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净 编辑:本尊阿弥陀佛(2)


2014/9/3    热度:647   

  三、透亮
  物质由基本粒子组成,基本粒子具正负电荷,最终表现为波动(动态形式),是一种连续的变化,是能量的连续“舞蹈”。婆罗门教以湿婆的舞蹈与旋律表现宇宙动态统一、宏伟壮丽的形象。在日常审美体验中,光与色的瑰丽璀璨,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例如:落日、彩虹、热带鱼、蝴蝶和花卉的美。
  西方极乐世界光色绚丽,晶莹透亮,美不胜收。西方净土的地面由无量珍宝自然合成。或以琉璃为地,黄金为道;或以紫金白银为地,百宝为道。这些珍宝交相辉曜,光色莹亮。地下又有七宝金幢支擎,众宝流光溢彩,与地面珍宝之光互融交映。地面讲堂宫殿,宝池树林亦辐射光明,地面与宫殿壁柱上,如透亮的屏幕,随意显现十方佛国的景象。极乐世界不仅天人圣众身有圆光,而且种种无情器物均能放光(高纯度故)。西方净土没有日月(或虽有而不显光),也没有昼夜之分,光明恒常。光明不仅具照明之效用,而且能作佛事,消除业障,开显慧光。极乐圣众心光显现,精明洁净,十方世界无能比者。西方净土种种景观,光中有色,色中有光,光色参回,极具美感,令往生者赏心悦目,熙怡快乐。
  概言之,西方极乐世界的超然美无量深广,上述三项只是撷取与本土科学美相关者,略作对比。西方净土的美是一真法界永恒光辉的彻底彰显。娑婆秽土的美则是一真法界透过重重物质烦惑隔碍的朦胧而扭曲的折射。柏拉图认为纯粹理念世界是完美的实在,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与幻象,是残缺不完美的,柏拉图的这个观点不无深意。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我们研讨西方净土依正美质,或能获得发现科学真理的良深启迪,亦能窥探到森罗万象宇宙生成的奥秘,愿科学家于斯深加瞩意。
  二 净宗玄门与前卫科学
  西方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真如自性为因,以愿力为增上缘,称性而启立,举体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具无量玄门,其义理境界与华严十玄门无二无别。
  现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认知宇宙人生的视野,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与人生价值观。诸种变化的方向几乎是趋向与东方智慧尤其与佛教非常相似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一大特点。兹拟就净宗与前卫科学,诸如:时空观、分子生物学、资讯网络、现代数学、量子物理学等的内在关联,略作对比性的阐释与会通,旨在为二者提供一座互动沟通的桥梁,为现代科学注入启示的因子,同时,亦为净宗信仰提供现代例证,兹分述如下。
  一、多维空间,广狭自在
  爱因斯坦相对论是20世纪最富创见的科学理论。相对论突破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框架,提出二维空间与多维空间的概念。认为二维空间的“真实”物体是三维空间的点组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同样,三维空间的物体是四维时空中的点组在三维空间的投影。1884年,英国牧师艾勃特创作《二维世界》(Fladland),以科幻小说的形式提出不同维度世界的存在及其各维世界的关系,二维是平面图形,一维国是一条直线,零维国只有点。二维空间的某数学教师经过三维人的启蒙(告诉二维人,“向上,而不是向北”),领略并参观了三维世界,俯瞰二维世界。二维人接受了三维真理,并以精密的推理与丰富的想象,恳请三维人领他去游览更高次元的世界——四维国(超立体空间),甚至进入到五维、六维、七维、八维……空间。
  现代物理学的超弦理论认为:我们很可能生活在更高维的时空中,只是除了现有的四维时空外,其他的维数被卷缩成了很小的闭合圈,不为人所注意。类似花园里的一条尼龙水管,平时静静地放在草地上,远看好像是二度空间平面图,近看才见到它是圆管形的三度空间立体物;再细看,它是无数圆圈的连接体。五维时空的空间类似这尼龙水管的圆周,由于太细小,以致我们在正常情况下,观察不到它们的存在。这个观点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卡鲁扎于1921年提出,曾得到爱因斯坦的支持。
  到了八十年代,多维空间构想获得了更多的证据。十一维时空交叉互渗的数学模式令人遐想翩翩。物理学家亦提出多重世界量子力学诠释,支持独立存在着无数“平行的”宇宙。它们包含所有星辰,所有恒星以及所有的行星,全都在相同时间甚至在同一空间中真实存在着,这些空间(世界)通常互无联络,然而在量子层面,却互为影响。这种诠释亦得到来自天文观测的支持。八十年代,天文学家利用高科技仪器观测外部空间,惊奇地发现:宇宙中物质的绝大部分都是不可见的,他们曾自认为是研究宇宙中物质的人,事实上,他们发现自己只是观察到宇宙中由于某种离奇的缘故碰巧能发光的一点点尘埃而已,大部分物质是不可见的。超弦理论描述一种新的物质,称为影子物质(Shadow mater),它同我们所熟悉的普通物质不发生相互作用,或仅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由这类影子物质所组成的各种星系和行星,是不可见的,因为它们同我们的可见光线不发生相互作用。那么组成这类影子物质的形式是什么呢?
  随着大爆炸宇宙理论模式的流行,前卫科学家们(如狄拉克),提出反宇宙、反物质的设想与虚世界、虚宇宙的猜测。认为反宇宙是在遥远的彼方和宇宙相对,而虚世界却与实世界背部相连,表里相应,虚实共存。而黑洞(又称时空之洞),或是虚世界与实世界来往的通道。1998年6月2日,美国发射“发现号”探测器,携带阿尔法磁谱仪,旨在探测反物质的存在。前卫科学家们对多维空间的探究,虽属未定与猜想阶段,然其中闪烁的智慧火花,洵足发人深省。
  大量的飞碟报告,美国七十年代以来为寻找地外文明发射的太空探测器,以及欧美各国联络外星人的电讯发射,对火星持续的兴趣等,均是地球人寻找多维时空(地外文明)所作的努力。可以说,智慧的地球人目前已进入与地外文明交接的实质阶段。
  净土经典现量描述了多维空间的存在。《观经》中,释尊应韦提希夫人愿生无忧恼处之祈请,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光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光台中映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种种国土,悉皆加持,令韦提希目睹选择。《无量寿经》中,释尊为宣说净宗大法,首先放光现瑞,光中现出十方佛刹。又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情形。又在宣说净宗念佛法门的法会中,由佛力加持,阿难礼拜恭祈,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与诸圣众显现在此土四众弟子眼前。阿弥陀佛掌中放无量光,尔时,诸佛刹土、天界宫殿、及至饿鬼地狱幽冥处,悉皆开辟明现。证知:多维空间当处并存,只是由于我们业力,只能见到与业力相应的空间。佛界、天界乃至地狱界我们都见不到。《菩萨藏经》云:“虚空中世界重数,多于大千所有微尘,但由业力,不相妨碍。”。西方净土的圣众能见到我们(五眼圆明,不相隔碍),我们见不到彼土圣众(由业力故,不隔而隔)。极乐世界的佛菩萨,可以不动道场,分身自由显现各维空间教化众生。
  西方极乐世界无有空间的拘限,一一微尘具足十方刹土无尽庄严,一树之间,悉现十方无量佛国,广狭自在,圆融无碍。极乐世界乃法界藏土,含摄法界,亦遍布法界。称性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欲彻底了达多维空间的真相,获得自由出入各维空间的能力,最快捷的途径是念佛求生西方净土。
  二、时间隧道,念劫圆融
  时间问题是人类心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自古以来,人们对时间问题或习焉不察,或打上括号存而不论,或予以常识性的诠释。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从时空特性上打开一个缺口,作出相对论的重大发现,揭开了时间研究的新篇章。
  相对论昭示:时间不是实在本身具有的,只是人解释世界的工具,换言之,时间是人的错觉。时间描述是相对的,对于一个观察者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对于另一个观察者来说却不是同时发生的,对时间的感受(读数)随参照系的不同而不同,时空相互渗透与转换。爱因斯坦的时间相对论阐释,有独到的见地。然而,就时间本质问题,爱因斯坦承认自己未曾把握:“关于现在(The Now)有某种本质上的东西,恰恰是在科学领域之外。”意谓关于“现在”的本质性问题,不是科学探究所能解决的,应诉诸神秘的直觉把握。
  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又掀起一股时间研究的风潮。在时间方向(时间箭头)上,前卫科学者认为:时间的持续是“非直线的”连续,而不是单一方向直线性的延伸(从现在流向未来)。时间序列同时多向共存,时间既可向前(指向未来),也可由未来向过去进行。量子场论的数学表达昭示:对世界线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既可以看成是一个正电子顺时间往上运动,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子逆时间往下运动。这两种解释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一个反粒子从过去走向未来,也就是一个粒子从未来走向过去。粒子互动的相对性表明时间方向的对称性。因而,今天进行的一项观测可以影响到遥远过去的实在建构;人亦能预知未来。时间因果关系在量子物理层面,具有超常识的神妙。
  相对论阐释时间与速度的相关——速度增加,时间延缓,对于以最大极速运动的光子来说,永恒只是一瞬间,这个理念为太空探索星际旅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美国康乃尔大学行星研究所所长卡尔·谢根氏记载:若是乘着接近光速的太空船飞行,以太空船的时钟计测,只要五十六年的时光即可飞行宇宙一周。可是,当旅程结束,返回地球时,地球的时间已经过数百亿年了,太阳已死灭,地球也已烧成黑炭。
  接近光速可使时间变慢,超过光速即可使时间倒流。我们假使坐一架超光速的太空船飞行,就可以追着以前地球上所做种种事情发出的光线,因此就像观看反向的电影一样。依次见到近代、古代所发生的事。有一首打油诗云:“年轻女郎名伯蕾,神行有术光难追;爱因斯坦来指点,今日出游昨夜归。”时间相对性原理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七十年代以来,时间隧道、黑洞白洞等创说,即是在时间相对性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
  上述在常人不免惊奇的观念,在西方净土则是日常经验的一部分。时间无自性、时间的变化不仅与物质速率相关,更与心念相关。一念净心,坐断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即可超越时间,任运掌握时间,或无量劫浓缩为一念,或一念延宕为无量劫;或过去劫入未来;或现在劫入过去;或未来劫入现在,三际一如,延促同时。
  净土经典对超情离见的时间解脱功德,多有记载。《无量寿经》中,释尊首唱自己功德(为令大众信仰净宗故):“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表明释尊具有超越时间羁束、念劫圆融的功德。极乐世界的天人圣众悉具超时间的德能,了知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之事。十方众生何时佛缘成熟,何时度脱,何时成就往生,都能预先知之。欲往十方佛刹供养诸佛,即可分身前往,经须臾间,回到极乐世界,足证极乐菩萨圣众超越时空间距,神通自在。
  极乐世界亦是超时空的妙土,既无岁月劫数之名,更无四时寒暑的迁变。彼土不受时间的剥蚀,无衰无变。彼土诸往生者亦不受时间的制限,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极乐世界天人圣众在时间上的解脱,为其修因证果提供了最优化条件。
  时间的相对性在念佛人的修持中亦能得到佐证。西方极乐世界距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刹之遥,念佛人于临命终时,得阿弥陀佛光明加持接引,弹指间(或一念顷)即得往生西方净土。可见在念佛人与阿弥陀佛愿力交感状况中,时空界限不复存在。往生者一念契入阿弥陀佛本愿性海,又何有时间长短延促的分别呢?凡夫至心念佛即具超时间的功德,《观经》下品下生章云:“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是现在世,罪因是过去世,罪报是未来世。凡夫至心念佛,念念皆融通三世。三际一如,净心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综上所述:了解现代自然科学的时间理论,有助于对西方净土玄门的领悟;而西方净土的超时间解脱境界,对当代时间论的研究亦有甚深的启迪。凡夫众生的迷惑颠倒,大多由时空羁束所致。以生灭心研究时间特性,正如坐在椅子上而欲举起椅子一样。所以,当代前卫科学家欲走出时间研究的怪圈,应求助于净宗念佛悟境。净业行人欲超脱时间缠缚,亦应精进持名念佛,契证念佛三昧。
  三、全息互渗,重重无尽
  现代前卫科学在思维方式上有一革命性的转换,即把宇宙万象,大至河外星系,小至基本粒子、遗传基因DNA,看成是有机动态的网络,其中部分与整体互渗相即,重重无尽,充满着绚丽与神奇,试举数例以证。
  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世界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个粒子都包含着其他粒子的其些个性。若干粒子在一个自洽状态中生成自己,并彼此关联构成动态的有机网络。每一个粒子都帮助产生其它粒子,其它粒子反过来又生成它。这种互渗相成的义理在量子物理学的一项著名实验中得以体现。物理学家玻尔预言:假定一个粒子分为两半,这两个分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作反向运动(一个顺时针旋转,一个逆时针逆转),运动到极远处(比如宇宙的两端),科学家若对其中一分子作观测,就会推动另一分子的立即反应,并且是对称性反应(正旋与逆旋的反应)。玻尔的这一预测得到了阿斯佩克特1982年试验的证实,证明确有一种超光速的联系存在于遥远的时空区域之间,两个被分离到宇宙两端的粒子部分,能以某种方式组成单一的有机整体,即时感应。这个令科学界感到困惑与震惊的实验结果,从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渗的理念来观照,亦属法尔自然之事。
  现代数学分形理论表明: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包含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分形理论的创立者是法国科学家曼德尔布罗特,1967年,他发表《英国的海岸线究竟有多长?》一文,指出海岸线的长度与测量工具有关,尺子愈小,测得的海岸线长度愈长,愈精细地观察海岸线,便能发现愈来愈多的海湾和海岬,并且悉为自相似结构,即小海湾的形状是大海湾形状的浓缩。事实上是无法测定英国海岸线有多长的。分形理论启发人们从部分认知整体,从有限把握无限,为探索宇宙人生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这种一多相即的全息律体现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例如, 树上任一树枝的结构均与大树结构相似,包含着全树的信息。人体的任一部位的经络,诸如耳、鼻、手、脚、腹等的经络即是全身经络信息的浓缩。遗传基因DNA(脱氧核糖核酸)中,含藏着种系与个体的全部遗传密码,其存储、表达、复制、调控与传递的机制,构成了一个完整与自洽的环。任一细胞都是全能的,这就为克隆(Clone——无性繁殖)技术提供了可能性。在数学无穷大中,部分含摄全体的信息与力用。而全息照像则将互渗相即的理念技术化、感官化。诚如威廉·布莱克诗云:“从一粒沙看整个世界,从一朵野花看整个天。用手掌把握无限,在一刻中把握永恒。”
  西方极乐世界全息互渗、重重无尽的理念可借助因陀罗网的譬喻,加以形象的诠释。因陀罗网是忉利天王宫殿所悬的珠网,网有千珠,一一珠光,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现一切珠影,一珠中所现一切珠影,又复现于其余九百九十九珠之中……如是千珠,重重映现,无有穷尽。
  全息互渗重重无尽的境界在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中充分彰显。《观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阿弥陀佛身业庄严,显现重重无尽的境界,广摄众生。又云:“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证知,阿弥陀佛与十方无量恒沙诸佛如帝网珠,全息互渗。站在净宗理念来说,阿弥陀佛即是法界藏身,故而念阿弥陀佛就等于念十方诸佛,见到阿弥陀佛就等于见到十方诸佛,往生到西方净土就等于往生到一切刹土。一多相即的妙用,何可思议。
  西方净土中,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众生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每一莲华如一帝网珠,极乐世界有无数莲华,莲华放光,光现佛,佛现国土,国土中又有无数莲华,莲华复放光现佛……重重无尽,妙德难思。一莲华具含法界,倾华藏世界全海水,曾不满莲华之一蕊,全息相即,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亦具无穷大的特质。十方往生者亦无量无数,般涅槃者亦无量无数。而极乐世界常如一法,不增不减,譬如大海,为水中王,江河湖泊诸水流入海中,大海不见增多;无量诸水流出大海,大海亦不见减少。正如数学无穷大,增加多少有限数,乃等于无穷大;减少多少有限数,还是等于无穷大。西方净土无穷大的妙德,正显事事无碍法界的特质。
  全息互渗、重重无穷的理念与境界,在当代自然科学中,尚属新的观念,因其超离人们日常经验,尚未成为民众的共识。前卫科学家们思维触角伸展到如此的深度,实属难能可贵。科学家的理智探究与净宗现量境界的会通,必将有助于现代前卫科学发展的质的飞跃。
  四、测不准原理与隐显俱成
  二十世纪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兴起,对人类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决定论的世界观受到严峻的挑战。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又称不确定性原理)表明:想以任何种事先规定的精确度来同时描述一个原子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做到要么十分精确地测出原子的位置(这时观测仪器的作用掩盖了我们对速度的认识),要么是精确地测定速度而放弃对其位置的知识。测不准关系表明任一原子粒子图象各自具有测不准的一面,它足以避免各种不同图象之间的逻辑矛盾。基本粒子内具波—粒二象性,根据观察者的意念与观测手段的不同,基本粒子或显现波动,或显现粒子。一种状况显时,另一状况则隐,反之亦然。隐显俱成。数学家哥德尔提出的不可判定性原理与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具有异曲同唱之妙。
  根据现代宇宙学推测,大爆炸创生之初,产生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量子论的观测也表明:真空空间中不时地爆出粒子对(如电子与反电子),在一个瞬间后又隐没于虚空。由这些资料可以推断:宇宙中可能存在反物质世界,只是人类目前难以直接观测到而已。譬如初八的月亮,半明半暗,明即是显,暗即是隐。隐处具显,显时含隐,隐显同在,随缘而现。
  隐显俱成的玄奥亦体现在现代绘画中,一幅画随着观赏者视觉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构象。如《天使与魔鬼》(莫里兹·埃歇),将视觉注视白色而以黑色作为背景时,则呈现天使的形象;反之,将视觉注视黑色而以白色作为背景时,则呈现魔鬼的形象。当天使形象显现时,魔鬼形象则隐,当魔鬼形象显现时,天使形象则隐。隐显俱成,随机而现,极具审美情趣。其它绘画如《花瓶与人脸》、《小鸭与小兔》等均是根据隐显构象的不同,产生艺术效果的。
  《人格裂变的姑娘》记录的一大癔症个案颇能揭示人的深层心理与多重人格,显示隐显俱成的义理。病人西碧尔童年时代受到母亲骇人的虐待,遭受巨大的精神创伤。为了应付严酷的现实,西碧尔常在丧失记忆的状态中,前后出现多达15个化身。每个化身都有各自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和处世态度。这些化身都在特定的需要时一一随机现身。西碧尔本人应付不了的事就由化身替她解决。西碧尔(醒着的自我)不知有化身(只知失落了一段时间),也不具有化身的记忆和经历。当某个化身控制她的躯体时,其余的15种人格俱隐,隐显交替。日子便在似梦非梦、时断时续的状态中度过。后来,西碧尔经过威尔伯医生长达11年的治疗,16种分裂的人格得以整合,新的西碧尔得以诞生。
  每个正常人亦具多重人格迹象,用佛理诠释:我们心念具足十法界,一念愚痴,即畜生法界显现,其余九法界隐没;一念佛号,即佛法界显现,其余九法界隐没,隐显俱成的玄门体现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
  净宗经典多有隐显俱成之描述。《无量寿经》中,阿难听从佛敕,向西顶礼,欲见阿弥陀佛,尔时,阿弥陀佛光明赫奕如黄金山,显现在法会虚空中。尔时,声闻菩萨圣众的光明悉皆隐蔽,万物之光亦如聚墨。月明星稀,体现隐显俱成之相状。
  西方净土的池水能宣演无量法音,只是一水,能于同时同处演说诸多妙法,或佛法僧声、或无生无灭声、或大慈大悲喜舍声、或甘露灌顶受位声。沐浴池水者,各各闻其愿闻之法,并且闻与不闻,随念调控。对愿闻者,波扬佛法妙音;不愿闻者,水波寂然无声。宝树间、地面上、壁柱中所现十方佛刹的情形,亦复如是。愿观看他方佛刹者,宝树间壁柱上即时映现;不愿观看者,则了无所见。音乐、宝香等悉具隐显俱成、随念而显之妙德。西方三圣在净土示现的涅槃与继位,亦属众生(已往生者,当往生者)机缘所感的显隐之相,实则三圣一体,隐显俱成,圆融无碍。
  可见,测不准原理乃属隐显俱成玄门的表现形态,极乐世界的玄门义理能够印证现代科学理念的正确与否;同时,把握现代科学的精髓亦有助于对西方净土实存的起信。现象界与本质界的沟通,是人类理智进步升华的表证。
  五、质能互变,资讯网络畅达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互变公式:E=mc2(E=能量、m=质量、c=光的速率),这个公式揭示:物质是锁闭的能量,能量乃释放了的物质,二者虽有现象的悬殊,本质并无二致。所以,质能可以相互转换。核武器的试制成功,在实践上证实了极小的质量能释放巨大的能量。而能量转化为物质,在理论上能成立,但地球人目前尚不能付诸实施。
  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圣众却能自由地将物质转化为能量,将能量转化为物质。譬如,极乐世界的天人动了饮食的念头,应时七宝钵器自然现前(能量转化为物质),百味饮食自然盈满,意念食毕,钵器自然消失(物质复归为能量),无须擦洗之劳。居住的宫殿与衣服缨络,悉皆应念而成。欲往十方世界供养诸佛,种种供具、香华宝盖等,应念出现在手中。西方净土的天人圣众,没有生存的压力与焦虑,唯是一心办道,逍遥自在,安享高心能的快慰(本土高科技从外建立,净土高心能自性本具)。
  当代社会,资讯技术发展迅猛,Inernet(国际互联网络)几乎成为现代化的表征。全球性的电脑网络化日渐成为现实。不久的将来,人们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不必离开书房办公桌,就可以办公、学习、研究学术,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与远方的亲戚朋友对话,展示照片等。本土的信息技术虽然发达,然与西方极乐世界的资讯状况相比,亦显陋绌。本土的信息网络以电脑为媒介,毕竟存在着诸多的限制与弊端(如价格高、病毒等),西方净土的信息网络化,无须仪器为中介,以意念心光即能相互联络。欲与某位道友联系的念头一动,便应念遥见那位道友(似图像电话),无论距离遥远,俨然促膝谈心。由于诸往生者皆有他心智通,故无须语言,只以意念交流(如欲以音声交流,亦能如愿)。本土的联网(光缆)至多只能覆盖全地球,而极乐世界的信息网络却遍布全法界。分身到十方无量世界供佛的道友,悉能以意念联络,双向同步完成。他方世界凡夫众生没有能力与净土圣众对接,然十方众生的举心动念、言谈举止,净土圣众悉皆了知。另外,西方净土的宝树间、墙壁上、地面上,皆可作宽幕彩电,欲见何方佛刹景象,宝树间墙壁上便应时映现,意念控制,收放自如;其清晰度,准确度与全息性,臻于极致。西方极乐世界资讯技术之高妙,不可思议。
  上述五点,只是撷取当代科技的前沿与西方净土的庄严功德,略作比附,亦只是西方净土称性妙用之千万亿分之一而已。西方极乐世界乃超高科技的妙土,净土玄门与义理,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不仅能满足我们对宇宙人生实相的终极探究欲,为现代人提供究竟安稳的庇所,而且为现代自然科学提供一个有效的参照系,净宗理念不仅不悖于现代自然科学,而且能给现代自然科学以深层启示,予以正确的导向。冀识者深思之。
  第八章 净土资粮
  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印祖称性赞誉净宗念佛法门的殊胜,深契诸佛度生之本怀,乃千古不易之确论。
  净土念佛法门的原理方法肇起于佛地果觉,其奥义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就众生接受层面,净土法门的内涵可概述为信愿行三门。
  一 信门
  密宗难行,禅宗难解,净宗难信。由于净宗超情离见,属佛的果觉境界,于此信入尤难。只要能透过信关,一切将迎刃而解,所以净宗被称为难信之法。
  一、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二种深信乃善导大师心灵体验的写照,同时亦表述着娑婆众生净宗起信的带有普遍性的心路历程。善导大师将冷峻的目光投注在凡夫众生的烦惑罪恶层面,予以深切的理性观照。众生虽具真如体性,无奈无明厚重,烦惑炽盛;业力幻身举心动念,无非罪恶;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故而无量劫来,汩没于生死苦海,或于三恶道备受剧苦,或暂升三善道略作喘息,总不离三界六道,常没常流转。于中亦曾发心修道,然终因障深慧浅,自力怯弱,难以伏断浩浩见思烦恼,复又沉入生死湍流,永无出离之缘。在广阔的生命时空中观照罪恶生死凡夫的轮转惨况,是多么的悲痛哀戚呀!善导大师严峻地把自己定位为罪恶生死凡夫,这对于我慢心高的我们来说,不啻当头一棒。回光返照解剖自己,自身不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罪恶生死凡夫吗?!生在末法娑婆秽土中的众生,悉是业障深重、根机陋劣之人。《悲华经》云:释迦本师于贤劫人寿百岁时,于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于时,烦恼具足的众生充满其中,受其卑陋。这些众生悉被他方世界之所摈弃,善根深厚者之所远离。须知经中所述的业重众生,即是现实中的你我他。我们应如是决定深信。
  这种深信自力断惑之难与深信佛力易成道业的思想,在中国净宗教理与实践中,源远流长,不绝如缕。近代印光大师一生专修净业,力赞念佛法门的殊胜超绝,曾云:“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
  二、蕅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六信则缜密详确、理事圆融,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总不失为亲见庐山真境。是故讨论蕅益六信,有助于加深对净宗信藏的理解,了达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的特质。六信分为三对范畴,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兹分述如下:
  1. 信自与信他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2. 信因与信果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3. 信事与信理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吾现前介尔一念之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净宗果教他力法门,信为能入;净业行人从初发心到往生成佛,唯信为本。信乃无尽藏,直至佛地,方能究竟圆彰信藏功德。我们应在尽形寿称念佛名的修持中,领解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对弥陀悲心愿力有一分领解,即有一分信心;有十分领解,即有十分信心。清净信心,则生实相;信力圆时,全成佛力。故知净宗具信者即真佛弟子,劝勉众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乃真报佛恩。寿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归依瞻礼,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我们应仰遵佛敕,发菩提心,真为生死,于难信法生决定信,仗佛慈力,成办往生大事。如是方不负释迦弥陀两土世尊的大悲垂救。
  二 愿门
  蕅益大师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无不由信愿而得成就。世间商贾投资营利,农民春播秋收,对此信而无疑,愿而勤行,以习见习闻,所以,无须专谈信愿;净土往生,事非寻常,众生以未曾见闻而疑怪,所以,启信发愿,不可或缺。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蕅益大师语)。净宗启愿方式有二种,一者从事相上启愿,置身娑婆业海,为五欲缠缚,备受众苦,觉悟人生苦空无常无我,发愿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是为厌离心。闻说西方净土种种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大愿功德,生大欢喜,欣心愿求生彼国,常行念佛及六度万行,悉以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是为欣愿心。此厌欣心是从事相上生起的切愿。或有人质疑:欣厌之心,即爱憎之念,爱憎乃生死岸头事,非修行人所宜。奈何?答云: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虽具爱憎之心,然非世间之爱憎,乃十方如来转凡成圣之爱憎。若非厌离,何以脱此娑婆浊世;若非欣慕,安能生彼极乐莲邦。证知厌离而后能转凡,欣慕而后能成圣。
  三 行门
  信愿行三资粮中,行门是将信愿具体地落实在念佛行持中。念佛行门简易便捷,然细究之,亦有难易浅深的不同。念佛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四种。四种念佛中,实相念佛专念自性天真佛,门庭高峻,非上根利智难以措手;观想念佛,凡夫众生心多散乱,难入微妙之观;观像念佛,像在可修,离像则难,净因易断,相续甚艰。唯持名念佛,简要直捷,但能继念,便得往生。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快捷方式。下手易而成功高,契合末法众凡的根机与现代生活环境。所以,古今祖师大德特倡持名念佛一行,从善导大师到印光大师,一脉相承,殷殷劝化。
  一、持名念佛
  在行持上,有定课念与散念;在方法上,有高声念,默念,金刚念,记十念等多种,分别介绍如下:
  (一)、定课念:定课念者,是将念佛一事,定为每日的功课,定的时间,多在早晚二时。亦有定出日诵佛号若干声(自数千声至数万声),不足不止者。我们初学佛的人,各有公务或工作缠身,日课佛号数万声,事实上无法做到。但如果把日课定为朝暮二时,每次念佛千声,五百声,或至于十念(十念法见后详述),只要持之以恒,始终不懈,也必有成就。
  (二)、散念:定课之外,时时刻刻,行住坐卧,只要不是集中精神做其他工作的时候,皆可将阿弥陀佛四字系在心头,默默的念下去。念佛的功用,在于薰习我们的心识,我们果能时时念佛,久而久之,自可妄念不起,正念分明了。
  (三)佛七共修:四众弟子,相约起精进佛七,专持六字洪名,用作往生资粮。佛七中须万缘放下,激切奋勇。规定的念佛时间内,不许外出闲游。佛七中须照护大众净念,不许高声乱众,不得动气发粗,彼此斗争。无论行住坐卧,饮食便利,一句洪名,绵密不断,不须私入寮舍坐卧。佛七中制止放逸。念佛的位单即如战士的阵地,应时刻坚守。不得托事在外延缓聊天、晒太阳等。凡抽解着衣等,事毕速还。佛七中应安详徐步,不得踉跄疾走。随班经行时,不得越班而出,不得混入他班绕念。念佛时,一句佛号迈四步。“南无”一步,“阿弥”一步,“陀”一步,“佛”一步,先迈右脚,前后间隔约1.5尺,不得过松或过紧。
  其次,在念佛的方法上,分为:
  (一)、高声念:声音发之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 。声音洪大,字字分明,这种方法好处在全神贯注,可对治昏沉懈怠,然稍有耗 气暗哑之弊,故不能持久。
  (二)、默念:默念时只有唇动,并不出声。虽然不出声,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在念佛人的心中仍然字字分明。这样念念不停,正念相续,便于日常工作中,及随时随地默念。
  (三)、金刚念:金刚念者,念时声音不大,但须出声,一面念,一面听,念得绵绵密密,听得字字分明,使杂念没有萌起的空隙。这种方法,便于定课时行之。
  (四)、十口气念:初学佛的人,若把功课订得过多,往往会日久懈生,以致定的课程做不完。反不若初行之时,订的简短。以期持之有恒。所以十口气念,是初念佛者一种较为简便且能摄心的方法,所谓十念,并不是只念十声,而是以一口气为准,气念尽时,换一口气再念,这样念够十次,叫做十念,这种念法,一口气大约可念六字洪名七八声至十声,不宜念的过多,多时伤气,有碍身体。
  我们初学佛的人,日常功课不妨定为朝暮二次,每次“十念”,或念若干声亦可。念的时候,家中若有佛像,可对佛像行礼,然后合掌恭念。没有佛像,面对西方合掌恭念即可,佛号念毕,最好再念一段回向文,重申自己的愿望。回向文形式也有多种,较简便的有下列八句:“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第九章 往生品位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力行三福与十大行愿,自然感得往生西方净土之果。净业行人奉持念佛法门,信愿有深浅,发心有大小,持诵有多少,修习有勤惰种种之不同。众生之宿根有无量差别,福德因缘亦复各有殊异。人人自别,各各不同,故知十方世界诸往生者无量,其品类亦无有量。
  《佛说无量寿经》之“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之“九品往生” 不能简单的会通,也不能机械的分开,所谓“不一不异”, 其中即有不共,也有开合。按照其基本内容来看,大经三辈是按照摄生三愿(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建立的,而观经九品则是按照净业三福建立的,如大经三辈皆系善人,而观经下品破戒犯恶之人。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王子立居士书三》云:“《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
  一、三辈往生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在《无量寿经》中,有详明的开示。三辈往生的共同条件,均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三辈往生的不同条件是:上辈生者,发心广大,出家行道,精进禅定,饶益众生。寿经赞叹出家功德,释尊云:“其有欲出身去家,舍妻子,绝去财色,欲乐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孙。”中辈生者:随分随力修诸功德,奉持斋戒,勤行念佛。下辈生者:无力修诸功德,应孝诚忠信,抽暇至心念佛。三辈生者均须回向功德,愿求往生。三辈行因不同,品位遂判。三辈往生均属十方凡夫的行持。以信愿执名为正行,修诸功德为助行。以正行摄助行,念念间,转一切因,一切缘,一切业,一切果,为净因净缘净业净果。皈依阿弥陀佛一乘愿海,即能成办往生大事。
  二、九品往生
  《观经》中,释尊为欲拯济末法散善凡夫出离生死苦海,随自意开显三福九品。三福以为净业正因,九品以为净业正行。九品往生的因行果报,《观经》有详明的阐述。
  1.九品往生的共同条件是圆发三心与净业三福。《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应起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足三心,必生彼国。”此段经语出在上品上生章,实则贯通九品,只是隐显互文,义无欠缺。圆发三心是净业修持成就的保证。而净业三福则是增上往生品位的基础。九品往生之行,是释尊随自意所说的散善之教法。末世众生障重心杂,道念微劣,今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为执系之境,蒙阿弥陀佛光明愿力摄受,带业往生,深契圣心,称佛本怀。
  2.九品往生的因行果报,充分体现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后四品中,中品下生者,但孝顺仁慈,并未修出世法;而下三品不仅未修善法,且多造恶业。若论此种行因,纵使孝顺仁慈,也只能算是世间善人,并不配生于佛国。何况后三品尚是逆恶之流,按自因自果律,当合堕落恶道受报,安有往生佛国之福德。正是由于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以名号救度众生,能令此等罪恶众生,当地狱相见,性命在呼吸间时,急迫称名,即化地狱火为清凉风,感得天华化佛接引往生。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住金莲华往生彼土。此等殊胜奇特稀有,唯净宗念佛法门方能达致。罪恶众生临终忏罪念佛往生,表明佛名深具忏除多劫恶业的功能。临终时,佛号现前,此心能引无始以来及一生所作善业,共相资助,真心如日,妄心如暗,佛念当前,成就往生。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恩德之弘深,无能称说。
  3.善知识的重要性。九品临终情景中,突显善知识说法加持之力用者,占其四品。此末后四品往生人,生前不特对于佛法,毫未留意,并且对于极乐净土,尤为陌生。徒以临终时,众苦逼迫慞惶之际,得善知识演说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称赞持名功德之缘,便急迫念佛,如对敌破阵,一形之力一时尽用。以十念之力用,蒙佛接引往生。证知善知识助转法轮之功,至堪珍佩。即便久修净业行人,临终具助念之胜缘,仰赖善知识及众道友的佛号加持,亦能增大往生的把握。而凡夫(或恶人)临终得遇善友教示,亦非偶然侥幸之事。须知其人必于无量劫前,值佛闻法,种过善根,但有闻思,未曾修习,或亦曾修念佛法门,功行不深,未及往生。后为烦恼覆障,竟被沉埋,直至临终,为苦逼出,得遇善知识,说法启智,教令念佛,触动宿种,闻即信受,成就往生大事。
  4.九品因行果报,随其心力,互通无碍。凡修一切善,若能回向,皆净土因;一切恶若能忏悔,亦净土因。一一行因,皆通乎九品往生。种种善,修之浅深,例分九品;一一恶,忏罪功力故,亦皆九品。万法唯心,上上品善,或只下下品往生;下下品恶,或上上品往生。如犯五逆十恶的众生,临终十念,带业往生,属下下品。而阿阇世王,临终重悔心猛利故,得无根信,即上辈中品所摄。证知五逆十恶,随其忏罪功力的强弱,自分九品。善恶修忏,一一俱明于九品。
  5.九品因行果报的正相关,显示自力的效用;临终见佛接引,带业往生,又显他力的殊胜奇妙。证知净宗念佛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修因证果,不差毫厘),横与一切法门迥异(蒙佛接引,十念得生,横超三界,究竟成佛)。从上品上生往生彼土即华开见佛闻法到下品下生满十二大劫莲华始开,悬殊偌大,故净业修持虽有弥陀愿力仰赖,而在此土精进勤苦修持,断惑消业,功不唐捐。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表1)

 

属性

 

品位

 

生前相状

 

往生因缘

 

大乘凡夫(净业三福之 大乘福)

 

上品上生

 

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

 

只具上述任一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乘金刚台,随佛欢喜往生。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仰赞弥陀,庆慰往生。

 

上品下生

 

亦信因果,不谤大乘,发无上道心

 

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坐金莲华,华合随佛往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表2)

 

 

 

属性

 

品位

 

生前相状

 

往生因缘

 

(净业三福之 二乘福)

 

小乘凡夫

 

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

 

以此戒德,回向愿生彼国。闻已欢喜,自见身已坐华台,低头礼佛。未举头顷,已得往生。

 

中品中生

 

受持沙弥戒,或比丘戒,或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威仪无缺

 

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坐莲华上,华合往生。

 

(人天福)

 

具善凡夫

 

中品下生

 

孝养父母,

 

行世仁慈

 

 

临终遇善知识广说阿弥陀佛国土庄严与四十八大愿。闻已,寻即命终,少时即得往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表3)

 

 

 

属性

 

品位

 

生前相状

 

往生因缘

 

罪恶凡夫(无有善行)

 

中品上生

 

若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临终忽遇善知识教称念弥陀名号,以称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室,报命寻终,乘华随佛往生。

 

中品中生

 

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

 

善知识以大慈悲,为其赞说阿弥陀佛,罪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中品下生

 

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临终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具足十声。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日轮的金莲华,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后 记

 

感谢您从头到尾,看完这本书。如果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利益,那么请将此书送到佛经流通点,或者推荐给您的亲人、朋友、有缘者,让他们同沾法益。

 

宁传阅至破,勿束之高阁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