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刚经》的笔记——第四节 关于大乘《般若经》的概说
2014/9/3   热度:228
《般若经》通于大、小二乘,即通常所谓的“共般若”与“不共般若”。“共”者,声闻、缘觉、菩萨三人同听;“不共”者,不共二乘人听,独被菩萨。所以,《般若经》被称为是大乘佛教之母。而般若部所含经典极多,大至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小至二百六十字的《心经》。般若部是大藏经中属于部头最大的经典之一,约站全部“经藏”的三分之一。而《大般若经》就占全部般若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则为《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金刚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等八部般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大般若经》全称《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共六百卷,唐代玄奘三藏译,为诸部般若经之集大成者。
全经共有“四处十六会”说。
“四处”,是指佛陀宣说本经的四个处所。即1、王舍城之灵鹫山,2、舍卫国之祗树给孤独园,3、他化自在天宫,4、王舍城竹林精舍之白鹭池畔。
“十六会”,又称“般若十六会”、“十六分”。其中的初会至第五会称为根本般若,第六会至第十六会称为杂部般若。
一、根本般若(第一会——第五会)
第一会共七十九品、凡四百卷。此会详述般若观之开阐于习行、菩萨之愿行进趣、般若之甚深殊胜,叙说诸大弟子、诸天、释梵之供养赞叹因缘及受持一句之广大功德。并由常啼、法涌二菩萨受般若之因缘,说明听闻般若波罗密甚为难得。据《开元释教录》卷十一等所载,第一会之梵本共有十三万二千六百颂。
第二会共有八十五品,凡七十八卷。与第一会相比较,文略而义同,各品之废立亦异,并缺常啼菩萨等三品。据《开元释教录》等书载,此会的梵本有二万五千颂。
此会的同本异译有:
1、《光赞般若经》十卷(缺后半)——西晋·竺法护译;
2、《放光般若经》二十卷——西晋·无罗叉译;
3、《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又称《大品般若经》)——姚秦·鹫摩罗什译。
第三会共有三十一品,凡五十九卷。其旨趣虽与前二会相近,而诸品之开合不同,亦缺常啼、法涌等三品。据《开元释教录》等书载,此会的梵本有一万八千颂。
第四会共有二十九品,凡八十卷。其大旨与前三会相同,而文字则颇有省略,梵本有八千颂。
此会的同本异译有:
1、《道行般若经》十卷——后汉·支娄迦谶译;
2、《大明度无极经》六卷——吴·支谦译;
3、《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钞经》五卷——苻秦·昙摩蜱译;
4、《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十卷(即《小品般若经》)——姚秦·
鹫摩罗什译;
5、《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五卷——北宋·施法护译。
第五会共有二十四品,凡十卷。所说较第四会尤为简略。《开元释教录》等书载,此会梵本有四千颂。
以上是根本般若——初会至第五会的简单概述。
二、杂部般若(第六会至第十六会)
杂部般若的第九会能断金刚分一卷,梵本有三百颂。叙述佛陀在誓多林给孤独园为善现尊者(即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说菩萨乘之发趣,般若之修行及心之伏住等。说菩萨摩诃萨应住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行施、戒等般罗蜜,无住无得离一切相,欲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可得,一切法如梦幻、泡影、露、电等。
此会的同本异译有六种,见第三节。关于杂部其它十会就不再赘述。
“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全部《大般若经》主要是在说明世俗及其面对的一切现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惟有通过“般若”对世俗真相的认识,才能把握绝对真理,到达觉悟解脱的境界,这是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
般若的思想是个“空”字,般若可以译成“智”。空即是智的客观面,智是空的主观面。有智必可证入空性,证入空性的必是智。所以智慧与空毕竟是同一物的两重名称,犹如手心与手背的不可分离,即空与智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关系。
但是般若所谓的“空”,决不等于虚无的世界观及人生观,而是基于缘起性空无所得的正观,不受我执或我欲的困囚,以达到一种无碍自在,安乐解脱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充实的利人为乐的生活态度。所以,般若经一方面主张空,另一方面友积极倡导利他的菩萨道的思想,出世而又入世,入世而又出世,主张空与万法是不二的,空即是万法,万法即是空。例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七十二中说:“般若波罗蜜多中,或时分别诸法空是浅,或是说世间法即同涅槃是深。色等诸法,即是佛法。”也就是说,观察诸法之性是空仍是浅义,肯定世间诸法即同于寂灭的涅槃,才是深义;所以,色等一切万法,皆是佛法。空理是指诸法无自性,不是要否定了诸法而说空;而是在此一尘不立的真空之中,含有万象森罗的妙有。
《大般若经》,文义浩瀚,论辩层垒,波澜壮阔,极尽佛教文艺的壮观,在汉译佛典中可称是最巨大的文学作品。经中广说境、行、果等一切诸法本性空寂。诚愿真正修学佛法,了生脱死,深研佛法,广度众生,发大菩提心者多多读颂受持,展转布施流通,深植菩提善根。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