,心念得其定的意思,也就是说,做为家中的灵魂人物,女子必先守住自己的家,安住自己的本分,如此家得以安。故汉字造字,将女子放在房屋里,便得「安」字。若身为女子,心逐外驰,把家庭荒废掉了,一家人纵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也是家无宁日了。心念得其定,身得其正,这是「家人利女贞」的第一个含义。 家人利女贞的更深一层含义是,女子是维系家风、家教的第一位老师。所以,母亲除了全身心持家、相夫、教子以安定全家之外,更要将心念安住于本善之中。人无完人,一家人聚在一起是多生多劫的缘分,需要珍重、珍惜。因此做为母亲,首先就要坚信家中每个人(包括自己)都是本性本善,本来是佛;坚信每个孩子,无论天资聪愚、习气厚薄,皆是孺子可教,假以时日,皆可成圣贤君子。由此生出对家人无限的爱心以及无比的恭敬,在这爱敬存心之中智慧自然生起,明白如何改过以引导家人迁善,这分爱心、智慧以及忍辱,就能逐渐把传统文化的教育带回家中。 虽然我们传统的家道、家训已经断了好几代人了,就算是我们的祖父母也对此十分生疏。现在追溯起来,似乎只有先秦的古书、六朝的历史、明清的笔记等,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所幸的是,上净下空老法师将儒释道三学的根本,《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列出来,帮助我们从头开始。前清有弘谋先生会集《五种遗规》,将前人的教诲撷其精华,整理成册,帮助我们重新扎根。即便如此,幼无善教之流弊,依然令我们虽然有明师指导,虽然有文字简明的经典,还是学起来如同隔靴搔痒,不得其门而入。正如同南北朝生于乱世的颜之推先生所言,幼时失教,长大后读圣贤书,往往觉得「经目过耳」,而不能「铭肌镂骨」的感同身受。在这种情况下,坚信本性本善,仰求祖宗加持,务必认真改过,就成为入德之门;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不断实践、至诚感通,就成为入德之途。这就是《了凡四训》所言之四心:发耻心、畏心、勇心及长远心。尤其是长远心最为难得,传统家庭教育断掉好几代人了,我们重新开始振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个人的一生,即使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亦不可废。若有求速成之心,则很有可能让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之复兴断送在急功近利之中,不可不慎!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